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学论文范例

自然教学论文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1

1.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当前我国不少地区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满足当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出综合素质和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与动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自然主义教育观是社会发展背景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是改善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必经之路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依旧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之中,灌输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致使音乐失去了本身之美,也使学生无法对音乐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情趣。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本身之美就在于用简单的韵律凸显大自然之美,而当前的教育理念致使教师过于注重音乐唱法的传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学段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发育特点,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就需要将自然主义教育观融入于小学音乐教学中,为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的途径

1.以小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为基础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全方位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就需要首先明确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育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段在7-12周岁,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以及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将自然主义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其在心理上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开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对事物的判断,但是依旧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情上;从生理方面讲其身体协调能力大幅度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评价与表扬中,提升其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2.更新教学理念,以小学生为音乐课堂教学主体

自然主义教育观要求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实现其对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遵循音乐的本质属性,也要遵循学生的自然属性。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在渗透自然主义教育观、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要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进而营造出和谐且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带着求知的欲望来探索,从而在音乐的熏陶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不断地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尽量使内容贴近自然,还原音乐的本真,这样才能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启迪学生思考、探索,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照曲目的内容,实现学生的分角色扮演,在寓学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语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2

在艺术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中,需要的是善于阅读,加强“问题意识”,这正如奏鸣曲式中的“引子”一样,为论文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胡适先生认为:“问题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像胡先生说的那样,牢牢抓住“问题宝丹”,加强“问题意识”,形成不断反思的好品质,在实践和阅读中前行。首先是阅读。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是沉浸其中智慧感悟的过程。可以说,“疑”与“无疑”,云泥之别。所以,我们的阅读,贵在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关注别人思路中打开自己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读,读出更多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境地。其次是实践。实践是一线教师的优势,基于实践的思考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基于实践的思考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研究两不误。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在艺术课堂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回答、课堂的突发状况等。所以,我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运用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阅读、实践和思考,特别是基于阅读和实践基础上的有效思考,犹如“奏鸣曲式”中的“引子”,为论文写作铺就了一方基石。

二、呈示部——立选题、搭框架

“奏鸣曲式”中的“呈示部”是一首乐曲的精神所在。正如论文写作中的“定选题,搭框架”一样,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立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的问题。所以,第一点就是立选题,要命题准确,联系实际。合理、恰当的选题是通往成功驿站的第一步。在论文评比中,笔者经常看到音乐教师写的诸如《流行音乐之我见》《小学音乐教育之初探》等为标题的文章。我想:这样的选题如果展开来写的话,应该写成一本专著,而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那么,怎样确定选题呢?题目是点睛之笔,它凸现问题的价值,要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论文的观点。对于选题,笔者的做法是“小题大做”,题目力求新颖。一般来说,确定题目前先要确定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的主心骨,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限定了问题的外延,有了它,拟题就不会跑题、行文就不会言不由衷。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拟出题目,题目初定后,还要反复揣摩,如果自己是读者,是否能从题目中了解到该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是否需要要用副标题进一步加以说明,因为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2.搭框架

立好选题后,第二步就是搭框架了,要做到谋篇布局、胸有成竹。(1)构建提纲:提纲是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没有提纲,拿起笔就写,很容易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现象,导致写作失败。相反,如果科学合理地拟定了论文提纲,作者便能把材料组成一个中心明确、论证严密、详略得当的具有说服力的合理体系,形成一条明晰、畅达、连贯的写作思路,从而为下面的写作铺就通畅的大道。有了论文提纲之后,作者可以依纲逐段写作,贯通文脉。论文提纲包含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资料等内容。(2)把握局部:框架搭好后,我们还要把握局部,为每个论点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举出符合的实例以支撑论点;同时,要把握好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否得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和谐,每一环节内容是否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是否都能为主题服务。在立选题、搭框架的过程中,就好比“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一样,脑海中会出现“主部”或“副部”,其调性关系或是对比并置的,或是对比冲突的,这时候就需要撰写者反复打腹稿、拟草稿,思考文章的题目和框架结构,在不断的对比冲突、否定与自我否定中完善题目,搭好框架。

三、展开部——充内容、善表达

如果说呈示部是一首乐曲的精神所在,那么展开部则是奏鸣曲式的中心部分,是呈示部的发展。在论文立好选题、搭好框架结构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撰写论文的主体内容了。“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是撰写论文主体的必要条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例新颖:论文的实例从哪里来?笔者以为:要先从自身的课堂开始,强化问题意识,勤于反思,通过反思汇总成实例,哪怕是三言两语,只要有想法就及时做好积累,并由这些实例来提炼出自己对教学的感悟,进而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的实例是不可复制的、鲜活的,它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手素材。

2.表达充分:在行文中,要善于表达。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正文为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回答怎样进行分析、研究的部分,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用事实说话。本论最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部分,部分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部分之间篇幅要大致均衡。结论为论文的总结,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论点,应注意条理性,要精练。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时所参考的文献署名,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

3.语言贯通:写作时思维要清晰,语言要贯通。文字表达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文章的段与段之间都要过渡、转承,才能文气贯通。写作中,教师往往会参考别人的文章,观点、论据的表述都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语言组织,避免简单地照搬照抄。在“展开部”式的论文写作中,我们要以“呈式部”中的选题和框架为主,通过以上三个要点,不断地贯通思维、充分表达,来构建文章的主体内容,使论文在作者搭建的“主调”上出现,以取得再现部的调性统一。

四、再现部——细推敲、勤修改

再现部,顾名思义就是把呈示部变化地再现出来,使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使主题形象更加完美、突出。我们的艺术教育教学论文亦是如此,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使文章更加完善、更具价值。首先,推敲文章题目和关键词。当初确定选题时的想法和如今论文初步写成后的思考,其体会、感受自然不同,选题立得住,才能使文章有生命力。其次,要修改文章的结构。通读文章,看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是否处置得当、层次是否分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等各个环节是否合理紧凑,论点的顺序是否可以改变,段落间的关系是否需要调整。然后,再仔细斟酌文章的表达方式,仔细揣摩论点的阐述是否简洁,是否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文章要经过多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经过“再现部”式的重复与变化,文章在不断的推敲和修改中不断完善、日趋成熟。

五、尾声——重细节、多思考

“奏鸣曲式”的尾声不仅起到补充的作用,有时还扩大到第二个展开部的规模,成为整个奏鸣曲式的第四部分。在论文写作中,“重细节、多思考”的尾声不可小觑,这是完成一篇好文章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要通过阅读,追踪音乐教学的学术刊物,认真了解刊物的投稿要求、行文风格、写作格式及规范,以保证在后续写作过程中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反复推敲文章中的每一个观点是否正确,每一个案例是否有新意,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质量。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重细节,善于思考,才能如“奏鸣曲式”的尾声一样,拨动心弦,回味无穷。

六、总结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3

1阐明多读书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多读书的好处

我们经常谈到:书籍不仅能使人目视千里,通晓古今的;也能使人接过前人棒传至后人,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还能使人晓知明理,化解面临各种矛盾而焦虑。从某个角度讲,书籍与人生可以说是同一个概念,要想有丰富人生就的爱好阅读。善于阅读,不断的阅读。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英国的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能提高人的修养;读书是一种德性,能满足心灵的需要;读书是一种修行,能使人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诸如以上这些道理,学生听多了,听明白了,会因读书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而促使自己去多读书的。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讲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时时处处做出榜样,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个经典名著随口道来,如数家珍;时常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才有博学多才、有本领让学生崇拜的好老师,学生才能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共同突破难点,共同奋进。几年来,我在各种刊物、教学网站、报纸等发表的教学论文或文章,每次都在班上让学生读读看看,同时也增强他们的信心,介绍平时应该多注意积累。这样学生就会因为你的博学多才而配合你;因为你有恒心,善于积累而效仿,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嘛。如果老师光耍嘴皮功夫,自己是个花架子,知识缺乏,或者不善于读书,其教学效果肯定不太好的。

3合理加强辅导,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当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辅导学生如何去书山文海里寻找自己合适的书籍读,如何合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这是关键的。人生有限,时间宝贵,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去找书,怎样去读文章,我们是应该正确辅导的。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古罗马的塞涅卡也说过,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因此,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有关目标给学生推荐好书刊。在向学生建议读什么样的书时,教师要研究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应以学生的年龄、心理接受程度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将帕夫雷什中学的十个年级分为三个学段:低年级(一至四年级)、中年级(五至七年级)、高年级(八至十年级)。他为低年级提供的大多是故事、童话、诗歌、寓言、神话,为中年级提供的大多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为高年级推荐的则主要是文化格调较高的书籍。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到有目的利用班级借书时间,带领学生进图书室,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挑选读物。语文老师还要授予学生阅读方法,首先,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的一部分或不长的整个句子,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跟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其次,做读书笔记。提纲式———写提纲能训练思考的能力,即阅读科学著作时把主要的、关键的、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罗列出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逻辑“骨架”;摘抄式———把书籍、报纸、杂志中与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抄下来,把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等摘抄下来;心得式———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这些方法可根据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单一或者综合地使用,目的是用来记录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当鼓励学生文学爱好者由赏读作品向自由创作发展,教学生写读后感,积极向校园广播、报纸、刊物投稿,让他们有成功感,从而激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4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4

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但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此,必须不厌其烦地学习新课标,不厌其详地钻研新教材,引入“源头活水”,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校招课两步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师;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新课程改革历时十年有余,方兴未艾。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大好局面。形势喜人又逼人。但正如哲学中所讲的“前进中的倒退一样”,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目前,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新课改同步发展。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让新课程理念植根于的心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明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眼去观察、动手去操作、动脑去思考、发现和掌握知识。

二、抓好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有很多地方有所不适应,如已有的教学思想、经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等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为了让各位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快地成长,我校专门成立了语文科组,定期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并邀请市县有关语文辅导员莅临指导,并对这一节课的教学作出点评。让他们讲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新课标,吃透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让教师们通过他们的案例分析中既得到了理论上的认识,逾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又懂得如何把了解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堂。另外,学校也安排教师们外出听课,吸取别人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本着: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理念,教师间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得当。我们的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所以,语文老师在课改实验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校老师们尽量做到:(1)注重双基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校要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时必须认真学习各年级的课程标准,在上课之前,应该把握好各篇文章的重点,扎扎实实地抓好语文双基训练。在开展校本教研时,也以此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现在的语文课,老师都能注重双基训练,摒弃以往那些形式主义,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以往也有所提高了。(2)课堂气氛民主。课堂上关注的是“这堂课怎么帮学生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有时甚至是学生自己搭台自己唱戏。把工作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导航者。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被动地听、看,转变为积极思维的学习主体。(3)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这种自主表现为: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挑你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最想看什么?”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如自学、小组学习、朗读、表演或做画等。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独立性、灵活性、预见性。(4)善用“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鼓励提问。二是鼓励合作。(5)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老师注重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6)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老师把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真正实现大语文教育观。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紧紧围绕各个学段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比如,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部分,除了让学生熟练识记要掌握的汉字外,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收集商标、广告语、路牌、店名等增加课外识字量,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发动家长,让他们积极配合,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多识字。此外,还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要求老师积极组织老师开展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增长见识,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抓好教学反思,促进老师不断发展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镂空;书籍封面设计;审美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书衣”,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浏览书籍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封面的设计构思。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封面的设计形式、格调与美学品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封面也是书籍内容的精华凝练,更是书籍精神意蕴的形式化体现。因此,充分了解书稿的风格与内涵,合理开发新的封面设计形式,做到构思新颖独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来镂空艺术在各类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立意风格能为现代设计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不断挖掘传统韵味,反映时代精神,从而折射出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及对形式美的追求与创新。

1镂空的表现手法

书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须服从此书的精神内涵与装帧的整体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与书籍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镂空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进行挖透的一种艺术手法。传统民间工艺剪纸就是比较常见的镂空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书籍封面中的镂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镂空为主,不同于整体镂空,局部镂空仅限于单个页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细节表现。在局限的封面上进行镂空设计,除了位置、形态与大小,镂空部位与封面上的图形、文字的结合以及与周围页面的关系均需考虑,设计师应根据书籍封面的材质特性,有意识地对镂空形态进行调整。若镂空面积过大,可能会破坏封面的整体效果,也不易于存储。此外,镂空线条交接处的处理也需注意,可将原本复杂的形状简化,或放大镂空形态之间的链接处。根据镂空形态、位置、大小的不同,观者更容易从视觉、触觉上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意图,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随着激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这门技艺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镂空形态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精致,也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镂空的审美趣味

2.1体现传统韵味,丰富视觉语言

书籍封面设计首先要符合书籍的整体风格,可根据内容匹配传统的镂空形态。例如,曾被评为最美的书的《蓝印花布》摄影集(图1),不同于传统的书籍封面设计模式,不是单纯使用蓝印花布吉祥图案来填充封面,而是在局部做了蓝印花布纹样的镂空工艺处理。封面中透出的一块块蓝色花卉实为扉页的底色,体现出书籍整体的纸质工艺与镂空艺术的传统韵味,是蓝印花布技艺的微型直观体现,很好地传达出这门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清新之美,素雅宁静,独具匠心。由于镂空之后的页面会被分割成形态各异的部分,每部分的面积大小、疏密对比形成了一定的节奏与韵律。镂空后的空白之处与封面上的图文版面之间形成虚实对比,整体视觉效果上的不完整性打破了原本沉闷的单一化的设计方式,改变了观者对传统书籍封面的视图方式,加强了书籍自身的可塑性,丰富了书籍整体视觉语言。图2的中式菜谱封面,采用了阳刻剪纸镂空的工艺手法,将轮廓线以外的面积除去,线线相连,流畅地体现出图案的负形,整体效果玲珑剔透,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体现出中式菜品的品种精细与精美烹饪。这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嵌入也是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

2.2虚实光影,营造空间层次感

好的封面设计应在内容的安排上繁而不乱,层次分明。镂空的形态与其在光线下所形成的影子可产生光影呼应的形式美感。书籍的形态亦由原本的六面体变成多面体,由此带来了更为立体的视觉效果,让设计师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镂空的一个重要语义即“透”,不仅透出了各种形态,也能透光、透气。图3的书籍封面使用整齐的镂空线段营造出一个鲜明形象的囚笼空间。扉页的人形似乎透过囚窗向外呐喊,直观的设计表现方式与封面传达的语境信息一致,有一种打开封面即可解救的冲动。通过镂空页面去探索书中未知的知识,纵深感强烈。图4的规则圆形重复排列本是单一与秩序的表现,通过局部镂空丰富了封面的层次变化,浮浮沉沉,让点具有了灵动跳跃性,增添了封面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局部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由此可见,镂空元素所体现的负空间可以营造出空间层次感,好似在一个拥堵的密闭空间中出现的透气口,让观者感受到另一种视觉空间,极大地发挥了镂空的互动效果。

2.3主体形象突出,激发想象力与趣味性

镂空的形态除了常见纹样之外,字体也是很好的选择题材。书籍封面设计中对字体的选择与设计,都是基于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文字在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但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使寓意符号化,是图形元素的组成部分。将书名进行大胆的镂空设计,不但强化了可读性,同时又深化了形象感与趣味性,通过个性特征传达了书籍内涵,增强了视觉效果。例如,图5《给力,奔!》,此书封面的镂空形态是一个“奔”字的创意字体变形,异常醒目。部分笔画解构重组,线条圆润和谐、厚实有劲,紧扣本书标题。“奔”与“跑”不同,“奔”是一种积极勃发的强势运动状态,封面设计中突出了这种动势感,视觉冲击力强烈。此外,镂空技法的运用让原本单一的平面性具有立面透视感,内里的留白赋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两层相叠造成了错落有致的凹凸肌理,部分笔画的分解形似箭头,而箭头具有方向指引性,目标明确。整体封面设计没有过多修饰语言,简洁明快,以传统中国红色为主色调,热情而鲜明,红色犹如热血沸腾,具有勃勃向上的生命力。作为一本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论文集,有力地体现了勇于创造大好空间,展示自己所能开创辉煌明天的积极进取态度。通过镂空部分塑造主体形象,主动引导观者去感受封面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这种减法造型能够保留主体形象并使其更为醒目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书籍封面设计往往要求设计者首先了解书里的内容,总结出核心概要,再融入封面设计,使封面与内里完美结合。图6《小红人的故事》,封面是一个呼应主题的镂空形式红色小人,通过装饰外形的线条切割,使得“小红人”与整个封面既有分离又有连接,用这种对称的人形作为生命的符号,整体造型朴拙童趣、纯朴浓郁,与书中展现的神秘而浓郁的乡土文化浑然一体,极具个性特色。传统镂空艺术在造型的处理上既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又要做到形态连接自然,因此必须形象鲜明突出,将书籍特有的内容以情绪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传神,这种表现形式与在平面上直接描绘图形相比更具特色,在视觉上与触觉上分别带来了不同的韵味,激发了想象空间。

3结语

书籍封面不仅能保护、美化书籍,更重要的是能传达书籍的内涵信息,承载书籍形象。优秀的封面设计犹如锦上添花,语言顺畅、立意明确,既能体现书的内容与性质,又能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阅读兴趣。而镂空艺术独特且空灵的美学价值符合现代审美要求,是千百年来艺术工匠在美学实践中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为书籍封面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与创意思路。镂空的平面看上去有一种似断非断,穿透却隔离的特殊效果,镂空面上出现的“缺口”能够形成封面中的视觉焦点,引导读者目光的聚集,使书籍传达的信息更为醒目。镂空不仅是一项工艺,更是一种引导视觉作用的形式。其“透”和“空”的独特技法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营造出多种维度的视觉感受,带来丰富多样的形式美表现力,表现出虚实相互转化的形式美感。若单纯采用镂空元素势必会引起审美疲劳,可尝试将镂空与印刷图案充分融合,设计关联图形,从而进一步提升书籍封面的审美趣味。当然不论何种形式表现,最终都要达到概括总结书籍内容、浓缩书籍精髓的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对镂空艺术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视觉特质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镂空的图案进行创新与运用,从中找寻书籍封面所需的设计元素与创意灵感,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崭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费佳鑫.镂空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赵媛媛.剪纸艺术中的镂空工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沈伟伟.浅析海报设计中的镂空形式的意义[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沈伟伟.剔透之美——书籍设计中的镂空艺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6

职业教育科学模块主要设置了走近职业教育、如何进行专业教学、体验专业教学法、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教师、教育技术与电气专业教学等六个培训项目;专业模块主要设置了专业理论、四新模块、电气典型实践操作知识与技能;综合提高模块主要设置了专业教学评比、专业研究综合项目、教育教学研究综合项目、课题研究实战训练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训练注重其综合性、复杂性及其层次性。对于不同教学层次的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而言,由于教学水平和教学需求不同,则对各种模块的培训内容的需求种类和需求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

(1)新入职教师处于基础阶段,培训内容更注重对各个不同的领域所涉及知识的一种初步的了解。

主要有电气专业教学法、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职教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职教管理理论、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人际交往、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问题解决、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职业学校参观考察、考证考级、行业基本操作规范、职业道德培养方法、岗位分析法训练等。

(2)提高型教师相对于新入职教师更加成熟些

因此培训内容更加注重对基本能力的升级,因此即便是相同的培训项目,那么培训的要求和深度也和新入职教师有所区别。职教新理念、电气专业教学法、职教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如何开展科研、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取有效信息、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扩展知识、行业和企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分析法训练等。

(3)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最为丰富,处于更深的培训层次。

其培训内容包括职教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职教课程开发、如何开展科研、教材编写。专业前沿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研发技能训练、专业问题解决、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等。各层次的教师均可通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教案的展示与交流、课题研究实战训练、说课、评课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总之,培训内容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师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应该顾及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尽可能全面并切合实际的确定具体培训内容。

2培训方法

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中,主要注重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地度过职业适应期。提高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则要寻求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组织他们去观摩、去亲身感受,从而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启示和引领。所以,对不同层次教师不同项目培训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相应的师资队伍及合适的教学方法。

(1)培训师资的选择:

①教育科学模块主要选取中职学校的优秀教学能手、专业教学法的优秀实践者参与;②专业模块基本上采用复合师资,主要有大学电气专业方向的教师、大学电气实训指导教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实践操作能手、岗位分析专家及职业学校优秀专业教师,不同的项目培训由相应不同特长的教师共同担任,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③综合模块主要有从事大学电气专业研究教师并熟悉中职教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教研部门的研究专家和职业学校优秀电气专业教师团等师资力量。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战演练法、小组合作法等。案例教学法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参训者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参训教师自然地将这种培训方法迁移到他以后的教学中去;实战演练教学法是鼓励教师实际参与各项技能操作,在真实的和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主要用于专业模块的项目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不但学到培训要掌握的内容,同样可以训练与人合作、交流以及沟通的能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培训本身的吸引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和复合师资这种主要师资模式,以工作任务来引领培训项目的实施,鼓励全体参训教师的积极参与来组织培训过程。在学习和交流中提高教学能力,不仅仅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把学到的内容和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3培训目标

以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培训的核心目标,针对教学水平和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

(1)新入职教师。

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目标重点在于各种基本教学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新入职教师应当初步了解职业教育本质特点并形成关注职业教育的意识,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法以进行正常教学活动。初步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尝试与学生交流形成指导学生就业的意识。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和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进行职业规划。初步把握中职课程发展新理念及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及原则,尝试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开发项目。掌握教育技术在电气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会初步使用就业需求调查的各种方法并尝试去实地调查,了解就业岗位并开始关注职业分析的方法。能根据特定教学内容独立设计、书写教案,并说课,发现并学习解决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与他人交流教学成果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提高型教师。

提高型教师的培训目标相对于新入职教师的要求更高,是从简单了解到基本了解并尽可能熟练把握的提高过程。要求提高型教师能基本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熟练操作每一种专业教学法并尝试使用不同专业教学法的组合与创新,把握课堂的节奏,自如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逐步形成教学风格。基本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就业,同时把握自己专业成长的阶段,正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独立完成简单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把握教育技术在电气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步认识到教育技术使用的优势和局限。能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并能初步尝试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完全掌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掌握岗位分析方法,根据随机抽取的教学内容设计、书写教案,并说课。能初步参与评课、独立发现教育教学问题、专业问题并努力解决进而形成科研成果。能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及方法,完成小型子课题项目的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3)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一般已经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经验也相当丰富了,对于这一层次教师的培训目标的重点不再是各种低层次的自我训练,而是应当更多的涉及课程开发、职教课程改革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骨干教师的要求是能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能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掌握与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扩展理论、从宏观上建立电气理论与扩展理论的层次关系,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操作、四新技术,并能将其融入现在的课程和教材中去,保持专业技术的更新速度。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归类重组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正确评价年青教师的教案和说课,提出有效建议。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熟练地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熟练自如地选取和运用不同的专业教学法从事教学,积极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经验并推广。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完全掌握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去独立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进而形成研究成果帮助年青教师面对困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独立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指导年青教师参与简单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独立发现教育教学问题、专业问题,解决复杂层次的问题,进而形成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统筹总领总课题项目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过程、形成总研究成果并推广实施。

4结束语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镂空;书籍封面设计;审美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书衣”,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浏览书籍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封面的设计构思。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封面的设计形式、格调与美学品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封面也是书籍内容的精华凝练,更是书籍精神意蕴的形式化体现。因此,充分了解书稿的风格与内涵,合理开发新的封面设计形式,做到构思新颖独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来镂空艺术在各类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立意风格能为现代设计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不断挖掘传统韵味,反映时代精神,从而折射出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及对形式美的追求与创新。

1镂空的表现手法

书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须服从此书的精神内涵与装帧的整体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与书籍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镂空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进行挖透的一种艺术手法。传统民间工艺剪纸就是比较常见的镂空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书籍封面中的镂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镂空为主,不同于整体镂空,局部镂空仅限于单个页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细节表现。在局限的封面上进行镂空设计,除了位置、形态与大小,镂空部位与封面上的图形、文字的结合以及与周围页面的关系均需考虑,设计师应根据书籍封面的材质特性,有意识地对镂空形态进行调整。若镂空面积过大,可能会破坏封面的整体效果,也不易于存储。此外,镂空线条交接处的处理也需注意,可将原本复杂的形状简化,或放大镂空形态之间的链接处。根据镂空形态、位置、大小的不同,观者更容易从视觉、触觉上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意图,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随着激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这门技艺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镂空形态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精致,也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镂空的审美趣味

2.1体现传统韵味,丰富视觉语言

书籍封面设计首先要符合书籍的整体风格,可根据内容匹配传统的镂空形态。例如,曾被评为最美的书的《蓝印花布》摄影集(图1),不同于传统的书籍封面设计模式,不是单纯使用蓝印花布吉祥图案来填充封面,而是在局部做了蓝印花布纹样的镂空工艺处理。封面中透出的一块块蓝色花卉实为扉页的底色,体现出书籍整体的纸质工艺与镂空艺术的传统韵味,是蓝印花布技艺的微型直观体现,很好地传达出这门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清新之美,素雅宁静,独具匠心。由于镂空之后的页面会被分割成形态各异的部分,每部分的面积大小、疏密对比形成了一定的节奏与韵律。镂空后的空白之处与封面上的图文版面之间形成虚实对比,整体视觉效果上的不完整性打破了原本沉闷的单一化的设计方式,改变了观者对传统书籍封面的视图方式,加强了书籍自身的可塑性,丰富了书籍整体视觉语言。图2的中式菜谱封面,采用了阳刻剪纸镂空的工艺手法,将轮廓线以外的面积除去,线线相连,流畅地体现出图案的负形,整体效果玲珑剔透,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体现出中式菜品的品种精细与精美烹饪。这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嵌入也是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

2.2虚实光影,营造空间层次感

好的封面设计应在内容的安排上繁而不乱,层次分明。镂空的形态与其在光线下所形成的影子可产生光影呼应的形式美感。书籍的形态亦由原本的六面体变成多面体,由此带来了更为立体的视觉效果,让设计师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镂空的一个重要语义即“透”,不仅透出了各种形态,也能透光、透气。图3的书籍封面使用整齐的镂空线段营造出一个鲜明形象的囚笼空间。扉页的人形似乎透过囚窗向外呐喊,直观的设计表现方式与封面传达的语境信息一致,有一种打开封面即可解救的冲动。通过镂空页面去探索书中未知的知识,纵深感强烈。图4的规则圆形重复排列本是单一与秩序的表现,通过局部镂空丰富了封面的层次变化,浮浮沉沉,让点具有了灵动跳跃性,增添了封面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局部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由此可见,镂空元素所体现的负空间可以营造出空间层次感,好似在一个拥堵的密闭空间中出现的透气口,让观者感受到另一种视觉空间,极大地发挥了镂空的互动效果。

2.3主体形象突出,激发想象力与趣味性

镂空的形态除了常见纹样之外,字体也是很好的选择题材。书籍封面设计中对字体的选择与设计,都是基于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文字在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但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使寓意符号化,是图形元素的组成部分。将书名进行大胆的镂空设计,不但强化了可读性,同时又深化了形象感与趣味性,通过个性特征传达了书籍内涵,增强了视觉效果。例如,图5《给力,奔!》,此书封面的镂空形态是一个“奔”字的创意字体变形,异常醒目。部分笔画解构重组,线条圆润和谐、厚实有劲,紧扣本书标题。“奔”与“跑”不同,“奔”是一种积极勃发的强势运动状态,封面设计中突出了这种动势感,视觉冲击力强烈。此外,镂空技法的运用让原本单一的平面性具有立面透视感,内里的留白赋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两层相叠造成了错落有致的凹凸肌理,部分笔画的分解形似箭头,而箭头具有方向指引性,目标明确。整体封面设计没有过多修饰语言,简洁明快,以传统中国红色为主色调,热情而鲜明,红色犹如热血沸腾,具有勃勃向上的生命力。作为一本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论文集,有力地体现了勇于创造大好空间,展示自己所能开创辉煌明天的积极进取态度。通过镂空部分塑造主体形象,主动引导观者去感受封面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这种减法造型能够保留主体形象并使其更为醒目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书籍封面设计往往要求设计者首先了解书里的内容,总结出核心概要,再融入封面设计,使封面与内里完美结合。图6《小红人的故事》,封面是一个呼应主题的镂空形式红色小人,通过装饰外形的线条切割,使得“小红人”与整个封面既有分离又有连接,用这种对称的人形作为生命的符号,整体造型朴拙童趣、纯朴浓郁,与书中展现的神秘而浓郁的乡土文化浑然一体,极具个性特色。传统镂空艺术在造型的处理上既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又要做到形态连接自然,因此必须形象鲜明突出,将书籍特有的内容以情绪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传神,这种表现形式与在平面上直接描绘图形相比更具特色,在视觉上与触觉上分别带来了不同的韵味,激发了想象空间。

3结语

书籍封面不仅能保护、美化书籍,更重要的是能传达书籍的内涵信息,承载书籍形象。优秀的封面设计犹如锦上添花,语言顺畅、立意明确,既能体现书的内容与性质,又能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阅读兴趣。而镂空艺术独特且空灵的美学价值符合现代审美要求,是千百年来艺术工匠在美学实践中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为书籍封面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与创意思路。镂空的平面看上去有一种似断非断,穿透却隔离的特殊效果,镂空面上出现的“缺口”能够形成封面中的视觉焦点,引导读者目光的聚集,使书籍传达的信息更为醒目。镂空不仅是一项工艺,更是一种引导视觉作用的形式。其“透”和“空”的独特技法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营造出多种维度的视觉感受,带来丰富多样的形式美表现力,表现出虚实相互转化的形式美感。若单纯采用镂空元素势必会引起审美疲劳,可尝试将镂空与印刷图案充分融合,设计关联图形,从而进一步提升书籍封面的审美趣味。当然不论何种形式表现,最终都要达到概括总结书籍内容、浓缩书籍精髓的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对镂空艺术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视觉特质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镂空的图案进行创新与运用,从中找寻书籍封面所需的设计元素与创意灵感,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崭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费佳鑫.镂空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赵媛媛.剪纸艺术中的镂空工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沈伟伟.浅析海报设计中的镂空形式的意义[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沈伟伟.剔透之美——书籍设计中的镂空艺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学管理;开放式;实施规划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发展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扬弃封闭式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入开放式教学管理理念

开放式教学理念包括众多内容,实施开放式教学管理措施也需要引入崭新的教学管理模式。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教学管理宣传,让全体师生都能够转变思想,“要求教师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创新、全面、有效、人文主义的教学方法改革,从思想根本上提高教职工思想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督机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反馈体系,以校长为学校管理核心,形成科室、班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确保群众呼声能够及时反馈到管理层面。如果有可能,不妨建立多种信息交互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直接参与到教学管理之中来。如建立公共信息交互平台,利用微信、QQ等形式参与教学管理,为管理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支持。开放式教学管理追求的是开放的思维,将原本单一的限制变成现在多元的鼓励,体现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发展的管理理念。我们利用多种教学管理手段,挖掘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潜力,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为教学管理带来更多动力。在教学评价方面,原本控制意识比较鲜明,条条框框的限制体现出赋分制度的严苛性。而开放式教学管理则追求弹性评价制度,注重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体现的是过程性管理评价,而不是单一的结论性评价。开放式教学管理理念属于崭新的教学思想,在具体引入时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作为教学管理者,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引入开放式教学管理机制时,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

二、建立和谐课堂师生关系

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主体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身份转型工作,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课堂参与者、设计者、服务者,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客观公正处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诉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展开教学引导和教育,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才能确保教学的良性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健康成长。建立崭新师生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要让教师顺利转化角色和身份,需要采取更多有力措施。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展开学习,向教师传递崭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进修,接受前沿教育观念;学校推行崭新教学模式,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要求;创新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师教学行为展开评价管理,也能够帮助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成为开放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教育教学形势决定的。和谐的教学管理环境不仅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与学校管理方关系也是重要一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教学评价制度需要改进,学校管理者也需要深入到教师群体之中,听取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的教学建议,只有充分调动教师教学主动性,开放式教学管理才能顺利推进和发展。

三、优化常规教学方式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需要创设崭新管理方式,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需要其他科室和班级的强力支持,这样才能构建完善管理体制。首先,教导处在检查教师常规完成情况时,需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表现,特别要关注教学效果的呈现,而不能凭借单一指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更不能以教学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要看教师的教学管理实施情况,要看学生的进步情况,这样才能提升教师教学管理的自觉性。其次,教学管理程序要体现开放性,教师和学生都属于教学管理的重要关联方,大家不仅有知情权,还有参与权,参与教学常规管理,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信息,这是师生的基本责任。常规管理主要涉及教师和学校管理的关系问题,如何激活教师教学积极性成为关键问题。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学校管理规划时,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出调整: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如公开课、讲评课、观摩课、演讲比赛、课件比赛、知识竞赛等,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之中,并在具体操作中完成认知构建。第二,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以全面提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以及多种教学竞赛活动,都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素质。第三,改进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幅度,利用激励措施调动教师教学主动性,这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容。教学管理评价中涉及奖励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从不同方向给教师以适当奖励,以促进教学管理的和谐发展。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核心内容,教师则是主要角色,针对教师教学表现展开管理和激励,对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管理品质至关重要。教师队伍建设需适应教育环境,在教学管理中引入开放性措施,其适合度更高,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增加实践性课外活动

实践活动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创设更多课外实践活动环境,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小学生都有主动表现意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自然能够调动学生实践主动性,并在不断实践体验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素养。如音乐、美术、体育方面的兴趣小组,还有语文、数学、英语方面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其思想必将获得更多历练,对其健康成长带来重要促进作用。为学生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为教学管理带来更多支持动力。如兴趣小组构建时,学校给出了具体要求,科任教师要及时跟进,对兴趣小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特别要对骨干学生展开重点培养,以发挥其带头作用。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学校还组织了歌咏比赛、广播操竞赛、主题演讲比赛、命题作文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校环境氛围呈现和谐性,为教学管理注入崭新活力。为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教师重点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学生,以这些学生为领导,组建了更多课外活动小组,自然形成了良性互动校园氛围。学生是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机会,势必能够获得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之中获得的学习成长是无形的,但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的助力却是巨大的,学校教学氛围得到根本转变,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教学管理带来的正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学管理属于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具体推动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时,需要全校师生统一思想,正确对待新形势新问题,用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意识,打造人文性管理局面。“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决定了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具体实践中展开深入探究,为开放性教学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晓琼.新时期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J].新课程,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