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学论文范例

优秀医学论文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1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全世界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管用何种文字写成,都必须附有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2]”在我国,大部分的学术期刊要求作者在递交论文时附上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随着我国学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学术论文进入SCI、SSCI和A&HCI等国际公认的“引文索引系统”不再只是个别顶尖学者的学术目标,各学术期刊也渐次展开了使其刊物被三大国际引文体系认可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医学科技期刊也把随附英文摘要列为来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当前国内医学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不尽如人意,因而严重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及交流。本文分析了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在英文标题、时态、语态以及数字和缩略语方面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英文摘要写作水平、提高医学期刊质量有所帮助。

1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格式

医学论文摘要的格式目前主要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abstract),它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家和生物统计学教授Haynes博士于1990年4月首先提出的[3]。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规定采用四层次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4个部分。结构式英文摘要字数约为150~200个实词。我国大多数医学期刊都采用了4段式结构式摘要。四层次结构式摘要具体包括的内容如下。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重要性,常常涵盖文章的标题内容。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计思路,使用何种材料和方法,并介绍处置方法及主要结果的测定方法,如何对照分组,如何处理数据等。结果:简要介绍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何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此外,还要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结论:简要对以上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或讨论,并进行总结,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结论,说明其理论价值,是否可以推荐、推广或需进一步研究[4]。

2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的问题及对策

2.1论文标题问题及对策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缩影,要求简明扼要,明确反映主题,便于检索。一般来说,医学科技论文的标题通常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出现,少数标题使用句子的形式。我国医学科技期刊英文标题的主要问题是:首字母大小写混乱、标题过长。英文标题的书写形式主要有三种:1)每一个字母都大写。2)除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3)除虚词(包括冠词、连接词、介词),每个词的首字母都大写。当标题中间有破折号或者冒号时,其后面的冠词、介词通常也要大写。医学论文标题中医学术语多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6个单词,所以应注意省略不必要的词语。在论文标题中,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一般可以省略,但固定短语如afew中的a不可省略。汉语论文标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表示谦虚或者用以引起陈述的“套语”,如“试论……”、“探讨……”、“关于……研究”、“……观察”等标题。这些词语对于研究性的学术论文来说无任何学术意义,只是一些赘语,所以在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将其省略。但是,如果“研究”、“观察”等词带有限定成分时,则不宜省略,如“……的回顾研究”(Retrospec-tiveStudyon…)。试举一例说明正确标题的写法。例1.StudyOnTheEffectsOfBerberineOnPatientsWithIrritableBowelSyn-drome宜省略StudyOnThe且介词小写,应改为EffectsofBerberineonPatientswithIrritableBowelSyndrome(盐酸小蘖碱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应用)。

2.2英文摘要时态问题及对策

由于汉语中没有时态,因此时态是大多数中国作者遇到的一个大难题,以至于不知何时用何种时态。有的全文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时态,或者几种时态杂乱交错,给人不知所云的错觉。结构式摘要主要采用三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完成时。Objective(目的)部分,在叙述该文的写作目的时使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试验或研究目的时使用一般过去时。现在常常用不定式短语进行表达,如“tostudy…”。Methods(方法)部分,因为都是过去做的事情,故采用一般过去时。Results(结果)部分,也都是过去得出的结果,也应用一般过去式表达。Conclusion(结论)部分,是作者对所的结果的评语,乃写作时作者所持观点,文章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客观的,所以谓语应该用一般现在时表达。完成时态较少使用,一般用来介绍该领域的背景情况,如他人已取得的成果,做过的试验,得出的结果,对现在或过去造成了影响。当然,使用何种时态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来最后确定。近年来的趋势是更多地运用一般现在时,国外学者一般现在时的运用比例要大大高于中国学者。例2.CONCLUSION:Thefindingssuggestanassocia-tionbetweensuboptimalcareandcerebralpalsy,butthisseemstohaveroleinonlyasmallproportionofallcasesofcerebralpalsy.此例结论中的句子用一般现在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认识。

2.3英文摘要的人称和语态问题及对策

被动语态的使用是科技文体追求叙述的客观性和规范性一个重要手段。国外语言学家曾统计,在科技英语里,全部限定动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用被动语态。其原因是被动语态将所要讨论的对象放在主语的突出地位,因而更能突出所要论证及说明的主旨而且,被动结构也往往比主动结构更加经济、紧凑。国内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也以被动语态居多,尤其是国内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运用更是占据主流,甚至出现了被动语态滥用的现象。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要求用第三人称,不可以用第一人称,汉语的无人称句译为英文就往往选用被动语态表达。然而,被动语态的文风在国外科学写作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摒弃[5],国外医学论文越来越多地采用主动语态,主语多用第一人称复数“we”,这是因为主动语态在结构上更简练,表达更为直接有力。因此,为了简洁、清楚地表达研究成果,在论文摘要的撰写中不应该回避使用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例3.Weenrolled150patientswithinfectiousmononu-cleosisduringtheacuteillness.本句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we”和主动语态,不但表达简洁、清楚,而且还可以避免实用被动语态造成的句子“头重脚轻”的问题。例4.SUBJECTSANDMETHODS:Weanalyzeddatafromaprospectivecohortstudythatcaptureddetailedclinicalinformationandlongitudinaloutcomesforallpatientswhoun-derwentcardiaccatheterizationinAlberta,Canada.Westudied11,468patients,1959(17%)ofwhomhaddiabetes.(WilliamA.Ghali,etal,2000)本例摘自《美国医学杂志》,对象和方法的叙述中都用了第一人称复数we和主动语态。国外期刊中有诸多这样的例子,在此不再赘述。#p#分页标题#e#

2.4数字和缩略语问题及对策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2

1研究生作者稿件中的常见问题

1.1写作欠规范

医学研究生由于初涉科学研究或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短,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甚至不知道医学学术论文该如何写,所以稿件常存在写作不规范,可读性差的问题。笔者对杂志近两年来的研究生来稿进行分析后,发现写作方面欠规范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不准确,表述累赘,未能概括全文;单位和作者署名随意,中英文表述不对应;中英文摘要不够简练,未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摘要内容和论文内容不符现象;前言内容阐述条理不清,写一大堆概念性内容,而未能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表述不清,读者无法重复研究;医学专业术语混用,量和单位使用混乱,图表和公式使用不规范;文内语言表达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参考文献著录信息错误,著录项目不全,引用的文献无代表性等。

1.2科学性不够

稿件的作者只有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地研究、分析数据,并认真地在科学实验研究中进行探究,以最充分、最真实有力的实验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才能保证稿件的科学性[2]。显然很多初涉科研的研究生做不到以上要求,对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情况不了解,常出现选择的实验方法不科学,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准确,投到编辑部的稿件逻辑结构不清晰,论述缺乏依据,结论与结果混淆或者结论只是简单重复结果的内容,未能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无说服力等问题,导致论文的科学性不够。

1.3存在学术失信行为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了进行医学研究,完成论文答辩外,大部分时间需在医院各科室轮转,完成临床实习,这使得他们能用于研究的时间较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少,再加上医学研究过程中往往受样本例数、对象依存性、偏倚及其他不可控性因素的影响,耗时耗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部分医学研究生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甚至直接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以求顺利,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3]。彭志红等[4]以不记名的方式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的研究生承认在实验中为与预期研究设计一致,曾不同程度地修改数据,编造结果,违背了学术诚信。此外一稿多投也是医学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要表现之一。医学研究耗时长,完成课题时,往往已临近毕业,为及早知道审稿结果,尽快,有些研究生便会选择一稿多投[5]。

1.4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医学期刊涉及的是人或动物的生命健康,刊发的大部分稿件是关于人或者动物的医学研究,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医学伦理道德问题[6]。林加西[7]对我国777篇医学动物实验论文的伦理规范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医学期刊论文中大多数作者的伦理意识不强,仅10.55%的论文写明经伦理审查并同意开展,2.96%的论文注明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饲养及实验过程,1.8%的论文注明伦理学审查编号。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医学研究生因研究经验不足,尚未真正参加临床工作,缺乏伦理意识,与其他作者相比,研究生的稿件存在更多的医学伦理问题。

2编辑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思考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医学期刊肩负着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科技成果,并发现和培养高校人才,培育新学科的社会使命,因高校医学期刊的一些编辑属于“学者型编辑”,平时身兼教职,在期刊所属的高校开设有专业课程,编辑还具有与教师相同的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等工作性质[8]。同时期刊编辑的编辑实践工作决定了他们对医学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更全面的把握;对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特征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使得编辑能为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这是其他行业人员所不具有的条件优势。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研究院所在绩效评定、科研、教学、职称等方面的考核时唯SCI收录期刊为重,对国内中文期刊的考核则相对弱化,导致大量的优质稿源流向国外重要检索机构的源期刊。而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限,写作的学术论文往往达不到SCI收录期刊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的学术期刊成了研究生的重要园地[9],尤其是医学学术期刊,稿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研究生作者[10]。尽管医学研究生写作的论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思维敏捷,能吃苦耐劳,埋头于实验室和科研一线,科研过程亲力亲为,所做的科研大多是导师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不乏涌现一些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成果[8],基于这些科研成果的研究生论文可以成为高校期刊优质稿件的重要来源,最终可以丰富期刊的稿源,提升期刊的质量。

3提升学术能力的策略

3.1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指导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开设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得任课老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不足[10],从而导致医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出现各种问题。医学期刊编辑的编辑实践工作使其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针对以上研究生论文写作欠规范问题,编辑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论文写作指导。如资深编辑专门针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讲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并可结合编辑工作中的来稿写作案例展开分析。必要时可以将编辑的学习资料如编辑出版规范、编辑常用标准甚至编辑的继续教育学习资料进行整理后,上传投稿系统的投稿指南供有需要的研究生作者下载学习。

3.2进行针对性的稿件退修

稿件退修是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最直接方法[11],如一项针对医学研究生的调查显示,81.3%的研究生认为期刊编辑对论文做了很多指导,90.1%的研究生认为期刊编辑的退修意见对论文的修改很有意义[10]。研究生因为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经验,稿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往往较其他作者多,编辑要在认真研读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准确、具体、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学术内容、结构和文字表述上的问题,使研究生修改稿件时有的放矢,目的明确[11]。编辑修改研究生稿件时建议以修订加批注形式,其中的修订痕迹和批注说明可以让研究生清晰看出编辑已修改之处和需作者修改之处,提高退修效率的同时,让研究生掌握论文的修改方法。此外,编辑可以灵活改变稿件的退修方式,如有编辑针对常住校内的研究生作者采取面对面退修稿件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帮助研究生学习论文标准和编辑规范,而且促进了编辑与研究生作者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研究生对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热情[12]。

3.3进行学术诚信建设

医学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群体,是医学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面对医学研究生稿件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作为学术质量守门人的学术期刊编辑,在抵制学术不端,坚守学术诚信方面有着特殊的使命。对研究生的投稿,采用作者贡献声明、潜在利益冲突声明等学术诚信控制机制,以提高对稿件学术诚信情况检验的能力[13]。对录用的研究生稿件,刊出前实行责任编辑学术诚信负责制[3],如在编辑修改过程中主动指导研究生正确标引参考文献,不可过多引用推导公式、文字或图表,宜直接引用结果,同时核查稿件的原始数据和图片;如有疑问无法确认,务必联系作者,要求提供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对于修回的稿件,如内容改动较大时,重新进行,防止退修过程中因引用内容不当出现新的学术不端行为。

3.4提高医学伦理意识

针对医学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伦理意识缺乏问题,编辑在对以人为对象的稿件进行医学伦理审查时,应跟研究生一一确认以下内容:受试者是否充分知情并了解研究中的内容,并在了解相关内容后仍自愿参与研究;受试者是否被告知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在了解相关内容后仍自愿参与研究;受试者的相关情况及隐私是否被严格保密;开展研究前是否经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等[6]。编辑在对以动物为对象的稿件进行医学伦理审查时,应跟研究生一一确认以下内容:是否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饲养环境是否合理;实验过程是否遵守“3R原则”;动物处死方式是否合适;开展研究前是否经过动物伦理审查并同意等。以上确认流程可以使研究生提高科研中的医学伦理意识,形成伦理审查的惯性思维。

3.5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的载体,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14]。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编辑可以利用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投审稿系统等新媒体技术为研究生作者提供其与审稿专家、编辑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由于微信在沟通方面比其他新媒体更方便、快捷,编辑可以根据期刊来稿情况建立该年度来稿的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作者可以就投稿、审稿、退修、校对中的问题向编辑或其他作者咨询。编辑在群里第一时间样刊,让研究生们优先阅读转发,同时在群里定期推送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信息,并就稿件修改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提醒,增加编辑与研究生作者之间的互动学习。

3.6适时开辟研究生栏目

高校医学期刊的栏目一般是根据其办刊宗旨和方针来决定的,还可以根据所属高校学科发展、期刊发展、来稿情况等因素开辟新栏目。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稿件逐渐增多,在有些高校医学期刊甚至占了大半的比例。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生作者群的医学论文特点,集中规划,专题评审,适时增设研究生栏目,让研究生作者投稿有地,目标明确。比如《中华中医药杂志》为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仁心雕龙专刊,赢得了广大研究生的一致好评,提高了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15]。这次的投稿和发表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更乐意将优质稿件继续投向母校的期刊,从而成为期刊的稳定作者群。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3

一、医学期刊与循证医学

1.医学期刊需要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的出发点是临床医生需要科学可靠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其核心思想是谨慎、明确、明智地运用各类依据,对个体病人的医疗方案做出决策。这些依据是人类此前研究的结晶,而不仅仅是一两位医生有限职业生涯中的有限经验。循证依据的实施意味着临床医生的实践与来自系统研究的最佳客观证据的有机结合。目前,医学理论知识层出不穷,关于某些专家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医学期刊中相互矛盾的报道屡见不鲜,且医生临床工作繁忙,缺乏足够的时间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一方面,作为读者的医生需要能帮助他们精准筛选和分析信息的期刊;另一方面,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医学期刊就有可能拥有广阔的市场。在大数据环境下,医学期刊可以运用循证医学这一工具,生产证据,总结、加工、整合、应用数据,进而分析读者想看什么内容、什么文章是研究的热点、什么文章的内容具备高学术水平、办成什么样的期刊能满足读者需求等关键问题,以促进期刊的长远发展。

2.医学期刊是循证医学的主要载体

医学期刊登医学发展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热门的研究方向等相关文章,有审稿专家和医学编辑对来稿进行严格把关,对来稿中的医学研究可靠性及真实性进行甄别,对来稿的文字进行提炼,让投稿人发表的学术论文更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医学期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吸引临床医生和行业研究人员关注期刊,并将期刊作为获取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循证医学是对医学期刊所刊登研究成果的二次研究。医学期刊的内容是循证医学基础数据的来源。循证医学研究往往需要从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的期刊文章中调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这些文章提出的共同证据,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文章,并通过医学期刊予以展示,让临床医生和行业研究人员可以借鉴成果文章的相关数据。

二、发挥循证医学作用,提高医学期刊质量

1.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高水平的稿件

循证医学遵循的是随机、对照、盲法、重复原则。医学期刊可利用这四个原则判断文章的质量。第一,随机原则是目前公认的产生研究偏倚可能性最小的方法。稿件的研究对象选择如果不是随机的,掺杂主观影响因素,那么研究的偏倚可能性就会加大,结论的可信性也就随之降低。第二,对照原则可以抵消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消除、控制和平衡许多已知或未知的偏倚,证明组间结果的差异及差异程度,进而突出研究结果。一般来说,有对照的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第三,盲法原则可有效地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增强客观性,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第四,重复原则是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确保研究结果的重现性。这个方法可以避免把个别情况误认为普遍情况,把偶然现象当作必然规律,使结果具有稳定性。这也是医学类文章发表的意义所在,即供同行研究人员重复、继续研究。通过这四项原则筛选的医学期刊稿件,研究内容具备客观性、科学性,稿件的学术水平更容易得到肯定[2]。

2.应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筛选选题、优化组稿、精准选稿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量非常大,医学期刊在选题、组稿、选稿时面临大量的、不完整的、模糊的数据,应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可准确、高效地提炼数据。医学期刊常用的循证医学方法是临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为临床提供对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一系列问题评价的原则与方法,有利于鉴别真伪与应用可靠的研究成果。医学统计学是基于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原理的医学相关数据集合表达和分析的学科[3]。运用这两种循证医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抽取、整合、分析,可提炼出办刊所需要的信息,如当下的研究热点、专业领域的前沿话题、读者的阅读需求等,进而指导医学期刊的选题、组稿、选稿,使其满足临床医学实践的需要。

3.应用循证医学分析方法,提高文章质量

医学论文常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分析、整合、提炼以往研究的结果[4]。经过循证医学分析的医学论文科学性强、学术价值高,而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是医学期刊质量的核心要素。大数据环境下,医学期刊编辑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可高效地分析数据、对掌握的证据分级、判定不同证据的价值、正确评论文章的质量,进而帮助作者提高文章质量。

4.形成循证医学思维,提升医学编辑素养

循证医学的思维在解决医学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它指导医疗实践,医学研究者应用它开展研究[5]。目前,国内医学期刊虽然数量庞大,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弱。除了语言障碍因素,医学论文的整体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作为医学论文科学性支撑的统计学数据常有错误。统计学问题关系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会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6]。医学编辑的医学知识素养是影响医学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医学编辑素养十分重要。医学期刊编辑通过学习循证医学理论知识,可以形成循证医学思维,指导日常的选稿、审稿、编稿工作,避免发表统计有误的文章,从而保证期刊质量,增强医学期刊走向国际的自信[7]。

三、循证医学与医学期刊互助共进的案例分析

循证医学是针对临床决策思维及行为原则提出的一种科学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理论及思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某医院收治一名高龄病人,多病共存,经确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用哪种手术方式,如何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传统医学思维是利用人的临床经验对病症进行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在大数据环境下,医学期刊的内容集中在大型的网络数据库,循证医学可以便捷地挖掘相关数据。医生可以利用循证医学理论和循证医学思维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诊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就上述案例来看,病人的主治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前要进行以下工作。第一,确定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具体的做法是,针对病人的具体患病情况明确其临床问题,然后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在期刊数据库中查找近几年的高龄、多病共存老人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数据,尤其是已经用循证医学方法处理过的大数据,分析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最终确定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第二,用哪种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的手术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治疗结果及预后,尤其是多病共存的高龄老人,手术风险大,最佳的手术方式可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主治医生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期刊中找到与病人情况类似的治疗方案,然后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对比,用统计学结果判断哪种手术方式最适合病人。有的医学期刊直接刊登根据循证医学方法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型大样本文章,主治医生通过浏览这些文章,结合其他科学依据,最终确定对自己的病人实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第三,如何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主治医生可在期刊数据库中重点收集大样本的高龄老人做此类手术的方法学质量评价资料,通过大样本研究排除个体差异化,提取此类手术的共同注意事项,确定适合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案,总结归纳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根据所收集的证据,直接手术可能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心肌梗死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同时年龄因素、共病因素等也将诱发并发症。因此,主治医生通过期刊中刊登的循证医学证据确定术前和术后要给予患者降血脂药物治疗,术中给予抗血栓药物治疗,并规避循证医学提示的手术风险。经过这些前期准备,这位病人所做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非常成功,预后良好。该病人的主治医生对这一成功案例进行总结,汇总类似案例,撰写学术论文,进而使其成为医学期刊新的稿件、循证医学新的资源。由此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提炼医学期刊中传递的临床信息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这体现了医学期刊对循证医学的重要性。若无医学期刊所刊登文章的临床数据,循证医学将失去根基,临床医生将缺乏制定治疗方案的数据依据,病人的治疗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临床医学实践对医学期刊而言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资料来源,是下一次循证分析的基础数据。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4

1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及现状

1.1健康科普是减轻疾病负担,缓解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的83.4%[5],这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而公民提高健康知识储备、改变健康行为,对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2017微博健康医疗影响力论坛暨中国健康科普联盟成立和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年会”亦透露,我国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仅为1%~2%,卒中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倍,这与我国公民健康知识水平、疾病管理能力均较低有直接关系。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8.47%,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4]。通过健康科普不仅可提高公民疾病预防意识和疾病管理能力,也是从根本上减轻医疗机构压力、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举措。此外,由于公众对疾病认识不足、对医生职业期望过高,导致我国医患矛盾越演越烈,伤医事件频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专业、客观地向公众宣传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而为医患顺畅沟通创造前提,是和谐医患关系逐步建立的基础。

1.2我国健康科普“含金量”亟须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对自身健康日益关注。2018年我国6万177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最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即是“生活与健康”,这一比例高达92.9%[4],这必然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要的健康知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6],其中微信(95.8%)、腾讯网/新浪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82.6%)、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79.6%)、果壳网/科学网/百度百科等专门网站(67.6%)已成为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流渠道[4]。但目前网络信息来源芜杂,很多自媒体为了追求传播效应,往往有意夸大甚至歪曲科学事实,以博取大众眼球;同时,由于医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媒体在报道时如果理解不充分、不精确,也容易产生误导大众的情况。比如,2018年10大科学流言中,就有8条与健康相关[7],因此我国健康科普的“含金量”急待提高。美国的皮尤调查结果显示,75%的美国网民不检查信息来源和日期就盲目相信所检索到的信息[8],我国未进行过相关调查,但结果可能也同样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既表明了互联网监管的重要性,更凸显了权威健康知识传播平台的重要作用。

2临床医学期刊开展健康科普的优势

2.1优势之一:临床医学论文

谢广岭等[9]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最信任的科技信息来源是科技期刊,说明公众对于科技期刊的信任度依然很高。临床医学期刊是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交流的主要阵地,其权威性和科学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除被少数同行阅读和引用外,我国绝大多数临床医学论文都默默无闻地隐藏在了各大数据库中……哲学家培根曾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其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临床医学期刊如果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客观、理性、科学地将论文中的重要内容介绍给公众,将发挥临床研究的更大价值。

2.2优势之二:临床医学专家

如果健康信息歪曲了事实,有意或无意夸大了患病的可能性,而人们盲目相信所得到的信息,则有可能产生健康焦虑甚至疑病症。有学者对152名孕妇的信息来源和焦虑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医生或护士作为信息的孕妇,其焦虑水平明显低于从其他途径获得信息源的孕妇[10],这与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更权威不无关系。临床医学期刊拥有编委、审稿人、作者组成的临床医学专家群,他们不仅可以提供来源于临床医学论文的权威知识,还可针对谣言、伪科普发表权威观点,引导大众辨别网络信息,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临床医学期刊应珍惜这一资源并充分发掘临床医学专家的潜能,成为健康科普的推动者。

2.3优势之三:医学期刊编辑

出版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文化传承和延续的基础链条,更是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根本途径,编辑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11]。医学期刊编辑作为医学研究的“把关人”,不仅有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且在日常工作中须时刻保持高水准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12],这使得医学期刊编辑一直以来在编辑群体中的“工匠”地位不可撼动。在医+新媒体这一团队中,医学期刊编辑比医学工作者有更强的传媒运用能力,又比普通大众传媒有更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一定能够在健康科普工作中发挥这一巨大优势。

3我国临床医学期刊科普工作现状

既往受限于传统出版方式,临床医学期刊往往难以将有限的期刊版面用于刊登健康科普知识。现如今,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发展,临床医学期刊可通过官方微信、微博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向公众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和教育,可谓迎来了发展健康科普的重大机遇。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跨时空、跨地域、大容量和交互性的特点[13],使健康科普传播更加迎合人们时间颗粒化的需求以及随时随地互动的需求;此外,新媒体技术表现手法多样化、内容选择个性化、通俗易懂表现力强等特点[14],使健康科普更加生动、立体、易于接受。临床医学期刊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一优势,更广泛地促进医学科学知识走近公众。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如《JAMA》《Lancet》《BMJ》等一向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并善于借助国家新闻政策,充分利用自媒体甚至第三方平台的优势传播医学知识。美国科学促进会创办的全球最大的科研论文新闻网站就汇集了众多医学期刊,他们不仅针对专业学者传播科学研究热点,还向社会大众广泛传播科学新闻,以提高全民健康知识水平[13]。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医学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责任感尚显不足,仅极少数期刊(如《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利用新媒体进行有益尝试,并将科普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但绝大多数期刊在科普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方面均不理想,主要问题包括:1)内容过于依附纸媒,科普转化率低;2)新媒体人才匮乏,形式死板;3)对新媒体认识不够,平台利用率较低,等。2019年,杨明等[15]对中华医学会主办的189本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59.56%的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活跃公众号仅为20余种,且内容多复制纸刊,较少有“手术视频”“学术讲座”“科普”“继续教育”等科普化内容,而通过广为用户青睐的第三方平台健康科普知识的医学期刊则更是凤毛麟角。

4《协和医学杂志》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探索

4.1加强科普内容

1)转化医学论文知识点。临床医学论文在集中反映临床研究热点的同时,往往也间接体现了患者的迫切需求;但科技期刊严谨的编辑加工规范要求以及医学行业固有的专业术语让医学论文读起来既枯燥又晦涩难懂,往往只适合在行业内交流,要让缺乏医学知识背景的普通百姓读懂,则需要进行科普转化。一项对394名未接受过医学相关教育的民众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一篇医学学术论文后,仅有2.8%的受访者表示能看懂或基本看懂论文内容;而在阅读针对此篇论文重要知识点进行科普转化的通俗化小短文后,能理解论文主要内容的受访者激增至96.7%[16]。故编辑在审读稿件时,在与作者沟通时,应注重深度挖掘论文潜在的读者感兴趣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例如,绝经是女性必然面临的健康问题,2018年11月《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在《协和医学杂志》正式发表后,编辑部并未满足于仅仅在新媒体端推送全文,而是在此基础上,对指南的通信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组长郁琦教授进行访谈,邀请郁教授谈背景、谈意义,从女性普遍存在的绝经期认识误区谈起,呼吁科学管理绝经,积极预防绝经相关疾病,让女性顺利度过绝经期,对绝经管理这一科学、专业问题进行了较好的科普转化。该文在新媒体端的阅读量已经突破140万,使众多老百姓从中获益。2)捕捉新闻热点。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呈现移动性、碎片化、“快餐式”的特点[17],只有具有时效性与热点性的内容才更能引起读者关注,从而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要想让医学知识迸发势能,产生链条效应,就必须借助合适时机进行传播,学会合理“蹭热点”,以锁定更多读者。2019年4月,针对被大众媒体普遍热炒的“超级真菌”事件,《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立即联系到杂志编委、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甚至先于他作为国家卫健委临床专家的官方回应一步,请他第一时间做了视频访谈,并同时撰写了《淡定!无须过度解读超级真菌》的科普文章,引导百姓正确认识该菌,消除大众恐慌,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反响。同年6月,在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之时,部分媒体过度解读这一进展为“青蒿素能根治红斑狼疮”,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众。编辑部针对这一新闻热点当即联系了本刊青年编委、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王立副教授,连夜撰文《青蒿素:从‘克虐’到‘克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文,科学客观地阐述了青蒿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不仅击破了谣言,而且文后所附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Ⅱ期临床试验招募信息,得到了大众的热烈响应。

4.2培养科普人才

传媒之所以能成为一门专业,必然有其自身特质,并非每位医务工作者都带有这一特质,并有极大的热情从事健康科普传播工作。医学期刊的青年编委均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新事物保持更高的敏感性,也具有较强的科普能力,可在健康科普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18]。医学期刊编辑应善于发掘年轻学者的优势,着重培养真正在医学传播方面有兴趣、有潜力的人才,从而让医学科普更生动有趣,且持续可行。《协和医学杂志》共有青年编委35人,编辑部通过微信组建了“青年编委工作群”,很多青年编委不仅自身积极投入到健康科普工作中,还发现和带动更多身边的青年学者加入到了健康科普的队伍中来。例如在宫颈癌疫苗在国内获批和推广之时,青年编委、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雷针对百姓对疫苗选择困难的问题,发出了“宫颈癌疫苗———之前苦于没得打,现在苦于打哪个”的权威声音,引导百姓作出理性选择;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医生、科普达人邴钟兴自编自唱的“戒烟神曲”,用幽默、轻松的形式不仅传递了健康知识,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

4.3善用新媒体平台

实现健康科普的有效传播,仅仅依靠权威、“解渴”的内容,通过各种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用画面和声效去打动读者还远远不够,借助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渠道才能将传播效果最大化。在期刊品牌效应尚未显现的初始阶段,仅凭借单一平台已不能满足内容传播的内在需求,与更多被大众认可的媒体平台合作,或许是扩大传播力的捷径。自2017年以来,《协和医学杂志》陆续开通了官方微信、搜狐号、知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大凤号等多个平台,联合刊媒惠,形成了独特的矩阵滚动式网络(图1),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实现了健康科普的有效传播。目前各大平台已锁定粉丝15万人,且人数仍在不断增长。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5

1重要意义

1.1培养高质量作者队伍,充分服务科研

对于作者来说,编辑的统计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6]。具备高统计学素养的编辑通过对论文的实验设计、统计学方法及创新性进行评析,能够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可以帮助作者完善实验设计,合理使用科研方法,最终得到准确、严谨的科研结果,这对作者今后的科研工作及论文写作都有很大帮助[7]。有期刊专门开设了介绍统计学基本方法的栏目,刊登与其刊物关系紧密的统计学方法及常见统计学错误,希望提高作者规范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8]。编辑的正确引导对于“新手”作者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十分重要,编辑对于论文中医学统计学的高要求也可以推动“老手”作者不断进行知识储备的更新。编辑的统计学素养提高了,对作者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这种反馈激励机制可以高效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提升科研人员的统计学水平,进而有助于医学期刊培养高质量作者队伍,吸纳更多优质稿源,充分服务科研。

1.2促进青年编辑职业成长

研究[9]表明,多数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由于自身编辑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工作信心降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缺失,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躁的情绪。医学统计学因其在医学论文中的重要地位,相关内容已成为医学期刊编辑审阅稿件时的重要工作内容,统计学素养低容易造成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进而影响其职业成长。因此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提升统计学素养,熟练掌握统计学知识,顺利发现稿件中的统计学错误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培养青年编辑的工作自信心,能提高其职业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职业成长。

1.3丰富编辑学内涵

编辑学是研究编辑活动、工作的学问,编辑学的理论来源于对编辑活动的总结,又指导编辑活动的发展[10]。当今要求编辑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编辑学相关研究也日趋复杂化[11],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吐故纳新,才能更好地指导编辑工作,推动编辑学向前发展。目前有些编辑过于重视稿件形式的编校,而忽略了对稿件研究方法的审核[12]。提高青年编辑的统计学素养、加强医学论文中统计学问题的编辑鉴审无疑将丰富编辑学内涵。

1.4提高期刊学术质量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医学稿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加大了编辑部审核医学稿件并遴选优秀稿件的难度。医学论文中各种各样的统计学错误依然常见,如实验设计不严谨,错误应用统计学方法等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在医学期刊上不仅降低期刊学术质量,还浪费学术资源,甚至会错误引导其他研究者[12];因此,医学期刊青年编辑提升统计学素养,可以提高鉴别审查能力,快速排除问题稿件,降低稿件审核成本,高效遴选出优秀稿件,提高医学期刊学术质量。

2影响因素

2.1学校教育

医学期刊编辑职业不仅要求具备编辑能力,也要求具备医学学术背景,因此多数医学期刊青年编辑是从医学类高校、而非编辑专业直接进入到编辑队伍的[9]。虽然大多数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在工作之前接受过医学统计学理论学习,但往往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及课堂计算手段的限制,对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及思维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更缺乏使用近代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薄弱的医学统计学基础使医学青年编辑面对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如统计研究设计错误、数据收集与表达错误、统计方法选择错误等)时,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精力甚至无法准确发现。

2.2继续教育

目前,医学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有参加培训班、各种学术会议及利用网络进行学习3种方式[14]。其中,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医学学术会议一般是以专家授课及讲座形式向编辑讲授编辑出版规范、医学最新研究动态等,专门面向医学编辑以医学统计学为重点培训内容的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很少。而且,培训班由于受限于授课时间,授课内容通常浅显,授课模式多是“一对多”的单向传输,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15];医学学术会议通常邀请资深编辑参加,青年编辑参会较少。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成为医学青年编辑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虽然网络上有丰富的医学统计学学习资源,但对于医学统计学基础薄弱的青年编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并长期坚持学习的难度较大。

2.3实际运用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工作内容繁杂,几乎涵盖了期刊出版的全部流程,因沉溺于分散、繁冗的事务性工作,青年编辑的个人学术能力无法施展、提升。医学期刊青年编辑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青年编辑的大量时间。医学统计学的学习需要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且应长期坚持、大量实践;但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进行医学统计学学习后缺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从而导致理论学习和编辑实践相互脱节,在面对论文中各种各样的统计学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无法游刃有余地发现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7]。

3提升策略

3.1编辑部的引导和环境创造

医学期刊编辑肩负着医学期刊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医学期刊的目标和远景最终要由医学期刊编辑来实现[16]。编辑,特别是青年编辑的素质及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期刊的发展。

3.1.1引导青年编辑重视培养统计学素养

医学期刊编辑部应重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期刊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青年编辑的入职培训课程和未来的继续教育规划中[17],并且在青年编辑业绩考核中增加医学统计学考核项目或不定期进行医学统计学知识测试、竞赛[18],以此激发青年编辑提升统计学素养的积极性。通过提供“挑战性”的锻炼机会或创新激励机制,使青年编辑在思想上重视统计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到统计学素养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3.1.2创造学习和实践环境

编辑部可以通过与医学院校统计学研究团队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定期聘请统计学专家对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其规范应用统计学方法。培训应结合编辑审稿中的实际问题,以分析论文中常见统计学错误为主,澄清编辑对统计学问题的模糊认识,进而增强编辑对常见统计学问题的认识及辨析能力。培训结束后,编辑部可组织青年编辑开展科研课题设计训练,通过案例模拟、实习实践等方法来加强对统计学理论的融会贯通,提高编辑应用能力。

3.2青年编辑的自身努力

3.2.1联系工作实际定位学习重点

研究[19]发现,医学相关科研论文中绝大部分都采用的是最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如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等,在这些统计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假设检验和选择不同检验方法是难点所在。对于医学期刊编辑而言,无须进行具体的统计学计算,主要任务是发现文章中的统计学错误;因此,青年编辑应重点理解公式的内涵,掌握各种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识别、辨析论文中统计学错误的能力。从工作实际需要中定位学习重点,可以使青年编辑减小学习压力,更加高效地将统计学素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快体验到统计学素养提高带来的益处。

3.2.2多途径、多渠道学习

青年编辑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途径、多渠道学习。其中,参与科研活动、增强科研实践、培养逻辑思维方式是青年编辑提高统计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青年编辑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院校举办的实验室实习观摩活动,并通过科研设计训练、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撰写研究论文等方式提升统计学素养。青年编辑还可通过统计学相关网站、论坛(例如医学统计之星、统计新视野、丁香园论坛统计学板块等)获取学习资源,并以此作为学习平台,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难题。此外,青年编辑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阅读、学习统计学相关知识。

3.2.3建立学习档案

青年编辑可将学习、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和错误进行积累、总结并建立学习档案。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也是青年编辑巩固学习的过程,这不仅能够加深学习印象,也可方便日后的查阅、使用,还有助于编辑部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优秀的学习档案甚至可以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6

注重基础训练

语文是从事学习、工作、生活的信息载体,其基础表现在“听、说、读、写”4个方面。“听、读”是信息输入,“说、写”是信息输出,4者有机结合、平衡互补,组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职校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主要有:(1)对字的书写和运用能力差;(2)对知识的灵活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差;(3)写作能力差;(4)社会应用能力差。这些现象决定了职校医学生的语文学习仍要注重基础训练,并且要全面训练。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解决学生“听、说、读、写”中的薄弱环节,纠正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在字、词、句、篇上对医学生加强训练,督促、指导医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注重“实用”即“医用”

“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交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职校医学生语文教学应与医学职业人才的工作与生活相结合———“医用”。“医用”对医学生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为职校医学生大都是在“为将来工作”的动机支配下进行学习的,这容易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将来工作有用的知识上。以往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是绅士式的文学熏陶和道德教育,这种脱离实际的学习在职业医学学校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当然,打基础的国学名篇、经典名篇还要继续加强学习,这样既可与初、高中语文教学保持衔接,还可培养医学生对经典名篇的阅读、理解、欣赏能力,提高职校医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除了使医学生能恰当运用一般应用文以外,还要加强其对医学相关文章的学习,以尽快让医学生热爱以后的工作,熟悉以后工作中用得上的医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而顺利通过医用语文关。这包括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明确表达规范和准确的显性医用语文,还包括如态度、作风、品格等隐形医用语文。通过医学应用文的学习,诸如医学科普、医学演讲与口才、医卫情报、医护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医学论文、医护文书等,在掌握好基本文体的读写要领前提下,从记叙、议论、说明这3种基本文体入手,引导医学生将所学的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表达方式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医用文的学习和写作中来,由基础到专业应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其进行学习、了解、掌握。运用医用文的语言、语体和文种,逐步形成有医用特色的语文知识应用体系。加强情感教育也是“医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医术乃仁术,为医者除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应具备高尚的医德与大爱之心。医学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人,而非物件,因此,医学教育比其他学科更应强调对医学生情感的培养。针对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先天情感教育缺失的情况,我们对医学生的情感教育既要以医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出发点,又要以对医学生的情感培养为归宿,尊重他们情感发展的规律。医学生语文教育在选文时应注重选取培养仁爱之心和优秀品德的文章,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对人的尊重、对患者的理解同情,为其将来在工作中成为精诚、仁爱的医务工作者打好基础。

加强语文实践教学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7

1.编辑学知识

在日常工作中,促使自身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编辑出版专业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参加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考试,充分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流程、标准规范等,比如《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等;参加出版专业编辑人员的培训班,系统学习编辑出版专业的法律知识、理论知识等,并将所学知识或技能合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以提高整体工作能力,树立信心。

2.医学知识

积极阅读国内外医学期刊、医学论文,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技术,以培养自身判断稿件创新性与实用性的能力,包括病例的典型性、治疗方法的先进性等,确保在有效时间内挑选出高质、专业的稿件,在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保证医学期刊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促进编辑能力提升,培养复合型人才

1.加工语言的能力

将语言表达通顺、合理是作为一名编辑的基本要求,故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可学习专业编辑人员修改过的稿件,总结专业人员的编辑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完善自身在语言表达与组织方面的不足,逐步掌握规范表达的要求。同时,医学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因此,青年编辑加强学习专业英语的规范表达也是极为重要的,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编辑和语言加工能力。

2.专业技能的培养

医学期刊编辑虽是一项语言文字表达工作,但其主要是以各种试验设计所获取的专业数据或信息作为依托的,因此,青年编辑应紧跟医学事业的发展步伐,熟悉和掌握各种试验设计和临床设计,以便在发现稿件中出现专业性错误时,能有理有据地与投稿人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以提高医学期刊的科学性。

三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增强同行间的交流与沟通

在网络化、信息化与现代化共同发展的新时期,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应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理念,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培养社交能力,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交流,学习他人先进的经验,弥补自身不足。

2.榜样示范

医学期刊编辑部门可宣传杰出编辑事迹,不断扩大职业活动的榜样示范作用,强化青年编辑人员对医学期刊编辑的认知,以对其未来职业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有针对性地宣传编辑能力典型、编辑思想典型等案例,不断提升优秀医学编辑人员的影响力,使观察或学习优秀医学编辑人的行为成为提升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自我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8

1提升医学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内因

1.1吸收高质量稿源

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稿源是提升期刊影响力和促进期刊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1],要做到“质”与“量”齐头并进,就要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为此杂志社应加大以下2项工作力度。①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期刊本身的曝光度。参加学术交流不仅可以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而且能为宣传期刊本身提供机会;与相关领域的学者交流沟通,使他们了解期刊特色,利于拓宽高质量学术稿件的来源,进而达到提升稿件的“质”与“量”的目的。②主动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定时定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贴吧、自主网站等社交媒介向本学科医疗工作者及相关领域专家推送有价值的图文,如前沿学科成果、学术会议纪要、医学论文写作技巧等“短而精”的内容[2]。只有不间断地提供和分享优质内容,才能提升刊物在网络上的知名度,进而吸收投稿,使编辑能够更好地从中遴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

1.2提高学术稿件的编校质量

编辑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稿件编校质量的高低,对于编辑来说,获取职业资格只是国家对编辑本身基础业务能力、出版理论能力及法律法规应用能力的认可,仅仅是编辑入门的第一步。在从事细分专业领域的编辑工作后,应对本学科的知识内容重新进行系统性学习[3]。特别是医学期刊编辑,部分不是医学专业科班出身,隔行如隔山,很容易在编校过程中出现原则性差错。为了避免失误,提高编校质量,应做到以下2点:①编辑部可邀请学科内专家学者对编辑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在医学基础、医学英语、统计图表及学科前沿进展等方面都应继续学习,重在通过解决编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消化吸收这些知识,从而切实地提升业务水平,为保证编校质量奠定扎实基础。②与评审专家之间保持沟通也是提升编辑编校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促进和培养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4]。医学期刊的评审专家队伍通常由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的中青年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学者共同组成,与这些评审专家交流稿件审理问题时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对于不懂之处要及时请教,通过答疑解惑,反复琢磨,内化于心,从而逐步提升编校质量和水平。

1.3提高出版效率

提高编辑工作的出版效率一直是期刊从业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医学科技期刊本身具有前沿性、时效性等特点,一旦出版时间滞后就会影响科技成果及信息的传播速度,期刊本身的影响力提升更是无从谈起。为了提高出版效率,不仅应优化编辑人员本身的工作流程,更要借鉴使用互联网时代下新型的编辑方式提高出版效率[5]。①在编辑加工阶段,编辑人员收到稿件后要尽快对文章的文字、格式、专业术语等方面进行编辑加工,保证语言流畅通顺,符合医学科技期刊编排规范,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保证出版质量;在送外审阶段,编辑部要定期与审稿专家沟通审理情况以期缩短审稿周期;在回修阶段,务必把专家的意见清晰明了地转达给作者,不给作者带来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加快回修的速度。②结合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审稿及回修阶段的效率[6]。与以往的信件往来和电子邮箱投稿不同,审稿系统可以自动处理所有稿件的排序、通知等工作,作者注册账号并在线投稿后,系统自动对稿件进行接收并编号,节省了原来由人力抄写所花费的时间。在提交外审时,编辑人员只需选择专家库中的审稿专家并完成提交,系统即可自动发送邮件及短信给审稿专家,省去了原本由于寄送信件而耽误在往返路程上的时间,还避免了稿件的丢失。回修阶段也是如此,稿件的初审、复审、终审等阶段都可在系统中直接完成,而且所有编辑人员都能在线处理稿件,便于专家、作者和编辑相互沟通,缩短了出版周期,从而提高了出版效率。

2提升医学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外因

2.1医学期刊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已在社会中广泛应用,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医学期刊也要朝此方向大力推进[7]。对于期刊本身来说,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及新颖性,信息的及时传递可以提高作者投稿的积极性,而采编系统信息化、论文资源库信息化及出版发行信息化是其中必不可缺的先决条件。①采编系统信息化可有效缩短稿件周期,减轻编辑人员重复工作的强度,还能自动整理、归纳全部稿件、作者及审理专家的信息,方便查找。②论文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与采编系统信息化同步进行,在系统网站的首页收录已发表的所有过刊,以便作者在访问网站的同时进行阅读、下载,既增加了论文的下载量和引用量,又扩大了网站本身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吸引到相同学科的优秀论文投稿[8]。③出版发行的信息化即是与印刷单位和发行网站统一步调,首先与印刷单位使用电子格式进行电脑排版,待修改校对完毕后可直接使用电子印刷刊物与万方、知网、维普等发行网站对接上传,使读者以最快的速度从终端设备上获取前沿信息,从而克服了传统出版发行所带来的时间滞后、浪费人力的缺点。

2.2国家政策对医学科技期刊的扶持

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的性质不同于一般刊物,它是传递和交流先进技术信息的重要手段,若要与一般盈利性刊物执行相同政策并加以限制也是不合适的[9]。与国外的科技期刊产业相比,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种类和发行量都小得多,这就需要有关管理部门推动对医学科技期刊的政策扶持,是我国医学科技期刊抢占国际地位,实现从科技期刊大国向强国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