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层级管理范例6篇

护理分层级管理

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1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7(31.82%)例,满意13(59.09%)例,不满意2(9.09%)例,患者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非常满意5(22.73%)例,满意12(54.55%)例,不满意5(22.72%)例,患者满意度为77.28%。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临床作用

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我院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即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即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我院为深入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依据院内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实施该模式前,首先应根据护士的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和学历水平等进行分级(N1~N4级)。分级过程中,应综合分析护士的自身素质,并以业务能力为首要分级指标。经分级后,在详尽分析科室工作任务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级护士的工作重心和职责加以明确,并做到不同层级各司其职,为患者提供完整、连续的护理服务。N1级由护士长担任,该层级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统筹科室护理全局,协调实施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并对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反馈实施效果,发现有待完善之处,当及时进行改进和修整。领导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参与处理不同层级的疑难护理问题,并给出指导建议。对护士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并视情况予以奖惩。N2级护士由高级责任护士担任,该层级护士应合理分配护理任务,对低年资护士予以培养和辅导,承担临床疑难及特殊患者的护理,参与紧急护理事件的讨论与处理工作。

1.3研究方法

采用院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3个标准,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传统的护理服务体系已较难适应当下的医疗环境,因此为适应时展,护理服务理念、制度和模式也必然的作出了更新[2]。结合现代管理学经验,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是铸造先进化护理团队的必备条件。分层级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开展工作[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明确科室护理任务分工,明晰不同护士的岗位职责,并发挥不同护士专长,减少临床护理中间环节,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我院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倪祖碧 单位:贵州省福泉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许鹏飞,刘杨春.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肝炎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8):112-113

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服务;护理;质量;层级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护理人员所提要求也不单单只是仅限于疾病的治愈上,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1]。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护理观念的深入,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健全护理服务以及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成为了关键。所谓护理层级管理是指把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为一组,基于此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2]。下面笔者就护理层级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普外科、心内科、妇产科以及消化内科的护理人员、患者及医生,研究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即实施前和实施后,前者为2011年2月前,后者为2011年3月-2013年2月。护理人员共30例,医师共20例,患者共50例。

1.2方法

根据护理层级管理有关制度,对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层级工作职责、待遇和权限等进行具体的划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所面对的职责以及工作任务均有所差异,采取这种具体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护理工作得以高质量和高效完成。在层级的明确上需通过护理部门审批、全部护理工作人员讨论通过以及护士长的考核,待明确好层级以后,按照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具体层级来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构建护理人员层级管理结构。于日常护理期间,对于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提出相应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习以及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且健全护理层级管理系体系。护理层级管理的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层级,即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其工作形式为由医生、护士以及患者组成一个小组,每组组长负责护理工作,当每天医护工作人员完成整体交班工作以后,组长应和本组的主管医师一同查房,在该过程中需对本组护士予以指导以及带教,以此共同完成该组所负责的患者健康指导、治疗、检查和护理等工作,定期检查本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对护理方案进行合理地调整,以确保护理工作得以有序且正常地进行。

1.3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患者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中数据的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相对于实施前,患者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表1 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对比

指标

实施前

实施后

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n(%)](n=50)

39(78.0)

47(94.0)

护理人员满意度[n(%)](n=30)

22(73.3)

28(93.3)

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分)

89.1

98.7

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分)

86.4

96.4

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分)

85.1

98.9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分)

83.5

98.6

3.讨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层级管理,设置层级管理模式,基于专业技能、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来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3-4]。在管理中,护士长授权给组长,由组长全权负责,监督与管理护理人员职责落实情况和护理工作质量,且持续进行改进。同时还要做好患者护理工作的记录,由责任护士来密切关擦患者病情变化且上报,高效且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实施动态记录,指导并帮助助理护士进行工作,而助理护士则主要负责完成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护理工作,且实施动态记录,将护理情况和结果上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使得护理工作更为系统且全面,更加具有连续性。在管理中,业务能力较强的可担当指导与负责工作,对低层级护理工作人员于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护理技能的操作等方面予以相应的指点,这样不仅可有效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可使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激发其工作激情,强化其工作责任感以及服务意识,以此使护理工作更为针对性。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护理层级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护理服务工作中,采取护理层级管理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经合理岗位的设立与各层级护理人员自身岗位职能的明确,可充分挖掘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潜能,使其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将各层级护理人员职责有机结合,使得管理工作更为灵活且合理,便于护理人员主动能动性的发挥,优化人力资源的利用,继而进一步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获得理想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玉美.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5.

[2] 喻身润,谭先娥.护理层级管理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的作用探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640.

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3

摘 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交接班形式和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在医院对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分配及监管,对交接班的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明确了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使护理组长起到了骨干作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的提高。结论:规范了交接班流程及指引,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保证了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护士风层级管理;护理交接班

    临床护理交接班是病区的常规工作之一,是对前一天治疗护理工作和患者情况的概括和评价,也是保证患者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临床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和认真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而其规范性和认真程度需要一种健全的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来实现。因为此模式有助于明确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使护理组长发挥其作用,由此加强护理工作效率,避免各种护理隐患.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58.

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4

1 一般资料

    我们科室护士 54人,其中男护2人,女护32人; 年龄在23〜38岁之间;职称有护师48人,主管护师 5人,副主任护师1人;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我们按 照工作年限分2年内,〜5年,〜8年,年以上组, 根据不同组安排培训考核。54名护理人员中34名 为在编护士,其余20名为合同制护士。

2 方法

    2.1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

    将54名护理人员分成6个组,每组9人,并尽量 平衡每组的职称、编制和年龄、工龄等情况。6个组 的成员分成8个层级:仪器组、压疮组、基础护理组、 功能锻炼组、气道管理组、病历书写组、管道管理组、 院感组。每个组由不同年资不同职称护士老少搭 配,负责各相关的内容。由组长组织,讨论科室现存 的问题,大家出点子然后进行整改。每位护士各司 其职,小组合作。按照小组合理排班,实施8小时连 续值班制。我们自2012年2月开始的排班模式实行 三班制,白天2名,夜班1名,责任组长负责日常工 作,负责监督、指导工作。组长由年资较高、工作能 力强的护士担任。

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和护理人员层级,明确工作 制度和工作规范,按期规范培训,明确责任。上级对 下级定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理论、法律意识、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科室对6个小组实施 定期的技能操作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和护理质量监控 结果评分,小组组长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技能操作考 核、绩效评估和护理质量评分,并统一上报护士长。

2.2评价工具

    采用自设的护理质量评分对重症医学科的患者 进行护理质量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采 用自设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 意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问卷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 分,分数越低代表心理状况越好,负性情绪越少。

    2.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问卷的数据录入Excel表中,采用 SPSS17. 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z检验。检验 结果以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 SCL-90症状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进行比较P〈0. 05,表明两组表1实施前后护理人员SCL—90得分比较(S土s)组别 n SCL-90得分实施前 54 60±1. 38实施后 54 39±0. 93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在分组分层级管 理模式下心理状况好转,负性情绪减少。

3.2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进行比较P<0. 05,表明两组 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在分组分层级管 理模式实施后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

    4.讨论

 

    两组进行比较尸〈0.05,表明两组 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实 施后重症医学科的护理质量有所提高。4讨论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 式,是针对重症医学科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而提出的一种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和缓 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一项管理举措。

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13-01为了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效果,将本院急诊科中的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对效果进行评价,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中,共配备相关护理人员40名,其中女性38名,男性2名。年龄为21-46岁,平均年龄(27.16±5.55)岁。职称分别有: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8名;护士20名;助理护士2名。工龄分别为:>8年有13名;在5-8年期间有10名;在2-4年期间有9名;5年有13名;在3-5年期间有5名,占;在1-2年期间有9名;

1.2方法

1.2.1护士层级的划分该层级的划分主要从护士的工龄、入科的时间以及综合性的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将所有的护理人员分成5个不同的层级。Ⅰ层级:所从事临床方面的护理工作在3年之内,入科的时间在1年之内;Ⅱ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时间在3-5年之间,入科的时间在1年之内,或者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3年之内,入科的时间在1-2年之间,同时具备Ⅰ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Ⅲ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3年之上,入科的时间在2-3年之间,同时具备Ⅱ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Ⅳ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5年之上,入科的时间在3-4年之间,同时具备Ⅲ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Ⅴ层级:所从事的临床方面护理工作在8年之上,入科的时间则在5年之上,同时具备Ⅳ层级所具有的核心能力[1]。

1.2.2护士岗位的划分把急诊科中的40名护士工作人员按照岗位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这样4个不同的行政管理架构。其中,责任组长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护师以上的职称,工作的工龄在5年以上。入科的时间在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力,通过开展民主推荐以及理论以及技术方面的专业考核之后进行优录用,本次研究中共评出责任组长有5名,而后备组长有3名,任期时间为1年。

1.2.3责任组长职责划分责任组长具有行政方面管理权利限制,主要工作就是开展沟通协调,按照不同的需要,对本班的工作人员开展适当的调配,属于本班的护理质量整体负责人,对危重情况的患者在抢救方面的工作进行组织和指导,主持开展护理查房,对疑难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根据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本组的护理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责任护士则是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执行人,需要对上层工作人员领导做到服从。与此同时,在责任护士中,还需要开展两次的选拔,将综合性能力较强的护理工作者进行有效选拔,主要对抢救区的护理工作负责,对于综合性能力较弱的护理工作者,他们主要对留观区的护理工作负责[2]。

1.2.4层级培训的划分制订出不同层级在核心能力方面的具体培训计划,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基础性的知识和基础性的技能、基础性专业知识内容和相关专业性的技能、临床护理方面的思维判断能力、专业性护理教育和护理操作培训、护理工作中的协调组织在应急能力这样5个方面。将基础性、专业性的知识内容以及操作技能作为具体的重点培训内容,从Ⅰ层级开始,先后逐步开展一定的晋升,一直到将教育和培训、护理协调组织中需要的应急能力作为具体的重点培训的Ⅴ层级。对Ⅴ层级护理人员开展培训一般由护士长进行,组长则是对小组内的成员开展培训[3]。

1.3判定标准将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以及分层级管理模式开展前后护理的质量作为本次研究的判定标准。有效满意度=满意+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施分层护士管理前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得分用X2表示,结果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开展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所有的患者以及参与本次研究的医生工作人员,均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详细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分层级管理模式将原本的护士长主管所有的管理局面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开展分层级之后,不管是管理还是培训,所有的顺序都有了一定的逐层感,将集中化形式的培训弊端进行了有效的解决,将培训计划做到了实质化的落实。与此同时,开展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岗位、护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职责、护理人员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及护理人员的分层级有效管理四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不同层级中的护士所需要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中加入竞争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充分的调动其护理工作开展的积极性[4]。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开展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不管是工作职责的分配还是工作岗位的分配,都得到了明确,因此,护理工作人员所开展的护理工作都严格遵守相关方面的操作规程,并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严格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5]。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以及医生的肯定,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与未开展之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芳,杨丽娟,李振香,刘静,金海君,姜琦.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全院护士分层级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06(19):123-124.

[2]徐永丽,葛梅,梁景花.设立护理组长实施外科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04(03):151-152.

[3]刘雪琴,彭刚艺,李漓,宋慧娟,毛惠娜,赵晓琳.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中国护理管理,2009,03(02):147-148.

护理分层级管理范文6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岗位职责,并且制定有效的排班系统,以此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管理,让护士本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安全度。结论 实施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条件和资源,优化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 护理效果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1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护士、初级护士组成。

2组成员的作用

2.1护士长 。

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高级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

2.3初级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