统计学概论范例

统计学概论

统计学概论范文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案例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进入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身临其境的体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带来的学习乐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选择概率和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对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然后将概率和的中奖率联系起来,提出概率的运算思路,在其中添加统计的知识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最后,对概率和统计进行归纳,对概率和中奖率的关系进行解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正确选择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的带动作用下,数学教学可以变得很轻松愉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快速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开放学生思维,明确教学目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是教学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可能的开放,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概率的概念、公式进行仔细讲解,将统计知识点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使案例突出教学重点,达到知识点融汇教学的教学目的。开放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熟练握更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更能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己的师生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有效组织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在数学学习是整个过程中,打好基础是非重要的,因此,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难点和易点,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析能力变得更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针对篮球投篮问题,根据球队人数的变化来计算投篮的概率,从最简单的计算开始,随着人数的变化,计算复杂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是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逐渐加深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增强,综合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四、课后教学总结,不断改革创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课后总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不足的完善,可以有效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促进教师自我的不断提升。课后总结,分为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总结,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对案例教学进行仔细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总结时,对重点知识进行再度印象加深,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不断创新。

五、结束语

统计学概论范文2

【关键词】CDIO;案例法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1引言

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实际结合得更密切,是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分析工具,在许多交叉学科和研究中起着桥梁作用。然而,其教学模式大多停留在课堂上的概念、定理、例题满堂灌和课后布置习题作业的模式,教师做为主动的施教者,仅仅强调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实际学习效果,最终导致整个课堂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氛围。整个课程讲授下来,学生的普遍感受是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公式烦琐,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应用脱节,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这门课程的改革,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大多是针对传统的研究型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进行分析,而对应用型院校的研究还不多。论文结合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教学经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的该课程教学,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案例法教学模式,并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实践,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1]。

2CDIO教育理念的简介

CDIO是近年来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创建的先进教育模式。它包括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四个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做中学”的教育理念。2005年,该教育理念模式被引入我国,2008年召开的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CDIO教育理念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学院院系层面,更可以应用到专业甚至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当中。CDIO教育理念模式系统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测评检验的标准,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和课程之间按照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改革措施

基于CDIO教育理念,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法教学模式,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3.1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编纂适合的习题册

传统教学大纲比较倾向于概率论部分内容的学习,数理统计部分的课时明显不足。而且即使是概率论部分的学习,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知识,对其应用性基本没有要求。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课程知识点的特点以及福建江夏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对课时进行了重新分配。并在新大纲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实用性强的题目,编写、整理成与学生水平相符的习题册。

3.2选好案例,精心设计,推行案例法教学模式

引入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法教学就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结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理论中所蕴含的抽象化数学模型,进而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所有章节都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显然不现实。因此,可在每一章选择一到两节内容,精心设计,进行案例法教学。比如,在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用“三门问题”“狼来了”等内容进行引入,这样不仅保证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且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3.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而兴趣的前提是参与。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轮流负责作业的批改,并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评,如果讲评不清楚或者错误时,教师随时进行补充与更正,讲评完之后,再将作业全部上交教师。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学习交流的QQ群,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在群里提问,会的同学都可以回答,无人回答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及时回答或者更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教学相长”,而且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楚学生的困惑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3.4引进行程性考核机制

传统考试一般都是一张期末试卷,试卷的卷面成绩将作为学科期末的最终成绩,这样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临时抱佛脚。虽然可能侥幸通过,甚至考得高分,但并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更没有学习乐趣可言,对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说也不公平。而行程性考核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将全书的学习内容分为三组,每一组学完之后,进行一次考试,取三次考试的平均分作为期末的最终成绩。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保持了适当的紧张感,让学习有始有终。

3.5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闭卷考试。事实上,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死记硬背定理、公式是一件痛苦而无功的事。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想知道任何知识点几乎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查阅。学会应用知识比记住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与其花很多精力在死记硬背上,不如多一些时间来理解和应用。因此,完全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虽然开卷考试的形式在高校中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数学类课程中进行开卷考试较为罕见。在人们的定性思维中,数学是严谨的学科,每一道题的答案都是没有商量的余地,数学就是要记公式、背定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开卷考试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3.6合理分配平时成绩,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几乎所有的大学课程都包括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只是占比不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平时成绩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体现。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与课堂表现三方面。考勤与作业不必说,就课堂表现而言,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一般会安排在大二,此时大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已经慢慢丧失,很多同学即便会也不会回应教师,更不会主动到黑板上板演练习,即使被教师点名后,学生没有回答的意愿和热情。因此,课堂表现这一部分的分数很难拿到。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可以把课堂表现延伸到课堂之外。比如,学生在QQ学习群中回答问题,截图发给学委进行登记,就可以拿到一定的课堂表现分数。为了观察教学效果,论文选取了四个数学基础相近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其中两个班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另外两个班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最终的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班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综合成绩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对照班。而且两个实验班自身的三次考试成绩,也是一次比一次高,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案例法教学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4结语

案例法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耗时耗力,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条件下,只能筛选个别章节进行案例化教学,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性较为广泛的课程,如果可以引入更多的应用实例,比如布置课程大作业,或者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统计学概论范文3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领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更是加速了教育改革的发展,线上教学一时之间遍布各个教学领域,各位老师各显神通,各大教育平台涌现出来,共同解决当时无法面授课程的困难,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学生又可以回到教室继续上课,教师也积极探讨和交流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混合,力求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较大的改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将成为教育手段的必然趋势。早在2017年云课堂就已经在各大高校试运行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色积极结合云课堂来辅助平时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理工科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课程难度较高,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对高数、线代等“数学类”课程本就存在着心理上的畏惧,来从内心较为害怕这些课程。作为一名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老师,能够深深地感受到线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接受等。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是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加快了教师成长的脚步,每位教师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了很多新的技能,把线上教学这个看似遥远的工作,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从一无所知到独立线上授课,收获颇丰,也让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线上教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复学以后,教师不仅仅止步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家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团队更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总结,针对该课程的课程性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从而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此前,国内各大高校和各教育单位都在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来改良教学效果,国内研究学者也在混合式教学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2015年杨宇翔、黄继业等研究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2017年吴宏远探讨了会计专业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2020年潘靖就对线上线下教学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等。他们的研究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在当代社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1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线上学习,学生可以随时打开手机端或网页端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室”,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较为充足,网上学习也可以促使学生随时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教师授课,学生也可以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但学校未开设的课程,对提升自身是非常具有帮助的。线上学习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更为符合大学教师引导式教学的特点,另外学生可以重复进行学习,有效地避免了线下教学学习过程中因“跑神”跟不上老师课堂节奏的问题。在传统的线下教学里,学生在课堂上一个分神就有可能脱离老师的教学进度,基础差的学生在某些知识点处听一遍还不是对相关知识理解到位,这时线下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线上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他能够利用网络平台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合理有效的安排学习进度,相当于一对一服务的效果。将知识点采用小模块的方式进行架构,针对性较强,学生可以高效的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线下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性,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内容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举出相关的实际案例,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相关概念,再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观察出学生对于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更加准确地对后续的课堂内容进行设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线下教学学生一块学习,会在氛围上相互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时也是学生理解的关键,所以线下教学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和线下教学的针对性这两大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习兴趣等。课程内容丰富、学习的灵活性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混合式教学还能够为学生制定新的考核体系,不仅对学习结果给予评价,还要对学习过程及参与度进行评价,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特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课和实际生活中去,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多,是许多课程的先修课程,难点较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线下如果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有些知识点例如排列组合、阶乘等在高中阶段理科生学习过而文科生没有学习,这样在线下教学就遇到了一定的问题,正常的课时安排里是没有这些内容讲解的,针对个别专业班级的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这就对老师的上课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内容的讲解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会影响课程进度,也会产生班级间的学习效果差异显著。因此教师可以将该类知识点作为补充知识提前上传到线上资源中,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这样既不影响课堂进度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而言是更加容易接受的。该门课程要求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是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用来研究大量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数学学科,它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与其它经济学分支相互渗透和融合,例如金融专业、统计专业、物流专业以及会计专业等都要学习该门学科,结合当下课程思政教育,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的价值、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了解该课程与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学以致用,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清楚如何利用相关知识帮助决策者进行风险型决策分析,如何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降低风险程度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的梳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是最重要的,也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宗旨。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实施

依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2019-2020第二学期到2020-2021第二学期这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过全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具体包括第一线上自主学习、第二线下课堂教学、第三线上答疑解惑。首先,教师先完善教学资源平台,按照教学进度表设置相关的教学模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课程资源共享,将概率论的发展史、早起的理论探索以及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内容提前传到共享平台中,供学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按模块进行划分,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按模块到线上的学习平台上,再结合课程内容设置随堂测验等。另一方面结合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线上教学资料库,对于相关的课件、案例、PPT、习题等资源都进行碎片化整理,供学生使用。对于理工科类课程除了线上随堂测验对知识点的考核外,更重要的是对相关内容的练习,所以在线上教学环节还要注重“成果检验”,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来适当地添加任务,来对学习成果进行考验,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可以在线予以一定的答疑解惑,不仅为后边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参与度来对学生的学习环节进行学习评价。其次,教师在线下完成课堂教学,针对线上学习任务反馈出来的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在线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板书推导再举例的形式对较难的知识点加以巩固。概率论课程与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连续,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线上线下师生交流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保证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也要展示线上学习成果,部分知识点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讲解,可以以划分小组的形式让各小组进行讲解,竞争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通过线下教学的完成,需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测验,相比传统的纸质版作业而言,线上考核方式更为新颖和高效。线上教师端可以测验,并且学生提交后可以自行对作业的对错进行判断,并统计出每道题的正确率,大大降低了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通过具体数据让授课教师明确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后边的课程设计提供帮助。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将重难点问题再次进行线上讲解,并将相关资料上传至资源共享平台上,供学生查看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提升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更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4结束语

统计学概论范文4

关键词: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综合性课程;微课

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1]。“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系统性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单元选型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达到学生综合运用机电一体化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这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点多且广的课程,部分内容需要先修课程为基础。不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学习难度较大,单纯的传统讲授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机电一体化系统”这样综合性强的课程。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思路。

1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及座谈等方式发现,“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课程教学知识点多且不连贯,存在跳跃性,学生很难形成框架逻辑,缺少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2)各章节知识中穿插部分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讲授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占用部分课时,并对学生产生一定困扰——即本门课程已经学过重复学习的意义在哪里;3)综合性课程需要先修知识为基础,讲授时直接略过先修知识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使得新旧课程衔接不顺畅增加学习难度;4)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结合环节较少,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理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将新学习的知识加以应用及深度掌握;5)学生不能靶向复习先修知识,对先修知识普遍复习,耗时且低效,新旧知识衔接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放弃课程;6)学生预习和复习意识淡薄,讲课进度快,出现断层,不及时补救,时间一久容易破罐子破摔。基于以上问题,目前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方式难以造就适应时代快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综合性较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提出改革。

2教学内容确定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将机电专业大部分专业课和基础课内容综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选型、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等。但授课过程中教师如若不能把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及先修课程的主要内容,很容易出现“炒剩饭”,占用课时问题。为此梳理先修课程与本课程关系及相关内容重复性和连续性变得尤为重要。图1为授课内容与先修课程的关系,图中“●”表示已学课程与本门课的授课内容联系密切,“○”表示先修课程与本门课授课内容有关但联系并不紧密。在图1中可以看出先修知识是学好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的先决条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避免知识重现占用课时,在重视先修课程的同时,督促学生课前完成先修课程知识点回顾的问题同等重要。针对碎片化的先修知识点,需要在课前短时间内突出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的问题,辅助教学方式——“微课”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2]。将与先修课程重复且内容关联性强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课前学习后再与新知识衔接比较顺畅。同时学生逐渐意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短时间的回顾先修知识,自己能够跟上课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慢慢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结合课上教师讲授,以启发性、情感性、形象性、互动性为原则,控制教学进度,高效、系统化地传授知识。如此“微课”+讲授法教学模式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节省的课上时间可以增加新型元器件及当代企业应用产品的相关内容,例如学生实习时参观的五轴数控石材雕刻机、学生无人机兴趣小组的无人机、金工实习时操作过的3D打印机及机器人视觉传感器等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展,与时俱进。做到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确定授课内容轻重关系,精炼课堂讲授内容,避免出现不分主次、避重就轻现象,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不迷失方向。

3教学方式改革

适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综合性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举措,具体为以下几点。

3.1实施“总分总”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系统性设计思想。机电一体化并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因此,授课时首先是收集大量机电一体化产品实例,通过视频方式展现给学生,通过不同产品具有大致相同的组成部分来引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学生从整体上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各组成部分有一个宏观认识,并且增强学生好奇心,促使提高学习兴趣。其次课程以某一项目为导向(例如数控机床设计实例),每一章节应用举例都围绕一个产品的设计对机械本体、伺服系统、传感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各要素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的接口部分进行详细讲解。最后以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实例的设计过程收尾。以这种“总分总”的方式增强学生系统设计的思想,更好理解机电一体化概念,为以后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做铺垫。

3.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的有效途径。首先,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举例中,多以身边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例,讲述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如何实现,使学生能够在遇见此款产品时映射出上课所学知识,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产生初步印象,从而培养对本课程的兴趣。例如,以全自动洗衣机为例,讲解其检测衣物重量、水位等的传感器部分、行星轮减速器离合器等执行部分、模糊控制部分及能源部分的功能实现原理,通过接口连接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自动洗衣功能。在学生使用全自动洗衣机时就能将所学内容映射出来,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其次,在阶段性内容结束后以短视频等形式增加前沿专业期刊的推荐,增加机电学习意识,耳濡目染,增加学习兴趣,开阔眼界。

3.3培养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本门课程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问题的形式概括新知识的要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前把本节课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梳理,并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发送至学生,使学生能够轻松接受新学知识。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判断自己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点,视各自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自信并增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动性。例如,伺服与驱动章节中讲授伺服执行元件交流伺服电动机内容时,课前将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如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分类、调速方法和选择方法、重难点,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及选择的内容通过学习通发送给学生,以供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再根据讲授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知识来检验自己学习情况,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不积压问题,保持学习的成就感。

3.4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环节。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更方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以备后续加以应用。1)课堂讲授中,为课本中工作原理讲解增加实物图片或实际应用视频,增加学生对所学零部件的直观性认识。并且辅以项目教学方式,例如传感检测系统章节,以位置、转速、位移检测传感器的设计、选择及应用内容为主。章节讲授中采用数控机床为例:数控机床刀具位移检测有不同传感器可供选择,如脉冲编码器、直线光栅、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等。在讲解传感器选择过程中介绍各个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应用范围、选择方法等,使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在实际中如何应用的。2)将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紧跟“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之后,让学生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在设计过程中查找资料、制定方案、选型设计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3)增加实验环节。实验教学在高等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起到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3-4]。目前实验一改之前单一性、验证性实验,调整为验证性、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但是经费高、实验设备有限,增加实验数量达不到预期要求。虚拟实验较传统实验具有安全、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等优势,有效解决了传统实验成本高的问题[5]。因此,增加虚拟实验环节,解决实际实验设备有限问题,将所学的机械、控制、检测及编程内容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完成选型、设计、编程、调试、控制及方案对比等实验实训,提高系统设计及创新能力。

3.5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是机电专业核心课程,与“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并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教[2020]3号)指出:“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6]。以学生为本,致力于提高人才质量。因此,课程之初通过视频等方式解读“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使学生首先对本门课程地位有所认识,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个初步计划。其次在讲课过程中,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各部分组成、系统设计及虚拟实验等环节穿插企业安全事故视频、大国工匠精神等视频,培养学生认真负责、遵守规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

4结语

统计学概论范文5

关键词:反转课堂;自主学习;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反转课堂是一种源于美国的新型教学形态,一般指基于信息化技术,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和理论通过视频、课件等资料形式分享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上自学—发现问题—课上讨论—课后巩固的方式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1-2]。这种教学设计采用反向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非常适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在许多中小学课程中进行了多种改进和实践[3],但是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较少[4]。高等教育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正向课堂教学方法为主,一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多是个别课程少数时期的应用与探索。教育部2000年提出“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5],此后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掀起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高潮。在这场教改探索中,贴近工程实际的项目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和推广[6-7],而对反转教学的应用研究匮乏。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依托,结合实践探索反转教学理念在概论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一、课程特点与人才培养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当前轨道交通的新技术设备以及其配套的运营组织,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相比,概论和高论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受行业专业特征、学生特征和常规教学方法的影响,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受课程定位的影响,其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现状如下:

(一)概论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零碎。本课程包含线网规划、线路设计、车站、车辆、供电、信号与通信、交通驾驶、运营组织等内容,涉及交通工程、建筑工程、通信工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整个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而零散,如果沿用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那么识记、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就变得困难而耗时,教学实效性较差。但是每个学科包含的内容技术性并不很强,不适用项目式教学。

(二)概论课程定位是先期引导,承担专业知识和文化价值双重教学任务。概论类课程多在一年级开设,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伊始,课程内容往往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层面,如本课程的内容还包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史、国内外经典案例以及最新技术和理论的介绍。行业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和价值理念的传承也属于此类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一方面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而概论类课程是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的概括性较强的交叉学科,而很多教师是学校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未有充分的工程实践经验,无法综合掌握各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概论类课程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认识并认可行业,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并探索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度。

二、反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与角色,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通过多媒体技术或教学过程的优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相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进行自主思考,进而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本课程并不直接引用反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而是基于“反转”理念,结合目前传统正向教学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重设。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一)认知过程反转化

传统正向教学,教学架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教学内容是从功能到模态的过程,那么反转教学的思路,就是个逆向过程,即先认识实践再梳理理论、先认识模态再认知功能。通过让学生先感知和操作,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发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二)教学资料开放化

反转课堂始终围绕学生,教学资料也是开放和共享的。在传统的教学资料与学生共享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数据库,教授学生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如此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对交叉学科中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不全面。

(三)教师配置双师化

本课程在教学中选用双师型教师,两位授课老师均有超10年的工程项目经历。双师型教师不仅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其专业知识面也更广,对行业中其他学科的认知和关键点的把控也更好。

(四)学习任务小组化

考虑到本行业对团队意识要求较高,引入小组化教学设计方法,将班级同学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小组内部任务划分,组员间合作交流讨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融入素质教育内容。

(五)课程考核多样化

概论类课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历史和发展,熟悉当前专业技术和理论,对专业产生学习的欲望,考核并不需要注重个别知识的掌握,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讨论、勇于解惑和归纳总结等表现。

三、反转教学模式开发

概论类课程教学对象都是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处在学生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变中,教学模式开发时应注重“主动性”构建[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的能力;引导其发现目标、制定计划、主动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因此,在教学实施中,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采用“反转”理念进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开发。

(一)反转式认知过程

传统正向的认知过程,往往假设学习者是从零开始,慢慢把各个模块的知识一点点地填充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反转式认知强调对一个既有事物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这个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对象开始,让学生先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自主的观察与学习,自发研究并分解知识架构,然后重构优化,最终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从认知过程可看出,这种认知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架构的建立过程不再是填塞式的,而是由学生自己观察、分解、分析、探索、解惑和总结形成的独立的知识架构体系。这个过程中老师主要是在前期系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交流和引导,后面各专题知识学习的分析探索中主动询问,及时答疑解惑,发现认知偏差时及时引导纠偏,每个专题学习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尤其是答疑和纠偏过程,让学生自己的认知架构更加完善,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反转式教学模式

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教学模式也是从个人和小组两方面出发(图2)。课前小组通过讨论明确成员的任务和要求,并组织开展对周边轨道交通的调研;个人独立进行专题知识学习并完成自己的小组任务;小组经过多次讨论交流汇总成果。课中先进行讨论和答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交流想法和见解;而后开展小组专题汇报和质询,锻炼学生的展示和表达能力,通过听取他人汇报、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借鉴小组成果表达和展示能力。课后根据课堂上的汇报结果,总结和完善成果材料,并独立完成个人的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提升

统计学概论范文6

关键词:医学信息类专业;高等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加强健康医疗(卫生)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使得卫生信息化人才能力培养得以强化。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类专业作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及时调整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本文通过调查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学情况,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1研究对象

在宏观了解全国高校医学信息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下,根据专业开设时间,从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域选取9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以这些医学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分析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2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类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向下涵盖专科教育,向上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1]。

2.1培养目标

9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基本情况及培养目标见表1[2~10]。可见,各高校在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均体现出了专业性及行业应用性。

2.2师资队伍

通过调研发现[2~10],各校师资队伍有一定保障,专职教师10~25人,学位以硕士学位及以上为主,大多数院校博士所占比例大于学士所占比例,另外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学士学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背景方面,以管理学、情报学为主,也有医学、法学、理学等专业背景,较广的专业背景使得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得到强化。

2.3课程设置

医学信息类专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复杂性,如何将管理学相关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医学相关课程合理安排,成为医学信息类专业面临的问题。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1)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综合机能实验、诊断学等课程;(2)计算机技能课程:包括计算机编程、网络架构等课程;(3)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组织等课程;(4)外语技能课程;(5)数学和统计学课程。新乡医学院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1)医学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2)情报学课程: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组织、医学情报分析研究、医学文献主题标引、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检索等课程;(3)信息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课程;(4)社会实践。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中医学基础、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卫生经济学、运筹学、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分析、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卫生信息管理、病案信息管理学、网络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XML与电子病历、数字医学图像、数据统计分析、医院信息化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数据统计与信息分析软件包、卫生信息资源、医学信息分析、C++、数据库技术与医药管理应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卫生信息安全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病案信息学、国际疾病分类、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信息检索、多媒体技术、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广东药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信息学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Java企业开发、医学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挖掘、企业资源计划、临床医学概论、药学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工程师实训。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统计学、普通物理学、电路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医院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等。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卫生事业管理、管理学基础、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医院管理学、战略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以及管理学、信息管理学、卫生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川北医学院医学信息类专业开设以下课程: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统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与应用、医院信息流程学、数据库原理、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维护、医院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医学信息分析。可见,早期(2000年以前)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是医学基础课程体系较完善,以计算机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课程为主;中期(2000—2008年)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是医学基础课学习以概论为主,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为主;近期(2009年至今)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于数据库系统、卫生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课程。

2.4教学条件

9所院校均设有一间及以上实验室,大多安装了虚拟医院信息系统。在实践教学方面,各院校均有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数量充足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以医疗机构为主,还包括医学院校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司企业、医学编辑部门、疾控机构等,可以较好地满足正常实践教学需要。

2.5医学信息类专业现状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医学信息类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有一定的保障,但存在地区差异性;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同时期开设医学信息类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在学制方面,基本以四年为主,学位类型以管理学学位为主;大多以图书馆和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虽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保证,但实习基地的范围还需拓展。通过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掌握技能,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就业。

3建议

3.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强化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创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如医院信息系统等),加大医学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结构等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强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专业见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增加系统设计的题目与内容,同时避免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流于形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紧跟学科教育发展步伐,重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等基础学科,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宗旨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3培养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师,改革课程体系

以培养医学信息类专业带头人为重点,提高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改革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打造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升毕业实习效果

在调研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基础上,丰富实习基地类型,扩大实习基地的地域范围,提高专业影响力,重视毕业实习方案的制订,以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高芳.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EB/OL].

[3]新乡医学院2017年招收专业介绍[EB/OL].

[4]信息工程学院[EB/OL].

[5]本科专业介绍[EB/OL]

[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工][EB/OL]

[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B/OL]

[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EB/OL].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B/OL].

统计学概论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由巨型数据集组成,这些数据集的大小常超出常用软件在可接受时间下的收集管理和处理能力[1]。作为信息基础的“数据”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数据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推动力,教育进入智慧教育阶段。所谓智慧教育,就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尊重每位学习者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与智慧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3]。数据科学时代,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类专业承担着数据挖掘人才培养的重任[4]。在现如今信息数据数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本文从大数据背景入手分析,在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这一问题上提出相对应的举措,以适应大数据的研究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大数据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检索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选取了从2014年到2018年间,有关大数据研究方面的55000多篇文章的数据信息,对检索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清洗与补全,删除重复的文献、综述、会议纪要等,最终得到52000多条数据信息,又由最终的统计数据得出表1,表1为这5年间,CNKI中大数据研究的关键词排名情况,由此表格分析大数据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此表格采用关键词词频降序排序方法,一共统计了排在前15名的大数据研究的关键词,在此表格中能直观地看到2014年到2018年这5年间关键词的排名变化情况。表格自左向右,分别为2014年到2018年所出现的关键词及其出现次数。在这5年间,大数据这一关键词一直处于排名第1位的状态,分别是2014年出现2203次,2015年出现3932次,2016年出现5803次,2017年出现6798次,2018年出现7875次,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长,大数据这一关键词被提及的频次也随之增加,一方面是人们对大数据的关注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大数据也越来越重视。在2014年—2017年间,大数据时代作为排名第2的关键词持续了4年,但是自2018年起,大数据思维这一关键词被提及的次数明显增多,排名上升为第二位,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目前全球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之中,如今更重要的是补充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体系。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数据挖掘”“应用”等关键词在表格中排名比较靠前,也就是说人们不仅仅是在理论方面研究大数据,也在努力让大数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接下来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关键词的出现,则说明大数据已经在经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了。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等关键词则说明大数据已经进入到了教学当中,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发展。经过统计和分析近五年大数据方面的关键词可以发现,大数据研究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概念与想法的提出到应用于人类工作和生活。经过对统计数据的研究与分析,最终选取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大数据存储”“信息安全”这四个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关键热词绘制图1,图1为关键热词的趋势图,图中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词频,图中最上方节点为菱形的折线是“数据挖掘”这一关键词的走势线,下方交错的三条线分别是:节点为正方形的“数据分析”关键词的走势线,节点为×形的“信息安全”关键词走势线,节点为三角形的“大数据存储”关键词的走势线,此图可以作为信息管理类专业改革所需开设课程的趋势研究图。由表1的数据和图1的趋势共同来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即与社会接轨、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且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将在此背景下重点讨论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为我国信息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就教学方面来说,大数据概论、信息计量、数据挖掘、大数据与信息安全这几门课程的开设,将对信息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信息管理类专业新增教学课程分析

(一)开设大数据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如表1所示,“大数据时代”在2014年出现了296次,在2015年出现了642次,在2016年出现了1045次,在2017年出现了1386次。“大数据背景”在2018年出现了250次,“大数据战略”在2015年出现了98次,“大数据思维”在2018年出现了1865次。表格中的数据信息说明了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科技的发达,信息的流通,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那么在大数据背景下,培养大数据思维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当务之急。不可否认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大数据这一领域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了解大数据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育来说是一个最基础最根本的学习。在现如今的社会,大数据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要想成为优秀的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那么首先要做到理论功底扎实。在信息管理类专业中,各种利用大数据研究结果进行的相关教学改革正在协助信息管理类专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自身的课程体系。大数据概论作为一门基础型理论型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是需要在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前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开设信息计量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如表1所示,“大数据处理”这一热点词在2015年出现了91次,在2017年出现了191次,“大数据研究方法”这一热点词在2016年出现了147次。大数据在很多领域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信息计量学方面,大数据也越来越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除了对大数据进行理论研究,在信息计量学中对大数据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常见。信息计量学通过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计量研究,将所统计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处理,为有需要的领域进行信息资源的优化和规范提供定量的依据,从而能够提高专业水平。大数据在信息计量学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涉及了多学科研究的交叉与融合[5]。大数据环境下对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大数据的采集、清洗和分析计算。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计量学领域涉及大数据的获取、处理、使用、分析及信息安全。

(三)开设数据挖掘课程必要性分析

如表1所示,“数据挖掘”这一关键词在2014年出现了171次,在2015年出现了248次,在2016年出现了271次,在2017年出现了317次,在2018年出现了291次,可以看出,“数据挖掘”绝对是大数据方面的热点词。数据挖掘本质上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从各种各样的数据来源中,提取出超集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合并让你发现你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模式和内在关系[6]。数据挖掘同样也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综合应用型课程,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的研究与应用,比如说情报检索、数据分析、模式识别等,都离不开具体应用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例如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与知识。一个合格的数据挖掘方面的人才,要有较强的数学理论基础以及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能够结合统计学、数据库系统、可视化、算法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编写程序能力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所以说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算法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对算法和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强,是数据挖掘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意义[7]。受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影响,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是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的。适应大数据环境,培养大数据思维,是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是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数据挖掘这门课程的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为不足,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习数据挖掘的意义、目的、挑战及前景,做好学习数据挖掘的准备工作。

(四)开设大数据与信息安全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如表1所示,“大数据存储”这一关键词在2014年出现了41次,“大数据治理”这一关键词在2014年出现了59次,在2017年出现了168次,“信息安全”这一关键词在2014年出现了42次,在2016年出现了117次。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数据的管理尤其是数据的存储与安全方面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数据数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增长态势,对于数据和信息的管理以及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则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首先,数据和信息一旦增多,那么对数据和信息的存储要求也会相对应提高,管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也需要跟进,大数据的治理与安全也自然而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当今社会,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以往,原有的存储与安全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大数据背景下人们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对数据更强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8]。大数据与信息安全这一课程主要涉及到大数据的存储、治理与信息安全,这一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从事计算机、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能够保证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五)课程开设趋势分析

随着数据创造、、存储、处理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数据呈现出急速增长的态势[9]。由统计数据来看,大数据的发展推动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早期常见的关键词有“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等理论型热点词,人们对于大数据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大数据只在计算机等个别领域得以应用。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从广度到深度的不断增强,大数据在其他方面如教育行业、管理行业、金融行业等领域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陆续出现了如“高校”“大数据应用”等应用型热点词。本文就是通过对大数据及其相关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发现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一名合格的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需要其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大数据概论作为一门信息管理方面的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概念、发展历史、未来发展趋势等。众所周知,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信息计量和数据挖掘则是培养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课程,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都离不开信息计量和数据挖掘方面知识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需要,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则是为了数据的安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未来数据安全领域也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文认为信息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应该遵从由基础理论到学习方法再到实践应用的这一原则开设。

三、课程改革与课程删减案例分析

结合获取的大数据研究热点信息,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建议分析以及原有课程的删减分析。本文选择课程类别为专业课、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模块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方面的课程进行重点分析,此模块包含的课程有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管理、R软件应用、数学建模、外文选读、机器学习。目前,基于大数据分析作出相应决策在各行各业必不可少,决策者需要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而决策支持系统则是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课程,决策支持系统应该加强基于大数据智能决策支持的研究。R软件是被人们所熟知的统计分析工具之一,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处理数据能力有限且目前社会的信息爆炸状态,Python语言则更适用于目前的数据分析领域,R软件应用课程应该配以Python语言的教授与学习,Python语言在大数据获取、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数学建模应该更多地融入云计算的研究,云计算连续5年都是高频次的热点关键词,在2014-2018年间的热度排名分别为:4、5、4、6、7位。机器学习是目前很热门的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到统计学、概率论等方面的知识,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统计学也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高频次关键词,正如某经济学家所言:人工智能即统计学。此言论或许有所偏颇,但也由此可见统计学对机器学习的重要推动作用。根据统计学在大数据研究的热度,未来机器学习必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知识管理学则在进行知识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大数据管理的教学,大数据研究热点中的“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治理”等其实都可以涵盖在大数据管理中。而项目管理则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此课程放在管理学的选修课程中更为合适,外文选读则放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模块显然不合适。

四、结语

本文基于大数据及其相关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经过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大数据的发展,为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力。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以此为契机,开展大数据概论、信息计量学、数据挖掘、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课程。认真学习理论型课程的同时,应加强对技术型课程的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管理类专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代芯瑜,张文曦.我国大数据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J].思想战线,2013,39(S2):149-154.

[2]曾建勋,魏来.大数据时代的情报学变革[J].情报学报,2015,34(1):37-44.

[3]柳毅,王晓耘.基于智慧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继续教育,2017,31(7):46-49.

[4]李海林,杨丽彬.信息管理专业数据挖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11):92-94.

[5]王知津,卞丹,王文爽.论情报学研究中的跨学科思维[J].情报科学,2010,28(5):641-647,651.

[6]景慎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4,30(12):80-81,95.

[7]申彦.大规模数据集高效数据挖掘算法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

[8]史浩,李健.大数据背景下私有信息泄露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竞合关系影响的研究[J].情报学报,2015,34(1):53-65.

统计学概论范文8

1、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要构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概率论与数量统计课程体系,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的"无缝对接"。如有可能的话,重新编写创新教材,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

目前高中新课程要求学生必修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有:"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通过具体例子,了解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了解古典概型和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初步认识几何概型;理解随机抽样,学会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的方法;学会做频率分布表及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学会从样本数据中求出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等;学会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学会通过具体实例中的两个关联变量的数据做出散点图,从而直观认识变量间的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学会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看到,这些内容覆盖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许多方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即使是已经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难度与深度方面与大学的要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高中多从简单的实际案例中引入概念,只进行描述性的解释,侧重于粗略的了解,没有严格的定义,没有严密的逻辑推导,没有严谨的演绎体系,通过直观性教学,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直观感觉,让学生体会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对于这些与大学重复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整合,既不能简单重复,也不能因为高中学过而直接跳过。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的重点与高中区别对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原有的朴素的直觉基础上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可结合高中新课程的案例,加强理论性教学和规范化教学,正确处理好直观与严谨的关系。

另一方面新课标降低了对部分文科学生的学习要求,部分内容如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不学不考。由于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出现知识点的薄弱环节甚至是"真空地带",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必须要掌握又缺失的知识点教师要在开课伊始给学生补充完整。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学过,教师以选修、讲座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授课,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

2、教学方法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