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范例6篇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范文1

您好!有机会向贵单位递送自荐是我的荣幸。在庆幸之余更要感谢您在工作之中给予阅览。

我是XX大学经济法系应届毕业生。我们经济法系自设立至今虽仅有十年,但在一所理工大学里却显示出了她的活力与生机,是校园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亮点。经济法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他们正兢兢业业地工作,我身为学院的一员,为此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作为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理工科优良的作风,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不能自比千里马,便我相信您一定是伯乐,选准您的千里马。希望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让单位满意,让您满意!

此致

敬礼

法学专业范文2

法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法学专业范文3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

因此,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时间安排

1、毕业论文的时间为8周;

2、一般在毕业前一学期,社会调查完成之后进行。

三、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法律专业的特点;

2、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司法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3、鼓励学生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写作要求

1、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笔流畅,符合规范的格式;

2、论文应达到一定的字数

本科:8000字以上

专科:6000字以上

3、论文应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有学生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学术性论文。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导师,严谨为学,诚实为人。收集资料、占有材料均要实事求是,摘录要符合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资料要注明出处。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应培养严谨的学术作风。

4、学员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应有计划地进行,论文内容应包括:

(1)前言含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主要创新观点、见解、对策和结论;

(2)论证分析部分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思路清楚、逻辑严密、文字通顺、结论科学。全文应论点层次分明,要分章节或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论文不能只是材料的堆积,要言之有物,运用材料说明问题,论据充分、材料丰富且运用得当;论文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对策建议创新见解要在这里总结、表述清楚。

(4)结束语。

(5)参考资料目录(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五、写作计划

论文应制定写作计划,包括:论文大纲,大小标题,基本论点和论点句;进度计划(社会调查计划,资料调研计划,时间进度表)。

学员撰写论文可以参照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1)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学习;

(2)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

2、选题阶段:

(1)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命题和构思论文。

3、读书报告阶段:

(1)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含社会调查)、阅读消化、调查研究。要求每位学生阅读2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2)写出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最后与论文一并交指导教师)。

4、撰写论文初稿阶段:

学生在读书报告基础上,撰写提纲并进行写作论文初稿。

5、论文修改完善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论进一步的充实、修改与完善。

6、论文提交阶段:

(1)根据导师最后提出的定稿意见做最后的完善;

(2)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文字等细节;

(3)按照论文的统一格式排版并将最终的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4)提交的论文为一式三份;

(5)提交论文定稿的电子版给导师。

7、论文评审与答辩阶段:

(1)由相关部门组成毕业论文评审、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评审、答辩。

(2)答辩在江苏大学或符合条件的校外教学站进行;

(3)给出毕业论文综合成绩。

六、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及主持答辩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法学教师、法学研究人员或具有同等资历并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其资格由我校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审核;

2、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跨专业指导;

3、一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名,指导每个学生不得少于10个学时;

4、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一般应包括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提纲、撰写初纲、提出修改意见,直至定稿和写出评语。

七、论文格式

1.论文要求一律用A4白纸打印。

2.封面:论文一律用统一封面,论文封面格式另行规定

3.任务书:内容包括论文要求、主要内容、进度安排等。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

4.摘要与关键词:论文要有150-200字的摘要,并列出论文3-5个关键词(中、英文对照)。

5.正文:论文统一用A4纸,计算机打印。正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字,行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论文正文打印格式及尺寸要求:版芯尺寸为15CM×23CM,统一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6.脚注:论文中引用资料时要加以脚注。法学专业论文脚注统一使用小五号宋体字,脚注按:著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次序标注。

7.参考文献:论文正文后须附参考文献,著明论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情况,文献著录格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论文集:作者.文章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8.鸣谢:本页内,学生可以表达对论文指导教师和在论文写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其他人的感谢。

9.装订:毕业论文按如下顺序排列和装订:

(1)封面;

(2)目录;

(3)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页;

(4)论文正文;

(5)参考文献页;

(6)鸣谢页;

(7)封底。

读书报告另行装订。

八、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建性发挥和见解;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2、良: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3、中: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比较充分,资料比较丰富,层次清楚,文笔通顺;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及格: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尚可,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论据能说明问题,资料符合规定,层次基本清楚;答辩时口头表达基本清晰,回答问题没有明显错误。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不及格:

(1)未完成预定的论文写作内容;

(2)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文章;

(3)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论文分析有明显错误;新晨

(5)论文结构不合理;

(6)质量较差;

(7)字数少于规定要求;

(8)打印装订不合格;

(9)答辩时不能阐明论文内容,又不能回答提问;

(10)其他。

成绩评定方法与原则是: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成绩;

3、最终成绩由江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审定。

九、附则

法学专业范文4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方法有共同的特点,但由于其功能层次不一样,也各具特色。大学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勤学苦思

勤学苦思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时都需要遵守的学习方法,当然对基础课也同样适用。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应将勤学苦思当成一种习惯。大学课堂教学知识量大、新,有些知识难,大多数知识学生不能全部快速消化、吸收转化成专业能力,因而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必然成为学习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一种常态,也只有通过预习与练习才能牢牢掌握知识,进而建立起思考的平台,找到思考的切入点。所以勤学苦思对学生们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好、学懂、学通有重要的作用。

二、准确

准确更侧重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专业基础课是指选择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类基础课程,涵盖该专业能够用到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没有此类基础课程,学生学习专业课就很费力。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找不到支危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由于大多数的工程类专业主要解决的是宏观世界的工程问题,因此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只会随着学科的发展而萌生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所以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概括为“准”。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做到一字不差,并能将此类知识的来龙去脉、千变万化以及衍生知识都一一理解透彻。

三、灵活

灵活更侧重于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是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专业基础课为依托,建立宏观的工程理论与知识,是专业基础课的升华。专业课的知识面很广,加上课时有限,专业知识的应用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大多是取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来逐层拓展。正因为如此,专业课的学习必须“活”。专业课的“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用基本知识要“活”。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的知识。这两类知识的共同点是准确度高、适用性广。在专业课学习中遇到问题与疑惑需要从这两方面知识入手,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针对关键点罗列核心知识,将核心知识与基本知识进行融合,至此就能够综合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和疑惑。但是此类问题和疑惑不可能和基本知识是一字不差的,此时就需要灵活运用基本知识,有时还需灵活地将各类基本知识结合,综合性地解决问题和疑惑。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不仅有助于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疑惑,更有助于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为专业课的学习开辟一种新的思路与途径,让专业课的学习也更活。

(2)学习专业知识要“活”。专业知识集中体现在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工程实践会随着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发生静态变化,也有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生动态变化。专业课教材中设计的一两个工程案例不足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其只是提供一种思路、一种思维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要“活”,不能把其当作一种模板、一个标准。学习专业知识要“活”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即作为某一个专业的科班生,一定要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现象与问题,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力争做一个有心的人,遇到问题去思考、去解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活化。与此同时,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逐步建立起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

因此,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都需要学生勤学苦思,重点是将专业基础课学准、专业课学活,将知识学好、学懂、学通,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能力,培养自身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法学专业范文5

法律是每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体系,一个国家的法律关乎了国家的稳定,进步与成长,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将法律作为根基。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

在完成终稿的今天,在敲完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刻,我的思想同周围凝固的热气一样停驻了,不知道是慰藉还是悲伤,大学四年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而眼前的路还很长,虽然似乎有些迷茫,但我必须整理心情,背上行囊,坚定的踏上新的征程……

感谢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祥瑞老师,一位平易近人的良师,一名优秀的律师,对我论文耐心的指导,新锐的启发,认真的审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写作再到最后定稿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您在这个我即将离开湖南大学的最后的炎热夏天对我人生方向的指引!

感谢翟理和张跃胜同学,如果没有他们在电脑方面给予的便利,本论文的结稿恐还遥不知期;感谢刘文瑾和李馨香同学,感谢他们在论文写作信息及联系指导老师方面对我的帮助。

论文写作在最艰难的时刻,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生活的艰辛,安静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这使我更坚定了信心,激发了奋进的欲望,论文的进度有了质的飞跃。愿:地震中的亡灵们安息!地震中幸存的生命好好生活!所有的生灵都感知生命、都感谢生命!在过去的四年日子里,我满怀憧憬和希望,在这千年学府的浓厚底蕴中,在百年法学的学术争鸣中,我用自己的青春写下了美丽的大学篇章。在师长和前辈的帮助下,走出了迷茫,走向了理想。在这里我想向所有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给予我的指引!

法学专业范文6

关键词:英语;专业语法;教学

初高等院校英语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所以,唯有通过实施系统化、完整化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才能让学生们对于英语语法具有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从而对于英语语法现象能够得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英语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译,更好地适应于今后的工作。因此,加强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交际功能

为了提升学校英语类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其积极性,在说清英语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让其在英语语法课堂中多开展一些交流。在这一过程之中,英语教师就能对学生们所到暴露出来的英语语法差错实施富有针对性的指导。运用中学的教学语言输出方式,让学生们在训练口语能力的过程中巩固其语法方面的知识。同时,要依据各不相同的教学内容与难易程度,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类教学方式。对一部分难度相对比较低的语法知识点,如果英语教师依然不停地进行讲授,学生们当然就不会愿意去听。如果碰到了这一状况,教师应当提前安排一部分英语语法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加以准备,其后再让其一一上台进行试讲。由于他们的能力在准备过程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而能够培养其能力和胆量,同时还能让其体会到英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而且还能创造出让学生们彼此交流的机会,能够很好地活跃英语课堂的气氛,形成一种集体共同探求语法知识的良好情景。

二、切实改进教材以优化语法教学的内容

为切实强化学校专业语法教学内容所具有的语用性,从而全面激活学生群体的语法认知能力,一是要积极地改进专业语法教材,尽可能地选用那些真实的英语语言材料,并且将对英语语言材料的分析与讨论真正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并且避免出现英语专业理论之堆砌,从而形成优化英语语法教学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把专业语法书籍之中的语法项目和平时生活中所运用到的真实语言材料加以结合,使教材能够反映出当前的真实社会。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弥补专业语法知识所难以体现出来的英语语言语用性之不足,而且还能够从认知的内容上优化专业语法教学。

三、运用多种形式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方法

一是运用语篇语法教学方法。现代人相互交流思想与获得信息均在某种语境下实施,缺乏足够的语境也就难以实施语言交流,而语言所具有的最大构成单位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句子而是语篇。所以说,专业语法规则的教学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篇来进行,要将其放在具体语境之下才能让专业语法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群体的语法应用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运用沟通语法教学方法。很多学生都觉得专业语法教学十分乏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法规则均为约定俗成和无法变更的,在语法考试中,题目大部分都是单项选择题,其答案也只有一个,缺少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所以说,必须将所要教学的英语语法知识和真实语境加以结合,才能实现彼此促进与提高之成效。三是运用个性化语法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们在各学习阶段的具体特点以及个性化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语法的个性化教育,从而体现出学生们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社会语言学等理论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方式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当代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又为其实施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运用多媒体将把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和视频等各类媒介信息加以合成,能够模拟出各类场景,为学生们带来极大的感官刺激,从而对学习的效果以及记忆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四、不断提升学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师资质量

提升高校英语语法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实施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一是英语语法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观,认识到英语语法教学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而扎扎实实地为学生们教授专业语法知识,培养其合理应用与准确理解英语语言之能力。二是英语语法教师一定要深入提高其语法实践能力。英语语法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相当的语言学功底,能够全面了解现代英语语言的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各种教学方法,并且立足于实践以提升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精通中、英这两种语言在语法上所具有的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语法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专业语法教学在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专业语法教学,不应当只注意到其所具有的重要性,而是更要在语法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加以深入探究,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设计、师资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开展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让英语专业语法教学能够取得最为理想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冯秀红.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周海燕.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3]高文卓. 浅析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