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期刊范例

自然科学期刊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1

 

社会科学期刊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来自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   作为社会科学文字载体和传播媒介的社会科学期刊是社会科学的必然产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意义   1.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地位。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反映,它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武器;社会科学则是社会规律的反映,它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武器。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深刻认识井掌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实行仕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用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决定了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性。一方面社会科学期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的观点来衡量;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期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不象自然科学同生产力要素那样直接结合.很快就会提高效率、效益,社会科学更多地体现为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虽然科学管理也会出效益.但毕竟是间接的,社会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得是促进和保漳作用。所以.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的倾向.但社会科学研究滞后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这是社会科学期刊受冷落的原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自然科学的发展带动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和保障自然科学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社会科学许多新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开发,特别在当前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大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繁荣社会科学期刊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作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从而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才能给予科学的回答和正确的解决。实践证明,如果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事物发生,就会出问题。文化教育上的失误将产生思想意识上的混乱,经济管理上的失误将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政治决策上的失误将造成社会动乱。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作用,它是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园地,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是了解社会动态和经济形势的了望之窗,是学习社会科学文化启迪智慧的知识殿堂,是研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公共讲坛,是进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参谋和助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呼唤。   二、当前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费拮据。据1991年统计,全国自然科学科研经费为11亿3千多万元,而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仅为3千多万元。国家拔给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不及自然科学经费的零头。近年来这种状况并无多大的改观,凭这点经费要想举行学术交流和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已显得力不从心,再投入更多的财力去办好社会科学期刊就更是举步艰难。   2.质量降低。期刊的质量要以所刊载的内在质量为标准。当前,社会科学期刊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有的研究者囿于经费困难闭门造车,有的不愿深入进行艰苦细致的社会调查,使科研成果和实践相脱节;有的期刊部门和单位倾向比较严重,刊物.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领导论坛;有的片面追求名人效应,从而脱离读者大众;有的受不正之风的影响,期刊变成应酬亲朋好友的关系稿,上级领导的推荐稿,金钱来往的交易稿.评聘职称的照顾稿等等,使得文章平庸、肤浅、枯躁,影响了期刊的质量。   3.读者面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科研工作者劳动的社会效益体现不在经济报酬上,作者千辛万苦获得的科研成果要发表不仅得不到相应的稿费,往往还要承担版面费、赞助费,作者和编者都缺少提高期刊质量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大潮却冲破了多年被禁锢的思维定式,使读者品味不断提高趋于多样化,使社会科学期刊受到冷落。一些期刊的作者和编者与读者缺少交流和沟通,造成社会科学期刊的读者群体日益萎缩。   4.偏离办刊宗旨。社会期刊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社会效益,除读者需求外还存在社会需求。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的期刊忽视社会效果,偏重猎奇,追求轰动效应.背离了为j、民服务的宗旨,影响了社会科学期刊的健康发展。   5发行困难。从社会科学期刊的功能来看,不论是可读性还是收藏价值,都受到了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和电脑光盘等现代化存贮设备的有力冲击。归根到底社会科学期刊的发行数量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同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相适应.期刊的过多过滥和不合法的指购派购都影响到社会科学期刊的正常发行,背离读者和社会需求的期刊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的对策   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仕科期刊工作者在工作上要精益求梢,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社会科学期刊要以社会效益为已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待四项基本原则,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求真务实地办好刊物。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社会科学期刊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才能带来生机。一方面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社会科学期刊重要性的认识,在办刊经费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要大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的旧体制.允许搞一些广告和实体等合法的创收。期刊内容上要锐意创新、广开言路、百纳群言,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辩论和探讨,提倡运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思路来分析研究社会问题和现象,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p#分页标题#e#   3.加强管理。社会科学期刊作为社会科学产品公开发行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当然要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的约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科学期刊这样的特殊商品不应当排除计划管理,读者需求用市场去调节,社会需求要计划去调节。不是所有的期刊和期刊所有的出版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国家财政支持要有重点,即使是重点期刊国家也只是分门别类承担一个基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汁么可以进入市场.什么不可以进入市场,对那些社会效益好的就是赔钱也要坚待出版,对社会效益不好的就是赚钱也不能办。国家要运用价格、悦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指导消费,使社会科学期刊在文化商品中得到资源的优先配置;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和保障社会科学期刊的健康发展.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那些质量差、社会效益低、不具备办刊条件的期刊,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把社会和经济发展必需的期刊办好。   4.扩大群众基础。社会科学期刊要扩大刊物的影响,不仅要使专家学者青睐,而且还要使人民群众喜欢。要扩大读者面就必须扩大作者面.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标准,材料要实、文风要正,对有头衔和没头衔的作者都要做到一视同仁。社会科学期刊就必须走入社会贴进群众.要以群众论坛、读者专栏等形式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度和范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和科学文化需要。   5.提高服务水平。社会科学期刊要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立足于从理论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结合国际国内形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科学推断预测未来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和发展规律出发,及时调整栏目设置和研究方向,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发挥社会科学期刊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科学期刊就必须提高对社会科学期刊重要性的认识.找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只有保障规模适度的社会科学期刊群体平衡协调地健康发展,才能开创社会科学期刊欣欣向荣发展的新局面。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2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人们常说的部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部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部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3

一、级次称谓编辑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二、主要定级编辑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Citation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另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5、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6、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4

部级期刊、省级期刊、核心期刊、中心核心期刊

2.学术期刊科目分类

社会科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3.中国期刊方阵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8135种期刊为基数,按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通过各省(区、市)和中央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各省的“双效”期刊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比例推荐,入选期刊必须是省、部级以上优秀期刊,或有希望成为优秀期刊者。“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负责组织的科技期刊的推荐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科技部于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共评出716种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高校期刊入选113种。其中,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40种,高校占7种;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58种,高校占3种;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122种,高校占18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496种,高校占85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双效期刊”。

4.学术期刊基本知识(SCI、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如下:

5.SCI简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6.SCI索引形式

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Subject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Words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7.SSCI简介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5

关键词:中文;科技期刊;三线表;使用最早时间

中文科技期刊有线表格是科技论文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期刊编排需要,有线表格结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表格结构发展过程作者在文献[1]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期刊三线表在期刊中应用的时间不固定,12种样本期刊应用时间分别为: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土木工程学报》);1992—1998年(《物理学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利学报》《化工学报》《土壤学报》《气象学报》《地理学报》)。该文献对有线表格结构形式问题进行了详细探索,但分析结果源于12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由于样本数量较少,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全面研究三线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中的应用问题,掌握三线表在科技期刊中初始使用历程,本文首先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平台和百度对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收录的中文期刊进行创刊统计分析;其次,对1981年前创刊的期刊做1980年、1981年及1975年3个代表年表格形式统计分析;最后,再对出现三线表的期刊进行逐年、逐篇表格统计分析。通过详细分析得出1981年底前科技期刊使用三线表情况。对读者了解中文科技期刊使用三线表历史有一定的帮助。

1科技期刊表格的构成、分类

科技期刊文中所用表格[2]分为全线表、省线表和无线表。表格结构包括:表号、表题、表头、表身和表注。对有线表来说:表头、表身外框有表框线,各项之间有行线、栏线的表为全线表;去掉墙线的表格或部分行线、栏线的表格为省线表。在省线表形式上只留顶线、横表头线和底线的结构形式为三线表。无线表顾明思议就是在表格中无线条。表格分类及表格结构形式涉及的有关概念解释见文献[2]。

2有线表结构形式发展过程及思考

2.1有线表结构形式发展过程。文献[1]对办刊比较早的12种中文期刊,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平台,从创刊起进行表格结构形式及数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期刊有线表结构形式发展过程为全线表时期—省线表时期—三线表时期。不同期刊有线表结构形式各时期开始和结束时间不尽相同。对于单种期刊有线表结构形式发展过程分为2种类型:第1种类型即在第1期全部对有线表结构进行改变;第2种类型即在年中任一期开始少量改变,并在短期(一般不超过2年)内完成全部转变。期刊表格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后一般就不会再改变。因为单种期刊根据期刊自身情况进行有线表结构调整,所以出现了整体科技期刊有线表格不是在一个时间点全部更换,而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先后调整。文献[1]统计的样刊有线表结构形式发展过程见表1。

2.2有线表结构形式研究引起的思考。表1虽给出有线表结构形式发展过程,对研究科技期刊整体表格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对于分析三线表发展历程来说,样本数量较少,其中医学类期刊于1981年最早使用三线表,可能存在一定的行业特点。因此,还需对1981年底前创刊的科技期刊三线表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

3三线表在中文科技期刊应用研究

3.1科技期刊创刊时间初定。为研究三线表在期刊中最早使用时间,本文对文献[3]中综合性科学技术、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测绘科学技术等64类3818种期刊的3605种中文名称期刊进行创刊时间统计(表2)。从创刊起进行表格结构形式及数量分析,得出1981年底前创刊的期刊有1646种。

3.21981年底前创刊的期刊样本数确定。对3.1节初步统计的1646种期刊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平台进行创刊时间核实后剔除1981年底前创刊的5种英文期刊(出现在文献[3]中是中文名称),以及1981年后创刊的13种中文期刊,则1981年底前中文期刊创刊总数为1628种。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这1628种期刊进行有数据最早年份统计,有111种期刊1981年后才有电子资料,并且在有数据最早年份时期刊就使用了三线表,无法确定准确三线表开始使用时间,因此也属于无效样本,需剔除。最终符合条件的期刊为1517种。以1517种期刊作为样本,分析不同时期期刊的创刊数见表3。

3.31981年底前创刊的期刊三线表应用研究。1517种样本期刊经初步分析判断,59种期刊在统计年份使用了三线表。对这59种期刊再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在出现三线表年份前后,逐年逐篇统计有线表不同结构形式,当统计年三线表数量占有线表总数量≥50%时,认为此期刊在该统计年有线表结构形式为三线表。对59种期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6种期刊三线表数量占有线表总数量≥10%(见表4)。由表4可看出:1)1981年底,已有56种期刊不同程度使用三线表。其中,42种期刊三线表数量占有线表总数量≥50%(占统计分析样本1517种期刊2.77%)。42种期刊中,医学期刊达33种,占使用三线表期刊总数78.6%(占统计分析样本1517种期刊2.17%,占统计样本期刊医学类233种期刊的14.16%)。2)最早使用三线表的期刊是《甘肃农业大学学报》,该学报从1974年开始使用三线表。1974年出版4期共有118个三线表,1期至4期三线表分别为35、27、41和15个。3)在研究样本数足够多情况下,截至1981年底医学类期刊使用三线表较多,属行业现象。在表4分析过程中,《电池》杂志情况比较特殊。1975年第4期该刊就使用三线表(1975年前期刊数为848种),属早期使用三线表期刊,但没有坚持,从1976年第1期开始又重新使用省线表,直到1989年才再次使用三线表。科技期刊开始应用三线表方式基本分3类:第1类是在出版年第1期就全部使用三线表,如《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各期三线表情况如上所述。第2类是在出版年某期开始全部使用三线表,如《现代医学》,1979年有线表格共计154个,其中三线表145个,省线表8个,全线表1个(1至6期分别为三线表21个,省线表5个,全线表1个;三线表23个,省线表3个;三线表10个;三线表36个;三线表32个;三线表23个)。第3类是三线表和省线表混用,但三线表占50%以上,如《军事医学》,1979年全年有线表格共计300个,其中三线表207个,省线表93个(1至4期分别为:省线表86个,三线表1个;三线表88个;省线表5个,三线表38个;省线表2个,三线表80个)。从分析结果来看,第1类期刊有9种,第2类期刊有3种,第3类期刊有30种,第3类运用形式所占比例较大。随着时间推移,最初出现的3类情况都很快过渡成完全使用三线表。通过分析基本上明确了自然科学期刊使用三线表时间历程,对表1起到完善作用,把使用三线表时间由1981年提前到1974年。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6

一、学术论文所具有的基本属性

人们很多时候是通过所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来了解世界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学术论文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人类进行的脑力活动与认知。学术论文的特点是:独特性(和别的文体不一样)、相关联性(对有关的领域开展研究)、时效性(对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的活动进行研究)、继承性(继承古往今来世界上的研究成果)、专业性(对未来的领域的研究)等方面,它体现了学术论文的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并且对客观世界的探索、研究时间漫长。

二、用价值论的观点对学术论文的价值看待

运用价值论里的观点,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进行的相关科研工作的自身有它的价值,但如何来显示它实际的价值呢?由于学术研究的领域不同,对撰写的学术论文的实际价值衡量的标准也不同。总的来说,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通常上会科学的划分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有关文章,它具有以下价值:

(1)对人们主观认识方面进行纠正,对于日常的教学展开相关的学术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社会科学期刊上,供人们借鉴。可是近期发现,很多时候人们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交际教学法,误解了它的内涵。人类的认知出现了误区,纠正这样的误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人类一直在认知事物、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然后对事物的认知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

(2)新方法。重新修订的教材内容有理念创新等对新事物的认识应用,同时推广也在深入,产生了推广方面的价值和应用方面的价值。这种学术论文对相关的单位或是个人,具有很大的作用和较深的影响。由于推广不断深入,这也将对此行业的学术研究方面产生影响。例如:2008年的南方冰冻天气让电力人员措手不及,但是这种情况对于有着丰富经历的北方电力人员而言早就司空见怪了,北方电力工作人员在冬天进行工作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极具推广价值;教师队伍里有过合作教学经历的老师和没有这方面经验的老师相比,前者显示了在这方面的经验十分的丰富,其他的老师有向他们学习的必要。

(3)借鉴学术论文以及该文的参考价值。针对那些刚展开学术研究的人员以及对学术论文有相关要求的学生而言,仿研或是模仿类似的题目,是他们重要的参考对象,这样类型的学术论文对他们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价值。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人数有数百万之多,每个毕业生都要提交毕业论文,特别是那些研究生,他们当中有很多将要步入教学、科研领域里工作,而这些经验对他们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7

问: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有无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

答: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一角度制定过标准,因为衡量学科众多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准是一件非常复杂、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可以简单地作出评价的而且据我们所知,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指定衡量自己国家的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客观标准〕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这两个文件是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进行质量监管的依据。这两个标准中,虽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标准有要求,但都是一些原则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断期刊学术水平高低的标准。

问: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是否可以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中的学术期刊质量是比较高的?

答:获得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期刊评奖活动奖项的期刊,是全国期刊中的优秀期刊,其总体质量应当说是在同类期刊中比较好的。但是,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均是每两年评比一次,其中对学术期刊的评选也是从总体质量来考虑的,并没有对获奖期刊的学术水平进行专门评估。期刊获得的这些荣誉都是阶段性的,并不是期刊的终身荣誉,如果在下一个评奖年度未获得奖项,就不再是获奖期刊了。所以,如果将期刊是否曾经获奖与其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挂钩,也是不科学的。

“中国期刊方阵”是2001年由中央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一定比例推荐的在本部委、本地区期刊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比较好的期刊,人选“中国期刊方阵”的各类学术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相对比较优秀

自然科学期刊范文8

影响我国科技期刊成为国际大刊的原因诸多,集群化是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与国外大型期刊出版集团相比,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可谓任重道远。《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3]统计显示,据《乌利希国际连续出版物指南》数据库,目前全球正在出版的STM(科学、技术、医学)期刊约为4.2万种,由全球162个国家或地区出版。四大出版集团(SpringerNature,Elsevier,Wiley-Blackwell,Taylor&Francis)期刊共有6038种,出版量占全球STM期刊总量的14.38%。可见这四大出版集体的规模、实力及影响力。我国期刊数量众多,是仅次于美国、英国的期刊大国,但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较为分散。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5020种科技期刊,共有1375个主管单位,平均每个主管单位只主管3.65种期刊;共有3232个第一主办单位,每个主办单位平均拥有1.55种期刊;共有4381个出版单位,其中有4205家单位仅出版1种期刊,占出版单位总数的95.98%。由此可见,我国科技期刊体量巨大,但由于资源分散,个刊呈现小、散、弱的分布状态,要发挥其推动学术争鸣、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还须加快推进集群化建设。

2科技期刊的集群化探索与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积极探索集群化发展,在数字出版、资源管理、品牌营销、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推广科技成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主要有四种类型。1)基于出版单位的期刊集群。即由出版单位相同的科技期刊所组成的集群。因隶属单位相同,出版单位可将分散在各编辑部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再对各刊的出版、发行、营销等进行统一管理。典型代表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其期刊中心目前出版22种期刊,其中科技期刊14种,社科期刊8种;中文期刊13种,英文期刊9种。依托清华大学的学科优势,期刊中心发挥集群优势,提升期刊的整体学术影响力。2)基于主管、主办单位的期刊集群。即多种科技期刊聚集在同一主管或主办单位下组成的期刊集群。典型代表如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群,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1091种科技期刊,约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20%;中华医学会期刊群出版发行183种纸质、电子系列医学期刊,每年主办、承办近200个国际国内医学学术会议;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300余种,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工业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SCI收录期刊54种,EI收录39种,国内三大核心数据库收录254种,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高学术水平的自科期刊集群。3)基于学科专业内容的期刊集群。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据,来自不同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不同地域的科技期刊聚集到网络平台上形成的科技期刊群。典型代表如中国光学期刊网目前已整合52种光学期刊,其中SCI收录6种,EI收录13种;中国地学期刊网,目前已收录256种地学期刊,成为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年点击率高达700多万次。4)基于数据库收录的期刊集群。大型数据库公司在建设期刊集群上具有独特的政策、经济、人才、管理、规模等优势。典型代表有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全文文献总量2200多万篇。这些数据库平台覆盖范围广,刊群规模大,但与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分离,难以有效地整合出版资源。

3期刊集群化发展的优势

3.1优化出版资源配置

期刊集群通过集约化、集团化、专业化办刊,打破了封闭、分散的办刊模式,重组并共享出版资源,使各期刊优势互补与借力发展,从而提升刊群的整体水平。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发挥各刊所长,英文刊和中文刊互动,老刊和新刊互动,改善了以往编辑部彼此独立的小作坊模式;对各刊出版流程进行统一管理,行政、财务、营销、人力人员有分工有协作;建设统一的期刊宣传和平台(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及时期刊中心和各刊动态,形成了一种互助共生的办刊生态。

3.2提升数字出版水平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必须跟上时代节奏。通过集群化发展,依托数字化的技术平台,期刊可实现开放获取(OA)、优先出版,提升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水平。例如,出版时滞过长一直困扰着期刊的发展,中国知网于2010年启动的优先数字出版,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编辑部决定录用并定稿的文章,都可以在印刷之前数字优先出版,科技类文献可由各刊在中国知网平台直接。此外,中国知网系列大数据分析产品,如概念搜索、学术趋势、学术热点、翻译助手均免费开放,也为用户寻找特定数据提供了便利。

3.3扩大品牌影响力

与一本期刊单打独斗相比,集群的期刊聚集了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优势,能形成更专业化品牌推广渠道,从而产生更大的传播效应和更深的影响力。例如,中国光学期刊网[5]的各刊联盟参展,统一宣传,扩大知名度。联盟期刊在美国西部光电展、德国慕尼黑光电展、台北光电周和国内四大光电展等统一布展宣传;每年联合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举办国际国内会议;举办优秀论文评选、中国光学优秀产品评选等活动,放大了整体效益,产生了期刊的积聚效应和增值效应。

3.4拓展个性化服务

传统科技期刊受制于规模和平台,在精准服务用户、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较难开展工作。而期刊集群可通过网络平台、大数据应用,了解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个性化与增值服务。如定制推送服务,即根据用户阅读、使用习惯调查,设定不同的提醒、定制、推送内容,为使用者提供专业细分、服务细化、有领域特色的服务;一站式投稿服务,即用户通过注册登录,可一站式浏览期刊群内的多个期刊,比较辨别出版单位、出版周期等信息后,寻找到合适的目标期刊直接投稿,快速高效地完成投稿过程。

4推进集群化建设的路径

建设期刊集群是优化期刊产业结构、整合出版资源、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有效举措。未来,期刊建设还须打破制约因素,通过集群化道路做大做强。

4.1提供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期刊的集群化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与引导,有意识地培育专业集群的建设与成长。要创新期刊管理体制机制,鼓励科技期刊跨地区、行业、学科兼并重组。鼓励专业领域内的优秀期刊带动建立集群,并给牵头期刊一定的政策支持、法律援助、人力指导等。对已经建立集群但实质上为松散联盟的期刊群,要推动其向法人实体转变。对孤立、零散的期刊,尤其是出版单位只办一个期刊的弱小期刊,可积极引导其加入适当的期刊集群。当然,也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期刊都适合集群化发展,集群与零散期刊必将长期共存。

4.2加大资金投入

集群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而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盈利能力还比较弱。《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期刊以自筹经费为主。有2015种期刊(40.57%)表示当年没有得到来自主管主办单位的经费,另有2510种期刊表示受到了主管主办单位的经费资助,但经费额度基本都不超过30万元。资助经费额度于期刊集群建设而言,可谓杯水车薪。因此,要打造大刊名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期刊集群,政府、主管、主办单位还须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4.3采取差异化定位

期刊集群是对原有出版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再配置,以优质资源供给打造优质期刊。就期刊集群内部各刊而言,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走“专、精、特、新”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因此,期刊集群应形成有层次、有差异、有细分的期刊结构,各刊之间有竞争、有分工、有协作,在抱团发展中促进各刊利益最大化并提升整体影响力。

4.4坚守内容为王

无论出版载体如何变化,也无论出版技术如何更新,内容生产始终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期刊在追求规模、效益、影响力的同时,要始终紧抓内容建设。科技期刊的编辑部要严控把关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印刷质量;密切关注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以良好的科学素养精准把握专业内容;注重培养作者,与作者保持及时、深入专业领域的沟通,建设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严格审稿流程,完善审稿专家库,通过精准选择审稿专家对稿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