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科学论文范例

标准科学论文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1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团队在企业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在《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定义了本课程的性质,即“高职语文是一门面向全院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基本素质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的作用包括:一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及人文情感基础,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二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把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三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了正确的课程定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的确定等等方面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性决定了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是个人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重大影响。因此,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以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课程主要围绕理解表达、思考辨析、综合应用三大方面开展能力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学:课程在强调语文学习共性要求的同时,注重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特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三)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课程根据能力培养的特性,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作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文能力训练。

三、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对语文学科性质、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特点的研究,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汉语言表达基本方法;②掌握人文阅读基本方法;③掌握专业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④了解综合性语文活动策划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准确、清晰、流畅地表情达意;②能够准确地解读话意、文意;③能够欣赏、分析优秀作品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蕴;④能够较为准确、熟练地进行专业应用文写作;⑤能够将语文基本技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3.情感目标

①养成良好的汉语言听说读写习惯;②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③培养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意识;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1.基础训练模块教学内容与要求

这一模块教学内容是“以语文要素为经,以听说读写为纬”,建议学时为26。安排了“提炼主题、设计结构、选择风格、锤炼词句、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论述观点”等语文要素,构成7个教学单元。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1)专业必修①主题观点(4学时):要求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能够迅速听出对方话语含义、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阅读文章时,能快速把握文章主题;在写作文章时,能做到主题鲜明集中。②结构层次(4学时):要求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能迅速听出对方话语层次,能围绕话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阅读时能快速理清文章结构;在写作时,能做到条理分明,结构合理。③词汇语句(4学时):在阅读文章时,能准确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区分措辞用语的优劣;在写作文章时,能恰切地遣词造句。④应用语体风格及写作(10学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体、规范的格式较为熟练地进行专业常用应用文写作。(2)专业任选①事件叙述(4学时):要求学生能迅速把握对方讲述的事件要点,能恰当叙述专业活动中的事件;阅读记叙性文章时,能准确把握所叙事件的基本状况;写作专业活动中的记叙性文章时,能准确明晰地叙事。②事物说明(4学时):要求学生在专业活动交流中,能迅速听出对方说明的事物的基本特征;阅读文章时,能准确把握事物的基本特点;写作文章时,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③观点论述(4学时):要求学生在专业活动交流中,能迅速听出对方论述的观点,能恰当阐述自己的观点;在阅读时能准确把握中心;在写作时,能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综合训练模块教学内容与要求

(1)专业必修读书沙龙(8学时):要求学生能够撰写策划书、读书心得、读书交流会总结等;能够用口语较为准确、清晰、流畅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在开展读书交流会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必要的新知识,能够主动、顺畅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协同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2)专业任选①专业学习简报制作(8学时):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能够编辑“专业学习简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必要的新知识,能够广泛搜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②演讲比赛(8学时):要求学生能够搜集有效信息;能够脱稿演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主动、顺畅地与小组成员沟通合作。③辩论赛(8学时):要求学生能够搜集与辩题相关的有效信息并在辩论过程中进行运用;在辩论中能够阐明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同时能够主动与小组成员一道完成任务。④调查报告(8学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调查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调查问卷;能够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能够形成分析报告,并且在项目实施中,能够协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三)实施建议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努力体现“大语文”教育的课程改革理念,提倡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调过程性考核,体现多元化评价功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通过自我学习、团队协作方式开展能力训练;

2.注意在课内根据单项能力的要求,灵活机动地通过任务驱动开展能力训练;

3.注意结合高职学生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4.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个人训练、小组训练、班级训练。

(四)教学评价

1.考核评价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①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淡化终结评价的原则。在学习进程中,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纠正偏差。②可操作原则。考核模式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考核内容科学合理,考核方式便于组织实施,具有实践意义;③能力导向原则。考核方式要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全面测评。④师生共评原则。采取三维度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多元化评价功能。

2.考核评价

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100分平时成绩基础训练模块(30%),主要依据学习纪律、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综合训练模块(30%),主要依据学习纪律、活动协作、能力水平进行评价,主要以专业必选项目读书沙龙作为评分依据。

3.期末成绩

主要以专业任选项目的活动成果为依据进行测评,教师可根据评价要素及班级特点灵活设计具体评分细则。

四、特点与实施效果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2

美育的首要目标就是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作为美术教师,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不断进修学习,提高美学素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备课,课中创设生动的美术教学情境,课后反思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完善课堂教学。调动一切教学资源、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深入到美术学习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评论活动,这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前我们对美术评论有认识误区,认为不是学生学习范畴内的事情,与学生没有交集,是专业美术评论家的事。事实上,任何人看到一幅美术作品,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和认知。美术教师就应准确抓住学生的实际感受,作为认识和深入探究美术作品的突破口,引领学生完成对美术的欣赏。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自信心。

二、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各个行业永恒的主题,艺术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其中。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最具张力和活力,可塑性也最强。他们对新事物很敏感,认识和接受新事物很快,充满热情,勇于探索。这些是形成创新能力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开发,激发其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思维和感悟,并为其思维能力无拘无束的发挥创造环境。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饶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美术表达的冲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准确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艺术的视角发现和理解事物,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创造力。如在讲美术造型时,我让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兴趣,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个造型作品,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上,公开评选优秀作品。结果下次上课时,同学们带来的作品花样繁多,一个个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作品制作得很精美,完全想不到是出自初中生之手;有的作品虽然不尽人意,但也能感受到学生努力的影子。可以看得出,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了不小的进步。

三、新课程理念下合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必备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密切配合,调动各自掌握的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优化学习结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特点、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锻炼了发现、分析、思考、表达、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值得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如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先呈现一幅美术作品,然后分组讨论,选出代表说出该小组对作品的分析和认识,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最后总结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再如,在美术制作课上,教师先布置任务的主题,然后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表意见,他们制作的美术作品往往出人意料。然后组织同学们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让大家评选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学习的氛围,调动了所有学生的潜力,学生在互相帮助、合作的情境中,经常会有惊人的表现,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四、结语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3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1、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2.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创建、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该数据库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权威的科技期刊作为数据源,声称这些数据源包括了世界上90%以上的重要的科技文献,所以被它收录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代表了当时有关领域的先进水平。包括了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但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以及出版信息等,而且还收录每篇论文引用文献的信息,建立了引文索引。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所以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3.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二、SCI-E与SCI的区别

(1)SCI-E是SCI的扩展版,SCI收录期刊3600多种,SCI-E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SCI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SCI-E收,但反之却不成立。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4

一、级次称谓编辑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二、主要定级编辑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Citation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另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5、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6、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5

编辑工作自身规律性强并且对工作对象有较高的特殊要求,农业科技期刊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的过程中相关的编辑规律、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从而发展提高[14]。作为综合性极强的新型再创造劳动,科技期刊编辑的综合技能素质是促进期刊发展的期刊的重要条件。因此,编辑人员就必须具备多种综合能力。

1.1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心是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要求,只有编辑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公平公正客观的处理与作者的关系并且中立的审阅来稿,实事求是的在尊重作者前提下解读作者的观点,录用优秀的来稿。基层农村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期刊的主要投稿人员,因为有充分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这些投稿人见微知著,全面而又客观的把实践经验反馈到文字中。但这种类文章又极易出现智力创造性强但文字撰述表达较差的问题。编辑人员在审稿时要考虑投稿人员的现实条件,更加认真仔细客观的对待这种来稿,本着对科学尊重、对作者负责的态度,理性公正并且体谅宽容的对待这些来稿。

1.2知识面

一方面,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逻辑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尤其会能进行科学论文的写作,并力求规范、准确、简明、通顺;能掌握规范的科学术语、专业知识和编辑语言;对以符号语言、计算机语言、数字语言和图表语言等人工语言做到熟练掌握;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另一方面,综合学科知识是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必备条件,要做到对农业学科结构体系和基本内容、学科发展历史,以及学科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研究试验方法都能有足够的了解掌握;了解本门学科当前重点前沿、不同学术观点和发展趋势,能够科学的鉴别与评价农业科技论文的优劣。活到老,学到老。农业科技期刊编辑要始终保持对书本知识的渴望,要把智力知识的拓展提升当成投资,本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每天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尤其拓宽对农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作为编辑最基本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也是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掌握的内容。

1.3审读能力

进行编辑工作时,不能只以小见大,不能只注重编辑格式规范甚至标点上。要通篇领略掌握文章的内容,对于文章的章法和结构要充分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通篇文章的连贯性和润色加工方面。来稿事无巨细,抛开期刊水平高低、来稿内容质量等外观条件,编辑工作要以百分百负责的态度、开拓的眼界以及认真的审阅来处理作者的每一篇来稿,对其进行精心的加工修改,提升文章的价值。此外,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帮助引导作者修订来稿。最后,编辑还应具有敏锐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能够及时对创新知识进行收集、筛选、优化及传播。每篇论文的成功发表都离不开科学编辑高度的责任心、长远的眼光以及独特的风格。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6

1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平台,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为依据,统计了2013-2017年《淡水渔业》的期刊计量指标、复合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年发文量、年度平均时滞的变化情况,并针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原因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期刊计量指标

期刊引用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进行评价科技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3]。可被引文献量反映了能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一次发表文献。复合总被引、他引总引比显示了期刊论文被其他更多期刊引用的情况,反映了期刊被读者使用的程度。基金论文比也是期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刊物报道和关注的重大课题多,对影响因子的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从2013~2017年统计数据看(表1),《淡水渔业》在每期页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被引文献量从2014年开始呈每年递减趋势,相邻年份发文量最大差达到10篇。复合总被引在2015年和2017年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表明刊物被引情况不稳定,呈波动变化。而他引总引比和基金论文比几年间比较稳定,没有明显变化。这些计量指标表明5年间刊物不仅没有任何进步和发展,甚至有些指标还有退步。

2.2期刊影响因子变化情况

影响因子主要反映科技期刊近期影响力的状况,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表2数据显示,2013~2017年《淡水渔业》影响因子呈波动变化,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看,排名从2013年的第9名跌至2016年的12名,2017年排名又稍有回升,整体基本一直处于学科中间水平。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表2显示,2013~2017年《淡水渔业》年度出版时滞变化范围为198~300天,时滞均超过半年,2016年平均时滞接近一年。

3影响因子下降原因分析

期刊影响因子下降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学科因素、论文质量、被引用方式、出版周期和时滞等。现结合刊物实际,具体分析如下:

3.1体制原因

《淡水渔业》是由长江水产研究所主办的期刊,与大多数科研院所主办的科技期刊一样,编辑部在主办单位中不是一线技术和研究部门,很不受重视。编辑部现有规模比较小,仅4人,办刊经费主要靠单位补贴,办刊人没有任何自主权,对所属单位依赖性强,因此长久在这种办刊体制下,期刊编辑人员形成了安于现状的意识形态,从而导致竞争意识缺乏,也没有把期刊做大做强的意识。

3.2学科因素

期刊的影响因子与期刊所属的科学领域和涉及学科有着密切关系[4]。近几年,学科因素已成为影响《淡水渔业》影响因子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淡水渔业》是主要刊登淡水养殖方面科研成果的专业性期刊,由于行业局限性、专业性强、受众面窄、系统内部相关专业科技期刊内容重复交叉,使得稿源分散等[5],这就造成了水产学术期刊同质化严重,存在优质稿件的竞争问题。另一方面,现阶段国家将大量的科研经费转向海水养殖、营养、生态环境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带来从事海洋渔业研究人员数量增多,随之而来与之相关成果也会相应增多。因此,作为展示海洋渔业科研成果的重要刊物,如《南方水产科学》、《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它们优质稿源的选择范围会更广,所登文章在选题创新性、影响力方面必定占有更大优势。这势必给《淡水渔业》刊物稿件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3.3论文质量

学术期刊质量最为核心的是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期刊作为科学论文的载体,科学论文的质量决定了期刊的学术水平[6]。影响因子和论文质量互为因果关系。学术论文质量提高了,才能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期刊相应地才能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高质量的文章是期刊高被引频次的基础,而高被引频次是计算影响因子时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量。要拥有高质量的稿源,必须对稿件严格把关。《淡水渔业》在这方面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不足:(1)初审审核质量的不确定性:编辑部总共4人,其中主任1人,编辑3人,根据编辑部现有人员分工安排,《淡水渔业》文章初审由编辑部主任负责,但因编辑部主任专业是图书情报,且未从事过科研一线的工作,难免对各领域的研究前沿、研究热点把控不准确,影响初审审核质量,造成优质稿源无形流失。(2)关系稿处理不够“狠”:自《淡水渔业》进入CSCD库,本单位科研人员和与其相关项目合作者等形形色色不同关系的来稿大量涌入编辑部,多数稿件质量并不高,但编辑部碍于情面,并未严厉拒绝,依然让其正常发表,经统计,最终这类稿件被引频次很低,甚至零引用。因此,要提高刊物的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就是把控好文章的质量,提高文章的被引频次。

3.4出版时滞

《淡水渔业》出版时滞过长,主要与编辑部内部的现有工作流程有很大关系。编辑出版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一个环节时间设置上有拖延,将严重影响该篇文章的正常输出,而《淡水渔业》最难把控好时间的是在送外审环节和退作者修改环节。在审稿环节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审稿人主观延误审稿,或当审稿意见没有较大参考价值或两位审稿人对同一篇文章审稿意见相差较大,编辑部必须更换审稿人或增加审稿人,导致审稿计划延误,影响稿件的处理程序。退作者修改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者不能准确领会编辑的退修意见,同一问题反复多次才能修改到位,或不能按时间节点准时返回修回稿。因此,要缩短出版时滞,必须在这两方面进行改进。

4提升策略

通过对《淡水渔业》影响因子下降的原因分析,刊物结合实际考虑以下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其影响力。

4.1提高论文质量

(1)严把初审关。要提高《淡水渔业》论文质量,最重要从第一步初审开始,把源头控制好。《淡水渔业》所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系统内共有8所1中心,现院系统内各科室主任,均为中青年,既精力充沛,又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灵敏的专业嗅觉,期刊编辑部根据学科方向聘请学科主任参与文章初审,大大提高期刊文章初审质量。(2)控制好关系稿。关系稿、人情稿是每个编辑部都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每个编辑部必须要有自己的底线和标准。编辑部对本单位各学科组所投稿件,要求通讯作者审核签名后方能进入审稿流程。对于本单位同事推荐的稿件,要求推荐人提供推荐理由纸质版材料,再根据流程处理。次年统计前两年在本刊发表的本单位稿件和推荐稿件的被引频次,若频次为0,将相关结果告知作者,并将其列入本刊黑名单,该作者和相关研究团队再次来稿时,编辑部将重点关注。

4.2提高编辑质量

现刊物的编辑队伍主要包括专职编辑和临聘编辑,临聘编辑主要是1名英文编辑、1名终校质量把控编辑、若干名学科编辑,虽然人员设置合理,分工明确。但在实际编辑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主要还是工作积极性不够,投入本职工作的精力有限。加强内部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定和生活方面给予相对多的机会和途径。《淡水渔业》印前工作的整个流程都是在采编平台上完成,每个环节上的时间耽搁都会影响进度,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对工作要求重新规范,细化每步的时间节点,初审,外审,复审各多少时间,作者返回修回稿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严格按时间标准执行,提高编辑效率。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机器翻译;在线翻译网站;工具子能力培养;学生译者

1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自1946年开始产生,经历了五个时期,即萌芽期、创立期、冷冻期、兴盛期复兴期和兴盛期。学者们普遍认同从90年代开始,机器翻译从基于规则的方法向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包含实例和统计两种形式,后者更趋主导。机器翻译研发团队将基于统计的方法作为核心规则。2006年谷歌公司推出的谷歌翻译(GoogleTranslate)在线翻译网站,其免费的翻译服务为众多用户带来便捷。谷歌翻译网站的运行标志着数据驱动的统计机器翻译活动成为商务机器翻译系统的主流(赵应吉,2019:113)。2016年以来,谷歌翻译的新一代端对端神经翻译系统研究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成为行业标杆,其翻译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远远超过统计机器翻译。国内的几大商用在线机器翻译网站紧跟时代潮流,以神经机器翻译为核心技术,研发出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在线翻译网站,提供便捷的机器翻译服务。国内较为知名并在业界占领重要地位的机器翻译网站如百度翻译、搜狗翻译、360翻译和有道翻译等。国际上除了谷歌翻译占据显著的地位,微软研发的必应翻译也获得较好的口碑。

2机器翻译与学生译者工具子能力培养的关联研究

国际上针对工具子能力培养研究较为突出的是西班牙PACTE研究小组的翻译能力培养理论和奥地利学者提出的“翻译能力发展”(TransComp)项目。PACTE小组有关于工具子能力的定义是如何使用一些翻译资源更好地为翻译服务的能力,包括查询词典和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等能力。TransComp项目总结为工具和研究能力,类似前者的工具子能力,是译者使用纸质和电子参考工具的能力,但也注重译者的研究能力的提升。(朱玉彬,2015:34)马会娟(2013)提到翻译能力培养中,工具能力培养特别是译者工具查询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针对职业译者而言,学生译者是区别于职业译者的一类特殊人群,未来计划从事具体的翻译工作,比如口笔译方向,活跃在文学或是非文学翻译领域的翻译。对于高校中翻译专业、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和翻译硕士等群体都是学生译者的培养群体。纵观机器翻译的发展,机器翻译分为全自动机器翻译、机助人译或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Translation)、人助机译三类。就国内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生译者培养过程中,翻译能力培养的子策略之一——工具子能力的培养来看,国内大多数的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简称CAT。学者对于机器翻译和翻译教学的研究多聚焦在CAT领域。所以机器翻译在进入第五个翻译阶段即兴盛期时,仍无法脱离人工翻译的审核和纠正,完全实现自动化,并将人工翻译取而代之。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翻译的发展越发成熟,作为学生译者,特别是未来有志于从事翻译职业化工作的学生来说,学习必要的机辅技术、翻译工具,学会使用在线翻译网站和相关翻译软件,尤为重要。

3翻译专业学生机器翻译体验报告的生成及分析

本研究以某高校翻译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级共57位同学提交的机器翻译实践报告为材料,汇总、分析学生译者体验国内外六大在线翻译网站的评价。学生译者根据不同翻译网站生成的译本,并结合自己对语篇的理解和翻译,探讨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机器翻译特别是免费的在线翻译网站免费在译文生成的时效、译文质量以及译文存在的不足等重要问题方面展开讨论。根据纽马克对文本类型的划分,非文学作品属于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text)主要用于传递信息或者客观描述事实,采取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不通过具体描写形容的方法来呈现风格问题,但往往有其固定表达方式,一般较少涉及审美的活动。本次提交的学生译者机器翻译实践报告均选用非文学文本,可以是科技翻译、新闻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和政宣翻译等文本材料,不少于300字以英译汉作为实践形式。学生译者可以使用由教师推荐的国内外六大在线翻译网站,即谷歌翻译、微软必应翻译、百度翻译、搜狗翻译、360翻译、网易有道翻译。均是国内外知名的、免费的在线翻译网站。73%的同学选择科技类文本进行机器翻译实践。翻译科技类文章,需要先了解科技文体的类型和受众群体。科技文体包括科技专著、科学论文、科普读物等,涉及自然科学、生物、物理技术等专业题材。其中,以科学论文和科普读物来说,科学论文要求专业、严谨和精确、科普读物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大众读者传递有效的科学信息,译者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语言表达上尽可能化繁为简,但又不能任意删减,使信息缺失。一定要做到逻辑上严密,语言表述上精准。本次机器翻译实践报告共57位学生译者参与体验,男女生比例为9:48。教师建议学生译者在实践报告中加上自己的翻译部分,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对照机器翻译的几个译本。自我完成作品的时候可以使用相应的翻译工具,比如英汉词典。对于当代的语言学习者,对于纸质工具书的使用率呈下降趋势,过分依赖网络在线查词或APP查词软件。纸质工具书查阅能力、在线查词能力和APP词典使用能力等都是工具子能力培养的范畴。有些学生译者只是简单寻求词义,而非将词汇、短语等表达带入具体的语境中,进而研究词或短语的具体含义。在网络连接时,一些较好的在线词典或者是查词软件还是具有强大的词库功能,提供的例句释义非常适合翻译专业学生学习,掌握具体的词汇或是短语在句型中的表达含义。

4学生译者工具子能力培养和机器翻译使用反馈

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以短语为翻译的基本单位,神经为基础的机器翻译则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大大提高了翻译的准确度,对于句子翻译的整体把握比之前的机器翻译跃升了一个新台阶。有研究表明,当句子中单词超过40词时,长句翻译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翻译模型在解码时,搜索算法更倾向于选择短句生成最终翻译。句子为翻译单位有其局限性,尽管当代翻译学理论普遍认可句子作为翻译活动的基本单位,但不少翻译家提出了应当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保证上下文理解的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流畅性。目前的机器翻译技术达不到以语篇翻译为基本单位的标准。在学生译者提交的机器翻译实践报告中,85%的学生提到机器翻译在长句翻译方面问题将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句型语义理解错误、语法结构失误等。从提交的57份机器翻译实践报告中得到评价,就机器翻译而言,反馈最好的几点内容如下:1)在线翻译网站最便捷之处在于词汇方面的完成情况,特别针对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的处理非常迅速。2)机器翻译因其强大的数据库和语料库等检索功能为支撑,能较好地完成翻译的初稿。3)机器翻译速度非常快,从文本复制进入对话框,到文本生成基本1-2秒瞬间完成。这是人工翻译无法比拟的。4)就非文学翻译文本完成情况来看,总体正确率在70—80%左右。读者满意度较高。5)专有名词的处理,大多数完成情况较好,省时省力。从提交的57份机器翻译实践报告中总结存在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长句翻译问题最大。如英文原文本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翻译过程中,机器翻译处理得过于冗长,晦涩难懂,逻辑不清。2)无法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地翻译某些词汇的意义。词汇在语境中的意义发生转移,没有考虑语境意义,产生错误。大多数直接使用常用语义。忽略熟词生义。3)译文缺少一些相关的连词连接,特别是表示逻辑关联的词语缺失。导致可读性差,也使读者理解产生偏差。4)遇到英文长难句的时候,没有适当添加标点符号,读者阅读困难。机器翻译并未关注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5)逐字逐句翻译,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生硬刻板,语义不通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6)漏译、误译等问题比比皆是。7)文本中缩写形式的处理,经常漏译,错译。相关科普类词汇翻译得牛头不对马嘴。

4.1长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处理

这是一篇研究激光的科技类文章,第一句是长句,在线翻译网站有两种翻译处理方法,第一是直接切分开,第二是置于句中做修饰语。有道翻译的译文:研究人员用一种可以从华盛顿特区延伸到巴尔的摩的光纤展示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激光器。百度翻译的译文:研究人员用从华盛顿特区延伸到巴尔的摩的光纤展示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激光器。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直接切分开,会使原文的逻辑结构断裂,而置于句中做修饰语,使得修饰语过长,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且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4.2语境意义表达不足和机器翻译的生搬硬套

在一篇和经济类新闻报告相关的应用文本中,对于原句里两次出现的斜体字Doingbusiness表达,谷歌翻译在译文中两次均处理为《营商环境报告》,这是准确的。其他的机器翻译也基本做到了至少一次的正确。只有360翻译,在语篇处理时,都翻译为“做生意”。在另一篇学生译者选择的有关信号传输的科技类文章中,出现了“duringthetrip”这一表达,由上下文可知,trip是指在信号传输的过程,而大多数网站都直译为“旅程”。同一文本另一处,“offerahugeimprovementforvoiceanddatatransmissionsoverlongdistance”。多数机器翻译处理为“该技术为远距离语音和数据传输提供巨大的改进”。生搬硬套,译文不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360翻译译为“该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善语音和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处理得较为得当。PRL,在某一科技类文章中,指的是《物理预告快报》(Phys⁃icsReviewletters)期刊,没有一个翻译网站处理得当,全部是直接写出缩写形式PRL。

4.3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在机器翻译中“不受重视”

百度翻译的译文: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散落着漂浮着的飘飘绰号“太平洋大垃圾”补丁。有道翻译的译文: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到处都是漂浮物,被称为太平洋大垃圾补丁。谷歌翻译的译文: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因此散落着漂浮物,它被称为太平洋大垃圾补丁。搜狗翻译的译文:其中最大的位于中间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到处都是垃圾绰号“太平洋垃圾”补丁。360翻译的译文: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一直都是垃圾绰号大太平洋垃圾补丁。五大网站的翻译对于指示代词these都没有翻译出来,可见以句子为翻译单位的机器翻译,无法联系上下文,实现篇章的完整分析。五个在线翻译网站对于该句中3个常见单词的语境意义把握失误,如patch都翻译成“补丁”,明显是错误的,应当理解为“pieceorareaofland”。另一处“nickname”直接翻译为“绰号”,不够准确,文中应理解为“becalled被称为”,有道翻译的处理较好。原句只有一处标点符号,即破折号,一般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说明,五大商用在线翻译网站处理不同,三个在线翻译网站生成的译本中没有任何标点,只有有道翻译划分意群,加上三处标点。另一处保留破折号。古代文献中多没有标点符号,后人为了方便阅读加上了标点符号。对于中国人阅读来看,标点符号的加入至关重要,特别对于长句断句、意群划分、方便阅读起到重要作用。以上的机器翻译完成情况不够理想。

5结束语

标准科学论文范文8

1学术期刊的倒逼转向

1.1制度逼迫

2015年8月18日,主持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学术期刊是“双一流”建设的孵化器。2015年11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5部委联合《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科协发学字〔2015〕83号)》,学术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号),健全激励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2018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简称“两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通知(中办发〔2018〕6号),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2018年7月3日,“两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加强事前事后监督评估。在学术期刊管理归属上,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归中央宣传部。

1.2竞争逼迫

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和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SCI)等国外索引数据库建立的初衷是对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影响因子校对学术期刊的排名,以此进行绩效评价,从而评判学术水平,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甚至拥有权威地位。中国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SCI/SSCI等期刊在项目申报、项目验收、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荣誉评选等政策中出现了过渡神化,越来越成为中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衡量其基础研究实力的评价标准,甚至出现“唯SCI/SSCI论”的现象,使得其对优质稿源的竞争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同时,国内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彰显自身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刻意并片面追求自身及其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大量高质量的原创成果和优秀成果纷纷转化为英文论文涌入SCI/SSCI期刊,其中大量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影响范围有限。LetPub《2017年中国高校发表SCI论文综合排名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已达33万余篇,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国外SCI/SSCI期刊对国内科研工作者优秀成果“袭夺”直接推动了针对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吸血期刊”和“掠夺者杂志”,致使论文造假灰色产业链呈现“职业化”,撑起了中国论文大国的虚假繁荣。同时,也造成了国家巨额科研经费的外流。而中文期刊论文服务国家实践发展需求的学术价值和认可度被严重低估,严重冲击了中文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改变现行的唯SCI/SSCI衡量科研能力的扭曲现实,改革学术成果认定和“学术帽子”评选,从重视期刊级别与影响因子转向重视基础科学论文的原创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科学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等应用评价[2]。

1.3自我逼迫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学术期刊“学术把门人”角色开始发生从编辑向算法的转变,从而支撑了新型社交平台的泛滥。为了迎接大数据之大变局,学术期刊必须改善编辑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倡导专家学者参与学术期刊方向确定、主题策划、内容审议等重大活动,突出中文学术期刊在传播过程中的技术优势,让中国学术期刊在展现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思考与研究中更加强调对重大和重要的经济问题、科技问题、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的探索,打造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理论、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和新模式,引导国际学术界研究、讨论、传承与传播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2学术期刊的自我救赎

2.1制度改革

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学术期刊面临的倒逼转向显然受制于中国学术深化发展或自我重塑过程中的利益转移和矛盾转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科协发学字〔2015〕83号)指出国家创新体系中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还不够清晰,科研质量等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切实落实“三评”改革,坚持中国自办中英文学术期刊对中国重大和重要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大力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各层次的公共资金资助的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优先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以便于国内学术界和科研工作者更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在学术话语层面上,中国学术期刊应坚守学术创新的使命,强化和落实中国特色学术理念,增强中国学者与国外学术界进行对话的能力、提升应对西方话语干扰的能力、激发反抗西方学术殖民的能力,增强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学术界的认知。

2.2职能改革

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环境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和学者担负起挖掘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所提供的学术议题、提升期刊的议题设置权,把握时代要求、关注现实问题,重视现实问题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长远意义。中国学术期刊自身要切实落实编委会的职能与职责,把编委会从“虚空化”与“行政化”转向“实心化”与“学术化”,把“两端一微”等新媒体技术与学术期刊的优质稿件、特色栏目结合起来以突出刊物特色、增强期竞争力和影响力[5],扭转自我矮化的落后僵化思维,推动期刊由传统纸质出版向富媒体出版、由文献生产者向学科与社会集成型知识服务提供平台的两大根本性转型助力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