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小课堂范例6篇

健康知识小课堂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1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是低年级学段的主要课程,而低年级也正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一学段的小学生可塑性强,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终身性的影响,也正因如此,他们的身心极容易受到伤害,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完成知识传授即智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多种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略谈如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字词学习形式,扩大参与面和频次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生字词教学,一方面字词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通过字词的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发育规律。字词学习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不是认读的问题,而是记忆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为了学生能够会读会写,布置大量机械的抄写作业,这种字词学习形式破坏了低年级学生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阻滞了心理健康发展的路程。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摒弃应试教育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在字词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达到知识理解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发展。在字词学习中首先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参与度。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并且得到应有的指导和关注。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还要均衡互动的频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公平和教师、同学对他的响应。做好这两点,学生在字词学习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培养其在心理发育中获得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不懂就问》一课的生字词时,课程目标要求要认字17个: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呆、鸦、雀、拿、厉、既、养、良;写字7个:孙、思、诵、刚、鸦、良,认真分析了这些字的特点,笔者发现这些字可以进行归类学习,把可以表示人格的私、良、厉作为一类,把可以表示学习状态的诵、思、糊、涂、例、段作为一类,把表示道德情态的拿、晃、呆作为一类。对这三类词语的教学先让学生进行自读,提出自己不会读、不认识的字,让其他学生解疑,教师圈划这些生字,给学生进行解释,最后让学生指认读、合作读、全班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对生字进行解释,让学生知道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大度的人,知道学习中应该摒弃糊涂、勤于诵读、善于思考。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也落实了心理健康教育。

二、为学生创设发言和表达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获得自信和自尊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必然要借助于沟通和交流,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根据课堂特点把握这种方式,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发言和表达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由于入校学习时间不长,依然保持着对知识和新事物的新鲜感和热情,而且对教师的指令能够立即行动起来,所以在发言时非常主动和积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堂知识的具体分配设计相应的表达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表达,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都充分的表达出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表达时,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表达是有价值的,从而获得自信,同时肯定他们发言的积极态度,也能让他们的自尊心获得增强。例如《妈妈的爱》一课,教师设置了“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通过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在初读之后进行表达,把全诗的五个小节都做了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二次表达,很多学生都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学生的自信心大为提高。而且通过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及时自主的调节心理状态,自尊心能够让学生在心理成长中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意识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要关注到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上,这是由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教师秉持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环节,通过学生之间对知识的共同思考和商讨,到共同的交流和思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进一步协调的能力。并且通过合作与探究,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意识。例如《字典大楼》一课的学习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要查字典这一内容,设置了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合作学、三小节,探讨不会写“砝码”这两个字时心情怎样这个问题,学生在在合作探究时,首先要认真的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学会接受正确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发言,并回过头来独立思考自己的不足。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天然培养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沃土,教师在预设课堂时让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

总之,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角度的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课堂内容含量和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提高教材分析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落实。

参考文献

[1]卢占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吉林教育,2013,29:73.

[2]叶蕾. 立足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2:127.

[3]钟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3:39-40.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2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深化,陈旧的小学课堂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育即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又使心理教育教学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一门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教学。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质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学生自身的社会需求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从而保证小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一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节操,帮助学生对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处理,有效的调试自己的情绪,从而保证小学生学习任务有效、创造性的完成,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的主要立足点是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学的内容主要根据学生心理的需求以及关注点为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质是对学生自我体验的重视,重在与学生进行经验的分享上,并从中获得经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若想取得较好的成果,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要依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方互动,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多种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经验的支持,从而可以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进行优化,进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品质,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活动引领式

此类课型课堂基本结构:布置活动任务,制订活动规则;参与团队活动,注重观察体验;共同分享感悟,教师适时小结。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充足的心理体验。此种课堂成为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心理课堂类型。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团队游戏“买卖街”。先布置游戏规则:女生代表1元钱,男生代表5毛钱。由主持人说出具体价格数目,由男女生自由组合,最快组合完毕的即为获胜者,落单或者组合错误的则视为失败。当教师公布游戏规则后,男生一定会认为“不公平”,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此种心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规则的疑问,此处表达越充分,越有利于活动后的分享,学生的感悟就会越深刻。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每个人的存在价值,懂得尊重和珍惜。同时也要体会到价值的大小与身份无关,与被需要的程度有关。在分享环节,让学生用固定句式延伸表达:“我很重要,因为……;xxx很重要,因为……。”该表达方式会使整节课的气氛变得温暖,学生的融入感会很强。

2.讲授式教学模式

此类课型课堂基本结构: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应重点讲授的内容是心理学的理以及知识,其主要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初期,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学以及心理学知识的灌输,从而让小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行为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自我调控的方法。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为:问题导入――知识灌输――实践运用。比如,在讲授“调节情绪”这部分心理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将问题进行合理的导入,来讲解情绪以及调节情绪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方法等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此外,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都可以进行较好的把握,他们只需要根据传统学科的教学进行心理学方面知识的讲解就可以,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了扩展,学生丰富了自身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然而,从教学内容上来讲,讲授式教学主要侧重讲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并且关于心理学知识方面的记忆又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剧增,因此,教师不能仅是简单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将其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程来进行教学,更不能采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价,而是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对小学生心理素质优化以及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用这类的课程,并要保证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而避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的的偏差。

3.话题辩论式

由于该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做基础,所以在小学只适用于高年级教学。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或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选定一个话题,课堂开始教师抛出话题分组讨论。在组内每个小组成员均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形成小组意见,然后进行班级讨论甚至辩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此类课型课堂基本结构:教师话题导入,进行分组讨论;班级展示交流,适时展开辩论;分享感悟评价,课后延伸思考。例如,我们设计的“家有二宝”一课,上课先播放一个有关家有二宝的节目视频,然后引出话题:如果我家里有弟弟或者妹妹,我凡事该让着他(她)吗?话题抛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分组进行意见表达,可以进行辩论。最后,每组成员得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讨论(辩论)。

三、结语

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学生又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进入学校后会面临与同学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就会引发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最终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大讲堂;效果评价;社会满意度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1],一直以来,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的重要场所[2],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只是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更重要的是由医务人员传递门诊及住院患者相关疾病知识、保健、健康行为习惯等[3]。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三级甲等医院,床位总数1600张,月门诊8~9万人次,自2014年6月护理部成立健康教育小组以来,履行各项职责,推动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社会满意度。其中群众受益最大效果评价最好的是健康教育大讲堂工作的开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因之前医院未有序规范的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无相关资料数据统计。之后2014年起由健康教育小组主办此项工作,收集103例反馈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小组根据全年的各大型节日,安排相关专业科室承办健康大讲堂,提前在各电梯口相关病区张贴宣传单,承办科室以多媒体讲解、现场答疑、示范演示等形式完成。以2015年健康教育大讲堂安排为例:

场地准备:各专科门诊候诊厅;

时间安排:大讲堂统一时间安排和承办科室门诊日相结合 ;

用物准备:候诊椅、音箱、多媒体电脑、相关专业纸质宣传单或模型;

工作人员:专科专家、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小组组织人员;

工作流程:欢迎词、主题介绍--专家专题讲座--护理配合指导--现场答疑--个别指导--结束语--填写现场效果反馈--电话随访效果及指导。

1.2.2评价指标 ①提升了医院形象及知名度;②患者满意度提高;③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④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讲解能力、指导能力。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大讲堂开展前后医院形象及知名度比较,见表2。

2.2健康教育大讲堂开展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3。

2.3健康教育大讲堂开展前后患者遵医行为比较,见表4。

2.4健康教育大讲堂开展前后医务人员能力比较,见表5。

通过健康教育大讲堂工作在医院的开展,医院形象和知名度,患者满意度,患者的遵医行为,医务人员专业能力、讲解能力、指导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3 讨论

3.1 取得成效

3.1.1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在就诊等候期间可以在相应门诊听到自身疾病知识指导,增加了其对医院的信任和好感,也会将此信息带给其他人,可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门诊就诊量。

3.1.2相关科室住院患者根据张贴的宣传海报,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到门诊旁听,可增加其住院配合度等。

3.1.3相关工作者、路过群众听到相关健康知识指导也会收益很大。

3.1.4所有感知过大讲堂的人士都会知晓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从院方起积极倡导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大大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3.1.5院方通过此项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讲解能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满意度。

3.2检讨与改进

3.2.1检讨 健康教育小组初成立,此项工作经验不足,岗前培训精简,导致此项工作出发点好,但受益仍然没有最大化;大讲堂人数、秩序的保障不够;专家讲堂的内容有时过于专业化,群众难以理解;答疑和现场指导因时间关系无法一一满足群众的需求;每次讲堂效果评价做得不够,未收集建议以便工作整改。

3.2.2改进 组员外出学习、培训,借鉴成熟医院大讲堂工作经验;讲堂当天可请相关人员进行秩序维护,大讲堂前日承办科室试音箱、多媒体效果确保大讲堂效果,可通过客服和科室回访提前告知相关专业患者如期听课,确保大讲堂日听课人数;每次注意提前和讲课专家沟通,内容尽量通俗、通用、趣味,以便听课群众能接受;提前收集群众问题并分类,延长答疑时间,尽量满足群众需求;增派人力口头、书面收集群众听课意见建议,每次讲堂课后根据建议制定改进措施,下次即时整改。

参考文献:

[1]米光明.护理健康教育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7.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64-0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高校公共课程,该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传统的公共课教学通常包括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后知识内化两个教学任务[2],其中教师理论讲解时间所占比例大,知识内化主要在课后进行。为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教师采用了融合讨论分析、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但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难题。首先,将多种教学方法同台运用在少课时、大班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可能面临更大的课堂管理和时间分配压力。其次,教师在课前主要围绕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备课,很少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关注的多为普遍性问题,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以及兴趣点和盲点,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参差不齐。再次,知识内化主要依靠学生在课后完成,而课后师生沟通依然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缺乏教师引导和朋辈帮助,易于导致知行脱节。

如何克服以上难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焦点问题之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高校师生的网络习惯,又符合师生互动交流的心理需求;既能辐射全体学生,又能聚焦个体学生[3];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适用性

在理论上,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异曲同工。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翻转教学理念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其整个教学活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考虑和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问题。在人本主义思潮盛行的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方式等也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其目标在于健全人格和幸福心理的培养,其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并引导其自我解决问题。此外,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样,不局限于有限的教育空间和时间,而是深入实际生活中促进知识内化,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故而,两者都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对人的关注。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单一学生个体和整个学生群体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差异认同和有教无类。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自我潜能和生生影响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自我教育和朋辈引导。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理论上是现实的。

从操作上,将翻转课堂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有着时间、认知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三方面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前,需要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而大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较之中小学生更为充裕和自由,因此满足了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时间上的要求。不管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翻转课堂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性和自觉性,以确保课前自学、课内讨论和课后反思的顺利进行,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监控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满足了对学生主体认知能力的要求。翻转课堂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正好是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主流群体,对网络信息、视频课程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偏好,且熟知网络操作,故而满足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网络操作方面的要求。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集中在选择网络平台以及设计教学流程两个方面。

1.网络平台的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诞生,网络平台的选择和设计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网络平台承担着资料信息、支持互动系统、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功能。腾讯QQ和微信是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较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QQ群是基于腾讯QQ的多人沟通平台。QQ群不仅可以供群成员聊天,还为群成员提供群公告、群相册、群文件、群活动等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是进行一对多网络媒体行为活动的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账号类型。其中,订阅号有权限每天为用户推送一条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形式呈现的信息资讯。大学生普遍通过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在智能手机上只要装载腾讯QQ和微信等交流软件,在网络通畅的条件下都可以实现有效的网络沟通。因此,将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具有现实可能性。由此,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学生,三者共同组成翻转课堂的学习空间。

2.教学流程的设计。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点,该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首先,确定每个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每个教学主题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次,构建网络平台。创建QQ群后,教师需要熟悉各项功能的操作;学生加入QQ群中后,以“学号+姓名”的方式修改群名片,以做到实名。教师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后,先熟悉功能、管理、统计等操作,然后邀请学生添加关注。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名称力求让人印象深刻,并突出课程特色。最后,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PPT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视频、调查和测验、习题以及拓展性知识等。其中,PPT需要精练简单、清晰易懂;视频可以精选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录制,其长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课堂调查和测验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和相关的心理困惑;习题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性知识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实验、研究进展等。②课前阶段。课前阶段的第一个步骤是教学资源。教师将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上传至QQ群空间,以供学生课前学习,并将相关的心理知识和资讯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给学生用户,实现扩展阅读。教学资源之后,教师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推进课前学习,如引导学生通过PPT和视频自主学习,督促学生完成课堂调查和测验、习题,并鼓励学生在群论坛中进行疑难反馈;如果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呈现多样性,则可以在线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课前互动、调查、测验、习题等情况,寻找普遍性的焦点问题和个别化的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活动,使之更加科学、合理。③课中阶段。教师在课中阶段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实施课堂讨论。课堂中,教师除了讲授、答疑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可以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也可以根据目标主题分组,可以七八人一组,也可以三四人一组。分组后,小组成员围绕知识理解、疑难困惑等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讨论的组织参与者、不合理认知的辨别者、问题解决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会得以启发、课堂参与能力得以提高、学习态度得以升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组织成果展示。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和个体感悟体会,以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学生个人或小组还可以在课后将讨论结果、感悟心得制作成PPT、微视频、动画等上传到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以供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课后讨论和交流。④课后阶段。在课后,教师再次转变自己的身份,成为课后反思的促进者。反思策略可以通过在线辅导或讨论促进学生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情境案例题或实践模拟题提升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在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继续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保持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指导其生活和实践。

四、总结与展望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固守静态的教育空间到构建流动的教育空间,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是高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和新体验。超越以往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还促进了教师的潜能开发,在完成学习认知的同时,还促进了情感的交融――即实现了成人和成己、认知和情感的同一。在翻转课堂的四个教学阶段中,准备环节是基础铺垫,课前环节是物质保障,课中环节是灵魂动力,课后环节是提升反思。在具体设计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还应考虑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如,寻求适用于文字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并力求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结合传统的评价模式,形成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怡斌.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33-35.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5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PEM course and its inspirations to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HU Xiao-qing1,TANG Yan1,CHEN Ang 2,SHU Ya1

(1.Department of Sport Educ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Department of Kinesiology,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Greensboro 27412,USA)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American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 Me (SPEM) course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enhancement of cognitive ability, development of a healthy lifestyle, promotion of self health management ability and formation of lifelong sport awareness. 6 characteristics of SPEM course are as follows: highlights cognition, values knowledge; values understanding, emphasizes application; clear levels,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multi-stage structure, advancement step by step;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rate control; disciplinary crossing, connection to life. Its inspirations to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re as follows: highlight people education value, focus on sport and health knowledg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integrate teaching contents,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 and health knowledge and basic movement ability; optimize teaching modes, realize the changing from a three-stage teaching structure to a multi-stage teaching structure; establish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tandards, emphasize promoting student development; exp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emphasize their connection to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and social realit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EM course;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USA

青少年肥胖引起的健康??题,多年来已成为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热点,加强学校中的体育教育、改善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为美国学校体育研究重点[1-2]。美国健康卫生部联合教育部在2003年拨出专款,聘请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恩尼斯和陈昂领衔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校为中心的身体活动干预课程――SPEM (Science,PE & Me,即科学、体育教育和自我)课程。在恩尼斯和陈昂组织下,美国众多知名大学教授、课程专家、一线资深体育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联合攻关,并在正式实施之前在30个城市和郊区学校进行了5年的科研验证。数据表明,SPEM课程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在SPEM课程中的期望价值和成就动机、情境兴趣、知识掌握以及体力活动水平和能量消耗均高于传统班的学生[3-6]。同时,证据也显示“SPEM”课程对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7]。在我国,学校体育也面临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不力、体育教学改革原地转圈的尴尬。本研究将从分析美国SPEM课程的主要特征和成功经验入手讨论SPEM课程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需要说明的是,美国SPEM课程目前的实施对象只是针对小学生。

1 SPEM课程的特征

1.1 课程理念凸显认知,注重知识

SPEM体育课程在价值取向上不再以传统的“可观察和可测量得到的持久行为改变”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向,而是采用将身体练习与相应的概念性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体育课程。因此,SPEM课程研究团队在课程设计之初确定两条原则:1)SPEM课程强调在每一节课都要将身体发展和认知学习进行整合,要求学生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探索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与心率变化有关的运动强度概念时,学生必须通过参加认知任务,预测和记录心率数据,评估心率变化和证据,并据此最终确定如何选择适当强度的活动,提高心率使之达到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运动的健康益处。2)考虑到学生先前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每节课都要从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相关以及每天可能面临的基本问题开始。例如,某节课的开始活动是2 min的单脚跳绳。在跳绳活动中,学生要注意观察身体的感觉(例如:发热、出汗、疲劳、呼吸加快等),基于这些观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参加体力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理变化的概念。SPEM课程原则注重身体活动和认知学习的整合,强调学生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健康知识,关注学生先前知识对促进新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以认知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身体活动。其次,SPEM课程的3个学习单元分别是心血管健康、肌肉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发展和营养。3个单元的内容知识以学生在课堂中,反复参加的体力活动科学概念和运动原则为主,通过教授学生与健康相关的科学知识,并运用于日常的身体锻炼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与健康相关的科学知识,还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除此之外,SPEM课程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体认知发展规律,强调通过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辅以情景化的身体活动和游戏,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并形成积极生活方式,从知识增长和认知发展促进学生对身体活动的理解和认识,突出其注重知识学习的理念。

1.2 课程目标注重理解,强调运用

美国SPEM课程围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和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核心目标,制定了5个具体的目标标准:1)学生理解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的影响;2)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健康水平;3)学生能够将体育课程学到的与健康相关的健身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4)学生能够将体育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家庭及现实中的生活问题;5)掌握健康知识和健身技能,为终身锻炼做好准备。同时,SPEM课程通过6种途径为课程目标的实现给予充分的保障:1)身体活动是每节体育课必要组成部分;2)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学生参与相关试验,?其在试验中掌握测试自身健康知识和能力;3)课程经过严密的优化排序,将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练习相结合;4)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5)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注入每一堂课和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中;6)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要参与科学探究(例如:预测、观察、分析、交流)。

1.3 教学内容层级清晰,全面兼顾

SPEM课程根据凸显认知的课程理念以及注重知识运用的课程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面,第1层是概念知识、第2层是认知发展、第3层是身体活动。依据这3个层面又将其称为“爱心医生健康心脏单元”,具体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体育锻炼对其身体影响的重要性,并实施相关试验,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其心血管健康做出检查与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和懂得“怎么样”,利用身体活动改善和维持心血管健康。“米老鼠的神奇力量单元”,包括了解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作用,强调肌肉力量和耐力对于健身的重要性,并且组织相关试验,帮助学生了解肌肉及肌肉群的结构及其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所发挥的功能,让学生理解超负荷原则及特异性原则在健身中的运用。“酷孩子体能俱乐部单元”,向学生们介绍柔韧性和营养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组织相关试验让学生检验柔韧性和营养对于促进身体健康的地位和作用。每单元每年级10节课,3、4、5年级共90节课。

3个学习单元主要由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以及营养4部分内容组成,而这些内容正是健康体能5大成分中的4个方面。不管是从宏观课程内容体系,还是从微观课程内容表现形式上,各部分都是以体育健康知识为核心,且层次清晰,兼顾认知与身体的全面发展。SPEM课程内容设计将概念化的体育和科学知识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学生在整节体育课中大部分时间保持连续活动。在保证学生身体活动强度的前提下,不仅促进学生体育概念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兼顾身体练习发展。

1.4 教学模式多段结构,逐级递进

SPEM课程的教学采取5E教学模式,5E 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开发出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科学教育领域受到高度的关注。研究显示5E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积极作用[8]。不同我国体育课程的三段式教学结构,SPEM课程将体育健康知识和身体活动融于5E教学模式中,将教学过程细化为5个阶段,分别为参与、探索(验证)、解释、评价、深加工(如图1)。

图1 美国SPEM课程5E教学模式流程

SPEM课程注重知识的逐级递进还体现在内容教学的安排上,1.3节论述SPEM课程内容分为“爱心医生的健康心脏单元”“米奇的神奇力量单元”“酷孩子体能俱乐部单元”。3个单元的知识按照螺旋上升的序列结构进行排列,各个单元知识在3~5年级逐级递进,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概念从3~5年级由浅到深反复提及。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由易到难,更好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再加工和创新。

1.5 评价标准评价多元,掌握有度

从4个维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为学生科学日志评价、教师提问与观察、单元知识测试及学期标准化测试。1)学生科学日志评价:科学日志不仅详细记录学生对每一堂课关键知识和问题的理解、掌握程度,而且还为学生提供课堂反馈的机会。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科学日志,记录对学生的每一节课程知识理解和学习情况的评价;2)教师提问与观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行为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3)单元知识测试:根据SPEM课程的3个知识板块,能够反映3~5年级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情况的单元知识测试,单元知识测试能够科学的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单元的表现;4)学期标准化测试:学期标准化测试是考察学生对各年级3个单元总体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内容包括体育科学概念、运动科学原则、身体活动的运动生理反应测量、运动强度诊断以及体育活动生理益处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SPEM课程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广泛使用计步器、脉搏计等仪器测量运动量和频率,运动量的评价也融合在这4个维度的评价之中。换言之,所有的知识评价都是围绕运动进行,身体活动的评价每时每刻都在持续。除评价维度的多元化,SPEM课程在评价形式上也具有多元化特征,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从自身、同学和教师的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业表现综合评价。由此可见,SPEM课程不管是评价维度还是评价形式层面,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评价维度和形式的多元化能够使得评价更为客观和科学,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

SPEM课程为能够对学生每节体育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估,为每一节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等级评价标准,分别是优秀、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优秀”代表学生对单节课堂主要知识具有非常好的掌握;“满意”代表学生能够掌握大部分学习内容;而“不满意”则代表学生没有掌握课堂知识,还需要参加额外的课程学习。3个等级标准清晰,清晰展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教师能够客观区分和评价学生对每节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6 课程资源学科交叉,联系生活

美国SPEM课程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学科内部发展的弱点,采用跨学科的思维,将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音乐及数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相融合,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与我国当前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背景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理念相一致。首先,SPEM课程以科学概念和观点为组织核心进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例如,课程中的概念解释板块多次出现运动生理学中的脉搏、心血管、耐力以及能量等概念,将体育课程中的知识与运动生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教学,使得体育课程的知识更加丰富。其次,SPEM课程以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为组织核心,将各学科加以综合。除了融合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之外,SPEM课程更注重以日常实际生活情景为组织中心,综合各学科的学习。

SPEM课程这种注重在体育教学游戏和体育活动的设计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具有以下优点:1)关注来源于生活的知识,通过实例和情境向学生表明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现实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要引申出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2)强调体育活动与生活的联系,使体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更密切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3)强调体育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社会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SPEM课程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2.1 凸显育人价值,关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学校体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但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运动技能学习的“显性”育人价值,而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积极生活方式等“隐形”育人价值却较少涉及[9]。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估、运动处方的生成、锻炼方案的制订等都需要相应的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而体育健康知识的最大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发展,确立终身体育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理解运动益处,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运动意识,提高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实现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在我国的体育课堂上,体育健康知识的育人价值还没有受到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主要表现为课时比重少、缺乏实效性。而美国SPEM课程,根据小学生的动作技能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以动作技能难度相对较低的体育游戏和身体活动为载体,在保证学生身体活动量充足的前提下,将学生最为有用的健康体能知识(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营养)进行简化和优化排序,体育健康知识由浅至深反复出现在3-5年级每一节体育课堂,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除此之外,为能够更好提高小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运用能力,SPEM课程依据小学生喜欢模仿、想象丰富、注意力常与兴趣相关和爱探索的认知发展特点,采取5E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每一节课的深加工阶段将学生在体育课堂学到的体育健康知识迁移到课外和实际生活当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因此,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运动技能的“显性”育人价值,更应该注重体育健康知识的“隐形”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养成积极生活方式,真正落实终身体育的理念。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强调的关注学生体育健康知识增长,并不是单纯的追求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放弃对运动技能(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而是强调保证在身体活动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追求学生的健康体育知识增长,发挥体育健康知识的育人价值。

2.2 整合教学内容,促进知识与技能协调发展

完整的体育学习包含认知和身体两大方面,体育学科与所有学科的知识学习一样,运动知识与技术的获得,也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运动知觉、表象和对运动概念的理解所组成的[10]。Jewett等[11]在其著作中也认为行为改变方面的身体学习与可在知识增长记录上的认知学习具有重要的联系。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大方面。从学习领域看,其内容多元,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但是具体到各个领域具体内容的制定和学习评价上,通常还是以体育技能学习和评价为主,而对于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和评价相对较为缺乏。而美国SPEM课程则以符合小学生3―5年级运动能力要求和难度相对较低的身体活动为载体,将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体育健康知识,以螺旋上升的排列方式融合到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身体活动和情境游戏当中。在不减少学生身体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同时加强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了小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协调发展。我国体育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可以尝试将技能教学和体育健康知识教学进行整合,在保证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前提下,加强运动原理和价值、运动原则等与体育健康相关的知识教育,促进体育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协调发展。

2.3 优化教学模式,由三段式向多段式教学结构转变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应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教学模式结构的主体部分包括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12]。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结构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三段式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体育教学过程仍然是以教师的技能传授为主,限制了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容易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13]。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三段式教学结构显然无法满足新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反观SPEM课程,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5E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参与、探索(实验)、解释、评价和深加工的多段式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知识传输者变为引导者,以技能要求较低身体活动和情境化游戏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组织和探索蕴藏于体育活动中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先前知识经验对身体活动结果进行预测、记录数据、解释和分析结果,探究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影响和价值。这种多段式的教学结构不仅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学生的课堂实践经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学过程的管理变得更加灵活有效。

2.4 制定多元评价标准,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目前我国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忽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内容过分注重运动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也过于单一,较为注重量化,缺少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评价主体单一,忽视现代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价值的多向性等问题[14]。美国SPEM课程在评价方面,从评价维度、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等不同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评价内容,其评价方法多元、形式多样。针对每节课制定的“优秀-满意-不满意”(且将评价标准明确向学生交代)3级评价标准,能够充分评价学生对每节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制定了体育素养标准,关注学生的体育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通过学生科学日志的形式记录学生在每节体育课中的表现,再辅以课程结束时的知识测试和运动能力考察,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知识运用、技能掌握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不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要,更强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因此,我国在课程评价的制定中,可以参考SPEM课程,建立不同维度和形式的多元评价方法,采取类似于科?W日志的形式,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6

黄厅长:谢谢你们的关注。从读书到现在,我一直和教育有缘。出生在教师家庭,对教育更是有一种特殊感情。在学校工作18年,从当老师到当校长,接触过很多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对教育的关心和理解以及他们对教育的期盼,让我自然地开始思考一些有关教育的问题,如教育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教育不太难?如何让大家感到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带着这些问题,阅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加之我平常比较注重收集些资料,更喜欢做些思考,也喜欢写些小文章,总希望探寻到教育的一些真谛,尽管有些观点可能肤浅,但都是在教育基层的特定环境中所产生的真情实感。

做校长期间,我参加过多种国内外培训、考察和研修,虽然对教育的思考有了一些提升,但更多的还是在从校长、教师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后,接触面又有所改变,这时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发生了视角上的变化。如,经常想到为什么教育改革会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每次思考或者与人讨论过后我都思绪万千,感受颇多。于是,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提起笔来写点短文或随笔,以求寻得一剂良方。

《新课程研究》:在您的这本教育思想专著里面,既有对宏观层面教育制度设计的思考,也有对国际教育的比较分析,更有具体到对“课堂改革与学生发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以及健康课堂的实施,可谓深入浅出、面面俱到。那么,您最想告诉读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是什么?

黄厅长:《教育,一切为了孩子》这本书说到底还是围绕着探讨教育规律、正确理解教育本质的一些所思所想所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甚至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批判的靶子。我总想,种农田要遵循农事规律,并靠天气;从事教育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靠人气。在时展的进程中寻找教育的规律,是我一生的教育追求,也是我一生的教育情结和情缘。

《新课程研究》:说到教育规律,对于您主持的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健康课堂”,应该说切中了当下的教育规律,为全省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和目标。我们想知道提出这一课题的初衷是怎样的?

黄厅长:提出“健康课堂”这个概念,是源于姜沛民同志一次提问的启示。2008年8月6日,他在孝感调研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位教师,拿着教材、备课本走进教室,教室里会是什么情景?我们是否清楚教师进去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能不能设计一种流程,教师进课堂之前就知道教室的情况,教师出来后不问学生就知道课堂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要知道,过程决定结果。健康课堂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预料的。

当前教育的许多突出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找到其映射的影子。比如,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学生的眼神都会转向成绩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而一旦回答不出来,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遭受打击。教师提问很多时候只注重了知识层面的问题的解决,而很少关注谁能解决。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心脏,课堂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成败。亚健康状态的课堂不可能成就健康的教育,病态的课堂背后一定是病态的教育。因此,解决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我们需要追根溯源,高度关注和研究课堂,从教育、教学本质出发,认识、研究和构建健康课堂,用课堂的健康逐步促进和实现教育的健康。

《新课程研究》:在您看来,什么是健康课堂?

黄厅长:健康课堂是人们根据新课程理念而提出的一种优质的课堂形态,它的内涵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又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态环境。健康课堂既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又要求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目标导向,更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健康课堂就是教师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实施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科学、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研究》:具体来说,健康课堂有哪些特征?

黄厅长:健康课堂的特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健康课堂的方法是科学的。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试科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认知的规律以及教学规律,也就是不能没有取舍、没有选择地盲目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课堂上大包大揽的不良习惯,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智慧地引导学生,真正“授之以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幸福和快乐,收获成长与成功,得到自由与发展。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时科学的。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是健康课堂的重要特征。健康课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如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喜好独立探究、勇于质疑问难、敢于向权威和传统挑战、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勇于求异创新、能自觉现成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学习品质等。

2. 健康课堂的流程是简洁的。健康课堂的教学流程为“三环节教学”。第一环节为“快乐自学”。自学是健康课堂十分重要的环节。轻松有效的课堂必须以学生充分的自学为基础,而学生能够高质量地自学则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学生自学指导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与技能。第二环节为“激励导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表达、展示、质疑、合作探究,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三环节为“轻松练测”。练习、检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或选择练测内容,是健康课堂的基本要求。练测内容不能有偏题、怪题、废题,要少而精,练非练不可的内容,测非测不可的知识点与能力。

3. 健康课堂中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健康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是教师激情四射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快乐学习源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健康课堂的关键任务。健康课堂要求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1)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活动;(2)让学生自己出练习题、检测试卷,进行练习和考试;(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激励评价,如积分评价、口头赞美、具有夸张意味的荣誉性称号、实物奖励等;(4)利用网络、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5)请相关的社会学者、贤达等进课堂为学生上课,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健康课堂的负担是适中的。健康课堂追求“减负增效”。负担适中的健康课堂至少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第一,一堂课给学生呈现的知识分量要不多不少,内容不偏不怪,深度与广度适当;第二,不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第二,作业最好能在课堂内完成,统一的课外作业尽量少布置,即使布置也应有层次性和选择性,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超前发展,也可以让学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确保学生不产生压抑、烦躁、苦恼等消极情绪;第四,检测考试要适度,健康课堂必须改变过度频繁检测考试的做法,既要发挥检测考试的诊断功能,也要发挥检测考试的激励功能,让检测考试成为学生轻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健康课堂的环境是生态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和谐的。(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健康课堂的重要特征。健康的课堂必须体现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是朋友,课堂是民主的。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要求,从智力、性格、兴趣、成就、情感特质等方面,不断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活动,并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保持并增进学习兴趣的同时谋求充分、自由、全面的自我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育要尊重、唤醒、服务学生的理念,揭示了人性化和生命化的课堂意义,提升了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2)课堂的文化环境是阳光的。如标语、口号、教学辅助资料等都应具有阳光的文化特质。(3)课堂合作的氛围是积极的。生生之间亲密合作是健康课堂的又一特征。班级授课制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群体的差异构成了学习的磁场,学生之间优势互补、智慧互启、真诚交流、资源共享均称为班级学习的独特资源。(4)课堂的整体情绪是快乐的。保持课堂积极向上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张扬教师的风格,发挥学生的学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

6. 健康课堂的价值是实用的。健康课堂的核心价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明确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健康课堂务实的教学理念。健康课堂应该具有高效性,如果一堂课教师教得很生动,却没有任何效率,那么这堂课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健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健康课堂的实效行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扎实、课堂检测分数高;二是课堂效益最大化,即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行为习惯好、能力提升快、素质发展全;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即课堂满意度高,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过程与结果完美结合。

《新课程研究》:在了解到健康课堂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后,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进行健康课堂研究呢?

黄厅长: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正是我想重点讲的内容。我认为健康课堂研究应该是“三有”研究:有意义的研究、有序的研究和有成效的研究。

对健康课堂的研究首先要着力于对人的研究。这里的人包括两类,一类是教师,一类是学生。比如,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教好,而有的教师却教不好。我国外交部一位工作人员在地方挂职,在参观学校时提出,“教师教授知识很重要,但教师的性格和希望艺术更重要”。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古怪,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紧张。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让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接收不同老师的教育,从而让学生从不同教师的优秀品质中吸收养分。其次,要着重对健康课堂核心概念的研究,健康课堂是科学课堂模式的总和,要允许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健康课堂模式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健康课堂是一个系统,它包括教师、学生、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构成课堂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应该是健康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和环境中也应是健康的。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这个课堂里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的学生并非只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就好比我们在教室里放了很多盆景,有灌木、乔木、草本植物,要让所有的植物都能健康成长一样。目前的课堂中是有矛盾的,如升学率和学生快乐之间的矛盾,家长希望孩子考高分,学校希望有高升学率,而学生本身却希望能快乐迪学习。健康课堂就是要在不回避怎样取得高升学率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快乐,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

在研究健康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元概念搞清楚,即健康课堂的定义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它的要素有哪些?要素和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健康课堂有两个关键点,即教师和学生。现在的一些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拿到教材、教案、课程标准就走进了课堂。有的地方在选拨教师时并不严格,教师正式上岗前,都没有听过课,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比如,一名教师在当教师之前是学数学的,是不是他数学学得好就能教得好呢?不一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岗前进行培训,学习怎么教学,怎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研究健康课堂应具备研究意识。研究意识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问题意识。“健康”和“不健康”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让学生乐学首先需要考虑他为什么厌学。还有,教师花了很多工夫,学生也花了很多时间,为什么学不好?其次是本土意识。一个地方的文化决定着社会怎样看待教育。比如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但到底怎么尊师,怎么重教?要立足于地方文化来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健康课堂。

再次是规律意识。就像人的成长一样,由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人是有规律的。教育从古代到现在,发展了2000多年,也是有规律的。对健康课堂的探究不是一种偶然的探究,应该是研究它产生的必然过程。第四是创新意识。健康课堂的课题研究不是从没有人研究过的,实际情况是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研究得比较宽、比较深,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们提出的健康课堂应该与之有别,在某些方面更加有效,认同度更高,既有本土性,也有普适性。

健康课堂的理论应该也是一样的,但实践操作的模式应该各有特色,进行教育研究时应该解放思想。什么叫创新?正确地、成功地使用好新思想,就叫创新。什么叫科学?就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知识,如水什么时候结冰、什么时候沸腾。什么叫学科?就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加工,用来进行教育的知识体系,如物理中水的问题、力的问题等,原来是分散的,整合在一起就是物理学科。

研究健康课堂更需要健康的心态。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已如火如荼,非常热闹,也涌现出许多典型。比如20世纪90年代湖南汨罗的素质教育、安徽铜陵的无差别教育,还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及其他一些教学模式。有的经久不衰,有的昙花一现。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不能带有功利的目的和色彩,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正如将流行歌曲和经典歌曲进行比较,流行歌曲流行一段时间就过去了,而经典歌曲任何时候听都是一种享受。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首歌《流浪歌》,当时满大街的人都在唱,但是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唱呢?而《天路》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听起来依然那么令人震撼,这就是经典。有人开玩笑地说:“好的东西叫作品,不好的东西叫作业;唱得好叫歌唱,唱得不好叫唱歌。”教育研究不应该是玩概念。“健康”到底指什么,“健康课堂”到底指什么,这需要做内涵研究,做模式的研究,最终要考虑学生是否受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是否健康和快乐。而教师不仅思考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关键还要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得怎么样。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思路。例如,荆州市北门中学生源一般,学校推行课堂改革后,教室里桌椅按小组摆放,学生通过独学、互学、群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体现出课堂以人为本的精神。枝江一中的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学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些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解决了学习问题,课堂是高效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