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课程范例6篇

小学安全课程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1

学校应当从学生幼儿时期就培养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并对其实行路队制放学,这既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范,比如说,放学回家或者来学校上课的路上,不能随意大闹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内行走,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尚不成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所以让学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规范往往不会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而如果学生养成习惯,势必会受用终身。还要让学生知道,如果道路没有人行道,尽量靠右边走。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他们讲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相关案例,让他们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无视自身安全,随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护栏上,还有随意扒车和追车甚至随意突然拦车等,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安全教育问题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它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为了保障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师要格外提醒学生,不得在马路边上踢球、打闹或者开展其他娱乐活动,学生放学时,要求学生佩戴小黄帽或者红领巾,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学的途中,需要经过山路或者人流量较小的地方,尽量结伴而行,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禁止在上下学过程中做危险活动,也不得打闹玩耍,这样很有可能造成车辆意外伤害。

饮食安全问题主要注意农药残留危害,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饱受社会热议,所以教师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食品农药残留的表现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实例,从而让其了解到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对社会中食品农药残留危害进行准确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教师可以列举当前社会食品安全现象为学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很多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都曾曝光过不少无良商家或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顾,在食品中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说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表现和危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厂家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而不顾及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经营商的身份面对消费者,这种经营商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课堂上也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作为教师,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有耐心,否则就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出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课堂上也要时刻注意,行为过激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2

美国红十字会主持设计的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关注幼儿园至八年级学生的安全,以增长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为主要目标。红十字会的系列安全教育课程灵活多样,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目前主要有四种课程,近200个课程活动可供选择。第一种:“小小熊”个人卫生课程。是专门为3~8岁的孩子设计,强调个人卫生,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网络游戏、卫生竞赛等形式进行的卫生教育课程。以吉祥物小小熊为主角告诉孩子们不分享个人用品如牙刷、梳子的重要性,不用手抠嘴、鼻子、眼睛,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嘴巴,洗手的重要性、怎样洗手等。为了吸引孩子们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还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创立了洗手俱乐部,并建设了内容丰富有趣的网站,促使孩子养成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二种:青少年急救护理课程计划。这个课程专为8~10岁的儿童设计,主要内容是紧急事件应急训练,如面临突发事件、生命受到威胁等情况下应拨打911报警电话,需要向警察提供哪些有用的信息等。这个计划是保护青少年安全的实用培训,它告诉青少年在遭遇危急情况时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深受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欢迎。第三种:灾难演习课程计划。灾难演习课程特别为幼儿园至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至八年级的在校生而设计,致力于教给孩子及其家人重要的灾难知识和安全预防,在灾难发生时做出正确反应,灾后重建等知识和提高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灾难演习课程符合国家教育标准,而且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校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将之吸纳融入到日常教学和主题活动中,如数学、语言艺术、社会研究和科学等。为了使课程易于推广,红十字会制订了标准化的课程计划,每个主题、每堂课都有丰富的资料(可在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免费下载),这些资料包括课程目的、课程长度、对教师的要求、所需材料(文本材料和音像材料、网站)等。第四种:鲸鱼朗费罗的故事(水上安全教育课程)。目的是教给学生在水边、水中的安全知识,通过提高参与者在水边、水中的安全行为来促进水上安全,减少溺亡。

二、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关注危险”课程

1998年,美国国家消防协会联合美国儿科协会、美国红十字会等众多专业技术组织和各领域权威专家的帮助和支持,推出“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是第一个专门为课堂授课设计的综合性防灾课程,以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医学、地理学等学科为基础,课程按照同一个模式和程序来实施,非常有利于推广。更为重要的是,课程得到了美国启蒙计划的资助,从2000年开始在全美纵向推广,并成立“关注危险优胜者管理团队”,以支持课程在各地市的实践,短短十年时间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效。“关注危险”课程主要针对威胁少年儿童的主要事故,如交通工具安全、远离火灾和烫伤、窒息防范、中毒防范、高处跌落防范、武器伤害防范、自行车和行走安全、溺水防范等领域;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课程分为幼儿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年级等五个教学阶段;为使课程易于推广,并为教师提供包含课堂教学背景资料的课堂卡片,在每张卡片背后都有详细的课程计划、行动目标;为增强课堂活力,还有详细的步骤,比如撰写日志,在学习过程中向家人、社区成员提供咨询建议等的课程资源包。“关注危险”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在玩游戏、看录像、学唱歌、绘画、开办安全集市、创办报纸、表演小喜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授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教学过程轻松,同时还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课程的成功复制,要重视对教师、学校管理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我国现有中小学6万多所,在校生3亿人。在这个特殊的成长时期,青少年正经由幼稚、纯真逐渐向成熟、稳重发展,心智较为简单,自我保护能力差,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加强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减少伤害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应密切关注的紧迫任务。安全事故是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所以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我国的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安全教育,目的是提高青少年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安全教育在施行过程中却面临种种问题,尽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可是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引介美国先进的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的理念上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是要充分调动社会专业组织参与中小学安全教育,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影响力来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安全教育的关注,提高安全教育的专业性。我国现在安全教育存在的很大问题在于就“教育论教育”,安全教育课程的专业性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第二,提高安全教育课程开发的科学性。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威胁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伤亡事故防范为主要内容,比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内容还应体现地方特色,比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重点就应有所区别。并充分吸收来自实践第一线的智慧与经验。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3

面对问题,我们组织区内专业力量,引导区内各校师生根据本校实情,逐步形成了区域内地方课程的“整合式”实施策略。通过整合教学时间、整合课程内容、整合师资队伍等形式,确保了地方课程开足开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整合教学时间

面对学校课时不足的现实,我们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零散教学时间课时化的策略,建议学校整合教学时间,将早晨、午间、下午托管和选修课等零散时间进行整合,安排进入《生活·生命与安全》课时。同时通过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学内容,使之适应课时安排,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实施策略。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长短课策略”,如教师进修校附属小学“1-2-4长短课”、盐道街小学、成师附小“3-4长短课”、龙王庙正街小学、昭忠祠小学“1-4长短课”、成师附小万科分校“2-4长短课”等为代表的课时整合形式。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各学校的教学时间达到《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要求的课时数。

以进修校附小的“1-2-4长短课”为例,“1-2-4”分别是指10分钟的晨课,20分钟的午课,40分钟的常态课。

10分钟的晨课:把每天早上的8:50—9:00的时间纳入课时,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时间短,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安全与健康、美化生活等属于常识简介、技能习得的版块,相对简单易学。授课教师为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和德育教师。在教学对象的选择上,主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在3年级及以上的班级开展。教学方式与手段则是以直接讲解重要知识点和现场演示与训练结合等为主。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要求教师教学活动活动直奔主题,提问聚焦明确,指导简单清晰。如四年级下册安全生活板块的《安全游泳防溺水》课即可放在10分钟晨课进行,由大队辅导员授课,教学内容分两个,一是了解和练习游泳自护工具的作用与用法;二是学习游泳安全儿歌。

20分钟午课:把每天中午13:40—14:00的时间安排进入课时,开展教学活动。时间有限,课程版块主要为安全、美化生活、健康生活版块;授课教师为劳技、美术、综合实践、校医等教师;在教学对象上针对所有年级开展;教学重点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的主要问题与主要活动;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强调以小组活动为主。对教师的教学建议要求教师活动任务明确,问题设计科学,分享补充结合。例如,三年级下册健康生活板块的《吃好一日三餐》一课即可放在20分钟午课进行,由学校保健医生授课,教学内容以早餐习惯调查;小组活动(找不良习惯、了解危害、提出改进的方法)等为主。

40分钟正课即常规课时。教学内容为热爱生命、呵护心灵版块;教师为心理专兼职教师、部分班主任和品德教师;面对全校所有年级的学生授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情绪情感的充分体验,技能与方法的训练落实辅导到个人。教学方式与手段主要建议为案例分析、影片观摩、角色扮演、团队训练、小组活动等。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则是要求教师活动准备充分,情绪体验深刻,问题个性解决,关注特殊个体,分享补充全面,课后延伸落实。

二、整合课程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一些课程内容调整的原则,从而避免学校随意删减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目标和育人效果能够有效达成。

(一)以专题教育整合课程内容

为节约教学时间,可将学校教育中已有的专题教育内容,如狂犬病教育、健康教育等与《生活·生命与安全》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形成系列专题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这些专题教育课程可以按照教材顺序逐年开展;也可以按专题以选修课方式开设;在特殊情况下,为强调某专题的重要性,也可以分年段连续完成。如:狂犬病教育专题就可以跟地方教材中一年级的《当心你的动物朋友》、三年级的《我与动物亲密有间》、五年级的《警惕可怕的狂犬病》相结合形成专题课程。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内容重组。

(二)结合课程时间处理教材

伴随着课时的调整,《生活·生命与安全》的课程内容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整合。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使教学内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同时必须确保《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内容板块都要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呈现。为此,我们逐渐探索出了如下的教材处理策略。

1.繁简策略

根据课时时间,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由繁到简或者由简到繁的处理,使之成为在指定课时时间内能达到的目标。如在40分钟正课,四年级下《我是记忆小能手》一课中,教材要求的目标是认识不同的记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调整后的目标是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将记忆方法迁移到学科学习中去。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加深,强调了方法的迁移,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整零策略

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将原来较综合,显得大而框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化,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如40分钟正课中六年级的《科学复习效果好》一课中,教材要求是在1课时内达到体会、认识复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掌握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的教学目标。而经过教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现阶段需求的调查了解,我们将该课的内容调整为2课时,分别是《科学复习效果好——找到我的复习方法》和《科学复习效果好——有效使用改错本》。这样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补充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整合师资队伍

考虑到《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综合性,我们在现有师资配备的基础上,引导学校整合教师资源,将班主任、心理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引入到《生活·生命与安全》的师资队伍中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按学科相近的原则分解《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教学内容。例如二年级《美工刀的使用》《瓜子贴画》《美丽的叶贴画》,三年级《纽扣装饰生活》,六年级《友情纪念卡》《插花的艺术》《美化教室》等,均可安排美术教师进行授课。而生命及呵护心灵版块的内容则由心理教师进行教授。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又有利于相关学科的教师对各自的专题开展集中教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4

关键词安全工程;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群

1特色方向课程群结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设置是基于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体现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的特色课程群。该课程群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科学前沿,比较完整地提供了一条特有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技能的平台[4-6]。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依次由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业余科研四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课程包含专业必修课“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和专业选修课“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为农业大国,在掌握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的同时,学生获得我国农业安全生产现状及生产管理手段的知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而“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管理”正是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学生开设的一门辅助课程;实验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实习课程由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组成;业余科研包含学生独立自主申请科创实验项目和学生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两大部分。

2实践技术

从由浅入深、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角度分析,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以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理论为基础设置不同深度的实践课程,针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方法教学。实践课程分为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业余科研3个层次。1)实验课程为60学时的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第5学期开课,实验内容分成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农产品仪器分析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基础技术3个单元,设置了滴定法操作、样品前处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微生物菌落测定在内的13个实验内容[7],训练学生针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8-9]。2)实习课程是1周的教学实习、3周的生产实习和12周的毕业实习,依次为第5、7、8学期开课。教学实习围绕农业与农产品安全检测的相关教学内容,实地参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输送基地、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等机构,让学生熟悉生产实践流程。生产实习是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的工作岗位实习3周,进一步学习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毕业实习则是要求学生进入到实习机构,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选题和开展12周的实验,通过实践完成毕业论文。3)业余科研分为自主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和依托性教师科研项目。与其他实践课程不同,业余科研主要以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学生为对象,不单独设置课程时间,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自主性创新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从课题选择、项目申请书撰写、申报立项、中期答辩、项目结题全程独立完成,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依托性教师科研项目,则是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择优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承担一定量的科研任务。通过3个层次的锻炼,学生从常规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基础和经典检测技术实验,到生产实践单位参观、实习,再到独立自主或参与性的完成相关项目,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见解和实践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和后期科研深造中。

3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教学效果,建设“理论课—实验课—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科研项目”的完整过程和有深度的课程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针对不同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10-12]。理论课以教师主讲和学生单元讨论的形式教学,闭卷考核。实验课内容丰富,以计量认证标准教学,针对农产品样品前处理、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固有有害成分等方面开设对应的检测方法、手段和技术,以12个小组实验+1个独立考核实验的形式教学,小组实验要求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的固定小组,协作完成前12个内容的实验,独立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程时间内单独完成1个实验,在此过程中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实验课总成绩由小组实验占60%和独立实验占40%组成。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进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运输基地、省/市级地方农产品检测部门机构进行短期的实地作业参观和考察的教学手段,将理论课堂融入社会生产中,赋予学生对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以现场答疑和撰写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科研项目包含学生自主立项和参与教师团队项目,分别由立项部门和指导教师单独对参与学生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形式的考核及反馈。

4农产品安全动态

为加深学生理解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在保障农产品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及发展动态,在特色课程群的应用过程中,针对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的进度安排,专业课程任课老师以及业余科研指导老师会从植物源性农产品和动物源性农产品两大范畴中选定追踪目标,从社会热点、新闻动态、前沿科技等方面,查阅文献资料,以两种形式检验学生对动态的掌握情况。其一,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做PPT演讲报告;其二,个人或团队分主题撰写农产品安全动态报告论文。通过这些形式辅助学生获得农产品安全动态信息,分享和追踪前沿信息。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5

关键词:食品安全;教学改革;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05-02

在全球都在聚焦食品安全问题,谈“食”色变,需要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卫士保护餐桌安全,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背景下,2007年,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食品经济管理专业,并在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了一门名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理念和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的同时,了解各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并掌握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技能。但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为食品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创新性人才,对授课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七年的教学实践中,《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以专题演讲为合作单元,推行团队式案例教学

1.围绕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设计系列专题演讲主题。《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是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按“重理论―理论与实践并重―重实践”的渐进学习过程,对教学任务按难易程度进行分解和分层设计,第一阶段,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基本掌握;第二阶段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第一阶段的理论来思考、分析和讨论问题;在第三阶段,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些既有学术争议又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设计主题演讲。例如,“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制度研究、基于微信营销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海外代购食品安全现状与监管等等。

2.以专题演讲为合作单元,学生自由组合案例团队。教师采用团队专题演讲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长、学习兴趣等进行分组,由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团队,从学习小组中选出学习队长,并拟定体现团队竞争精神的团队队名以及口号等。为激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分数的评定也是根据团队在案例演讲内容、PPT制作、演讲方式、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小组答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在“重实践”这阶段强调学生的理解、思考、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教师把专题演讲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学习团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自由发言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由学习团队全体组员按各自特长分角色向全班同学阐述其团队的观点,使各学习团队都能够得到启发。

分角色是让学生根据专题案例设计一定的演讲场景,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以扮演专家进行专访的方式进行演讲;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将第一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二、以知识点为重点,开拓新型教学资源,架设微课平台

移动学习要求课程持续时间短、形式多样,具备灵活性,以便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这种需求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微型课程,即微课。

1.围绕重要知识点设计微课主题。“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例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微课”设计中,为使学生对什么是食品追溯制度这一概念有深刻、清晰、准确的认识,笔者以“食品追溯制度概念”这一知识点为重点,展开“食品追溯制度的内涵与主要内容”的主题设计制作,在介绍概念之后,采用学生讨论,让他们辨析在食品追溯制度实施中,社会各界的不同认识。把这一主题内容录制成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简,突出教学重点。

2.以短小精炼的典型案例模拟真实情景。“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5~15分钟左右,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堂中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调研和观察分析能力,结合重要的知识点,笔者让学生编写5分钟的微视频案例。例如,针对“黄浦江死猪事件”,让学生亲自深入农贸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猪肉的全程追溯制度,并摄制录像,再结合网上一些评论,编制歌谣,让学生深刻体验和深思我国食品追溯制度实施中的种种问题。这样通过“微课”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能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也有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入职业资格考试项目,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在教学中很注重渗透职业岗位技能内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将学习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为拓宽及适应就业奠定基础。

目前,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都是高度重视,大多数企业都建立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HACCP体系,都有相应的内审员。笔者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需要,在教学中引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职业资格考核项目。课程内容形成了食品安全基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管理体系的审核、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5个教学内容,形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新课程内容结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先由笔者在课堂上讲授理论部分,再通过外聘职业培训师进行实战的短期强化培训,90%以上的学生分别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大课堂评价的比例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笔者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来说,改变过去比较重期末轻平时的状况,采取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一)平时成绩考核比例的加重

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期末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考试题型多样化,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述客观性题目占40%,综合分析、案例等主观性试题占60%,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更多地注重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平时成绩比例的提升,对于改进课堂学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学生对平时考核的重视。

(二)新型考核方式与比例的确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由课堂抢答、小组讲演和课后作业三部分组成

1.课堂抢答为20分,1分/次,共分为10次课进行考核。按累计积分计算,学期末则将前10次的得分累计为本组课堂抢答项目的总分。小组的得分即为每位组员这项的得分(组长和优秀组员在本小组得分基础上加5,总分不超过20分,以示对其工作的鼓励)。由于小组之间实行抢答,每次发言由本小组组长记录本小组回答问题正确的次数,每次课结束后进行排名,前2组作为优胜组,得2分;其他发言组得1分,不发言组为0分。

2.小组讲演为20分,笔者会根据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设计10~15个专题供小组讨论与讲演,主题一般结合学生的情况确定难度及深度,同时,考虑学生异质性知识和能力结构,按每组6~7人自由进行分组,每小组推选2~3名同学进行团体演讲,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做汇报,演讲完后,演讲小组还要现场答辩,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教师现场点评,并给出成绩,小组的成绩即为本小组的基础成绩。排名前五名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其演讲的同学与本组组长会在小组基础成绩上加5分(总分不超过10分),以奖励小组组长和优秀组员,激发他们在小组演讲中的。

3.课后作业总分为10分,为了学生能熟练掌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HACCP体系的理论知识,并顺利通过审核员的考试,本课程围绕这三部分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主要练习模拟题。

参考文献:

[1]丁荣荣.“应用型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0,(4).

[2]罗景静.在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3]范福兰,张屹等.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24-28.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尤以小学体育教学较为明显。但当前形势下,我国许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伤害事故发生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可以威胁到学生人身安全。故现阶段,学校与任课教师需认真分析和研究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重视并加强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以增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本文笔者以苏教版小学体育为例,主要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体育活动锻炼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讲,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体育活动锻炼之前,均会先带领其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如慢跑等热身运动,具有加快身体血液循环速度的作用,避免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受伤。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自身认识不到课前活动的重要性,往往不愿意参与课前准备活动,或有些学生在做课前准备时多敷衍了事,并没有认真训练,导致其在参与课堂教学中一些动作比较剧烈的活动锻炼时,易发生拉伤、血液供应不足或休克等意外伤害事故。

对于以上这种情况,当前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的危害性,增强其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普及体育锻炼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健全、完善的体育安全知识体系,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与运动态度,使其能够认真对待体育课程教学活动,降低自身受伤害的概率。其次,教师可在体育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以往的体育课程伤害事故案例,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增强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意识,以便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与相关体育项目的课堂训练。

二、体育教学经费投资

从本质上来讲,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安全、有效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内各项体育设施是否健全和完善。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小学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资不足,再加上国家政策资金扶持不到位以及社会基金缺乏,导致多数中小学校中的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且许多陈旧或被毁坏的设施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实践体育教学中易引发各种伤害事故。

面对“校内经费投资不足”的体育教学问题,笔者建议学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先解决体育设施问题,以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教学中的个人人身安全。首先,学校需重视并加大对校内体育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力度,将其作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纳入学校经费投资列表中,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宣传,增加社会慈善基金收入并将其全部应用于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工作中。其次,对于校内一些陈旧或已经被毁坏的体育设施,学校需及时对其进行更换或维修,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进行,保证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最后,学校也可联合一些政府或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共同协作,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三、学校与课堂管理制度

科学、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对课堂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小学学校的校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且多数学校领导与管理部门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也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投资不足,体育设施单一简陋,课堂教学保护措施缺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易引发多种伤害事故,严重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

对于此种校内管理制度缺乏、课堂教学管理不足的问题,学校需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教学改进,具体表现在:(1)学校需依据校内客观条件与体育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制订并完善科学、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明确体育教学中的各项教学程序与具体的管理工作,做到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2)体育教师需从课堂管理出发,增强自身对于课堂实践教学的掌控力,保证班级中每位学生均处于教师管理范围内。做好体育课堂训练的安全防护措施,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前先向学生进行演示,如“跳高”“跳远”时的提前热身、投掷活动前需检查投掷物是否安全并保证投掷区没人,通过安全教育与课堂演示,增强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较多,对教学效果与学生人身安全等均具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需重视体育活动锻炼前的准备工作,并加强对班级学生的课堂管理,推动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需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资,并及时检查、维修和更换体育设施,以保证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安全性,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率,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