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例6篇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1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引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德育渗透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幼儿以后的综合发展,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一、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德育一直是被人们用来评价一个人好坏的关键依据,虽然德育教育不断的被重视起来,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更多的家长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对于真实的社会来说,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仅仅只看学到了多少东西,还要看这个人道德素养的高低,因此,素质教育非常关键。

在学前教育时期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行和个性,使其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成为一个有礼貌、懂文明、讲道德的人,实现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目标。但就面前的情况来看,在幼儿园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还是不够的,教师为了不让家长找自己的麻烦,对孩子在道德的培养上底线放得还是比较宽,导致很多幼儿霸道、性格固执、遇到困难逃避或者哭表现得很懦弱、不尊重别人,过分的在意自已、不喜欢和他人分享、自私、不接受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等,这些不良的品行如果不能从小改正,就会形成不好的个性,这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有助于幼儿培养良好个性和品德的,是不容被忽视的,学到再多的知识也不如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品重要。

二、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一)在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德育是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能让幼儿快速的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幼儿对外界的事物还是比较好奇的,喜欢了解这个世界,也喜欢问很多问题,教师就要把握好机会,对待幼儿的问题要耐心的进行解答,此时正是树立道德观的时期,教师不能用自己的道德观去回答或评判孩子的问题,否则会给孩子建立起错误的道德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机会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爱国教育的主题,从小就要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在我国也有很多英雄人物,让幼儿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从而学习到英雄人物爱国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勇敢、乐于助人等精神,从英雄人物的事迹中感染和熏陶幼儿。学前教育的幼儿在心理上还是不成熟的,没有是非观和正确判断的能力,易受外界的干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情况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优秀的一面,利用集体教学的过程,让每个小朋友讲述自己优秀的地方,得到所有人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的优点,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二)在游戏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是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可以以游戏活动目标为准,在游戏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游戏可以是一个人的游戏也可以是很多人之间的游戏,在不同的游戏中培养幼儿不同的品质,例如:在建构区,有些小朋友喜欢一个人玩,有些小朋友喜欢大家一起玩,这时教师不要去干预小朋友,只是观察每一个人,发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一个人游戏时可以让幼儿养成静心、专注的良好品质,教师就要保护好幼儿一个人游戏的状态,不要被其他人干扰,许多小朋友一起游戏时,是最容易产生冲突的,有的小朋友喜欢抢积木,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友好的玩游戏,此时教师就要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帮助幼儿明确目標,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一起分享,学会谦让别人,长期的鼓励和引导,可以让幼儿成为团结协作、有爱心的人,同时在团队协作中也可以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是可以培养幼儿很多的优秀品质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就要考虑好,在游戏中要培养幼儿哪些品质,例如:在开展表演活动时,不仅可以给幼儿传授知识,还能在扮演的角色中体会人物的性格,从中学习到优秀的品德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增强规则意识。游戏结束以后,教师要给予游戏评价,做的好的进行鼓励,表现不是很好的,也不要进行严厉的批评,不要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但也不要放任不管,用合适的语言提醒幼儿,及刚帮他纠正,有利于规范幼儿的行为。

(三)在生活中的德育渗透

在幼儿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更应渗透德育教育,因为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会跟随幼儿的一生。例如:在吃饭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不浪费食物、不挑食等习惯;在如厕时,教会幼儿不可以随地大小便、讲卫生等习惯;班里有小朋友生病了,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等。生活中的德育教育要比学习知识中的多,教师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幼儿生活中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每一次的纠正和提醒,才能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时刻对幼儿进行观察。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园德育目标的实现。

(四)在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3

一、华德福教育在中国

中国大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成立至今,已有六年多的历史,教师和管理者们边实践边学习,推动着华德福教育的蓬勃发展。虽然中国华德福教育的历史并不长,处在教学第一线的任课教师很少有机会完成整个三年制脱产培训,但每年两次为期两至三周的培训,以及数不清的短期工作坊,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这些培训基本上由国外教师负责授课,精通外语的中国教师们或志愿者充当翻译角色,成为沟通中外华德福教育的桥梁。这些志愿者们来自世界各地,例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尽管肤色语言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热心于华德福教育并乐意为之奉献。

与传统教育不同,华德福非常重视从家长群体中成长起来的教师。不少华德福家长,质疑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之后,抱着一线希望,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孩子们在华德福教育中一天天快乐地成长,家长们也越来越了解和认同这种教育理念,最终这些孩子的家长也成为华德福教育的身体力行者,帮助推广华德福,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自由的发展。

中国的华德福教育是否也有类似情况?我们了解到,成都华德福招聘新教师时比较青睐有幼儿教学经验或接受过华德福培训的应聘者,他们更看重应聘者与孩子们的相处能力,而不单纯考量是否具有成为教师的硬性指标。另外,当需要做出重要决策时,华德福学校重视不同群体的参与,这其中就包括了它的见证者――学生家长,他们对华德福教育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最有发言权。中国的华德福教师队伍不是一支由固定人群组成的封闭性群体,相反地,它是一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适应性强的团队。

二、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与国内幼儿教师培训的比较

1.培训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侧重点

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主要有5项课程安排,它们分别是:“音乐和故事”工作坊、“植物观察和天文”工作坊、“人的研究”工作坊、艺术化教育和迈向健康的教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题不一的短期培训。从整体的课程内容安排来看,这和国内的幼儿师资培训大同小异,并无新颖出奇之处。的确,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我国幼儿教师培训体制也得以恢复与重建,在提倡融合素质教育和先进幼儿教育理论的今天,幼儿教师的培训更加注重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的主题,音乐、舞蹈、弹钢琴、朗诵、讲演、手工制作这些内容,几乎是所有合格的幼儿教师都要学习的。然而,尽管是相同的教学主题内容,华德福的培训方式却是特色鲜明的,传承了华德福教育一贯的关注孩子本身、追求自然的教育理念。

以“音乐和故事”工作坊为例,这是一门以教授音乐、讲故事为主的课程。国内传统的培训模式多是教师弹钢琴,教小朋友唱儿歌,学习如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等。但华德福的培训方式却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培训者会利用石头、木头、铁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成简易的乐器,鼓励大家组建一个小型乐队,共同演奏为孩子创编的音乐故事。教师们尝试着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和音乐有关的元素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和创造,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和故事大王,每一个人都能恰当地运用音乐和故事的元素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故事、音乐、游戏、理论知识,在这里相互交融。

华德福认为,用简单、平和的故事,再加入一些自然元素的音乐,孩子们就会用自己的感知去再建构图画,想象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华德福在培训幼儿教师时更侧重训练学员们对这些元素的融合,训练他们如何把故事和音乐适当地予以叠加。比如设计游戏“国王寻找安静的仆人”,国王闭上眼睛倾听仆人的脚步声,演仆人的人拿着铃铛,只有走到国王身边而没有发出声音的人才能成为新的国王。这个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和倾听能力。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就是在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真实、自然的声音,比如石头的轻击、金属铃的轻击、自然的风铃声等,这对孩子乐感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2.对幼儿教师专业情感的要求

人们通常把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分为三个部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其中专业情感就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热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当前国内的幼儿教师培训,大多设置了“职业道德”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明确幼儿教师工作的意义;爱护、尊重、信任幼儿,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进步;正确处理与社会特别是与幼儿家庭的关系,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我国对幼儿教师的要求逐渐从外在技巧向内在素养过渡,这是值得肯定的。遗憾的是,这项课程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首先,关于“职业道德”,最常见的培训模式就是讲座,传统的大课堂讲授,大多是泛泛而谈,没有实际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其次,由于“职业情感”是很难去考查的东西,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评判标准,因此,一些幼儿园或者教师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培训仍有重业务、轻品德的现象。还有些地方将教师培训达标升级视为第一要务,对教师的专业情感这种内化的人文素养并不关注,这大大加重了幼儿教师培训的功利色彩。

来比较一下华德福的情况。早在20世纪20年代,华德福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在牛津演讲时就为教师规定了三条“金科玉律”:以感恩的心情接受学生,带着爱心教育学生,时刻保持教育的热情。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中有一项内容叫“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认同”,这一课程完全没有硬性的条条框框,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他们认为,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还要有建构在个体心中的“图景”,也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孩子的爱。每个孩子都是来到人间的天使,幼儿教师要学会从孩子身上发现他们的善与美。与那些外在的学历、技巧性达标要求相比,华德福更在意的是教师个人的心灵熏陶和内在的自我发展,所以在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上以艺术的内涵来陶冶心灵。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力量就谈不上心灵的净化,更谈不上爱心教育,这是华德福一向秉承的教育理念。

3.对幼儿自我成长的关注

在中国,孩子普遍缺乏的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与其受到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是教师教授,学生模仿。例如上美术课,教师先示范画一张邮票,四周有齿轮,右上角是面值等,画完后让学生模仿,多数孩子和教师画得相近。玩积木时,教师会说,今天我们要搭一个房子,顶是尖尖的,身体是方方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儿童的创造力。而在华德福,很少进行“常规”授课,取而代之的是玩中学,内容也适合孩子们的年龄,诸如发现生活中的美、聆听大自然等。值得一提的是玩沙子的游戏,沙子比较柔软,可塑性强,对于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所有华德福的孩子都不会因为没有按照老师的范例去做而受到批评,因为华德福鼓励孩子去创造自己的一切。在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关于创造力培养的讲座,他们期望能够把这种关注孩子自身成长的理念永远地传承下去。而众多事例似乎也反映出,华德福的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对大自然美的理解能力比其他同龄孩子略胜一筹。在这一点上,我国传统幼儿师资培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对我国幼儿教师培训的启示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培训主要有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种方式。其中职前培训包括各种大中专幼儿师范学校,高等院校、高等师范学校等的本科或研究生教育也会培养学前教育的教师,还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学取得幼师相关资格证书。在职培训的主要途径有:脱产进修与业余学习相结合;广播电视教育、函授面授辅导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相结合等,反映了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需求。

中国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受法律和相关法规的约束,是一种国家行为,相比华德福要严肃许多。我们不能笼统地认定孰好孰坏,不过华德福还是能够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的。

第一,幼儿教师培训要关注教师职业情感的养成。通过访谈成都华德福培训部的负责老师,我们了解到,他们在选拔教师时关注的不仅是成为幼儿教师的一些硬性条件,更看重教师和孩子们的相处能力,也就是那些能反映出幼儿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的因素。如果教师一味地去关注知识和技能素养,而忽视自身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的培养,这会是很可怕的事情。孩子们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完整的人,他需要知识、技能,同样也需要情感和理想。而我国幼儿教师的遴选机制侧重对幼教人员硬性指标的考查,较为忽视同样重要的软性因素,这值得我们反思。

第二,幼儿教师培训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个地区。华德福培训中引人瞩目的特点之一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形成了教育联盟,使得资源与经验共享。无论在北京华德福学校还是成都华德福学校,都能频繁地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华德福教育者和爱好者的来访,这对于孩子和教师成长十分有益。孩子们会看到世界上的其他人和“我”是不一样的,也可以让他们在幼年时接触到外语。对于教师来说,这些国外来访教师不仅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思维方式的差异更能让教师从多角度反思与成长。中国华德福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种讨论会和短期工作坊,也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我国普通幼儿园教师培训也可以尝试进行不同地区的交流与讨论,以取长补短。

第三,幼儿教师培训是一个不可间断的长期发展过程。国内幼儿教师培训更关注职前培训,而一次性的考核是无法适用终生的。孩子的认知、技能、情感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与不定期的幼儿教师培训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教师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第四,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要有实践性。华德福的教师培训课程中,人们看到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被具体内容充实的课堂,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选择我国幼儿教师的培训内容可以从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知识着手,让教师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妥善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环境的关系等。这样的培训内容能让教师更实在地把握、理解,也容易具体地实施。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4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幼儿德育教育现状 :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向上,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育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从小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总是处在众星捧月的地位;二是家长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使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无理”等不良意识和行为;三是存在重说教轻实践教育现象,使得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所为言传不如身教,教育者的言行不一使德育过程中达不到知、情、行的统一;四是存在重传递轻体验教育的现象,使更多的孩子从小养成了懒惰无理无情感没有同情心的性格,教育缺乏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五是出现重显性轻隐性教育现象,忽视了发挥环境陶冶、学科渗透、社会实践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使孩子的思维不够灵活,缺乏比较丰富的想象力。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幼儿德育内容,塑师德修师风。

幼儿园德育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德育总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教师们的言行,使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

2.德育教育渗透每个人的灵魂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 教师们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要求渗透到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第二、多途径整合德育内容。

(1)与领域活动整合

领域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幼儿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实践证明,在各个领域的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尤其是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中,几乎每一个艺术作品都蕴涵着一个做人的道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品德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我们的环境不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除了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还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3)与生活相联系

杜威曾指出:“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从儿童参与生活出发,离开了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目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去挖掘品德教育资源,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去关注、去感受、学习与体验。可以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自由活动中注重幼儿与同伴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的培养;游戏结束后,注意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品德习惯。

(4)资源整合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利用本土资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组织幼儿到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去参观,让他们通过语言、绘画、版面、录象等多种形式描绘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逐步激发孩子为家乡而感到自豪之情,让他们够过语言、绘画、录像等多种形式描绘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与节日整合

一年当中有许多与幼儿相关的或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是一个开展品德教育的机会。围绕这些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德育活动,也是一条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6)与家庭教育整合

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想协调,才能使得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为促进幼儿德育教育做出积极努力。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在思想上与幼儿园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参与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活动,从中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德育训练。

3.注重情感Q位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单纯地对幼儿说教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要真正使道德品质成为幼儿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这就要求我们将“知”与“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情感换位。

4.在社会实践中导航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5

关键词:开展 ; 幼儿德育; 教育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从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人性、娇蛮、无礼”等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我园通过“十一五”课题“和谐德育”子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贯养成教育”的研究两年来,对幼儿德育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儿童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幼儿,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我们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向全园教师提出了“我是快乐的幼儿教师”的十二点要求,即:立志高一点,做事多一点,嘴巴甜一点,眼界宽一点,理由少一点,心地善一点,脑筋活一点,微笑真一点,感情深一点,行动快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以此来规范教师们的言行,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确立幼儿德育内容

幼儿期处于做人的初始阶段,而德育作为学会做人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懂礼貌、有情义、守纪律、诚实、勇敢、有是非标准,从而成为被社会欢迎的人。而幼儿期,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可塑性、反复性大,是非辨别、行为控制、生活处理能力差,求知欲、模仿性、依恋性强。他们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德育内容必须全面、有层次、系列,同时还要贴近幼儿生活,让他们从身边的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因此,我园在制定德育内容中,依据幼儿园德育总目标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尽量使德育内容有层次性、系列性,尽量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从身边的事做起。我们制定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工作

众所周知,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人简单到复杂发展的过程,它既是纵向延伸的,也是横向联系的,可以觐见于幼儿一日的各个环节。3—6岁幼儿的思想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才刚刚萌芽,加之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还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较深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理论。(也就是不能跟他们大道理,只能要求他们从身边的事做起)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德育,就是要求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游戏中,幼儿集体活动中善于把教育的时机,及时正确地对孩子加以引导。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将德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我园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因此,我们的教师就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宽容、接纳别人、与人交往,教育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等,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好的发展。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就是让幼儿午睡起床后自己学会穿衣服、叠被子、洗脸,哪怕是开始做的差一点,只要我们教师运用鼓励和表现的方法要求孩子,过不了多久,孩子们的手就变巧了,不但被子叠的整齐了,而且每天劳动的习惯也养成了。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的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及生态文明教育,我们设计了大、中、小班的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小班组开展“我和小树共成长”,中班组开展“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大班组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我们还结合重要节日和幼儿园工作的需要,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我们在“三.八”结开展《我爱妈妈》主题活动,有目的分阶段地开展了“妈妈多辛苦”、“妈妈的希望”、“给妈妈的礼物”、“做妈妈的小助手”等活动,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使幼儿真正认识到,“妈妈又是工作又是家务劳动,还要教育子女,确实辛苦,我们应该敬爱父母,在家里做妈妈的小帮手,多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里要做个好孩子,让父母放心,培养了幼儿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德。

四、当前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虽然理论上教师都懂要在教育中尊重幼儿主体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高高地凌驾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发号施舍,这样长此以往,会使幼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胆小怕事、无一点 的精神。

2、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孩子形成懒惰、不爱动脑子、事事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幼儿教师德育培养范文6

[关键词]“虐童”;学前教育;职责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16-03

山西太原市蓝天蒙台梭利幼儿园,一名5岁女童因不会算“10+1”,十分钟内被女老师李某狂扇70个耳光。浙江温岭一名年轻的幼儿园教师颜某揪着一个男孩的两只耳朵将其提离地面,孩子号啕大哭,而她却面露喜悦的神情。颜某将幼儿丢进垃圾桶,或用胶带封住嘴巴……网友在其空间里找出702张照片,照片记录了这名年轻的颜某两年来的“虐童”行为。据媒体报道,颜某在被问及为何这样做的时候,回答居然是“闹着玩”。蓝天蒙台梭利幼儿园被取缔,李某被行政拘留15天。颜某也被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辞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温岭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相对于会给孩子造成终身心理伤害的罪行来说,关闭幼儿园、十几天的行政拘留、被辞退等处罚显得过于轻微。人们在谴责涉事的幼儿园教师素质低下、道德败坏的同时,也不禁追问,我们的幼儿园现在怎么了?我们的幼儿园教师怎么了?

媒体发现,两起“虐童”事件都发生在民办幼儿园,一涉事幼儿园并没有办学资质,另一起则是涉事老师根本没有考取教师资格证。事实上,像这样的“黑”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老师全国各地比比皆是。那么,“虐童”事件背后的某些幼儿教师师德沦丧、无证幼儿园无证教师充盈着幼教市场是孰之过呢?

一、学前教育监督管理之责

(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资格认证

1.师资培养中法律教育的不足

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各类教育院校在培养师资时普遍重视技能和专业知识,但是对师范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则不够重视。一份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总体状况分析中指出,在归纳出的9个培养规格指标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理论素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是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规格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在 “政治素养”各项子指标中,多数高校强调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德”的各项子指标显示,注重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1] 政治素养方面并无涉及《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门法律法规的讲解,师德教育更多的是从道德层面约束教师的行为。“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可以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2]可以看出,师德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并且道德的约束力在一些情况下对一些人来说很难实现,而法律则由于它的强制性保证了约束力。试想,如果李某和颜某曾经学习过这些法律法规,深知学生的权益,又怎能顶着犯法的危险如此虐待幼童?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院校重知识技能、轻法律意识的教育结构使得很多幼儿园教师只知有一些相关法律,但具体内容一概不知。

2.幼儿教师认证的不严格

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为了把好教师职业的入口关及扩大教师的来源。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还不完善,制度的执行者即各省市及县一级教育行政机构执行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执行不力、规范不严的现象。除2011年下半年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浙江和湖北,以及新增的6个改革示范省外,2011年之前及目前全国的师范院校师范生无需参加统一的全国考试。只要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合格(有些院校统统学校自行组织的简短试讲),或只需顺利毕业就有教师资格证。为了扩大教师的数量,一些地区的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并不高,只对学历有所限制,对是否参加过专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最基本的课程培训则不作要求。一些地方教师资格证培训市场非常火爆,纷纷打出“有内部题、包过”等广告吸引报考者,但这些短期的培训班往往只教与考试相关的知识,教学技能方面,学员则不曾学习。报考的人员有些报班参加培训,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有些则自己找几本书看看,背一背就能过。“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地方便以培训合格证代替幼儿教师资格证,降低专业要求,致使不少保育员或中小学富余教师、下岗女工等以突击培训的方式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从而使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关口形同虚设。” [3] 有些地方的教师资格考试只有笔试没有面试,上个培训班,背一背就能过的现象不是少数,一些获得幼师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专业素养及水平也难以保证。教师资格认证过程只有对申请人身体健康的测查,并无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测查环节,有些地区教师资格考试过程并无面试环节,很难了解申请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有无不适合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格缺陷。

(二)教育部门对幼儿园与师资的监管

1.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全

我国现在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系。调查显示,在省市层面,目前只有北京、天津等极少数省市专门设有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各区县情况比较随意。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教育部门没有专门设立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有1/4的教育部门不仅没有专设机构,甚至没有专职的学前管理人员。[4]由于监管力量不足,学前教育领域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2.对幼儿园的监管责权不清,大量幼儿园实际上处于无监管状态

幼儿园的审批单位是以教育部门为主的多个单位,幼儿园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日常管理实行“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幼儿园受到教育行政与业务、卫生、妇联、民政、消防、财政等多个部门管理,而多个部门管理实则造成监管责权不清的现状。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大批幼儿园被迫关闭或被改革推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组织。从全国范围看,公办园的数量不断萎缩,加上政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目前民办园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公办园。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公办园的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37.83%,民办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62.17%。[5]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实际上无人管。调查表明,多数区县幼教管理人员只管理教育部门办园和部分政府及集体办园。根据“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某些教育部门的职教科、社会力量办学处等单位审批的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审批的幼儿园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一些未经审批的幼儿园更是无人管理。[4] 据报道,一些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的幼儿园,有关部门连续多年都不予登记,原因是有关部门怕出事承担责任,没有登记的话,如果出事了,第一句话就说它是无证幼儿园。“仅从上报有未注册幼儿园的14个区县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存在着未注册的幼儿园,至少占到了幼儿园总数的20%。” [4] 如此多的黑幼儿园充斥着幼教市场,不禁令人担忧幼儿的安全和教育质量。

3.对幼儿园师资的监管不严、对民办教师缺乏关怀

来自浙江省教育厅的消息,截至2011年底,浙江幼儿园约四成在职幼师无教师资格证;山东省教育厅抽查了17个地市194所幼儿园,发现53%的幼师无教师资格证书。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园教师编制极少,无编制的民办教师占据幼儿园教师的大多数,而民办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远低于公办园。笔者在一些招聘网站上看到,一些私立幼儿园招聘条件中并无要求应聘者持有教师资格证,有些也无需应聘者有与学前教育相关的专业背景,只要爱孩子即可。温岭市教育局副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幼儿园普遍存在师资紧缺问题,幼师持证率仅占四成,民办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中有自己的实权,其教师存在的职业素养问题,教育部门无法负责。但2003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8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也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即持证上岗。教育部门的监管不严使得大量无证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入园监管的不作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教市场化、无序化。

由于幼儿园教师编制有限,很多公立幼儿园中也不乏没有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甚至大量聘用临时教职员工,同样的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待遇。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虽然具有合格教师资格,从事着教师工作,但由于没有纳入事业单位的编制,自身待遇无法得到保证,基本权利也无法得到保障。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让很多非编制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认同度不高,无法安心教学,造成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

二、“虐童”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一)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各类教育院校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基本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三个维度九个领域。其中,第一个领域“职业理解与认识”中的第一条就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师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法制教育。

幼儿园在教师专业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学能力的考核培养,更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对教师也不能只管理,不关怀。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开设心理辅导班等,帮助教师拥有健康心态。

(二)加强监管能力,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能

幼儿园的管理不能继续处于“很多部门同时管,实则无人监管”的状态,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加大对私立幼儿园、无证幼儿园的监管。对待无证幼儿园应根据情况,对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应加大支持力度扶持使其成为正规幼儿园,对于条件差的幼儿园,则应坚决予以关闭。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监管,积极广泛推行改革。师范类学生也必须参加统一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杜绝无证幼儿园教师上岗的现象,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民办教师应与入编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

参考文献:

[1] 黄小丽,任仕君.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6).

[2] 易凌云.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2(9).

[3] 胡福贞,唐桂英.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规避现象及其消解 [J].学前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