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论文范例

知识竞赛论文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1

【关键词】馆员新型能力;科研水平;专业知识竞赛;服务层次;馆员培训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资源共享网络化、工作人员知识专业化,都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具有学习能力的文献信息开发和服务队伍,这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馆员知识结构老化,信息组织能力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不能满足时展带来阅读需求。笔者以安徽省图工委在安庆师范大学举办的2017年安徽省“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暨馆员专业知识竞赛作为切入点,探索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服务转型的路径。

一、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

1.论坛举办

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旨在探讨智能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服务层次。论坛围绕如何提升高校新型馆员能力进行。2017年5月19日上午,各高校馆长极其本馆参赛人员参与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的举办,这次论坛有来自各高校图书馆工有53篇论文参赛,参赛者的论文内容涉及到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的方方面面。会议派遣代表上台论述新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模式,其中获奖一等奖6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5人,优胜奖若干。由此可以看出,论坛的举办深受欢迎,馆员们积极思考,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献言献策,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2.馆员专业知识竞赛及文化考察

2017年5月18日下午14.30分,来自安徽省各高校图书馆派出选手共63人参加知识竞赛。这次竞赛的主旨是提升业务素养,拓展服务层次。参赛人员来自安徽省教育厅属各类高校。竞赛的内容:含文献资源建设、采访编目、文献流通、信息技术、信息检索、学科服务、阅读推广、文化空间建设等图书馆业务基础知识。竞赛的方式:上机测试、题型为客观题,共90题,共计100分,其中70题为单选题,每题1分,20题为多选题,每题1.5分,试卷答题时间为2小时。馆员专业知识竞赛作为论坛议程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检测馆员的专业水平,也是提升馆员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举办方的安庆师范大学,还安排高校馆长参观了安庆师范大学的红楼和敬敷书院,欣赏经典戏剧黄梅戏。红楼和敬敷书院是安徽高等教育发源地,历史内涵丰富,使得各位老师身临其境,追根溯源,感受我省高等教育的源头。安庆市黄梅戏之乡,让各位外地而来的高校同仁感受艺术的熏陶。黄梅戏节目由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业人员演出,非常精彩。黄梅戏节目的安排,体现了论坛的生动和活泼性。这种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戏剧具有强烈的代表性,使得参会的人员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感受到了艺术文化的熏陶。

二、论坛举办特点

1.以竞赛评奖形式提升馆员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

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是各种文献资源聚集地,作为图书馆人,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事实上,很多馆员科研水平很一般,很多馆员属于人才引进的家属,自身的文化水平不够高,除日常工作外,更多心思倾向家庭,自主学习研究意识薄弱,科研水平成就不突出。通过举办论坛,采取奖励措施,促进馆员们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业务素养,提高科研水平。从本次论坛竞赛和评奖结果看,馆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科研水平获得增进。更重要的是让馆员学会如何积极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服务转型问题。

2.以分组讨论形式,阐释新时代馆员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路径

会议设置多个分论坛,分别以新时代图书馆文献中资源建设、新时代图书馆服务转型、新时代创新案例展示为主题的论坛形式展开探讨。各个分论坛代表积极探索,在会议上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理论。并探讨馆员如何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以更精彩的形式开展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引进现代化设备,自主研发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平面形态进行有效转化,以更直观的实体形态或更精彩的表演形式展示给读者。馆员要参与全部过程,包括对资本文献的整理,对实体景观的溯源,对表演内容的诠释等。馆员不在从事传统意义的借还工作,更要根据时展需求,以吸引用户需求为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工作。服务方式转型的同时,理论深入学习更加紧迫。新形势带来新的技术变化,需要馆员及时的充实自身,加强理论研究,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应对图书馆服务的转型。

三、新时代馆员新型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1.开展自上而下的论坛形式,开展多元化的馆员培训模式

此次论坛由安徽省图工委举办,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能引起参与部门足够重视。对投稿论文设置评奖,实行专业知识竞赛,将竞争的机制引入到馆员培训中,能很好的激发馆员的斗志,使得参与者的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体现“个人能动性的发挥与组织保持创新活力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竞赛和论坛的活动,使得各高校馆员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各高校之间相互交流彼此馆藏文献资源情况,服务模式及其创新之处,并相互学习,资源共享,提升服务。举办论坛形式,设立知识竞赛,使得各高校催化出有价值的理念和改进计划,是一种有效的转变态度的培训。开展竞赛活动,是对高校图书馆馆员业务素养与服务能力的检验,激发馆员群体主动强化学习,拓展服务创新的动能。论文奖项评比设立,激发馆员主动去思考:在新时代新技术的大背景下,我们馆员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2.建立奖励机制,激励馆员的潜能

参加此次知识竞赛考试的各馆人员,积极备战,成果显著。其中90分以上约3%,80-90分约7%,60-80分之间的约88%,60分以下者为2%。本次最高得分者98.5分,仅用36分钟完成考试,而仅随其后的就是98分,用时40分,速度快,准确率高。由此可见,由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组织的,各高校参与的这次知识竞赛,取得良好成绩,参赛的馆员通过各种途径自主学习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过程中应让馆员们从被动地输入转变为主动地吸取,要把过去培训“强调信息的传授与知识的掌握”转化为“强调知识的生成与能力的构建”。由于出题的范围广泛,并没有给应试者一个范围,这就要求参考人员掌握图书馆学方方面面的内容,迫使应试者主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汲取的知识面广,获得的知识丰富,比普通的培训授课效果显著,馆员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3.培养数字人文型馆员,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服务

智能化引入图书馆,将馆员从传统的借还工作中解放出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飞速发展,图书馆发展和服务逐渐转型。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历了图书管理员——图书馆员——数字人文型馆员阶段,即有早期简单的书籍收集、整理和流通到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型馆员,再到利用数字化技术嵌入到人文学科研究,集研究馆员、学科馆员、智慧馆员于一身的数字人文型馆员。开放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图书馆的服务不在是等待读者上门,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将馆藏资源以多样化的手段推送出去。这就要求馆员新型能力,不断嵌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开展地方特色课题研究跟踪服务,馆员参与课题策划、内容讨论、创新点研究、论文撰写发表、成果评价等,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才能更深入的推广文献资源,才能开展形式各样的阅读推介活动。深入了解地方文献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民俗风情,才能开展具体的实体文献推广或者直接的演出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晓梅.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培训策略[J].情报杂志,2011(06):251-252.

[2]童蕾,喻乐.户外拓展:开启图书馆员培训的全新模式[J]学理论,2013(09):180-181.

[3]王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培训工作的开展与模式创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04):54-55.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2

一、多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活动

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更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等,多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以更好契合学生的天性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及核心素养,体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成效。譬如,语文教师每周选定一节课时实践,以组织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知识竞赛的题目范围主要以上一星期和这星期的教学知识点为主,竞赛分为口答及笔试环节。首先,语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将班级学生科学分成5个小组,并开启第一轮的小组竞赛。先在小组内部开展第一轮知识竞赛,由最终的胜出者代表各小组参加班级总决赛。经过这样的竞赛形式,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都被积极调动起来,每个人对于马上要进行的知识竞赛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心理,一个个跃跃欲试、精神高度集中。随后,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知识竞赛,每个小组的竞赛题目都由教师分别出题,所以不存在作弊及提示可能,最终以小组范围内答题数量最多、正确率最高为终极优胜者。经历了紧张而激动的初赛后,各小组分别选出了最后优胜者,并继续进行终极知识竞赛。全班学生都伴随着5位学生思考、答题的频率而紧张思索,有一些问题台上的学生答不出时,台下的学生都在苦苦认真思索,并翻找资料。语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开展知识竞赛的形式,既契合了学生求知欲、好胜心强的自然天性,又帮助学生良好巩固了学过的知识点,显著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成绩。

二、引导学生组建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会属于社团性质的学习形式,便于同龄人沟通交流。具体形式有两种,即:校园内的线下书面交流,以及假日线上阅读打卡交流。通常而言学会运用优美的词汇语言不是朝夕间就能实现的。这个过程相对漫长,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基于阅读视角,才能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词汇。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读书交流会,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此外,线下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操场、家中、公园、图书馆,都可以是交流的场所。阅读所用书籍可以学生自带,或教师提供。在阅读活动之后,每位学生应学会写读书体会,这种记录应该当日完成,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通过交流读书体会,大家能透过文字,学会与其他学生交流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节假日期间,线上打卡不仅是对学生持之以恒的印证,更是一种相互鞭策。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合课件营造人文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课件图片营造出对应的人文情境。从而引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课文内容,促进其人文素养及语文综合成绩进一步提升,实现语文教学实效。比如,在讲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节课时,语文教师先引领学生进行全文诵读,并给与学生一段自行阅读时间,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体会课文大意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待学生自行阅读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展示课前整理的对应“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华北以及共产党红军开始长征的课件图片,使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知事件的人文背景环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针对《大公报》为国民党不抵抗作为发表推脱言论的驳论文。鲁迅先生用铿锵犀利的论句一一驳斥其伪论点,并体现出鲁迅先生深深的忧患意识及强烈的爱国情操。随后,语文教师开始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读。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和课件图片,为学生构建出对应的人文情境,这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怀、人文意识,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成绩,培养新时期需要的全方位素质人才。

四、网络语言是优秀的写作素材

文思泉涌需要有深厚的素材积累。透过一篇优秀的文章,可以管窥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汲取文化营养的另一有效途径。我们可在互联网上看到众多优秀的文章和网络语言。虽然这些语言良莠不齐,但很多素材熠熠生辉是值得我们积累、整理以解决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日查阅并整理优秀的网络语言,针对优秀作品及时写出读后感。这种结合积极优秀的网络语言辅助写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视角,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体现语文教学实效。

五、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3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内经选读;线上助力线下

《黄帝内经》在《汉书•艺文志》所载“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4类中医典籍中被收录于“医经”中,是中医研习者的必修书。内经选读作为中医本科专业学习《黄帝内经》的必修课程,自1956年开始中医本科教育以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精品教学的示范者,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一直秉承小班精品的教学模式。为了使教学更有深度,帮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笔者对内经选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线下课程为主体,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十年来,内经选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变,西医课程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在医院以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大学二年级开始的内经选读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主动探索能力不强,完成教师要求掌握和背诵的内容之后不再深入学习,知识体系局限在教师设定的框架之中,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主动应用在临床实践中[1]。2019年,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这门经典更好地被传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教学效果[2]。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经选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微课攻克教学难点

《黄帝内经》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理论抽象,文理深奥,如何讲好《黄帝内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挑战,在《灵枢•官能》中针对教学有“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之说,“其人”即指热爱中医、钟情岐黄且有一定悟性的可造之才。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医的热爱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提出“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指出作为教师若没有尽责教也会造成过失。由于内经选读课时有限,教学中一些需要拓展的知识难点不易讲清,学科组集体备课时提炼《黄帝内经》教学中每一章节的重点及难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微课,导入BB(BlackBoard)平台,在开课之前作为预习的关键点,指导学生观看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在小组群中讨论,注重协作合作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激发内经选读课程学习热情,使学生能最大效率地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固化。

2.2慕课拓宽学生视野

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唐代医家王冰言,《黄帝内经》“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慕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国内外的教学应用实践中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3]。近年来《黄帝内经》慕课也开始上线,教师提前观看、遴选慕课,选择其中的重要片段及知识点,让学生在开课之前作为预习视频学习,使其对内经选读课程先有了解并思考,以促进后续学习。

2.3翻转课堂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对古人的东西要有两种态度,一是照着讲,二是接着讲。照着讲就是还古人本来面目,重述古人的东西;接着讲,即从古人的东西出发,将古人提出的问题向前推进,开出新局面,达到新境界”[4]。一直以来,《黄帝内经》教学即秉持此观点,一方面讲清楚经文本意,然后讲清楚其临床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很难认识和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于临床。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学习材料自学,课中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作业答疑、成果展示、互动交流等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绩效最大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5]。在内经选读课程教学中,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内容进行翻转课堂设计,给学生提供前导性学习资料,如视频、论文、医案等,学生在自学后,分小组进行探讨,整合问题,设计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各小组分别发言,全班讨论甚至辩论,教师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在《素问•痹论篇》的教学中,许多疾病会出现痹证的症状,教师在课前将原文中重点的词句讲解并录制5节小微课程,整理和该篇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与该病相关的古今医案数则,将该篇的学习方法整理成文本资料。上述内容在课前1周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协同方式自学并梳理问题,课堂上学生已经对原文基本理解,对于其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探讨,如“五脏痹”与现代疾病的关系,“五脏痹”与“六腑痹”的关系和发展过程等,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点评,强调本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经典的现代意义。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2.4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整理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以层级形式,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底纹、图形等绘制层级图,将思维可视化,并将思维框架、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思维导图是梳理知识体系的有力武器,可为学生复习知识带来巨大的裨益[6]。在内经选读教学中,学生课后复习时往往只是背诵知识点,难以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脉络,也难以与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产生共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黄帝内经》的真谛,我们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选定知识主题或划定条文范围,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在线上提交思维导图后教师予以指导修正。例如,在制作《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思维导图时,学生会联想到《灵枢•天年》的生命节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生命阴阳变化规律等内容,将其编纂在一张导图中,使学生更容易厘清经文的脉络,抓住课程的重点,整合相似内容,减轻学习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5知识竞赛使经典学习寓教于乐

为了提高学生对内经选读课程的兴趣,创造更加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知识竞赛引入教学过程。结合全国《黄帝内经》知识竞赛的形式,建立知识竞赛储备题库(包括向学生征集的竞赛题目、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挑选的题目等),近两年按照《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指南》[7]进行完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知识竞赛。向学生征集竞赛题目,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融入竞赛过程,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题目都是建立在对知识点良好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通过出题,加深了对《黄帝内经》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对经典理论的探索热情。通过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中医学班2012-2021级连续近10年的尝试,我们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期间,我校学生更是在“2017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获得华北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冲入了全国总决赛。再者,将知识竞赛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课之后、期末考试之前,使竞赛变成了期末考试前的一次集体总复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整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检验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3小结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4

关键词:《种子学》;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动手及创新能力差的问题[1],这种负面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学专业的声誉和就业率。那么,如何提高农学专业学生的动手意识及其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3]。《种子学》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联系《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的桥梁,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然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教师多以满足教学要求和完成教学大纲任务为目的,并按照固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实验内容、固定的实验仪器、固定的实验操作、固定的考核方法的“五个固定”模式开展教学[4],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学生。鉴于此,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种业人才,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种子学》教学团队在该课程理论教学改革获得成功的基础上[5],以海南大学作物学一流学科、农学部级一流专业和《种子学》校级精品网课建设为契机,又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种子学》实验教学进行了连续3年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种子学》实验共16学时,5个实验项目。长期以来,老师都遵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安排实验,几乎都是最基本的验证性实验,较少涉及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了让实验内容先进、新颖,课程团队进行了如下改革。首先,开课前认真梳理《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实验项目与内容,避免出现重复。其次,将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种子物理性的测定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测定种子静止角、自流角传统装置的缺陷,自制出更佳的静止角和自流角测定装置[6-7];找出测定种子比重方法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种子净度分析实验在常规的净度分析内容外,增设了种子扦样,要求学生对扦样方法“找茬”并提出解决方法,还引导学生对种子净度复杂的计算进行编程或利用Excel软件简化计算。电导率法测种子活力实验更新为涉及种子老化、种子发芽、种子活力测定及其计算、活力指数相关分析等内容的综合性实验。种子平衡水分测定实验综合种子水分测定和曲线方程的DPS软件模拟方法等。最后,增设电泳法测定种子纯度实验,让学生掌握垂直电泳的基本操作,理解4种种子贮藏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具体实验项目见表1。从表1中可知,《种子学》实验内容涵盖了种子生理、种子加工和种子检验等领域。

2革新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实验教学多采用“一讲课二巡视”的教学方法,准备工作也基本上由老师完成,学生只需按照老师的讲解按部就班操作即可。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确保教学效率,但学生创新思维受限,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课程团队采取以“学生探索为主,老师提点辅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学生课前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实验步骤,课中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课后反思总结。老师课前审核实验方案,课中不讲解基本理论,不预设实验步骤,只进行指导和答疑,课后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讲解[8]。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3设置多样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课程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考核成绩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传统实验考核常采用单一的实验报告方式,以致实验课堂动手操作者少、旁观者多,且不记录实验过程、异常现象和结果,实验报告照抄实验教材或老师板书,按预设结果处理,无视实际的实验结果,更别谈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思路。导致学生的实验报告几乎是千篇一律,老师批阅和评分特别困惑。课程团队设置多样化考核方式。总评成绩由3部分构成,即第1部分课中实时考核,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并评分;第2部分期末测试,以随机抽题的形式进行操作考核和原理测试;第3部分提交实验报告,改进实验报告格式,设计性实验报告写小论文,综合性实验报告写综述。小论文要求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表格、实验图片、统计分析、讨论或思考;综述要求包括综合实验内容及其关联分析、教材测定方法中可能存在的缺点及其解决方法。总评成绩第1部分占40%,第2部分占30%,第3部分占30%[9]。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感到压力,进而产生动力。课前、课中争当主角,争相操作,亲身体验,抄袭实验报告现象明显减少,报告各具特色。总之,实验课的气氛与效果明显好转,学生的书面表达及分析总结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4利用自媒体平台和知识竞赛手段,强化实验教学内容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阅读推广

在中央多个部委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推广自2006年以来蓬勃发展。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无旁贷。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并成为突破大学生碎片化、浅显化阅读困境的重要举措。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即是契合党的决策,响应中央政府号召的务实之举,又是践行党的重要精神的桥头阵地。近十年来,我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导向,加强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促进通识教育为目的,以阅读推广活动为抓手的服务工作。经过不断的摸索、升级,形成了以文化、竞赛、培训、评选为主的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文化普及突出特色

“师大共读”是我馆长期开展的一项活动。该活动密切追踪校内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明星教师,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紧跟社会文化热点,每期选择一名老师或同学围绕一本书、一个人或一个主题展开分享阅读。比如,在文史类大众阅读方面,我们邀请校内名师担纲主讲,策划了“图像文献:观看文学的别样视角”“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情的历史世界与诗歌的爱情世界”“唐朝社会的胡风潮流”等多期内容。为了拓展共读的学科覆盖面,我们以学校教学团队获得全国CUPT大赛三等奖为契机,邀请团队师生以“遇见物理,玩定物理”为主题探讨了大学生的读书与学习。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我馆与南充市川剧团合作策划了川剧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川剧名家陈波老师到馆普及川剧知识,与中外学生互动。在共读活动中,我馆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线下活动以直播形式通过网络实时传播。活动结束后,现场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共读专栏,供回放观看。

二、参与竞赛带动示范

通过各类竞赛,带动大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是目前阅读推广普遍采取的方式。近年来,我馆先后参与或组织了多项竞赛活动,主要包括:诵读比赛、设计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通过比赛活跃校园文化,并借助文化平台推动阅读内容的普及与深化。2018年,我馆选送的选手在全国大学生诵读比赛取得二等奖1项;四川省大学生诵读比赛取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全国图书馆杯阅读主题海报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成绩。在常年举办的南充市图书馆联盟知识竞赛中已连续多年夺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显现了我馆图书文化节活动的影响力。

三、培训助力教学科研

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信息检索教育课程。我馆除了常规课程教育外,还与数据库商合作,在每年3-5月、10-11月两个时段,集中面向全校学生与教职工展开各类数据库的的专项使用培训。尤其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前,会重点展开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等专题培训。这些培训在提高馆内学术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四、评优表彰树立模范

为了嘉奖热衷读书、爱好读书的同学,树立读书育人的模范标杆,我馆主动与校团委、学工部对接,在馆内评选年度阅读之星的基础上,重点推送优秀大学生参与全校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各类评优活动的选拔,号召并鼓励广大学生在校期间多读书、读好书。

五、问题与改进

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我馆阅读推广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宣传范围小,活动规模整体偏小;与学院、社团联动不够,导致影响范围受限;活动主题创新不够,形式上仍然以读、写等传统内容为主,缺少数字资源的多元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2017年起,我馆连续两年面向全校学生展开阅读现状调查[2][3],期间获得了大量有关阅读现状、阅读习惯、阅读喜好、服务满意度的基础数据,为日后调整服务工作和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指南。总体而言,今后将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加强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扩展诵读、访谈活动的覆盖面;加强与二级单位和学生社团的合作,扩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创新阅读的表现与推广形式,尤其是电子资源的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9-1-5].

[2]韩亮,郎筠,李张春.2017西华师范大学本科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03-112.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6

随着金融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社会公众享受到越来越多金融产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市场风险。人们一直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发达市场不受约束的金融创新,以及人们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缺乏基本认识。而改变这种情况的一个措施就是大力开展公众金融教育。加强金融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水平,既可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避免个人金融资产损失,又可以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效果,维持金融稳定。因此金融教育得到了欧美各国政府尤其是央行的重视。近几年来,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教育,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一、各国央行开展金融教育的做法

(一)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强化金融宣传和教育。出版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是各国央行推广金融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如美联储系统出版“TheFederalReserveSystem:purposes&functions”书籍和“powerofmoneycurriculumpackage”录像带,加拿大央行出版“notyourAveragebank”录像带,英格兰银行出版“Pounds&Pence”彩色小册子及DVD等。这些图书音像制品既有介绍央行角色作用的内容,又有普通金融知识的宣传。一般公众可以免费索取或在互联网上直接下载得到。这些书籍内容会持续更新,新的音像制品不断推出,保证公众可以得到最新的金融知识。

(二)建立金融教育专网,拓宽金融知识获取渠道。大多数国家央行都建有互联网网站,并将其作为沟通公众、货币政策和有关研究信息的渠道。而一些国家央行,还进一步建立了金融教育的专属网站。通过在网站上提供金融知识教材资料,帮助一般大众、学生、老师等群体迅速获取所需的知识。相对于出版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这种方式成本低、方便、更新快。同时在网站环境下还能设计出更加生动活泼、互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如英格兰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的“MeettheJacksonFamilyandAnita”是一种卡通动画的线上教材;加拿大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寻找货币的“digit”在线游戏,让浏览者以游戏的方式认识货币;美联储系统教育网站上提供的‘Peanuts&crackerjacks'是一种线上游戏,通过模拟棒球比赛灌输经济理念。这些依托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组织金融竞赛,激发金融知识学习热情。不少国家央行都采用金融知识竞赛的形式推广金融教育,激发公众尤其是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热情。美联储系统、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和韩国央行都组织了全国范围内定期的金融知识竞赛(见表一)。这些央行组织的金融知识竞赛不是抽象的理论比赛,而是模拟现实的金融实务竞赛。这种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参赛和观看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在普通教科书中无法体会到的真实的金融世界,可以提高他们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影响他们大学选修课程甚至影响其对就业行业的选择。

(四)打造多层教育体系,增强金融教育针对性。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知识结构以及对金融知识兴趣、接纳程度不同,各国央行都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的金融教育内容,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比如英格兰银行,对中小学生发行“MadeofMoney”彩色小册子及DVD,对一般公众发行多媒体教材,对各国央行从业人员则专门成立了专业培训机构Bank'sCentreforCentralBankingStudies,通过主办研讨会、课程等进行央行业务培训。在各国央行中,金融教育内容全面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是美联储系统,从表二可以看到,美联储系统金融教育的对象层次分明。另外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央行比较重视少年儿童的金融教育,美联储、日本银行、我国台湾省‘中央银行'都建立了专门的儿童版央行网页。

(五)重视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公众金融知识现状和教育效果。调查研究是各国央行了解金融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并加以改进的重要手段。日本央行自1993年按季对公众进行央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就包含央行认知度和金融知识状况的调查。美联储对金融教育状况和成效也有定期调查,包括:每三年一次的消费金融调查;与Jump$tart合作每两年进行调查(Jump$tart是美国民间的教育团体),了解美国高中生的经济金融知识水准;每两年一次举办社区事务研讨会,讨论金融教育的成效。其中与Jump$tart合作进行的调查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02年Jump$tart公布美国12年级高中生2001-2002年金融知识评估结果,其揭示的美国高中生在金融知识方面的低水准引起了美国国会注意,美国国会专门召开了金融教育听证会,最终促进了美国《金融知识与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和“金融知识与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另外,美联储还于芝加哥联邦准备银行设立了金融教育研究中心,为金融教育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

(六)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特色金融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推广金融教育,有的国家央行还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活动。日本央行通过参与地方文化复兴活动的方式推广金融教育。如在日本央行旧大楼广场演出地方戏曲“能剧”、举办音乐会、在夜间点亮霓虹灯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民众对央行的认识,增强金融教育效果。德国联邦银行每年都参加法兰克福地区定期举办的博物馆嘉年华会,在嘉年华会上设有央行展示摊位开展金融教育。嘉年华会期间,德国联邦银行的货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邀请经济金融界学者在博物馆进行讲座,传播金融知识。实际上,不只德国联邦银行,美联储系统、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等央行的货币博物馆都是它们开展特色金融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各国央行开展金融教育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金融教育组织机构。一是建议人民银行牵头财政部门、银监会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组织推广金融教育。在时机成熟下,可以推动成立类似美国金融教育委员会、金融教育办公室等跨部门的金融教育组织机构。二是人民银行要明确内部金融教育工作的负责部门,加大对金融教育的资金投入。

(二)设立金融教育专网。在人民银行网站上设立专门的金融教育专网或专页。网页的功能包括:一是提供各种金融教育资料的电子版,方便公众下载学习。二是利用网页环境设计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假币识别、货币政策操作的网页游戏,征信系统查询流程、反洗钱宣传的视频动画等。三是设立网络交流讨论区。可以让公众在线讨论金融知识,也可以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讨论区发表对当前金融形势的观点见解或对网友的金融问题进行答疑。利用央行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把讨论区打造成人民银行管理推动的,普通公众、高校师生、金融从业者和金融专家共同参与的全国最大的金融网络社区,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教育推广平台、金融知识交流平台、央行与公众的沟通平台。#p#分页标题#e#

(三)举办金融知识竞赛。人民银行在2007年曾经举办过一次金融知识竞赛,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采用网络开卷形式,缺乏竞争、缺乏荣誉的竞赛没有吸引力;二是竞赛仅举办了一次,效果难以持续。三是竞赛面对的是全体公众,在参与人员上没有突出重点人群,在试题内容上没有突出央行特点,影响力有限。建议人民银行借鉴他国央行的经验,重新举办全国性的金融知识竞赛:比赛参与人员应定位于高校学生,由各高校组队参赛;比赛内容既可以有反假货币、征信或金融理财等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金融知识,也可以包括货币政策操作等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金融知识,还可以包含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热点问题;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采用现场答题方式,也可以采用金融论文写作的比赛形式;比赛奖励除了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外,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允许其在央行实习,甚至可以在人员录用方面向这些学生倾斜;比赛周期可以一年一次,通过长期坚持,把竞赛逐步办成全国知名的、各高校重视的传统赛事。

(四)增强金融教育针对性。对少年儿童,可以制作央行的儿童网页,给予他们金融方面的感性认识,从小灌输正确的金融观念;对普通民众,可以整合人民银行每年各种宣传资源,将反洗钱、反假货币、银行卡等宣传资料定期汇集成册或制成光盘免费提供;对中、高收入人群,可以开展金融产品的介绍讲座,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对高中生或大学生,除举行金融知识竞赛外,还可以举办金融知识夏令营、金融知识进学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金融知识,扩大金融业在校园的影响力;对高校教师,可以提供人民银行编写的岗位任职资格系列教材作为教辅资料,或者与高校教师合作编写金融知识教材,还可以帮助高校培训金融师资;对企业高管或金融从业工作者,可以依托金融培训中心提供高端投融资课程。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7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雨课堂;翻转课堂;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化工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该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尤其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提升,更需要加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随着MOOC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4-11]。在学时压缩[12-14],学生基础薄弱的背景下,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利用学堂在线网络资源和课程自建网络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雨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形成了一套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验技能的培养。例如对2017级化工类学生的调查发现,有30.3%的学生动手进行过有机实验;4.6%的学生独立完成过有机实验;22%的学生观看过老师的演示实验;19.3%的学生通过电子资源观看过有机实验过程,28.4%的学生既没动手操作过,也没看到老师演示或电子资源展示。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有机实验室和有机实验过程缺乏必要的认知,实验基础薄弱。2.学时压缩,实际操作时间减少。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传统课程的学时压缩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我校在学生培养计划持续压缩学时的情况下,有机化学实验由50学时压缩至40学时,同时1学时由50分钟压缩至45分钟。在现有的学时条件下,若想既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仅靠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3.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在学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存有顾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对有机化学理论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把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的经验推广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经过三年的持续改进,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解决了上述问题,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内容,我们把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表1)。以下我们将根据四模块进行具体介绍。识》中的相关内容,结合我校实验室的基本概况,通过雨课堂发给学生进行自学。利用雨课堂开展基础知识测试,进行考核。达到考核要求的可以进实验室进行实验,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新进行学习和测试。这种学习和考核方式,既节约了课内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91%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加强自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有效性。2.实验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教与学。实验基本技能与知识,是知识型和技能型知识的结合,是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通过分组学习、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把单个实验操作录制成小视频,放在课程网站让学生学习。同时,针对这部分理论知识,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下学习。每组完成一份学习笔记。翻转课堂上,要求每三组为一大组,全班两大组,进行知识竞赛。把实验基本技能和知识分为六大部分,每大组抽取三部分内容,所在各小组轮流对同一部分知识提出3个不同问题,即每一部分9道题,每组整理三部分27道题的答案。最后由两大组随机指定对方学生对其所在组的知识随机抽题号进行作答,答题情况作为小组的考核成绩(图2)。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记忆。通过课堂讨论与组间竞赛,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凝练,同时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课后完善课前的小组学习笔记。经过翻转课堂和课后的再梳理,再利用雨课堂软件进行学习测试,与小组竞赛成绩一起作为本阶段的评价成绩。有91.7%的学生认为小组学习有利于加深理解;94.5%的学生认为小组竞赛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巩固。3.制备性、综合性实验的教与学。制备性、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常常“照方抓药”,对于实验书上具体实验的设计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思考就无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本环节,我们采用三步走的方式,2人一组进行教与学。第一步,根据实验内容,以问题提纲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并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每个实验从实验原理、目的、过程、设计、基本技能、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10个问题。让学生对一个具体合成实验有系统的认识。对不同的实验为什么采用不同的反应装置、不同的分离方法,如何纯化,如何进行结构表征的选择等,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过程是学生对前一阶段基本实验技能与知识学习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后续专业课实验和毕业论文进行实验设计的重要锻炼过程。第二步,让学生观看实验全流程操作录像,规范各个基本操作,梳理实验过程,使学生对动手操作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第三步,动手实验,完成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在此环节中,2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和纠错、提问等工作。我们的考核根据预习、操作、产品、报告、卫生安全等五项内容来进行综合考评。学生在此阶段学习之后,初步具备了实验设计的思路、扎实的实验技能,为后续阶段的实施奠定了基础。4.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教与学。这一阶段是对第三阶段的提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给出合适开放性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交给指导老师审查。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完善实验过程与实验步骤,再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自愿结组进行,考核按照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评价、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进行。此阶段成绩作为学生的附加成绩,为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和开放实验提供参考依据。设计性实验教学还原了实验探究的本来面貌,能给学生一个较宽阔的思考空间和选择余地。这一阶段有利于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5]。

三、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混合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实施,充分利用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和学堂在线等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结合雨课堂等教学软件,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讨论、交流、组间知识竞赛等相结合;课前活动、课堂活动与实验室活动、课后活动相结合,依托翻转课堂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成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学生合作互动。同时,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全过程的测试、小组竞赛、综合考评与反馈的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全面,及时的评价反馈过程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我们对2017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其中,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学习时间投入平均增加了15学时,98%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95%的学生认为小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参与度;94.6%的认为全过程的测试、评估与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发现不足,提高学习效果。我们通过对未实施混合式教学的2015级、部分实施混合式教学的2016级和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的2017级学生参加学院化学实验竞赛的成绩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混合式教学后,学生在实验室安全常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上均有一定的提高。

四、结语

知识竞赛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水利院校;寒区水利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

寒区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指温度低且固体降水在总降水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其面积可达到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针对寒区(寒区现象)的水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黑龙江大学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处于典型的寒区地带,是一所地域特色非常明显的高校,尤其在水利领域,寒区水利(以下简称寒水)概论类课程已成为本科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授课对象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研究生助教制度作为高校本科生扩招与高校师资力量短缺之间矛盾的产物,首次创造于19世纪末的美国哈佛大学。寒水概论类课程不仅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同时该课程内容也可能是助课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之一[2]。针对寒水概论类课程的研究生助教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对上课本科学生、助教研究生所产生的不同方面影响。

一、目标选定与方法的选择

寒水概论类课程具有特色鲜明、浅显易懂、涉及面广等优点,适合刚入学的新生作为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及科研做好铺垫。针对本科生、助教研究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为主要分析目标,总结结论,为寒水概论类课程助教模式的应用提供依据,积累经验。面向本科生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的课程效果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课程基础情况、课程习题、学习小组、助教总体评价以及需要改进的共5个模块,调查问卷以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习题、助教总体评价为主体,包括16道单项选择题及1道简答题。针对助课研究生,以总结反思为主要分析方式。

二、实例分析

(一)寒水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实例

课程名称为“寒区水资源概论”,授课班级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2018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两个班级共57名学生,助教研究生为非本校本科学生的黑大2018级硕士新生,参考教材为戴长雷编著的《寒区水科学概论》。研究生助教工作以美化PPT课件、习题整理、习题批改为主要工作内容,班级以小组监督形式进行学习,两班各5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助课研究生在整理习题时,对习题进行批改,在表现优异同学的卷面上写一些鼓励的话,对习题成绩进行分等级记录,将习题情况统计后反馈给授课教师及学生,便于学生查缺补漏,同时期末结课时作为课堂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绘图、描图是寒水概论类课程所独特的一种教学方式,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被动灌输教学方式不同,助课研究生提前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整理成一张小图,上课时教师讲、学生记笔记,通过指导本科学生用硫酸纸描图进行知识点巩固,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课后,助课研究生将全部课程学习资料以章节为单位整理成考试复习资料传给学生,方便复习备考。

(二)对本科生的影响

大一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从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中突然转到一个相对放松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没能及时以理想的学习状态迎接大学生活,从而对大学的课程学习没有清晰的目标,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以小组互相监督的学习方式很早就已经出现,但对于大一新生来讲具有更加实际性的意义[3]。课前下发助课研究生准备好的习题资料,课上由教师带领完成,下课统一上交并由助课研究生进行整理、批改。绘图、描图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了解课程知识的效果最佳,教师讲解课程知识点后,学生进行手绘,将水文地理知识标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用彩色笔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部分渲染,加强了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调查问卷分析,2018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两个班57名同学全部通过“寒区水资源概论”的期末考试,并有28名同学取得9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相比往届寒水概论必修课有数人挂科的情况,学生考试通过率得到有效提升。课程结课后,以调查问卷方式分析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50份,进行数据整理。在助教模式下,学生对课程基本情况掌握程度良好,只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清楚重点章节、重要知识点等课程信息。助课研究生课前整理好本节课习题资料,授课教师课上讲解,学生当堂完成,下课及时上交,研究生对习题进行批改,对于此种模式77%的学生认为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有22%的学生认为有一点作用和8%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感觉,及时批改作业、分等级记录成绩对于学生上课状态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调查问卷整理分析,86%的学生认为每堂课进行习题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统计发现,学生认为习题资料质量较好,86%的学生认为能够很好覆盖所学知识,成为寒水课程重要的学习资料。对于课堂小组学习的模式,78%的学生认为分组学习更有助于学习知识,同时也有22%的学生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学习。黑龙江大学水势协会于2018年11月举办“踏浪寒水,扬帆远洋”第三届黑龙江大学寒区水文地理知识竞赛,参赛学生以水利相关专业本科生为主,调查问卷分析得知,2018级水文两个班的部分学生参加比赛,与大二、大三高年级学生同台竞技,成功通过初赛、复赛,并进入决赛,最终获奖的8名同学中,有5名同学为18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研究生助教的协助能够激发学生对寒区水利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对助课研究生的影响

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以锻炼查阅文献的能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主,为即将到来的选题方向选择做好准备,并做出2±1个方向的选题规划。地域特色明显的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寒区水利工程为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寒水概论相关知识不仅是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样也是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4]。对于一年级研究生来说,及时、系统的学习寒区水文地理知识,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对日后的科研、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非本校本科学生考入研究生的外校学生更为重要,系统的学习寒区水资源概论知识对日后的选题非常关键;寒水概论类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易于掌握;同时,在本科生的带动下,激发助教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自身学习技能,学习使用AutoCAD、Photoshop、ArcGIS等绘图软件,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相比于没有经历过助教的研究生,更能提高自身细心程度、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积累专业知识,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和科研乃至工作。在研究生助课的同时,能够锻炼研究生组织协调能力、锻炼思维逻辑能力,助课研究生作为教师与授课学生之间的桥梁,在与教师、课代表交流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完成助课安排,上课学生取得优异学习成绩,能增强助课研究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与成就感。最终得到全方面提升助课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结果[5]。通过寒区水资源概论的课程学习,掌握一定的寒区水文地理知识基础。尤其以东北松嫩流域片、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以及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相关的水文地理知识学习最为深入。在寒区水文地理知识为背景的条件下,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相关的研究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可能选题方向。

三、结论

1.对比往届没有助教的寒区水资源概论课程,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大幅提升;上课本科学生参加寒水知识竞赛并获奖,很好完成平时课堂习题,说明学生能牢固掌握课程基本知识。2.整理课程相关资料的同时,提高助教研究生Au-toCAD、Photoshop、ArcGIS等绘图软件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全面系统学习寒区水文地理知识,积累专业知识,可能成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3.寒水概论类课程研究生助教模式效果理想,减轻授课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助课研究生在整个过程中能更全面、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研究生助教模式在学生、教师、助教研究生三者间起到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越.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7,(8).

[2]戴长雷,孙思淼.大学生学业导师导学方法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3]李姝,王经洋,王敏,等.研究生助教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4).

[4]段俊霞,潘建屯.研究生助教:如何能有效“教”与“学”[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