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育案例范例

优秀教育案例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对策

近年来,由于案例教学在拓展大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提高了其正确分析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及实际问题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使教师授课更富有启发性、直观效果好,因此受到各高校教师的一定关注和运用。但现在案例教学的运用大多数存在“例子化”、“经典化”等问题,同时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以及充足的案例资源,并且忽视了案例教学在培养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为提高案例教学在高校各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中的教学效果,近期笔者在本校内向跨专业选修课的部分学生(来自全校经、管、法、工、文、理等各专业学科),做了有关案例教学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的实际调查。下面结合一些调研情况做进一步的研讨,其研讨结果可供学界做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使用。

一、案例教学在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例子”教学,忽视案例教学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案例教学是各高校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受传统理论教学的影响,一些教育者还误以为举例教学就是案例教学,或用所谓经典的理论实例代替案例教学,并且不够重视案例教学在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实,例子教学是从理论前提到理论观点结论的推导,其过程一般缺乏实践分析,并已有固定答案。而案例教学则先提供案例的专业实践背景和实情,推导结论时需不断强化思维并结合实际得出不同结论,才能将最后结论供学生决策、选择使用。还有,例子教学让教师主导课堂,灌输知识给学生学习,而案例教学则让学生主动活跃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并学习。再者,鲜活的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职业技能(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专业能力(所学专业理论和实践应掌握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如:思考判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高校本科教育现在也已比较注重“理论型与应用型”、“综合型与专业型”、“传承型与创新型”的教育定位,推进案例教学正是本科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教育并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必要法宝之一。由于案例教学中结论分析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知识与问题的能力,增强决策与信息判断能力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经典例子教学则缺乏案例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思维模式,不太利于学生分析、决策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2.只注意案例分析过程,不太注意案例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已开展的案例教学中,教育者一般只注意案例分析的过程教学,而不够重视案例教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案例教学没能很好地与学生科研能力、调研能力、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也不够重视案例教学在模拟实习、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等职业能力教育中的运用。在对我校55个来自不同专业选修课的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问题调查问卷的统计后,笔者发现98.1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用,仅一人认为无大作用。当问到“案例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哪些职业能力有用(可多选)”时,有87.2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76.36%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增强职业实践能力,74.55%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4.5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改善沟通能力,80.0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等,63.6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甚至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当问到:“您在职业发展方面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时(可兼选)”,有72.73%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专业工作经验,有52.73%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专业知识和技能,有58.18%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50.91%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的是沟通协调能力,有60.00%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决策能力等。这些数据表明,他们已普遍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有较强的作用。而且,认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对就业很不利,因此特别渴望通过优秀的案例教学强化对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针对性理解,了解实际工作案例知识,及时有效地弥补自己在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

3.案例教学方式课时较少,影响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较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少,且案例教学的课时也较少,这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造成了一些客观影响。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10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现在仍然缺乏案例教学,这将不利于自己职业能力的养成;74.5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要和普通教学一样二者并重,不要以哪种教学形式为主,哪种为辅,也不要全部是案例教学;有23.64%的学生认为可以案例教学为主,普通教学为辅,只有1人认为最好全部是案例教学。其实,在当前的国际教学实例中,案例教学至今仍然是商学院教学的重要手段。“案例分析是MBA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平均要做800个案例分析,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几乎所有的MBA课程都是通过案例分析来讲授的”。[1]当然,在国内,对于除了商学院以外的其他院校里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案例教学方式仍然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最好是能占有一定的课时比重,否则学生们将无法深刻体验到案例教学的好处,将不能更多地感受到案例教学对自己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作用。

4.案例资源欠缺,不利于发挥案例教学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因案例资源有限,一些优秀的案例会被重复单调使用。而案例资源开发不足也客观上影响了案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调查问及学生“你是否有未来的职业岗位规划时”,100%学生都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职业岗位。如总经理助理、行政主管、理财规划师、会计师、审计师等。在统计“您已取得的国家职业资格和等级证书(可同时拥有各种证书)”时,发现被统计的55个大学生中已有41人获英语四、六级证书,32人获计算机等级证书(省级、部级),27人获会计证。另统计“您想考取的职业资格和水平证书(可同时拥有各种证书)”时,又发现有13人想获得审计师资格证、26人想获得银行或证券从业资格证、6人想获教师资格证、12人想获人力资源管理师证、14人想获中级(四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证、11人想获其他类资格证。当问及学生“案例教学对学生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规划发展方面是否有作用时”,100%的学生都认为有作用,而且还有1位学生在补充建议中写道:“学生在二、三年级时考证最多,很需要各种各样案例的学习,希望老师收集更多的案例”。像很多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就有案例分析题,必须要在平时多分析,才有足够的准备去应付这类考试。有的学生被要求在大一时就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后来却疏于被检查其执行情况。据他们口头反映除了有的上课时能接触到少量案例,平时是接触不到大量的案例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用的案例的。由于案例资源广泛存在于企事业单位、机关、高校、科研机构、考证机构甚至于图书馆、网络平台等处,需要教育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收集、整理,以便利用,而且还要制定教学案例的写作规范,发掘相关专业在案例教学方面的嫁接点,才能为培养人才所用。因此,案例教学资源的欠缺,实际上已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瓶颈问题。

二、解决案例教学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方面的具体对策

1.在理念上重视案例教学,在政策上扶持案例教学库的项目建设。各高校应从理念上重视案例教学,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切实落实到学生未来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并且重点在政策上扶持案例教学库的项目建设。在开展案例教学工作时应有宏观视角,将案例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课程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规范的执行等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案例教学库建设项目的工作。或利用校外项目促进学校案例教学建设的思路,开展案例教学项目建设。如笔者所在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在总结国家审计署培训项目的案例教学开展情况时,就提出借助审计署培训项目反哺学校案例教学的思路。因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载体,因此还要适时开展交流案例教学项目实施的具体经验。“让案例教学既要满足教学与科研的具体要求,又能体现出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2]。其实,只有各专业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都建立了充实的案例教学库,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职业能力的积极培养。

2.在教法上改进案例教学,注重案例教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对案例教学究竟运用怎样的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更强作用时,笔者发现调研的情况与结果本身对改革案例教学法也很有启发。比如:当问到“您认为案例教学较好的方式是哪种(可兼选)”时,41.82%的学生选用“文字式”,89.09%的学生选用“录像式”,98.18%的学生选用“情境模拟式”。当问到:“您认为案例教学的哪种形式较有利于教学(可兼选)”时,只有9.09%的学生选择“老师直接给出案例,然后分析最佳答案”,52.73%的学生选择“首先是学生自己分析案例,然后是老师点评与总结”,49.09%的学生选择“老师对比学生们的案例分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58.18%的学生选用“老师给予案例分析思路后,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当问到:“怎样进行案例分析,才能有利于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兼选)”时,有80.00%的学生认为“最好老师在学生案例分析时给予必要的决策思路指导,然后逐渐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另有60.00%学生认为是“老师提供的案例对专业学习知识点有专门针对性”。有2位学生还提出了书面建议,希望老师能够拿出实用的优秀案例进行细化分类教学,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优秀的案例。因此,时常更新案例分析的教法,多采用生动的情境模拟式或录像式等案例教学法,常给学生提供案例分析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这样才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3.保证案例教学的方式和课时,促进案例教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各个专业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设置中提前考虑到案例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前制定或修改案例教学大纲、教案设计、教学讲义、教学PPT,并且设计和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资料库。还可以适当根据课程性质,如在经济类、管理类、文秘类、行政类、理工类、法学类等实务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的实际课时,并可适当增加包括模拟实习、在岗训练中的案例教学课时。可以按案例教学的阶段分类,将培养学生的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写进教学大纲,并具体实施到教学计划中去。特别要在一些纯理论课中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并达到一定的比重,用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并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

4.加大案例库内涵开发力度,强化案例教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积极发挥各专业课程组在案例教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多渠道多方位筹措校内外案例教学资源,推进案例教学建设。可以按照各课程教学案例的来源、内涵、价值与教学示例,评比、展示、演示优秀的教学案例。必要时公开征集优秀案例,使优秀案例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鲜明性等特点。可以适当加大案例教学库的内涵建设,动用师生及各届校友的广泛力量,采取多途径调研、筛选各种校内外案例资源,建立各专业的案例教学库,经常使用和更新案例教学库,以优秀生动的案例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尽好的养成。甚至还可以设置优秀案例对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实际检测案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竹潜明.变“例子教学”为“案例教学”———MBA教学方法在写作课中的运用[J].写作,2014(9).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2

案例教学是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论文对案例教学法的发展、概念和优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市场营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并进行沟通、协调和决策。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营销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营销环境综合决策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却能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营销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学员(如MBA)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案例教学法逐渐在医学、商学、教育学等领域推广开来。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称为商界的西点军校[1]。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某些典型市场营销事实与现象为教学信息载体,通过再现真实而复杂的企业营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营销决策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模式,而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对复杂情境的体验和学员间的互动,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情境呈现的真实化。

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举例佐证来说,营销案例能够同时呈现复杂而真实的营销环境、不同的人员角色、冲突性的决策矛盾设计,让学生领会到正确的营销决策需要同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2.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课堂教学比较,营销案例教学更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需要熟悉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学习变得主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来源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听取其他小组的发言并展开争辩,可使知识来源更加广泛而多元。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营销知识。

4.能力培养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在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各国有关专家的调查,在9种管理课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3]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学生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期望较高,但是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较低,这就说明实际的案例教学课堂与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市场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优秀本土案例少

案例不同于举例,好的营销案例能够很好地呈现营销决策的情境,而这样的案例编写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国外的营销案例居多,但由于营销的环境、消费者的行为等均受到一些本土化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国外的营销环境也不熟悉,导致国外的案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案例教学的需要。

(二)案例选择不恰当

好的营销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较好地体现理论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恰当。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经常对案例的选择不恰当,无法在典型性与知识点宽度上很好地把握,导致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讨论案例,无法较好地涵盖理论知识点,案例情境的可迁移性较差。

(三)学生参与度低

虽然营销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和点评,但是由于案例讨论的考核方式单一,分组讨论中经常有学生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参与讨论或者很少参与讨论。

(四)优秀师资缺乏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讨论中的组织、引导、考核和点评,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案例教学的技巧与经验。然而,由于国内案例教学尚处于初期阶段,多数教师的技能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具有优秀案例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师资较缺乏。

四、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势和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本土营销案例库建设

把本土营销案例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推进案例大赛,提高奖励力度。特别是学校层面,划拨专项经费推进案例库建设,并把优秀案例与科研分相关联,提高优秀案例的科研分值和等级;鼓励MBA学员通过挖掘所在企业的优秀案例完成毕业论文,多方面推进本土营销案例库的建设。

(二)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打造

组织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观摩、培训和学习,鼓励优秀教师分享案例教学经验。如果条件允许,邀请案例企业参与案例讨论,交代企业情境并进行讨论。

(三)案例教学过程控制优化

优化营销案例讨论过程,特别需要解决学生讨论中的搭便车现象,通过小组内匿名评分或者教师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案例讨论的参与度。

作者:孙洪杰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王雅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79-80,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3

MBA教育作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在我国自1991开始试办以来,其发展趋势便如雨后春笋般让人    可喜。到目前为止全国的试点院校也是不计其数。在我国MBA在发展的同时也折射出很多问题,让社会    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教育教学的模式是否有缺失的地方。本文对改进和完善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    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拿出一套更完善的MBA教育教学模式来造福社会。

关键词:

MBA 教育教学 模式思考

MBA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模式,其强调的是所学内容能否好好实施和应用。在这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下,就需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及案例等来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MBA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MBA教育教学的现状

MBA教育形式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提高工商管理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MBA教育始于1991年,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中国每年的MBA报名人数呈平稳增长。我们也有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团队,累积了一些优秀案例,在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上都有了很好的经验。MBA教育在我国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已深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欢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MBA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MBA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选拔有实战经验人才的空间小,生源质量不高

在我国MBA入学联考的模式还是以选拔性考试为主,只有分数达到录取上线的才能被录取,而复试时的分数则根据联考成绩和录取总人数来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选拔有实战经验的优秀人才的空间。一方面,由于有很多有管理经验的企业界学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工作繁忙,无暇准备复习考试,那么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以此获得学员资格的情况下,因为笔试成绩往往不理想,使得这些学员无奈的选择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院校。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大学毕业不久,还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缺乏在企业工作中的实战经验,但由于刚毕业他们很善于考试,因此笔试成绩优异,能得到理想的教学资源。这样势必会造成资源配套不合理,从而浪费资源。再有,现在很多院校为了保证生源,一切从经济利益出发、盲目扩招,使得录取标准一降再降,让很多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管理经验的生源进入到MBA这个群体中来,这样势必会影响MBA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其极为不利。

2.资力量不足,缺乏先进教育方式

由于MBA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那么对于从事MBA教学的教师的要求势必也高,不仅要求他们要有实战经验,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成果,在我国像这类高水平的教师还是严重缺乏的。再有,与国外相比我国的MBA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存在着理论分析多过实际运用;模仿引用多过开拓创新;课堂教学多过课外实践等。虽然案例教学已较为普遍,但在多数学校里案例教学所占比例并不大,能适用的资源也很有限,很多学校比较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对MBA学生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软”课程的开发,忽略了对于MBA计划策略和管理技能的教育重点。

三、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1.树立MBA正确的办学观念

由于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本科扩招,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加大加快,2007年全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人数接近达到185万,从全球的教育趋势来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也是速猛的。1960年在美国,其在校研究生人数为37万,而到1970年更达到了91万,英国研究生人数在1980年为11万,可见研究生教育在一些大学里主导地位是多么明显。而就MBA品牌来说,其建设的过程是漫长的,而其品牌的建立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注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MBA培养和输送的都是未来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其学员毕业后大部分都会担当对企业、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决策者。因此各学校应对MBA教学项目给予充份的支持和高度的重视,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衡量。

2.加强MBA师资力量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年轻优秀教师去国外培训、取经,学习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加强和全国各院校的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解决教师教学理论多过实战经验的问题。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还要开展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参与社会实践、案例收集,将案例作为课程的补充资料进行分析,引进更多实战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美国某商学院,他们惯用的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演示学习,专题演讲、辩论等,还会通过计算机模拟决策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充份将活生生的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他们所采用的这些教学方式约占总学时的1/5,最高的时候竟达到63%。这样做无形中就强化了实战能力,完善了教育教学模式,为输送和培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做铺垫。MBA教育作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其办学模式已存在了很多年,它的办学模式和教授方法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已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优秀管理人才,随MBA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的嵌入,它势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宋海清 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少平.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模块化设计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有利于教师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教师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医药发展繁荣[3]。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也能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国家输送优秀人才[4]。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5]。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学科,受授课教师较多、授课内容分散的影响,教师通常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讲授知识,对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人生规划等的思政教育不足。中药药剂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规划,使课程思政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处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状况,不能达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团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评估,实践过程如下。

1研究方法

1.1教材选择

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药药剂学》(第4版)为课程教材。

1.2对象

选择2017级中药学专业4个班的2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的115名学生作为教学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另外两个班的11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仅参与课程思政调查。

1.3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案例教学法以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显著特性和案例选择的针对性可作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手段[6]。按照“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的要求,将思政案例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传承、发展、创新、时事热点4个模块,教师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分析章节内容关联的思政点,选择典型案例并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见图1)。

1.3.1传承模块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基础,中药传统制剂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制剂技术。传统中药剂型(如丸、散、膏、丹)的制备过程都融入了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案例素材和思政元素。案例:雷允上六神丸的制备。案例分析:泛丸是中药的传统工艺,但要泛制成如六神丸这样小如芥子的微丸,一般的中药行业很难做到,六神丸从选材到泛丸到最后成型均需人工完成,国家将六神丸的处方、工艺均作为保密的要点。具体设计见表1。

1.3.2发展模块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中药现代剂型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新,推动着中药制剂发展。案例: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的制备。案例分析:连花清瘟处方全方由金银花、连翘等13味药配制而成,该方借鉴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银翘散”的经验,同时采纳明代名医吴又可《瘟疫论》中的“逐邪”之法,体现了三朝古方共同防治疫病的实践经验,因其具有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已经在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市的诊疗方案中被推荐用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治[7]。具体设计见表1。

1.3.3创新模块

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教学中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创新不离宗。案例:中药复方在水煎煮过程中不同有效成分在弱键诱导下能自组装形成各类超分子结构。案例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雷海民、副教授王鹏龙课题组从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的自沉淀现象得到启发,发现黄连解毒汤中黄酮苷类有效成分可与小檗碱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球形和线形超分子,自组装后与小檗碱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生物膜清除能力明显改变,表明超分子结构的形成会显著影响单体活性[8]。该研究从新视角揭示了超分子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诠释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使中药复方汤剂焕发了新活力,还为中药新药尤其是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具体设计见表1。

1.3.4时事热点模块

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性与现实性,在教学中将时事热点问题融入课堂[9],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和现实生活、专业知识的密切联系。案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问题。案例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使用颇具争议,不良反应率居高不下,部分省份将其列入重点监控目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喜炎平、血必净、痰热清等中药注射剂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2020年6月国家卫健委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了8种中成药注射液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使用,又说明中药注射剂的科学性。具体设计见表1。

1.4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为保证课程思政顺利实施,制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思政内容,案例讨论时间的安排,如何使思政内容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按照课程思政的整体框架和实施方案修改并完善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素材收集、课件制作、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等,最终形成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药药剂学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及体现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见图2。

1.5学生在线评价

利用雨课堂在线投票功能,由教学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感受和效果进行评价(见表2、3),并选择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首要因素,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优秀文化传承、教学形式与方法、教师师德师风。

1.6学校督导组评价

学校督导组是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组听课后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研究结果

2.1课程思政教学感受

由表2可知,与对照班比较,教学班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感受较好。

2.2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由表3可知,超过94.8%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给予优秀评价。学生认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使其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利于专业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

2.3影响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课程思政对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这说明课程思政要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必须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22.0%的学生认为教师师德师风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说明教师师德师风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达到与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合的目的(见图3)。

2.4督导反馈

督导组听课后认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案例将中药药剂学知识和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因此,学校督导组的听课评价为优秀。

3讨论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5

一、重视开发教育案例

案例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方法,更是增强教学成效,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与高职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不谋而合的。高职教育学课程当中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教育工作必须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但是如果在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时单一的注重死记硬背或者是机械性的应用,那么高职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教育学的内涵,这也直接和教育学的实践教学目标相背离,影响到高职院校对于优秀教育人才培养目的的实现。因此,在教育学的实际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也就是将教学案例和教育理论进行紧密整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增强学生知识理解,强化学生技巧掌握能力的重要方法。而案例模式的应用最为基础的阶段,就是加强对教育学科知识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挖掘能够体现出核心教育学科知识、实践教育和应用价值的案例,并以案例作为重要的课堂推动力和调节剂让学生主动将理论和实际案例进行整合,在实践当中理解抽象知识和概念。教师开发出的案例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案例分析。如对于德育案例,可以将这一案例的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抓住教师描述的重点,并认真分析这一教育案例当中的优劣势,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运用哪些教育理论知识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论证,鼓励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

二、科学编写案例教案

为了更好地将案例模式在高职教育学当中进行实际运用,做好案例教案的编写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教育学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基础的阶段。在进行案例叫我按的实际编写时,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了解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培养计划当中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案例教案的设定,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如,应该将哪一部分的内容作为案例教案编写的重点部分,哪些任务需要进行一定的分工,落实好各个部分的责任,教师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和职能,学生又应该重点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案例编写过程中,需要满足下面几个要求:第一,明确案例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清楚的确定应该从教育学课程的哪一单元着手来进行案例的准备工作,应该将其应用到怎样的场合,具体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第二,明确教学案例体现以及包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以及教育规律内容,并且根据实际需要来恰当地确定在案例教学当中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辅助案例模式的实施。第三,案例编写必须要结合学生专业需要,具备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征。

三、优化案例模式实施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立德树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模式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知和体验,并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其特点在于: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学生喜爱并受益终身的课,必须正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往教学方式难以有力吸引学生。二是教材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看来欠生动。三是教材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之间的转化缺乏科学设计。四是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类课程,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在学生与知识之间铺好转化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体系,构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这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学能力,关注当下生活,案例筛选中秉承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要贯穿立德树人这条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

二、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

(一)案例选取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政治性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原则,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关注社会改革和发展情况,对重大新闻事件保持高度敏感,选择案例和归纳总结要做到服务思政课教育目的”②。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源于中国的生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家,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理论并用来指导自身学习和生活,“立德”,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德,“树人”,是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案例选取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政课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抽象,部分章节讲解有难度,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之生动有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际。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形象接地气,引发共鸣,学生自身有意愿关注,加大思考问题的深度。贴近生活,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话说,便于学生参与表达。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注学生生活,是教学艺术的表现。案例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章节内容灵活选取,如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案例来源应真实可靠,通过新闻、报纸、杂志、互联网、新媒体资源等发掘案例。近年来一批优秀的电视节目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宝档案》等,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平凡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受众广泛传播力强,内容精编细选,形式非常吸引人。政论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辉煌中国》、《巡视利剑》、《法治中国》等。纪录片中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有丰富具体的案例故事。对应教材中的章节内容,截取部分视频配合理论教学,更具有说服力,达到教学效果。多种形式灵活运用,使思政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彰显理论意义和实践魅力。需要注意的是,贴近生活并不简单等同于浅显单一讲故事。不能为了增强趣味性而一味迎合,否则会偏离案例教学目的,忽视教学目标。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案例归根结底是为教学服务,这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始终牢记。

(三)案例选取须与理论的契合度高。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不是随机无目的的,必须精准契合教材理论知识,选取关联性强的案例。要求教师在全面深入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精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不能为了使用案例而使用案例,案例若缺乏理论的支撑,离开思考深度的拓展,便会零散无序,偏离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来说是一种损失。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契合度高关联性的案例须精选细选。为了深入浅出地阐释知识原理,要控制好案例的节奏和时间。切忌案例数量过多,或者同类案例简单堆砌,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错位,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要注意分配好时间比例,案例分析讨论后要对背后的原理讲解,升华知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为目标服务,要将教学知识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发挥思政课育人的效果,对案例的契合度提出较高的要求。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作为理论和实践沟通联系的过程,不可喧宾夺主,忽视掌握知识和能力目标。

(四)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形成师生互动良性循环。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具体授课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地域、兴趣、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等因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学习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等抽象内容时,结合社会关注热点、专业领域大家、家乡先进事迹、身边优秀大学生等,贴合学生利益关切,学生容易联系自身产生共情,积极参与探究,而不是满堂灌式被动接受。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职业发展,增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向优秀榜样学习,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增长本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感人心者,近乎于情。爱的教育的灵魂,案例分析中选择学生可接受性高的案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启迪思考,另一方面表达沟通反馈中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这是教学相长的体现,是爱的教育。

(五)与时俱进,动态更新。案例的选取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时代精神也被赋予新的内涵。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案例选取须动态更新,适时调整,结合党的理论创新,结合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不断更新完善案例,弘扬正能量。另外,借助功能强大、丰富生动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适时选择、互动等,表达观点态度,数据精准完善,技术、理论、情感高度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过程

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执行者,案例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统筹课堂全局。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知识体系更新完善,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能力提升,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挖掘学生潜能。学生是参与者、思考者、知识获取者,有表达自我的意愿和需求,锻炼培育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考能力。案例教学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案例展示之前铺垫案例和教材知识的关联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升华总结。交流评价反馈以肯定积极态度为主,真诚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合理引导,展现思政育人的魅力。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不是纸上谈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课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把自身命运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育人育心,真正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玉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J].长江丛刊,2016(23).

[3]骆郁廷,郭莉.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的本质[J].教育与研究,2014(1).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7

案例教学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早应用在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的相关培训教学。目前国内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管理类专业教育、应用型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审计等、法学、信息技术、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许立新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为学生(即师范生或接受在职教育的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与思考,为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一种极具价值、值得借鉴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①笔者认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案例教学与其它专业领域相比有其独特性。第一,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的自我求学生涯即独特的案例资源。师范生在求学生涯中经历过真实的教育实践,也体验过很多教育问题,师范生对案例教学中呈现的教育事实具有较高的熟悉度,这一点是商业、法律等其它领域案例教学所没有的。第二,师范生培养中均有实习安排,师范生通过实习再次进入学前教育或基础教育现场,以独特的参与方式体验或观察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在实习中师范生会不自觉地将体验或观察到的教育事实与自我求学生涯中的教育事实进行比较分析,这都是丰富而又独特的案例原型素材。

2教师教育课程案例教学的类型与特点

索桂芳教授在《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根据案例作用的不同,将案例分为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前者主要是教育理论的运载工具,用于例证和阐明教育理论,后者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工具。②笔者认为案例的类型可以根据运用案例讲授的内容特点来分类。教育理论案例主要是指在讲授经典理论时所采用的案例,教育实务案例则是在讲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与学习的原则策略等内容时所采用的案例。经典理论一般具有明确的代表人物、清晰的基本理念和完整的体系结构,结构性相对良好,但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如教育实务。而教无定法,因此教育实务往往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务在结构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上存在差异,相应的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的选择要求就会有差异。教育理论案例的选取要匹配所教理论良好的结构性,教育实务案例要匹配所教实务的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索桂芳教授分析案例选择策略时也提出类似观点,如果案例教学的目标以掌握基本原理为主,则应选择与所学理论有密切联系、隐含着所要学习的教育原理的理论型案例,案例要与所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③以教师教育课程之一的教育心理学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经典理论,如何选择设计与理论高度契合的理论型案例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3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困境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真实性,案例读起来像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杜撰出来的故事即使再有趣,也不能称之为案例。④许立新在其硕士论文《教师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中提出,所谓案例就是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含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⑤具体到理论案例教学,笔者认为理论型案例要基于真实教育情境、同时匹配理论的理念和结构进行设计,即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笔者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案例教学中遵循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遭遇了两大困境。第一,案例的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之间存在冲突,主要体现在案例和理论的结构化水平以及两者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上存在差异。其一,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是问题式的,结构性较差;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是经过概括化和系统化的思维结果,体系结构相对良好。其二,案例与理论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有别。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而提出的,范围较广;而理论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载体是文本资料还是视频录像,其展示的教育事实范围相对有限。第二,师范生实际理论基础与理论案例教学对师范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高要求之间存在冲突。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能够优化理论案例教学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对师范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原有理论水平相对薄弱,虽然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但是通过案例讨论进行理论升华时会出现理论表述专业性不强、理论知识相对零散、理论体系建构受限等问题。理论型案例如何设计才能兼顾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师范生的实际理论基础,这一问题促使笔者在教学中展开探索尝试。

4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模式探索

4.1理论案例教学之理论型案例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创编是理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应突出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案例具有模真性。索桂芳在研究中提出,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引人的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案例教学模式重视案例,但不止于案例,还要通过“直观”引出对本质结构的洞察。⑥对教育本质结构的洞察并非只能通过“直观”的教育实践中自然发生的事实才能实现。曹正文在《把握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点》一文中提出案例的模真性特点,由于教学时限的制约,案例作者往往按照自己意图基于自然发生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编,使得案例最终呈现为一个被简化或者优化了的客观实际。也正是这种真实性和模拟性相结合所营造出的教学环境能极大地凸显教学的实践性的特点。⑦笔者认为案例的模真性是创造性改编理论型案例的前提,其中真实性要求教师在改编案例时需要以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为依据,而模拟性则是教师改编案例时创造性的真正体现。第二,案例与理论保持高度契合性。理论的形成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研究,因此理论教学应该着眼于对更多或一类教育事实的分析,而不应局限于单一教育事实。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的案例创造性改编应该保持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材提供的理论框架进行教学,应该在深度研究所教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把握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据此对诸多或一类教育事实进行概括化和模拟化设计,通过创造性改编呈现简化或优化的教育事实,原教育事实只是案例的原型素材。第三,案例具有启发性。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习者透过教育现象洞察教育本质。理论型案例需要在保证模真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基础上,启发师范生透过案例情境中的角色、行为和事件“反观”自我和真实的教育情境。如笔者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执教过程中基于“小马过河”进行创造性改编讲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透过小马的经历能够反观自己的成长以及当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理论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理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需要结合模真性、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启发性三个基本要求创造性改编案例。笔者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案例教学说明理论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领会所教理论的基本理念,确定理论型案例选择的基本方向。班杜拉认为“效能是一种生成的能力”,⑧自我效能的生成性这一特点突出了个体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这一基本理念。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小马过河”中“小马”的经历,当我们接受某种学习任务后,自身之前的成败经验、他人的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小马接受“磨面”这一任务后,其自我效能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首先是遇到从来没有渡过的河流时产生的自我设问“我是否有能力成功过河”;其次是在老黄牛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设想“我可能成功过河”;再次是在小松鼠的言语劝说下产生的自我否定“我没有能力成功过河”;然后是在妈妈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期待“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在实践中尝试过河;最后是成功过河后产生的自我肯定“我有能力成功过河”。可以说小马的自我效能感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逐渐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所教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第二步,建构所教理论的整体结构,对案例中模真性的教育事实合理设疑,并进一步“反观”真实的教育问题。首先,笔者从妈妈布置磨面任务前对小马目前所拥有能力的评估进行设疑。从“小马妈妈为什么鼓励小马独立完成磨面的任务”。讨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汇报提炼如下:(1)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小马妈妈自己有过“过河”的经历,所以通过对小马过河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充分信任,并鼓励其独立尝试,增加小马的实践锻炼机会,丰富其自身经验。从教学效果来看,师范生可以就教师的设疑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做出的总结与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其次,笔者针对老黄牛、小松鼠和妈妈在小马过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设计问题请学生展开讨论“小马对自己能否成功过河的判断有什么变化,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时笔者根据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生成时的影响因素对案例故事进行改编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挖掘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如果在小松鼠之后,另外一匹跟小马个头差不多的小马顺利地从河的对面走过来,小马会有什么改变?(2)如果这是一场竞赛,鼓号声、啦啦队的加油欢呼声此起彼伏,小马作为参赛代表会有什么改变?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总结出的影响因素有言语的积极鼓励、言语的消极暗示、过程中的困难挫折、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榜样作用、外界环境、个人的性格等,与班杜拉的理论体系高度契合。再次,引导学生“反观”当下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并进行讨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低估孩子的能力,不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任务,束缚孩子的发展空间,剥夺孩子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的机会。高估学生能力的家长和教师常常表现为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给予难度过大的任务,使得学生失败经验不断累积,如果得不到积极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无效能感”,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像小马一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原则与策略。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提炼出合理评估学生能力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对榜样和自我进行合理的比较评估、正确评估言语劝说的性质和作用、恰当利用外界环境,调控和维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等培养原则,表明学生对所教理论具备了初步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对案例进行延伸设疑。班杜拉在自我效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集体效能”的概念。基于此,笔者将案例进行了延伸性改编设疑:马群马拉松比赛现场,刚开始小马们都是热血沸腾的,跑着跑着,参加比赛的小马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太远了吧,你看我都喘不过气了,我坚持不下来了”,于是有小马停了下来;“算了算了不跑了,我不行的”,又有一些小马停下来……小马们陆陆续续地退出了比赛,只有一匹小马坚持到了终点。当人们为它欢呼庆祝时,才发现原来这匹小马又聋又瞎,它根本听不到同伴们说了什么,也看不到同伴们退出比赛。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学生能够结合自我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反观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与“我们能行”的集体效能感之间的双向激活以及“我不行”的自我无效能感与“我们不行”的集体无效能感之间的恶性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疑不仅要关注具体理论的体系,还应全面了解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回归实践进行延伸性设疑,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教育事实。第三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经历过的教育事实或实习中观察到的教育事实,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师范生这一丰富独特的案例资源。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理论,因此,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应该回归真实具体的教育事实,可以是单一的教育事实,也可以是某一类型的教育事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5结语

优秀教育案例范文8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过程;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内容融合了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内容,与该课程紧密配合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2周,“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2周,数控加工实训8周,生产实习4周。本课程是我校“机械工艺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与控制”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是本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目前机械学院60%以上的学生需要学习本课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提高学生机械产品制造工作核心能力的重要部分。年上课学生超过400人。因此,对机械制造技术这一关键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学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梳理剖析,提炼出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学要素,总结并整理为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统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步进行,在理论知识讲解、课堂问答、测验、课后作业等各个环节找准切入点,并达到学生消化吸收理解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丰富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同步树立“爱国爱党、艰苦朴实、刻苦努力、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注入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元素,实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课程建设以我校机械工艺技术为主体,课程设计紧紧围绕一条主线,深化教学、教师、教材改革,完善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努力为我校建设一个高水平、有特色和思政鲜明的品牌专业,建成我校标杆性的课程思政精品课。

2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主要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更新,增加思政教学和企业实际案例内容,编制适应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生的课程思政教材,新建思、教、学、做的机械制造理实一体化学习平台,购置课程相关教具及教学模型,新增包含思政内容的教学视频、动画、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教学内容,调整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任务完成式考核评价方式。

2.1思政教育引入教学内容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与我校工程实训中心建立紧密联系,系统构建一批教学实例项目,并深入挖掘各种技能大赛优秀案例,实现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领示范。从企业角度出发,挖掘企业优秀工程师,增加思政元素与企业生产相关的内容,并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将思政教育引入实验实训内容,采用理论、实践与思政一体化教学,比如让学生在加工中理解工艺规程的拟定原则,体会规矩意识、规则意识。在机床上学会定位和夹紧,学会讲究原则。通过产品的检测知道提高加工质量的方法,注重质量问题。实时更新中国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标志性事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引导我校学生建立大格局、大视野,树立“学机械,爱机械,学有所用,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良好氛围。

2.2思政教育引入教材、课件及新媒体教学资源

目前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普通本科教材。针对我校学生特点,新编包含思政内容的职教师资培养学校新教材。开发包含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动画、录制教学视频,建设课程公众号等新媒体教学资源。筹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平台,更新电子教案,完善教学课件,开发基于教学案例、实训案例、大赛案例、和企业生产案例的真实案例的新形态活页式教材。

2.3思政教育引入教学方法改革

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需要脱离填鸭式教学,多从实践中去学习知识,建立思政情景化教室,采用“思政情景化教室+项目教学中心”的模式。一方面开发线上思政教育,为适应“广知识、少学时,精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平等讨论,激发学生们的团队配合意识,小组内分工明确,荣誉感的提升也有助于难点的解决。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教师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2.4思政教育引入教学条件改革

新建包含思政元素的机械制造技术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张贴课程思政标语和图册,购置和自制包含思政元素的教具,在机械制造行业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思政优秀的企业管理专家、工程师和一线人员为兼职教师。让课堂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阵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通过各种办法增加教具、争取学校为该课程建立情景化理实一体化教室。

3教学手段

在机械加工精度等章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布置与零件精度、产品质量相关的课外延展内容,如专业相关的“大国重器”、“大国工匠”和科学家事迹等。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设计为教学过程的主角,提出问题并与老师深入探讨,老师在启发学生的过程中,引入历史环境和场景下,让学生体会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艰辛,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等章节将课程设计为多个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案例项目,成立项目小组,在组长带动下以小组为团队完成项目目标,通过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案例设计比如有典型零件加工案例项目、典型零件或产品工艺规程制定项目等方法,在项目完成的同时,既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又通过项目训练,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知识教学环节,充分运用学习通APP,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包括预习、问卷、平时测验、投票、头脑风暴和竞答等。比如头脑风暴,结合理论知识点精心构思题目,例如怎样坚持自主创新设计应对西方的技术壁垒。在课堂的案例中宣传优秀民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史,适时发起对那些备受西方欺凌的科技企业的投票支持。

4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在古代我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制造技术,大大领先世界,进入近现代后,我国奋力追赶,目前中国制造已进入世界各个方面,在高铁、航空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为做好“中国制造”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中要向学生传递“家国情怀、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国争光和爱岗敬业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切削用量合理选择的章节,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优选切削用量,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在讲解基准的知识点时,提出人在社会活动中也需要遵守“基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敬业乐善”的精神。在刀具角度和质量章节,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精度章节,强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培养学生注重质量和责任意识。在误差影响因素分析章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在表面质量的改善途径章节时,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和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培养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啃硬骨头勇气。在工方法选择的章节,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遵循发展观点。在加工余量章节,强调材料一经切除,就无法恢复原状,计算并确定加工余量非常关键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引导学生认真肯干,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在工件加工尺寸链章节,根据前后各工序尺寸相互关联的特性,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分析的习惯。在工件的定位章节,通过工件加工需要摆正位置,才能保证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引导学生也要摆正自己位置,不骄不躁,克己复礼,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在装配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的章节,培养学生重视产品质量,严格遵守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规范装配工艺过程。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在课程设计环节,强调原始资料的重要性,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意识。

5“一心二意三步四引五环六位”一体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构建全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即为一心: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二意:课程改革的思政教育意义、专业能力培养教育意义。三步:分步骤逐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建立“课前引融”→“课中渗融”→“课后深融”三步思政教学模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技能的紧密融合。四引:建立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1)教学理念引领。本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开展思政学习,定期进行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政点的对接,育人先育己,不断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实现立德树人。(2)教法引领。组织课程组教师定期参加优秀教法培训,努力在教学方法中引入思政元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课堂教学,紧密依靠思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专业教师为引导,实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3)教材引领。建立课程思政示范活页教材。制定课程思政活页教材格式标准,认真组织教材内容,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把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转化为活页教材。(4)评价质量引领。优选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建立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制定教学评价评价表,借鉴悉尼协议“以人为本”评价理念,考核目标调整为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等多维延伸。五环:建立高效课程思政教学闭环模式。建立“诊→析→推→练→评→诊”闭环教学新模式,形成“课程组织、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评价、课程改进”的一体化教学。采用学习通APP,课前预习为“诊”,让学生在专题学习之前了解背景知识并提出问题;课堂互动为“析→推→练→评”,将学生课堂互动的答案即时展示出来,调动课堂互动的参与面和参与度,并回应学生互动的结果,注重在平等沟通、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课后作业为“诊”,每节课后留出一定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反馈,通过软件提交答案,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实现“闭环教学”模式,整个形成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六位:六项思政教育内容。思政内容全方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安全绿色教育、劳动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