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综述范例6篇

学术思想综述

学术思想综述范文1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新闻传播规律

2011年6月10日,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和新闻记者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经验与历程: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多家高校和媒体的50多名学者及业内人士会聚一堂,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新闻工作经验,探讨当下新闻传播改革的焦点问题。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童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黄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东记协主席范以锦教授,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扣林在致辞中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经历发展变迁逐渐趋向成熟是基本共识,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探索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领导新闻传播创新与变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

正本清源:

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的梳理与反思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不断总结和丰富自己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汇聚而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认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大致走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在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的斗争风浪中逐渐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苦奋斗中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下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要用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造去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为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科学体系打好基础,实现我国新闻事业的更大繁荣与更快发展。

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有新的探索和认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认为,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认知大致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对新闻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二是就新闻传播过程中使用的事实进行探索;三是就新闻与传播对象的关系进行探索;四是从新闻作品制作的层面探索新闻传播规律。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和认知则主要涉及新闻与经济基础、新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新闻报道与题材内容的关系,舆论的运行及其作用,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传播规律与领导的关系,改进新闻文风等方面。当下在领导和管理新闻事业的过程中,党尤其要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在整体上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和开放的思想体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广安、崔维维对梁启超关于报刊的性质和功能与我党的“喉舌论”,梁启超的党报理论与我党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梁启超对记者提出的“五本”、“八德”?要求与党的新闻工作者作风修养进行了比较,认为党的新闻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大量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政治理念和新闻观点,充分呈现了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管理和经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认为,对党报如何进行管理,甚至还在报刊的创立期间,中共的缔造者们已经为此提出重要原则,即报刊不仅是党的宣传工具,也是党的组织工具,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董小玉、刘成文从《新华日报》作为党的外宣媒体的地位与意义出发,分析了其1942年整风期间改版所蕴含的深意。《新华日报》改版在党的外宣媒体工作中实现了与《解放日报》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在国统区的产物。经过改版,宣告了外宣媒体的党性回归与坚守,确立了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党性原则。在对外宣传方面,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前,欧美国家人士掀起了两次访问“红色中国”的高潮。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芮必峰、李家嘉总结了两次高潮的历史过程,指出正是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和失实报道激起了西方人士的探访欲望,而中共向西方人士敞开“红色中国”的大门、积极宣扬民主自由的理念、努力亲近西方国家的姿态,给西方来访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新闻观念的历史变迁说明,时代是成就新闻观念的重要背景,它可能造就新闻观念的具体形态,也可能塑造各个国家独特的新闻文化。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樊昌志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报道“不闻”观念的三种典型表述:一是“有‘新闻’,有‘旧闻’,有‘无闻’”(毛泽东);二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压则压,有些还要注意内外有别”(胡耀邦);三是“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都要从全局出发”(江泽民)。新闻报道“不闻”观念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实践中,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实践规则。“文风”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文章的问题,而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党风问题。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王梅芳、涂明华以历史的衍变为脉络,通过分析考察党内历次有关“文风”问题讨论的话语,分析其出现在不同时代下内涵的变迁。历史的经验证明,以运动的形式解决文风问题,只能在短时期内奏效。“文风”问题的内涵既有变,又有不变。不同历史阶段,整顿文风,实质要面临的问题均有不同,但尊重传播规律,尊重读者,尊重写作技巧,这是不变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历程和经验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供了比较新颖的视角。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黄卫星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开创的“霸权”理论框架下,全面考察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试图全面厘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文化思路。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戴元光在发言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产生吸收了梁启超等中国资产阶级报人的办报主张、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念,继承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但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不少坎坷,主要表现为曾经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现实语境出发,从价值观的培育入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这是构建新思想维度的当代选择。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许正林批评了一些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分实用化、功利化的现象,提醒人们不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变为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是新鲜灵动的思想之源,而非空洞的教条和说教。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对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进行了再考察,针对新闻从业者主体的改造与重塑,围绕何谓“新型记者”、如何造就、呈现何种特征等问题,从身份意识、业务操作以及开门办报三个方面考察,尽力展现《解放日报》及其办报者在改版中是如何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实践,终至明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自觉或不自觉地转身为“新型记者”,从而共同创造并完成了党报的“延安范式”建构。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可以领会延安整风和《解放日报》改版的经过,而且对于理解当今的中共党报及其整个从业群体的精神气质,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聚焦当代: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理论与实践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三贴近”,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政府、党务信息公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重视互联网建设和网络舆论,关注世界新闻传播格局等诸多重要新闻观念正在逐步落实和加强。与会学者针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新闻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新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不断深入探索。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王雪竹认为,胡锦涛的新闻思想以坚持党性为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以统筹兼顾为方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宣传工作领域的体现、延伸和展开,不仅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内容,并且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品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对中国共产党“党管报纸”制度构建与演革历程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认为,这一制度的确立受到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形成较全面的规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强调了党政分离,突出了以干部配置为重点的报纸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思路逐渐清晰。总的来看,党管报纸的基本制度将坚持下去,但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双重挑战下,党管报纸的空间将不断缩减,党管报纸的途径及手段也将实行必要的、大力度的改革。比如,党委主要着眼于对报刊的方针政策及意识形态的监管,对报社领导干部的配置,同时通过政府主管机构对包括党报在内的一切报纸实行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行政管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在发言中着重谈了党委新闻工作需要加以完善的问题。首先,要稳步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工作,真正实现从政务公开到党务公开。其次,要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形成党政新闻的合力。党委新闻工作进一步推进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通过“制度安排”解决党委新闻发言人信息权限问题。二是统筹协调机制如何设置的问题。三是要切实解决好“重复、多头、交叉、信息不一、口径不一”的缺憾。他认为,党委新闻人要比政府新闻发言人更具备专业化,甚至是“艺术化”的能力和水平,更要有新闻性、故事性,更要有说服传播的能力与技巧。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扎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土壤,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樊亚平、刘静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的全面考察,认为从强调“舆论宣传”,到强调“舆论导向”,再到强调“舆论引导”,基本上勾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当下更多地强调舆论引导,凸显党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主体性的认识与尊重。针对国际舆论格局呈现的“西强我弱”态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认为,对外舆论宣传的要务是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历史和国情的逻辑中解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传播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在传播内容上,宏观方面可以多务虚,将着力点放在传播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上,多解释中国的政治制度,具体开展国际传播时要微观、具体,加强对各个国家研究。在国际传播路径上应有主导性、前瞻性的思路,加强党委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努力打破西方媒体的“冷战思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李本乾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为个案,探讨了党报对外传播模式的创新,认为其有三个主要特点:通过建立国际学术平台,探讨全球话题,建立了党报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渠道;发挥名人效应影响国际传媒议程,间接提升了党报国际议程能力;有效利用西方话语体系表达我国诉求。

党报,是我国传媒业的政治核心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但由于“耳目喉舌”的功能定位,使得党报在改革中受到的制约也是最多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报?他认为,一份“好”的党报应包含如下特征:首先是办给尽可能多数的人看,这是党报作为执政党代言人的政治基础;其次要好看,有亲和力,这是吸引读者向党报靠拢的第一步;再次兼顾政策解读和民生关怀;另外,权威性也是党报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嘉兴日报总编辑蔡伟达介绍了《嘉兴日报》以“努力办好红船旁的党报”为宗旨的改革,该报以视觉创新为突破点、以内容创新为攻坚点,为党报创新由点及面的推开,尝试了一条具有实践操作示范意义的路径,其创新改革的经验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冯帆、马艺认为,网络的发展带给党报巨大冲击,现时应着重借助网络互动性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发挥党报群众性办报传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身的突破。

学术思想综述范文2

>>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假新闻问题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后危机时代”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关于电子社区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论战研究综述 近年来和谐哲学研究综述 近年来张之洞研究综述 国内近年来关于宽容教育的综述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锅庄舞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近年来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的综述 近年来CNKI上关于大学“行政化”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高薪养廉”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特征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公平观的论文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综述 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研究综述 中国学术界关于“实事求是”的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段培育.关于加强任职教育院校党史军史教研工作的几点建议[EB/OL],2010-12-09..

董长军.加强部队军史馆(荣誉室)建设的几个问题[J].军事历史研究,2013(1):166.

周鹏.军队党史军史编研工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EB/OL],2011-03-05..

欧阳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党史资政工作新局面[J].中共党史研究,2010(12):12-13.

徐星,王亮.党史军史学习教育浅议[J].军事历史研究,2011(4):147-149.

学术思想综述范文3

关键词:电视综艺晚会 导演 素质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的素质

电视综合文艺导演所从事的工作。是将策划人和撰稿人用文字撰写的文学台本,动用电视技术中诸多表现手段,把文学台本中那些思想深邃的、构思精美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新鲜的、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节目,经过设计、加工、创造性地转化为荧屏艺术形象,使文学台本的内容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一台有机的、独具电视特点的综合文艺节目,供电视观众欣赏、娱乐和审美。要达到这些要求,导演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否则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电视导演是一门复杂而又特别的艺术,导演必须是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1.政治素质

电视文艺导演的艺术创作是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这要求做导演工作的人员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思想上具有对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多层次收视观众心理上的感应力,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2.业务素质

首先,导演对于文艺作品的优劣要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根据党的宣传方针,结合当前形势,确定节目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节目录制计划,满腔热情地向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情操,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激励与鼓舞。这是导演业务素质的主要方面。

其次,组织协调能力。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导演的组织和实施能力。为此,导演务必协调好艺术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者们心中有全局,使各部门都深知某一环节的失误将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要求各部门全身心地投入,忠于职守,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成为有机的整体,沉浸在和谐的创作氛围中。从外部说,导演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注意观众的意向和愿望,所办节目雅俗共赏,能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肯定和欢迎。

3.实施能力

导演的业务实施能力表现在能够撰写电视文艺节目分镜头脚本和串联词上,具有担任导播的能力;导播时镜头调度连接流畅,切换点准确,富有节奏感,能完整地表达主题和创作立意;熟悉电视文艺节目后期制作流程,能独立地组织完成后期编辑、配音、合成等工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概括地说,导演的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抉择能力。即对各工种工作人员、晚会节目、晚会形式与风格,以及节目生产全程各环节、突发事件的解决、决策能力。

第二,视觉想象能力。如果一台晚会直到呈现出来,导演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的话,那么,这个导演至少是不称职的。一个导演,在执导一台晚会的时候,在晚会的策划和实施准备阶段就应对自己的未来作品做到“心中有数”。艺术直觉、前瞻能力和“过电影”能力,往往被当作判定一个导演水平高低的依据。因此,任何一位有志于电视综艺晚会导演事业的人,都应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

第三,独到的艺术见解、观点及表现能力。导演是一台综艺晚会的组织核心和艺术灵魂,他的艺术见解、艺术观点和表现能力,将直接制约和决定着一台晚会的艺术风格、品格。因此,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演必须时时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电视综艺晚会导演职责

电视文艺是综合性艺术,一台成功的电视综合文艺晚会,凝聚着若干艺术部门、技术部门各工种的辛勤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电视导演则是这一艺术创作集体的核心。关于导演工作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排练节目期间的工作;第三阶段,实地录像工作;第四阶段,后期制作工作。

在前期的工作中,导演集中精力进行案头工作。首先,研究策划人、撰稿人撰写的策划性文学台本,撰写出导演工作用的导演工作台本,或叫做镜头本。其次,撰写导演阐述,以期在举行全体摄制组工作会议上宣读。

从总体上看,电视综合文艺的导演主要承担三个重要职责:

(1)摄制计划的制订者;

(2)艺术风格的设计者;

(3)实施制作的指挥者。

1.撰写导演工作台本

导演撰写工作台本的依据是文学台本。首先要仔细地研究文学台本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台综合文艺晚会的立意与主题。也就是说,创作这台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表现什么?表现什么思想内容?第二,在构思这台电视文艺节目时预计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第三,在社会效益上期望观众从节目中获得哪些主要的收益(宣传某种思想、提供审美愉悦、精神娱乐等)。经过这几个方面的认真分析,导演清楚了文学台本中的内涵和节目的总体构成。在这个基础上导演运用想象进行形象化的电视艺术构思,将构思中所设想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成为未来电视文艺节目的摄制蓝图,也就是导演在工作中使用的工作台本。

导演所撰写的工作台本,凝聚着导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着导演独特的总体构思以及调动诸艺术表现手段和运用多种创作素材的能力。比如,需要穿插什么样的外景镜头或历史资料;运用什么样的字幕;采用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对一个节目进行艺术上的处理,使它更具有可视性;使用特技手段后如何与节目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等等。

导演在执导一台综艺晚会时,在前期的案头工作中从何处着手呢?要从每个具体的节目着手,对每个具体节目进行艺术构思。当一个个节目构思完成,总体构思也就都体现出来了。把构思变成蓝图,就需要进行撰写导演工作台本的工作。

(1)撰写节目的画面内容

导演工作台本中包括:解说词、歌词、字幕、节目构图的设计,电视特技处理的设想。此外,还有穿插影视镜头资料,插播外景有关镜头,说明内容的文字字幕、音乐、音响等。

(2)撰写插播影视资料镜头

在导演工作台本中穿插影视镜头和插播外景有关的镜头是体现导演艺术构思的另一个方面。穿插影视资料镜头和外景,往往用在歌曲、器乐曲演奏、舞蹈表演之中的较多,它可以揭示歌词、乐曲、舞蹈表演的内涵,增加节目的艺术含量,使节目艺术品格更高远。

(3)撰写工作台本中的声音

电视文艺节目中的声音不外有三种:一种是人物发出的语言范畴的声音,如对话、主持人串联词;一种是音乐和歌唱的声音;一种是作为现场动作的音响效果声。这些声音与画面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导演在撰写工作台本时对声音的处理,在总体上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进行协调统一。

导演在进行总体构思时,对声音的表现力要有足够的考虑,如果说导演的工作台本是一部交响乐的总谱,那么,就应该将画面、语言、音响效果作总体的设计,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做到和谐统一,恰到好处。因为,只要听觉正常的人,都可

以从中获得事物发展的信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审美体验。

2.导演如何撰写有关阐述

撰写导演阐述是导演前期案头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不仅表明导演对文学台本中的思想和艺术的全部构想,还集中地体现导演本人在电视观念和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追求及个性。一台“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涉及舞美、摄像、技术、录音、照明、制片等各个工种,它们是办好晚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门和人员,在晚会的总体艺术创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台成功的晚会,必然是各个方面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编导,应该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组织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指挥者”。导演通过什么方式使各个工种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呢?可通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召开摄制组工作会议,在会上进行导演阐述,使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充分了解和领会导演的总体构思,以便统一思想、确定方案、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因此,导演阐述是导演艺术创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那么,导演阐述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晚会的主旨

导演要向摄制组说明为什么要举办这台电视文艺晚会,本次晚会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使全体摄制组人员都明确参与这次晚会工作的意义。

(2)对各工种艺术创作的建议

①对灯光设计的建议或强调。在综合文艺晚会中,灯光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演播环境,有形象,有画面,就有灯光的存在。而灯光的设计是以导演阐述中提出的要求为依据。灯光师要听取导演对晚会基调的阐述和对具体节目的处理与镜头运用,以及对灯光造型气氛的想法。

②对录音和音响的要求。导演在阐述中要向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工程师们提出要求,使节目达到声画合一、协调有致。比如,晚会采用直播还是录播?是否先期录音、现场还原?插播节目的音响又应该怎样?这些都应有明确的说明,供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创作人员去完成。

③摄像。文艺晚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摄像师可以说是整个晚会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最终展示在电视荧屏上的画面,才是电视艺术的直接体现。摄像师首先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性能和推、拉、摇、移、跟、甩、急拉等操作技术。他还需要了解和熟悉整台节目,从而完成导演的意图。导演要了解摄像师的基本水平,达到默契地配合。因此,导演在撰写导演阐述中要对摄像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摄像师能按节目内容和导演要求提供播出的镜头画面。

学术思想综述范文4

时代的呼唤与法哲学的使命李瑜青 (16)

试论延安时期对生产力理论的把握周志军 (22)

试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吴尧鑫 (31)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述评唐兴霖 (44)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模式变迁的政治分析吴从环 (53)

美国外交传统与新干涉主义王公龙 (61)

关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若干认识问题周叔莲 (70)

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陈高桐 (76)

当代中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治理郭庆松 (84)

更正 (94)

甲午战争成败对日本国民的心理影响——兼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政治基础谭力 (95)

一·二八”时期上海各团体救国联合会初探陈丽凤 (104)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形态走向当代形态马驰 (121)

译文

习绕日中战争的国际关系铃木隆史 陈埃 (112)

学术文摘

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化邓伟志 (126)

依法治国中的依法执政卓泽渊 (4)

从阶级到民主成长:中国政治发展六十年的基本逻辑刘彦虎 (17)

民主之用:呼吁机制与发展的稳定性孙伊然 (26)

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行政协议的法律效力何渊 (34)

政府·公共管理

区级国家机关部门设置研究——以Y区为例桑玉成 邱家军 (42)

国家认同视角下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探析彭庆军 (50)

经济·管理

经济学:“选择的理论”还是“交换的理论”——关于经济学性质的探究刘志广 (59)

全球经济危机产生缘由的内生学解读张保和 (69)

社会·人力资源

中国社会体制问题研究秦德君 (75)

政府绩效管理的政治生态基础何琪 (82)

人格测验在人事选拔中的应用:问题与对策柳恒超 (92)

哲学·人文

后现代背景下文化概念的新界定陈宪民 吴福平 (99)

会议综述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杨国庆 (105)

“政党联系民众的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谷宇 (109)

关于民主集中制实质问题的探讨许耀桐 (4)

利益政治抑或原则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治观的学理解析张光辉 籍庆利 (1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当代建构刘先春 关海宽 (22)

政府·公共管理

浦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年的回顾与思考陈奇星 (30)

政府营销的价值分析与系统构建研究朱静 李想 (37)

政府的强势与弱势: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思考与研究闵学勤 (44)

政治·法律

政党规范的形式与效力刘红凛 (52)

方法论变迁视野中的动态利益集团形成理论高春芽 (63)

国际政治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政府间国际制度与国际非政府组织霍淑红 (71)

经济·管理

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转型陈健 (79)

译文

参与和可持续发展:公民、共同体与组织的参与模式詹姆斯·米德克罗夫特(James Meadowcroft) (87)

研究生园地

货币政策可以干预资产价格波动吗——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研究王培康 (97)

学术综述

当代社会现实问题透视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李媛 (108)

两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一个分析框架构建的初步尝试魏崇辉 (4)

哲学·人文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范畴展开、学理基础与形下落实高振杨 刘祖云 (14)

政府·公共管理

现实选择与理性诉求: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实践逻辑刘泰洪 朱培蕾 (22)

价值取向、理论基础、制度安排与研究方法——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四维辨析曾保根 (29)

公共治理的基本结构:模型的建构与应用黄显中 何音 (41)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兴起——整体性治理在英国政府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翁士洪 (51)

国际政治

“全球治理”与“建设和谐世界”理念比较研究叶江 (59)

印共(马)大选败北:反思与未来官进胜 (68)

社会·人力资源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转换的时代价值——一种结构主义的分析刘中起 (75)

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王甫勤 (83)

质性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审美探索魏红 (92)

经济·管理

中心-理论与美元本位制徐杰 (102)

学术综述

“公务员培训国际比较”学术研讨会综述宋雪峰 (109)

上海郊区发展研究:江苏昆山、江阴等地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吕贵 王国平 (4)

马克思主义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覃正爱 (17)

重视新时期统一战线思维方法创新余源培 (29)

政治·法律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调节机制及其优化董石桃 (39)

政府·公共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研究回顾与评析曾峻 (47)

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米 (56)

政府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作用、内涵及其规制效应评估石涛 (67)

社会·人力资源

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戴鞍钢 (77)

城市发展与包容性关系研究张宇钟 (85)

译文

地方治理质量评估:公共服务的个案研究托尼·博韦德/埃克·劳夫勒[英] 肖锋(编译) 赵勇(校) (96)

学术述评

协作性公共管理: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秦长江 (103)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总目录 (110)

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选择:构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王国平 (4)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概念之探析张富文 (15)

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及其当代认同——兼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徐家林 (22)

政治·法律

伦理本位与理性精神:中西政治哲学之价值取向施雪华 李凯 (29)

比较视野下中国现代精神之建构汪波 (37)

政府·公共管理

我国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分析褚松燕 (46)

政府的“三种能力”:情境认知、组织调适与社会治理刘祖云 杨华锋 (57)

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短期行为的成因分析薛刚 (66)

组织公平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吕晓俊 严文华 (75)

经济·管理

建国以来的信贷制度变迁:从计划走向市场童士清 (82)

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区域含义分析王丽娟 (90)

学术述评

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的关系研究述评严海兵 聂平平 (97)

学术综述

学术思想综述范文5

梁柏明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信箱) 524048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上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社会、生活中的信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 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 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1]研究课题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3]研究课题的评价: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字数:3600字)【参考文献】[1]张 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2]程 智,《网络教育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3]刘婉华 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4]陆 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6]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7]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8]毕作勤 刘 强 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9]童光慧,《研究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10]陆 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cn 教育科研网)。作者真实姓名:梁柏明通联: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信箱(邮编:524048 )E—mail:

学术思想综述范文6

【关键词】信息分析;逻辑思维方法;数理方法;超逻辑想象法

一、信息分析研究的背景

信息分析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工作。它的内容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并和决策学、预测学、科学学、管理学、系统工程等边缘学科互相联系与交叉。信息分析研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所用的方法多数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某些边缘学科的研究方法中直接引用或借鉴过来的。所以,信息分析研究的方法具有通用性和多样性。

二、信息分析研究的方法

信息分析研究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逻辑思维方法、数理方法和超逻辑想象法。逻辑思维方法就是根据已知情况,借助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一系列逻辑手段来评价优劣,推知未来,并做出判断和结论。数理方法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应用数学和其他一切借助于数学计算和处理等方法来进行信息分析研究的方法。超逻辑想象法是借助于人在思维过程中的想象力,做出不合逻辑或者超出正常逻辑判断的思维方法。此三类方法各有所长:逻辑思维方法长于推理,数理方法长于定量描述,超逻辑想象法长于创新,三者交叉应用或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完善,相互补充。以上三种类型各自包括多种具体方法,现将常用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比较法。比较是分析、综合、推理研究的基础,因此,比较法是信息分析研究中员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总结经验教训,对比出水平和速度,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薄弱环节,确立发展方向,寻求最佳决策,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求得高速高效发展。(2)相关法。相关法是利用事物之间内在的或现象上的联系,从一种或几种已知事物判断未知事物的方法。相关法按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式,可分为因果相关、伴随相关等几种。因果相关是利用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具有的因果关系来研究事物的方法。伴随相关是利用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相伴出现的特点来研究事物的方法。(3)综合法。综合法是把众多与莱学科发展有关的片面、分散的索材进行归纳整理,把各个部分、方面和各种因紊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统观事物发展全貌和全过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方法。(4)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的基本步骤是: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性质选择答询者,答询者就是课题领域内有造诣的专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然后将调查内容和要求设计成调查表分别寄送,由专家做出书面回答。组织者在收齐专家的答复后,对各种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再一次匿名分送专家征询意见。如此反馈多次直到可以做出判断为止。(5)数学法。数学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种函数关系的信息的数据用数学公式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对事物作定量描述,把事物间的数量关系高度抽象成各种曲线和模型,由此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6)否定法。否定法是一种专门用逻辑想像来形式逻辑分析或数理计算所得结论的方法。它以否定形式的逻辑推理,另辟途径、别开生面的想象与创造为特征。否定法受辩证法指导,而不受形式逻辑约束。这种变换一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十分必要的。

三、信息分析研究的特点

对于信息分析研究的比较法来说,一般有数据比较、图表比较和描述比较三种。数据比较是对技术产品的各项特性参数、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各工业部门的投资构成和企业的生产规模等数据进行时间、空间和程度上的比较和计算,得出差额或相对比率,以掌握国内外、地区内外技术产品的各种差距。图表比较是用图表显示技术经济指标问、技术产品特性参数间的统计关系,其特点是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生动活泼、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概括的深刻印象。描述比较是用文字和必要的数字进行叙述的比较方法。信息分析研究的相关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间接、迂回、侧面。相关法是一种由此及彼的研究方法。通过甲乙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乙事物出发,采用迂回的的方式去接近甲事物,最后认识甲事物。(2)层次性。相关法具有由表及里的研究特点。(3)依靠研究者的丰富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应用相关法必须对各种相关事物进行细心观察,大量积累相关的资料,分析研究其所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相关因素,才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专家调查法的特点是:研究结论是由一批专家各自充分思考,在不受特定因素影响、自由发表和反复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较好地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和正确性。特尔菲法主要用于预测研究,但也可以用于技术评价、产品评价等。

参 考 文 献

[1]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