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激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激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激情

校园激情范文1

随着奥运的脚步一天天走进,全国的人们都盼望着中国的运动员能走上最高的巅峰。当那2004年的阳光照在红色的跑道上,中国人第一次与世欢庆,因一位运动员在此创下了无限的辉煌。

今年的奥运在8月8日8点在中华的首都---北京举行。正是中华儿女光耀的时刻。奥运几百年来终于在自家门口举行了。1956年,当中国体育军团刚刚进军时还是一颗渺小的小苗,但看看现在这是一只大规模的军队,这是一个茂盛的小树,这是一个辉煌的历史,他们撰写了这么多年来的故事。

现在,跳水,乒乓球……这些金牌已成为了我们中国的。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已无言再表达自己的激动,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再为我们的中国军团加油,这个微不足道的加油也许对奥运健儿们是没有什么用。但是,我们中国有14亿人啊!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加油会凝聚成一种大力量,我们会一起为中国加油、为奥运加油、为中国健儿加油……

奥运需要热情,也需要文明。在场的观众是给国家加油,这是世界看我们的文明呀。跟着志愿者,一起拍手,一起叫喊,中国加油。想之这次的奥运会意义重大,这可是一个世界的会议啊,这有204个国家参加呀,这是我们用汗水建造的成就啊!整个地球,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我们,有多少笑容在等待我们。在校园里我看见了红色奥运,在家里我看见了健康奥运,在社会我感受到了阳光奥运,在自然我栽种了绿色奥运,在人民的身上我触摸到了礼仪奥运。这就是我们的奥运五环,这就是我们的福娃。他们代表学习、生活终生运动。拼搏奋斗、永不言弃。竞争、友谊、公平、参与、自信节约、保护动物、人与自然、环保、绿色运动。看完激情奥运,阳光校园书后,我们要来看看周围的居民的行动吧。

在赛场上,我们中国的红旗永远举着,时时刻刻能听见我们的加油声。在小区里,一场为奥运而进行的表演和活动很受居民的喜爱。在北京,街上,马路上,天安门前,都聚集着自发组织的啦啦队,在呐喊中国加油,奥运加油。而在8月8日结婚登记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看着奥运会的开幕式,随着锣鼓的倒计时声,我们敲响了世纪的钟声,我们迎来了盛大的晚会。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成就了21世纪的科技发达。一张展开的画卷,一副柔美的水墨画,一场精彩的表演给世界,给中国,带来了惊喜,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激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时,全场肃静,起立唱国歌。是我们,是中华儿女在歌唱,是中国在歌唱。14亿的梦想,14亿的希望在此时此刻唱响。头顶的烟火脚步,把我们,把中国和世界连在了一起。

赠诗一首:

我们,心连心

是谁,在赛场上呐喊,

是谁,在鸟巢中欢呼,

是谁,在天安门喝彩。

这是我们的名字,

中国,中国。

14亿的希望

14亿的汗水

只为这,

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校园激情范文2

刘翔大哥哥一心练习短跑,在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获得了金牌,实现了中国短跑项目“零的突破”,是中国人的骄傲;邓亚萍每天艰辛练习,获得了两届乒乓球女单冠军,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庄晓岩、刘璇……这些运动员的成功都是用他们滴滴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不过,成功也离不开自信。在练习时,必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许多人便没有了信心,被放弃这个“恶魔”打败了。只要不放弃,有着一颗坚持到底的心,那你一定能成功。

1984年,是一个中国人忘不了的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人获得了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从此,奥林匹克舞台上就又出现了一个体育大国—中国。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将有很多的外国人来中国观看比赛,我们大家一定要给外国人一个好印象,让外国人觉得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是一个美丽的国家。

看完这本书,我也尝试着做了一次体育一周练习表,在这周的体育运动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还懂得了很多道理。又感受到了运动是多么快乐。

哈哈,我这个小近视还在书中找到了对眼睛好的运动哩,它就是—乒乓球。

校园激情范文3

关键词:校园文化 人力资源 激励机制 一、 引言

1.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激励一直是校园人力资源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校园管理者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很多校园都非常重视薪酬、福利等物质型激励,这些方法考虑到了员工“经济人”的一面,却忽略了员工“社会人”一面的角色。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力资源出现了价值多元化和人才市场化的特征,人们越来越需要的不仅是物质需要,还有更和谐的工作氛围、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准确的成长定位和更大限度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从校园文化方面满足人员的精神需求成为了校园完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关键因素。

2.校园文化与人力资源激励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校园的员工,因此,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精神都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和校园目标的实现,同时,人力资源激励的程度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校园文化对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影响

1.薪酬体系。薪酬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园文化理念。校园文化在深层次上传递着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影响着校园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方式。

2.工作软环境。工作软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进行人员激励的有效手段。校园良好的精神理念可以引导或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或调和员工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使校园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积极性,从而使校园充满活力。

3.员工培训。由于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员工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日益老化的知识内容以及个人文化意识阻碍着工作的进行,从而增加了员工对工作的恐惧,影响工作的进行。只有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充实员工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从而满足自我成长的需要,达到激励目的;另外,培训可以使校园文化精神内涵融进员工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成为处理问题的理性解决方式,促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探寻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校园对自身文化定位不准确。校园文化由校园的性质、业务范围、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不同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校园文化发展策略。但目前很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高校并未对自身进行准确的文化定位,只是单纯地从建立校园文化的角度考虑,忽视了校园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校园文化越来越变得空泛,成为了脱离员工实际的“空中楼阁”,这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浪费大量资源。

2.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民主参与。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文化氛围,高校缺少民主的文化建设方式,缺少与员工的对话和互动,缺少普通员工的参与,必然也会导致民主的氛围的缺失。在中国民主发展的大环境中,人们更加注重公平与民主,很多高校却不能给员工民主、平等参与的机会,那么这种内心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工作的积极性急剧下降,因而也就不利于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激励。

3.物质激励未能有效联系校园文化。目前在很多高校,虽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存,但却很难看见两者的统一,高校的物质激励不能有效地联系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在人力资源激励过程中起不到物质的推动作用。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的核心价值观应该贯穿于每一个管理环节的始终,并体现相应文化特征,任何一个环节的文化缺失都会导致校园文化的失效。

四、通过校园文化提高激励水平的对策

1.根据高校内外环境制定相应的文化。高校管理者在建设校园文化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到高校外部发展的大环境,这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内部因素,校园文化的价值核心一定要顺应外部大环境的发展,可以引领社会潮流,但绝不能落后于外部环境的发展;同时,管理者还要准确把握高校阶段性目标、成长的生命周期和员工需求等浮动因素,把握学校性质、管理结构等相对固定的因素,制定符合高校发展需要的独特文化,并将文化的精髓内容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员工,使员工结合学校情况与自身发展向结合。

2.加强文化建设中的民主参与。“民主”不仅仅限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更应该融入到高校管理方式中,尤其是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在校园的文化过程中,民主既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现良好校园文化的方式之一,因此,民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

参考论文

[1]罗哲.管理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罗哲.人力资源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校园激情范文4

管理是“唤醒”

有管理者说:“人若想要造船,不是该给他的船员造船所用的锤子和钉子,而是该唤起他们对辽阔大海的渴望。”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的引路人,学校管理不仅仅是管人、管物、管钱,更主要的任务是“唤醒”教师,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团队才更具有战斗力。著名管理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能够增大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长和发展。”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校长的管理就是要造就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成长,环境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有强大的动力。因此我认为,不管是站在学校文化传统的角度,还是社会责任的角度,或是学校发展的角度,学校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唤醒“自我”,就是要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能力、情绪、需求与个性以及影响这些特质的背后因素,养成自省、自律的习惯,积极进取,实现人生的自我追求。

管理是激励

管理是激励,是点燃激情。学校管理者对教师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去强迫他们工作,而应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最大发挥。引导他们自己确定目标,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去想办法努力完成目标。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管理是劝说人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而领导是激励人们去做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他们能够做的事。”领导者首先要激发起人们的热情,同时,领导者在引导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要让他们的长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各种需求,其中被尊重、被关心、被承认是很重要的需求。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充满了压力和竞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强调以工作为核心的激励,对心的激励,旨在强化校园人的工作动机,激发内驱力,使所有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如何激励老师,我认为要以美好的前景鼓舞人,以景动情;尊重爱护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以情动情,管理的最高境界当属灵魂与思想的感召。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教师而言,物质的奖励倒是其次的,精神的肯定才是他们最大的期盼。激励旨在强化校园人的工作和学习动机,强调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学校管理的激励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以教师的自我激励为主,贯彻价值目标,加强情感管理,实行民主参与。让校园人的兴趣、理想与信念实现和升华,从而释放出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校园人能进行自我管理。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是把教师当成学校的资产,而不是管理和控制的对象。校长对教师一定是尊重的,即使批评也是在友好的状态下进行,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成长。

校长的管理也一定是以人为本的,让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事,而不是简单地执行学校管理者的决策,使大家从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校长的激励工作,应多关注和改善工作环境,努力消除那些阻碍教师实现自我激励的负面因素,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提供更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平台,让教师实现自我激励,才是校长激励教师的真谛。

管理是引领校园人发展

师生发展是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校长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舵手,学校管理就是引领校园人发展。对于校长而言,教师是实现其教育理想的天使,真正的教育应该在培育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教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要引领校园人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引领教师发展?一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校长要利用各种集会时间,引导老师们剖析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探寻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主因;二是校长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教师的发展;有章可循的机制是教师成长文化的土壤,没有机制就没有引导力、规范力。三是校长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指引教师成长,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成长的灯塔。

在教师的成长中,校长可以利用教师结对、名师帮扶、“青蓝活动”等平台,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校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渗透给每一位教师,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校长在成就自身事业的同时,必定能够去成就教师、成就学生,从而把校园办成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

管理是实现幸福人生

幸福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对于教师而言,职业追寻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教师的幸福感关键在于职业的成功感,校长对于学校的管理最终目的是实现校园人的幸福人生。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想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美国散文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说:“我们应该多多授人以希望而非绝望,授人以舒坦健康而非病态愁容。”

校园激情范文5

一、研究内容

1.中学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在中学教育中,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其激发、导向和感染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精神的重要条件,在和谐的环境下学生也能养成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格。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多功能的指向性,它在培养学生体育观念、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审美情趣及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中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征

团队精神以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为基础,以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为核心,以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为最高目标。团队精神可谓是啦啦操的运动项目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在以展示运动舞蹈技能及团队风采为主的舞蹈啦啦操还是以展示运动员高超技能、技巧为主的的团队竞赛项目——技巧啦啦操,都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在啦啦操运动中,团队动作的完成必须具备高度一致,同时要重视参与整个团队配合的运动员个体能力的展现,他们在团队中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团队中个体能力展现的出色程度关系到整个团队的成功与否,因此高度的团队意识非常重要。较高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观赏性也是啦啦操重要的特征,啦啦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运动的健、力、美等方面,通过动作内容、形式的展示给人以美的享受;啦啦操运动极富感染力的躯体动作与强有力节奏感充分体现出了啦啦操独具特色的张力和魅力,这也使啦啦操比赛、表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3.啦啦操运动的价值

(1)教育价值。

啦啦操运动要求队员集体协作来完成,因此在训练或比赛中学生要有较强的集体参与意识与责任感,要提高与他人进行协调沟通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啦啦操运动的艺术性和美感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健身、健心价值。

啦啦操运动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的心肺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国外啦啦操是人们眼中名副其实的欢笑运动,无论是在竞赛还是表演,啦啦操队员始终以其灿烂的微笑面感染着观众,到处充满着活跃、欢乐的气氛,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提高自信的功效。

(3)休闲、娱乐价值。

啦啦操是一项表现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啦啦操队员要通过自身精神和情感的展现使观众感到欢乐,用肢体语言来鼓舞观众并使他们欢呼起来。啦啦操运动着装艳丽、道具缤纷多样、音乐激情动感,加之肢体动作及表情等的展示,很容易调动观众的热情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啦啦操运动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啦啦操运动展现的是运动本身的激情和魅力,它所诠释的是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啦啦操运动的的激情和团结力量能激励每一位参与者,使他们在学习、训练和生活中都能齐心协力,促进和谐校园氛围的形成。在这种和谐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在心理和情感上都能产生凝聚力量,从而有效增强校园凝聚力。啦啦操队中队员的活力、口号、服装和道具等都能营造出中学生啦啦队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艺术活动水平

啦啦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在啦啦操编排上会加入一些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的元素,啦啦队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道具的合理运用,充分的展现了中学生的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极大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啦啦操本身具有激励人心的作用,把啦啦操运动引用在校内各种类型的表演和比赛中,如开学典礼、学校庆典、校园文化艺术竞赛及校运会的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上,有利于校园活动氛围的增强和校园艺术活动水平的提升。

3.促进各中学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中学生文化知识

啦啦操竞赛不仅是各校啦啦操队展现其竞技水平的舞台,同时也是各校进行校园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参加啦啦操竞赛活动有利于各校文化交流、互动以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友谊。啦啦操在充分发挥本校文化优势的同时,让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啦啦操运动的教育性、健身性、艺术性等特点及其强大功效间接促进了啦啦队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目前啦啦队竞赛在各中学学校逐渐开展,啦啦队竞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啦啦队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当代的社会文化特征。其中也包含了西方文化的特点,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的丰富。

4.有利于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压力,在热烈奔放的啦啦操运动中的释放和展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现代啦啦操体现的是一种个性文化特征,啦啦操动作都独特而新颖,充满了情感与个人特性的展现,对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啦啦操运动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之间的协作,参与啦啦队能增强中学生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其团结协作的能力;啦啦操教学、训练或比赛中的困难和艰辛是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考验,能不断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些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校园激情范文6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建设 边疆民族特色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今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研判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这一重要的论断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度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环境影响青年,青年在于引导。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最直接环境,能否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关系到青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第一,美育功能。校园文化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熔炉,学生通过艺术讲座,可以获得美的知识,通过参观美术作品展,可以提高审美层次,通过参加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可以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实践功能。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学生通过参加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科技活动,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创作需要,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塑造能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塑造一代新人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校训为代表的校园精神、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和代代相传的校园传统,都在激励、熏陶、塑造校园新人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第四,德育功能。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育的继续和补充,课外开展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校园文化能够创造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教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环境,又对生活其中的每个人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内核的校园精神与校园价值体系,是学校凝聚力、向心力所在,具有凝聚功能。校园文化具有把师生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到正确方向上的导向功能。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自我教育功能。

第六,社会功能。校园文化的深入发展可以使校园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谋求达成平衡和协调,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及性格的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校园文化具有辐射功能,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对社会文化起示范和“导航”作用。

第七,情感功能。校园文化可以激起人的情感世界的变化,可以通过人的情感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包括,激励、娱乐、审美三个方面。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回顾近几年来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我认为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教育者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课堂之上,课下对学生所思所想不闻不问。我们知道,课堂教育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一个环节,如果我们仅仅重视课堂教育这一形式,仅仅抓了这一环节,那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必须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止是指某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连续性,而且还包括课外的连续教育。有些教师不注重抓课外教育,认为课外时间是学生自己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好不要过多干预,主动放弃了课外教育这一阵地。

二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教育意义的活搞得少,甚至不搞。学生活动中娱乐性的活动占很大比例,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则太少。有时组织教育性强的活动,又往往带有强迫性,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者不多。

三是对学生社团缺乏引导。高校中,有许多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教育者既不知道社团的宗旨,也不了解社团活动的内容。有些社团虽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无人过问,效果如何,也从不检查。

四是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五是忽视人本情怀。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个性,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内在有机的连贯性,更谈不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 创建校园人文环境,文化育人细无声

1、制定校风和校训,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理念。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校标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同时确立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定位等,并在校园内校道的醒目位置树立宣传牌,向校内外宣传,突显我校的办学特色。

2、每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内由教师对刚入学的新生教唱校歌,广播站开广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校歌,使得师生都耳濡目染,师生都会唱校歌并进行唱校歌比赛。校歌的学习与传唱,加强了学校师生的凝聚力,提高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归属感。其次师生要佩戴校徽,师生着统一的校服,激励师生热爱本校。再次要让学生至少会唱一首本地的民族歌曲,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3、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校友的创业历程、成就和感悟,激励学生见贤思齐,成人成才。

4、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坚持学校领导为每一位毕业生或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激发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和校内文化设施建设

1、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要规划建设好学生文娱、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好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加强校报、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和阅报栏建设,充分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建设开放老师休息室和茶艺室,让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放松心情,在茶室休憩,喝茶、聊天、阅读书刊,增强教师之间感情的交流,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

2、拟定校园各校道名称,显示我校办学思路,树立环保警示标语,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从而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熏陶每一位师生。拟定的校园校道名称有竞技路、信息大道、学子路、师恩路、傣族风情路和景颇族风情路等。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在长廊内悬挂师生摄影、绘画、书法等作品,同时展示各种活动宣传栏,定期更换,渲染校园文化氛围,给师生美的熏陶和享受。在校园内悬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名人名言、为边疆民族地区做出贡献的英雄、学校特色宣传壁画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大力发掘本校潜力,利用本校品牌,充分展现学校文化精品,打造校本文化特色。

3、花巨资修建校展室,在校展室内展示我校的办学历程、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展示我校创校以来所取得的各项荣誉等,每学年在新生入学前两周内组织学生参观校展室,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又可以激发学生爱校、乐学的情感,使之成为学校的德育基地。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1、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和各种标志性建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特别是滇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不甘沦亡,为正义献身,为和平而战,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伟大爱国精神,光照日月,永垂青史。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通过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在科技文化节里每个系部出一个比赛项目从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合唱比赛、插花比赛、文秘之星、大学生主持大赛和文艺汇演等等,这众多的赛事和活动中,激发了同学们的科技和艺术灵感,使同学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以涌现出大批“明星”,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同学们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切实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我校专门设置一个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会同宣传、体育、生科等各部门及共青团组织,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本地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各种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加强校园网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我校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坚决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要加强对大学生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高等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参考文献:

[1]康永久 ,《“制度教育学”管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

[2]蔡克勇 ,《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鲁洁 ,《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

[4]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部 ,《现代学校制度与治校方略》开明出版社.

[5]张海经主编,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广东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考研交流会

下一篇轨道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