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例6篇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乡镇企业;经营

一、营改增税法改革的基本概述

1.“营改增”的背景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当中,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两种流转税税种并行。增值税主要适用于制造业领域,营业税主要适用于服务业领域,两种税收方式在我国整体税收收入中占比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导致的税负失衡问题日益凸显,重复征税现象严重,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负担。营业税税法改革是我国政府在探索改革之路上的重大举措,伴随“营改增”范围的不断扩大,营业税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营改增”的发展历程

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内容新增了广播影视作品制作、发行、播放。2013年8月1日,“营改增”推广至全国范围内试行。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二、营改增税法改革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的影响

河南省乡镇企业起源于零散的小手工业,伴随着全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河南省乡镇企业具有经营范围广、涉及行业面广、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一般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营改增”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产生了诸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河南省乡镇企业税收负担

河南省乡镇企业大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小微企业,在实行营改增税法改革之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不含税销售额,即3%的征收率计算增值税,税收相对之前降低40%左右,因此对于河南省乡镇企业来说,“营改增”减轻了税收负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生存机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政策。

2.加大企业财务管理难度

由营业税制度变更为增值税制度,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营业税中不存在销项合算,因此核算难度不大,乡镇企业只需要通过收入或收支差额以及现行税率即可计算出税金。而增值税的核算方式则相对复杂,在经营收入入账的方式上也与营业税不同,乡镇企业的收入和成本都需要按照现行税率抵扣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并对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行应交税金方式审核,将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应交税金。因此,实行“营改增”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会计审核制度进行调整,相应增加会计科目,同时也要求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3.推动河南省乡镇企业转型升级

营改增税法改革将原有的“道道征收”和“全额征收”转变为“环环抵扣”和“增值征税”,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是推动了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乡镇企业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的模式;其次是促进了乡镇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由于增值税中存在抵扣项,乡镇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逐渐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这也带动了河南省乡镇中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4.增强河南省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营改增税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其中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乡镇企业从中获益良多。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越优,抵扣的税额也就越多,这使得河南省乡镇企业越来越重视经营管理。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河南省许多乡镇企业都自发的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外部服务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合作选择机制,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极大增强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营改增”背景下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1.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

河南省乡镇企业要充分领会营改增税法改革精神,准确把握改革内容,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让政策红利惠及生产经营的各方各面。要制定适应“营改增”形势的企业发展规划,创新企业经营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换代频率,及时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

2.改进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河南省许多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沿用“营改增”之前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税法调整后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往对简单的会计核算体系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少,核算要求低,如果继续使用很容易产生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从而导致税款计算出现错误,引发税务风险。因此,必须改进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调整原有会计审核制度,建立全新的应交税金方式审核制度,做好税收衔接,对于混业经营的乡镇企业要根据不同税种业务采取相应的核算方式。加大乡镇企业财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履职能力。

3.科学调整企业结构框架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框架与利润之间存在关联性,顺应“营改增”的形势科学调整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内部构架,将企业内部的服务机构进行细分,把研发、设计、仓储、运输等部门分开设置,并同时提高各部门的专业能力,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以实现乡镇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

4.变更经营收益评估方法

营改增税法改革从实质上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带来了变革,将营业税中的价内税转变为增值税中的价外税,从而对交易双方的利益产生影响。河南省乡镇企业若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紧跟市场环境变化,依据“营改增”的内部要求,对乡镇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改变原有旧的经营收益评估方法,力求增加乡镇企业的税后收益。结论:营改增税法改革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税制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营改增”为河南省乡镇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广大乡镇企业要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税收政策,适时调整经营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作者:朱秀萍 单位:郑州自动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徐美华.“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065-03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被提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新型乡镇企业作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型乡镇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型乡镇企业构建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型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1]。乡镇企业具有跨行业广、适应力强、生产规模较小、自主经营管理和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等特点。

新型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以新的投资方式、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机构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色的,并在改善城乡面貌,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企业[2]。它是集信息化与制度化的管理、规模化与系统化的生产于一体,并在生产中融入高新技术的现代化企业。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新型乡镇企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全靠国家投入和涌入大城市,必须依靠新型乡镇企业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因此,大力发展新型乡镇企业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新型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及规模,极大影响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通过新型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农村农民市民化。第三,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四,提高农民素质。发展新型乡镇企业,让更多的农民进入企业,参加各类培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不仅能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能提高农民的素质。

二、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当前,我国一些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者的质量意识不强,缺乏质量管理全局观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对质量管理工作意识不强,对《产品质量法》、《标准化发》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者只把质量当做是职能部门的事情,缺乏全局观念,片面要求职能部门追求产量、生产速度和短期的经济利润,导致企业不顾产品的质量,制造劣质产品,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最终将造成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2.质量目标缺乏针对性,与企业经营目标缺乏有机结合

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4]。要想使质量目标真正地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质量管理中起到作用,必须要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机结合。然而,一些新型乡镇企业在制定质量目标时,没有考虑企业的现状及未来的需要,导致制定的质量目标缺乏针对性,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脱节。

3.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全员参与

在信息社会时代,人力资源是组织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一些新型乡镇企业里面的领导或者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的人员无关。而事实上,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涉及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沟通、协调等基本职能,涉及生产、培训、销售等业务,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其中。

(二)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1.企业领导者的质量管理知识背景缺乏,理念陈旧

我国大多数新型乡镇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乡镇企业转化过来的,而大多数乡镇企业的创办者出生于20世纪50或60年代。因此,这些领导者比较少接触高等教育,尤其缺乏现代管理理论知识。所以,一些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在缺乏质量管理知识的背景下,质量管理的理念就相对比较陈旧,自然也就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2.企业在制定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忽视与质量目标相结合

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往往只考虑如何快速获得利润,采取何种市场营销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而忽视了与企业产品质量目标相结合,尤其是新型乡镇企业。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在制定组织战略目标的决策过程中往往没有意识到产品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沉浸于传统的只重产量,快速实现扩张的逻辑思维,忽视与质量目标相结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企业对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投入不足,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全员参与,导致质量管理的效果不佳。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企业对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投入不足,这是主要原因;第二,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众多新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只注重员工的产出,不重视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要想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投入,最大可能地提高员工的素质。

三、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而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新型乡镇企业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模式。因此,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新型乡镇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以市场竞争与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为中心来构建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新型乡镇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市场竞争,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就离不开企业品牌的塑造。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产生巨大作用的灵魂,更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源泉。因此,构建新型乡镇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应树立市场竞争和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

1.市场竞争的经营理念

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构建以市场竞争的经营理念的质量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第一,市场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核心是质量。随着我国进入WTO,国外众多跨国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观念一去不复返。在同一行业内,各地品牌雨后春笋般进入市场,产品日益丰富,而顾客的消费观念也日趋成熟,同一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无论属于哪一行业,新型乡镇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市场竞争,而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核心,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第二,质量管理的依据是标准化。新型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作好质量管理尤为关键,而质量管理的依据是标准化。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应该制定一个标准来衡量它。制定质量管理的标准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是标准要具有先进性,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一定要与时俱进,与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国际质量标准接轨;其次,标准要具有可行性,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自视过低,而且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修订,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要。

第三,质量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市场竞争说到底是顾客争夺的竞争,拥有顾客的多少决定企业占领市场的份额的多少。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取决于顾客,不符合顾客的标准,顾客也绝对不会认可。所以,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以顾客为中心,制定质量标准前要充分作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顾客的真实需求。

2.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

新型乡镇企业除了要以市场竞争理念构建质量管理模式外,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也是不可或缺的。以下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品牌塑造对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1)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苑”)成立于1993年,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岭大街,是一家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专业从事改性塑料、色母和醛酮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型乡镇企业。该公司于1999年通过ISO9001版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ISO/TS16949国际汽车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被评为“花都区地方骨干民营工业企业”;2008年公司“FORYOU”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2)科苑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对质量管理模式构建的作用

科苑是一家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高科技新型乡镇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科苑特别重视以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来促进公司质量管理的发展。这一理念对科苑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质量目标明确,标准化程度高。为把“FORYOU”打造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科苑一直狠抓产品质量,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对产品的质量目标作了科学细致的分析,在生产、加工、出产、检验等每一道工序都以著名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严格执行。第二,调动员工对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局面。科苑在打造著名品牌的过程中,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人人重质量之风成了科苑的主旋律,逐渐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局面。

科苑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给了我国众多新型乡镇企业一个重要的启示,品牌塑造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起着关键作用。

(二)以业务流程重组来策划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已经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新型乡镇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竞争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提升竞争力。

1.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定义有几种,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它的奠基人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的定义:“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5]。

2.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构建需要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来策划

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沿袭了传统乡镇企业不良的业务流程。因此,我国众多学者提出了要在新型乡镇企业内部实现二次创业,对旧的业务流程改造重组。这将意味着,新型乡镇企业在构建质量管理模式期间,需要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来策划,使得新型乡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环境,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三)以建立内部和利用外部监控机制保障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新型乡镇企业在建立了质量管理模式后,如果要保证其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层次分明的内部监控机制以及需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行业质量标准及国家、地方等各级监督部门的监控。

1.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监控机制

任何一个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反馈和控制,新型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内部监控机制对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监控机制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内部监控机制要具有实践性。新型乡镇企业在建立内部监控机构时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遵循三步走方针。第一步是关注,即发现质量问题并进行报告;第二步是分析,即调查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三步是解决,制定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案;第四步是反馈,即执行过程中要随时向领导汇报,减少误差。第二,内部监控机制要具有分明的层次性。一般而言,质量管理监控机制可分为三级,初级是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中级是内部审核活动;最高级是管理评审活动。它们互相联系,层层递进,保障监控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三,内部监控机制既要抓个案,又要抓整体。在建立质量管理内部监控机制过程中,既要通过个案问题发现质量问题点,又要通过整体质量水平发现质量重点。

2.充分利用外部监控机制

新型乡镇企业可以利用质量认证、国家、地区政府的监控来保障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质量认证工作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下有序进行。国家技术监督局根据新型乡镇企业的特点,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制,定期对新型乡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另外,新型乡镇企业还可以利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简称“ISO9001”来监督产品等质量管理工作。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凡是推行ISO9001的组织每年至少需要进行一次内部质量审核。所以,新型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外部监控机制来保证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质量是一个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灵魂,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给了我国新型乡镇企业重要的启示。我国的新型乡镇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具有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型乡镇企业只有通过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新型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卞耀武,马宝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释义[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1997:33.

[2]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型乡镇企业的意见[N].无锡日报,2006-08-25,(A3).

[3]李龙.浅谈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乡镇企业与WTO现状调查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一、乡镇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优势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乡镇企业就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乡镇企业转制的实施,其中个体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正在逐步上升,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企业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在发展初期有自身的优势.

(一)乡镇企业在制度方面的优势

乡镇企业拥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灵活的企业机制.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可以从其产权结构中得到解释.虽然乡镇企业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同国营企业一样存在产权模糊等缺陷,但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1、企业经营自.经营自无疑是保证企业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必要条件.就乡镇企业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计划体制之外,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国家宏观计划的约束。此外,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政府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也使企业赢得了更大的经营自。

2、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重组。对人员流动来说,乡镇企业在用工上实行的双向选择,使得其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机制使得企业充满活力。

3、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从管理体系上看,社区政府管理乡镇企业的层次和幅度都比国有企业要小,再加上社区政府与乡镇在利益上的一致,因而它们比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业状况,控制企业行为,其决策更符合企业实际,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

1、潜在市场的广泛性。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从其拥有的市场潜力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比国企优越得多。

2、市场发育的相对完善性。乡镇企业作为传统体制之外自发生成的经济单位,其市场运行机制较国有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的市场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市场行为体系,使得乡镇企业与市场培训基本上保持在同步的良性循环状态。

3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各区域市场呈现相对封闭性。乡镇企业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

(三)乡镇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1、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看,其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现实国情是资金缺乏,而劳动力丰富。通过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弥补了资金相对不足的缺陷

2、就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言,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低廉得多。从而在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3、目前城市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劳动力供大于求。大量的富裕人员涌向社会,而乡镇企业恰恰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城市人口压力。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探析

(一)、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

1、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首先按”乡镇企业法“的规定,把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列入了重点调动度范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次,为提高乡镇企业的外向度,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走引进开放之路。2001年,区镇共引进企业和项目约300项,资金近20亿元。据统计,目前发展乡镇三资企业199家总投资额1471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549万美元,全市乡镇镜外企业已有8家,出口企业391家,出口产品290多种。有25家企业获进出口权,自营出口达4060万美元。其中乡镇企业的龙头企业有山东晨鸿集团。

2、大力推进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改革多形式推进。到2001年底,改制企业比上年净增198家,增长25.4%。到目前,全区乡村集体企业已有534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了68.74%,其中股份制企业5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4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还下大力抓了企业管理工作,选择6家企业帮助导入CIS企业形象工程,2001年全区有10项现代化管理成果在省系统获奖。到目前,有12家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有8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3、不断调整结构,广僻发展途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首先,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加快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区选择了10个有一定规模和后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为龙头企业。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其尽快发展,并对当地种养业起到辐射带头作用。第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先后召开了全区城乡一体化洽谈会和全区产学研项目15项。与各高校签定各种技术转让`合作协议意向95项,其中11项达成合作协议。第三,狠抓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全区乡镇工业小区已发展到23个。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全市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了乡镇企业素质的提高。目前,全区已有400多家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达238项。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技改项目得到了竣工投产。目前,全区高技术及其生长点企业已发展到21家,如山东齐峰公司开发开发的顺酐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科技推动的同时,加快了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500名厂长`经理进行了法规`生成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对乡镇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电算上岗培训等。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临淄区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朱台及南王等镇,因此,研究临淄区乡镇企业必须要看朱台镇。朱台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建镇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仅40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朱台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执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镇工业形成了以小化工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食品`纺织`化工`电子大主导行业,乡镇企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至2001年底,临淄区镇村企业达到2966个同比增长11`8%;从业人员总数17375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见表

表:临淄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乡镇企业总产值乡镇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实际上缴税金固定资产原值

2001年29`220`04`8233`91`870`76133`12

同比增长25`8%27`1%33`1%25`8%18`7%19`0%13`5%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临淄区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发展讯速,同时,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在2001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1、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经济取得新成绩。2001年底,临淄区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企业4家。完成出货值1800万元。建成三资企业5家利用外资215万元,并有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技改上新步伐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技改上新企业现有多项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乡镇企业中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达45%,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宣传,全区乡镇企业加大了教育投入。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7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690人;引进聘用各类人才202人。拥有全国级及省市级乡镇企业家6人。其中,朱台镇西单村单台阶成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知名乡镇企业家,其工农商牧运输一体化经验被委员长赞誉为中国西单模式。

4、企业改制取得了可喜成绩,第二轮改制进展顺利。截止2001年底,镇直工业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有4家企业实行租赁或兼并,共盘活镇直企业资产9000多万元。改制后,镇村集体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经济总量比重为51:49;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感经济需求,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乡镇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67:3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9:29.5。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工业形成了小型精细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粮食白酒及大棚蔬菜等主导行业。其中:化工产值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2%。机械行业产值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9%;建材行业产值2.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医药化工工业产值256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

6、乡镇财政收入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2001年乡镇财政收入183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上缴增值税920万元,占乡镇财政收入50.2%,上交地方税882万元,占乡镇财政的48.1%。职工工资总额达8730万元,人均收入50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14.5%。

7、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先后在全国各地引进机械、化工、电子、冶金等行业科技人才125人。与山大、山工大、山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研究机构,形成引进项目和成果的“绿色通道”。其中优质蔬菜基地—临淄区北羊镇被评为“中国西红柿之乡”,樱桃西红柿已出口日本、美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这是北羊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结晶,也是今后乡镇种植业发展的方向。

三、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速度趋缓。“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好势头,尤其在总书记视察江浙地区乡镇企业重要谈话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临淄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发展递增速度保持在43.5%以上,培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临淄有机化工厂、淄博华齐油脂厂、临淄第二造纸厂、山东西单集团、淄博顺达集团等五家跃居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50强。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临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缓慢。

2、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小。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点上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明显败下阵来。

3、技术落后,人才缺乏。本来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相当落后,再加上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就使得劳动生产率总是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成本得不到降低,使乡镇企业的产品销路受阻,产品积压造成资金沉淀,更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的紧缺。人才缺乏也是多数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乡镇企业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远离城区,多数规模不大,加上当今专业人才迷恋城市的心态,不愿到乡镇农村工作,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得才兼备的人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要创造条件,解决好人才问题。

4、环境污染问题。小造纸、小炼油等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5、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和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者素质偏低。首先经验者的选择范围很小,多数是从本乡镇以至农村范围内产生,大多数是本地的能人。但是这些能人由于受农村教育水平为初中毕业,小学文化程度占相当大的部分。其次,经营者受政治、业务、文化素质的职业,多数沿袭传统的家长式的领导方式,难以广开言路,难以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裙带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

(2)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新思想、跟风观念最普遍、最突出。经营者的创新观念淡薄。例如,见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产品供求大于需要,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困境。总之,目前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先进的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科技观念、人才观念、法律观念、信息观念,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提高经营着的素质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

(3)“充电”意识淡薄,难留人才,导致技术革新力度不够,效益滑坡。

(4)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

(5)存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技术落后,二是,严重浪费资源,三是,污染环境。

四、推动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WTO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新型企业的机制和优势。

2.制订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3.加大投入,缓解乡镇企业资金短缺。

4.优先发展高科技型和出口创汇型的乡镇企业,鼓励乡镇企业出国办厂,兴建跨国公司。

5.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6.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

7.乡镇企业发展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8.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吸取‘先污染后治理’及我国北方地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导致北京及周边省市沙尘暴的教训,建立环保型企业,保持生态平衡。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4

一、乡镇物流管理现状

 

1.物流管理观念严重滞后

 

因为乡镇物流主要是为乡镇企业服务的,所以大多数乡镇企业观念都相对陈旧和落后,并不能意识到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故而乡镇企业自身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对降低。还有一部分乡镇企业管理者只看重产品是否及时供应,却完全没考虑到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所以这些管理者根本不了解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不会明白如何利用物流来改善企业管理现状。

 

2.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乡镇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所以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会相对落后。尤其是交通相对闭塞,公路建设的不够完善导致其无法完全覆盖乡镇的每一个区域,这些都将对乡镇物流发展产生巨大阻碍。其次,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乡镇物流管理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在对货物控制的过程把握方面难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更新,不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也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信息化的要求。

 

3.乡镇自营物流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所谓的乡镇自营物流,主要是指乡镇企业在开展自身业务的过程中所经营的物流。这样的物流反映在现实中就是乡镇企业自备物流需求的一系列设施。可是往往由于乡镇企业规模较小且资金投入较少,必然会导致其自身自营的物流没有太广阔的发展。此外企业对物流设备的利用率不够高也会导致设备长期闲置。长此以往会为乡镇企业自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成本灾难,不利于乡镇物流的合理管理。

 

4.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迟缓

 

第三方物流主要是针对第一方发货人与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这样的物流企业相对更加专业,且与乡镇企业自营物流相比,更能够规避和减少乡镇企业自营物流的弊端,为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减少压力。但其弊端也相对明显,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分布比较松散,所以许多时候第三方物流需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将乡镇企业之间彼此联系。同时也能给予和提供的服务也只是停留在运输层面,导致物流服务质量较低,运送产品的时效性较差。

 

二、乡镇物流管理的改进对策

 

1.管理者自身改善管理观念

 

面对当前乡镇物流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管理者自身需要改善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者内心必须要重视起乡镇物流对乡镇企业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若想实现长久发展就必须依靠物流,建立起与其他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才能确保商品运输顺利,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乡镇企业管理者还需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指导物流企业管理,确保物流信息可以实现最通畅的传达。

 

2.注重乡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镇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伴随着“村村通”这类乡镇联合政策的推行,乡镇之间最基础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应该有更为明显的进步与发展。所以作为当地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首先需要对乡镇进行基础道路修建,建立起乡镇之间最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以实现乡镇之间物流活动的开展。其次政府还应该针对乡镇地区的实际特点,重视乡镇物流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这一现象,并且加大对乡镇网络的建设,以期为乡镇物流信息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提供帮助。最后政府还应该针对各大乡镇企业进行物流知识的相关宣传,告知一些企业负责人,在其开展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物流对其发展所产生的意义。让企业负责人可以清晰地意识到,物流的发展可以带动各个乡镇逐渐走向联合,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第一时间运输至市场,是企业产品实现市场化、符合市场要求的重要举措。要让乡镇企业领导明确物流的重要性,引进先进物流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之后乡村物流的长久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

 

3.乡镇企业选择适合的物流模式

 

作为乡镇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以及企业产品运输要求的物流模式。一般而言不建议乡镇企业选择自营物流,这样的物流大多时候会对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本消耗和资金压力,并且对于物流市场中风险的规避也难以控制。所以监狱乡镇企业当前的情况,还无法建立起符合乡镇企业发展的自营物流体系,引入第三方物流往往是乡镇企业物流管理和发展的最佳选择。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给予第三方物流更多的支持与保障,通过注重对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第三方物流在开展过程中更为顺利。此外乡镇在进行第三方物流管理时还可以建立起集中化的企业园区,既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市场,也吸引更多第三方物流加入到乡镇企业的产品运输当中。最后作为物流企业自身,也应该意识到第三方物流的特殊性,选择因地制宜的形式,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运营方式,从而有效确保对乡镇物流市场的宏观把握,进而提升乡镇物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乡镇物流发展是伴随着乡镇企业进步而逐渐展开的,因此乡镇物流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此外作为乡镇企业若想实现长久发展,也应该注重物流行业对其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对乡镇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投资,进而为物流企业发展与管理提供更多基础性保障,促进乡镇物流企业的长久发展。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5

【关键词】 乡(镇)善治;政企(事)分开;监管;控股;“不挂”

一、乡(镇)政府与企(事)业分开的涵义

政企(事)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一般性企业与政府彻底分开,一般性企业中的国有股份,政府委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普通股东的身份参与一般性企业的管理,主要职责是保证国有资产完整与增值。

二、乡(镇)政府与企(事)业分开的重要手段――推进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政府底线

20世纪70年代始于英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形成了全球性浪潮。乡(镇)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基本理念在于,通过充分激发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诚如萨瓦斯所说:“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它根植于这样一些基本的哲学或社会信念,即政府自身和政府在自由健康社会中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适当角色。民营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的政府,更美好的社会”。

乡(镇)公用事业民营化并不总是成功的。公用事业民营化虽然作为中国公用事业改革的趋势方向,同任何改革一样,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如果民营化的最终结果使公共服务的水准,范围和数量降低,减少或者加重了公众消费负担,这将有悖民营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初衷。民营化只能改动“经营”而不能改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只不过是将垄断权由政府组织交给了私人组织,同样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不高。但是,私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变的,不能保证私人垄断企业会自觉地按照成本定价,有可能制定大大高于成本的垄断价格,以取得垄断地位。当民营化企业出现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不高但是又制定垄断价格及严重危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发生时,乡(镇)政府可以撤销民营化企业的批文(这一点在所有批准民营化企业的正式文件中应该予以专门说明)。

三、乡(镇)政府面对乡(镇)企(事)业组织,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

1.监管民营化企业。政府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行政监管,能够确保企业间有效竞争的实现。乡(镇)民营化的公用企业及其它企业仍然需要政府管制。乡(镇)政府管制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依旧担任公用事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而是意味着政府充当公用事业经营活动的监督者,及时约束经营者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的过分膨胀,以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2.控股国有企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以下经验可以借鉴 :一是法国经验。既要保证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领导权,又让大多数国有企业能够像私营企业一样,按一般经济法则和市场规律运作。二是美国经验。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美国实行的是一种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美国政府的基本原则是主张市场调节,保护竞争。三是日本经验。对一些准国营(国家出资、私人经营)企业,在日常业务方面则有较大自。日本的特点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实行导向。这一点,一直被西欧一些国家批评为“大日本股份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政府干预措施与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是在基本维护自由市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也正是这种模式才使日本得以在战后2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完成了经济复兴和高速发展。

控股国有企业,是发达国家处理政企关系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政府中设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通过控股公司对企业产生影响,如意大利设立“国家参与部”,其权力就是指导和监督控股公司逐级控制,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政府目标相一致。瑞典在实施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国家股权一般均占企业总股权的51%,以此来保证政府对企业及经济的调节与干预。

3.中介组织“不挂靠”。加快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承载体,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乡(镇)政府与中介组织必须分开。分开必须做到“三个不挂”:一是机构不挂靠。中介组织不再是挂靠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所属机构,与原挂靠单位不应再有隶属关系,不得冠有原挂靠单位的名称字样或带有挂靠单位的痕迹。二是人员不挂靠。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在编人员不能在中介组织兼职,也不能担任其业务顾问。三是业务不挂靠。中介组织不能以乡(镇)及其下属单位名义开展业务活动,乡(镇)及其下属单位不得为中介组织招揽、指定业务或干预市场中介组织执业,不得收取管理费用。

参考文献

[1]王新钦.“政企分开”新解[J].经济经纬.2001(6)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6

关键词: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信息化

一、乡镇企业促使农村经济发展

1、乡镇企业引领农村经济大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就是生产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农村经济发展,就没有农民的收入增加,其他方面的建设也不从谈起,更谈不上新农村的建设。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产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繁荣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乡镇企业今后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2、乡镇企业的发展促使农民收入增加。

乡镇企业履行着社会责任,在带动农民群众致富方面的同时,也要发挥重要而积极作用。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扩大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延伸产业化的链条,能够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同时,相关联的新兴产业将应运而生,不断开辟新的就业门路,从而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通过将大批农民富余劳动力吸引到企业就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民的增收空间。

3、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

乡镇企业通过把自身较为完善的公益基础设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条件而低收费地向农村社会开放,既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更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放大企I的带动效应。对周围村庄的道路硬化、公共设备改造及供电设施、灌溉管网等进行投资,还可以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发展。

二、加强乡镇企业管理和技术升级

1、调整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本地情况的特色产业

(1)调整产业结构。要注意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利用全国各地丰富的、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吸引投资,增加收入,从而促进乡镇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2)调整产品结构, 发展特色经济。开发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形成特色优势,加快由自给自足型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搜索农民小生产与产品的大市场之间的衔接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乡镇经济和优质高效产品,努力提高产品品质、档次和科技含量。

(3)调整体制结构,培育企业现代职能。乡镇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有效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尽快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和股权结构,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改制和改造,构建乡镇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机制。

(4)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兼并和联合等资本运作手段,实施跨乡镇、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资本的社会化,提高企业规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2、发展农村电力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保障

让乡镇企业共享电力发展的成果。各项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体系健全,能源保障供应充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先行官的作用,为乡镇企业发展做坚强的能源后盾,为乡镇企业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撑。让乡镇企业的生产沐浴电力的光泽。乡镇企业离不开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电力行业应该进一步增强供电可靠性,强化农村电网的科技含量,研究和制定适合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型供电模式,以科学发展的理念确保电力的充足供应和优质快捷的电力服务,全面促进乡镇企业生产能力的升级。电力的发展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保障。新形势下,农电企业应该加强农网规划,将农网规划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电网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服务。建立健全优质服务常态机制,规范供用电安全管理,构建和谐供用电关系,提高服务水平,为乡镇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加快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建设应该形成共识。要让乡镇企业家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根据企业自身实力确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杜绝盲目跟从的现象。

(2)系统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信息化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以及企业的愿景和目标来系统规划。明确信息化的目的,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全面实现信息化。

(3)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软件。乡镇企业可以选择便于使用、灵活性高的、可以快速实施的软件产品。

(4)加强专业信息化人员的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对逐步实现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有效地促进乡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5)网上渠道。目前,全国各地许多企业已经在网上开展产品展示,比如,许多企业在网上开展公司产品展示,客户一天24小时都可以在网上浏览公司的产品,有意向的客户就很容易了解产品,找到企业,实现交易成功。实践证明,产品展示渠道多样化是政府引导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开拓网上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一种有益的活动和有效形式。

4、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转变经营者的传统观念

企业经营者应明白:先进的技术是企业进步的源泉,技术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企业经营者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才能让整个乡镇企业有彻底的改变,才能去影响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大力引进企业所需技术人才,摒弃成就设备,采用生产效率高、无污染的生产设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先进企业的技术。

(2)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

企业要创新就需要人才、技术、先进设备等,这一系列的投入都离不开经费,为此,政府应该发挥优势提供乡镇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另外,乡镇企业主也应该清楚认识到创新后的生产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增加企业利润,自愿进一步对创新技术科技加大投入。

(3)创建技术创新机制

加快制度创新,适时的制度创新能够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形成企业内在的动力机制。成立乡镇企业的技术开发部门,培养大量技术创新人才。明确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允许创新者以技术入股等各种形式获取收益,充分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改变那些对资源、能源等依赖程度过大,发展严重受影响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