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范例6篇

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范文1

我们要了解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首先就需要了解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解企业管理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顾名思义企业管理标准化就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增加,进而让企业的生产能够有序的进行,让生产效率得到加快,最终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其经济效益,让企业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也让生产管理更加的和谐有序。一般来说,管理标准化的核心内容是管理,只有通过有序的、标准化的管理,才能让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得以统一,然后在生产过程中辅以科学的技术以及高科技的方法和程序,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加。众所周知管理标准的类型在企业管理中是各不相同的,各个部门环节管理所参考的管理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实施企业管理标准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乎情理的管理标准。

2、企业管理中管理标准化作用分析

2.1企业管理标准化能够激发企业潜力

一般来说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即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营利,而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高,就需要减低企业生产的能耗以及对资源的消耗,同时还应该增强企业生产的效率。因此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制定一个合适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就能够让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的进行,让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得以发挥。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管理标准化能够让企业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并能够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同时企业管理标准化能够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让企业的经营理念更加的先进,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高,所以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能够有效的激发企业自身的潜力。

2.2企业管理标准化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当中表现尤为明显,众所周知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是这些差距为我国的民族工业屹立于世界之巅带来了挑战。而在企业管理中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帮助,因此说一个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成败是没有问题的。与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国际管理标准相比,我国的企业管理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才能让我国的企业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2.3企业管理标准化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保证产品的质量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出现。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现代化大生产中所涉及到的规模、品种以及质量要更加的复杂,因此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为了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提高,我们应该把高水平的管理标准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工作当中让工作人员分清自己的工作,进而让各种复杂的工序系统化。通过企业管理的标准化管理,可以彻底的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得到优化,避免企业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问题,最终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让企业的质量管理得到全面的提升。

2.4企业管理标准化能够增加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对人才更加的重视,人才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巨大的,他能够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也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目前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员工综合素质对企业的影响,因此很多企业通过培训现代企业制度下最科学的生产经营方式来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化。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以及对日常工作的绩效考核,企业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更加的明白自身的职责,从而让企业真正的受益。此外企业管理标准化可以避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盲目的情况,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管理秩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标准化

3.1加强对标准化的审查力度

提高企业管理的标准化首先要加强全面的标准化审查力度,这就要让所有的企业工作人员都参与到审查中来,让企业工作人员把标准化的内容当作自身工作的组成部分,把标准化的审查与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工作人员成为企业管理标准化的载体,让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所增强,进而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管理系统认识加深,以便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加强全面标准化审查还可以拓展标准获取的渠道,例如通过对相关标准的内容进行公示,让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的相关标准的认识更加的深刻,进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最后加强全面标准化审查还可以通过网络化建设来实现。因为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员工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们也能够通过网络互相联系。而企业通过网络化建设能够让员工更好的了解工作的相关标准,进而让工作的效益得以提升。

3.2构建企业标准化体系

企业标准化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有效的联系起来,以便让企业的各个环节的功效得以最大化的发挥。进而在落实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同时,让企业更加具备竞争力。所以在构建企业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管理标准化的研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把研究出来的关于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成果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更多的帮助到企业的发展,并将新的技术以及新的设备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当中,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得以建立之后,企业就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让管理标准化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当中,如此才能让企业管理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合理、有效。

3.3突出企业工作人员对标准化的了解

要想将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企业应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有一个标准化的理念,让他们了解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一般来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有不少标准化的体现,只是这种标准化对每一个人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突出企业工作人员对标准化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标准化的内涵与外在联系,就能让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员工的标准化认识可以通过普及和轮训的工作来实现,如此才能让企业的员工深深的认识到标准化,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4完善企业的配套机制

完善企业的配套机制能够加大企业标准化的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从企业工作岗位的细化方面入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维持企业的生产效率,如此才能让企业欣欣向荣。此外还要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层次,让管理的标准化更加的全面,这就要求在制度企业管理标准化时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各种标准,当熟悉了相关的标准之后,就需要对企业自身的标准进行制定,最后完善企业的配套机制需要对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职责进行明确,这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让企业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最终让企业营利的目的得以实现。

4、结束语

标准化作业范文2

关键词: 企业; 档案工作;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G2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25-01

一、做好文书处理工作

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公文制发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问题。在公文制发过程中,要重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双面印刷,页码套正,左侧装订,不掉页。二是要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公文标题是否规范、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是否准确,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要尽可能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不要用纯蓝墨水,更不要用圆珠笔、铅笔书写,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打印时要保证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以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及简化字等,以利于今后规范化、标准化检索手段的实施。

二、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档案收集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及时、全面地把档案收集进馆(室)。收集时不仅要注意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而且要注意所接收的档案质量。二是档案人员应持有积极的态度,为档案工作主动“开源”,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凡属于应由本馆(室)管理的各种档案文件收集起来,以丰富馆(室)藏,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三是加强馆(室)外的调查和指导。档案人员应及时掌握企业的机构变动、调整等情况,了解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涉及的范围、内容及建档情况,保存档案的数量及整理、保管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档案接收事宜。四是要注意研究和掌握档案形成规律和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处理好从文件形成到归档,从形成单位到档案馆(室)的档案形成周期,既要防止把档案形成单位尚在经常使用期间的档案过早地集中起来,又要防止忽视整体的需要,把需要集中信息的档案当作某部门的“小家底”。五是要明确规定案卷验收的质量标准,案卷封面和卷内编目的内容、格式和要求,以推行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改善和提高归档和入馆(室)档案的案卷题名,卷内文件目录的填写及备考表、卷脊的编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在验收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推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三、做好档案的归档工作

文件归档要以本企业形成的文件为主。在文件的归档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明确归档范围。要认真遵照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等规定执行,并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本机关文件归档与不归档的范围。凡是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包括党、政、工、团以及人事、保卫、财会、基建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均应归档。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形成了许多非纸质载体的文件,如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缩微胶片等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文件、信息等。这些数据和文件、信息也都是有关立档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也应当及时归档。此外,为了保证这些数据和文件、信息的可读性,必须在归档时注意将相关的支持软件及其说明材料等一并归档保存。二是明确归档时间。如支书档案,要求在第二年的头三个月之内由文书部门整理后向档案室移交;会计档案要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在三个月之内,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两份向档案室移交。三是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必须要把一个单位的档案作为全宗集中在档案室内,不允许把一个全宗的档案人为地分割。如有些单位要抽走另行集中,应以复制本代替,原件仍须回原全宗进行集中管理,要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四是对那些内容庞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档号章、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提高案卷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利用效率。

标准化作业范文3

(一)标准化无公害农业示范区建设奖。凡被确认并通过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验收达标的,补助实施单位10万元;被确认并通过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验收达标的,补助实施单位5万元;获得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达标的,补助实施单位1万元。

(二)制订标准奖。凡新制订一只农产品(含加工)生产标准(含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被市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并颁发标准号的,分别对市级标准奖励0.5万元,省地方标准奖励1万元,行业标准奖励1.5万元,国家标准奖励2万元。

(三)名优农产品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奖。凡当年争创一只市、省级和部级名优农产品(不包括名牌农产品)的,分别给获奖单位0.5万元、1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和市知名商标的农产品奖励办法按《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坛政发[]3号)执行。对申报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奖励申报单位1万元;申报获得绿色或有机食品的,奖励申报单位4万元。绿色食品中属系列产品的每增加一个加0.5万元。绿色食品续展的每只补助1万元。

(四)农业企业认证奖。为鼓励农业企业提升生产、操作、管理和环境质量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对通过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AP(农业良好操作规程)、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体系)、QS《食品生产许可证》认证的农业企业,每个企业奖励1万元。

(五)农产品参评参赛参会奖。凡参加省部级或全国性常设行业协会主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或评比获一等奖(金奖)以上的奖励获奖单位1万元,获二等奖(银奖)的奖励0.5万元;参加地厅级或全省性常设行业协会主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或评比获一等奖(金奖)以上的奖励获奖单位0.5万元,获二等奖(银奖)的奖励0.3万元。

(六)组织指导奖。对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设立组织指导奖。其中一等奖1名,奖励1万元;二等奖2名,各奖励0.5万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0.3万元。

上述奖励类别中,同一企业、同一产品不重复计奖,以最高级别奖励为准。

二、考核办法

(一)申报。各单位(包括各镇政府、企业、部门或个人)可根据上述奖励类别中有关规定,每年12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含申报表、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报送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金坛质监局)。

(二)审定依据。

1、各级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确认批文;

2、各级权威部门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名优农产品标志、证件、证书;

标准化作业范文4

关键词:标准化,降低成本,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保证,其通过对各个方面标准化的管理,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在进行标准化管理中,要依据自身实际,充分分析市场因素,以实现标准化控制的过程性和有效性。

一、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大厦的的地基,企业管理大厦盖得越高,既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越高,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即地基也势必打得更深更坚固。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一方面,标准化是企业决策层科学决策,指导协调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其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努力发展商品生产,尽量减少消耗,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创造财富,增加积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手段千方百计地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种管理方法都离不开标准化,都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高效发展。如在企业管理中,从上层到基层,从管理到技术,无不透着标准化的影子,标准化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决策者制定制度,明确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标准化使企业生产者在生产活动中有章可循。企业生产者直接面对生产设施和生产程序,他们是生产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工作质量的好坏,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技术操作规范程度都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紧急效益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一套标准化的规程,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有一套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大到油水井的投产,小到一颗螺丝的紧固,都有相应的标准来衔接,约束。作为指导、协调、参与生产活动的依据和纽带,任何环节上的失调都会影响整个生产任务和作业质量,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标准化为企业生产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标准化是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依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地把握时机,谋求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灵魂,企业没有了创新,也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经济效益,只有面临着亏损,倒闭和破产。企业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要自身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标准化,脱离了标准化的创新是不成熟,不健全的创新,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从研制到鉴定都有标准在把关,在衡量,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有。由此可见,标准化是创新成果用于生产领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引入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管理模式创新离不开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它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新、奇、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那这种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用途。只有与国际接轨,走标准化的路子,才能使管理创新真正发挥作用。如航天飞船一次次发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它的每一个设计和每一步操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它反映了标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标准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目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项目和课题越来越广泛,它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项技术创新,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技术的要求,必须符合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标准和档次,才能和其他标准化的设备和设施配套使用,才能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和生命力。如果技术创新脱离了标准化,就不能应用于生产,而只能成为一纸空文。一些好的企业如联想集团等,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新技术出台,而新产品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它的技术创新是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是标准化造就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出台。可见,标准化已经成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依据。

3、标准化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标准化对某些对象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简化,控制多样化和复杂化。如对产品品种规格进行合理简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批量,为企业创造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设备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提高生成效率,以减少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降低成本,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道操作步骤标准化,避免操作过程和步骤上的混乱,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从而使生产更加安全高效,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设施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仅生产成本一项就包含有各种管材,钻材配件,油料,燃料,劳保等诸多费用,如果不按照标准采购,就会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必须制定各种物资采购标准和各种定额标准,采购标准化的产品和标准化的设备。只有按照标准操作,才能减低消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标准化对企业降成本的作用

1、标准化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标准化可使企业产品价格根据企业各方面能力及其他因素定位到一个适当价位,保证产品既有市场又有效益。标准化工作可使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产品配件、维修配件形成标准系列。标准化程度提高,使企业易于选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某钻井队在钻井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配件和设备等,如:钻杆、钻铤、套管、法兰、密封垫、阀门等等。如尺寸都在标准系列之内,则易于选购,且价格较低。而非标准尺寸的套管和钻杆则需厂家单独制作或委托有加工能力的单位制作。其所发生的费用远远高于市购标准件的价格。而且非标准件的生产周期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整体工程施工,必然使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2、标准化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是质量。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就指出:“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抓好质量和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衡量质量和质量管理优劣的尺度,那就是标准。没有先进的产品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只有制定、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水平的产品标准,企业才能够根据顾客、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尽快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是标准化的主体,产品标准是企业的自身行为,是企业成为标准化主体的主要改革措施。通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以安全、卫生、环保、资源利用及一些必须统一的通用基础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使标准中的核心部分――产品标准获得活力。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随着顾客、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进步,使产品标准成为有利于发展,能够取得效益的先进标准,使企业真正成为标准化的主体,才能使我国产品质量普遍地迈上新的台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3、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征是高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生产速度加快,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性越来越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提高。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密切协作。以某钻井队的钻井生产为例,在正常的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由钻进、测井、录井、固井等一系列生产施工和管理环节来完成。如果各个分项工作没有各自的标准,很难想象这一系列工作会顺利进行,若各个环节按标准互相合理配合则会缩短钻井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每支钻井队伍在进行钻井生产施工作业中,都离不开法兰、阀门、节流管汇、放喷管线、泥浆泵、柴油机等一系列零部件、管线和各种设备。这些零部件、管线或设备的生产分别由许多国内外公司生产,最后由这一支钻井队伍分别采购后,统一连接组装。这样一个复杂的、众多的产品类型、技术水平要求不一的生产组合,要靠制定和执行许多的标准,使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保证整个井队各部分的准确、顺利安装,满足其生产施工要求。因此,标准化工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4、做好标准化工作,是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向国外开放。关税大幅度下降,配额、许可证等手段将大量取消。随着国外一些价廉物美的产品涌入我国市场,一些企业将失去市场。我国企业只有快速、有力地加强标准化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扬长避短,抓住有利时机进入国际市场,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WTO对企业的冲击。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较低,标准化工作同世界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标准既是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是克服外贸技术壁垒和发展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因此,采用国际标准是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进入国际市场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标准化的方法

1、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

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是转变观念、增强采标自觉性的必由之路。标推化客观上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自觉程度和受益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存在着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标准化进行再认识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有企业特色的轮训是强化员工标准化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因此应大力开展企业全员标准化知识的普及轮训工作。另外,应大力加强企业全方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观念深入人心。强化标准化意识,加强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培育、培训,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使企业决策者和生产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企业管理标准化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使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位,这是解决企业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根本。

2、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标准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体制和机制实质上就是企业运行的软、硬件。应包含以下内容:建构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这是使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举措。制定、完善和推行系统配套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想做到这点,应该用企业工作全面标准化的思路来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密切关注纵、横向的协调和配套。纵向的有三个层次: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的各项运行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横向的有:科研生产运作、人才猎头运作、供销物流运作、财务资金运作、情报资料运作等的规范规则。上述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始终贯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最简原则。

3、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

实现标准化审查的全员化、便捷化、电子网络化是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大企业管理标准化力度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追加投入,而必须寻求一种脱胎换骨的质的提高。必须把标准化审查的大部分常规工作溶入到全员的日常工作之中。

4、认真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保证体系,使企业各专业的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研究机构要用标准研究成果及时指导和引导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实施。要以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要鼓励企业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计算机数控管理、技术改造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企业也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要结合标准化法的贯彻将已经颁布的有关标准文本、标准实施办法,切实落实在企业各个岗位及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之中,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网络。总之,企业管理标准化对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企业必须首先要搞好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质量水平高,质量管理先进的世界名牌企业,无不是以高水平的管理标准作为坚强支柱的。因此,只有搞好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实力标准化既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只有首先抓住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对企业降低成本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企业通过标准化管理,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得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加大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标准化作业范文5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如现代种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现代化农机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副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现代新型的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等模式使得紧张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约化利用等。但是,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其负面的影响也逐渐显现,空气污染,水体质量不合格,农业白色垃圾,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土壤和作物对某种或多种农药、化肥的抗药性、耐肥性增强等等,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的生活质量。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业标准化工作在近几年得到了逐步的重视,2001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3年农业部明确提出,加快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2003年8月1日,国家对米、面、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率先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覆盖到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标准生产过程实施法制化监督管理;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明确指出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在所有涉农领域和行业,宣传推广和普及农业标准化,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强制推行农业标准化到涉农关键环节,逐渐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上来。让所有的农业行为,都“有标可依,有标必依”,真正做到和实现让所有涉农的产地、大气、水体环境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等都“执标必严、违标必究”,让农业标准化成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助推剂。现将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措施和建议总结如下,以逐渐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1 组建农业标准化工作队伍,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既精通农业技术又懂得标准化管理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队伍[1]。从资金、人力、财务、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的建设。如豫北地区某地市成立由质监、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环保、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组成的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过程控制化的思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手段来抓。为此,领导小组专门抽调相关单位专家技术人员,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将农业科技成果和多年生产实际相结合,编制了农业标准化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先期分类收集整理了生产实践中常用的7类环境保护,农药、肥料使用,农业、林业种植,以及畜禽养殖和农机作业等相关标准200余项,编制成标准汇编。二是组织编写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的实用技术手册15种,形成了《农业标准化体系丛书》,印发量达到10余万册,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大批“看得见”“学得会”的技术模式,旨在为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最基础的管理和技术支撑,增强工作的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出更多质优安全、生态绿色、群众放心的农产品,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 做好农业标准化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2.1 加强标准化宣传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宣传栏、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种粮大户、菜农、林农、农业园区作业人员、农业投入品经销商等涉农群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实施农业标准化成为农业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二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班、研讨班、经验交流会,农业标准化成果展和现场会,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技术宣传,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要将技术标准(规程)以“明白卡、明白纸”等形式发放到生产者手中,使生产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行,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标准化素养。

 

2.2 开展标准化基础教育培训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标准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层推广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标准化工作水平。特别要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其成为农业标准化的中坚力量,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2.3 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学习

 

作为农业从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加强有关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更要加强对专业知识、业务领域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对实践和应用农业标准化的一种推动[2]。

 

如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在2015年进行了补充和更新。禁止使用的农药由原来的33种增加到38种,增加了氯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自 2015年12月31日禁用;增加了胺苯磺隆、甲磺隆单剂产品,自2015年12月31日禁用,复配制剂产品自2017年7月1日起禁用,保留甲磺隆的出口境外使用登记;限制使用的农药由原来的17种增加到19种,调整了个别农药的适用范围。新增毒死稗、三唑磷,自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作为农业工作者,尤其是植保和农资工作者,应该对以上情况或者业内知识的变化及时了解,避免发生国家已经禁用的农药,农资部门还在销售的情况。在查处过程中发现仍在销售禁用农药,应及时作出处理。指导农户用药时也要及时作出调整,撰写技术资料更要避免使用禁用或限用农药。

 

又如国家强制标准2014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则是2012版的更新版及增补版,2014版较2012版新增农药65 种、食品43种和限量指标1 357项,同时首次规定了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级加工食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并明确规定12大类食品在检测中需要测定的部位和折算方法。作为农检中心、质检和食药监部门应该对这些标准内容的变动和增补谙熟于心,以利于指导或从事标准化检测方面的工作。

 

3 加快地方标准(规范)的体系建设的步伐

 

为深入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适应现阶段广大农民对农作物生产管理的需求,进一步规范农作物种植,加快豫北地区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农作物生产标准化和可追溯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推进农业种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形成有章可循、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豫北某市质监系统连续多年出版了当地的《地方标准汇编》。在标准的制定、审定、汇编过程中,当地农、林、水以及科研院所给予了大力支持,该标准体系的汇编出版便于质监系统和社会各界查询使用,对规范、指导农作物生产、管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大力加强省级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标准体系,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技术基础。为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该省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局等单位,组织省辖市有关部门一线的同志,围绕本省小麦、玉米、生猪、水稻、苹果、大枣、食用菌、肉鸡、茶叶等主导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收集和筛选了大量国内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征集多条标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在认真研究分析标准的性质、对象与作用、使用范围、内在联系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目前生产实际急需制定的标准。从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主要标准文本等3个部分,研究制定了该省《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结构合理、体系健全、相互配套、内容全面,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相配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对于推动该省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4]。

 

5 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上提出,支持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这充分说明,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的创建和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已势在必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坚持集中连片、统一作物布局、具备一定面积规模,做到“选好一个项目,制定一个标准,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各地市应积极推进国家、省、市3级园艺蔬菜标准园的示范创建活动,示范区内要有完备的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按规程生产,生产有记录、质量有检测、责任可追究、基地要认定、产品要认证等等,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农业标准化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应积极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产业化链条。鼓励龙头企业在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企业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6 鼓励企业实行相关认证,加强涉农产品在企业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设

 

鼓励企业针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加工特点,鼓励和要求涉农企业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以保证企业自身利益,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鼓励园区或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鼓励企业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标准化作业范文6

关键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标准化;现状

abstract: elaborated the forestry plant quarantine standardization work’s fun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briefed and summarized our country forestry plant quarantine standardization work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strengthened the work the sugg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 forestry plant; quarantine standard; standard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前言

林业植物检疫(原称森林植物检疫)是指依照植物检疫法规采取的控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则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对林业植物检疫的全过程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活动。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基础性活动,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我国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规范我国社会、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1 作用

    1·1·1 可补充植物检疫法规的内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依法治理的进程 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在技术上的补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是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通过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制定,特别是一些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可有力地补充《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在技术上的有关规定,并对强化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和除害处理技术、加强检疫管理和人员管理、规范检疫行为、维护检疫执法秩序、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内涵和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和重要依据。

    1·1·2 可加快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的水平 标准不能迁就或满足于落后的生产水平 在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通过吸纳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并随着标准的实施,成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对加快成果转化、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科学防控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1·3 可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复性。在生产实践中,标准化就是要对重复发生的事物尽量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劳动消耗,这对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新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推进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而且可以减少检疫工作的盲目性,节省工作经费,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1·2 重要性

     1·2·1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特殊性的需要 林业植物检疫是融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工作,具有工作程序复杂、内容繁多、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高、涉及面广、社会责任大等特点,是我国控制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植物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宏观的工作及主要的方面作了规定,难以兼顾技术、管理等具体细节问题,而这些工作则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标准来补充和规范。

     1·2·2 国际化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一个国家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取决于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精密程度。当前,我国参与国际化贸易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一些林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时屡屡遭受检疫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林产品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技术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和交流,以适应国      1·2·3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的需要 自《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国务院各部委(局)出台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强制性部门规章受到限制,而制定和出台标准将及时补充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强制性执行的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规范、要求。在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方面,《植物检疫条例》修订相对滞后,一些生产中急需强制性统一的规范、要求很难在短期内实施,而及时制定和出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强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 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1993年,我国公布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标准《林木引种》和第一项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拉开了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序幕[1]。随后13 a来,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制修订、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 现状

    2·1·1 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已初见端倪 截止2007年4月,我国已制定并公布的林业植物检疫方面的标准共4项(包括正在修订的标准1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正在制定的标准28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项。这些标准涉及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检疫性有害生物根除、检疫管理等多个方面,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

    2·1·2 建立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机构 2005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正式成立。这是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这是从事全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工作的组织,负责全国植物检疫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式立项国家标准17项,完成国家标准1项;召开了3次分委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4项国家标准;同时在黑龙江等省开展了培训活动,加大了

宣传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 我国林业标准化工作开始于1952年[2],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直到1993年才起步,在随后的13 a中,工作基本处于时断时续状态。仅于1999年公布了第三项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2006年公布了第四项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不连续,公布标准数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2·2·2 新标准制定滞后,已制定标

准不能及时公布

我国加入wto后,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制定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全过程的各项标准,使之连接贯穿并形成系列,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当前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但在这方面我国的新标准制定滞后,绝大多数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技术标准仍未制定,基础性、管理性等方面的标准更是寥寥无几。而已制定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等标准虽已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但尚未公布。

  2·2·3 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 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标准制修订缺乏系统性。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虽已建立,但科学、系统、适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的标准体系还未建立,以至每年标准的制修订没有“体系”这一纲的规范,对申报和制定什么标准带有盲目性,缺乏系统性。

     2·2·4 参与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项目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承担,浙江、安徽等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业务人员及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承担了部分项目,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不一,甚至一些承担制修订标准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2·2·5 标准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工作举步维艰 当前,国家下达的每项标准制修定经费明显不足,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标准调研所需经费也无法满足,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此外,植物检疫标准的实施、宣传工作的经费也无任何来源,相关工作几乎为空白。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加快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建议与对策

    3·1 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 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应是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系列林业植物检疫领域内标准的集合体,它是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理,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将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上来。因此,我国林业植物检疫部门应根据植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构建包括基础标准、检疫检验技术标准、除害处理技术标准、风险分析及管理等内容的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并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制定标准项目的规划,逐步建立起科学完整、层次分明、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并在“体系”这一纲的规范下,科学、系统地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工作。   3·2 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和标准公布进程 要针对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着力解决当前制修订速度慢、标龄老化的问题,改变标准数量少,种类分布不均的现状。应重点应开展基础类、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技术、检疫管理等一些急需标准的制修订,以满足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加快标准公布的速度,以发挥这些标准在控制有害生物扩散蔓延中的作用。

    3·3 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实现标准管理的网络化,提高标准使用率 可利用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挂靠单位的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逐步实现标准服务的网络化,使标准使用者能查得到、找得准、用得上标准,以进一步推

动标准的普及,为全社会提供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在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网上申报和信息反馈,优化标准制修订程序,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3·4 充分发挥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的作用,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分委会组织培训等方式,吸收一些学习意识强、服务意识强、思想意识超前、专业技术扎实、业务和外语水平高的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加入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中来,使其成为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

     3·5 加大采标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交流活动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积极采用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急需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水平。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区域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等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检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采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国际交流活动等,不仅可以了解国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还可以国内的相关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甚至可以把我们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从而反映我国整个林业植物检疫行业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进出口贸易营造良好环境。

     3·6 加大宣传,增加投入,优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环境 要充分利用报纸、新闻媒体、互联网、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掌握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知识。同时,还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地扩大经费渠道,增加标准化工作经费的来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