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例6篇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1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主动参与交流讨论活动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正确看待学校规则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游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规则。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调查、交流,了解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规则。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论。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带来的好处,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导入、合作研究、交流评议、行为辨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学校规则的作用。

重点:强化对规则的认识;发现、体验规则带来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从他律到自律的提升。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做游戏用的套圈、大象和红线。课件。板书贴。

学生准备:课前让学生去调查身边的规则。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初步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1)游戏导入,感悟规则。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套圈”游戏,谁能把圈套到小象的鼻子上,谁就是胜利者。孩子们,想参加游戏吗?赶快来拿套圈吧。

(出现混乱,有的同学你挤我推,有的同学争抢套圈,导致游戏无法进)。天呀,孩子们别争了,也别抢了,这样下去,我们的游戏还能进行吗?请大家回到座位上坐好,让我们安静下来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套圈游戏顺利进行呢?

(a.选出两名队员参加比赛,每人拿五个套圈,站在相同距离的位置套圈,投中最多的同学获胜。b.全班同学分成两队,每对选出5名队员参加游戏,每人拿一个套圈,站在相同距离的位置套圈,投中最多的队获胜。)

同学们,你们善于动脑思考,想出来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像你们刚才所说的参加比赛的人数相等,套圈的数量相等,套圈距离相等,这些就是套圈游戏的规则。(板书:规则)

(2)初步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性。根据同学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我们重新进行套圈游戏。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把全班分成两队,每队选出5名同学参加,选到的队员每人拿一个套圈,站在各队红线的后面套圈,套完后请回到座位上,投中最多的队获胜。最后一名同学把地上的套圈捡拾到桌子上。想参加游戏的同学请举手(选出队员),其他同学当拉拉队员,为本队队员加油,呐喊!

(学生活动)宣布游戏比赛成绩,某某队获胜,让我们响起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共进行了两次套圈游戏,对比两次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a.我感觉开始很乱,并且有的同学都吵起来了,通过有规则的游戏,我觉得很快乐。b.开始不能进行游戏,现在我们不但完成了游戏,还感到很高兴,感到每个人都能快乐相处。)

小结:是呀,你们课下玩的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等等,这些游戏都需要规则,参加这样有规则的游戏,不但公平、顺利,还让我们享受到了快乐!有规则真好!(板书:快乐)

2.寻找学校规则,深刻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1)小组交流,寻找学校规则。

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小客人,瞧,小狐狸来了!它要上一年级了,可是对于学校里的规则还是一无所知,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我们上课时、课间活动时、还有参加升旗、上学放学的时候,都有哪些规则呢?(图片:课堂上课间升旗上学放学)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探讨、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过渡:请同学们坐端正,刚大家交流的非常热烈,现在我们来一起分享你们的成果,听一听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谁先来汇报呀!

课堂上:

预设

生:上课认真听讲,同学发言不随便插话。

生:课堂上不能搞小动作。

生:课堂上不能随便下座位。

生:课上不能打扰别人。

生:上课不迟到。

生:课堂上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在发言。

探讨:老师真佩服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交流了这么多课堂的规则,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课堂上遵守这些规则,有哪些好处呢?

预设

生:如果课堂上不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再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们就什么也听不见,上课就无法进行。

生: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的课堂就会很乱,很吵,老师也没法上课。

生:我们认真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结: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正是有了这些课堂规则,才保征了我们的学习秩序,让我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有规则可真好!(板书:有序)

课间:

过渡:接下来我们继续交流课间活动时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预设

生:课间不能在教室里追跑打闹。

生:不能攀爬护栏。

生:不能在走廊里你追我赶,做危险地游戏。

生:上下楼梯时不能你推我挤。

生: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

追问:同学们说的真好,如果这个红线内的通道就是我们的楼梯,从上面下来三个并排走的同学,有四名同学也是并排着上楼,会发生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验)

预设

生:如果上下楼梯不靠右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楼道里就会很乱。

生:如果不靠右行,上楼和下楼的人就会撞到一起,要是速度再快一点儿,也许所有人都会受伤。

生:如果课间同学们楼梯上追逐打闹,会发生危险。

再次体验:那同学们给他们提点建议吧!

生:按照靠右走的规则上下楼。

生:排好队上下楼。

生:我们要做到相互礼让。

探讨: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拥不挤守秩序,这条规则你遵守了吗?你重视了吗?孩子们,我们听一个故事。

孩子们,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它就像一根柔弱的线,很多时候,一个因为不守规则而带来的举动,就能把它断开,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遗憾。

小结:规则,就像一张保险单,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的安全。只有遵守它,才能享受到它给我们的保护。有规则真的很好!(板书:安全)

升旗

过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一项很庄严的活动,哪个小组来汇报呢?

生:我们学校每周周一7点50分升旗,不许迟到。

生:我们要穿校服,带红领巾。

生:升旗时唱国歌,肃立、行注目礼和队礼。

生:升旗时要保持安静。

小结:孩子们遵守这些规则,就是尊重国旗,这些点点滴滴的行动,就是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上学放学:

上学、放学有哪些规则呢?

预设

生:上学、放学我们要靠右边走。

生:我们要在学校南北第一根灯柱下车,自己走进校园。

生:来到校园要在各学区指定的位置排队走进校园。

生:放学时家长接送的同学要站队,有教师护送到指定地点,看到家长后才可以离开。

生:我们乘车的同学要到指定地点等候,等老师点名后,排好队乘车。

师:我们在上学、放学、乘车时为什么要排队呢?

生:如果不排队,就会很乱。

生:如果不排队的话,家长会找不到你。

生:如果不排队,我们学校放学会很乱,家长接不到我们会着急。

生:我们乘校车排队保护了我们的安全。

小结:排队让我们的校园更有序,更安全,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我们想说,有规则真好!

3.创设生活情境,拓展规则的重要性

(1)创设情境。

过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小狐狸就从同学们这儿学到了这么多规则,它可真开心。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吧!

课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父母的帮助下调查了马路上、超市、儿童乐园、坐公共汽车时的规则,并把它们制作成了规则条,现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自己的发现,完成你们的展示板。

(1)我们小组调查的是马路上的规则:行人要走人行道、靠右走、不在马路上跑和玩、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

小结:规则,就像一张保险单,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的安全。只有遵守它,才能享受到它给我们的保护。有规则真的很好!

(2)我们小组调查的是超市的规则: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不要的东西放回原处,要排队付款。

小结:遵守规则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有规则真好!

(3)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儿童乐园的规则:我们要排队买票,排队玩玩具,游戏时做到相互礼让。

小结:我们共同遵守这些规则,一起享受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有序、安全。

(4)我们小组调查的是乘坐公共汽车时的规则:要在公共汽车站牌前等车,先下后上,自觉投币或刷卡。

小结:是呀,在很多电视节目中,曾经看到因为挤公共汽车发生了一幕幕惨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就能远离危险。

(2)总结。

同学们,规则无处不在,这些规则就像我们的贴心朋友,它总在悄悄地提醒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规则使我们校园其乐融融,规则使我们的社会井然有序,规则使我们的生活幸福美满,让我们一起说有规则真好。板书:有规则真好。

4.自我评价,实践规则

(1)自评。过渡:孩子们那你们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呢?老师这里有一张一周规则我遵守自评表,每天观察自己的行为,如果做的非常满意就涂三颗星,如果需要努力涂一颗星。一周以后老师看看谁做的最棒。

(2)实践。小结:希望同学们遵守规则,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马上要下课了,我们应该怎样回教室呢?

(学生回答)

好,让我们排好队,整齐、安静有序地回教室吧!同学们,再见。

四、教学反思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关键

本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我做到了三步曲:一是读懂《课标》,课标中 “健康、安全地生活”内容要求是在使用玩具、设备活动中,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二是分析教材内容,我执教的《有规则真好》一课中,教材呈现的内容是小狐狸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再次是小狐狸进城后感受到规则带来的好处。教材还设计了小狐狸回森林的表现。三是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初步形成了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在遵守规则方面做得并不好,对于规则存在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觉得遵守规则存在着一定困难,难以内化为自觉行动。

总之,我们要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课标》要求、教材设计理念与学生发展的结合点,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2.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1)游戏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无规则游戏到有规则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规则带来的公平、合理、快乐。

(2)有效提问。有效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个环节中,这样的游戏能顺利进行吗?怎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呢?引发学生思考,建立规则意识。第二环节中,课堂上的规则真不少,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的课堂会怎么样?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们就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孩子们探讨、交流、体会有规则的重要性。

(3)创设情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增强品德课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因此,我利用小狐狸上一年级不知道规则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我还创设了小狐狸回家这个情境,让孩子们通过提醒、帮助小狐狸回家,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课程理念。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2

经济法课程一般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笔者在多年经济法教学中发现,由于老师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讲授经济法律法规,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遇到案例分析时,常常无法下手。这充分表明,当前的经济法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弱,如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强化、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五年制高职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入手,分析当前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升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一些路径和方法,以增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就是一次课。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叫做一个单元。教师的备课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教案也是针对课程的一个单元写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因此,本文所讲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每一次课的教案。

本文认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职业活动、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现状,科学设计课程单元(教案),并将课程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付诸实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气力小、取得的效果好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体现课改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从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使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达到整体优化,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2.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体现课改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着重将经济法律规定转化为真实或仿真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通过教师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突出了职业能力、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用法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改下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课程中的用法能力,而且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掌握课程中的各种用法能力。新的课程及教学理念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这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整体构建缺乏科学性

(1)课程内容的设计未能体现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职于会计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毕业后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现实中,一些学校经济法课程按照会计初级考试用书进行教学安排。而现行的会计初级考试用书并没有企业、合同、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法律内容,这既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参加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学生毕业后就职于营销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突出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等。但是现实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随意性大,大多按教师本人的喜好及熟悉程度安排。

(2)未能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如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一般安排在会计考证之后,但一些学校的经济法课程仍包含税法的内容,这就与前面学期安排的会计考证课程中的税法内容重复。

2.重理论轻实践能力

很多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实践能力认知模糊,这不仅体现在课程整体上,在每次课的教学单元设计中也是如此。因而,教学中侧重理论教学设计,而不注重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其结果表现为学生用法能力较弱。

3.课外拓展不足或空缺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往往忽视或草率对待学生的课外拓展,只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这对于检测学生每次课应掌握的实践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4.教学评价单向,教师反思欠缺

很多时候,教师只顾埋头教学,而不回头总结反思,只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对其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未能重视学生对教师的单元设计及授课的评价。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教师对学生贬多褒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倦怠情绪;教师对下一次课的单元设计和下一教学周期的课程单元设计没有改进和完善,或改进、完善不明显。

四、突出能力为本位,科学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

1.滚动修改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其基本原则共有6项: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1)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进度。①要熟悉经济法课程的前接课程和后续课程,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以免与前接课程教学内容重复。②要深度开发校本教材。现行出版的高职经济法教材能符合上述课程教学整体设计6项原则的几乎没有,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不仅编写了校本教材,而且还精心编写了《经济法课堂教学上课用案例》(含课堂训练案例)、《经济法知识与能力训练》等教学配套资料。将校本教材的相应内容有机地糅合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中,经过课堂教学使用,不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成就感,学生也不感到枯燥,反而有兴趣挑战一个又一个的任务。③科学设计教学进度。即确定课程有多少个单元以及单元的课题名称,编制教学进度表。

(2)确定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活动、岗位需求、专业发展为依据来确定。

(3)根据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滚动修改课程标准。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的课程标准的编制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经济法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精心设计课程单元教案

(1)确定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课程单元的设计可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综合法、四步教学法等。结合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殊性,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四步教学法(示范、模仿、练习、巩固提高)和综合法(告知、引入、操练、深化、归纳、训练)相结合较好,它糅合了四步教学法、综合法的优点,突出了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

(2)突出能力目标、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系统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为3页,首页包括:课题名称、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学习任务描述,以及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反思等;第二页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告知(教学内容、目标)、引入(任务)、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技能)、归纳(知识、能力、素质)、深化(巩固、拓展、检验)、评价总结(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课后拓展等步骤,每个步骤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几个方面;第三页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

3.有效进行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

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是既要考虑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期通过课后拓展学习巩固课堂上训练的能力,也要兼顾到学习能力强、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这样,突出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4.全面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

(1)学生对教师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其课程单元设计和授课的感受和评价。教师每次授课后,要放下身段,虚心倾听、收集学生对其教学设计及授课的感受和评价,并进行教学反思。

(2)学生(小组)对自身的评价。针对课堂上的任务训练完成情况,由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情况、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

(3)教师对学生的客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要持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状况。其评价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职业技能等。

(4)教师对自身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①课程设计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标?②是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了能力训练?学生独立训练或小组合作训练完成的情况如何?学生通过能力训练是否有成就感?③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如何?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5.外部监督保证

(1)学校要从制度层面上制定有关课程改革的导向性政策。首先,学校要从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主要用于奖励),确保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其次,要将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测评等纳入制度进行考核,并与教师绩效挂钩。

(2)学校要常规性地开展教学竞赛。比如举办年度优质课公开赛、单元教学设计竞赛等,以此带动全校教师投身到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积极性。

(3)认真执行学期中的听评课制度。听评课要从帮助该老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课程单元,进而如何更富有成效地上课出发,因此,听课者要专门挑出授课者的欠缺和不足。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3

[关键词]Unit Diary 互动反思 能力发展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体现了当今英语教学从Teaching to learn到learning to learn的转变。它与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Check your progress配合,让学生有机会去分析和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不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考察,而且更关注学习过程,以期二者收到相得益彰之效。下面我就关于Unit Diary的使用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Unit Diary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北师大版英语教学参考书里把Unit Diary的编写目的写得非常明确,总的说来主要是促使学生反思在该单元的学习中学了什么和学到多少;帮助学生找到并学会最佳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每个Unit Diary的设计简洁明确,切中本单元学习内容,并通过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提出展望和打算。尤其是在每个Unit Diary中最后都有一个不变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My plan for the next unit: I need to……。它在单元之间的学习当中激发了学生承上启下的思考,一个一个单元这样的循环往复的思考,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必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Learning to learn的学习者。

二、Unit Diary的使用不尽如意

经过笔者的调查统计,教师对Unit Diary的处理和使用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是多数教师上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对该部分一带而过,很少甚至是根本不加提及。其次是有少数老师虽然认识到Unit Diary的作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把它当作课后作业一样地完成,至于如何利用来Unit Diary指导学生反思,提高反思水平则停留于表面,显得肤浅和随意。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Unit Diary在促进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更要采用更实用有效的反思策略,使Unit Diary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辜负编者们的良苦用心。

三、开展互动式反思课可发挥Unit Diary的最佳功效

笔者于2007年秋季开始使用北师大版高一英语新教材,一开始我在上完第一模块的第一个单元后对Unit Diary处理是这样的。首先是强调了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地反思自己本单元学习状况按照要求填写好Unit Diary并上交。

为验证互动式反思的功效,我决定以模块1的第一单元的Unit Diary开设一堂互动反思课。经过改编取舍,模块1的第一单元的Unit Diary变成以下的反思问题:

1. What is/are your favorite lesson(s) in this unit? Could you tell me the reasons?

2.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 talk about in this unit? Could you give me an example? Have you learned to write a personal letter?

3. Do you think your lifestyle is healthy or stressful? Could you list some ways for me to keep healthy or reduce stress?

4. Where do you prefer to live, 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 I expect your answers.

5. What is your favorite activity? Why do you like it?

6. What is your plan for the next unit? Would you share your ideas with me?

另外,我发现该Unit Diary没有把本单元所学的两个重要的学习策略包括进去,于是我又增加了如下问题:

What is the common strategy in listening and reading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What and how should we do when we do group work?

我把这些问题投影在银幕上,要求学生先结对就1~6的问题以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交流,时间约为15分钟,然后让学生6人一个小组就7和8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最后由各小组推选一人用一分钟的时间口头汇报本小组讨论结果,时间共10分钟。在学生交流反思互动之时,我也参与到各小组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剩下的10分钟一方面由我总结本单元的学习,评价各小组的活动,另一方面也鼓励同学们就现时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接受同学们的提问,给出指导性的建议。

首先,它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思交流,为学生提供共同反思的机会与学会反思的机会。由于是学生们自己亲身的学习经历,因此他们体验深刻,谈论起来也是言之有物,有感而发,这种在自我认知反思基础之上的开放式反思,使同学们个体认知能力和建构知识图式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体现了用英语交际使用,用英语思维的新课程精神。

其次,它促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反思交流。我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之中,重点谈了当时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表达了自己下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这样和学生对于下一个单元的计划互相呼应,有了一个及时地互动和反馈。这种“反思”、“互动”,并不见得怎样的艰涩、深奥,它只渗透、呈现于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却随时给学生和自己带来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国钧.互动式反思: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新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3,(11) .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4

一、单元教学设计

1. 单元目标分析

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各阶级力量对中国近展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新的探索,也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反思与探究欲望。学生要掌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时间、领导人、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要能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并能认识到在中国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各阶层为寻找救国出路所做出的努力,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初步了解了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掌握了在学习中运用一些方法记忆历史知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技能。他们当中有善于想象者,有善于分析者,有善于思考者,有善于动手者,于此,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内在创造动力。(见表1)

3. 单元内容框架

二、单元课程教学设计

1.“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基础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学生能够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法、举例说明、讨论法等启发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问题。

(2)教学模式

(3)教学过程

兴趣培养:学生课前讲述历史小故事,其他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评价。

感观认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人物的画像、图片。分别是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他们?

概念介绍:近代化、洋务、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教师口述,略)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师口述,略)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开展学生辩论,学生共分为8组,其中4组为正方,所持观点是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发挥着积极作用;另外4组为反方,所持观点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都是消极影响。通过辩沦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汇报结论:要客观的、正反两面地看待洋务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的反思:(教师口述,略)

洋务运动中关键词的罗列:学生举出这课通过学习而形成印象较深的词有,洋务运动、近代化、自强、求富、维护统治、先进技术、机器。

(4)设计特点

以这种模式设计的优势: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内容,通过对概念的梳理,明确的讲解,为学生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史实打下基础。

2.“”的教学设计

此处略去几个环节,重点讲讲教学过程。(见表2)

3. “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

同理,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上,其它环节略去。

①导入新课

童年孙中山的故事。之后,他决心寻求救国的道路。利用投影打出孙中山像。

②革命准备

教师总结归纳。

③武昌起义——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

利用幻灯打出武昌起义形势图,并加以讲解。

④中华民国建立

指导学生观看录像“中华民国的成立”,并用投影打出“孙中山在总统府门前接受卫兵的致敬”,诱导学生思考想象,使历史情境再现,学生认识到中华民国的成立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阶段。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生分正反面两组进行辩论赛,正方观点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具有进步意义。反方观点是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胜利果实被窃取。

本节设计特点是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4.“新文化运动”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其它略去。

①设问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而最后的革命果实,还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②师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③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准备,走到讲台上介绍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生平介绍,教师播放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照片的投影。

④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播放1917年有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记录。

⑤师述新时期特点: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学生总结新时期表现。

⑥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比比看,哪组讨论的结果最准确、全面。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5

1. 集体分工

每学期初做到五定: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参加活动人、定内容、定形式。

2. 个人初备

每位主讲教师根据或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提前一周研究主讲单元的教学内容,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知识结构,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现代教学观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3. 集体研讨

首先由主备人就所负责的内容的教学思路(具体见第二部分)进行说明(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方法等关键部分详细说明),形成书面教案(参见附件)分发给备课组成员,将电子稿交给备课组长.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研讨、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

4. 个人修改完善教案

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的潜能,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的备课,应扬集体备课之“长”避集体备课之“短”, 所以可仿照教参模式,按教材每单元各部分顺序分别撰写集体备课的教案,然后让教师们通过二次备课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在集体备课通用母稿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集体研讨思路和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5. 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教授每单元或相关专项内容后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交流上个单元教学和测试情况与个人反思,总结上一单元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集体备课水平。

二、内容

1. 单元教材分析

(1) 词汇方面,涉及到词、词组、相关短语、常用搭配、相关易混淆词汇的辨析、句型等;

(2) 语法方面,多研究中考,了解中考语法考查的重难点,分析本单元主要语法项目与一些其它语法点,着重阐述它们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前后单元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相关补充讲解与训练材料。

(3)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4) 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在全书中的作用与编排体例,单元各部分作用,侧重点与前后联系等。

(5)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

2. 教学方法设想,思路与本单元各部分教案介绍

如: 如何导入新课、知识点间如何过渡、解决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情分析、学法指导等.还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3. 各备课组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统一进度与测试时间。

三、注意事项

1.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 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 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超前意识

教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4) 反思意识

1)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6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学校要积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这样的观念:把培养学生学习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了首位。培养学生学习精神的重点是:顽强拼搏,谦虚谨慎,交流合作,不断进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是:珍惜时间,热爱学习,注重运用,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点是: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讲、记笔记、勤复习、多读书、勤积累、快矫正、写好字、说好普通话。要学习、研究、反思,这是落实高效教学行动策略的前提。

二、导学单――有效课堂的重要载体

“导学单”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导学单突出“导”“学”“练”,导学单的编制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导处安排管理,年级学科组长具体负责编写。编定时先由本组三名教师执笔编写,再经过全组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审定,并交主管学科领导审批后,交付印刷。提前一至两课时以单页形式发给学生,保证学生结构化预习时使用。在编制导学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实际可用的导学单:认真研究确定好学科课型;明确具体的三维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导向;确定具体的学习重点、难点;设计高质量的导学问题,以问题导学,以问题解决培养思维品质;恰当的学习策略指导;目的明确的题组训练;学生学后反思,教师教后反思;留空白处用作师生的个性化教和学。

三、教师要指导好课前结构化预习

“结构化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的起点,对课堂教学起着奠基的作用。结构化预习要求精细化,明确“五定”,即:定内容、定时间、定标准、定目标、定期望。结构化预习要课堂化,预习尽量不占用课外时间,可以保证人人参与预习,保证预习的质量。课前预习的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保持一致,要求学生用足够的时间熟悉文本,了解基础知识,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强化知识的落实。结构化预习要个别化,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教师在预习环节中要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尽量把他们先扶上路,为课堂的“放手”做准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预习时要依据导学单认真阅读教材,记下不懂的内容,以便在课上侧重听讲或与同学探讨,不要在一些难懂的内容上浪费过多的时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尤其注意。

四、合作学习的基石――科学组建团队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按照学习任务的要求,把学生编成团队或小组,通过角色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班主任为班级第一责任人,组建由6名学生、1名指导教师构成的“6+1”团队学习小组,每组设有导师1名,组长1名,每名同学担任一个学科的科代表,各个组有自己的名称、愿景、规则,小组名单、愿景、规则、口号要张贴上墙。教师在排座位时同一小组的学生必须坐在一起,以交流讨论方便为原则。班级制定竞争的积分原则和奖惩制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团队意识,以达到有效沟通交流、互助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教师定期引导对小组成员做出客观评价,班级每周及时对各组做出评价,把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抓实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以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为教学的主要思路,教师引领,有序展开。①学生展讲,教师点评。展讲时要讲思路、方法、规律、技巧、注意事项等。教师点评要变式训练,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学生展讲时间大约5分钟,归纳反思整理时间2~3分钟。②激发学生情感,展示教学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向学生展示课堂的教学目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③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利用课上时间,以团队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导学单进行探究学习,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组与组间交流,为学生展讲、展演、展示、展评提供平台和机会,解决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④优化练习设计,提高训练质量。教师精选精编训练题组,训练要严格,要体现“四必”要求,即必规范、必分层、必限时、必反馈矫正。⑤优化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注重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关注尖子生和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⑥归纳总结反思,呼应学习目标。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另外,整个课堂导学流程需注意两点:一是突出“导、学、究、练、思”五个环节;二是教师讲的总时间不多于15分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训练、交流互动总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六、树立单元教学意识,优化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