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金范例6篇

自然科学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1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用效益,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资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的基础研究。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捐资。

中央财政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列入预算。

第四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方针。

第五条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下简称基金资助项目),应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采取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机制。

第六条国务院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基金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

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依法进行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预算、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监督。

第二章组织与规划

第七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定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基金发展规划应当明确优先发展的领域,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规定优先支持的项目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

基金管理机构制定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广泛听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有关国家机关、企业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在受理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基础研究的公益性机构,可以在基金管理机构注册为依托单位。

本条例施行前的依托单位要求注册为依托单位的,基金管理机构应当予以注册。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公布注册的依托单位名称。

第九条依托单位在基金资助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二)审核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

(三)提供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实施基金资助项目的时间;

(四)跟踪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监督基金资助经费的使用;

(五)配合基金管理机构对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基金管理机构对依托单位的基金资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三章申请与评审

第十条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经与在基金管理机构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依托单位应当将其视为本单位科学技术人员,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有效管理。

申请人应当是申请基金资助项目的负责人。

第十一条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应当以年度基金项目指南为基础确定研究项目,在规定期限内通过依托单位向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应当提交证明申请人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对申请人有特殊要求的,申请人还应当提交符合该要求的证明材料。

申请人申请基金资助的项目研究内容已获得其他资助的,应当在申请材料中说明资助情况。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自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予以受理,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和依托单位名称、申请基金资助项目名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通过依托单位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人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

(二)申请材料不符合年度基金项目指南要求的;

(三)申请人申请基金资助项目超过基金管理机构规定的数量的。

第十三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聘请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同行专家,对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进行评审。聘请评审专家的具体办法由基金管理机构制定。

第十四条基金管理机构对已受理的基金资助项目申请,应当先从同行专家库中随机选择3名以上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再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对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的基金资助项目申请,可以只进行通讯评审或者会议评审。

评审专家对基金管理机构安排其评审的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认为难以作出学术判断或者没有精力评审的,应当及时告知基金管理机构;基金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选择其他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五条评审专家对基金资助项目申请应当从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对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提出评审意见,还应当考虑申请人和参与者的研究经历、基金资助经费使用计划的合理性、研究内容获得其他资助的情况、申请人实施基金资助项目的情况以及继续予以资助的必要性。

会议评审提出的评审意见应当通过投票表决。

第十六条对通讯评审中多数评审专家认为不应当予以资助,但创新性强的基金资助项目申请,经2名参加会议评审的评审专家署名推荐,可以进行会议评审。但是,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因特殊需要或者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的基金资助项目申请除外。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公布评审专家的推荐意见。

第十七条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和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决定予以资助的研究项目。基金管理机构不得以与评审专家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为由否定专家的评审意见。

基金管理机构决定予以资助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以及依托单位名称、申请基金资助项目名称、拟资助的经费数额等;决定不予资助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并说明理由。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整理专家评审意见,并向申请人提供。

第十八条申请人对基金管理机构作出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助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复审请求。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请求的理由。

基金管理机构对申请人提出的复审请求,应当自收到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认为原决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予以维持,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认为原决定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撤销原决定,重新对申请人的基金资助项目申请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

第十九条在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工作中,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评审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

(一)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评审专家是申请人、参与者近亲属,或者与其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

(二)评审专家自己申请的基金资助项目与申请人申请的基金资助项目相同或者相近的;

(三)评审专家与申请人、参与者属于同一法人单位的。

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申请,经审查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人可以向基金管理机构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评审其申请的评审专家名单,基金管理机构在选择评审专家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考虑。

第二十条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不得干预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

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不得披露未公开的评审专家的基本情况、评审意见、评审结果等与评审有关的信息。

第四章资助与实施

第二十一条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自收到基金管理机构基金资助通知之日起20日内,按照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基金管理机构确定的基金资助额度填写项目计划书,报基金管理机构核准。

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计划书,除根据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基金管理机构确定的基金资助额度对已提交的申请书内容进行调整外,不得对其他内容进行变更。

第二十二条基金管理机构对本年度予以资助的研究项目,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国务院财政部门申请基金资助项目的预算拨款。但是,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因特殊需要或者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的基金资助项目除外。

依托单位自收到基金资助经费之日起7日内,通知基金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使用基金资助经费,依托单位应当对项目负责人使用基金资助经费的情况进行监督。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挪用基金资助经费。基金资助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基金管理机构制定。

第二十三条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作好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通过依托单位向基金管理机构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依托单位应当审核项目年度进展报告,查看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并向基金管理机构提交年度基金资助项目管理报告。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对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和年度基金资助项目管理报告进行审查。

第二十四条基金资助项目实施中,依托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变更项目负责人或者终止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申请,报基金管理机构批准;基金管理机构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不再是依托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的;

(二)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

(三)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

项目负责人调入另一依托单位工作的,经所在依托单位与原依托单位协商一致,由原依托单位提出变更依托单位的申请,报基金管理机构批准。协商不一致的,基金管理机构作出终止该项目负责人所负责的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基金资助项目实施中,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报基金管理机构批准。

第二十六条自基金资助项目资助期满之日起60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当通过依托单位向基金管理机构提交结题报告;基金资助项目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

依托单位应当对结题报告进行审核,建立基金资助项目档案。依托单位审核结题报告,应当查看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

第二十七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审查结题报告。对不符合结题要求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并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将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和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摘要予以公布,并收集公众评论意见。

第二十八条发表基金资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当注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九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对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情况、依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时应当查看基金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抽查结果应当予以记录并公布,公众可以查阅。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的信誉档案。

第三十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评审专家履行评审职责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建立评审专家信誉档案;对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评审专家,不再聘请。

第三十一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公布本年度基金资助的项目、基金资助经费的拨付情况以及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处罚情况等。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基金资助工作进行评估,公布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作为制定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的依据。

第三十二条评审专家对申请人的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提出评审意见后,申请人可以就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向基金管理机构提出意见;基金管理机构在对评审专家履行评审职责进行评估时应当参考申请人的意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基金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评审专家、依托单位及其负责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参与者有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可以检举或者控告。

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公布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

第三十三条基金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外公开有关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申请人、参与者伪造或者变造申请材料的,由基金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其申请项目已决定资助的,撤销原资助决定,追回已拨付的基金资助经费;情节严重的,3至5年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第三十五条项目负责人、参与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基金管理机构给予警告,暂缓拨付基金资助经费,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撤销原资助决定,追回已拨付的基金资助经费;情节严重的,5至7年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一)不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研究的;

(二)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的;

(三)不依照本条例规定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结题报告或者研究成果报告的;

(四)提交弄虚作假的报告、原始记录或者相关材料的;

(五)侵占、挪用基金资助经费的。

项目负责人、参与者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情节严重的,5至7年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第三十六条依托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基金管理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3至5年不得作为依托单位:

(一)不履行保障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条件的职责的;

(二)不对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提交的材料或者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的;

(三)不依照本条例规定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年度基金资助项目管理报告、结题报告和研究成果报告的;

(四)纵容、包庇申请人、项目负责人弄虚作假的;

(五)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的;

(六)不配合基金管理机构监督、检查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

(七)截留、挪用基金资助经费的。

第三十七条评审专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基金管理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基金管理机构不得再聘请其为评审专家:

(一)不履行基金管理机构规定的评审职责的;

(二)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回避的;

(三)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的;

(四)对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不公正评审的;

(五)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三十八条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回避的;

(二)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的;

(三)干预评审专家评审工作的;

(四)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吞、挪用基金资助经费的;

(二)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评审专家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三)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参与者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者伪造、变造印章的;

(四)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参与者、依托单位及其负责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评审专家以财物的;

(五)泄露国家秘密的。

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参与者因前款规定的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的,终身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第四十条违反有关财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条例施行前已决定资助的研究项目,按照作出决定时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2

5月25日、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举办“展望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20岁华诞。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我国适时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新的历史时期,以“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为战略定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这一庆典就显得意义重大。

更让这次庆典显得非比寻常的,是一些世界重量级科学家的出席:李政道、丁肇中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中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一位瑞典科学院结晶学大奖获得者,一位图灵奖获得者,此外还有多名中外杰出科学家、7位国外署名科研资助机构领导人。他们展望21世纪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国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使论坛成为2006年春夏之交一场关注中国木来科技发展的国际科学盛会。

科学史上的重要时刻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摆脱思想藩篙,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然而在遭受“”破坏极为严重的基础研究领域,拨乱反正的任务十分艰巨。当时的情景是,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工作需要恢复和建立,研究队伍青黄不接,研究经费相当匮乏,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这种局面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忧虑。

在举国思变图强的感召下,89位科学家致函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建议获得批准。198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正式启动,标志着科学基金制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华大地萌生发芽。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对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逐步试行科学基金制。一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其他科学技术基金会”。同年,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成立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家都会赞成,不会反对。这是新生事物,先干起来再说。”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通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诞生,科学基金制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

实施科学基金制是应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它把平等竞争和激励创新的机制引入基础研究,克服行政拨款方式的某些弊端,实现知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不断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是尊重科学家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进科学民主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它充分调动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教兴国、创新为民的激情。

20年辉煌成就

正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所说:“20年前播下的春天的种子,如今已绿树成荫、花开满园。”从1986年的8千万元到2006年的34亿元,自然科学基金增长了41.5倍。20年来国家共计投入约180亿元资金,择优资助了10万余个项目,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理在会见出席论坛的中外科学家时,对自然科学基金的评语是,“在推动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论坛开幕式上,高度评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20年来的辉煌成就。她说,该委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重要源头的作用;坚持完善和发展科学基金制,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坚持科学家的主体地位,尊重科学家的首创精神,推动了科技创新文化重设。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掌门人”,陈宜瑜对该委的辉煌成就颇为自豪,并在论坛上全面介绍了该委2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2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些资助项目成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先导;许多重大成果源于或得到科学基金的支持。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成果中,中国内地获奖者平均每项成果获资助16项次,最高达34项次。科学基金坚持支持基础研究,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

20年来。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了134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了1491人,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了118个优秀创新团队,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了521人,在稳定青年科研队伍,培养科技拔尖人才、造就创新团队。吸引海外人才资源。促进海内外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咸效。

20年来,科学基金努力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和新兴学科发展.为形成较完备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些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在科学基金的孵育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与“留学”的不解之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成立与发展,与“留学”的渊源颇深。在“上书”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89位科学家当中,就有多名留学人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以后,以资助“项目”和“人才”的方式,择优并重点支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其中,如何吸引和凝聚海外高水平人才、开发海外智力资源,成为该委的一项重点工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就是在留学人员的倡议下,为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而设立的,是该委20年历程中一个璀璨的亮点。1994年“两会”前夕,留美回国人员,北京大学教授陈章良(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建议政府划拨专款设立“总理青年科学基金”,用于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2月21日,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的张存浩院士也就设立“总理青年科学基金”致函总理。当年,我国国家层面上第一个面向4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专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了。该基金资助国内及尚在境外即将回国工作的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研究。

此外,为吸引和鼓励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每年在国内进行一定期限的基础研究,该委还设立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该类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每项4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又于1994年设立了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2005年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外籍)。

在自然科学基金的吸引下,优秀在外留学人员纷纷或回国工作,或利用相关基金为国服务。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海外学子报效祖国的战略支点。

1996年,在美国工作的李灿得知获得当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后,立刻提前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的光谱表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2003年,李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得国际催化奖,并当选为国际催化理事会新

一任副主席。

中山大学许宁生教授是国际公认的开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等薄膜作为场致电子发射材料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回国前曾与同事连续3年获得英国工贸委员会SMART科技基金的支持。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后,他婉言谢绝了国外合作者的一再挽留,毅然携妻带子回到祖国。1998年在第45届国际场致发射大会上获得“最杰出科学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谈起回国,他深情地说:“是科学基金把我拉回来的。”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在谈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创的允许受资助者拥有国内外两个基地的“哑铃”模式时认为,这种管理体制上的宽松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灵活融通,给海外留学生采取多种方式为国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解决了他们的去留两难问题。

面向未来的规划及建议

人类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已见端倪,基础研究是推动这场革命的重要引擎。同时,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已踏上伟大征程,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增强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当仁不让,责任重大。

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规划,“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四大战略措施一是实施源头创新战略。强化支持自由申请的研究,为科学家自由探索提供广阔空间,到2010年资助规模1万项左右,资助金额每项50万元左右;发挥重点,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的导向作用,以关键科学问题带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与协作,整合研究队伍和资源,安排重点项目约1800项,重大项目约30项,重大研究计划约15项。二呈要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发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资助约900人;造就一批科技攻坚队,资助创新研究群体100个左右,同时对约180个群体给予延续资助;保护青年人才从事基础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大力培养科技后备人才,青年科学基金到“十一五”末每年资助2500项左右;积极吸引海外科学家来华从事基础研究。三是实施创新环境战略。要改进学术评价体系,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要发展尊重科学、公正透明,激励创新的科学基金文化,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四是实施卓越管理战略。坚持以卓越标准发展科学基金制。不断完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运作效率与效益,制定和实施保障有力的配套政策,全面提升驾驭和管理科学基金的能力。

对自然科学基金在未来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他强调,要坚持发扬民主。提倡竞争、加强合作。激励创新的方针,为科学家提供鼓励创新的条件和公平自由的学术环境,特别要支持青年科学家的成长。

陈至立也特别指出,要不断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坚持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家首创精神,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要发展科学摹金文化,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霄风险、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大力弘扬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大力倡导求实奉献的优良作风和潜心研究、科学严谨、民主讨论的学术风气。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加强道德自律、严肃学术批评,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维护科学尊严。

几位科学大师也对中国科学的未来寄予殷切期望,并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一致强调,要实现科学的大发展,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科学的评价体制,给科学家以自由探索的空间。这也恰恰契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战略定位的一个要点。

丁肇中教授指出,科学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是好奇心,而不是经济动力。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教授麦克迪尔米德(MacDiarmid)建议,中国应制定和实施真正鼓励科学家开展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性研究的政策,改变现有科研评估制度,不要给科学家过多“发文章”和“拿项目”的压力,让科学家可以,潜心研究。其研究质量应由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同行来评价,而不是简单地由行政部门通过论文数量和所在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来评判。此外,要吸引在外优秀中国学者回国效力。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教授希德尼・艾特曼(SidneyAirman)认为,国家的整体科学实力不是仅靠几个大项目或几位大科学家就能提高或体现的,科学事业需要许许多多向权威挑战的科学家。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3

今年5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第六届一次全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不仅确定了基金委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和2008年的具体工作安排,还回顾总结了2007年的工作,对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2007年是在科学基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务院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并决定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科技法律体系建设和基础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2007年共有1570个依托单位提出各类申请73800余项,比2006年增加6000余项,增幅为8.9%。根据基础研究发展需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过“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和“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三个系列资助格局的统筹部署,经过科学遴选,批准资助了各类项目14700余项,资助经费约50亿元。

其中研究项目系列安排资助约32亿元。安排资助面上项目7713项,金额22.75亿元,平均资助强度为29.5万元,项,同比增长2.1万元/项,平均资助率为17.13%。资助重点项目373项,金额6.35亿元: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汇集创新力量,攻克科学难题,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安排“十一五”首批8个重大项目立项,金额4853万元;面向科学前沿、环境、国家安全等战略需求,统筹部署“十一五”重大研究计划,启动6项重大研究计划,资助203项,金额1.75亿元。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坚持蓄积后备人才,稳定青年人才,扶植地区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人才项目系列共资助各类项目4268项,资助金额约14.5亿元。基础研究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了30所高校的60个基地,金额9930万元。资助青年科学基金3336项,比上年增加907项,资助金额6.17亿元。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支持559项,金额1.02亿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含外籍)资助180人,金额3.53亿元。加强团队培育,促进协作创新,新启动创新研究群体29个,资助金额1.42亿元。通过考核对20个实施3年的群体和4个实施6年的群体予以延续资助,金额1.05亿元。

坚持加强条件支撑,促进资源共享,增进公众理解科学,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环境建设项目系列安排资助经费约4600万元。其中,科学仪器研究基金资助金额3000万元,资助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700万元,数学天元基金资助225万元,资助科普项目200万元,资助青少年科技活动经费450万元。

通过设立联合基金和联合资助的方式,促进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广泛合作,引导其他科技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对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8个联合基金共资助各类项目219项,金额1.57亿元。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4

指导思想篇

1、追求卓越,在知识上要绝对专业,坚决反对侥幸心理。

2、相信NSFC申请是公平的,大家靠实力竞争,必须花大力气写标书;如果你认为NSFC只有关系,你就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3、NSFC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不仅仅是几页标书,是智慧沉淀的结晶。

4、不要把NSFC看的高不可及,你要相信自己的创意。

5、机会主义是有的,但我们没有什麽其它的资本,只能消灭标书里一切可能的失败因素,加上完美的选题和课题设计,彻底征服评委。

6、基金申请不同于实际研究课题设计,必须把个人兴趣与NSFC兴趣结合一致,投其所好。

选题立项篇

1、基金成败关键还是选题要好,提前半年,刚入行的提前一年进行课题搜索。

2、他人指定的题未必是好题,最好自己选题。

3、好课题是对学科深刻理解的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翻阅文献吧,汲取知识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思考,你发现别人存在漏洞的时候,好课题就离你不远了。

4、选题最好以问题为导向,不要以技术为导向,找到问题了,课题就找到了。而拿着新技术去找能解决的问题,效果多数不好,但还是大有人在,比如RNAi。

5、解放思想,发散思维,多方法多学科交叉,一般都会比较受人青睐,容易申请到基金,但不能为了交叉而强行交叉。

6、创新性新技术、新理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最好有工作基础。

7、临床课题研究最好别选临床应用方向,而选应用基础研究。

8、选择自己熟悉,有工作基础的领域,别跨越太远。

9、重要科学问题的切入点准确,切忌过宽、过大,只要体现一定的新意和研究价值就行了。

10、没有人做过的课题不能做为立项的依据,但NSFC资助的项目必须是国际上没人做过的,而不是国内空白。

11、如果是捕捉科研前沿性的课题,最好设计周密,尤其是目的和结果的一致性、可获得性和可预期性,通过课题实施所获得的结果必须能充分支持与研究目标相一致的结论。

12、热点课题不一定是好课题,热点上的人也很热。但在还没热起来的热点,一定是一个好课题,标书评审滞后半年呢,比如最开始的一批SARS课题。有时也不防设计一些非热点但是对与科研有价值的课题,发挥出奇不意的效果。

13、临床课题可以是当前没有好办法治疗的疾病,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而在国际上检索的文献只有几篇的那种。

14、不主张以最新的重量级文献做指导,你会发现,很多人跟你的想法惊人的一致。

15、一定要到NSFC检索一下类似课题的历年资助情况,太多、太少都不好,最好是最近二年逐渐增加的资助领域。

立题依据篇

1、题目要有新意,吸引人,既要概括主题,容易懂,又要有些少见的新词或缩写,吊胃口。

2、5000字左右,最多两页,不包括文献,行距字体大小适中。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定要准确,甚至是中庸,绝不能偏激,不然不同意你的专家会带着逆反心理看你的标书。

4、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研究意义,则必须说的声泪俱下。当然如果有实力,可以解决关键的科学性问题,那再好不过。然而课题意义不是最重要的,但常常被撰写得份量过重,课题总体构想、大体实施方案及可能的预期结果才是人们最关心的。

5、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既要论述充分,写作又要简练,最多两页半(不算文献)。剔除所有不必要的知识细节、理论和概念,要舍得割肉才行。越简单,出错越少,专家不懂的越少(他们有时确实有知识盲点)。有人主张“要让评委看过之后,感叹您idea的精妙,却不太明白您的理论依据”,我认为在面上项目不太合适,在重点项目还可以。我赞同“写出来的理论,要让人家能欣赏”,“写出来的理论,要让人家看不懂”,这份申请书很危险。

6、立论依据要非常突出:理论性课题一定要有新观点,应用性一定要实用,与现有理论或方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总之要让人感觉到有意义。

7、一定要有可预见的成果,至少画一张大饼,但看上去要象真的才行。

8、任何重要的论点都要有文献标注,有文献就等于没有疑问。参考文献要新,最好是当年的。而且一定要引上Science、Nature、Annual Reviews系列杂志的近期文献,增加自己立论依据的权威性。最好包括已有工作基础,将已有相关结果以及发表的杂志列上,可以增加可信度。

9、一定多让本实验室的人修改,特别是中过基金的前辈,要改15遍以上才行。请外人修改时要“防人之心不可无”。

10、标书的评委参差不齐,评审意见也差异悬殊。好的标书最容易受到高水平评委的赏识,只要你的题好,这些评委是好征服的。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看懂你的标书;第二就是标书不能太长,他是看不下去的;第三就是实验设计在不失科学性、先进性的条件下,尽可能简单。

11、评审专家通常是本专业的,也可能不是,尤其是交叉学科投递的项目,评审专家未必对你的研究领域特别熟悉。所以尽可能少引入非常专业的概念,如果不可避免,也要解释清楚。

12、文字写作要有适当的弹性,不能把话说死,留有余地。因为你肯定会碰到不同意你课题的专家,除非你运气实在好。对于赞同你课题的同行,只需证明你具备完成课题的实力就行了,这点容易做到。标书的目的其实就是征服对你课题不同意,甚至存在偏见的评审。所以立题依据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诱导过程,你开始的观点应该处于偏见评委和你真实观点之间,稍偏你一方,处于容忍范围,他不会立即提出反对,下一步再偏一点儿,逐渐下去到最后,他还是没提出反对,你就胜利了!

13、本人不赞同把认为重要的句子字体增粗或下面打点以示关键,但这也许对于一些评委管用。

研究方案篇

1、研究目标要明确要精,提法要准确、恰当;内容要详细但文字不宜过多,且一定不能写得太具体。关键的问题要突出,一定要准确,且要有一定难度,但不必写的太具体,否则有时会出现mission impossible。

2、可行性分析是你说服评委的第二次机会,可按成熟的理论基础(理论上可行)、研究目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实现性(技术上可行)、本单位现有技术设备实验材料的完备(设备材料可行)、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能力(知识技能上可行)等几方面分层论述。

3、创新点要切合实际,又要有所发挥了,但语气要肯定,指出国际国内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点明理论和现实意义。

4、研究内容要集中,与研究目标紧密一致,只作支撑课题最关键最必要的内容。不可为多作实验显示劳动量或增加预算而使研究内容过泛。

5、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合理、可靠、可行,没漏洞是最重要的。思路好,材料独特,方法独特新颖,会增加获得资助的机会。技术当然是越新越好,但未必需要采用最时髦的研究手段,不能为了技术而研究。

6、研究内容及方案切忌复杂,步骤最好有一流程图。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不能太具体化,容易出漏洞。但你必须让评委认为你十分了解实验技术的整个过程,可以尽可能多的应用技术术语和技术缩写,写出主要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7、技术方法一定是本实验是已经建立的,至少是有相关实验基础,或虚拟的基础。所有关键技术要有文献出处,最好是自己实验室发表的,有文献就等于没有疑问。

预期研究结果篇

1、预期结果要考虑对基础和实用双重的价值。

2、以和申请专利结题比较容易。最好突出SCI收录杂志的影响因子,给基金委的专家们觉得,您的实力确实不一般。因为最终结题情况,是基金委专家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当然愿意把基金支持能发表高水平文章的人。

工作基础篇

1、工作基础是你说服评委的第三次机会。课题科学先进、技术路线新颖合理可行、工作基础雄厚这三方面表述要紧密联系、前后呼应。

2、一定要有基础。把实验室发表的所有文章搜集起来,找出与你设计课题相关的列上。

3、预实验结果很重要,而且是有硬data的结果,一定附上。但一定要慎重掌握,不要写的太多,评委会认为你的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没必要再申请基金了。只预期你的课题肯定有好的结果就行了。

4、工作基础可以找个较强的合作单位。

5、有针对性地把研究队伍的相关工作经历、论文、成果等展示出来,但相关基金就最好别露富了。

人员组成篇

1、主要成员6-10名,结构合理高级研究人员(1-2人)中级研究人员(2-3人)技术人员及研究生(3-5人)。

2、参加人员技术力量的配备要合适,必须保证一定的劳动力。

3、1名高职足够,多了浪费资源,现在NSFC限项很死的,高职资源快耗竭了。

4、中级人员是骨干,但在职的不要太多,1-2名。

5、技术员2名左右,很重要呦,这是专业技术保障。

6、研究生不能少于2名,这是主要劳力,地球人都知道。但也有人认为而不应将研究生列为主要人员,这样NSFC会认为人员稳定,富有干劲。

7、成员介绍要紧扣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既注重梯队、比例、技术力量等科研综合实力的展示,又注意与本课题相关。

个人简历篇

1、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所有复印件一定要附上,眼见才为实,别忘了扫描到电子版里,评委看的是那个。

2、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完成的可以都列上,没结题的一定不要写了。

3、中级技术职称的推荐信或在职研究生申请项目的导师推荐信一定不要忘了。

4、个人简历一定有针对性的倾向于课题方向,并与课题中各人的分工相一致。所从事的研究项目可适当给出,但不能过多,保证课题组有充足时间完成基金课题。

经费预算篇

1、要求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认真填写。

2、人员费:5 %管理费:5 %雷打不动。

3、实验材料费:60-70%必须占大头。

4、仪器费<10%,合作费<10%,不要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了。但如果有超过万元的仪器设备费,会给人研究条件不过硬的印象,基金委当然希望把钱投到硬件条件好的单位,可以把基金用于刀刃上。

5、了解当年NSFC资助力度,面上项目自由申请经费以此为标准。

6、实验材料开价要合理。实验不够就把要求拉高些,技术先进些。

摘要写作篇

1、摘要可能是标书最后写的部分了,但却是评委最先看的部分,很多标书在这一关就倒下了。

2、摘要字数少,但最忌讳写的平淡无奇。要麽钩起评委浓厚的兴趣,要麽激发他万丈怒火,都算胜利。

3、基于以上认识,摘要一定要语气坚定,旗帜鲜明,一反立题依据中的中庸之道。其实语句的变化不大,知识删除了有弹性的话就是了。

4、摘要字数有限,资源宝贵,惜字如金,因此要特别注意重点突出,讲明现状、课题意义、课题构想和预期结果。

5、防止“头重脚轻”,削减一般性细节描述,多用概括性语句,讲明现状、课题意义、课题构想和预期结果部分要相互平衡。

学科选择篇

1、申报的方向和学部很重要,往往结果天壤之别。尽量避重就轻,在竞争不很激烈的领域申请,除非您有充分的把握。

2、仔细研读基金申报指南,洞悉各专业领域倾斜性项目和优先资助方向。

3、仔细分析NSFC历年与你课题相关资助项目在各学科的分布。

4、学科交叉鼓励,但尽可能投到你熟悉的学科。如果十分生疏,找个熟悉那学科的人作搭档,不然你会迷路的。

善后工作篇

1、版面调整,清晰,层次分明,使版面简洁、易于阅读。

2、坚决消灭错别字。

3、检查5遍以上。

4、合理行使基金委赋予的权利-回避制度自我保护,注意自己小领域的同行,防止个别在学术道德方面有些问题的评委把你黑掉。但你不能把所有同行都回避掉。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5

Abstrac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local basic research. Through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data of Tianjin funded projects in 2009-2015.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bibliometr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project funding of Tianjin science found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sic research.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2009-2015年;资助情况

Key words: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ianjin;2009-2015;funding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322;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15-03

0 引言

为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变革科研经费拨款方式,1984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长期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1]本文以天津市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获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天津市基础研究管理工作,为促进地区基础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ISIS系统及2009-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表。运用文献计量学与Excel的排序、筛选等功能对项数经费、依托单位、项目类别、学部分布进行分类统计。

2 获资助项目的总体情况分析

截止2016年10月,天津市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有52个单位注册为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009-2015年间获资助的依托单位有43个(高等院校19个,科学研究机构24个),7年间共获科学基金资助6032项,资助金额30.9亿元。

历年及总体获资助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看出,高等院校是天津市获科学基金资助的主力军。2009-2015年,高等院校获资助项数占比均达90%以上。从年度上看,获资助项目数由555项增至1072项,获资助经费由18020.7万元增至53230.75万元,表明7年间天津市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与全国相比,以面上项目为例,2009-2015年天津市获资助项目数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中居12-15位之间。[3]2015年天津获资助1072项、53230.75万元,全国占比2.85%、2.9%,表明天津市基础研究实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水平较稳定,科研能力中上,属于科研实力较强地区。

3 获资助依托单位的性质情况分析

天津市有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2所985、211高校,天津医科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2所211高校。2009-2015年,985、211高校共获4172项、240481.5万元资助,经费占比77.82%;普通院校共获1662项、61220.9万元资助;科研单位共获198项、7309.3万元资助。表明资助集中于重点高校。

7年间天津市获科学基金资助位列前5名单位的获资助项数和经费占比分别为74.07%和81.39%,立项依托单位较为集中。

4 获资助项目的类别情况分析

2009-2015年,天津市获科学基金资助涵盖17类项目。其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面上项目,其次是青年科W基金项目,第三是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7年间,这三类项目共计获5409项、231911.7万元资助,占比89.67%、75.05%。项目类别较为集中。

4.1 面上项目

2009-2015年,天津市面上项目共获2801项、17.02亿元资助。7年间,天津市获资助项目数由287项增至485项,资助经费由9346.7万元增至2.8亿元,各项指标均大幅提升。

从依托单位分布上看,7年间天津市共有30个依托单位获过资助,项目数超过20项的依托单位有12个,超过300项的有3个,超过6000万元的有6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位列前三,7年获资助项数占比73.34%,获资助经费占比73.75%,表明面上项目资助集中于重点高校。

4.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09-2015年,天津市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共获2389项、53780.9万元资助。7年间,天津市获资助项目数由161项增至476项,资助经费由3220.2万元增至9371.4万元,涨幅较大。

从依托单位分布上看,7年间天津市共有42个依托单位获过资助,获资助项目数超过20项的依托单位有17个,超过100项的有8个。天津大学获资助项数和经费分别占比25%和25.81%,位列第一。

4.3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2009-2015年,天津市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共获220项、7934.582万元资助。7年间,天津市获资助项数由37项降至22项,小幅度降低;资助经费由455.9万元增至1506万元,涨幅较大。

从依托单位分布上看,7年间天津市共有12个依托单位获过资助,获资助项目数位列前3的依托单位分别为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分别为104项、77项、14项,资助金额分别为4203.2万元、1684.3万元、1530.5万元。天津大学获资助项数和经费分别占比47.27%和52.97%,位列第一。

5 获资助项目的学部分布情况

天津市2009-2015年7年间8个学部获资助项数总体稳步增长。7年间,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获1194项资助,位列第一,占比19.79%;获71150.18万元资助,占比23.03%。医学科学部获1137项资助,位列第二,占比18.85%;获50773.7万元资助,占比16.43%。化学科学部获1025项资助,位列第三,占比16.99%;获59799.7万元资助,占比19.35%。

由图1可看出,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信息科学部是天津市优势学科。2009-2015年7年间4个科学部共获4133项、222010.33万元资助,分别占比68.52%、71.85%。

从依托单位上看,高等院校是天津市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主力军,科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有待提升,基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6 结语

本文收集了天津市2009-2015年获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据,对项数经费、依托单位、项目类别、学部分布进行了梳理,科研发展情况分析如下:

①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7年间,天津市科学基金获资助项数由555项增至1072项;资助经费由18020.7万元增至53230.8万元,涨幅较大。在全国总体排名稳中有进,表明近年来天津市的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②高等院校是主力军,集中于重点高校。7年间,高等院校获资助项数和经费占比均达90%以上。4所985、211高校@资助项目总数由420项增至689项,获资助总经费由14487.6万元增至40971.85万元,资助集中于以天津大学为首的重点高校。

③学科发展不均衡。天津市优势学科主要分布在工程与材料科学、医学科学、化学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工程与材料科学优势最为明显,而在数理科学、管理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相对薄弱。今后应发展优势学科,扶持弱势学科,促进学科均衡全面发展。

④承接重大项目能力有待提高。7年间天津市共承担重大项目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集中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且2010、2011、2015年均未承接重大项目。

为推动天津市科研发展,提升科研实力,均衡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吸引科技优秀人才;关注政策动态,制定相应策略是各方机构未来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构设置[Z].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ISIS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检索,项目综合查询,2009-2015年.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6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

[收稿日期] 2013-12-24

[通信作者] *韩立炜,博士,教授,从事科研基金管理工作,Tel:(010)62328552,E-mail:hanlw@ nsfc.

[作者简介] 付剑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抗肿瘤药理工作,Tel:(0791)87118919,E-mail: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1]。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组学概念的引入,中药药理学在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将介绍自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中药药理学各申请代码下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对中药药理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浅要分析,供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参考。

1 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内,与中药药理学直接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8)、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2)、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3)、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4)以及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等8个三级学科。自2010年以来,中药药理学科共接收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3 021项,资助490项,占中药学科(H28)资助项目总数的30.8%,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54项、青年项目176项、地区项目60项。累计资助经费20 066万元,占中药学科(H28)这三类项目资助经费的30.6%,其中面上项目13 470万元、青年项目3 876万元、地区项目2 720万元。

4年来,中药药理学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的变化趋势与中药学科的总体趋势[2-4]大体一致: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每年获资助面上、青年、地区项目总数分别为106,135,129,120项。资助项目数量经历了2011年较大增长之后,2012年后连续2年均有所下降,其中面上项目尤为显著。与资助项目数的变化趋势不同,中药药理学科的资助经费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面上项目和地区项目的资助经费经历了2011年的大幅增长之后,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而青年项目则在2010―2013年间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以上这些变化均与近几年项目指南中制订的一些新要求密切相关,如2011年面上、地区项目单项资助经费几近翻倍,限项要求放宽[3];2013年起前一年受资助的负责人第2年不得申请同类型项目;2014年起面上项目连续申请2年未获资助者,暂停1年申请等[5]。

2 中药药理学科资助项目的新动向

2.1 中医药院校优势仍然明显,但其他院校参与日益广泛 中药药理学科在2010―2013年间共资助项目490项,其中中医药专业院校获得189项,占总资助项目数的38.57%,西医药专业院校获得177项,占36.12%,其余124项由非医药专业院校获得,占25.31%,见表1,从2010年到2013年的4年中,西医药专业院校所获得的项目数与中医药专业院校基本持平,但获得资助项目数最多的前5所学校中有4所是传统中医药专业院校,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17项)、浙江中医药大学(15项)、广州中医药大学(15项)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12项),见表2。上述情况表明,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中,传统中医药院校仍然保持了其在本学科中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西医药院校甚至综合性大学也参与到中药药理的研究当中,有力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推动中药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图1 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面上、青年、地区项目资助情况

Fig.1 Amount of approved projects and funding in the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表1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获资助单位分布情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funded projects in the organizatio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表2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获资助项目数排名前5位的依托单位

Table 2 Top 5 organization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recent 4 fiscal years

2.2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抓住国际前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在我国的人口与健康领域需要有效防治重大疾病,并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和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列为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为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从中药药理学科近4年的申请项目来看,广大中药药理研究者也紧紧围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调整研究兴趣,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近4年来中药药理学科各申请代码下项目资助情况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获资助项目前3位的代码分别是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和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项目数分别为119,101,69项,占资助项目总数的58.98%。

除此之外,以国际研究前沿热点为切入点,开展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也是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领域呈现的特点之一。以中药抗肿瘤药理为例,传统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中药的细胞毒作用、凋亡诱导作用、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以及多药耐药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细胞迁移、侵袭等肿瘤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关键分子事件的逐步揭示,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从近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来看,有关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项目共有22项,其中2010年1项、2011年5项、2012年7项、2013年9项,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研究内容包括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研究热点。

2.3 中药复方/药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治则治法的具体体现,显示了传统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长期以来,中药药理学研究大多从中药的临床应用出发,借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式,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对象多为中药的单一成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不够突出。药对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其组成充分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特色,是复方组成的基础。近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中西医治疗疾病的理论体系、中西药的作用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往那种借用天然药物新药发现模式的研究方式反映的往往是中药中某一(类)成分的局限性作用,不能完全体现一味中药或者一个组方的作用,也脱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整体角度关注中药复方/药对的药理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2010―2013年中资助的490项中药药理学项目中,以单一有效成分为研究对象的项目有198项,占资助总数的40.41%;涉及复方/药对研究有108项,占资助总数的22.04%。虽然对于复方/药对的研究项目数量与单一成分的相比仍然偏少,但比4年前的资助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组数据提示,中药药理研究正在从以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为主导的方式向复方/药对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导的方式转变。

表3 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各申请代码下项目资助情况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funded projects in branch-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4 fiscal years

2.4 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引入,有力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药理研究中不断被采用。研究手段除利用整体反应、组织和细胞反应、生化测定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如细胞重组技术、核酸探针和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中药对基因表达与调控影响的研究也成为常规检测手段。此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miRNA组等系统生物学[6]的研究方法被不断引入到中药药理的研究当中。在近4年中,以代谢组学为研究手段的受资助项目达到34项,研究对象既有单味药也有复方。由于这些组学方法部分克服了传统生物学研究固有的局限性,从系统角度去寻找中药这一复杂体系作用的组合靶标,将有利于中药科学内涵的合理挖掘,阐明其多靶点的调控机制。随着网络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将疾病网络的研究思想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中药药味、药性理论及剂量理论相联系,在基因、蛋白网络调控水平全面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仅2013年,受资助的此类项目就有3项,研究内容涉及炎症网络、雌/雄激素调控网络以及脂质代谢网络。

3 中药药理学科申请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中医药特色有待加强 中药药理学区别于药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前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药理学研究。如果中药药理学研究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就不是真正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更谈不上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甚至会把中医药理论引入歧途。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八处的项目指南中强调,医学八处的资助宗旨是“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并明确指出不受理“以某中药或成分、复方为‘名’,而无中医药理论思维或研究内容之‘实’的申请”和“以中药成分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或以中药成分化学合成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申请”[5]。然而,仍有许多申请项目不具有中医药特色,或者没有中医药理论指导,或者不能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而未被受理。以2013年为例,在中药学科136项面上、青年、地区不予受理的项目中,涉及中药药理学科的项目为79项,其中64项就是由于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没有中医药特色而未被受理,占中药药理学科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81.01%。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实践当中,广大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应当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围绕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特点开展研究工作。

3.2 研究领域差异较大,学科发展仍不均衡 从表3中可以看出,4年中,在中药药理学科的8个代码下,除某些代码下地区项目因申报量过少且未获得专家认可而没有项目获得资助外,各分支学科均有项目获得资助。但有些分支学科因申请量过少导致获资助项目较少,其中申请量最少的分支学科是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4年中面上、青年及地区项目共获14项资助,年均3.5项。从总体上看,各代码下的申请项目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药抗肿瘤药理、中药心脑血管药理、中药神经精神药理等学科是中药药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而中药泌尿与生殖、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等领域的关注度则较低。因此中药药理研究应在进一步深化热点领域、优势领域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弱势领域的关注。

3.3 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缓慢,不能满足中药药理学科发展 在动物整体水平建立真实模拟人类疾病的疾病模型,对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是基因在体功能分析、疾病发病机制探讨、药物新靶点发现及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等生物医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中药药理学研究所用的疾病动物模型应为符合中医特点的疾病模型、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这不仅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石,也是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突破口[7]。为此,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从2011年开始专门分出一部分资助经费,用于支持疾病动物模型研究。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疾病动物模型项目申请数量很少,仅有1项获得资助。因此,认真总结分析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疾病动物模型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加大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仍然是从事中药药理研究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之一。

3.4 植物药研究较为普遍,动物药、矿物药研究仍显薄弱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动物药的记载,其中所收集的动物药就有67种[8],而《本草纲目》中所记录的动物药则有400余种。这类中药的活性成分比较独特,具有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且专一等优点,对某些顽症、重病疗效确切。纵观近4年中药药理学科资助的490个项目,研究对象为动物药的只有11项,其中2010年4项、2011年1项、2012年1项、2013年5项,涉及沙蟾、蝎、水蛭、壁虎、地龙等。与动物药相比,矿物药的研究更显得寥寥无几,在2010―2013年的4年中,有关矿物药研究的项目只有2项,研究对象为雄黄和砒霜。以上数据提示,尽管以往对动物药、矿物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该领域仍然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迈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3.5 研究对象基本数据不足,影响同行专家评审 中药功效的发挥取决于中药成分。然而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受到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加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同一种药物,由于上述因素的不同,质量会出现差异,疗效也会有不同。而对于中药复方而言,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方剂的组成、剂量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提取方法的差异,也会引起其疗效的不同。这些影响因素往往使别人甚至研究者自己都很难重复研究结果,从而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研究所用药物样品的来源、含量、质量控制方法等基本数据材料的缺失,将影响到同行专家的评审。研究者应该在撰写申请书时重视这一问题,尽量写清实验药材的基本情况、处理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

4 结语

本文对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资助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并结合这些项目浅要分析了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希望本文能对今后本学科领域基金申请者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以提高申请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

[2] 商洪才,黄金玲,韩立炜,等.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学科项目受理及资助情况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45.

[3] 韩立炜,王悦云,贺文彬,等. 2011年NSFC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5):545.

[4] 黄鸣清,韩立炜,吴修红,等.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6] 蒋太交,薛艳红,徐涛. 系统生物学――生命科学的新领域[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2004,31(11):957.

[7] 彭成. 试论中药药理动物模型[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9,15(5):47.

[8] 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第1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6.

Analysis of projects funded by NSFC in field of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2010 to 2013 fiscal years

FU Jian-jiang, BI Ming-gang, CHEN Jun, LIN Chao-zhan, HAN Li-wei

(1.Department of Health Scienc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100085, China;

2.School of Pharmacy,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3.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4.Chinese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5.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Projects which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in discipline 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2010 to 2013 financial years 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items, new features and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