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范例6篇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范文1

[关键词]:美育教育 情感教育 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而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

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美术课国家课程标准基于这几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有力的调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士,甚至是美术教师,在重视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来衡量目标的达成程度,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结果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此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老师辛苦教了,学生却无心听,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在几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使美术教育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一、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有的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却过于兴奋,如何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唤醒状态呢?我认为除了老师的爱,还需要老师善于控制把握学生的情绪,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的纽带,我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关心爱护,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易转化为学生学习需要的动力。我还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的作用把课进行得有声有色,以牵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学创作“刷牙”为题材的画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刷牙的姿态,笔者就用动作加以提示,让学生在讲讲做做中,不仅获得有关刷牙的知识,也体会到美术创作

的乐趣。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获得审美的心理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和感受应该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的经验贫乏,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笔者不厌其烦地协助学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美好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比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都能创造出与美术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可创设与美术活动相关的场景,在充满“诱惑力”的气氛之中,学生自然产生审美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美术教师是传授美的,美的东西总让人愉快,而传授者本身也应该是美的,这里指的是美的语言,美的仪态,这都影响着学生接受美的愉悦程度。语言美,即要求教师平时注意修炼语言,使之动听而富有磁性,同时注意前后逻辑关系,使话语中充满着生气和感召力,让学生听着教师的声音,便觉得很开心。仪表美,表现在老师的衣饰和体态上,美术教师的衣饰应该有一种特殊的美,走进教室便让人为之一振,而仪态的优雅不凡,风度的超然不俗,也需要平日里去改进,这样,会给学生以信任感和偶像感,面对这样一位教师,学生自然会很愉快。

三、运用爱的语言创设情境,加强情感熏陶

如何让学生在缺少相关的情感经验的前提下,体会作品的各种情感,笔者的体会是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真切体验各种情感。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彼此不是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彼此尊重,互教互学,自由、民主,形成“学习共同体”。如学生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变强制欣赏为自主欣赏,再师生交流看法,共同分享,学生可以驳倒老师,老师也可多听听学生的见解,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

四、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充分展现

情感教育范文2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好像水池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是说,没有爱和情感,就没有教育,老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在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之感,形成自身的愉悦心境和教学情感,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识。教育的功能不单单是知识内容和经验的传递与更新,更多的是挖掘学生内在的情感认知及道德情操。作为一种人性与灵性的感情教导,在现今教育改革中,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对德育学科的真挚情感,应该在所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教授的知识注入自身情感的色彩。技工院校所使用的德育教材丰富多彩,包含着极其丰厚的情感因素,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潜在价值信息,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涛,说理清晰、条理明确、举例得当固然重要,而激发学生感恩的心弦更为重要。情是理的华丽的外衣,无情,很难让人接受;无理,情也慢慢失去了它原先的色彩。情与理相互依存和渗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情感,才能激起他们的热忱去投身学习。

二、教学过程

情感,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学生才能得以“消化”与“吸收”所学的知识。教学想要发挥出其有效作用,就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触及学生精神深层面的需要,促进学生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变得更自主和深刻。在教学的进程中优化德育课堂教学情境十分重要。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有着尤其显著的特征,学生厌恶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他们更加喜爱于贴近生活的案例。创设恰当的情境教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老师“引而不发”,让学生在疑问中自行探索和发现,这是教学的“核心价值”。而传统教学方式通常只是直接将结论教授学生,忽视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而发现这一“核心价值”的过程,这样学生是进行被动接受知识内容,而不是主动去建构知识,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将如何可想而知。首先学生在被老师尊重信任前提下,进行自主发展和选择,教师不要拿标准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德育学科的敏感问题。这样对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所阻碍。我们的任务是要让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充分发表出来,自主性的进行学习。技工学生在接收新知识本身就显得很被动,如果我们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独立思维模式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德育教育需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而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教学途径,开展多滋多彩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以及彰显才华的舞台。

三、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对于学生抱有良好的指望,教师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肯定、赞扬及鼓励;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后,会引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恭敬,并且内心产生上进心、知信心和决心。大家都知道,通过奖赏,行为可得以被铭记,但不能由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结论是目光短浅的表现。然而,教师智慧的体现表现在,能够从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独特的闪光点。因此,不仅在任何学生正确回答完毕后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还应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问题,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并且不要吝惜你对他们的鼓舞与赞叹。这对于塑造学生民主的性情是十分须要的。教师不但是智慧的使者、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力量的关键来源。教授知识的过程从实质上也表现了师生心灵碰撞、情绪情感交换的过程。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加强师生间的心理相容性具很大的难度,但这一问题经努力还是能够克服。有名同事,时常向我埋怨班级管理烦恼事,觉得学生的表现让她非常头痛,让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情谊的班级,师生关系极差。然而,在教师节当天,桌上摆着学生送来的鲜花,这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偏见。看到鲜卡片的留言,我的心里有所震撼,同时内心所触动。教师如何进行教育很重要,它不在于批评、责怪、惩罚外在的行为方式,而是在于教师道德情感的传输方式是准确的,是否被学生接受和吸收。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有了些新的意见:在师生关系的磨合进程中,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带着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信任,去倾听每个学生的内心真实的体验。只有这样,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鼓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才可以进行真正得到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范文3

一、情感教育的目标

一般目标是制订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阶段目标:它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目标。高中目标是向他们介绍多种多样的职业,使他们认识并体验到每一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和伟大的,形成一定的敬业精神;引导并具体帮助他们区分友谊与爱情,区分朦胧的情感需要与真正的爱情需要;防止并矫正学业不良和学业失败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的人格态度;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道德感,可以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以促进道德态度与科学精神的结合;进一步培养他们深刻的学习体验,从对学习结果的体验发展到对学习目的的体验;防止他们产生一些庸俗的美感,用高尚的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熏陶他们。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

1.“关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桥梁。爱,如同阳光让人间充满温暖;爱,如同春风给班级带来和谐;爱,如同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是教师运用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教师就应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

如果孩子从小对人对事淡漠无情,长大后就不可能与人共事,也不可能对家庭、对事业、对国家有责任感。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和爱好,与每一个学生打成一片,才能达到师生的心理相知、心心相印。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尊重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教师只有对学生以诚相待,充分信任他们,建立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可亲、可敬、可信赖时,他们的心灵之窗才能打开,教育才能奏效。

2.“激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条件。

激励教育作为一种能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方法,正被我们学校教育工作所重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取消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鼓励创新和进步,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任何出色表现和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激励意识,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尤其是那些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的成功者,使他们学会正视困难与失败,在人生路上不断取得成功。

教师要针对学生想象力丰富、易受暗示、争强好胜等心理特点,强化学生心中“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潜能有信心,并把这种信念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具有才能,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设定符合实际且略微高于自己过去的成就水平,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通过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学习任务,使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应熟知学生可能遇到的难题,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为师者在态度和言行上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恒心”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坚持就是胜利。”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必须做到“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长期坚持下去,义无反顾地落实下去,才能收到实效。

中学生情感的双向性表现明显,如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甚至忘乎所以,一旦失利又极端苦恼,甚至悲观,失去信心。教师要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的情感符合社会需要,既热烈又有社会价值。教师不能因为情感教育在开始或中途实施过程中不利或受到重大挫折,于是就放弃。相反,教师应该知道和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教师应该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去战胜一切困难、一切艰难险阻,去坚持并努力实施情感教育。同时,教师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毅力,缺乏持久性,做事情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办事冲动”“意气用事”……这些都应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加以矫正。“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只是没有被黑暗所掩蔽,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怯懦,只是没有在怯懦中屈服”,要拥有恒心,就在一念之间,如果你在退缩的时候想想未来,并给自己鼓点劲儿,就能战胜一时的消极,而这种小小胜利的积累,就铸造了你坚持不懈的恒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具有“恒心”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情感教育范文4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建立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练习,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情感的交流。

目前,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地理科目已列为中考科目的形势下,地理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营造理想的育人环境,坚持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更关键的是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会始终处在无足轻重的尴尬地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初中生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已经形成了个性,很有主张。地理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先主动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我们应该主动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位置主动让给学生。课上,教师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愉快教学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这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2.合理评价,获得信赖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地理教学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情感,建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评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采用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点评,最后学生通过努力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交流、沟通及共展。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上,针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以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师生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得到调动,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得地理知识。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比较好。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遵循“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初中生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最后,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用谜语导入新课:“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了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感教育范文5

笔者以情感与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情感教育是由爱所牵引的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能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体会对话的平等,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不但利于消除病态的自恋和自大,而且学生会愉快地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

二、通过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知道,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所以,不仅在每个学生正确回答完毕后要给予肯定,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来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并且不要吝惜你对他们的鼓舞与欣赏,这对于塑造学生民主的性格是十分必要的。

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能与所有人平等交往,坚守自己的尊严和尊重他人的性格,这需要用真诚、关爱和平等交往去培植的。如讲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以设计说出定理、用符号语言写出定理、用图形语言画出定理、定理应用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都有发挥的平台,长此以往,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老师的良好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也必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对老师的评价,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三、通过挑战性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数学知识点多、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等学科特点,大部分学生存有畏难心理,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是不可能坚持不懈地学习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训练,比如既考察思维能力又考察计算能力的数列综合题或解析几何题等。这时我会说:“在距你20米远处有一纸老虎,远远看去挺可怕。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原地不动,二是慢慢靠近,观其动静。一步步走近,伸手一摸,原来是纸老虎!有些问题就是如此,你认真思考问题的条件、结论,步步转化就能找到办法,试试吧!”经过鼓励,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可通过展览成果等方式给予激励,以磨练他们的意志。 久而久之,学生对背景新、问题长不再感到可怕。当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否则会适得其反。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训练,他们会慢慢克服畏难心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通过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德育;情感教育

一、前言

情感是道德的核心和内涵,没有情感的道德,便是极其乏味的。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其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积极发挥情感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情感教育工作的落实性,本文论述了德育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分析了中学德育中的情感教育。

二、德育的作用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德育是按照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目前,大多数家长盲目的重才智而轻德育,德才孰轻孰重,北宋司马光给出了精辟的解释“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由此可见,德育是极其重要的。德育是保证学生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学生成处于长身体、丰富知识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在这一时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学习是及其重要的。德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了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接班人。

三、中学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在中学阶段,学生对外界充满着探索的冲动和强烈的好奇心,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因此学生获得外界知识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教师就是他们学习和崇拜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学德育的情感教育工作中,对教师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感的要求是极高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亲身示范作用,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使自己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学生传授课程,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每一位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公平同等对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个性特征和闪光点,并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特点。在课外,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各种经典书籍,提升自我修养和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感染学生。

2.创建生活情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抵触心理,枯燥无味的德育理论和知识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未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创建特定的生活场景,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布置的生活情境中,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德育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得更深的学习感受,让学生敞开心扉,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情感教育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质量。

3.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学德育教学中对学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品质,自古以来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优良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因此,在德育教学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品质,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具体的教学形式可以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口述或者多媒体播放的形式,传播给学生一些生动感人的故事,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感动,从而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另外,教师也可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比如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洗脚等,通过这种换位思考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感恩的演讲,让学生沉浸着感恩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举办感恩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笔表达对感恩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感恩深入地思考。

4.注重环境的熏陶及心灵的共鸣。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的影响对于学生请安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家庭环境下,父母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这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情感思想的形成。学校环境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优美、绿化的学校环境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走进校园,清新的校园让学生沉醉,为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保护纯真的童心,提供优秀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提高社会环境质量作出努力。这一切为培养学生情感的德育教学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四、总结

中学的德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作者:薛原

参考文献:

[1]刘戈,詹健.论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4):93-95.

[2]胡伟.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浅谈情感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外阅读:中下,2012(18):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