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范例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小学科学;主题单元;主题“热”单元;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对教育进行改革,倡导综合课程,促进探究学习。2017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以核心概念贯穿整个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是以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的综合性课程,倡导生活与科学的联系。那么,组织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主题单元的教学顺序是进行科学教学的保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明确主题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建构适合学生的主题单元探究课程,可以为一线教师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关于主题单元教学

在国内对主题单元探究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个固定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整合,缺乏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并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鲜有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对主题单元教学内容没有做系统的整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本研究将主题单元教学定义为:围绕某一大主题展开的、以相关科学知识为补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形成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主题单元教学要遵从以下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主题单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分析主题与子题之间的关系,探讨主题单元内容的选择与顺序安排,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单元课程,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

2.回归生活实际,加强知识整合

在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回归生活,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发他们提出问题,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并且能够综合自己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主题单元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学生探究过程,建构知识体系

在主题单元教学中,各种探究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动手与动脑,使其在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中加强知识间的衔接,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和知识迁移。

二、主题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首先是对单元的整体内容进行选择,然后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特点安排教学顺序。本文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知识概念图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主题“热”单元进行研究(以教科版科学教材为例)。

1.学习内容分析

有关“热”的核心概念较多,不同核心概念下还涉及子概念,使得学习内容分析尤为重要。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这与“教什么”“学什么”有关;分析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这与“如何教”“如何学”有关[2]。在此基础上介绍学习内容的分析过程和方法,掌握学习内容的应用技术。科学课程标准以核心概念贯穿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主题“热”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其相关科学知识包括能量层级——热能;物质层级——物体的特征和变化、材料的性质、水和空气的特征。同时包括地球与宇宙领域中的学习内容: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即天气的变化和水循环,这些均与“热”的相关概念有关。虽然,这些知识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地球与宇宙范畴,但为了使“热”单元的知识内容更加完整,所以将其调整到这一主题单元。“热”在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如图1。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维目标[3]可以对“热”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与分析。

1.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具有一定特征——有温度,知道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知道温度的计量单位。知道水结冰时(0~4℃)体积会膨胀,叫做反膨胀。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知道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知道热的传递方向,知道传热的方法叫热传导。知道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导热性,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知道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知道热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2.科学探究

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描述测量物体温度或空气温度的方法。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通过实验,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沸腾过程的重要因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记录,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热能及其与其他能量之间的转换。

3.科学态度

主题“热”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热”相关概念有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尊重事实,记录实际的测量数据,并以事实为依据做判断。鼓励学生在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实验探究。如物体的热胀冷缩、热传递等。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017年版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热”单元没有了“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但是为了使学生对“热”的认识更加全面,该内容将在重构主题单元架构中出现。2017年版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添加了“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该内容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拓展,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偏难,因此该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在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下,2017年版的科学课程标准增加了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等内容,使得这部分内容更加充分,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2.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热的前概念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学生进行后测,分析其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针对主题“热”单元的知识,以及彭香主编《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中关于小学生“热与生活”“热的现象和本质”前科学概念的测量及分析[4]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对水的三种形态比较熟悉,但是难以对和水的三态变化相关的自然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如对水的汽化、升华、凝华的分析有困难。四、五年级的学生对热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没有学生认识到热是物体内部的粒子运动,而把热看成了一种物质,难以区别温度和热量;对热胀冷缩是有认识的,但是只是认识现象,对热胀冷缩的本质即体积的变化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热传递的方向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但是对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学生不是很明确;对物体的传热性能有一定认识,对生活中的保温和散热也有一定了解,对热平衡和能量守恒认识是有困难的。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建构主题“热”单元教学框架图。

3.主题“热”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生涯教育;单元教学;实践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到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高中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学校有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根据美国生涯发展理论研究者舒伯(Super)的研究,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期。生涯探索期的发展重点是在学校、休闲活动及社会实践经验中进行自我探索、角色探索和职业探索。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在高中生中开展生涯教育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涯教育有其必要性。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丰富的语料的学习,既有语言能力学习的过程,更有语言文化习得的过程。同时,通过设置课堂情境、课堂活动赋予生涯教育体验的载体。因此,英语教育教学具有生涯教育育人的可能。本文在高中英语学科单元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开展相关的探索与思考。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中渗透生涯教育需要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性、关注基于生涯发展的自我探索、关注实践体验。实现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中渗透生涯教育的策略主要涉及自我探索与认知、学习经验与体验。

一、运用生涯教育理念通过挖掘单元资源引导自我探索

生涯教育中的自我探索是为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自己,帮助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应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单元教学特点,依托课本内容,应用生涯理论设计课堂教学,助力学生的自我探索。 

(一)挖掘相关素材。 鼓励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学生的职业认知、未来发展的着眼点。而挖掘英语单元教学中适合生涯教育的相关教学素材是关键点。以上海市《新世纪英语》教材为例,课本中有不少单元教学内容适用于生涯教育,主要分为三类。1.以介绍职业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引发学生的职业兴趣:高一上M1U1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一文中介绍了四个生活中常见的职业;2.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的单元提供成功的案例和榜样。如:高一上M1U2 Michelangelo一文以米开朗基罗的生平事迹凸显了其不断努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另外还有高一下M3U5 Toscanini 、高二上 The Great Scientists、高三上the 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等等;3.基于整体生活形态发展为内容的单元。这些单元主要涵盖了待人接物、社交礼仪、社会热点的看法等内容。通过相关单元素材的教学,给学生提供生涯教育的真实素材,使生涯教育更加具体化、真实化,从而让学生更有探索的意愿。

(二)设计单元活动,激发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意识是生涯教育的起点,包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探索自己的兴趣、潜能、价值观、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发展和完善自我。英语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意识以及提供学生自我认知策略两个方面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认知。1.结合单元语言能力学习的要求激发学生自我认知的意识。如,在新世纪教材高一上Unit7《A Brief Look at Two Metropolises》中伦敦一文的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使用ipad技术中的e-click软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诊断和认知。e-click软件以选择题形式分别对单元中涉及的关键词、单元语言内容、写作背景等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在激发学生关注预习的同时,更在及时反馈中提升学生对自我语言能力了解和认知的意识;2.在单元预习活动中提供相关生涯认知的方法。如,在people一单元的教育教学中,在单元教学前带领了学生进行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试和加德纳多元智能测试量表的自我认知检测,开展认知自我。在课堂上,就课文中描述的职业和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思考适合的职业去向。同时,也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知自我,了解自我。

二、运用生涯教育理论

通过多样化手段让学习体验更有价值根据克朗伯兹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以下四类因素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涯选择,即:遗传和特殊能力、环境和重要事件、学习经验以及任务取向能力。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若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在“丰富学习经验”方面中开展教育教学,就有可能提升生涯教育的效果、达成生涯教育目标。其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基于生涯理论,结合英语教学实际,主题教育策略下的学生活动是丰富学习经验的有效教育方法,以设计真实的情境、关注互动角色、搭建适合支架为设计单元活动任务的主要策略。

(一)设计单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习内容更有意义。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的重要学习内容就是将学科知识与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模拟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提供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真实化的教学情境让学习内容富有画面感。在生涯教育和英语学科融合中,英语教学要创设纵观单元内容全局的情境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新世纪高一上Module 3 Leisure Activities 一单元中,包含了分别以宠物和卡通为话题的2篇课文以及2篇课外阅读文章。同时,该单元以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初步认知为语法教学内容,以通知写作为单元写作学习内容。在该单元《Man’s Four-legged Friend》一文的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文章的阅读,设置了以下写作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两组撰写告示。一组的活动为:作为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为流浪小狗寻找新主人,要求用定语从句描述狗的特征。另一组学生活动为:作为犬类领养人,介绍自己的情况并阐述对所要领养的小狗的要求。接着,将两类“notice”贴在告示栏中,让学生根据告示内容进行犬和新主人的配对。设计符合单元教学内容的情境任务,在情境中操练语法学习内容,在应用中实践通知的写作方法。情境的设置使语法的操练有意义,使写作更贴近生活。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撰写和操练中获取直接学习经验。在通过观察他人撰写的通告、人犬配对的过程中学习,获取间接性的学习经验。

(二)应用交互式语言教学,让学习体验更生动。舒伯(Super)认为,人在一生中必须扮演九种重要的生涯角色。不同角色的交互影响会塑造个人独特的生涯模式。“角色代入”是生涯教育体验中重要的教育方式。另外,英语课堂的交互式语言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学生活动观念,关注在课堂角色切换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此,生涯教育和英语教育融合下的课堂教育活动是以课堂角色扮演为基础的课堂体验活动。例如:在新世纪高二上《The Mexican》一文的单元活动设计中。作为一篇小说节选,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了相关背景知识并进行讨论,了解“His people”等词在文章写作背景下的含义。接着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了墨西哥拳王、对手、裁判以及观众4个小组活动角色。以“二次分组”的方式开展合作性学习。第一次以角色为基础分组,讨论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次以情景表演为基础开展课文情境剧的排练和表演。最终,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各个角色的最佳表演者。学生在完成情景剧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还承担了语言学习角色的无缝切换。学生成为了课堂中的资料提供者、信息搜索者、讨论参与者、角色扮演者,观众聆听者、评价者等等。而教师则从传统教学的教授者转换为活动设计者、指导者等。在课堂角色切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单元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活学活用。学生在角色切换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让学习体验更有滋有味。

(三)设计多样任务群,让学习参与性更广泛。任务群的设计要学生更有参与学习的意愿,从达成学习目标。单元任务群的多样化设计既要关注任务内容的多样化,又要关注任务难度的适切度。1.要丰富任务群内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爱好、学习兴趣以及特长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体验内容的适切性。新世纪教材高一《The Time Capsule of Colorado Springs》的课文教学后,设计了5个性化的课后单元学习任务群,即通过复述课文、写信、制作海报、演讲、采访等不同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和概括。在5个不同内容的学习任务设计中,既关注了学生不同的性格,又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差异,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学习;2.通过任务支架,设计任务难度梯度。在新世纪教材高一《Man’s Four Legged Friends》课文阅读课的教学后,教师设计了难、中、易三份学习任务单(如下图)。由学生自主选择,为不同的学生搭建了不同难度的学习支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根据自己任务的提示能够充分相互交流和学习,大大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

三、结束语

生涯教育理念为英语学科提供了学科育人的新途径。英语学科为生涯教育提供了实践体验的舞台。生涯教育与高中英语学科融合的单元教学设计要关注生涯教育理念和理论的灵活应用,注重英语学科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英语学科中渗透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意志力,是持续学生一生的教育过程,也是关注终身学习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

[1]DavidNuna.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

[2]许思安等.生涯发展与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

[3]黄天中等.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中学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

[4]张科等.高中生涯认知教育理论与实践[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5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英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优化英语教学结构已然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尤其是面对高中阶段即将要应对人生中最后一场关键性考试、同时马上要与社会密切接轨并运用英文语言参与社会生活的学生,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育其学科核心素养是势在必行的。因此,从高中英语的学科特征和知识结构出发,立足于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优势,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是迫在眉睫的。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单元主题与语篇话题的联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参照、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想要真正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就必须加强对教材的分析,从中寻找单元主题和不同语篇话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不同内容之间的思维、情感联系,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再以不同语篇内容、情感价值态度为划分依据设计相对独立的基础教学活动,分别培养学生的不同英文素养,如语言能力、文化品格等[1]。这样一来,由单元主题到单一语篇来设计、由单一话题向单元主题来落实,由简入繁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单一目标的实现逐步完成综合性人才培养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单元(整体)学习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思维。毫无疑问,这不仅对他们在现阶段英文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还能为其后续在其他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Teenagelife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1内容),教师为更好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就需要先对单元主题“Teenagelife”展开分析,再对ListeningandSpeaking、ReadingandThinking、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ListeningandTalking、ReadingforWriting等不同语篇的内容展开分析,寻找其与总话题“Teenagelife”之间的深层联系,再对应不同语篇的教学任务设计与总目标紧密相连的语篇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目标明确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听力引领教学,由主题到话题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中听力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也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我国学生本就长时间处于中文语言环境当中,已经形成了比较难以改变的中式语言思维,若听力教学始终缺少,学生无法“浸润”在英文语言环境当中,他们势必不会很好地形成英文思维,也就谈不上发展语言能力、文化品格等素质素养了。因此,落实单元整体教学、加强对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必要给予听力教学足够的重视,从听力开始重新设计教学活动[2]。同样以Teenagelife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1内容),以ListeningandSpeaking为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听力材料将学生带到话题讨论的情境当中,同时借助听力过程中标准的英文语言发音熏陶以及快节奏的思维变化培养其语言敏感度和英文思维。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将教材配套光盘中的音频文件在课堂上播放,鼓励学生一边听音频一边对照教材“做听力习题”。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听”和“做”的结合,沉浸在英文语言环境当中,大脑不断跟随音频中的语言表达和习题对“听到了什么(单元主题)”、“听到的内容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语篇话题)”展开思考,学生的思维品质必然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续教学活动也能更“自然”地展开。

三、话题引领阅读,结合语篇深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接前文所言,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与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的英语学习重心,教师想要将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就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简单来说,秉承“让阅读不脱离单元主题”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阅读文本、结合单元主题思想设计“阅读引导题目”,鼓励学生从“引导题目”出发独立阅读文章,让他们在“读文本”的过程中思考题目并在阅读结束后回答[3]。这样一来,以“引导题目”为支持,学生的整个“阅读”都是自主并充斥着思考的,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英文思维自然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以Travelingaround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2内容),将ReadingandThinking(阅读活动)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单元主题“环球旅行”以及“旅行者在旅行中的心理变化”,依托语篇“AmazonRainforestTour”、“LakeTiticacaTour”等设计“Doeseverytripinvolveaboatride?”、“WhatwasthecapitalofIncaEmpireinthe13thto16thcenturies?”、“Howdifferentlandscapescanmakepeoplefeel?”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本,鼓励他们自主读并分析作者对不同旅行风景的介绍及其背后蕴藏的情感,同时寻找问题答案。如此,本就在问题的影响下对语篇内容产生了一定好奇的学生,自然会更主动地阅读文本并思考问题,学会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有效方法,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很好的发展,日后在考试中的解答阅读题目也会更游刃有余。

四、拓展引领学习,丰富内容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发展

再者,就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受篇幅限制,高中英语教材能够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是存在一定限度的,这在无形中阻碍了他们对于英文知识的深入探索,以及英语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因此,设计单元整体英语教学活动,教师有必要围绕单元主题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英文知识,同时利用丰富的内容影响其文化意识,促进其文化品格的正向发展[4]。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学生在丰富素材的支持下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品格,他们就会对英文语言越来越感兴趣,进而更主动地探究相关内容、交流相关问题,最终在不断的探究、思考、讨论中持续加深语言和思维素养、优化学习能力。以Naturaldisasters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4内容),将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与ListeningandTalking结合起来设计为第三课时,围绕主题思想“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形成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信心和能力,使学生产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搜集更多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视频,如“汶川地震和灾后重建”、“洪水和抢险救援”等,提出“Whydoyouthinkthesenaturaldisastershappen?”、“Whatwouldyoudoifyouwereaskedtogoonarescuemission?”、“Whatdoyouthinkwecandonowtoavoiddisaster?”等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询其他科学资料并运用英文语言阐述自己观点。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在话题讨论中加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提升自然文化意识,又能发展语言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其文化品格与语言素养、学习能力均能发展到新的高度之上,尤其是文化品格,可以轻松达成质的飞跃。五、阅读写作结合,深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养最后,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在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中,阅读与写作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在重视阅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学以致用”教育任务,让学生在理解“英语”、学会“说英语”的基础上,获得“将思想通过英文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在根本上提升语言能力、深化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布置写作任务[5]。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单元所学知识运用在写作当中、以单元主题思想丰富自身作文情感,在阅读结束后、写作开始前带领他们系统总结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以Languagesaroundtheworld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5内容),单元主题就是“世界各地的语言”,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与学生学英文知识的“运用”目标不谋而合,教师就可以在第四课时ReadingforWriting中围绕阅读文本“TheChineseWritingSystem:ConnectingThePastAndThePresent”,结合“EnglishWritingSystem”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学习所了解到的中英文文字表达方式差异运用英文进行写作。并在其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将思维导图工具利用起来,带领他们总结可能在作文中应用到的单元词汇、句型等,一方面为作文做准备,一方面夯实单元学习、将“语篇教学”向“主题任务”做最后的整合,培养学生总结性学习思维,深入发展其总结素养。

五、结束语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安排

单元整体教学立足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等语文核心素养,力求弥补传统教学关注单一知识点和单篇课文的不足,尝试整合单元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等。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整合核心知识,抓住教学要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实效,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完成阅读教学“1+X”的教学目标。本文以统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段导语,导语包括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七下第一单元为散文单元,导语如右图。读导语可以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名人的,需要用精读的策略“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及“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简要地说,就是抓细节描写、人物特征、思想感情等,把握散文的言语形式,抓住所写人物的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本单元编排了课文《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以及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等内容。统观几篇课文,可以发现作者注重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和思想情感。本单元可以将“细节描写”作为教学重点,进而明确:细节的魔力存在于作家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之中,在教学中可以抓住“细节描写”设置学习任务。在教学时要明确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区别,并整理出本单元可以涉猎的课外阅读书目: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鲁迅的《死》,萧红的《呼兰河传》,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等。对于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前期阅读,水到渠成地完成。

二、设置学习任务

合适的学习任务是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有力推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贴近生活,趣而活

缺乏兴趣的阅读,是激不起思维火花的。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第一单元涉及的名人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孙权,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吕蒙,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著名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文学家鲁迅、萧红、臧克家……他们都是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距离学生的当下生活较远,可以通过动人的细节拉近学生与名人的距离。本单元教学开始时,可以设置如下初读学习任务:这个环节不必拘泥于学生能圈画多少,写的感受字数有多少,只要有感而发,一处细节、寥寥数字也可以。有创意的教师可以设置更有意思的学习任务,无论怎样的形式,前提一定要是有趣的,学生容易办到的,没有令学生畏难的要求,而且要紧扣“细节”这个知识点。

(二)紧扣目标,小而精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具体的策略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所设置的学习任务讲究小而精。1. 如何完成“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妙处”这一学习目标呢?以《邓稼先》的教学为例,首先,可以设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副词(虚词),把握人物特征。这是一个小任务,但也是一个学生可以据此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任务,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虚词”都在表情达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关联到《孙权劝学》一文,可以从抓住关键副词(虚词)的角度,设置学习任务,如下图。紧接着设置第二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文第三部分勾画出对邓稼先气质、品质等进行评价的语句,并选一句加以揣摩,理解人物形象。散文中除了记叙、描写这些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外,也需要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而且,议论与抒情在散文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因此,指导学生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就是指导学生找到画龙点睛的句子,有利于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这个学习任务不仅适用于《邓稼先》,同样适用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可以由“这一个”,拓展联系到“这一类”。2. 如何完成“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学习目标呢?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为例,可以给出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卡片和品味细节描写效果的具体示例,学生根据示例进行仿写,掌握这样的仿写之后,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到自读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萧红通过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学生还可以学习写“批注”。

(三)彰显特点,有侧重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单元内篇章的整体性,用共性来打通文章之间的学习脉络,同时也要注重篇章的个性特点,注重不同篇目的独特的言语形式,从学习语言之妙,达到运用语言之效。同样是对比,《邓稼先》一文在表现邓稼先的品质时,将奥本海默与之对比;《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则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不同表现及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作对比在设置学习任务时侧重有所不同。同样是细节描写,《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主要用整齐的四字短语及对句来凸显,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则用萧红独特的诗化语言来描写。如果从文学成就来看,作为自读课文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值得作为撬动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单篇阅读向整本书阅读拓展的支点。本单元选入的课文,并非只是作为经典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感受和领悟,还可以承担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任务,因此,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学并未结束,还可以设置合适的写作任务,给阅读加点“盐”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滋味。

(四)以读促写,加点“盐”

七年级的以读促写,可以尝试从片段仿写起步。结合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写出人物的精神”,可以设置如下学习任务:学生习作展示:从仿写的情况来看,学生首先并不觉得难,而是觉得好用。而且用了之后,能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句子有点“萧红味”了。这样的仿写建立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作家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变换成自己的表达形式,融入到自己的体验与记忆中,逐渐形成程序性记忆。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趣味。如果想让这样的趣味再加深一点,可以继续学习仿写:这一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品味出萧红语言的独特趣味,在幽默中感受人物的可爱可敬。学生习作展示:从学生仿写的习作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模仿作家言语表达形式的同时,也能结合所描写人物的特点和实际加以创作,这样的创作可以让学生深刻体悟到“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从而产生学习成就感,进一步形成更浓烈的写作趣味。像这样的学习小任务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刻体悟“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意义,从而能迁移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作中。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值得大家不断尝试。需要明确的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宏观思考要摆在首位,同时要根据文章的特色有所侧重,适时融入习作指导,实现以读促写。因此,立足整体,彰显特色,以读促写,是展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点。

参考文献:

[1]章新其 , 等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2018 版):初中语文[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2]温儒敏,巢宗祺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5

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桥式整流电路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借助学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仿真软件、微信墙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引导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网络资源;整流电路

1教学内容及目标

1.1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课选用的是校企合作校本教材风力发电变流技术,第二章整流电路是风力发电的重要环节。本课所讲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第二章的开篇,学生在学习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上,以小功率风力发电系统中整流器为载体,认识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原理和测试,为后续的三相整流奠定基础。本设计的重点内容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在于电路常见故障检测与分析。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环境;②学生之间要小组合作,共同学习;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能够高效快速的交流互动;④评价能及时多元化、课后要有巩固训练。本设计充分运用了学校的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实物操作与多媒体、网络、个人终端等多种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3D动画、交互游戏、微课程等信息化资源,借助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微信墙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思-学-仿-做-评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信息化资源与实物资源的有效结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技能训练。

1.2教学目标的设置

知识目标:①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②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力目标:①能从电路原理图中识读整流电路;②能对桥式整流电路常见故障进行检测与分析;③通过参数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素养目标:①强化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②养成文明规范的操作习惯

2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讲课的内容,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其中课堂教学分为思、学、仿、做、评五个环节。

2.1课前准备

学生运用平台移动端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搜索风力发电相关图片并上传,二是学习整流电路微课。我与学生通过平台交流互动,跟踪学习进度,以便微调教学侧重点。

2.2课堂教学

环节一:思——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展示学生课前上传的图片,并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实现与课前准备的对接,增强专业意识;观看风力发电3D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整流在风力发电中的作用,结合课前的微课学习,进行回答,以此来评估学习成效。教师讲解离网风电系统框图,引出小功率风电系统整流器,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环节二:学——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本讲课两个知识点。知识点1: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首先学生通过微课小组学习电路组成,了解全桥堆的应用,并在平台完成互评。然后,小组竞赛,完成电路搭接测试游戏。之后,学生参照微课讲解,在任务单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巩固电路组成这一重点知识。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提炼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电路识别测试题。通过查看平台汇总结果,掌握学生状况。知识点2: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学生首先通过微课学习电路工作原理,小组合作,讨论U2正半周、负半周时电路的工作过程。然后,在任务单中绘制电路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图。自主学习完成后,选取两组同学上台讲解工作原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升。最后,微课学习负载和二极管上电压电流公式,填写任务单。环节三:仿——聚焦任务模拟仿真。本环节学生运用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操作模拟。首先,小组合作完成电路搭接,检测对知识点1的掌握程度。并使用软件中的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用虚拟万用表测量电压,通过对比理论值与测试值,理解公式。上述内容完成后,登录平台进行自评。然后,根据任务单的提示,设置故障、观察现象、记录总结。环节四:做——实战体验巩固提升。首先教师讲解安全及操作规范,并给出实际风机控制器的技术指标,指导学生估算参数。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本任务所需的工具仪器和元器件,检测元器件。之后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路元件的焊接。学生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观看二极管检测、电子焊接工艺等微课,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学生实做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并抓拍学生错误操作和规范操作上传微信墙。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电路板的焊接面和元件面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建立作品库,方便企业专家定期登录平台进行点评。电路板经教师检查认可后,通电检测。环节五:评——展示交流总结评价。操作完成后,教师组织观看微信墙照片,引导学生在平台作品库中进行星级互评。展示平台中自评、互评和企业专家点评情况。

2.3课后拓展

布置学生课后任务:借助微信平台预习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完成自我检测题并提交平台。

3教学设计的创新

第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职业能力。思学仿做评的教学模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理念。第二,凸显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平台、微课、微信墙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第三,移动互联网+教学、拓展学习时空。为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营造了课内外全程互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延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4教学反思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在看中学、玩中学、练中学,使我们的课堂不再是静止、生硬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作者:孔莉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6

一、立足单元整体,把握内容主旨

内容主旨明确,学生“不仅能贯通该课,而且能贯通此前和以后学习的核心概念”。抓核心课文、破单元标题、通思想方法、究新颖表述是把握单元课程内容主旨的基本路径。教师可以基于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和《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的认识,依据学情,基于对课程内容“源”与“高”关系的处理原则,梳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内容主旨和结构图示。在单元内容主旨之下,把握每一课的内容主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属于第一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也是这一单元需要把握的核心主旨。本课中北魏政权是由鲜卑族的拓拔氏建立,拓跋鲜卑作为统一中原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催马扬鞭的身影、改革汉化的精神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本课的内容主旨就落在了“民族交融”。试讲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孝文帝一定要汉化?为什么北魏政权一定要汉化?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学生在学习前秦历史的时候有接触,前秦的统治者就深受汉族文明影响。在以后的历史中,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满族建立的清,都不同程度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汉族文明学习和借鉴。如果课堂仅仅止步于说明现象,而没有解释现象的话,理解力强的学生便会有此疑问;重复的现象说多了,其他学生自然也会有此疑问。如果在这堂以民族交融为内容主旨的课上,梳理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并架构其汉化的内在原因,那以后学习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时候,学生自然就懂得迁移了。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运用文明史的三要素架构整个教学环节,在体现既定内容主旨的基础上,力求呈现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原因。文明史的三要素是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交往。由于气候变冷(运用统编教材历史地图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温度变化示意图》),北方水草不肥美了,游牧民族被迫南迁进入农耕区域,逐步由游牧的生产方式转入农耕的生产方式,所以迫切需要学习农耕技术。这是地理环境变化导致了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为了求得生存,游牧民族必须向农耕的汉族学习。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游牧民族开始学习冶铁,铸造工具,学习筑城,开始定居。定居之后,上层统治者需要管理、收税,就需要学习农耕文明下的政治经济制度。这是为了统治能够延续下去而学习,最终是为了维护政权。因而汉化不是最终目的,汉化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实行的政策。按照这一思路架构整堂课之后,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立足单元整体,梳理课文内在逻辑

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最大好处是,我们可以在遵循史学规范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能力,立足结构逻辑,考虑每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关系,目与目之间的关系,整体结构化地处理课文。第一分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5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此后,曹操、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励精图治,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第16课《三国鼎立》)。魏国司马氏逐渐掌权,建晋代魏(史称西晋),最终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内迁,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5世纪统一北方,结束分裂。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进行改革,推动北方各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南方,司马氏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以后,南方相对稳定,南迁的北方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科技文化有显著进步并带有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为新的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由此可见,本课(19课)承接第17课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而来。本课的第一目“淝水之战”,这场战争在18课东晋的北伐战争中有详述,此处就作为北魏政权要汉化的一个背景处理。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很快土崩瓦解。结合材料,师生共同探讨前秦覆灭的原因。“国家,戎族也。”道出了前秦失败的重要原因,前秦是一个以氐人为政治核心的政权,与鲜卑、羌等民族的关系很紧张,中原仍以晋人自号的华夏百姓,不会支持灭晋战争。[3]这也正是北魏统治者需要思考的:统一后的北魏与前秦相似,如何统治黄河以北这片土地才能避免前秦一样的结局呢?北魏政权要统治中原,就必须汉化,拓跋鲜卑必然要融入华夏文明。第二目“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内容归入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中重点讲述。汉化可以说是北魏的一贯政策,从鲜卑接触到汉文化的那天开始,他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汉化的道路。最初,北魏政权的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甚至反汉化意识很强烈。而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冲破阻力,矢志不渝地推行全面汉化,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了高潮,促进了民族交融。[4]第三目是“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单元导言中提到“各民族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本课最后一段也提到“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所以如何突破这三个词是本课的难点。交往、交流与交融体现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交往侧重在经济,交流侧重在制度、文化,而交融侧重在民族心理、思想情感上。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可以作为一个典型,进而推及到当时北方其他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等,都投入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中。经过这样的梳理后,课题的“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两者就不是并列关系,前者是时代背景,后者则是本课的难点。本课就以北魏政治为大背景,呈现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重点突出孝文帝改革,难点突破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立足单元整体,细化史学思想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7

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桥式整流电路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借助学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仿真软件、微信墙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引导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网络资源;整流电路

1教学内容及目标

1.1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课选用的是校企合作校本教材风力发电变流技术,第二章整流电路是风力发电的重要环节。本课所讲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第二章的开篇,学生在学习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上,以小功率风力发电系统中整流器为载体,认识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原理和测试,为后续的三相整流奠定基础。本设计的重点内容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在于电路常见故障检测与分析。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环境;②学生之间要小组合作,共同学习;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能够高效快速的交流互动;④评价能及时多元化、课后要有巩固训练。本设计充分运用了学校的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实物操作与多媒体、网络、个人终端等多种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3D动画、交互游戏、微课程等信息化资源,借助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微信墙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思-学-仿-做-评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信息化资源与实物资源的有效结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技能训练。

1.2教学目标的设置

知识目标:①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②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力目标:①能从电路原理图中识读整流电路;②能对桥式整流电路常见故障进行检测与分析;③通过参数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素养目标:①强化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②养成文明规范的操作习惯

2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讲课的内容,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其中课堂教学分为思、学、仿、做、评五个环节。

2.1课前准备

学生运用平台移动端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搜索风力发电相关图片并上传,二是学习整流电路微课。我与学生通过平台交流互动,跟踪学习进度,以便微调教学侧重点。

2.2课堂教学

环节一:思——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展示学生课前上传的图片,并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实现与课前准备的对接,增强专业意识;观看风力发电3D动画,引发学生思考整流在风力发电中的作用,结合课前的微课学习,进行回答,以此来评估学习成效。教师讲解离网风电系统框图,引出小功率风电系统整流器,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环节二:学——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本讲课两个知识点。知识点1: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首先学生通过微课小组学习电路组成,了解全桥堆的应用,并在平台完成互评。然后,小组竞赛,完成电路搭接测试游戏。之后,学生参照微课讲解,在任务单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巩固电路组成这一重点知识。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提炼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电路识别测试题。通过查看平台汇总结果,掌握学生状况。知识点2: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学生首先通过微课学习电路工作原理,小组合作,讨论U2正半周、负半周时电路的工作过程。然后,在任务单中绘制电路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图。自主学习完成后,选取两组同学上台讲解工作原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升。最后,微课学习负载和二极管上电压电流公式,填写任务单。环节三:仿——聚焦任务模拟仿真。本环节学生运用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操作模拟。首先,小组合作完成电路搭接,检测对知识点1的掌握程度。并使用软件中的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用虚拟万用表测量电压,通过对比理论值与测试值,理解公式。上述内容完成后,登录平台进行自评。然后,根据任务单的提示,设置故障、观察现象、记录总结。环节四:做——实战体验巩固提升。首先教师讲解安全及操作规范,并给出实际风机控制器的技术指标,指导学生估算参数。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本任务所需的工具仪器和元器件,检测元器件。之后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路元件的焊接。学生操作过程中,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观看二极管检测、电子焊接工艺等微课,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学生实做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并抓拍学生错误操作和规范操作上传微信墙。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电路板的焊接面和元件面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建立作品库,方便企业专家定期登录平台进行点评。电路板经教师检查认可后,通电检测。环节五:评——展示交流总结评价。操作完成后,教师组织观看微信墙照片,引导学生在平台作品库中进行星级互评。展示平台中自评、互评和企业专家点评情况。

2.3课后拓展

布置学生课后任务:借助微信平台预习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完成自我检测题并提交平台。

3教学设计的创新

第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职业能力。思学仿做评的教学模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理念。第二,凸显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平台、微课、微信墙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第三,移动互联网+教学、拓展学习时空。为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营造了课内外全程互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延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4教学反思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在看中学、玩中学、练中学,使我们的课堂不再是静止、生硬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作者:孔莉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单元教学设计范文8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路径;有效策略

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某一数学单元为单位,将其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划分学习范围,布置学习任务,划分学习目标,填充学习问题等方式来对本单元内的全部知识点和数学练习题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活动应充分体现出个性化、主体化、多样化等特征。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延伸拓展能力,并且注重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形式进行综合性的创新,突出教师主导学生探究,开展一定的教学总结和巩固活动,了解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课堂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分析效率。

一、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一)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对教师的重要性

开展个性化教学准备工作和单元教学设计工作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学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将个性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满足教学改革的核心需求。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可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教师的个人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师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选项,充实自身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创新、求实的本质特征。在对单元设计进行个性化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学生及课堂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化,从而发现更加有效的教学路径,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进行个性化单元设计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成倍提高,就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对于所需要导入的内容进行更加多元化的呈现。而开展个性化单元设计可以达到相应的目标。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并且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填充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知识容量以及单元教学活动的个性化程度。在进行个性化单元设计的活动中,数学教师都会导入信息技术设备以及其他的辅助教学用具,丰富教师和学生的选项,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达到完善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这对于提高师生互动交流的频率,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言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设计唯一的设计者,学生也不再是唯一的倾听者,双方进行了更加深入和高效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进行个性化单元设计对学生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的思维需要得到拓展,个性化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和重视。初中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单元模块和章节时具体反应不同,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也不同。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养成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对于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设计个性化的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完全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情况,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人能力为目标来切实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学游戏数学比赛层次化教学的活动都会在其中有机体现,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获得技巧,提高能力。

二、初中数学个性化的单元教学的设计路径和策略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体现个性化特征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个性化的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进行审查,是否体现了个性化的特征,是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是否和课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探索效率。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教师在对知识结构进行划分的时候要有轻重之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以及一般性的知识都要有所涉及,同时也要提高单元化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如此一来,在进行知识内容设计和编排方面才能突出单元教学设计科学化、高效化的特征,教师也更有可能有章可循,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化以及单元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数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大胆导入游戏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及课下实践调研等活动。同时细化大纲要求,提升教学质量,选择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不同性格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也要大胆地运用一些较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和相关的辅助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更加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提高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堂沟通交流以及课下沟通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提高单元教学设计创新水平

教学内容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数学教师要尤其关注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活动,才能切实提高单元教学设计创新的水平和效率。数学教师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透彻的分析,对于其中的理论教学模块、学生个人体验模块、案例习题以及相关的插图都要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将其融入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来。教学设计要体现出一定的应用性特征,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对核心内容进行发掘,同时结合知识传播载体的使用情况来确定单元设计的单元架构,建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合理地规划单元教学内容,保障初中数学单元教学活动可以更加高效。比如,在针对反比例函数这一章开展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反比例函数预习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同时划分相关的教学模块:反比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运用情境、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信息技术来进一步完善各个模块的内容,如内容规划、单元目标、活动设计、作业设计、评价建议、教学资源等六部分的内容。重点针对反比例函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图像规律来进行探讨,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更加适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从而完善整体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呈现,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核心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三)合理选择数学例题,提高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部分初中教师在进行个性化的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会导入一些数学例题,通过例题的示范讲解来让学生尽快了解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并且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熟悉解题规律和解题流程。教师也会在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渗透各种解题方法、答题步骤以及数学思想,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并且了解知识点和数学例题之间的联系。学生遇到类似习题,会有十分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单元教学设计个性化演绎和探究的过程中来。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应更具有经典性和创意性的习题,语言的表达形式,解题方法的选择过程都应当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学生碰到类似的题目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会按照既定的规律和个人能力来进行应答。一些具有创意性和思维难度的拓展性例题也可以大胆地导入,在单元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将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解答,从而进一步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和流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具体的数学案例,完善相关的教学内容,优化单元教学的形式。

(四)注重听取学生意见,改善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

单元教学设计活动教师应发挥主要作用,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习需求进行更加高效的调研,听取学生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补齐教学短板,改善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以及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给出具体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幽默,而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单元教学划分过于生硬,习题讲解活动时间较短或者时间较长。教师汲取相应的经验和教训,在下一阶段进行改进和完善,会使得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更加科学,同时也体现出了学生的核心地位和需求。对于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特征而言也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情况来改进个性化的单元教学设计,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高效的培养。师生都可以避免多走弯路,在课堂上也可以省去大量的板书时间,将其用来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和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多媒体也可以派上用场,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在线获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在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更高效的反馈和改进。这都丰富了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提高了整体的实践效率。

(五)立足课程标准和结构特征,拓展单元教学设计内涵

数学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所凭借,有所依靠,立足于课程标准来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工作无疑更具有科学性。课程标准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当提前熟读这些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于单元的整体性的要求可以有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把握重难点知识。数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围绕重难点进行相应的穿插,导入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师生互动和讨论,从而确保数学课堂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这也会为具体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严谨性,使得结构特征更加突出。教师应把握关键的节点,层层递进,开展数学单元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整合更多的教学内容,让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样可以丰富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数学教师还需要依托数学教学理论来开展单元设计工作,认识到数学基础性理论学科的地位,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托课程标准和单元结构来填充更多的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拓展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赢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为他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师生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六)注重加强教学评价和总结工作,巩固单元教学设计成果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具体的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取得一系列实践成果。但是对于每位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往往并不十分了解,这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教师而言,却很有可能造成下一阶段教学方向和备课内容的偏移。因此,开展一定的教学评价和巩固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评价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同时对于教师的个性化单元设计情况、师生交流情况、教学语言组织与教学流程优化情况进行评价。这会让教师收集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改进单元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案。教师应首先对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予以肯定和表扬,然后再针对部分学生的单元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让学生获得改进的机会,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师生也可以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开展个性化讨论和沟通交流活动。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发放一些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关于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情况,用富有引导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单元教学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师生共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的成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