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规划范例6篇

标准化工作规划

标准化工作规划范文1

关键词:配网标准化管理;SG-ERP;PMS;有机整体;闭环管理;智能电网

1 实现配电网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体系由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体系平台组成,涵盖规划、技术、建设、生产四个方面。

管理规范包括《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带电作业管理规定》、《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7项规范,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技术标准包括直供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配电网技术原则》、《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力电缆线路管沟运行规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10项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技术准则。

标准化体系平台由规划管理系统、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组成。标准化体系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通过该平台,可实现配电网工程从评估与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监督、ERP物资采购、里程碑节点监控到生产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1.2 配电网规划管理系统

规划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完成规划编制。其功能包括规划基础数据导入、现状电网分析、负荷预测、变电站选址定容、网架规划、通道规划和规划经济评价。如图3所示。

1.3 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将配电网工程图纸管理、造价管理建立起了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设计图纸管理、造价管理的规范化,使配电网工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备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职能。如图4所示。

1.4 工程管理系统

工程管理系统根据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提供的项目库进行项目审核,确定项目的通过、保留、不通过、退回四种状态,最终确定各公司资金总量。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具体管理环节如图5、图6所示。

1.5 标准化设计主要内容

标准化设计将配电网工程划分成若干模块,对每个模块规范期使用原则,规范设备选型配置,形成《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贯彻实施配电网技术标准和技术原则。参照国网公司设备图元标准制定了模块图标规范;同时图标规范与PMS图标兼容,使工程方案图在回传给PMS时保证图形不变。设备图元配置范例如图7所示。

图7 设备图元配置范例

2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2.1 实现了配电网标准化、闭环管理

全面应用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国网公司套装管理软件相结合,实现了电网规划、设计、计划和建设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通过该标准化管理平台实现电网工程概算编制管理的标准化、统一编制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实现工程资金使用考核的实时性、合理性、实现业务数据高度共享,通过灵活的授权机制,达到分层次、分业务管理信息;实现网络传递本系统业务数据的快速化、安全化,从而形成电网工程的闭环、一体化管理。如图8所示。

对于规划项目,具体建设、改造方案则应用标准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标准化设计,贯彻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规范、主接线、架设方式,统一造价编制执行规范,合理分配工程建设资金,提高了工程资金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度,简化运行维护和规模采购的工作量,为设备集中采购奠定基础。

通过标准化设计生成了工程造价和标准化物料采购清单,为ERP中物资采购需求计划的申报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标准化设计的图纸为PMS设备台帐的维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减少了设备台帐和电网单线图维护量。

2.2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平台带来成效

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配电网工程方案图管理、造价编制管理更为规范化,统一了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统一了设备规范。

加强了配电网工程资金的批复的准确度,做到计划有据可依。

合理分配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工程质量,规范了技术标准,实现了管理见效益。

降低了人工劳动,从原来的一个工程设计需要几天,降低到数小时。

对不合理的配电网设计实现了自动控制,保证了标准化设计的贯彻,杜绝了配电网设计的随意性。

3 结束语

(1)通过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配网工程规划、设计可参照执行的标准。(2)建立软件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电力公司内部网络资源实现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信息的具体落实,同时实现配网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造价、审核、审批下达的流程化管理。(3)标准化管理体系纳入了智能电网建设标准、使得智能电网建设标准化的执行得到了具体落实。(4)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满足配电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管理的要求。(5)标准化管理体系主要适用于配电网工程。

参考文献

[1]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2]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

[3]带电作业管理规定.

[4]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

[5]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6]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

[7]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

[8]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

[9]配电网技术原则.

[10]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

[11]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

[12]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

[13]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

[14]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

[15]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标准化工作规划范文2

关键词:属地管理;两化管理;各阶段管理重点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一、管理模式概述

1.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全过程,严格推行和执行“一模两化”的管理方针。

所谓“一模两化”:“一模”就是“小业主大监理”的工程管理模式,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并建立严格的监理组织体系;“两化”就是“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作业规范化”。“一模”是基础;“两化”是常态;安全、质量管理可控是最终目的。

小业主大监理的核心目的是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能,要求监理单位自觉往前站,主动监理、有效监理,同时,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为业主提供其增值服务。

施工现场标准化的核心目的是保证安全,要求各种施工机器具、材料及构配件按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进行5S定置管理,使施工现场保持常态。

施工作业规范化的核心目的是保证质量,要求每道工序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规范落实到实际施工中,使各道工序规范化作业保持常态。

2.为了规范管理界面,确保施工的有序、高效进行,在全过程中,严格执行确定的“施工现场属地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属地管理指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材料、设备进出、成品保护及人员准入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以及现场各专业作业工序安排、公共资源配置、接口界面协调等管理工作。其属地划分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设备安装装修阶段主要分为两类属地:

一类是车站区,以车站公共区及设备区为属地,以风水电安装单位为属地管理单位,以风水电安装监理单位为属地监理单位,以风水电安装项目工程师为属地管理业主。

另一类是轨行区属地,以车站及区间轨行区为属地,以轨道施工单位或供电施工单位为属地管理单位,以轨道监理单位为属地监理单位,以轨道工程项目工程师为属地管理业主。

设备安装、装修阶段施工现场管理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在现场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现场协调办公室、总调度室的具体协调下,以车站区、轨行区为单位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职责,规范管理界面,确保施工的有序、高效进行。

二、 实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之目的和措施

施工现场标准化的核心目的是保证安全,要求各种施工机器具、材料及构配件按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进行5S定置管理,使施工现场保持常态。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进场后进行现场总平面布置,制定标准化工地创建方案。根据方案确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合同及劳务用工管理目标,并分解量化到人,随着工程进度对现场各个管理环节及时完善,不断细化,各类要素持续优化改进,促进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管理做出标准化要求,进行5S定置管理,实现场容场貌的秩序化。

对工程施工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化管理,做到质量与安全管理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尤其是通过监督、检查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巩固和扩展标准化工地,提升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 实行施工作业规范化的目的及措施

施工作业规范化的核心目的是保证质量,要求每道工序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规范落实到实际施工中,使各道工序规范化作业保持常态。

督促各施工单位在其项目内进行规范化管理,在项目内实现规范化施工作业,就是要求作业现场每道工序按施工标准、规范、规程要求的材料、方法、工艺标准来进行施工作业,使每一道工序做到有章可循。

通过全员、全过程按标准及规范要求进行作业,来保证工程质量全面达到标准及规范的质量要求,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各站采取实行各专业“样板”点工程,以点带面,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及规范的质量要求

四、各阶段管理重点

1.实施前准备阶段

(1)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到位

及时督促施工单位人员到位(包括装修施工以及设计配合主要负责人),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完成安全、质量报监工作。

(2)协助业主进行各类交底、图审工作

向装修单位进行业主建设管理交底、设计交底、质监交底、安监交底、监理交底、安全交底、质量交底、组织图纸会审等。

(3)督促装修单位实测实量细致深化施工图

督促装修单位对土建具备条件的地方进行实测实量,现场密切关注机电安装单位的进度、前期的设计、机电安装单位的施工图深化结果、现场的实际高度、位置,依据实测实量结果深化施工图,完成最终的排版图;现场过程中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标高、位置等发生错误造成大面积返工,难以满足装修效果。

(4)材料供货计划

督促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排版图的工程量清单,结合土建、机电安装单位、各系统单位进度详细列出甲供材料供货(需求)计划并提交业主设备物资部,过程中及时沟通,配合业主设备物资部完成甲供材料的采购,确保材料能够按时到货;同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乙供材料的进场时间,确保乙供材料按时到货。

(5)督促装修单位完成工期策划

1)认真梳理各站土建、轨道、机电及个系统单位施工进展及计划情况,开展场地、工期及物资供应策划工作;

2)进行工期策划,合理安排人员及资源配置;

3)根据工期策划确定供货需求计划。

(6)场布策划

接受地盘管理单位的管理,对其施工领域进行场地规划及布置(策划5S定置管理方案)。

1)合理规划临时堆放场地及临边防护;

2)根据场布策划与属地管理单位(机电安装单位)场布策划衔接,临水、临电、材料堆放场地、材料设备成品保护对属地管理单位提需求。

3)场布策划满足属地管理单位要求。

2.施工实施阶段

(1)质量管理

以规范化施工为基础,确保每道工序按规范、规程要求的材料、方法、工艺标准实施。

(2)现场管理

严格监督执行批准的场布策划,以标准化现场为基础,通过可视化、定置化管理实现标准的常态化。

(3)关注甲供材料供货时间,协助业主设备物资部及时供货,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对甲供材料进行现场验收及保管工作。

(4)协调各施工场地、工序、接口

强化现场协调,统一认识,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下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协助业主建立现场协调管理各项会议制度,包括月协调会议、周协调会议、每周轨行区施工与运输计划协调会和不定期的专题会议。

特别关注相关工序的转换和与各专业接口界面的划分及处理,避免返工问题。在公共区吊顶施工要考虑与各专业管道的施工前后顺序;在站台层公共区吊顶要考虑与屏蔽门门机顶箱的接口处理等;在进行墙面装饰施工要考虑与动照专业、消防给排水专业及综合监控等专业的配合;在进行地面施工时要考虑与扶梯、屏蔽门专业、AFC专业的配合。

标准化工作规划范文3

关键词:标准化施工管理;必要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不断健全和深入实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标准化施工管理是油田施工单位符合大规律建设的重大战略对策,是加强油田管理的有效支持,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

1 实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标准化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在市场激励竞争环境下企业能够获得成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随着油田建设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油田地面建设中,建设规模确定,总平面布置固定,计量站、管汇点简化,小型站场建设逐渐实现规模化、集成化、产品化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油田常规项目标准化设计不断实现了重要突破,标准化图集逐渐实施。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怎样实现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标准化施工已经成为了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标准化施工不仅能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能不断提升企业施工管理能力,有效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2.1 监理人员的监督工作不到位

最近几年,随着监理机制的广泛推行,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贯穿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但是其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知识能力有限或者检查工作不够仔细,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提出解决方案。

2.2 施工单位的相关责任人质量意识淡薄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对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重视,不严格管理,不严把质量关。另外,施工单位要求施工人员在夜间或者天气恶劣的环境下依然施工,这不仅影响到了施工质量,也是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漠视。

2.3 施工单位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自控系统

施工单位未建立健全“三检”制度和质量责任机制,更别说贯彻落实,施工人员在施工完成后,自检工作不到位,不同工序实行交接时,质量检查人员也没有实施有效的交接工作的检查。

2.4 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由于长年形成的很多不良施工习惯,在不了解和熟知相关施工规范要求的情形下,仅仅依靠经验开展施工,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责任意识淡薄,粗放施工,对工序和成品并未实施有效的保护手段,造成了成品出现损害。

3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标准化施工管理对策

3.1 工程材料标准化管理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材料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了建立健全施工材料规划、材料验收、现场保管、材料运用、材料回收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以工程材料规划为例,根据常规的地面建设工程施工程序,工程材料购买必须以施工图纸为准,预算人员按照图纸计划材料,然后实行材料计划录入、采购一系列工作,材料供应持续时间长,影响因素众多。所以要在标准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行标准化材料规划,经过广泛听取意见,组织技术、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定配套的单井井口、管汇点、转油泵房、罐区、锅炉房各方面标准化材料规划,另外在接到施工任务的时候就开始根据工程内容有选择地实行材料规划的整合,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进一步简化工作,节约出更多的时间。

3.2 施工过程标准化管理

通过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施工方面实行标准化建设,从而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下手:

1)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在油田地面场站工程(包括接转注气站、转油站等等),针对施工现场平面规划、现场标识设置、大门材料场地、办公区域、设施存放区等实行全面规划,对施工现场实行定制化管理。油田集输管线和单井井口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作业范围加大控制力度,合理科学规划施工作业区域,保证施工现场文明施工。

2)施工进度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标准化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使用进度控制网络和进度偏离控制方法等工作。随着施工技术不断提升,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经验越来越丰富,油田地面场站 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建构全面的工期网络规划管理机制,开展规划企业内部工期进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深入分析工期延缓的原因,从而经过合理的调配施工人员、机械设施等方法保证工程按时完成,从而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3)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工序检查、质量控制、验收规划,保存好施工原始质量信息,不断提高施工质量。以注汽管线施工质量管理为例,应该熟知注汽管线施工的质量管理要求,即支墩安装质量管理、原材料质量管理,焊接过程质量管理,胀力弯安装质量管理,无损检测质量管理、试压吹扫及防腐保温质量管理。另外加强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主要是对资料和实体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准确找出原因并有效解决。同时应注重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渐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4)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对于项目安全风险,实行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从而降低和避免现场施工人员不规范、不安全行为出现,杜绝机械设施处于不安全状态。根据不同的施工过程,实施不同的安全监察和监督措施,加强重点监督和全程检查。注重事故的应急处理并保证应急速度快捷有效。

3.3 施工资料标准化管理

施工资料是构成工程档案的重要来源,为以后工程的检查、维护、管理、改建等提供了重要信息。所以,构建施工资料管理体系应该成为油田地面建设标准化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确定资料管理责任人,明确资料整理收集的方式、范围,资料表格的要求、资料内部信息填写规定、资料保存等,从而实现工程资料标准化管理,准确、客观反映工程建设情况,也为以后的工程事务提供可追溯依据。

结束语

当前,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标准化施工建设已经成为了石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广泛运用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成为了增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在积极实施标准化设计的同时,物资管理、施工管理等都应该根据自身系统的现实情况,积极制定出适合标准化设计实施的管理机制。作为油田地面建设主要负责者,施工单位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积极推行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标准化施工管理,规范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综合进度,降低工程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标准化工作规划范文4

关键词:电子报批;城市规划;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子报批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一种新的规划审批方式, 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传统规划审批模式中的各种文本以及图纸资料转变为电子介质的形式,结合CAD技术、GIS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通过制定和贯彻一系列计算机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实现计算机辅助的规划报建审批。电子报批同时还是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图形数据采集途径,通过严谨的质量检测和数据转换实现图形数据从CAD格式向GIS格式的自动转换,从而建立了设计―审批―建库一体化的图形成果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目前,电子报批主要是针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建筑工程报建方案及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方案的审查、审批.

一、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行电子报批的重要意义

1、电子报批是规划审批工作数字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项目数量剧增的情况;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机构改革后,管理人员的数目却相对减少,这样,规划管理者的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的手工审批方式使得规划管理者整天陷入烦杂的资料查找、文本复印、图纸转绘、指标量算之中,无暇从宏观上把握报建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上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目前,全国已有较多部门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积极采用新技术,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开发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了规划成果数据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子政务在规划行业已经开始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报建资料仍是纸质资料,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将信息重新输入到系统中。这样又降低了工作效率。而电子报批送来的是规范化的电子资料,其相当大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转入到系统中,从而可省去我们重新录入的工作量。因此,我们可以将电子报批作为规划管理部门业务电子政务化一个开端,作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入口。

2、电子报批可增强规划审批工作的准确性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空间数据相关,因此审批工作中离不开图形。建筑核位,量算用地、建筑面积,计算用地平衡表,计算经济技术指标,画控制红线等工作都是直接在图上进行。传统的审批过程是通过尺、求积仪等工具在图纸上进行,这样就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纸图本身由于折叠、磨损等原因会产生变形,从而造成量算数据的不准确;二是个人在使用工具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甚至会出现错误,从而导致数据不准确。而通过电子报批的审批方式,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若干指令,建设方报送来的规范化方案的一系列指标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来,并且能够智能地对方案作出参考评价。

3、电子报批能够防止报建单位虚报指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发商为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虚报经济指标的情况时有存在,给规划审批的核实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传统手工审批方式在准确性、效率性及透明度等方面均已难以满足要求,规划审批部门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因此极有必要应用新技术采取新手段来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实施规划电子报批系统,利用计算机直接对图形文件中的图形要素进行计算处理,可极大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电子报批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的贯彻消除了专业术语和指标统计口径模糊不清的现象,并且由于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指标核算,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虚报指标”赖以生存的土壤。

4、电子报批能够提高规划管理部门的公众形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够改善规划管理部门的内部形象。而电子报批作为规划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的开端,直接与报建单位和社会各界打交道,能够体现规划管理部门办事的开拓性、科学性、服务性和快捷性,能够直接改善公众形象。

二、电子报批审批工作流程

建设单位按相关标准要求提交方案电子图报送规划经济指标核算部门审核指标,经由审核中心对方案各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生成审核核查报告,并将校核的结果和电子图提交到规划管理相关业务科室,由业务科室进行行政审核,从而完成整个方案的审核过程。

图1

三、校核中心审查结果表现形式

校核中心首先对提交的电子设计图审查其规范性,如审核图纸的坐标、用地红线、标注的尺寸是否属实等,不属实的生成错误信息报告表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给予注示;计算实际经济指标,将实际核算经济指标与设计单位给出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出差值,绘制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校审中心填写设计方案技术效核表,将这三表和设计图报送规划管理业务科室,供业务科室作行政审批辅助参考。通过电子报批系统可自动生成各类信息。

图2 系统功能界面

表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2 套型分析表

四、电子报批的实施

电子报批是城市规划管理实现自动化办公的必然要求, 也是无纸办公的基础工作。建设单位的城市规划的成果编制绝大多数设计单位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其规划设计成果也都是由计算机直接输出, 很少再由人工进行加工绘制。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规划时, 传统做法是将报送的规划成果, 特别是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通过人工统计再一次进行量化计算, 工作量很大, 精度也不高。电子报批是解决一繁锁工作和保证精度的很好办法, 同时对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储存、归档和信息动态更新的重要途径。电子报批工作的实现, 主要是靠城市规划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首先由规划部门对各类城市规划审批内容进行标准化格式, 并对格式中的数据进行规范, 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上保证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系统兼容, 使各个层次、类型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做到充分利用。当然在电子报批工作初时必须向有资格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进行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工作。修建性详细规划磁盘报批在广州市规划局已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应用的设计单位有40余家。

城市规划办公自动化不但要提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调整政府职能,减少办公程序。

参考文献:

标准化工作规划范文5

[关键词]电网规划;10千伏;建设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111

1 研究思路

11 电网发展战略对配电网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首先,近年来湖北省配电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发展总体仍然滞后,存在电网结构问题突出、供电能力有待提升、低电压现象突出等问题。其次,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发电与多元化负荷快速发展,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也要求加快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发展水平。

针对配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国网公司提出了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按照标准化、差异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提升发展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与改造并举,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12 配电网管理模式变革是电网发展的必然之路

原配电网管理体制机制是在计划垄断经济条件下发展而形成的,侧重于纵向协调一致,管理较为粗放。如湖北省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由省公司统一负责,存在管理多头化、部门间界面不清、职责不明、地市公司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已难以适应建设一流配电网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配电网的科学发展。

具体来讲,原10千伏配电网规划、建设分为四大块,分别由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各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工程规划、建设,在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主体多、管理目标分散、城农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对业务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整体评估。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等,对配电网方面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过度分散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机制,不利于配电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33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创新变革创造了条件

“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内容是突出以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建立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和各专项、各层级的统一的“大规划”体系,实现各级电网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建立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各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转变电网规划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各专业职责分工,优化规划工作流程,建立配电网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2 问题分析

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加快现代化配电网建设,湖北公司适时调整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责任主体,实行专业化管理,理顺管理界面,加强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估,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按照发展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做好专业指导的原则,城市和农村配电网规划的职能统一调整到发展策划部,充分发挥电网规划管理牵头部门的作用,调动运维检修部、农电工作部和营销部等专业部门的力量,保证电网规划的统一性,各专业部门从具体项目的管理中脱离出来,加强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技术原则把控、项目建设的专业指导、过程监管以及建设成效的后评估工作。

其次,按照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精神,配电网管理、建设的责任主体由省公司下放至各地市供电公司,对各自所在地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成效负全部责任,在国网公司给定投资规模下,自主安排辖区内的配电网建设项目,改变了由省公司相关部门审定具体项目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地市公司工作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专业部门的监管工作,保证安排的项目符合建设原则及切合实际。

3 研究方案

31 重塑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管理

(1)扩大地市公司权限,提高管理效能。制定出台《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坚持权责对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省公司把握总体原则,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履行指导和监管职能;地市公司是配电网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三集五大”体系要求履行相应职能,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负总责;各级经研院(所)负责相关工作技术支撑;县公司承担属地化管理责任。真正建立起责权清晰对等、便于操作、精简高效的配电网管理体制。

(2)统筹规划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实现专业化管理,坚持电网统一规划,实行省、地、县配电网“三级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发展策划部统筹负责、经研院(所)负责编制、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各负其责的配电网统一规划的组织模式,统筹规划公共资源和用户资源,科学制定远景目标网架,实现由统一规划引领配电网发展。其次,运维检修部负责指导、监督地市公司城市配电网项目建设。

32 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

(1)制定规划标准,提升规划的指导性、规范性。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指导,制定《湖北省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技术实施细则》,统一湖北省配电网发展目标、思路和原则,实现规划思路及工作要求的“标准化”;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特性,实施“差异化”供电分区建设标准;各分区内部电网实施“精益化”规划,提高配电网建设效益。落实《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确定配电网规划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深度,提升规划的指导性和规范性。

(2)规范项目科研工作,增强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参考并继承输电网工程可研深度规定,结合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特点,重点考虑实操性,完成《湖北省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修编《380伏~500千伏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制定《湖北省农村配网低电压台区改造指南》,《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引入方案比选、量化分析、投资效益分析理念等,加强项目可研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储备的科学性、准确性,强化前期可研工作的承上启下作用,保证规划、可研、计划的有序衔接。

(3)建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模块化水平。深化细化配电网典型设计方案,全面应用《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和典型设计,实现配电网工程如配电站室、架空线路(含接户线)、电缆线路等组合式模块化设计。

优化简化设备选型,落实《配电网技术改造选型和配置原则》,在参考国网公司编制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简化设备类型和设备种类,提出我省配网设备选型指导意见和标准化配置方案,推行标准化、少(免)维护、长寿命设备,提高设备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应用《配电网工程通用造价(试行)》,统一造价控制尺度、工程造价模板和概算信息价,有效指导各单位工程造价。

33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保障配电网规划建设水平

(1)加强技术标准的宣贯,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应用。

(2)引入辅助计算分析工具,提高配电网规划研究能力。引进国网公司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使规划人员拥有了统一的配电网规划辅助计算分析工具,解决了配电网规划工作中辅助计算工具不统一或无分析计算工具等问题,增强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

34 加强配电网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保证项目实施落地

以县为单位编制《配电网现状白皮书》,争取地方政府对配电网建设的支持。推动地市供电公司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工作,推进10千伏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认真做好配网发展与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工作,将配电网规划中的开闭所、架空线路走廊、电缆沟等用地资源纳入城市区域或地块控制性规划。

35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保证项目建设成效

(1)强化配电网投资原则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配电网建设投资管理,明确配电网投资和项目安排原则,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研究制定了《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明确电网基建项目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分开,实行配电网项目实行单独管理。省公司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对项目符合规划情况、可研设计深度、投资计划变更情况开展评估和抽查。

(2)加强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对10千伏配电网可研、建设工作实行全过程管控,研究制定了《配电网建设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办法》,跟踪、检验项目各环节进展,把控项目建设进展,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3)强化项目后评价体系,科学引导投资方向。确定配电网评价内容和方法,从发展、管理、效益等方面,提出一套量化评价指标,科学诊断配电网发展水平和薄弱环节,完善配电网投资决策体系,形成完整的闭环信息反馈机制。

4 结 论

湖北省电力公司在10千伏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将配电网管理由粗放式转变为精益化管理,既是适应公司发展战略新要求,又是公司发展必然之路,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标准化工作规划范文6

在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以生态学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重要的基础,充分的利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手段,从而打造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环境。在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效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发展,实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协调和雪展。在生态城市规划工作中,需要以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充分的运用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指导,从而确保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制度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标准,对生态型城市建设进行统一和规范。

生态城市的规划标准需要充分的利用生态学原理,确保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协调性,有效的对自然资源和能源进行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调产业结构,确保生产的清洁性。在消费发展模式上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对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充分的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努力提高环境质量。在生态城市规划标准中,还需要保护好城市的文化遗产,对城市居民的文化和生活特性给予尊重,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城市生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的建设工作,将生态要求有效的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效的体现出生态性,确保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为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构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

2.1结合原则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构建时,需要严格参考国家生态指标的规定,对国家生态指标中的具体规定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按照规定中的具体要求来构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避免规划标准中出现与国家生态指标规定相违背的内容。同时在构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过程中,还需要与国家生态指标中的规定有效的结合,为制定规划标准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2.2兼容原则在制定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各种客观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构建规划标准时充分的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使其与规划标准有效的进行结合,确保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与当地的客观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制度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的与当地的特色进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型城市。

2.3简洁原则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中,要将文字规定与指标量化相结合,充分利用这些形式来制定规划标准,省去繁琐的计算和制定方法,节约制定时间,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建设生态型城市中。可以采用具体的数字指标体系,这种体系直观明了,让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指标,并且相当准确,摒弃了以往不精确的计算方式和指标体系,如此一来规划标准简洁明了,对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大有裨益。

2.4地方原则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当地的生态系统循环规律,进行过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再将其结合到规划标准当中。每一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生态系统循环规律,这是环境长期存在的必然结果,在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可改变当地生态的自然循环和持续原则,要把生态环境放到城市建设的前边,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人与自然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生态型城市规划的措施

在生态型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和加强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水平。

3.1科学、合理的规划生态型城市建设框架在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设计和构建的城市建设框架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城市建设框架规划过程中,需要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城市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的统筹配置和发展,从而确保社会经济低投入高产出的实现,进一步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和改善。

3.2构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在当前生态型城市构建过程中,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即是城市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在对城市环境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在道路景观化,小区花园化,广场人文化,城区园林化,庭院公益化,河岸、湿地生态化以及环城森林化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各种生态化建设措施,确保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平衡循环系统,并进一步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优化。

3.3建设城市生态经济体系在城乡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要对经济形态进行合理控制,并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快企业向生态型、集约型及低碳型的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增加生态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努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环保性产业,从而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3.4大力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型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来对生态文化进行宣传,从而加快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消费模式得以变化,以便于能够有效的引导人们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强生态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使人们的生态意识得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将环保和低碳等生态意识贯穿其中,确保全体人员都参与到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中来。

4结束语

上一篇新媒体冲击

下一篇剪纸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