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矫正教育范例

法学矫正教育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1

一、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

在作业批改和试卷评阅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每章每节练习或检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记载,然后看哪些问题属少数人的,哪些问题属群体性的。属少数人的问题不能集中矫正,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个别矫正,属群体性的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集中在课堂上矫正,否则就会大面积影响或阻碍后继内容的学习。

二、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如果当即矫正有困难,就选择合适的时机矫正,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因解决某个复杂问题,冲淡了主题,更不能时机未成熟硬性解决。

三、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就属关键性问题。如若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若找“等量关系”出了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矫正,至于设未知数、解方程就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自我矫正。

四、预料中的问题设计矫正,出乎意料的问题灵活矫正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充分预料每章每节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好重难点知识。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矫正。

五、经常出现的问题随时矫正,偶然出现的问题重点矫正

有些错误一两次矫正不能生效,甚至采用同一种方式矫正,学生还有厌烦情绪。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经常出现差错的问题,教师应遇到机会就要进行矫正,要反复矫正,更重要的是变换形式矫正。同时,教学中还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偶然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这样,反馈矫正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六、习惯问题耐心矫正,思想问题引导矫正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2

【关键词】法学;行政管理学;教育;体会

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领域并不相同,但此二者存在密切关联,于近年来的高等教育中均表现出极强的融合性与互补性[1]。行政管理包括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与政府运作,管理学在看重速率与结果的同时,还着重追求秩序、公平及法治价值,行政管理者拥有的行使权力则不仅被法律所制约,还应接受法律的引导,而在进行管理时,需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灵活运用法律法规,从而使由实际情况中产生规定与政策经得住法律检验[2]。对于教育理论及实践,我们不仅需看到法学与行政管理间的权利义务内容与规范向性,更需看到此二者表现出的互相交叉、互相借鉴包容及渗透情况。

一、方法论借鉴

高级知识层级与法学方法论是支撑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关键。法学方法论具有极强的规范性,法律适用于法学研究,但应给予仔细、严格的推理,在可被借鉴的法律方法中,行政管理学教育的思维方式应建立以法律为中心进行思考行政管制问题,需追求法律正义程序,在衡量事物时应以法律当作金标准,并进一步对决策与事件的法律意义进行思考。另外,从法制价值追求角度上,应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解决纠纷冲突的能力(在法律范围之内)。政府管理中的服务型理念则表明行政管理学还应不间断地借鉴和参考法学方法论,不论是政府行政管理,还是企业行政管理,均需应用法律方法进行研究。如今,行政管理学已舍弃了以前的传统研究模式,在面临众多问题亟待解决的今天,行政管理学与法学均更为迫切地追求民主与科学。有相关研究表明[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已不在只是单一的探究效能与效率,更为重要的是需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捍卫人民主权及尊重个体尊严的实践责任相呼应。目前,已不断着重强调科学民主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教育需借鉴法学的持续程序性思考问题模式,以使学生不仅需理解行政管理绩优性的重要性,还需理解程序的权利义务合理性与正当性。

二、理论知识的融合

在法学理论知识和行政管理学教育的融合方面,最具直接互促互补性也最易想到的就是行政法学和行政管理学知识的互动,此二者虽不是相同的学科系统,但在行政管理学教育内容之中,必须要有行政法学理论的参与。我们从产生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时代背景来看,二者的完善对相互发展均有极大依赖,而目前社会所需求的公平效率法制管理,与行政管理需求基本一致。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法制化行政管理”,需在法律控制范围之内有效的提高行政效率,详细说明就是行政管理学如何有效管理行政内部人员与组织间的关系及如何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充分了解行政法学知识可确保其基本权利全面覆盖社会公平含义,行政法学是从给予充分说明行政权限的覆盖范围与对行政救济的侵害。有学者认为[4]:在合理设计行政程序及司法审查公共管理问题时,均可站在法律思维层面充分思考各种公共管理问题(包括行政管理)。近些年,伴随时代持续变革,出现了处于私人及公共部门间的“第三方机构”,如:行会、协会等,此类情况均需行政法给予对应答案,如:相关监督制约机制、权利来源及地位性质等。如今,随着政府职能得到全方位的完善,其已为法学视角下行政管理学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目前,已有部分法学教师加入到行政管理学的队伍之中,法学教师可教导众多法学相关的课程,如:公务员法、宪法及法理学等,此类课程均是极为重要的必修课程。有相关研究表明[5]:行政法学可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主要学科,而调整公共权力法律学科(包括行政权力及其相关领域在内)可作为辅助学科,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公共管理法律知识系统。在美国,法律思考途径课程已在公共管理教育中得到开展,而我国应参照政府体制,充分考虑如何经行政管理教育对公共管理学教育进行完善。通过学习法学基础与培养法律思维,可有效使学生养成在法律范围内分析公共政策,以及通过法律方式思考行政管理活动合法性的一种良好思维方式,同时使学生正确认知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出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学不仅适用于政府行政管理,还适用于企业行政管理。从法律角度开展实践与研究工作同样有利于企业行政管理,对于企业行政管理者而言,不仅要充分具备组织内部管理技能,还要具备较高敏感度(针对外部环境),如:外部法律制度,以使自己所在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外部法律制度也可适应[6];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法律制度可发挥出制约作用,如:制约企业行政管理的范围与作用,故在制定管理策略时必须重视法律制度的研究。目前,在法律研究与实践方面,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均已全面展开,故对于现代管理者而言,必须具备法律技能及思维,同时,企业模式在今后也会渐渐作出改变,从而对企业行政管理和法学互动带来一定挑战。因此,企业行政管理教育不可仅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于教育之中加入各种理论知识,如:法学,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发展。

三、实践的意义

对于行政管理实践教学而言,需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技能与采取法律思维对行政管理案例进行充分、详细的分析,相比机械地对学生灌输法学理论知识,实践教育更重视如何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通过发言、讨论及辩论方式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此十分有利于学生完全掌握行政管理的技能与技能,同时可充分培养学生从法律思维角度去理解各项事务[7]。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由法律层面进行应用管理知识,从全方位对立法的效率与科学性进行思考。如今,和其他科学实践面对的难题如出一辙,行政管理的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同样无法打破形式化主义,从而较难看到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被培养出。因此,在对行政管理学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完善时,不仅需创新与建立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系统,还需考虑何如融入行政管理学和法学之间的互动联系[8]。有学者在谈及公务员方面的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提出的部分理论观点值得在实践教育中(行政管理学内)深入思考,如:部门法中的职能交叉难题、对应集中行政处罚权难题及多头多重执法难题等。[9]。管理中包含行政管理科目内的繁杂性,则势必也具有其所附带的实践繁杂性,故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可能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并予以创新。

四、小结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3

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可以仔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其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对基础法律有细致地了解,使学生意识到法律知识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作用,从而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违背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不能完全让政治课程变成法制课程,反之,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从而促进政治学科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相互贯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更好地让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了解法制观念。

二、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成长的阶段,思想非常活跃,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难以抵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因此,中学阶段的政治教育对于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政治教师必须要明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道理。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角度入手,将法制与学生生活的事例适当的结合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对法制理念的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认知、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教师才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的普及,帮助学生辨别行为是否合法,并帮助他们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重视课外教育,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案例

由于政治课程属于理论类教学课程,且其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多,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较为困难,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法律的兴趣不浓,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利用多媒体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首先,政治教师应当采用引入现实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法制教育的普及。通过案例的引入,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或者总结的方法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确保法制教学的质量。其次,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在其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在活动时自觉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法律条款,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法律知识,培养自己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表明:多媒体是实现案例教学非常有效的手段。多媒体包括的种类很多,诸如报刊、杂志、电子设备、网络等。由于网络信息的涵盖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法律案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入这些案例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和法制的理解。

四、在创设课堂情境中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优美的教学环境,只有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案例演示,设立法律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的身心都融入到法制的环境中,从而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等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理解法律中的各种条款,从而实现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普及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学校也可以提供一些法律相关的书籍供学生借阅,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法律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法制认知水平。最后,教师可以开设针对中学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法制教育专题,使学生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来,让法律知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要掌握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技巧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4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物性学;教学方法

0引言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推进与国际工程教育的无缝对接,我国正着手对工程类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包括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内的一些工程类专业,已经通过了工程认证。该专业认证归属于合格性评估,推行目标导向教育,以学生的产出驱动教育系统地运行[1]。在大方向的指引下,课程大纲需要进行完善,一些新指标(如课程达成度评价材料需要增设等),都涉及到教学内容的调整。食品物性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框架比较完整的一门学科,与食品化学和营养生理学并称为食品加工利用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三大基础学问[2,3],能够向学生传播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解决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工程教育认证这个崭新的环境下,“食品物性学”的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战略性改革,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教师如何让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因此涉及到教学方法的探讨上。

1教学方法概述

工程教育认证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上述改进的教学内容就像浩瀚海洋中的指南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呢?这就需要根据新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由4个层面构成,即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和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围绕教学方法的界定,古今中外的学者提出了各家理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局面。比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理论、威斯顿和格兰顿体系,国内教育界则有“南有陶行知,北有李秉德”之说。在这些教学方法界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体系。

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食品物性学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授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预期目的,更不能胜任工程教育认证环境下的“食品物性学”讲授。结合“食品物性学”的教学内容,相应地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4],或者某几种教学方式联用,共同为课程的传授提供有效的手段。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的是食品物性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特点和内容,以及研究方向与应用,对于该部分内容可在多媒体演示手段配合的基础上,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此过程中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第二章是食品的基本物理特征,则可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比如,对食品物料的体积测定,教师可采用种子置换法进行演示试验,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体积等的概念,而且对后面第五章散粒体的相应知识也提前有所了解。如果教学案例选择适当的话,还能够把书上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讲解,融会贯通,再结合学院相关的科研成果。以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为例,涉及到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装置的研制,该装置能将大小头指向不一致的禽蛋自动定向为同一方向。对于物料本身来说,教师需要研究其基本物理特征,如形状、大小、密度和形状指数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第二章关于食品的基本物理特征的内容。基于该基础,针对禽蛋散粒体对象、展开散粒体摩擦性和受力分析等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禽蛋在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过程中的力学理论基础。另外,由于在定向排列过程中,核心是禽蛋分列运动(轴向运动)和翻转运动,还需要引入机械原理中的相关知识点,利用交错轴摩擦轮传动原理计算禽蛋的轴向移动,利用凸轮传动原理分析禽蛋的翻转运动。可以发现,以具有工程背景的科研课题举例,不仅可以串联课本上的部分内容,还能形象生动地将一些特色科研理念传输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力量,这正好也体现了教学辅助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境界。对于第十章食品的声特性,由于目前声特性的应用较为前沿,没有像力学特性一样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那么教师可采用讨论法的教学手段,围绕本章的中心问题,先行提出讨论题和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时围绕中心,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小结,并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与学生就该章内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让学生更多自主地进行学习,一举两得。

3结语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5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依据课本中课文所描述的具体场景、情景,构建出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投影图画,并再次基础上,对其附加灵活生动的语言描写,并利用音乐的艺术渲染和熏陶,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同身在课文情景当中。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情景氛围的烘托下,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政治教学活动。所以,情景教学模式是满足学生心理诉求、情感需求,启迪学生思维力、想象力,以及开发大脑治理的有效教学手段。

二、以情景教学法为中心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一)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情景教学法为中心设置良好情景。思想认知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情景教学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源泉也是教师教学资源的出发点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与知识的形成、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方面的升华,均依托于和学生紧密相关的现实生活场景。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备较高的生活实践性。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高中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编写相对落后,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致使教学内容难以和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出现宽而广的认知鸿沟。鉴于此,以情景教学法为中心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模拟出良好的学生生活情境,才能切实拉近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进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创造思维的前提性目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根本性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坚持情景教学模式的三个贴近原则,也就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贴近、与生活贴近以及与现实贴近,进而使教师在向学生展现教材内容时,在不违背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使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在开展情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掌握生活情境的来源,第一是学生生活情景,也就是出现在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活动、现象,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第二是学生的社会情景,如社会热点性话题、国内外重大事件等。总而言之,该教学模式情景的设定必须是学生乐于关注的兴趣点。

(二)改变现有情景教学模式思路,充分结合其他各类先进教学方法。现阶段,虽然部分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已逐渐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大量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然而其功效仍然达不到理想效果。为全面激发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价值,应将其与其他先进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情景教学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要求的先进教学模式,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在合作、自主的体验式学习中掌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此同时,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部分理论观点具有较强的开发性特点,所以,情景教学方法应以内容和理论为出发点,构建合理的互动式、开放式课堂,将课堂的主人交付于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自思考口时间,正确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学习中,进而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成效更为显著的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中,可将现有情景教学模式与其他先进教学方法进行有机集合,如小组学习法、分层讨论教学法等,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现代高中青少年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切身参与学习全过程的积极性想法,使学生长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在用情景教学法时,可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充分融入进其中,使学生主动参与进去,确保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依据思想政治教材提供的相关材料,立足于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等各个环节进行探讨研究活动。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加大思考力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使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身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将情景教学法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课前对课堂中具体情景教学内容加以事先了解,实现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情景教学法为中心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是未来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充分融入情景教学法,并在情景教学法中融入其他先进教学模式,将情景教学法的作用更加彻底的发挥于现实高中思政课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梁幸福.通过情境教学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J].华夏教师,2018(11):59.

[2]王斌会,刘平.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开展[J].学周刊,2018(24):111-112.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胜利召开,对中国未来将要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改变。本文基于深化贯彻落实重要精神这一时代背景,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全新的视角,多维度的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创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一、强化理论创新意识

理论创新是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应该不断加大理论创新的力度。教育工作者应该基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党中央最新精神,加强思想教育的理论创新,确保将最新的思想,最具时代前沿特色理论成果呈现在思政教育课堂上,确保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接受最新知识的洗礼,进而提高大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

二、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复合型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思想观念非常关键,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手段,推动实践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第二,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制订科学化的实践教学方案,努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需要注意的,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机关单位等的合作,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强化学生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如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了解乡村,走进乡村,亲近农村,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实现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化认识社会的能力。其次,学校方面应该积极联系社会上的各类资源,使其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持续性的支持,最终保证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新时期、新发展,万象更新的历史阶段,若想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应该基于全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第一,变传统单项教学为双向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进而使得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与深入的研讨,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第二,以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尤其针对一些原理性的问题教学中,单靠教师的讲解根本无法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生动化与多元化的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将网络教学引入课堂

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要集中与理论部分,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主动性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化认知[1]。如今,网络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在实践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将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通过网络平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的呈现给学生,通过声音与图像的整合,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另外,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新型的课堂,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与相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适应的时事新闻放到信息平台上,为学生打造海量化的信息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五、以人为本,满足学生需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全面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以及情感上的问题以及困难,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意识,时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各种问题与挑战[2]。在实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需求的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的创新,将情景教学发、体验式教学法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利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价值诉求。与此同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以成绩来评价,而是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实现思政教育教学的素质化,注重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实践中,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意识水平,使其思想认识始终与现代化建设保持一致。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基于新时代、新发展、新需求实现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戈丽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6(23):174.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7

近年来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叙事方式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叙事说理法将叙事方式引进说理教育法,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叙事说理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说理;叙事;叙事说理法;思想政治教育

1叙事说理法的内涵

叙事,简单地讲就是对故事的叙述,最开始是文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有自己专门的定义,并发展出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近年来,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叙事方式也逐渐被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但是不能把此“叙事”完全等同于彼“叙事”。彼“叙事”作为一种书面文体,在文学写作中是指主要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或者一连串这样的事件,它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讲述事件,即把相关事件在话语之中组织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事件序列[1]。而此“叙事”叙的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事”,是经过教育者严格筛选的,针对教育对象现实的,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服务的“故事”。说理,即指讲明道理,不野蛮霸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方法论研究领域,说理教育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一直以来,就如何对说理教育法的概念进行界定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复旦大学陆庆壬教授较早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他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其基本精神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耐心说服,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从而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2]P249。陈秉公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采用说理教育法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比较系统而清楚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科学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3]P295。佘双好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来证明某种思想的正确性,重点在于改变人的思维。说理教育法不等于灌输,不等于道德说教,不排斥情感”[4]。这些学者的观点角度不同,各有所长。实质上,说理教育法是与强制和压服相对立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说理教育法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叙事说理法实质上是教育者用耐人寻味的故事或典型事例(如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生活事件等)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摆事实来展开说理,向教育对象传递某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达到某种教育目的的方法。教育者在实施叙事说理时,其着眼点不仅在于对故事或事件的叙述,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生动的故事引申出蕴含教育力量的道理。

2叙事说理法的基本要求

2.1精心准备所叙之事是叙事说理的首要环节

教育者选择的叙事文本必须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严格来说,叙事说理所叙述的故事不应该是单纯的客观故事,而应该是渗透与蕴含着一定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动故事。叙事只是手段,说理才是目的。通常叙事说理使用的故事主要有:第一,神话故事。它是人类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时期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幻想性,但是它丰富的人物、奔放的内容、奇异的想象,都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第二,寓言故事。它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是中国著名的寓言故事,《农夫和蛇》是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它们虽简单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说理教育的重要题材。第三,民间故事。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关的故事。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和人生都是或长或短的故事。许多优秀的故事,不仅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而且给社会历史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第四,生命故事等真实的人生故事。生命故事,主要是以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为主要内容的人生故事。如教育者自身的故事,教育对象群体的生命故事等。面对这些故事,教育者要借助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实现对故事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不能简单地将故事搬运到自己的教育过程之中,而需要从自己的教育目的、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对现有故事进行适当加工和整理。

2.2灵活具体地叙述故事是叙事说理的核心环节

故事,作为包含时间、空间、人物、情节和结果的具体事件,可以为教育对象展示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缜密的事件,也可以为教育对象建构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空间,能够使教育对象设身处地地感知和理解故事。教育者通过形象的语言、灵动的眼神、丰富的面部表情、得当的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依托拟人、夸张、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借助勾画轮廓、着重强调和深度描绘等多种方式,根据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和现实情况恰当组织和处理故事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最终结果。当然,教育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夹杂和表现出自己扬善抑恶的立场和倾向,这样一来,教育对象一方面在教育者营造的故事情景中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另一方面体悟和铭记住了故事所蕴含和传递出的规范、准则和道理。如同志就曾使用比喻的手法和对战争情境的叙述向人民讲清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丢给敌人,使自己能够更主动、更灵活地与敌人交战,从而大量消灭敌人的道理,引导乡亲们理解和支持1947年党中央要撤离延安的决定。

2.3有效进行价值引导是叙事说理的基本原则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会显得干瘪。同样,没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故事也会显得贫乏枯燥。讲故事不是为了走过场,而是要为说理服务的,教育者讲完故事并不意味着教育过程的完结,还应在叙事之后恰当及时地归纳和传递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挖掘故事背后的价值意义,实现故事与相关道理的有机结合。教育者在叙事后可以直接点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这样,道理直接从叙述的故事推出,教育者一开始对于故事的建构与呈现都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所作的铺垫,故事的讲述都是围绕这个道理而展开;也可以结合教育对象自身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困惑来完成说理,帮助教育对象提高应对与处理相似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将叙事说理法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3.1说理教育法的实施面临许多困境

说理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是在建国初期形成和奠定的,当时由于社会政治环境和人们的思想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说理的话语信息容易为人们掌握和接受,使以说理为重点的说理教育法的实施成为可控和可能。然而改革开放使社会政治环境出现日益开放、兼容并包的局面,新旧思想间发生摩擦和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一味固守成规地以原先的说理教育法对新时代的青少年进行说教是很难使他们信服的,更不用说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了。而且,虽然说理教育强调以理服人,但是感情是进行说理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很难与学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道理就不容易被他们接受。正如邓小平所说:“感情的联络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政治上的接近是有帮助的。”[5]P17然而,许多老师缺乏对说理教育的正确认识,不讲究说理的技巧和艺术,过于强调以理服人,带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虽然讲理,但缺乏情感的投入,将教育对象置于被动地位,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处于服从和被服从的状态,偏离了说理教育的初衷。

3.2叙事话语有助于说理教育法摆脱困境

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受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弥漫的影响,传统的说理教育出现讲假话、大话、空话的不好局面,比起讲道理的说理,叙事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故事情节都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精心准备之后组织的,所以教育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必然会以温和的口吻,富有情感地讲述,这样更有利于让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传统的说理教育中,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讲道理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受教育者。而叙事一般不是主动摆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观点包含在对故事的讲述中,甚至通过精心雕琢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设置,让听故事的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故事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产生认同,这样就很容易使受教育者接受故事所映射出的道理。

4叙事说理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4.1叙事说理法凸显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存在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个个的个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叙事说理应该是一种个体叙事,相对于抽象的宏大叙事,它特别强调关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它通过讲述,还原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创造出具体的情景,受教育者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可以先自己发现问题,探索故事背后的道理,尔后再与教育者所引申出的道理对照,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教育者共同解决,进而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形成个体的人生感悟,它与更加关注抽象集成的政治教条和价值倾向的纯粹说理相比较,更加凸显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存在。

4.2叙事说理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

叙事说理法中的“事”不是教育者心血来潮随口拈来的“事”,而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事”,它或是源于生活的寓言神话故事,或是鲜活的历史故事,或是教育者本人真实的生命故事,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因为与日常生活相连,所以更容易让受教育者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观念上的契合。因此,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生活困境和价值需求,重新编织故事,设置具体的故事情境,让受教育者感同身受,并在这种体验中思考和寻求解决人生困境的可能路径,在润物无声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不同于其它的教学方法,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4.3叙事说理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叙事说理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故事中所内含的道理展示出来,把固定的条条框框和抽象的价值观念变成受教育者可以感知、容易把握的一种体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转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象自己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和处理。而更重要的是,叙事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反思自己行为的机会,即从别人的故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将叙事带给受教育者的启示内化为心灵的塑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作者:张丽静 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法学矫正教育范文8

高中政治教学必须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力争实现学生知识发展过程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嫦娥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以及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重要科研项目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定的条件,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价值,通过实例与理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拼搏,发展自己,改造世界,服务人民。

二、坚持开放性,提高实效性

教学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而且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实施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尽可能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学生学习、教育的社会化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自己的课堂模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和学习精力的分配空间都非常有限,这是发展性教育必须面对和立足的一个实际。

教师教学要根据学情,尽可能地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又必须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进行去粗取精的鉴别与选择,才能实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三、坚持复合性和协同性的统一

所谓复合性是指教师自觉在教学过程贯彻实施多重教学目标,综合发展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所谓协同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项具体目标的实施不是单一孤立实现,而是彼此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复合的具体过程实现不同教学目标,做到各项目标彼此互动,协调发展。这既是复合性和协同性二者本身的关系所决定,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发展性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使然。只有真正实现了二者的统一,才是真正合理的教学,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