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例6篇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 人格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1 5CZY096。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0-01

文化的植入好坏相对决定了人格的优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就造就了优秀的中国人格,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文化的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之间就有了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延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论及特征

1.传统文化的人格体现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认为最高人格的体现为圣贤。而圣贤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是要与天同德,与大道同行,克己复礼,兴国安邦的高尚品格。儒家圣贤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仁与礼的统一。

道家的理想人格。在道家的理想人格中,提倡隐士。即真人,至人,神人。主张淡薄本性,无为不争,已达到人性和自然最原始的状态。在道家的思想中,提倡返璞归真,无为而治。

法家的理想人格即为英雄。认为要追求自身的实际理想,凭自身的力量争取社会地位。提倡法不阿贵,唯法所在。在法家看来,法令制度高于一切,无论君臣,在法令面前一律平等,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佛家的理想人格提倡超尘绝俗,认为万物皆空,明心净性。在佛家的思想中,佛就是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万般皆空像的心态。

2.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的特征

第一,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就是表面天地之间人之性命最为珍贵,体现了人的价值。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指人的追求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表明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是中华民族的行为模式,注重挖掘人的价值,获取他人的尊重,一方面做到自爱,自尊;另一方面做到理解人,尊重他人。

第二,崇尚仁爱理念。孔子特别注重“人”的突出地位,仁爱是人性之基本,通过自身的美德,达到人与万物的统一。在理想的人格教育中提倡,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另一方面也要将德行推向社会,造福社会。

第三,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作为自身的追求根本,通过道德理论的熏陶和道德实践的累积达到人身外在和精神内在的统一。

二、传统文化与现阶段人格教育的融入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整理,塑造高职学生优秀的人格,以经典“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为重点;以仁人志士为榜样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励志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

1.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行高职思政教学体系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导向性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用心弥补现行课程的人文精神的不足,增加课程的育人功能。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被文化课的知识性要求所取代,教学与评估只能以育人为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道德修养课程,可以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人格健全和道德品质优秀的大学生。

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网络、影视建设

网络、影视等公共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在专门优秀传统文化网站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一个干净绿色、健康有益的网络和影视环境,转移人格教育的重要阵地。

3.在校园人文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高职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战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高职大学的道德人格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中的历史传统和思想追求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理想和道德信念。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北大的兼容并蓄,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才俊。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理论价值

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择业观方面,高职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想着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事而信“,“建功立业”的精神是值得当代高职学生借鉴的。很多成功者和建功立业的人都是从很艰辛的基层工作做起。通过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华有德行的人最终会被发现。保持不断进取的信心是帮助高职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有利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许多人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往往造成与同学交往胆怯、与教师“顶牛”、与父母关系不合;还有一些学生交往重实惠不重原则,请客送礼、拉帮结派,这种友谊自然不会长久,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利用传统的道德中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让他们更加能够明白尊重他人,勇于承担,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诚信品质的培养在整个人格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良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整个社会道德文化进步的需要。因此,通过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诚信的品质至关重要。

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道德自律。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就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也就表明,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自律意识的人。在道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综上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贯穿着人格的养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至大至刚的人格,乐天坦荡的性格,天性仁厚的性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人民高尚人格的形成。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我们不仅要吸取丰富的世界文化,更要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格和人格教育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国娟.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 思想理论教育,2015,04:64-69.

[2]张应平.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考[J]. 黑河学刊,2014,08:98-99.

[3]朱明贤,郑克卿,赵国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J]. 唯实,2008,03:32-35.

作者简介:

葛金平(1972-)女,湖南湘乡人,文学硕士,文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成因;工作机制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实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获得了长足进步,业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滋生了一系列问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言,各民办高校就显得比较欠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格,而且还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而,很有必要认真审视和深入发掘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这对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管窥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民办高校的努力,民办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的来看,多数大学生都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肯定传统文化教育在社会的重要地位。但同时我们还应该发觉目前的不足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偏低

笔者就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占 52%,能完整背出古诗词或正确回答出作者的大学生占 41%,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用的大学生占16%,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大学生占24%,而认为学英语绝对有用的大学生占90%。”由此可见,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令人堪忧。

(二)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中国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民办高校的一些大学生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却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背道而行,传统美德观念淡薄。譬如,整体精神的淡化,个人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普遍存在;诚信观念的淡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恶意拖欠学费的事件时有发生;人伦价值的漠视,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顶撞老师的事也屡见不鲜;坚韧不拔精神的缺失,害怕吃苦、拈轻怕重、畏惧困难、贪图享乐的现象时常出现。这些事件、现象以及做法都反映出来民办高校大学生传统美德观念的淡薄。

(三)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不足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速,在部分媒体和商家的炒作下,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越来越受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不再像原来那般热闹,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只注重其形式,往往把节日当成了吃饭送礼的日子,忽视了其内在深刻的文化意蕴,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生都不知道或是说不清楚一些传统节日的来源。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几个传统节日的关注单纯出于对放假的热爱。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不足,一定要引起民办高校的重视。

二、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起步晚,重视不够,成效不佳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加之师资、资金等的不足,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都起步较晚。而且许多高校未足够重视,在具体实施上措施不力、方法不当,甚至连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公共课程、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都未开设。这种情况给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加了难度,这是造成其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渗透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文化的多元化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奉行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多元有害价值观念的干扰、渗透,在不同程度上使一些意志薄弱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产生盲目的崇拜。加之,许多西方国家的腐朽文化产品充斥在中国的民办高校校园中。久而久之, 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无形中可能会接受或者认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进而怀疑甚至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些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偏误,认为它已经过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在商品物流的高速运转中毫无节制地追求物欲私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所重视和推崇的人伦亲情、慎独自律和诚信友爱等道德规范被弃置不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利益不知不觉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功利性的职业至上理论让民办高校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当前,尽管有些民办高校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但是选修的人数和上课的效果远未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民办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以期逐步取得较好的教育实效。

三、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机制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以及人格塑造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为教育者,如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仅作为一种强制性简单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机制,拓展新渠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自己去自觉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精髓的部分。

(一)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课堂教学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地传授和教育,这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只是开设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程,一些民办高校甚至还没有设置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这就容易导致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与积累的匮乏。

为了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大学生教育的有效阵地,各民办高校要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安排 专门课时对大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要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范围可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国音乐绘画赏析和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等。各民办高校也应该安排一些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教授或专家学者讲授一些诸如《道德经》、《论语》、和《古文观止》等中华古典精品选修课程,或者开设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书法艺术》和《唐宋诗词鉴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选修课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家大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学术报告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国书法大赛、中国绘画大赛和中国音乐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渠道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丰富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二)打造具有浓厚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传播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浓厚的学校往往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素质高的学生。良好校园环境的潜在作用影响着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民办高校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建筑、教学设施和各种人为景观当中,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比如说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命名建筑物,在校旗、校徽、校歌、校训等方面注入传统文化因子,增添一些文化名人的雕塑、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石雕,定期举办一些文化讲座、文化沙龙等等。同时,各民办高校尤其是高校的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好大学校报、图书馆报、多媒体传媒平台、网络论坛、贴吧、宣传栏、广播台、电视台等舆论宣传阵地在大学文化育人中的重要示范作用,精心培育健康向上、品位高雅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学校园文化“硬”环境。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手段,让校园充满文化底蕴,最大限度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多来源于农业文明,常与祭祖、祈福、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联系在一起。这种历史渊源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的节日比起来似乎显得有些“土”,没有西方的节日浪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品位也越来越高,开始有许多人特别是追求时尚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逐渐淡忘。此外从农村涌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有农村演变为城市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使得大学生,特别是对农村不熟悉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针对此现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并将一些传统节日设立为法定假日。但仅仅定位法定假日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大学生致死盼着在这个节日期间可以放假,而不会去探究为什么会放这个假。因此,作为民办高校应该利用好每年的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社会实践。在这一时间内,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比如说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展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例如举办以传统文化内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志愿者活动,义务支教活动,文化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大学生的心中,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此外,还要认识到社区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社区在文化传播中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可以让一些文化素养比较高的退休老教师定期开展传统文化讲堂,定期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比赛活动,如象棋大赛、书法绘画大赛等。

四、结语

通过对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审视,我们看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也看到了新的方向。我们国家领导高度重视,继而在整个社会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大环境。在民办高校内无论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德育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二者的结合,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2]张海燕,金秀兰.新形势下大学生典型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4(2).

[3]黄岚.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劳动过程中、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的思想、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观念与生活方式的综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形成给予影响,使他们成为思想品德合格的大学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历史沉淀的精髓。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地万物,人之为贵”的人本主义精神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深挖掘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其提供教育内容上的有力支撑;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精华,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

大学时期是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是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尚书》中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思想,都是关于修身的宝贵文化遗产。也多次引经据典,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其中一种便是自省意识,就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1]这是中华民族重视克己修身的原则,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情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忧患意识、强化其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等,对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深远意义。

2、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文化修养与自身涵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丰富,对高校教师自身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的提高及教育方法的完善都有积极作用。韩愈的《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教师并不是只需教授完教材中的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品德,才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论语》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方法都是很具实效性并可以被教师借鉴吸收的教育方法。高校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科学技术,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结合,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使学生树立品德意识;又可以使教师提高自身素养,言传身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修身立德还是笃行劝学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体现了其时代价值,迸发着时代光辉,有利于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气氛、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

4、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思想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至关重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带来的问题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现象严重

首先,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许多高校只有部分专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理念也使此课程较计算机、外语等课程少,不能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很多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与能力不平衡,有些教师甚至是刚毕业的学生,其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无法给学生深刻的指导。最后,很多高校的宣传栏等成为广告免费地。加之校园流行元素多样化的冲击,致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

2、外来文化的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挑战

当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外来文化,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渠道就是新媒体。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新旧观念交替、冲突。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从而一味认可西方文化,忽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成“民族虚无主义”和“”。外来文化中丑化我国民族英雄等不良因子,容易腐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境界、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3、腐朽文化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腐朽文化层出不穷。无论是杂志书籍还是网络环境都存在许多腐朽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冲击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阻碍。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要想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并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发展创新,必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宣传栏等有利资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在日常娱乐中也可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再次,高校多开设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使学生系统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身也成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加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提升其思想境界,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2、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有重要意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结合,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提高,减小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3、高校教师加强自身文化素质培养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薄弱环节,在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条件下,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身作则。其次,教师要自觉改进教授方法,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经验,将其中包含的高尚道德情操运用到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最后,教师多与学生进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方面的交流,对其感兴趣或者存在疑问的内容,要及时沟通,争取能在沟通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4、发挥高校社团活动的优秀文化渗透

高校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是最容易聚集大学生的一种方式。社团建设是加强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高校社团活动的优秀文化渗透,既能建设社团文化,又能有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锻炼大学生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的同时,可以使优秀传统思想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五、总结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影响深远。探析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为发现当前存在问题,找到发挥其作用的实现路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提高W生各方面素质,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使其成长为符合时展、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1.

[2] 刘辉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4)55.

[3] 人民日报评论部.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79.

[4] 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13.

[5] 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7)16.

[6]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53-02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沉淀和积累,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教学素材。纵观医德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以及社会普遍反映的医德问题,大多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例如:“推己及人”、“医非仁爱不可托”等,这些医德的理念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应该将其精髓引入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贯穿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2014年5月4日主席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从中汲取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医务人员的重要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担负起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内在统一的。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为教育的目的。例如其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的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内容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谋而合。在高职学院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缺失及其原因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失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的高校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们都非常的时髦,他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文化和节日非常了解,并被卷入“海外热”的浪潮中。最热衷于韩剧、美国大片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名人、名著等了解甚少,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文化层次的差异,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相关的知识十分薄弱。

(二)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乏的原因

1.高职医学院校教育的弊端。高职医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医卫类学院,主要是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医务人员,医学技术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学院都会比较偏向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教育,而对于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一般都处于比较边缘化的状况,更不用说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导致培养出来医务人员并不具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都比较差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重要症结所在,也是现在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师正确地传授观念。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地进行知识的传授,除了重视本课程的传授之外,对其他门类的课程也不应该持有偏见。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老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高校任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外,需要全体的教师们共同地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观念的传授。

3.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目标非常的明确,这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让学生更好地就业就成为一个比较单一的培养方向。但很多的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比较青睐复合型人才,他们更注重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4.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来说都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上存在一些差异,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来,要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得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提高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源远流长,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一直传承下去的。如果作为一个国人,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连自己的国家传统文化都不了解,是可笑和可悲的。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融入 传统文化 作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方式。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那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对于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界定。

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那些祖先遗传下来的,让人们世代传承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从狭义上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本文从狭义的方面去探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要融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相关文件的支持。在2004年,国务院发出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对当代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12年,十报告中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本内容的相对欠缺。高职高专主要开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选取也是非常少的。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只有1页内容讲到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二节专门讲到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仅占据了7页的内容。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第八章第二节中讲“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仅占了6页的内容。总体而言,内容相对比较单薄。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我们认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一)从基础层面而言,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或者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内容过于抽象,概念化丰富、生活性不足。如果在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不但对中国优秀文化是一种传承与弘扬,同时,也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拓展作用。

(二)从中间层面而言,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养成。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比如说,《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尚书》中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治安策》中的“国以忘家,公而忘私”,《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强调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一个人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从高端层面而言,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其一,可以提升伦理道德素养。如在《左传》中就讲“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学生学习了才知道什么是敦伦尽分的家庭人际关系;其二,可以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古代,有诸多爱国人士的历史记载。如“存君兴国”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在他们身上都突出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阅读关于他们的历史故事,感悟爱国品质,传承爱国精神;其三,可以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话:“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当前,在学生生活中有诸多的浪费现象,如食堂里,没有吃完的快餐被学生扔在餐桌上等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学生的勤俭观念;其四,可以培养笃志好学的求学态度。如在《论语》中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可见,古人非常注重笃志好学的态度。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笃志好学的求学态度;其五,可以培育正确的金钱观。如在《论语》中讲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就能自觉抵制金钱万能论,懂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其六,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行为。《弟子规》中,句句都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如“冠必正,纽必结”等,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且,朗朗上口,容易记诵。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思政课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一所院校,一流的师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那么,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更容易把这门课讲得生动,减少这门课本身的枯燥性,而且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启迪。这样,学生不但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

(二)在课堂中丰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高校,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照本宣课,而是要挖掘课本的深层内容,补充课本所欠缺的内容。我们认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三种方式:其一,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穿插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让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在学习中分享,在分享中传承。其二,在实践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融入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比如说,在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明等。其三,在课外实践作业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中,我们更多地只是在口头上讲道德,而忽了怎样让学生去做。如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就要精选一些这方面的影片让学生观看,观后以做一次家务为实践作业,如帮父母做一次饭,给父母洗一次脚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孝心。

(三)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要通过课堂,更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比如,在学校可以开展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参加慈善活动,参观名胜古迹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顾冠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6期。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运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所创造的具有很久生命力的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被世代传承延续并具有积极影响的各种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所在。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显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借鉴性和积极作用,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

二、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精神,亦即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特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基本风貌的反映。[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独有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是推动中国民族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例如:爱国情怀。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礼记》中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理论无一例外地把个人生存与民族发展联系起来,反映出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深厚情感。进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周易》曾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高度概括。这种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创新,体现着“强我中华”的进取精神。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顽强奋斗、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

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学生的需要相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等相契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途径,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1、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校培养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事实疏导、自我教育的功能,是学生接近社会,提升能力的最好平台。高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关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场馆;或到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旅游景点、人文景观去浏览;在特定的节假日期间组织节日宣传活动,例如在校园中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表演、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地参观或亲身参与中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心中。

2、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效应,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从而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散发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大学生无处不在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来命名学校的建筑、教学设施;在校园内设置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雕塑;利用散落于校园各处的板报栏宣传名人事迹,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手段,用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精神内涵来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在无形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激励与教育。

3、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实现信息时代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校应重视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维护与管理,积极净化学生上网环境,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各高校应积极建设既具有鲜明特色,又能突显本校办学特点与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一系列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在校园网站上传优秀传统文化名家名师的讲坛、适合本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片,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技术手段,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启迪与升华。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

“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更应该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和积淀,首先,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增强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身先全面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只有在自身素养的提高的前提下才能使课堂“活”起来,才能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其次,教学能力的提高。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师应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和形式,用更符合时代的、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

作者:崔淑芳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龚贤.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01:7.

[2]许武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