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服务范例6篇

医学科研服务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1

在信息高科技的时代,衡量医学图书馆的质量不再是馆藏图书、刊物数量和规模的大小,而是图书馆的能量和服务质量。既是满足于临床医疗、医学科研、新技术的引进开发而对相关知识和应用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医学,而成为生物-环境-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图书馆也不再是书刊资料、文献的贮藏和借阅,而是应用网络信息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技术人员提供与其专业及极为密切解决他们急于需要的文献、为新技术的引进科研、课题确立,论文撰写等提供相关信息。故现代的医学图书馆面临着严重地挑战,成为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先进技术引进等有关资料查阅提供的核心。要求医学图书馆应具备。

1 业务精良的专业队伍

一个好的合格的图书馆,首先具备的是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具有开拓能力创新精神、业务精良、甘心奉献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嫁衣的复合型馆员队伍。这就要求馆员应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搞好为医疗、科研、教学、医院发展、业务创新提供业务技术服务的前提,馆员不再是书刊资料的采购、保管者,也不再是任何人员都可能胜任的岗位。应造就一支具有创造思维,开拓进取精神、精通资料情报知识、有一定外语水平、具备医学知识、掌握信息电子技术,并能进行信息决策及反应能力、情报调研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专门人才。主管领导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官员技术培养和新官员的引进,像对待临床医技人员一样是医院发展不可缺的一个部门。总认为图书馆岗位是任何人都可胜任的领导决不是有发展眼光的领导。把图书情报这个阵地等同于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一样纳入整体发展管理之下。医院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决离不开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 官员应不断深入临床与医疗技术人员交朋友

一位合格的爱岗敬业的馆员不断地深入临床与医务工作者交朋友,时刻了解医疗发展水平重点科室、重点专业、医疗骨干学科带头人以及医院决策者等他们对专业资料的需求、提供主动服务。为此就应该充分利用本馆所藏各类医学文献资料并通过网络系统掌握国内外急需要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获得最新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根据本原特征及临床科室专业不同、各级医务人员水平分专业分门类进行有关资料的分类并加工,以解决他们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这就要求医学图书馆不但有足够的馆藏、并有专业特征。医学模式地转变各学科交叉渗透和相互依存、就要求医学图书馆不但有专业特色的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同时兼顾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订阅。做到馆藏资料是立体交叉多维装态。馆员的主要任务是摘录、编译、分类、汇总各种专业有关医学新信息、新文献。科研的新进展,分门别类地送到各专业医疗人员及不同专业学科带头人手中。

3 参与医学科研发挥主力军作用

馆员参与医学课题的科研工作是当代医学图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医疗任务重时间紧。尤其医疗骨干和科学带头人除临床医疗外,还负担科研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及时全面地提供有关文献跟踪服务,专题信息相结合的参与型服务。直接参与课题研究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一个新课题的立项需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确定其研究价值,应用前景、他人是否已有研究结果如何,有什么难题都是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提供有关信息。馆员参与科研不但减轻临床工作者的负担也大大缩短搜集文献的时间,围绕科研课题内容全方位地跟踪相关文献。医疗科研与馆员均得到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成果的获得,真正做到双赢。

4 为患者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同样是医学图书馆的一项业务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也促使医学图书馆的功能走向多样化和综合化。由一味追求为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服务而兼顾为患者服务。精湛的医疗服务、疾病的救治必须有患者积极配合。帮着患者治疗疾病、康复体制除医务人员辛苦劳勤外,图书馆提供对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科普阅物是不可缺少的。“阅读疗法”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文献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引导患者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自我调节。患者通过阅读有关文献可提高法制观念和服务理念。医疗纠纷往往因患者及家属缺乏医疗知识只顾自己的感情发泄而忽视现有法律和疾病的发展规律而造成。提高患者法律意识、维持患者合法权利积极配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障。各个医院这方面仍然做的较差,可以说还是个空白。医学图书馆为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服务形式是多样的真正做到也是不易之事。

参考文献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2

1 医院科研档案概述

我国一直以来将医学事业纳入重点发展项目,是维持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运营机构。医院能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缓解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可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保证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1]。医院科研档案是诸多医学科研成果的集合,是经过医学专家、教授长期的探索与研究而得出的医学精华,通过反复的印着与实验而得出的重大科研理论、临床治疗方法等,是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是医疗发展水平提高的见证和结晶,对医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属于医院的高度机密,应对科研档案进行不断的开发与研究,以求在医疗事业上拥有更傲人的成绩。

2 信息化环境下实现医院科研档案服务的特点

2.1 丰富的信息资源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代名词,强调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优化与创新医院科研档案服务是必然趋势。在医院科研档案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借助档案存储设备、管理设备来实现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2],原本纸笔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将科研档案转化为电子版本,并上传至网络环境,在无形之中就实现了档案储存的信息化与电子化,分别以文本、图片、影响资料、X光片等形式展现在电子平台中,致使档案资料更加充实和丰富。

2.2 服务更趋创新性

现阶段,在医院科研档案服务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服务方面得到了不断的创新,服务形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医院科研档案都是存储在档案室里,当领导、医师或专家查阅档案时,要进行人工查阅,极大的浪费了时间,是档案服务工作趋于落后的重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出现,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来构建电子版本的科研档案,并对电子档案进行共享,可轻松通过网络环境来获得科研档案信息,既方便有快捷,实现了科研档案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促使服务更趋创新性。

3 信息化环境下的医院科研档案开发与服务创新的有效策略

3.1 信息化环境下的医院科研档案开发的有效策略

医院档案信息内容众多,科研成果、病例、重大医学课题、专利等都是科研档案的重要内容,具有高度的存在价值,是医院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医学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决定着医院的发展方向,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科研档案只有不断的开发与探索,才能为医学事业带来一次又一次突破,因此,应借助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实现对科研成果的开发与研究,为后续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注重对医疗档案的开发。医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代表着医学科研成果的不断更新,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依据。医院科研档案中涉及的内容繁多,医疗方法、临床治疗方法等档案的开发是基本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医疗档案中方法、器械、病例等方面的内容都至关重要,应加强对这些信息的开发,将医疗案例中的各种课题、管理、业务等进行综合与整理,可为医院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通过对医疗档案的开发,实现多形式、多层次档案推送平台,实现对医疗档案成果的共享,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广泛利用,以保证在合理的规范内进行使用。

2.加强科研档案的开发。一般情况下,科研档案资料都是医院的珍藏资料,属于医院的机密文件,不容他人窥探。但是为了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可科学、合理的对科研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4]。医院应加强对科研档案开发的宣传力度,端正单位人员的态度,增强档案管理部门对开发利用的了解和重视。信息共享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医院档案室依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静止的医学科研档案信息采用查找、筛选和编辑等方式转化为动态形式,借助现代创新性的媒体或网络渠道对科研档案进行传播与共享,以满足医学专家、学者、医师对科研资料的需求,是科研档案开发的重要方向。

3.2 信息化环境下的医院科研档案服务创新的有效策略

1.建立医院科研档案服务网络中心。医学事业是我国的重点发展项目,非常重视医学科研成果的研发,应凭借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医院科研档案服务网络中心,将医院科研档案内容转化为电子版的档案,分享到医院的专属网络,以便有关医师、专家等从中获取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信息,可通过医院的QQ群、微信群等实现对科研档案信息的上传与分享,能让所学科研材料的人员迅速找到目标档案,是科研档案服务人性化的充分体现。档案网站中涉及更多的板块,医师、学者可随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上传至网站,如针对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创新性治疗,可将相关置顶,让医院的医疗队伍发表不同的见解,有利于实现新科研成果的诞生,并将新的科研成果记录到电子档案库中。

2. 丰富与充实科研档案的服务内容。对医学科研档案进行开发就是服务的一项重要表现,是档案管理与开发过程中的灵魂要素,做好科研档案的服务工作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应建立医院科研档案服务网络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档案进行管理与整理,为档案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数字信息的一种服务系统,是档案服务创新的体现[5]。医院科研档案服务网络中心的建立,能大大提高档案查阅、整理与分析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实现了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在网站运营中心建立的同时,也实现了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充实,档案资源网络导航、科研档案的电子目录、电子档案室的新科研成果实验区、新科研档案研究课题等都属于服务内容,相较于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观。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3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 科研服务 数字化 网络化 自动化建设

21世纪是信息与科技高度结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医疗工作者要在自己的学科前沿进行科研,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掌握有关动态,了解学术动向,从而少走弯路,避免重复浪费。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承担着为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存贮、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因此必须积极做好资料和信息服务的保障工作。

1 为临床提供科研服务的现状

1.1 自身意识不够,限制科研服务发展

一直以来,许多医院图书馆在为临床服务时,更注重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及提供文献资料的查询,存在着“被动服务”的意识,忽略甚至淡忘了图书馆为科研工作服务的职能。不少医院图书馆难以为较深层次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更勿论参与其中。不少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科研是医院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自己的事,与图书馆日常工作无关。这种定位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医院图书馆有限经费的合理分配及日常工作中为科研工作服务的水平。

1.2 人员素质低下,信息服务水平有限

医院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馆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贫乏,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低下,缺乏科研课题立项参考、信息检索策略、信息加工筛选、信息挖掘创新等科研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水平的低下直接导致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不信任,进而导致图书馆与科研部门、临床科室沟通不畅,很多医院图书馆不了解医院每年都有哪些科研立项和科研课题,不能提供科研工作进行所必需的查新服务,更缺少关于科研服务工作的承诺。[ ]

1.3 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进程缓慢

现代图书馆多以纸质知识信息为收藏对象,主要包括书籍、报刊等;而阅读方式主要有办证阅读和馆内阅读两种方式。由于医院图书馆资金和馆舍有限,使知识信息的存储量大大受到了限制;来馆读者受时间和地域影响很大,很难满足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要求,给读者查阅信息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只有实现医院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才有可能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而当今我国多数医院图书馆还远没有达到建立体系完整、架构清晰、特点突出的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环境的水平。

2 提高为临床科研服务质量的方式

2.1 建立与科研需求相适应的馆藏体系

搞好藏书建设是医院图书馆为科研提供服务的基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国内外各种医学文献资料,加强重点学科的藏书建设,围绕重点学科临床及科研,尽量把各种有代表性的书刊资料收集全,保证其学科资料的新颖性、实用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交叉渗透和相互依存,建设有特色的馆藏体系除了以重点学科为收集重点外,同时要兼顾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文献资料,使藏书结构呈主体交叉多维状态。

2.2 充分挖掘各种生物医学信息资源

为临床提供医学科研服务,依靠图书馆有限的书刊文献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充分利用图书馆工具书、检索刊物、期刊累积索引进行检索咨询的同时,还要依托强大的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各种标准专利数据库及光盘数据库,这是医院图书馆为临床提供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

2.3 提高馆员的信息服务意识及服务水平

英国图书馆学家哈里森说过: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1]。队伍建设是医院图书馆提供科研服务的基础。信息时代对医院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服务人员应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知识、信息资源整序和开发利用的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及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而目前医院图书馆馆员离此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必须通过加快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的方式,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科研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4 提供深层次的读者服务

随着读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图书馆应利用期刊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的优势,将科技含量高、流通率较大的英文医学期刊中的最新信息迅速翻译整理出来,提供给读者,改变服务的被动性。

2.5 协助医务人员做好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是贯穿于全部科研工作的主体思想,是指导科研工作各项设计安排的主线。尽管医院图书馆员不能直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但是从所面对的浩如烟海的医学研究文献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是医务人员所不能比拟的。而临床医务人员平时担负着繁重的医疗服务工作,阅读其他学科专业的文献相对比较少,形式化、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因而图书馆员的信息优势与医务人员的思维相互碰撞、融合,对事物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取长补短,有助于科研人员甄选出好的课题。

在选题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

2.6 跟踪临床医学科研的全过程

在做好选题服务的同时,图书馆员还应该密切跟踪医院相关课题的进展情况,及时提供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使研究者及时了解国内外同专业类似课题的研究现状,以便及时调整研究内容,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同时,在科研碰到困难时,可通过重新检索和论证,甚至通过网上论坛帮助科研人员及时解决困难。

科研课题的初步成果是论文。图书馆员可利用自己熟练掌握检索工具的优势,帮助科研人员选择合适的刊物。科研课题完成后,通过查新,确定课题的新颖性,帮助科研人员选择合适的成果申报等级等。

2.7 促进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

医院普遍存在一种重科研成果、重评奖、不重视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的现象,导致科研脱离实际,造成成果转化难、经济效益低、重复性研究多,影响了医院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2]。为此,图书馆应加强情报研究,开展信息调研及定题跟踪服务工作,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保障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自身价值,使科研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

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相比,医院图书馆建设面临着资金短缺和馆舍面积有限等问题,在数字化、网络化正成为全球范围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的今天,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也成为21世纪医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3.1 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充分利用各地医院、医疗信息机构、医学研究机构、公众网等信息资源支撑系统已经建立的网络系统,加强网页的功能性,通过链接功能和网络搜索引擎设计,制作栏目齐全、功能完善的网页。除了设置本馆数据库资源、服务项目介绍、学科导航、其他资源链接等栏目外,还应该在页面上设立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直接信息交流的平台,比如馆长信箱、BBS 论坛等,这些信息平台将成为图书馆了解大众信息服务需求倾向的主要渠道。

3.2 加强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医院图书馆应加大力度对馆藏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组织与揭示,并传送上网络,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给用户使用,从而使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得以共知,这是实现图书馆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而数字化对象应针对那些用户需求大、利用率高的文献,既珍贵又无版权问题的文献应优先数字化。这样有选择和评价地开展数字化工作,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

3.3 自建特色数据库

由于医院专科和研究方向的不同,每个图书馆在文献采集上都有自己的收藏重点和馆藏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信息资源中独具特色的部分转化为计算机可检索的数据并传输上网,这是当前图书馆将馆藏实现网络化转换的又一方式。特色数据库建设包括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

3.4 加大电子文献采访力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科研事业,医院图书馆除了依靠本馆馆藏资源,还应该进一步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访力度,根据本地教学、科研的需求,合理补充电子文献,从原来单一的静态实体收藏向动态实体收藏与虚拟电子文献收藏并存转化,优化馆藏结构,以满足读者需求。当今高水平的期刊数据库有CHKD、CMCC等,电子图书出版商主要有超星电子图书和国家医学数字图书馆等。通过采买和授权等方式利用Web 资源建立虚拟馆藏,将成为医院图书馆突破自身规模和资金限制发展事业的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1] 孙晓芳.医院图书馆为医疗科研服务的途径[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3)

[2] 吴晓明.发挥文献资源优势,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J].图书馆建设,2001(6)

[3] 孙谦.论专科医院图书馆与知识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5(1)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4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2-0001-02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进行科技基础条件的优化与整合,建立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逐渐成为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并在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通过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机制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投入巨资建成了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探索了一条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服务市场的模式[1];福建省在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同时侧重为本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2]。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学者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总平台和子平台的角色[3]、平台共享机制内涵与构成[4]进行了研究。这对中医药领域建设共享服务平台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笔者拟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为例,就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对外研发服务能力作一阐述。

1 面对中医药行业需求,建立专门的中医药实验研究共享平台

中国中医科学院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2006年3月,经科技部、财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了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共享平台“医学实验中心”,目前平台已由2006年的零设备,发展为拥有涵盖光学及电子成像设备,物质分析检测设备,生理、生化检测设备,分子生物学相关设备等中医学基础研究必备及前沿的仪器设备的共享实验综合平台,为中医药科研与共享服务提供保障。

根据平台发展规划,结合人才学科背景及中医药自身特点,平台建设发挥跨学科跨领域综合研究的优势,以中医药干预重大疾病及中医关键科学问题为切入点,成立中医药干预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平台及中医关键科学问题基础研究平台,以提高共享实验平台整体水平,促进平台科研与共享服务的同步跃进。目前设有机能、分子生物学、四诊、物质分析、形态学及微透析6个实验室。机能实验室主要承担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

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心脑血管、代谢、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方药筛选及其配伍原理研究,方剂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开展中医证候的细胞因子研究、信号转导通路分析、抗体功能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新药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四诊实验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适用科学技术,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分析技术与方法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拥有脉象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等特色技术和设备,其中“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物质分析检测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开展中医药研究中相关物质的定量、定性分析及结构鉴定工作,为中医理论研究、中医药代谢组学、药动学、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成分分析等科学研究提供高标准的实验平台和技术支撑。形态学实验室主要开展动植物组织细胞及相关物质不同层次的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能够从组织到细胞、从宏观到微观,实时、多参数研究观察待测对象,为开展中医藏象、证候、针灸经络、中医诊断学及中药、方剂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形态学技术支撑。微透析实验室主要开展中药微量多成分的体内过程、中药复方药代与药效动力学的相关性检测等研究工作。

目前,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仅2011年,医学实验中心大型设备为中心及兄弟单位的77项部级课题、28项省部级和34项院级课题提供服务30278.25 h,其中,对外服务时间为5166 h,对院内各单位服务时间为25112.25 h,比2010年同期增长12.5%;服务课题总数139项,比2010年同期增长39.0%。为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各实验室都积极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开发了细菌生物膜技术、高频率超声影像系统、同步测量心肌细胞的收缩和钙离子变化技术等。

2 不断完善和深化共享实验平台建设

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相关实验功能和关键技术,本着“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合理优化配置全院的科技资源。从2009年开始,承担“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工作,致力于整合全院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基地运营机构医学实验中心探索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框架下,对内部科技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两个突破,使资源所有方、运营方和服务方实现利益共享,多方共赢,使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并力求探索更为先进科学的资源管理经营模式,从真正意义上盘活科技资源,支撑科技创新。该基地运行3年来,从资源的内在价值属性出发,把握科技条件资源共享的本质,对条件平台、服务基地、共享机制的内涵、构成、形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国中医科学院总体工作部署,结合运营机构医学实验中心的具体情况,对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

《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平台建设的目标:扩大“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规模、加强中医药实验研究平台建设,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为中医药现代研究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我院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共享程度。

该基地通过政府引导、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人才、技术及资源优势,将实验、检测服务与技术研究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新增开放科学仪器设备126台(套)、价值5683.15万元,新增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6个,已经累计向社会开放仪器设备669台(套),总价值约2.52亿元。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药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全面向社会开放。

3 完善功能平台,增强对外服务能力

为增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对外服务能力,在基地管委会的协调下,根据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域的不同,分为中药研究平台、临床研究平台、文献检索平台、基础研究平台等涵盖中医药研发各个领域的功能平台,为企业、兄弟院所提供一站式服务。①专家咨询及信息服务。拥有科技部基础性信息平台、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实验室(三级)、中药新药研发综合数据库、药物研发专家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等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市场调研、检索查新、专家咨询、专家论证等相关服务。②中药新药处方、处方设计优化。建立基于专家群体经验智慧,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隐变量和扩展熵的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平台,病证结合的药效学评价模型,计算机虚拟筛选以及高通量、高内涵筛选技术平台。能够进行处方转让、原料药物开发、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配伍优化。③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资源研究中心、生药分子鉴定实验室两个三级实验室,建立中药材生产环境与质量评估技术平台,对中药资源及种植环境进行评价与开发。④中药化学解析、合成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基地拥有中药过程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中心、中药质量标准化重点研究室、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具有化学提取、分离、成分鉴定、合成、质量标准控制技术体系,可提供天然活性产物分离、纯化及分析,对照品制备,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设计与合成,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标准和控制等检测服务。⑤中药制剂工艺优化及应用开发,基地拥有中药制剂三级实验室,形成中药制剂工艺应用开发平台及适合于中药特点的新制剂评价平台,可对中药制剂工艺实行优化,并且开发应用新的中药剂型。⑥中试放大及药品加工生产,中药制备过程的多指标在线检测平台,可完成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的中试、放大及其多指标在线检测。⑦中药药效学评价,建立中药复方药效评价及机理研究平台、病证结合的药效学评价方法和技术体系,能对药效学研究方案设计、新药药效试验方案咨询与论证、药效学指标选择与评价、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等提供服务。还可以提供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药代动力学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等对外研发服务。

4 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该基地自建立以来,一直注重宣传推广工作,建立了基地网站(http://),并安排专人负责。与领域平台以及总平台顺利完成对接,成为基地品牌宣传以及能力展示的综合窗口。2011年,基地办公室多次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的大型活动,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系的各科研机构与企业广泛宣传。深入南京、重庆等多家科研机构,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宣传展示,基地的经营模式、运营能力、研发能力得到广泛认同,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得到了充分肯定。此外,配合北京市科委参与平台组织的各种宣传展示活动,在第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该基地运营单位――医学实验中心的参展项目“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荣获银奖,极大地调动了各成员单位参与基地宣传展示活动的积极性。

基地办公室汇总整理研发服务技术链条,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确立了涵盖“新药发现、处方优化、质量控制、工艺优化、中试放大、药效评价、安全评价、药动学研究、临床评价”等环节的中药研发服务链,基本能够满足多数中医药研发机构不同层次的需求。

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日益受到关注,很多院所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5]、文献资源共享[6]、管理机制创新[7]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在借鉴相关院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已经形成了与院属各二级院所之间的联动机制,基地建设促进了中心乃至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为盘活科技资源、增加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开展资源整合与共享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搭建科技条件平台,培育生物医药产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6):113.

[2]郑庆昌,谭文华.试论地方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定位[J].科技政策与管理,2006(6):46-48.

[3]王莉,胡高霞.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总平台和子平台的角色探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23(1):19-22.

[4]郑庆昌,张丽萍,谭文华,等.科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内涵与构成研究[J].科技政策与管理,2009(2):10-14.

[5]古建伟,王庆良,苏颖奇,等.大型公立医院资源整合与运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9):27.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5

1.1现代大学医院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

大学医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临床路径等标准化治疗模式的运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临床信息系统和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逐步建立,医院管理信息化数字网络、远程会诊、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影像无胶片化,计算机控制药品入出库、交费划卡、计算机控制物品耗材入出库、零库存、安全保卫消防智能化等广泛运用。由此看到信息系统成为现代医院的神经系统,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现代大学医院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软件的开发,重视和加快信息素养教育。

1.2现代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伴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学图书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已从单一服务,向咨询服务、数字服务、个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服务转变,不仅具有日益丰富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等信息资源,而且基本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进行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定题服务、回溯检索、情报分析、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开展辅导读者查阅文献资料;并承担起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能,把信息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在拓展新业务新技术,图书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已培养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信息教育服务队伍。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服务,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1.3现代大学医院信息素质教育相对滞后

现代大学医院越来越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医院总体信息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与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医院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相比较而言,仍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医院信息素质教育缺乏,教育培训形式单一;二是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教育,专业化、个性化、实用性的培训严重不足;三是信息素质教育往往是被动而非主动,缺乏系统教育规划;四是缺乏信息素质教育师资等资源,更没有纳入到医院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五是大学医院图书馆或相关信息部门建设相对滞后,不能独立地开展医院信息素质教育;六是大学医院与大学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没有建立和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更难以实现有力的支撑。

二、构建现代大学院校图书馆联盟与学科化服务新模式

2.1构建现代大学图书馆与大学医院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是大学信息化服务和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构建大学图书馆与大学医院图书馆协作与联盟,加强学校与附属医院图书馆之间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图书馆资源优势,促进大学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向医院延伸,影响和带动大学医院图书馆业务的拓展和专业人员技术技能等素质提高,全面促进现代大学医院信息建设与服务。构建现代大学图书馆与医院的紧密联盟,在具体的建设方法和内容上主要包括:一是医院可聘任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指导院图书馆工作和参与院图书馆建设,全面指导相关业务的开展;二是以大学图书馆专业骨干组建起医院不同学科服务组,以学科服务、项目服务为医院带队伍培养专业人才;三是建立大图书馆观念,以图书馆联盟共同构建和推进三个发展规划,即图书馆联盟人才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协调人才引进培养;资源建设规划,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服务建设规划等,把医院信息服务纳入到大学图书馆发展中。

2.2引进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为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优质的学科信息化服务开展的一项知识服务。所谓学科馆员就指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学科进行对口联系、主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图书馆信息人员对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能力是临床医务人员无法相比的,特别是学科馆员熟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具有学科专业背景,一般有较强的业务知识,有较高的外语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技术,从而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保证医务人员科研的顺利进行。可以大大节约了科研人员的时间,间接地参与了科研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的发展。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可以实现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点、以馆藏文献信息为保障、以网络信息为先导,联合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及科研人员三方,构建基于学科馆员服务的高校科研信息保障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科研信息服务。现代大学医院引入学科馆员服务,就是为医院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主动提供专业性、个性化和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跟踪重点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对学科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等。同时,可以二次、三次文献的形式将学科的新动态新观点揭示给读者,服务于科研。为医院逐步培养自身的学科化服务团队。

2.3开展专业信息教育与培训

专业化信息教育即是大学图书馆的工作职能,也是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优势。图书馆在推进知识服务过程中,均建立起以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和教学研究部为核心的专职培训部门和培训队伍,有关信息教学均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培训逐步常态化。因此,把大学医院的信息化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信息教育培训日程中十分可行和必要,即可开展专题项目、特定群体(每年招聘大学生、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的信息培训,也可列入教职工继续教育内容等。有利于于营造大学医院信息氛围,提高教职工信息素质,增强教职工意识和信息能力。

三、总结

医学科研服务范文6

1学科馆员的定义

“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的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一般能有针对性地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有力地帮助。

学科馆员是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同时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向特定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科馆员的职责是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有用户的地方就有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所以学科馆员又称为学术联系人、学科专家、学科咨询员,它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2做好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2.1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人,给图书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过去图书馆面临着馆藏资源总量少,藏书利用率低,专业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经费的短缺,文献资源贫乏等一系列的问题。但随着医学信息的发展和领导的不断重视,医院图书馆已经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科技文献的基地,而搜集、传递、提供文献信息的医院图书馆已成了提高医疗技术、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支柱。

2.2做好学科馆员的现实意义

医院图书馆直接为教学、科研、临床医疗服务,面对的读者是教授、各级医师、技师、药师、研究生、实习生和进修生等。由于医学覆盖学科范围广,文献类型多,在面对海量的医学信息面前医务人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要求医院图书馆馆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外语知识以及医学信息检索能力等,使其能够迅速地对各种医学信息进行分析、组织和整理,提供给临床医务工作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诊疗、科研、教学。

2.3询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如何获取最佳证据,学科馆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借助相关医学信息进行举证倒置,也可以利用询证医学数据库帮助其获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4医院临床、科研一线高学历人才对图书馆的需求

目前,医院都把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医院发展的一项重点,提出了各种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各大医院研究生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越来越高。

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对新知识充满着渴望,特别是一些国外引进回来的人才,他们对于信息的求新,求专,求全率非常高,往往围绕着课题研究需要阅读和检索大量的文献资料。传统的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信息传播的服务,以及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主动的与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些正是学科馆员的职责所在。

3做好学科馆员的方式方法

3.1明确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医院各科室的联系,其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点:(1)负责收集、整理对口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飞信,制作网页、短息等工具进行公布。(2)针对对口科室建立图书馆相应馆藏和服务内容。(3)协助对口科室人员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为医学、教学、科研提供参考服务。(4)定期更新图书馆网站和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使读者更快、更早的了解学术前沿的知识。(5)利用好网络和各种数据库,定期给医院各科室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信息素质。

3.2新时期要加强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搞好服务创新

充分利用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支持已经建立好的网络系统,做好连接功能和网络搜索引擎设计,设置好本馆的数据库资源,服务项目介绍,学科导航等栏目,定期更新完善图书馆网页。同时还需要建立好用户与用户,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平台,比如图书馆的微博,BBS论坛,图书馆公用邮箱、还可以建立医院QQ群,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直接与学科用户进行网上交流,节约时间,总之在信息化的时代更好的做好图书馆科研服务工作。

3.3充分挖掘医学信息资源,建立与科研相适应的馆藏体系

为临床医疗科研课题服务,依靠图书馆有限的书刊文献是不够的,所以在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工具书,纸质书刊等前提下,还要充分挖掘好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拥有专利版权的数据库和光盘。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各种医学文献知识,加强重点学科馆藏建设,围绕重点学科临床科研做好书刊资源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源的完整性,新颖性,实用性等。

3.4培养医学专业人员的信息检索技能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学科馆员要深入对口专业,与科室秘书保持合作,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文献需求,提高其信息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把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介绍给专业的医务人员,使其能够自己检索所需要的文献,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

3.5围绕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做好信息服务

重点学科是医院的支柱性学科,代表着医院的最高学术水平,体现着医院的办院特色,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平台。重点科室必然承担着国家,部委等重要的研究项目,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根据本院的学科发展需要,深入调研,具体可通过(1)邀请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参与重点学科的项目研究。(2)主动了解重点学科的发展情况,通过意见反馈表,问卷调查等形式做好调查研究。(3)定期将有关新书资料和医学数据库介绍给相关专业人员,征求他们的使用意见。(4)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强化信息导航功能。(5)加强与对口重点科室及学科带头人的沟通和联系,提高介入科研的深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科馆员是重点学科与医院图书馆之间的纽带,是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6做好科研项目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