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营销论文范例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1

1.1读者意识薄弱,经营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术期刊更多考虑如何经营版面为作者服务,使之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读者的需求。虽建起了自已的网站,贴上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标签,但大部分期刊社网站信息简单、陈旧,几乎由纸质的“千刊一面”转变成“千网一面”,无重点、无特色、个性理念、读者定位等宣传不到位。多数已建网站、网页的征订设计形同虚设,支持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的网站凤毛麟角。如王景周、黄建军对广东省36种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36种具有稿件远程处理系统的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只有《护理学报》设有“期刊论坛”版块,但是点击其论坛后无法链接,其他期刊网站中没有发现论坛或BBS模块。李若溪等以CNKI收录我国学术期刊8169种进行抽样调查,抽出205种期刊样本,通过样本调查发现,自建网站的比例2012年为59.5%,大多数网页内容贫乏、页面空置,更谈不上服务功能了。刘锦宏等2013年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的1982种核心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建有独立网站的核心期刊约占核心期刊总数的64.5%,占61%的核心期刊采用了在线编审系统,64%的核心期刊提供免费摘要;自科类期刊有25%提供免费全文阅读下载,社科类只有3%;其中社科类期刊均没有在相关网站在线销售数字版,自科类期刊数字版在线销售也较少,价格相对便宜。大部分期刊出版的周期过长也严重制约了科研成果的及时传播,同时又严重影响了期刊出版发行的良性发展,最终使期刊的受众极不稳定。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纸质翻版型仍是大多数,还处于“媒体搬家”形式。

1.2互动功能弱,传播功能缺失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使生产方式和传播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传播渠道向受众传递着海量信息资源,学术成果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学术期刊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学术期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无序竞争、产业发展环境混乱等都阻碍着期刊产业的发展,部分学术期刊内容支离破碎,对于学科前沿和概貌呈现方面还非常欠缺,学术传播功能缺失。学术期刊的网站点击率低、资源整合能力差;各种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直接沟通的窗口;缺乏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和窗口;缺少与其他媒体对接与互动的能力。

1.3出版盈利模式老套,观念落后

学术期刊大多数通过邮局发行,多至不过千册或者更少,如此少的发行量,广告收入也很少量;部分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一定数量的版面费为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有些刊物有一定的赞助,但也很微薄;与大型数据库合作,收入甚微,甚至是白送。网络技术的变革,网上支付手段逐渐走向成熟,这是网络营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无疑提供了新的盈利和发展空间,如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网络广告和网上订购、信息检索等,而且范围广泛,受众面宽。

2学术期刊网络营销与4R整合营销理论的契合

2.1网络营销与4R营销理论

期刊网络营销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手段营造网上经营活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传统学术期刊往往注重“内容为王”,而忽视传播渠道,根据“短板理论”,数字变革时代,学术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应该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竞争力,“内容”和“渠道”两者缺一不可,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网络营销不但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而且覆盖面广、便捷、即时、交互和多样化,期刊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需要发挥出来。唐•舒尔茨(DonE.Schuhz)在4C整合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R营销理论,4R理论的营销四要素: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关联(Relevancy)、报酬(Reward),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4R营销提出了如何建立关系、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具体操作方式,这是关系营销史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4R营销理论,学术期刊为了获得和消费者双赢和互动,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网络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关系,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业,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以成本的最小化,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回报,以快速地树立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达到营销目的。

2.2与4R营销理论的契合

网络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营销的产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读者的需求已趋向多元,营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层出不穷,如何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并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及与其它媒体互动以更有效地传播,是学术期刊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便很难生存与发展,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这一难题,整合营销理论十分适用。首先,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学术期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我国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依托于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着重于其社会效益,不参与市场竞争,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我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目前,由于计划思维的原因,编辑在充当组织者角色时,市场的色彩淡化了,许多学术期刊仍然封闭式办刊,致使“同质化”严重。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淡薄,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随着学术期刊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读者定位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它们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期刊可以通过顾客市场调研,获得数据统计,并关注期刊与顾客的关联度,与读者及时互动,注重关系营销,运用网络营销战略和手段。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期刊需要开展分众化经营,这就要求期刊通过网络技术,有意识地运用选题策划等手段,随时随地挖掘创新性的选题,发现并选择营销服务信息,生产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和组合,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和保持有效沟通,满足读者需求。其次,期刊的发行模式契合整合营销理论。现代市场中的学术期刊营销不单单是将期刊销售出去、获取利润的过程,还要将读者置于中心地位,考虑是否能通过延长产品价值链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其是否给读者提供了最大便利、提供最好的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实施网络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持,期刊存在的意义在于传播科技成果,期刊具有知识特征,这种产品更易于电子化。通过网络,客户可以方便、快捷的阅读,并下载相关材料。网络的手段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总之,这些特点适宜于实施网络营销。

3学术期刊的整合网路营销策略

从整合4R营销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来看,学术期刊首先应把满足顾客放在首位;通过关联、关系、反应、回报等形式建立与客户独特的关系,与顾客保持互动,长期拥有客户。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为根本,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开拓营销途径,使编辑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使信息资源深度开发。

3.1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关系营销

首先,加强关系营销,明确读者定位。学术期刊的内外部环境由多重要素构成,营销是通过这些要素关系相互作用而产生,其中“消费者市场”是广大的读者;“供应商市场”是广大的作者;“分销商市场”是一些检索机构和收录机构等;“内部市场”是编辑部内部和编委会等;“影响者市场”是上级管理部门和各学术协会和团体;“竞争者市场”是其他期刊。这6个“市场”当中,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之间的关系是学术期刊的主要关系,其中读者关系即消费者市场是核心关系,应加强关系营销,努力满足各方需求。明确读者定位,读者的需求是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期刊的选题、组稿和策划等一系列工作,生产出适应读者有用“精神食粮”,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品牌,并发展与读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其次,利用网络加强期刊网站数据库建设,细分期刊读者市场,从读者被动适应期刊的单一的生产和营销模式,转向使读者主动参与到生产和营销过程中来。注重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微博、微信、读者邮箱、读者论坛等了解读者对产品的评价及意见,建立读者数据库。完善服务数据库等相关期刊信息数据库,如科研信息、审稿人、作者、读者及他们的反馈意见等信息,这是实施生产和网络营销的第一手资料。

3.2降低读者成本,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首先,完善网络出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提升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完善纸质期刊网络版的,通过期刊网站免费或者点击付费,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发展电子期刊,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并寻求合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打破传统的信息加工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海量的信息汹涌而至,读者更需要简约精要的信息产品,以使更加经济节省,更加富有效率去了解信息。因此,根据多种媒体的特征,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不但为有显性需求的读者服务,而且也能够激活更多潜在读者的需求,注重用户体验式需求,根据受众的信息需要和信息接受特点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形式,变“编辑体验”为“用户体验”。如根据用户阅读时间、习惯、方式,以及其对信息内容与媒介形式诉求,有目标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与定向投放。对于浅阅读的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简短的信息推送,有深阅读需求的读者群则可以通过微博、邮件、按需出版等方式服务。其次,延长产业价值链以降低成本。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媒体环境中,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系统化地整理零散碎片化的信息,增强学术期刊的网络报道和信息推送功能,确保学术期刊创新信息能及时搭载传播媒介推向社会,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给读者提供最大便利。在网络浅阅读或者深阅读背后提供一系列的解析和导读,从多个角度展示新的理论思维,展现新产品。学术不应该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专利,应该把学术研究与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之间架设起一座桥,传承、沟通、弘扬、普及,让学术更好地走向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方位开发,充分利用不同终端的优势,实现内容增值,延伸传统出版的价值链。期刊延长产业价值链应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系列化延伸模式。这是指在同一媒介层次上延伸。这种延伸模式以有效利用原有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可以迅速扩张规模,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二是跨媒体延伸模式。这是指向其它媒体进行延伸与整合。跨媒体延伸是媒体融合趋势下迅速扩大媒介经营范围和规模、多渠道销售媒介产品的主要路径。三是跨行业延伸模式。这是指媒介企业资源联结已经超出了行业本身,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有助于做大做强的机会与资源。从而找到降低读者成本的途径。如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主张不但要发表最好的学术论文和报道最新科学信息,还要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了解今后10年的科学发展动向,通过与其他媒体互补来增加内容附加值。

3.3提供多元的服务,实现双赢

首先,对网站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如开通引文链接、文献检索、各种查询等功能。设置期刊导航,巩固期刊与客户的关系。如“互助”式链接,也应创造条件与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网站建立“扶贫”式链接。通过网站之间的链接,实现资源互补、相互宣传,共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关注其他媒介的新闻,链接各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网站和行业技术网站等,及时链接、摘抄、转载相关的专业科研信息,定期通过网站或其他传播路径与期刊相关信息。4R理论从着眼于短期利益转向重视长期利益,从管理营销组合转向管理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关系,学术期刊通过导航来展示期刊的内容、传递最新的行业资讯,让客户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个免费平台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以吸引客户关注。再次,提供专业信息资讯。传统的学术期刊,以“专业学术”为核心内容,其内容的新闻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很难开发出其价值链,国际上大的出版机构如斯普林格等都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内容的附加值而取得发展空间。所以编辑要善于凭借自身的信息分析,将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先导性的学术信息进行整理,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体为读者导向性的学术信息,提供深层次的专业信息资讯。通过网络平台找准内容定位,加强资讯功能建设,资讯平台建设应力求符合科研工作和实践领域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力推科研信息的微传播,引领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3.4与消费者互动的沟通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2

教学要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以适度和够用为原则.由重视体系完整的学科导向,向重视社会需求的专业导向转变;由重视考试成绩的应试导向,向重视数学应用的能力导向转变.注重传授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数学精神,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化理论,突出思想方法

在内容上突破课程体系,删去过难、过繁及不实用内容,简化理论,突出思想方法.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强化学生应用能力.针对学生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切入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如在给物理相关专业讲授微分方程概念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际背景问题:列车在平直的线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制动时列车获得加速度-0.4m/s2,问开始制动后多少时间列车才能停住,以及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路程.通过此题的求解过程完全可以讲清楚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和初始条件等一系列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数学分支的产生是源于特定的应用,了解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这样既掌握了概念,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3增加实验课时,淡化特殊技巧的训练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3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认识到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也就是给学生一个内在动力。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后,教师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

(2)给学生打好英语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不要太刻意地把各种技能和能力分开,要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特别是在第一课时的词汇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课堂上要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让学生学会读和用,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当堂进行第一印象的短期记忆。这里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各种方式,将词句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记忆。并且在平时也应该提醒学生注重常用词汇的积累,这对写作大有裨益。

(3)鼓励学生多说多写

进行实质性的操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有了知识储备后,还要有一些经常练习的机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经常练笔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在班级集中练习的方式。如:一起写简单的句子或者写小对话等。在课下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用英语来描写,或者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送给教师,教师也可以主动送给学生带有英语句子的小信纸,让学生常用常写,达到练习的效果。

二、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写作模式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做出了一个尝试,利用“网络图”来帮助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把所想的内容都写下来。具体而言,“网络图”的操作及应用方法如下:

(1)和学生一起制作“网络图”

什么是网络图呢?它是围绕着一个标题,然后分支出很多相关的内容,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图表记录。它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表,很容易地看到写作提纲,根据网络图进行描写,这样就不会漏写掉任何你想写的内容,并且可以很清晰地进行写作。关于网络图的使用方法:在作文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论关于作文话题的内容。比如:作文课是Vacation,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想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希望别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然后边谈话边补充该作文的网络图,最后对网络图进行梳理。如图(这些就是和学生谈论的问题):谁去了哪里?怎么去的?什么时候去的?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吃了什么?天气怎样?等等。

(2)根据网络图的提示,进行当堂口述作文

学生看到网络图,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图表来进行一项项的口述,并且不会有遗漏。让学生说句子,然后再把这些说出的句子加上关联词,也就成为了一篇小作文了。往往在教学中,一个学生说一句,不知不觉作文就成型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觉得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也就不会产生恐惧感。

(3)辅导学生当堂制作自己的网络图,并且口头讲述作文

口述作文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始制作自己的网络图。在完成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网络图口述作文,教师进行指导。这一步,也是为学生写作进行铺垫,并且在写作之前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和教师沟通,以此降低写作难度。

(4)开展当堂写作

在完成了所有的教学步骤之后,将余下的时间交给学生们进行当堂写作,并且有问题可以向老师进行提问。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网络图”的训练,并不是只有写作文时才能用到。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可以使用的,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边阅读边画出该课的网络图,并且可以训练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网络图来进行复述课文。这既是一个网络图的训练,也可以通过网络图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以及记忆能力。

三、落实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1)提示学生要多观察生活中的变化。

写作除了要有好的方法外,还应该要有自己的思想。那么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各种变化,并且鼓励学生及时把观察到的变化,用英语小短句或者小短文的形式写下来。

(2)变换多种写作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任何时候把写作渗透进去,如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模板让其填空;或者练习短文排序,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再者续写故事,在学生已经学过的英语小故事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续写故事,这也是日常锻炼学生思维及写作的方式;更甚者可以指导学生改写故事等。

(3)教师带头,引导学生多写多思。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4

小学英语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今后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提高学生今后的英语水平,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要先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着实堪忧。根据在贵州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的多次调查了解可知:与汉族学生相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极差,跟不上教学进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教法,他们入校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产生排斥学英语的情绪。教育部提出全国高考英语执行新方案:英语将不再参加统一考试,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最高成绩计入总分,高校划分英语等级择优录取。在其他学科分数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英语分数越高,等级越高,优先被重点院校录取,依次类推。小学英语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中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从高考英语新方案中不难看出,小学英语学习是关系到贵州少数民族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运用水平有待改进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不能跟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步伐,仍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因此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不会迁移、不会变通,考试依葫芦画瓢,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不仅学得慢,而且忘得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依赖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能举一反三,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虽然现代教学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运用,但是该地区的英语教师仍然没能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部分老教师不习惯用多媒体教学,依旧采取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会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遇到难题只有向老师求助。

(二)英语教育投入较低

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英语教育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语文和数学。直至目前,因为多数人仍然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从小就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小学只学好数学就可以了,语文大家相差不多,数学成绩的好差决定命运,因此在该地区,学校投入英语教学的经费及师资相对不足。在贵州少数民族较落后的地区,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只考语文和数学,英语不考试或是英语成绩不计入小学升入初中的总成绩。这种政策使得小学英语课程处于边缘地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关部门对小学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不开设或不按教育部的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存在学校无英语教师或者英语教师严重不足、英语教材匮乏及英语教具短缺等问题。

(三)教学及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主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主体、学生依然是客体,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单向地交流着知识信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参与和反馈,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常常体罚学生,例如,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记单词,没记住或者记错都会被老师罚站,甚至体罚。因此,学生害怕老师,害怕自己学习出错时被老师惩罚,学生学习英语时总是小心翼翼并且常常处于怀疑和恐惧状态中,进而排斥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始终都是一个模式:一张试卷定终生。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这种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提高,并且离小学英语教学标准相差甚远。教师训练学生听力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处于轻松、自然和愉悦的情境中,学生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听力训练,可以边听边做些简单的笔记,以此更好地理解材料。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较简单事物尝试着用英语口语描述,选择英汉对照的读物让学生练习口语,而不仅仅是通过学生记住多少单词来评价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生有了基本的听说读的能力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动笔写,每周至少写一到两篇简短的英语小作文。所以,只抓考试,不看实际效果,教和学的评价方式亟待改进。

(四)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亟待加强

贵州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经济极度落后、交通极不便利、人们思想保守禁锢,小学英语教师极其缺乏。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专科生及本科生,大多都不愿意到贵州任教,更不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贵州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小学老师大多身兼数职,有的一个班级只有一个老师,甚至一个学校只有几个老师。该地区大多汉族英语教师只懂汉语和英语,况且英语水平不是很高,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基本功不扎实,在教学中口语不够标准、教学方式滞后等等,教学效果极差。能使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英语和汉语进行三语教学的教师屈指可数,毋庸置疑,该地区不仅在数量上缺乏英语教师,且英语教师总体素质有待提高。该地区基本没有校本教材,不能将少数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兼容,因此,不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英语。

三、加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是人们生活学习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师生教学的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有力手段。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仅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广播和互联网的作用,为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制作更形象的课件和提供更多的媒介。

(二)国家制定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特殊优惠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和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更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到民族地区扶贫支教,对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大幅度提高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设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中央财政应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借鉴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成功经验,把部分民族地区的学生送到城市学校特别是英语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回到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

(三)采用新时期的教学及评价方式

在当今社会,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采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吸收知识。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而不是体罚或者责骂,让学生快乐且自信地学习英语。教师应多方面评价学生,而不只是仅凭一张试卷,当学生每次听力、口语及写作有进步时,教师应给予肯定的眼神及满意的微笑,鼓励孩子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小学英语教师不只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应关心孩子性格的养成及品德的提高,使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这对接受初级教育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四)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5

(一)印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

在2000年11月颁布的《指南和大纲》中,规定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要达到的期望技能与学习目标。《指南和大纲》主要有六个个层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层面、社会和道德问题层面、使用IT工具层面、通讯工具层面、技术搜索层面、问题解决工具层面

(二)印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

在印度《指南和大纲》的当中,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说明,也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描述。

二、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印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相关人才的增多,其关键在于印度政府和学校的职业化IT教育模式的构建:“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可以直接进行职业教育,从而实现培养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的目标”。印度的信息技术的教材体系很规范。IT行业的职业技术教材,也有一套规范的求职课程教材。这些都可称之为是现代科学技术教材编写的范例。

三、印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

(一)政府立法

早在1985年,印度的总理拉吉尔甘地就喊出了“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这一口号引起了印度各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重视。通过印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108条政策)可以看出他们对信息产业及其教育培训的重视。这些政策法规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与流动提供了便利,为落实“新世纪跨越性发展战略”有了一定法律的保证。

(二)语言优势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这也使印度人的英语水平上较其他非官方英语国家来说多出一些优势。英语是全球软件、因特网的通用语言,它为印度人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印度人在软件的开发研制上紧跟信息时代的潮流,提高了他们的研发速度。

(三)企业院校与政府的相互合作

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及其国内外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大企业。政府还提倡与国外一些知名院校、企业联合办学,并聘请很多外籍教师和企业家参与教学。构成了知识的超前化、教学途径的多样化和行业发展现状的具象化,这样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与国际接轨、与实际研发接轨,从而更好地使学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帮助。

四、启示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6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学好英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英语语言文字转变成形象直观的图片或视频信息,让学生在直观的信息刺激下感知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Lookatme.”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认知,用英语说出具体部位的名称。这样教学,通过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文字信息为直观的英语素材,使学生爱上英语学习,提高英语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听、读教学,规范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提高听、读等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小学生很喜欢说英语,但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发音不规范或者是错误的发音,发音习惯不好,缺乏语感等。”为了矫正这些坏习惯和毛病,我们英语教师应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发音习惯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矫正,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丰富语感,提高交际水平。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就是很好的信息技术资源,通过点读机的使用,有效规范了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提高了发音的准确性,在点读机的带读下,有效提高了英语的听、读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语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Myschoolbag”的教学时,在新课教学结束后进行句型训练环节,教师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软件平台,制作有声教具,利用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声音文件的制作,主要训练学生对“What’sinyourschoolbag?Howmanybooks?”这一核心句型的掌握情况。通过有声教具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加了学生对核心句式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今后的运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途径,丰富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区,网络随处可见,尤其是无线网络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在线搜索和学习。小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很熟练,也十分喜欢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索。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网络进行英语知识的教学,拓展学习途径,丰富知识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不会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查询,掌握英语单词的读音、汉语意思、用法等,尤其是语法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灵活性。比如,在进行“Where’sthesciencemuseum?”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初步理解“Whereisthesciencemuseum?”的句型特点。学生除了能够按照课本上的说法外,很多学生上网查询找到了其他的表述方法:利用Therebe句型的疑问句式“Isthere+地点名称+方位代词+here?”进行询问。还有的学生查到了这样的信息,如果继续询问可以这样问:“Isitfarfromhere?”这样教学,学生上课学习时就有了针对性。学生愿意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丰富英语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效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综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四、结语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7

1大数据理念赋予“内容为王”新含义

传播力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传播内容的好坏。学术期刊是内容产业,有一流的内容,才有一流的效益。要确保好内容,就要建立一支好的作者、编辑、专家队伍。然而在大数据理念下,“内容为王”在传统内容之外又有了新含义:一是以“全产业链”的模式,对内容资源进行整体的集约整合,将内容、作者群、读者群、网络出版平台、数据库、OA处理系统等整体推出,形成学术期刊内容传播的整体效应、规模效应、平台效应。二是深度挖掘科技信息内容,开发衍生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呈现定制式、多层次、差异化的特征,学术期刊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仅提供论文的目录、摘要、正文,还要提供与论文相关的作者信息、科研信息、点评信息、行业信息等扩展内容。针对这些衍生信息,可在网站增设读者交流社区、专家在线咨询、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模块等,也可灵活办刊,栏目设置多样化,出增刊、副刊,设立科研动态报道信息。《英国医学杂志(BMJ)》的“新闻”栏目、《NEJM》设置的“视点”栏目,主要报道医药领域的政策、事件、科研成果等动态新闻信息,便于读者了解比较全面的信息。《中华医学杂志》设有《医学动态》,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的医学科技新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每年出版一期增刊,介绍科普知识[8]。这些个性化的办刊方式,加深了信息的传播强度和深度,满足了一些用户的个性化、边缘性需求,提高了服务的互动性、高容量性、实用性、时效性。三是学术期刊编辑对内容的主动引领,即在编辑过程中,在不改变原稿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根据学术期刊传播的需要,适当加工,赋予新角度、新含义,既引导稿件的内容方向,体现办刊的定位、理念和策划要求,又让读者接受到更加权威、明确、全面的信息。

2注重利用新型传播方式

2.1优质论文优先出版

传播的速度决定了学术期刊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信息传播越快,时间越早,其价值就越大。学术期刊要克服纸质期刊发行周期长、容量有限等不足,实现优秀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快速传播是吸引读者,扩大传播效果的可行做法。快速传播的做法有:①利用自建网络、合作网络或新媒体在线发表。将学术论文先进行信息化处理,然后在第一时间,实现期刊的预出版。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术刊物都开设了这样的平台,如Science的“Express”、《Nature》的“AOP”等。②在第一时间将科技期刊论文交给中国知网等优先出版数字平台,可以出版单篇优先、整期优先。排版格式可不同于印刷出版,根据各种数字出版传播载体的特点与优势灵活设定。现在国内通过此数字平台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已有一千多种。③推荐到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微信平台上,扩大关注范围。例如《煤炭科学技术》就用此方法作为加快传播速度的手段。

2.2发挥新媒体灵活多样的特点

学术期刊要突破单一的文字传播形式,大力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版平台,将学术信息通过编辑加工形成大众乐于接受的语言文字,配上图片,或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信息,使得学术期刊不仅能够满足特定领域读者对高端科研学术信息的要求,也有利于大众读懂专业知识,更加有利于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提升。例如,《柳叶刀》杂志在网站上提供的Podcast能随时收听可下载至iPod的科研进展内容等[8]。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使学术期刊由传统单一的纸质传播模式变成互动式的一对多、点对面模式,大大提升传播效果。

2.3通过网络精准传播

在网络时代,虽然信息传播较快,但信息多而杂,有的网站虽然可以检索,但仅可满足需要时的检索、下载,读者被动了解信息,不能实时知道相关信息。因此,精准推送这种网络个性化服务形式的重要性和优势显现出来。现在,网络精准推送的常见方法有:邮箱;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期刊社安排专人负责,适时发送相关信息,既实现了一对一的精准联系,个性化服务,又扩大了期刊影响力。

3以经营性思维来建设传播力

从传播力的研究来说,存在能力说、力量说、效果说、综合说四种主张[12]。但传媒的传播力就是一种能力,一种传播信息、影响社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传播力就是经营力、营销力、策划力。我们只有站到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设计、营销自己的产品、资源,用经营的思维来营销策划,期刊才能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

3.1传播力建设需要策划,主编是第一责任人

传播力的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它贯穿于期刊出版的全过程,传播力建设也需要策划。从办刊的实际和职责规范看,期刊主编是营销策划第一责任人。但我们以前讲的策划多局限于栏目策划、选题策划、稿源策划、发行策划,市场经济下的学术期刊,还应包括为经营需要的各种营销策划,为提升编辑人员传播策划素养而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等。在传播力建设中,学术期刊主编需要担任多种角色:在社会活动方面要充当领头羊角色、允洽者角色、社会活动家角色、企业家角色;在决策层面要充当伯乐角色、经营者角色、创新者角色、学者角色。笔者在期刊界工作多年来发现,在现实中很多学术期刊的主编营销策划的素养还亟待提升。当然,主编能直接抓策划更好,不能直接策划的主编要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3.2“做新闻”——发挥科技期刊的本能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学术期刊还是新闻媒介,在办刊中还要坚持新闻意识。在传播力的建设中,学术期刊也要坚持“做新闻”。“做新闻”有两种途径:一是主动策划或参与新闻策划,特别是公益类的社会活动,策划新闻、新闻报道的过程就是科技期刊品牌传播的过程。二是新闻,新闻的对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媒体新闻时,都注明信息源,往往直接注明是来源于某某期刊,对期刊的品牌传播作用十分明显。又因为新闻的内容往往是学术论文的重新编辑,因此对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下载量的提升都极为有益。学术期刊新闻的途径有:①与大众媒体合作,就是学术期刊向大众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源。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两种媒体的结合是履行学术期刊科普使命的重要途径[14]。在这方面,国际学术期刊界与大众媒体的沟通早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的体系,由编辑约稿、作者撰稿、公共或专一论文新闻网站发稿、记者注册、新闻稿限时禁发制度组成[15]。②与国际知名网站合作。国际上主要有3个在线途径:全球最大的科研论文新闻网站——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EurekAlert系统、自然出版集团网站、英国粒子物理和天文研究理事会创办的Alpha-Galileo系统。③直接在自己的期刊上设置信息栏或在自己期刊网站上、行业网站上,要注意做好标题和关键词,在新闻读题时代和信息碎片化时代,这往往是读者关注、检索的重要因素。

3.3营造好的经营机制是传播力建设的内在源泉

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大小关键在办刊的人,人的素养、能力至关重要。编辑人员要适应期刊网络化环境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工作的新方法、新方式、新模式的要求。学术期刊要逐步建立全媒体团队,除了编辑出版人才,还要有网络信息人才和运营策划人才,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学术期刊必须具备这三类专业人才。但从实际中来看,这三种专业人才也是可融合的,即复合型人才[16]。要让编辑向主动销售服务的“编辑—策划—经营型”人才转换,还需要建立一个全员营销的氛围。首先,需要期刊社为编辑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让大家通过学习知道怎么做。其次,需要建立机制,激励大家跨界发展、学习,树立起全员营销的理念。这个机制就是要鼓励大家组好稿、编好稿,鼓励大家策划活动,鼓励大家走出去,必要时形成考核机制、评审机制,对率先脱颖而出的人员予以重奖。再次,树立主编就是主策划、主营销的理念。主编要带头策划活动,带头营销,要为编辑树立营销、策划的榜样。最后,还可通过引进复合型人才,为其他人员树立一个标杆。《中国家禽》实行全员营销,鼓励全员策划,极大促进了期刊传播。

3.4积极推进国际化传播

在“地球村”时代,学术期刊要有国际化视野,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面向全球传播。关于期刊的国际化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包括编委成员国际化、审稿专家国际化、编辑标准国际化、出版语言国际化及论文水平国际化、稿件来源国际化、发行市场国际化、编辑出版效率国际化、论文投稿网络化等[17]。也有人认为,国际化的期刊就要在第一时间报道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体现较高的国际影响力[18]。实际上,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是围绕其三个属性,即学术性、媒介性、国家性来展开的。其中,学术性、媒介性是其根本属性,作为中国的学术期刊,国家性也是一个重要体现。不过国家性往往是学术性、媒介性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体现。因此,对学术期刊而言,发展学术性和媒介性是基本任务,所谓编委、评审、作者的国际化其实就是为保证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学术性而服务的,所谓发行的国际化、网络化等则是为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媒介性服务的。学术期刊国际化的的方法主要有“引进来”“走出去”“做大做强”三个方面。“引进来”主要包括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实现编委国际化,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制度,双向匿名评审稿件,组稿国际化,编辑、排版等与国际规范同步,等等。“走出去”主要包括积极创办英文刊;通过提升论文质量来提高国际引用率;提高国际检索率;通过建立专门的国际营销队伍、机构,加入国际发行营销系统来使期刊营销国际化;发挥网络和数据库的作用。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期刊则可以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期刊。在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践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办的《CellResearch》在审稿时90%以上选择国外专家,请国际知名专家撰写评论,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编辑同行交流,与国际出版集团合作,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3.5规模化传播强度更大

在市场竞争中,规模竞争、抱团竞争是一种重要策略。学术期刊加强传播力建设,也可实施规模化策略。规模化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如学术期刊利用自身优势,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相关高校合作,甚至与知名企业联手,举行学术研讨会,举办前沿性、高层次的国际论坛,举办大型报告会或专家讲座,还可举行学术咨询会、行业培训等活动。二是联合重组。联合重组是学术期刊整合出版资源,从分散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重要路径。集群化可以将小、散、乱的科技期刊有机地整合起来[19]。目前出现的联合方式有联盟、集群、集团三种,联盟是最松散的,相互缺乏约束力;集群相互之间有契约,但未从根本上形成组织管理约束,内部还有同质竞争;集团则有共同的法人主体,实行统筹管理。从整合资源联合发展的角度讲,在数字出版时代集群化出版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期刊联盟和出版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在编辑出版、营销策划、物资采购、人员调配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管理,组成统筹协调的出版联合体。实践证明,类似学科的期刊实现集团化办刊效果比较好,特别是通过学会牵头,将同类型的专业学术期刊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同行专业权威数据库。比如,中华医学会整合行业资源主办126种医学期刊,在国内外成为权威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医学期刊系列,学会发挥专家云集、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优势,组成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专家审稿队伍。这些期刊的发行范围覆盖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与近千种国外期刊交换。中华医学会还通过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把中国优秀的医学研究成果推介到世界。在国外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中,爱思唯尔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发表的论文每年有250000篇,下载量每年高达10亿多。因此,集团化出版还必须上规模,形成品牌,才会在国际上有影响。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8

随着融媒体从一种理念到一种媒体的清晰界定以及融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媒体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校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学术成果的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编辑流程再造问题,这也是高校学术期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流程再造与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转型

流程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次管理变革,流程再造的核心是对组织的作业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梳理、精简以实现流程化管理,流程再造以追求全局最优为目标,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的。流程再造的模式主要有迈克尔•哈默的四阶段模式、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五阶段模式、威廉姆•J•凯丁格的六阶段模式等。以上模式从不同侧面比较完善和详尽地设计和描述了流程再造的步骤,既各具优势又相互补充。流程再造的原则有迈克尔•哈默的八原则、阿什利•布拉干扎的十原则、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十五原则等。按照上述模式和原则并结合实际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如果流程再造科学合理,适用于企业,将给企业带来高回报、高收益。学术期刊要实现融媒体转型,就必须进行编辑流程再造,才能达到融媒体传播的目的。融媒体时代学术产品传播首先要解决学术论文生产的多介质化和多媒体化问题,收到的论文必须是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介质元素的论文。第二,责任编辑要对收到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价值、创新价值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和传播渠道判断。第三,要构建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传播平台,使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学术产品能沿着各自既定的渠道运行,达到“一次采集,多渠道传播”的目的。第四,要解决学术产品抵达用户后的反馈,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将变为用户,学术期刊还要建立学术产品的推送模式,以短信、微信等预告学术产品的发生并号召用户及时使用并积极参与到改进该学术产品的过程中。

2高校学术期刊传统媒体编辑流程

高校学术期刊传统编辑流程是: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出版。选题策划是编辑流程的起始环节,选题策划是编辑结合期刊办刊宗旨、行业现状、读者需求等进行的一种全面系统的编辑活动。传统媒体时代,选题策划通常采用检索查新、关注科研基金项目、关注学术会议、问卷调研及专家咨询、从自然来稿中选题、从优秀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中选题、从行业单位活动中选题等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系统分析学科领域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形成具有预见性、引导性、实用性的选题。传统媒体时代,组稿一般采取向高被引作者和知名专家约稿、联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组、联系高等院校、联系科研院所、联系重点实验室等方式。也可以采用针对热点问题利用学术会议进行组稿、针对填补学术空白的问题进行组稿,还可以结合办刊特色在期刊及网站上征稿通知,接受自然投稿的方式组稿。传统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审稿程序一般先由责任编辑对纸质稿件进行初审,在纸质审稿单上填写初审意见后,连同纸质原稿送交复审、终审人员审稿。采用投稿平台后,在投稿系统中审稿,实现了审稿实时化。传统媒体时代,最初,学术期刊来稿多为纸质手写稿件,原稿经编辑修改加工后,送印刷厂录入排版,打出样稿,编辑再进行编辑加工和校对,编、校环节是分开的。采用投稿系统后,编辑在电子版稿件上直接编辑加工,边改边校,实现编校合一。编校工作主要是按照国家标准对文稿的语言文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图表、参考文献等进行修正,一般是“三校一读”后送印刷部门。出版是编辑流程的终端,只有通过出版,期刊的功能才得以实现。传统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程序较为繁琐,出版周期较长,只有纸质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纸质版学术期刊印数少,发行量小,影响力有限。网上检索或在线阅读虽然打破了阅读的时空局限,大大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但还存在传播途径单一、只是纸质期刊的电子版翻版、创新不足的问题。

3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编辑流程

融媒体传播是将网络、传播终端、媒介形态等融合在一起,使媒介产品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生产观念等也实现了融合。这迫使高校学术期刊必须整合工作流程,按照融媒体的特质,打通各种传播介质的边界,进行编辑流程再造,以适应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学术服务。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编辑流程再造首先要从理念上创新,在选题策划上除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外,更要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化主要以编辑为主体,由编辑部选题内容,然后由学科编辑组织专家、学者围绕选题进行稿件撰写,或者通过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会议、深入课题组、与专家学者约稿等形式获得,编辑部和学科编辑占有主动权和优先权,学术论文生产都集中在编辑部和学科编辑选定的专业人员手里,论文也集中在编辑部独具品牌优势的机构中进行。融媒体时代,新技术带来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UGC(用户贡献内容)的大量产生,新技术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学术论文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用户生成的新观点、新设想可以为编辑部提供新的选题策化内容。这种自然萌发的力量,借助新技术手段浮现出来,并被传播出去,这为选题策化流程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融媒体时代,受众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贡献内容之外,还能多路径地反馈信息,评价并影响媒体机构的学术论文生产,因此,融媒体时代选题内容来源的多元化也必然促使高校学术期刊进行编辑流程的优化。[1]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也需要再造。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审稿流程是由责任编辑初审、学科专家二审、主编终审。审稿主要审查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或重要应用意义、是否有充足的实验或分析支持文章的结论、文字叙述是否清楚简洁、有无学术道德问题、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准确与完整。融媒体时代的审稿除了需要上述内容外,还要对学术论文内容做出价值判断以及去向判断。论文涉及的实验数据、背景资料、音频、视频、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都将成为审稿的内容,同时也要对其做出不同介质传播的判断,这就要求责任编辑、学科审稿专家、主编具有融媒体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并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融媒体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专业性互补的思维,融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精准化,内容生产的大众化和定制化,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内容形式的多维性和跟踪性的特点必然会引导编辑思维模式的转变。融媒体时代,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备更加系统的知识储备。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内容读取的随机性和碎片化,内容生产的开放性、共享性、多样性和繁杂性,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融媒体时代的编辑既要有全面化的知识体系,又要具备掌握专业化技术的能力。以上变革必然会促使高校学术期刊进行编辑流程的再造。融媒体时代的编辑加工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不但要按照国家标准对文稿进行语言文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编辑加工,还要对论文的实验数据、图表、音频、视频、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多种类型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融媒体传播的素材,同时可供审稿专家、读者共享,成为参考和再利用的数据资源。融媒体时代的学术论文出版也不仅仅是纸质期刊的印刷,学术论文传播除了跨介质传播外,还将跨平台传播,如网站的传播、两微一端的传播以及音视频的传播。[1]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会扩大,并实现编辑、审稿专家、读者、作者的交流互动。除了学术论文的纸质传播,还可以在学术期刊的网页、PAD移动版及微信平台上设置学术论文流媒体格式的数据专区,使用户在以上媒体阅读中,能方便地浏览并下载相关的信息,甚至可以获得作者提供的算法代码和各种应用测试工具,在微信上,可以为学术论文设计微信推广版,将论文中最有价值的数据、图、表通过微信平台推广,还可以加入论文作者对该论文进行解读的音频、视频等。这些传播方式既以多媒体形式传播了论文的科学内容,又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浏览需求。融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是以用户理念取代受众理念,变受众为用户是融媒体时代获得并扩大目标人群的关键。吸引用户、培养用户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新流程。融媒体时代,用户是学术论文生产及媒体运营的起始点,也是终极目标。学术论文的作者、读者不再被动接受内容传播,从受众成为了参众,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要把服务用户、吸引用户、集聚用户作为内容创新的评价标准,作为办好学术期刊的追求。高校学术期刊要根据用户少而精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刊特色,深入挖掘学术资源和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借助融媒体的优势,搭建编辑、读者、作者、专家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可以以学术机构为平台组织学术会议、通过微信平台学术会议信息帮助用户及时掌握学术动态,参与学术交流。也可以通过对用户细分,精准推送最新目次、最新论文,与作者一起开展论文的宣传推广。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获利、获益问题也是编辑流程再造的内容之一。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经费来源基本靠主办单位的拨款,仅有少量的发行收入和数据库效益分成。融媒体时代由于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传播介质的多元化,学术期刊的收益也会多元化。融媒体复制便捷的特点推动了学术产品的传播,降低了传播成本。新技术不断降低门槛,使得新媒体传播成为可能,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及手机移动传播平台等设置付费阅读模式或赞赏模式,实现收益。可以借鉴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模式,实现学术产品营销的新变化。融媒体时代,营销的对象不再是从前的“铁板一块”、“面目模糊”的群体,而是“个性鲜明”、“面容清晰”的个体,他们需要适合自我个性特征的学术产品,学术期刊面向个体推送产品的服务是点对点的精准服务,也会获得个性化服务的收益。另外,融媒体时代也会带来营销成本、营销渠道的变化,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微链接”,病毒式传播、口碑式传播都降低了传播成本、拓宽了传播渠道,使营收在复合式传播的基础上实现复合式营销,以上都会是未来高校学术期刊经营的发展方式,也会为期刊带来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