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应急方案范例6篇

施工应急方案

施工应急方案范文1

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工商职能实际,制定如下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市场稳定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需要出发,构建“集中领导、统

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性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工商部门对突发性市场波动的综合处置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性事件平台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突发性事件?高效

组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事件的危害,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三、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加强市场监管,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危

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严格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正确履行市场监管

职责,坚持宽严相济,该引导的引导,该取缔的取缔。

*、属地监管,预防为主。应急处理工作按照责任区监管的划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科、所要认真履行责任区

监管职责,加强基础工作,强化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把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将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抓住重点,加强协作。针对易发事故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娱乐场所经营、无证无照经营、黑网吧、季节性台风自然灾

害、节假日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及群众*等问题,要切实抓好防范工作,同时,加强与公安、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

门的配合,形成执法合力。

四、职责分工

(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相关情况制定应急措施,指挥有关科室及工商所及时、稳妥地处置突发事件。

(二)办公室:负责接收、传递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呈报区政府、市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处理情况、重

大案件查处情况的宣传工作。

(三)市场科:负责组织对市场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组织部署相关市场专项整顿行动,部署应急期间的专项

商品质量监测。

(四)*中心:负责组织查处严重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行为,及时维权提示;处理重大群体消费申诉;组织查

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及制假售假恶性案件。

(五)经检大队(科):负责组织查处突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大规模聚集从事传销案件,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影响恶劣的非法

政治性出版物案件。

(六)商广科:负责组织查处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组织查处社会反响大、涉及范围广的商标侵权案

件,在自然灾害时,做户外广告牌的管理。

(七)企业(登记注册)科:严把市场准入关,组织处理内资企业登记监管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

业登记监管及清理无照经营等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八)信息办:负责分局信息网络的技术维护,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畅通、快捷的信息通道。

(九)区消保委: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避免引起消费恐慌,受理重大群体消费投诉,调查、调

解消费纠纷。

(十)区民个协会: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严重侵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权益的突发事件。

五、应急响应

(一)事件等级及响应标准

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市场波动,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

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响应级别。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响应(ⅰ级):适用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爆发的疫情、严重灾害、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可能引发的市场

波动。如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严重的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

*、重大突发事件响应(ⅱ级):适用于因食物中毒、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所引起的市场波动,以及爆发区域性

瘟疫和一般性灾害,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较大突发事件响应(ⅲ级):适用于市场监管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工商职能的群体*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响应(ⅳ级):适用于个别危害消费者权益、影响市场稳定、性质恶劣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

传销等重大事件,以及节假日和国际国内重大活动、会议期间,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市场波动、申(投)诉高峰、市场安全事故

等。

(二)信息报告时限

*、各科、所对辖区内的突发事件或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信息的内容应包括:时间、

地点、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等级、采取的措施和后续进展情况等。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总、核实后,迅速呈报区府和市局

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状态解除后,办公室应将ⅰ级、ⅱ级、ⅲ级响应处置情况于*日内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区政府和市局。

(三)应急响应措施

(*)应急预案启动期间,相关人员的手机要保证*小时开通,确保通讯联络畅通;相关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出现紧急情况

,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做出应急处理。

(*)对涉及工商职能的,出现或可能出现重大伤亡的食物中毒、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迅速查清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

(*)对出现涉及工商职能群体*情况,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做好有关解释、宣传、调解、劝

导工作,同时,认真调查事发原因,积极与群众进行沟通,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防止事态扩大。

(*)针对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期间可能出现的市场抢购、违法促销、制假售假、消费申(投)诉高

峰、安全事故等问题,做好预警工作,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排查市场隐患,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

事件,确保节日市场安全,坚持节日值班制度,保证*执法车辆处于应急状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对上级政府部门召开重要会议活动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值班监管,信息上报工作;对市场内出现的有毒有害

食品药品案件,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设计缺陷需及时召回、责令退出市场的商品,应及时消费警示。

六、后期处置

应急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后期处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并

根据事件等级,在规定时间内报区政府和市局备案。据此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完善相应的专项应急制度,

提高应对同类事件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七、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局干部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

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应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局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

、*三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市场合同科、*中心、经检科、商广科、企业科、信息办、区消保委、区民个协会、*所、*

所、*所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为组员。同时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分局办公室,负责有关联络协调和信息

上报等日常事务。

*、快速反应,形成联动。各科、所对辖区内的突发事件或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信息

的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等级、采取的措施和后续进展情况等。分局汇总、核实后,迅速呈报区府和

市局应急领导小组。同时,本着快速、及时、合理、有效的原则,组织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急状态解除后,应急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及时总结,形成应急处理报告,以书面形式呈报应急领导小组。

*、落实责任,确保实效。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科、所加强应急工作督查,通过监督与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把应急工作抓紧抓

施工应急方案范文2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确保广大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做到“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现制订我校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防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如下:

一、加强防疫保障

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我校和考试期间的防疫工作指导和支持,完善考场的防疫工作措施和处置流程。

(一)环境防疫管理

1.扩大外警戒范围。为防止出现外送考人员聚集,要设立警戒线,扩大警戒区域范围,除本校原有师生员工外,仅限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进入。

2.加强食宿管理。开展卫生防疫专项行动,就餐区域开展安全和环境卫生治理,进行消毒、通风等处理,并明确张贴完成标识,确保测试学生和工作人员食宿安全。加强食堂管理,包括所有食堂工作人员的行踪管理以及近14日体温和健康状况的管理等,同时要求食堂要加强消杀工作。尽可能不买进口的农产品或者冷冻的食品,食品一定要煮熟,不得生吃。实施分散用餐。需要集中用餐的要严格坚持分批次、错峰安排、保持间距,避免扎堆就餐、面对面就餐,避免交谈,确保安全。餐前餐后必须洗手。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做好食品留样,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时间、程序,建立就餐、消毒等管理台账。

3.有序组织交通。有序组织,确保测试学生能顺利到达考场。提醒测试学生提前准备好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准备好测试室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

(二)测试室入口通道防疫管理

1.在测试室入口设置体温检测通道,配置检测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所有进入测试室的测试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在测试试室入口准备一定数量的快速手消毒液供测试学生使用。学生完成测试教室入口体温检测相关程序洗手后直接进入测试教室,不得再随意走动。

2. 测试教室旁设置体温异常测试学生复检室和防疫特殊通道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身体异常测试生由专人引领入场等候处置,安排校医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个别学生身体不适不能坚持完成测试,经确认后,准其退出测试,交医护人员处理。

(三)设置防疫管理

1. 每个考场按30名测试学生进行编排。测试教室座位须单人、单桌、单行排列,桌口尽量朝前。测试学生座位横向间距不得低于80厘米,纵向间距根据考场实际面积尽量增大。

2. 做好测试教室防护措施和消杀工作。测前对测试办公室、测试教室等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对空调通风系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等处理。测试期间应持续开窗通风,保持测试场所室内空气流通。可采用风扇等设备加强机械通风,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四)加强防疫物品配备等条件保障。按每人每半天1只的标准为监测工作人员配备口罩,并为测试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口罩(原则上测试学生口罩自备)。要配备数量充足的速干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

二、强化各类人员保护措施和防疫培训

(一)加强人员配备和防疫培训

1.安排专业校医到现场指导测试学生、测试工作人员防疫、检疫事宜以及对有疑似症状测试学生进行专业评估。

2.工作人员要履行相应的防疫工作职责。监测办配备一定数量的机动主监测员,配备一名机动监测员并参加培训,以备处理突发事件处置。

3.加强对监测工作人员防疫基本技能的培训。增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确保参训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掌握防疫基本技能和各样本校内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等基本内容。

4.加强测试学生个人防护技能培训。要提醒测试学生自觉服防疫工作安排,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做好口罩、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测试学生之间要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测前14天尽量在校内活动减少外出,避免与外地来粤人员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不要离开居住地,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不服从安排的,取消测试资格;故意隐瞒病情和相关接触史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实施测试学生及监测工作人员测前健康状况监测

1.学生须至少于测前14天申领健康码。测前14天前到考试结束,负责对学校学生、监测工作人员进行全员连续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测前第14天和测前第7天,组织对所有测试学生进行健康状态数据筛查。

2.对所有监测工作人员和相关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在测前14天要对样本校所有监测工作人员和测试年级学生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要求学生于测前14天每日记录师生健康状况、目前所在地、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信息。测前14天内或考试期间如发现身体异常监测工作人员或学生及测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境外活动轨迹的,要立即报告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监测工作人员不得承担监测工作,学生不得参加测试。

(三)加强对测试学生入场和考试防疫管理

1. 测前,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学生防疫与安全须知,熟知测试的各项要求。未申报健康码的学生要如实填写个人健康调查表。

2. 各测试教室入口检测体温。所有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进入各测试教室必须佩戴口罩和检测体温,测试学生要注意与周边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测前,各样本校组织所有进入各样本校的监测工作人员和测试学生沿体温检测通道逐一接受体温检测。要控制入场速度,保证间隔,有序入场。持绿色“健康码”,体温低于37.3℃正常的测试学生、监测工作人员方可进入。第一次测量体温不合格的,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

3.若测试当天参测学生因体温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嗅味觉异常等相关症状不能入校参加测试,按照缺测进行处理,主监测员在《测试情况记录表》中说明情况,同时样本校出具证明并将证明随《测试情况记录表》一并装入“测试情况记录袋”。该生不必参加后续测试,按缺席测试生处理。若监测工作人员测试当天因体温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嗅味觉异常等相关症状不能入校组织测试,样本校须及时将情况上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经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组织机动人员代替完成现场测试的相关工作。

4.要在测试试室入口准备一定数量的快速手消毒液供测试学生使用。测试学生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应直接进入考场考试,进行违禁物品检查和进一步身份核验等工作。尽量避免再用手接触其他物品。

5.测试学生进入测试教室时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要统一规范对测试学生佩戴口罩的监管,测试学生需佩戴口罩进入各样本校,测试学生进入测试教室前脱下口罩,做好个人口罩保存工作,入测试教室后不需要佩戴口罩,如测试学生需在测试教室内佩戴口罩的,可向监测员领取统一配备的口罩。负责体温测量的工作人员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测试教室监测员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所有测试学生、监考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手卫生。

(四)全方位做好测试学生心理辅导

组织心理老师和班主任通过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和身体状态,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引导学生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引导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减压。做好预防预警,针对性落实心理干预,切实做好心理疏导。测试后,要加强家校沟通,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严格落实测试前后的防疫措施

(一)做好消毒工作。测前,各样本校要指定专人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 明确张贴完成标识。各样本校要进行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测试学生、监测工作人员进入考场前宜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或者洗手。

(二)做好测试教室降温和通风工作。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试办公室和测试教室可以保持自然通风,也可以采用电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电风扇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如使用冰块降温,应保证冰块及制冰使用的水卫生安全。在使用电风扇或冰块降温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

(三)加强测试结束后的防疫工作。每场测试结束后,测试学生要按监测员的指令有序疏散,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监测员在监测办公室要有序交接考试材料,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

四、做好跟踪统计上报工作

(一)全员要求。所有测试年级学生必须准时上报本人的健康状况信息,学校每天跟踪统计测试学生健康状况,确保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所有测试年级学生健康状况。

(二)专人负责。统一组织对本校学生及师生员工“粤康码”注册情况进行核查。

五、应急事件处置机制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省的要求,规范、严密、安全、有序开展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杜绝和减少重大事件发生。要专门就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时的评估、甄别、报告、处置流程进行细化,明确不同情形下的处置具体程序,明确各部门在各流程处置节点上的工作职责。要充分做好应对考试期间发生自然灾害、试卷安全保密和考试实施等各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要专门针对可能的极端天气影响,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测试安全顺利。

有关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下:

(一)监测工具的保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出现泄密,应立即实施现场保护,并向区监测办和市监测办汇报,并立即组织有关力量排查。

(二)临场处置机制:对于监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根据其对测试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在测试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在符合检测规范与要求、不影响测试工作正常秩序、不涉及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校长、责任督学按照《广东省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示例共同商议解决,并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上,必要时向区监测办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

2.对于校长、责任督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校长、责任督学须立即上报区监测办,由区监测办上报局监测办。在符合监测实施原则,不影响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局监测办商议,做出应急处置,并于处置后做出书面汇报。

3.凡涉及监测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不能按照规定的测试要求与程序执行监测实施工作,或发生其他重大事件(案件),须立即将情况报告到局监测办,局监测办立即逐级上报至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施工应急方案范文3

【关键词】事故成因 重大危险源 应急预案

近年来,各类建设项目的大量兴建,特别是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的大量涌现,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事故总量大幅上升,较大事故多发。按照安全系统理论分析其原因为:

1、人的因素

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设方、监理方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对检查出的问题未作到有效封闭等。

2、机械的因素

对各类施工机械的进场、维修、保养未作到有效监管,机械带病作业;施工用电未达到规范要求。

3、材料的因素

各类不合格材料使用未作到有效控制等。

4、施工方法的因素

多工种立体交差作业多;普遍存在手工劳动及强体力劳动等。

5、环境的因素

高空作业、露天作业多,施工环境恶劣;恶性竞争,竞相压低标价导致中标单位安全投入不足等。

1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特点

1.1 建筑行业应急预案与社会事件应急预案差别

建筑施工中的应急预案与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不同,后者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中的制定,按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应急预案启动时动员全社会力量按相应的级别进行处置。建筑施工应急预案一般是一级预案,由建筑施工方制定、实施,建设方、监理方参与管理,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应急预案的涉及范围为建筑工程各方,如需涉及外部时需按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程序上报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实施。

1.2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制定目的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是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判定基础上,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对假定发生的事故所做的一种紧急处置,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损失。

1.3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组成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由一个综合性预案和若干个子预案组成。

2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的编制

2.1 编制准备

企业要编制预案,首先应了解本企业有哪些风险,会发生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首先应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之上确定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的紧急情况应具有以下特点: 突然发生的事故; 具有破坏性后果;需多部门协作配合。

2.2 全面考虑

由于有些复杂的因素,事故的发生有时很难预料。在对风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应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建立应急行动的的权威部门和各响应部门;明确规定相应的职责;做好响应应具备的应急资源;对于应急响应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演练,以便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的力量,做到救援快速、高效。

2.3编制准则

2.3.1 用常规操作方法处理非常情况

事故预案的对象是发生的特、重大事故,是一般情况下不易遇到的。事故预案虽具有特殊性,但所拟的应急操作方法必须是常规的,即"以常规操作方法应对非常情况",这是编制事故预案应坚持的第一条原则。要防止以非常手段作为应急处理措施,保证运行规程与事故预案很好地衔接,减少事故预案的神秘感,减少运行人员因误操作而扩大事故的可能性,减少由于操作不熟悉而延误处理时间的可能性。

2.3.2保人身、保设备

事故预案的宗旨是降低事故的损失,必须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整个预案的编制需保证这一基本点。其次是设备安全,包括处理的应急措施。

2.3.3事故预案完整

事故预案必须完整,应包括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即事故预案中要设置多条防线,在一项措施失效后还应有后备措施。这是编制事故预案的第三条原则。如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当施工用电系统发生故障,电源中断后,施工用电梯如何安全停运,事故预案中必须有详细完整的处理措施,如果在事故预案中不加以明确,处理事故时临时发挥,或听之任之,则都可能造成危险因此事故预案应完整。一

2.4 编制依据

施工企业应先对事故作业进行危险源判定,确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其计算公式为 : D = LEC 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0.1

2.5 编制程序

首先,应建立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首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人员。其人员构成需满足下列要求:一、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熟悉施工现场实际状况;三、熟悉国家有关规范、政策、规定;四、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感。其次,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原有旧预案的收集。还应对现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当编制完成后,需报监理方、建设方进行评审和批准后方可,重大事故预案还需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 应急预案的管理

3.1应急预案的审批

施工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后,报建设项目监理方进行审批。监理部对报送方案的科学性、符合性进行检查,提出修改意见,确认合格的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复,并报项目建设单位。

3.2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评审后,在实施前应进行预案的演练工作。目前演练方式分实地演练和桌面演练两种。在演练过程中,虚拟事故发生场景,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布置各司其责,同时做好相关记录,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通过演练,使涉及的各部门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应急预案启动迅速、行之有效

3.3应急预案的修订

应急预案需符合建筑项目实际,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应急预案不适用时应及时进行预案的修订工作,及时各种更正、完善、补充应急预案。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按原有程序上报建设项目建设方、监理方进行审批、。

3.4应急预案的实施

当事故发生符合预案启动条件时,按《预案》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进入指定位置,进行现场组织指挥,领导灭火救灾工作。总指挥灭火救灾、人员物资疏散、暂时停工停产、应急终止、恢复生产等命令及对外信息;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各小组人员紧密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应急预案的准确实施。

施工应急方案范文4

(1)加强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到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是在保障安全的大前提下才能称为科学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建立全市建筑行业应急管理体系,成立应急指挥部,落实人员和岗位职责,确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和各项基本措施,不断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前做到提前部署、重点防范,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主动与各级部门沟通联络,确保重点部位24小时值守,信息渠道随时畅通。(2)建立预警机制。一方面是针对建筑施工特点和特殊季节,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部署检查,利用短信群发系统向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做出预警,提醒尽早制定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及时分析全国范围各类典型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成因,对自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通过汲取经验教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降低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几率。(3)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预案是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结合西安建筑行业实际状况,编制完善《西安市房屋建筑施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防汛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地震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预案》等一批可操作性强和真正具备实用性的预案。(4)开展救援演练。以“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为目标,调动企业力量,壮大和健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将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应急救援演练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通过演练提高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行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增强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处置中的协同作战能力。(5)发挥专家作用。从建筑工程专家库中选取15名长期从事行业相关工作的资深专家,聘请成立专家顾问组和应急检测队,参与制定突发事故后抢险救援方案、灾害损害评估和修复方案等,在多起事故处理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6)应急处置迅速。在建筑安全事故或应急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配各类应急资源,对事故区域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置,及时疏散受波及群众,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二次灾害,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如在“5.12”汶川地震事件造成多部塔吊受损的应急事件中,采取先论证后拆除的方式,避免了二次灾害发生;在“11.14”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故和“5.6”轨道交通工程坍塌事故处理中,采取专家组评估论证方式,为事故处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9.10”玄武大厦脚手架坍塌事故发生后,将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在全行业进行警示通报,提醒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应急管理即要做到“急”,即应对及时,也要做到“预”,即提前预想,对比两方面要求,当前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虽基本达到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及时处置的要求,但在体系机制、预案编制、队伍建设、资源调配等事前准备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2.1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从建设主管部门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个别部门应急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完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细致,熟悉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稀缺,导致应急管理力量薄弱;有些受限于条件,还没有建立成体系化的应急信息平台,缺乏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技术储备不够,手段相对落后;有的尚未对应急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和储备,应急培训、预案制定和救援演练开展力度达不到要求等。从施工企业方面看,很多把事故救援等同于应急管理,出了事故才想起抓救援,平时对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资源储备不足,应急管理职责模糊不清,应对事故难以做到科学有效,甚至出现盲目施救导致事故负面影响扩大的情况。

2.2应急预案不完善

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特点、范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但目前存在着几方面问题:一是预案覆盖面不全。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没有延伸到关键岗位,没有覆盖所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二是应急预案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三是企业内部上下级预案不相衔接,企业预案与建设主管部门预案不相衔接;四是一些应急预案编制后便被束之高阁,没有进行宣传、培训,更没有通过演练验证预案是否真正可行。

2.3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反映在各企业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大型、特种救援装备,很多企业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决策、指挥手段落后的现象也还普遍存在。同时,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性政策支持。

3.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对策

3.1加强应急资源储备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针对建设领域施工特点,依托行业企业力量,以定期集训等形式切实提高救援队伍应急能力和战斗力,政府部门应全面系统的掌握各类救援物资储备情况,发生突发事件后,统一对行业应急救援资源进行调配。

3.2重视应急预案编制

随着工程建设发展,施工过程中面对的各类新情况也不断出现,应按照预案的功能与目标有针对性地不断充实和完善预案内涵,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考虑周全、及时补充,使应急预案更具应变性和实际操作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统筹协调,确定预案编制标准,明确各级预案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逐步实现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相互衔接。

3.3建立应急经费补偿机制

各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通过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等多种来源形式加以保障。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可对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损坏、损耗以及所付出的人力资源进行必要补偿补贴,以各项鼓励性措施提高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事件处置的积极性。

3.4加强应急管理相关培训

施工应急方案范文5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各种危机,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已经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抓预防和应急准备,以科学的手段作好预警预报和传递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模拟事故影响及后果,以科学的判断作为应急处置、救援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提升应急工作的水平。

应急管理应从对风险识别开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评估风险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应急范围和对象、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对它们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评价。危险辨识是确认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评估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基本功能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化解,把应急管理工作纳人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化危机为转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从应急功能和定位上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从应急目的和作用分为:救援预案、响应预案、处置预案(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总体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具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作为总体应急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应急预案应符合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总体要求,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适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涵盖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应急措施要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再是一个安全环保部门或是生产运行部门单一部门管理的业务,而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工作。应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象一些传统管理工作那样责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装置破坏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工艺的安全发生问题也直接波及到人员的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同样,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会在局部引起恐慌,人们的心理、生活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所以建立应急体系必须量化和分解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权限、时间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持续改进。

施工应急方案范文6

应急物流预案相关概念

应急物流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流保障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时组织开展物流保障活动的行动指南,是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行动的管理和保障中起着关键作用。

应急物流预案通常可按照规范层级、涉及领域、执行环节等分级分类制定。从规范层级看,可分为国家层面的应急物流总体预案和国家各有关职能部门或行业领域的分类预案、各级地方政府的分级预案等。从涉及领域看,可分为领域预案和内外协同预案。如,从军队应急物流建设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军队应急物流预案、地方应急物流预案和应急物流军地协同预案等。从执行环节看,可根据指挥协同、物资筹措、储运配送、技术支持等不同阶段、环节的特殊要求和重点任务,分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物流的预案制定是一项跨层级、跨领域,涉及物流保障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真正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应当是一个完整体系,既要考虑到不同层级、不同领域间预案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也要考虑到要以多手准备、多种措施应对可能的突况。因此,应根据潜在危险源和可能发生事件的类型,就应急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流机构、人员、物资及其指挥协调等方面事先做出具体计划安排,形成环环相扣、配套衔接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做到事事、时时、处处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应对有法。

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办法

应急物流预案在形式上具有与其他应急预案一致的共性特征,但由于物流保障活动横跨多个领域、涉及众多部门、组织实施繁杂等特点,应急物流预案所规范的具体内容有着鲜明的特性,编制要求也有所不同。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工作,可按照以下方法、步骤组织开展:

一是参照有关规定确定预案框架。对于重大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国务院在2004年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明确了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和附录等主要内容。这也是应急物流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文件。 二是组织专门力量编制预案。应急物流预案是物流保障活动涉及到的众多部门和人员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共同严格遵从的行动准则,也是大量物资、器材、设备储运配送的组织实施计划。其编制、修订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积累、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广泛的沟通协调才能完成。因此,需要专门组织或相对固定人员从事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管理等工作,以保证应急物流预案在内容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三是深入做好分析工作。要做好相关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以及已有预案的梳理分析工作,以保证制定的应急物流预案与之不相悖、无:中突。要从历史情况、环境条件入手,充分考虑人为因素、物理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等,对不同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以保证预案的针对性。要结合应急物流保障相关部门的职能,针对应急物流任务特点和保障要求,进行各相关部门、各任务环节的应急能力分析,以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是认真做好评审工作。应急物流预案评审是对预案所涉及的职责分工、任务部署、实施办法和执行标准等进行全面衡量和综合评定的重要工作,也是应急物流预案编制工作的末端环节。预案草拟完成后,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并根据所提意见建议充实完善预案。适应应急物流预案跨层级、跨部门需要,适时组织召开评审会,邀请有关部门的业务人员和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专家,严格审查预案内容,评估预案的成熟度和可行性,指出预案应进一步完善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指标,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从而保证所制定的应急物流预案符合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能够满足应对处置特殊情况、突发事件时物流保障任务的预期目标。

应急物流预案演练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应急物流预案演练是确保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以及检验、验证应急物流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应急物流预案演练通常可按照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讲评、预案修订等阶段分步、顺序组织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和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切实结合任务特点,强化演练活动的针对性。针对应急物流受领任务的突然性、组织协调的复杂性、物流环境的险恶性、保障方式的非常规性、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物流活动的弱经济性等突出的任务特点,根据预案体系所涉及的不同等级的各类任务,预判情况和问题,系统设置训练课目、编写演练脚本,确定演练重点,确保受训人员能全面了解掌握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各自任务、实施步骤和操作规程等,有针对性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要做好督导协调工作,加强演练组织的严密性。按照应急物流预案组织演练,是一种全新的物流保障演习训练方式,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加之演练涉及面广,理论和技术难题多,筹划准备、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复杂,在目前尚无明确职能部门负责、相关任务分工还未有法令法规予以明确的情况下,应针对预案演练不同阶段特点,根据不同类型演练的具体要求,结合有关部门职能权限,成立阶段性、临时性的组织领导或议事协调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过渡性法规,指导和规范应急物流预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