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例6篇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分析方法;城乡规划;综合素质提升;实践意义

《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是一门年轻且正在发展中的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西部地区适应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诉求的《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开设院校较少,多数学校都在摸索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以期能够实现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建立完善、独特的课程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且在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对于推动学生就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符合社会发展对综合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

因而,本文将从课程发展现状和课程发展背景两个方面对《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意义展开探讨。

一、课程发展的现状透析

通过对陕西省《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对西安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状况的调研与了解,总结出现阶段该门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均注重物质空间设计而轻视前期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也急剧攀升。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表现为各高校纷纷开办城市(乡)规划专业,或进一步扩大原有规划专业招生规模。通过调研,了解到各高校规划专业办学背景包括综合性大学、建筑类大学、理工类大学、农林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等,学科背景涵盖了建筑学、地理学、艺术学等,形成了色彩纷呈的课程设置与办学模式。

就西安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成立与发展来看,其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专业学习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目前,在专指委设定的专业知识体系中,西安科大在城乡空间规划方面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等课程,在物质空间规划的课程设置方面已较为完备。

城乡规划专业是基于工科学校土建类学科背景而设置的,其课程设置借鉴了建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表现为学生在大一、大二的专业课与建筑学基本相同,而面向城乡规划分析能力的训练缺失。具体表现为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分析类课程上还有所欠缺,包括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系统工程以及信息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等内容。而这些分析能力正是土建类背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所欠缺的。因而积极完善规划分析类课程的内容对于优化《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体系、进而增强整个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大有裨益。

(2)从学生角度来看,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注重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O计而忽视定量分析的问题,表现为在规划设计理念与图纸中出现错误、与现实情况不符、设计的随意性较大以及未遵循规范等系列问题,这都是理论基础不扎实、不牢固的表现,也是缺乏必要、可靠的前期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的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几年学生在就业和实习过程中的调研获知,在实际参与项目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规划前期分析,但他们往往无从下手,认为定量分析比物质空间规划更有难度。可见,此方面知识欠缺或基础不牢固已对学生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2、课程开设与授课内容参差不齐

针对本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内容,笔者对陕西省内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做了调研,发现开设此门课程的学校并不多。有的学校开设了《城市规划系统工程》课程,主要讲授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决策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方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等;有的学校开设了《城市分析方法》课程,课程内容以基于excel的数据分析为主;有的学校在研究生阶段才开设此类课程;还有的学校则尚未开设此门课程,但鉴于对这门课程重要性认识程度的提高,也正在积极筹备开设。可见,在陕西高校中,《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开设及授课内容情况参差不齐,且已开设此课程的授课内容也相差较大。究其原因在于,基于多学科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而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在专指委的专业体系中也比较分散。因而将与《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内容相关的散落在城乡规划学科和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整合,形成适用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3、课程教学大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素质提升的需求

西安科技大学上一版制定的《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将本课程定性为“培养学生对城乡规划基础问题的搜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调查分析方法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性质明确了社会调查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诚然,社会调查是城市规划分析方法中的重要内容,但将其列为该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似有不妥,且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课程内容重复较多。

二、课程革新的背景探析

1、专指委明确了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下简称专指委)作为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指导部门,近年来围绕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把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其制定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明确提出,“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念,以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的多学科复合型专业”,其目的是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级专门人才。

因而,复合型专业性质背景下对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诉求就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其知识结构中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地理学、统计学、应用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在能力结构上要具备剖析城乡发展现状和预测社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能力。

2、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设置提出了人才培养标准亟需提高的诉求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将“城乡规划学”增设为一级学科,这就意味着城乡规划教育要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教育教学模式转向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社会综合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即要求城市规划教育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综合技能的训练。综合技能的训练既包括基本空间设计素养的培养,更应包括规划实践分析能力的提升。规划分析是规划设计的依据,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分析,规划设计将会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最终会导致规划成果落空,造成资源的浪费。因而在一级学科设置背景下,城乡规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绝不是只会表达物质空间的“画图匠”,而应是具备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诚然,综合分析离不开具体分析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3、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传统城乡规划分析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行业迎来了分析方法在内容上的革新,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分析方法,还要掌握运用新型分析工具快速收集、处理、使用大量数据的方法,如Arc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这使得城乡规划定量分析的层次和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城乡规划教育角度来看,教师要注重分析方法课程内容的建立与新方法动态的跟踪,学生要注重从课堂和课下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规划分析水平,使自己具备科学、精准、前沿的综合分析能力。

4、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明确了该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西安科技大学于今年开展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紧抓这一契机,城乡规划教学团队对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了多次讨论与修改。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明晰了该课程的先导和后续课程,有利于下一步制定更为清晰、明确的课程内容体系,避免与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出现重复而造成的教学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三、课程完善的实践意义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效率;财经法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05-03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下简称财经法规课)是审计与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财经法规理论知识作为主要任务,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该课程的内容特性,其课堂教学一直不受学生欢迎。但无论对应付各种专业考试,还是对工作实践,学生对该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提高财经法规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众多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笔者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情景模拟法开展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对情景模拟法的理解

(一)情景模拟法的内涵

情景模拟法也可以称为情景模拟教学法。所谓情景模拟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并通过启发讲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事实上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是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要素通过各种现实的手段人为进行联系。换言之,情景模拟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有意识地选用类似于某一工作环境的一系列资料,在这一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中把理论知识进一步运用的全过程。

(二)情景模拟法在财经法规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财经法规课由于内容枯燥难懂,若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学生掌握不了专业知识,也就没法真正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而情景模拟法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它的应用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产生“我想学”的效果,也就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最终达到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情景模拟法的运用需要在掌握有关概念、法律规定、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创设一种有益氛围,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使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

情景模拟法在财经

法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景模拟法在财经法规课堂中应用的形式

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物品,如各种结算凭证、票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等,通过有形的展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减少陌生感。比如,在讲述有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这一课时,笔者把自身所持有的会计证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并以此实物来讲解会计证里面的内容项目等。当我的会计证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时,学生一阵惊呼,有疑问的,有好奇的,也有羡慕的,但集中点只有一个:怎样才能取得此证书?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目的也就更容易达成了。

案例演示 案例演示是把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通过人物或动作演绎出来,表现为场景。案例演示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需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如果是专业性的操作动作,则应主要由教师演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直观理解专业操作的规范与要求,并掌握操作要领。如在学习支票的签发时,我首先展示一张仿真的支票,然后根据实际的一笔经济业务签发支票,填写完毕后利用投影仪把支票实物投影到黑板上,这样,既能展示支票签发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又能在文字书写方面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案例涉及多个人物角色场景,则可由学生饰演,分别给每个学生设计一个角色,然后由学生把各自角色所涉及的情景表现出来。

环境模拟 环境模拟,是指根据社会中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流程设计实验环境,模拟工作环境中所涉及的因素。如在讲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时,笔者把会计、出纳、会计机构负责人等主要的、最常见的岗位所要做的工作模拟出来,并将其中的资料进行展示,让学生能较清晰地理解各个岗位的含义及工作职责。

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工作岗位实地观摩操作,使学生熟悉具体实际的工作环境。教材讲述的专业知识毕竟只是理论上的,而将来的工作是实践性的,只有适当地进行实践学习,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日后工作中可能的欠缺,及时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也是会计专业类学生目前在学校学习过程最欠缺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开展有效的实践实习,有待专业课教师与学校进一步努力。

(二)创设模拟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证考试的必考科目,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该课程的理论性与专业性让学生望而却步,学生极易产生学习畏惧情绪。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方面。

通过把教材中论述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场景模拟的方式表现出来,既可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产生对专业课程的真正理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比如,在讲述“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一课时,笔者首先展示“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致,然后讲解会计法律制度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的规定,最后再以自身为例子引导学生判断究竟如何才能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通过如此实景模拟,既能让学生在具体人物身上理解实际的任职条件,又能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掌握这一专业知识点。

(三)通过角色模仿,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角色模仿,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角色,让学生按照要求扮演。在财经法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专业角色、专业岗位的阐述,只是文字叙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仅有教师的口头讲解也会让课堂教学显得相当沉闷、枯燥。通过角色模仿,学生参与活动,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创造一种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列示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然后在练习课里找数名学生分别演示出纳、总账、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场景,并让学生在观看后进行分析、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也能掌握教材中的专业知识,更轻松地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

(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财经法规课的学习能力要求之一就是学生能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案例分析能力也是专业考试的重点。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也体会到:案例分析是学生学习的最难点!学生对专业知识不理解,在进行案例分析、回答问题时自然就显得无从入手了,案例分析就成了学生口中的“最恐怖题目”了。

采用情景模拟法,即把教材中涉及实际案例的专业知识点找出来,再通过场景展示,把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景观察中分析,在情景分析中应用。比如,在讲解有关银行汇票的支付结算时,银行汇票的出票、背书、提示付款等环节是最容易在案例题中出现的。因此,在课堂练习时,笔者找出几名学生,让他们分别饰演出票人、付款人(银行)、背书人、被背书人、收款人,各自按操作流程,把一张银行汇票从出票到最后收到票款演示一遍,同时把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回答,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可参照教材中的内容。这样,既解决了案例分析问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应用情景模拟法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选择适当的知识点作为情景模拟的案例

情景模拟的本质是把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通过实训或案例演示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情景模拟时对知识的选择、案例的设计非常重要。在选择案例时应主要由教师来完成。首先,所选案例要与学生所学内容相接近。这是由情景模拟法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决定的。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以便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其次,案例要力求简洁,使之能在课堂中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又要求案例在适当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难度,能够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提出多种见解。再次,案例应当是不完整的、带有启发性的。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情景模拟法的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课程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从少到多、慢慢积累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运用情景模拟,同样需要遵循渐进的程序。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财经法规专业知识时,主要以实践中常见的生活性事例为主,此时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财经法规知识后,可把情景的范围扩大、深度加大,主要是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实景模拟表现出来,演示、分析、总结,以此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最后,在课程学习完毕、进入复习阶段时,则应以综合性运用为目的进行情景模拟,要求学生把学习过的、有关联的专业知识联结起来,对相关情景进行分析,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三)情景模拟法应用时的操作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法应有一个紧密、严谨的操作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按步骤进行。

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根据需要模拟的情景找到适合的学生,并把任务分配给相应的学生,要求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其次,由学生理解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在课后进行预演。再次,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对学生的演练给予及时指导。当然,为了发挥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做。

课堂演练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事先的要求把情景演示出来。每次演练结束后,全班学生和教师均可针对演练的内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答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适当提示和最后小结。此步骤应当尽量由学生主导,教师只需做好以下几点:(1)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演练。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情景演示的完整性,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2)暂不评论。情景演示过后,教师暂时不作评论。(3)要控制。这个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答疑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场面,既要保持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偏离主题,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在学生分析没头绪、找不到对应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及时、适当地进行引导,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目的。

分析总结 情景模拟的最终目的是要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每一次情景演示结束后,教师都要进行分析总结。当然,在教师进行总结之前,可先由学生代表进行小结,讲述自已的理解。而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则应是更深入的,引导学生把情景涉及的内容与教材中的专业知识相联系,加强理解与记记,并用情景给学生以启迪,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实际上是在理论知识的初步讲解之后,用于模拟实践,借此使学生深化和检验所学理论,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最终用于日后工作实际。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只是如何更好、高效地应用情景模拟法还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俞校明,张东志.高职财经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3]戴子刚.论情景模拟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

[4]王翠英.情境模拟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9).

[5]陈小春,邓婉球.情境模拟在汽车售后服务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3

关于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研究体系,公开出版发表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著述。研究主要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两方面体现。

第一,理论问题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和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基本范畴层面,主要包括对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理论价值、学术地位、主要作用、理论本质等理论研究。如“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近伟大成果为指导。”(1)在教育过程构成要素层面,主要包括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教育环境等理论研究。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对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他们具有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素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2)大多学者认为教育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主要理论内容。关于研究的途径方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宏观论证到微观证明,从规范研究到实证分析,从人文科学的描述法、元理论分析、经济分析到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建模方法等都有所涉猎。

第二,实践问题研究。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研究,其研究具体内容有所差别,基本都是围绕其实践的实效性进行研究的,研究思路大致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等。如梁金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问题现状》、冯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房晓梅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张秀荣和韦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张苗的《工具理性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邹楠的《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仲兆华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等文章,都是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层面进行探讨的。再如我国学者张再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徐艳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李伟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苏启敏的《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张秀荣和王瑞荪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文章,就是从解决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题维度来进行论述的。由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侧重单向灌输和说教,缺乏灵活多样的艺术方法,收效甚微,因此必须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者地位平等的双向交流模式、隐形教育模式,采取教育途径多样性与多元化的手段,从而有效提高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发展与完善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本文将进行的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还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大量的资料是重复的,新意不够。相关理论大多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性陈述、对面临问题的滞后性罗列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理想主义式期盼。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许多重要概念没有做出明确区分和科学界定。现有许多含混不清的概念,如高校政治思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教育、高校政治教育、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高校德育等等,这些概念没有进行明确区分和科学界定之前,无法建立统一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第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术研究的应然程度较高,实证程度不够,仅仅依凭理论思考与逻辑演绎来构建应然性的原理原则,应结合实践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多维度的实证分析。第三,理论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目前研究方法虽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囿于借鉴其他学科的常用研究方法。而且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经验问题研究多于理性分析研究、静态描述多于动态分析、宏观研究多于中微观研究。第四,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业课进行渗透的研究方面,学者基本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宏观层面研究较多,而在微观层面研究较少,具体措施或结合何种专业的研究大多不够全面或可操作性不强。

二、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已形成专业化研究体系,但从结合高等院校学生专业背景的角度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数量却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中国高等院校艺术专业背景、航海专业背景、医学专业背景等专业领域背景当中,艺术专业背景研究如我国学者何勇和程辽撰写的《职场需求下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妍的学位论文《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尹振永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陶思璇的学位论文《综合大学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孙传辉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彩萍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敬芯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等;航海专业背景研究如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郭海峡、邱爱红、刘思、刘明明、田沙沙的学位论文《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我国航海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改进对策》、《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等;医学专业背景研究如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汉君的学位论文《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刘蔚的学位论文《“90”后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石春兰的学位论文《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我国学者李久东等撰写的《医学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等。可见,其著述形式主要是以高等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成果,偶尔散见于期刊等文献。这些结合中国高等院校专业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都缺乏理论性和专业性,仅简单罗列各个不同专业背景的特殊性,并加以简要分析,分别指出高等院校中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试图阐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对策。

从外语专业背景进行的系统化理论研究就更为鲜见,只有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代晓雅的学位论文《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婷的学位论文《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姬喻波的学位论文《外语专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等数篇文章。

另外还有二十余篇期刊论文形式发表的论文。首先,如以概括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为出发点,分析并论述相应问题对策的文章《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及其思路》(漳州师范学院学者项梅)、《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商应美等)、《外语类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刍议》(彭海)、《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引导对策探讨》(河北北方学院学者段汝和)、《试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集美大学学者肖振南)、《外语专业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策略分析》(苏惠芬等)、《新时期加强外语专业班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高荟等)、《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研究》(黑龙江大学学者曲亮等)、《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探析》(萧君虹)、《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伍廉松)等文章,这些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学习背景、教育生活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特殊性,并针对这些特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原因分析和宏观对策研究,但这些研究重复率较高,大多是对特殊性和对策进行宏观层面的罗列和泛化研究,没有深入研究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深层原因,也没有从微观层面出发给出具体对策和方法路径。

其次,如从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进行论述的《入世后外语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曹文泽等)、《关于外语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思考》(大连外国语大学学者李宝章等)、《外语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四川外国语学院学者陈洪丽)、《新媒体时代外语类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者迟鸥)、《外语院校育人特点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者刘伟)、《对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成都理工大学学者张钊等)、《加强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广东海洋大学学者谢睿萍)等文章,这些文章大多从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中国外语类高等院校的管理层面论述了外语专业背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对策。

再次,如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放在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外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强调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途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时代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心》(刘练)、《互联网时代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x睿萍等),这些文章虽然及时关注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息化特征,并根据时代背景对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了合理分析,但并未将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困境的对策路径与时代背景直接联系起来,也没有做出系统化专业化的深入研究。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4

自1972年,Richterish首先提出需求分析(NA,Needs Analysis)的概念,需求分析已经在外语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需求分析的理论开始应用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领域,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中心。程晓堂(2002)提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Brown(2001)认为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与主客观有关的信息,旨在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以满足学生在一定教学情景中的语言学习需求。简言之,需求分析是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某种需求进行研究的过程。

二、需求分析的内容

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Robinson 1991)。目前情景指学习者开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习前,原有的语言水平和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目标情景是指学习者未来工作的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及学习者对待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Brindly(1989)将需求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前者包括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及目前外语水平等;后者包括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如学习的态度和期望等。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者缺乏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目标需要包括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焦急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及特定环境可能给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带来的特定心理状态等。我国学者束定芳认为外语教学中常见的两类需求是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是指用人单位、学校等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可以说是学习者个人的理想或愿望(闫莉等,2006)。

三、需求分析的模式

外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1978);(2)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1982);(3)Hutchinson & Waters的模型(1987);(4)Dudley-Evans & St.John的模型(1998)(陈冰冰,2009)。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式是针对学习者面对将来的工作或学习时的语言要求进行分析,是ESP的中心和出发点。目标情景分析主要针对学生在未来职业或学习情景下语言的需求。Allright提出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式,是指对学习者目前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在将来工作中运用语言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之间差距的分析,以及对此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的分析过程。Hutchinson & Waters的模型分为两部分,即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前者关注语言在具体情景中如何运用,后者关注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情况,该模型兼顾目标需求和学习过程需求两方面的分析。Dudley-Evans & St. John的模型是比较全面的一种需求分析模式,包括目标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该模式不但关注学习者作为自然人、语言的使用者及语言学习者的需求,而且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及所处的学习环境,是目前最理想的需求分析模式。

四、国内外需求分析研究现状简介

随着需求分析在不同教学领域的使用,对需求分析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国外对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需求的涵义和种类、需求模式的探讨及数据的采集程序和数据信息源等方面,其中有关需求分析模式的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学者的重视,已经形成一个成熟并且完整的体系。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在各领域也进行了一些需求分析的研究,日本学者Fujirawa(1996)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编著了《高级听力课程》,结果表明学生对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Vandermeeren(2005)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德语在芬兰公司的需求情况。研究结果对学校外语课程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Chaudron et al.(2005)对大学生的韩语学习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对84名学习韩语的大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调查,同时收集韩语任务样本,建立适合于韩语教学的模块。

国内学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外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夏纪梅和孔宪辉(1999)认为,外语课程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就必须进行需求分析,包括情况、学习目的和职业需要这三类分析。余卫华(2002)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需求分析识别具体问题,同时促进外语的教和学。陈莉萍(2003)在《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一书中提到需求分析在ESP教学尤其是课程设计方面的重要作用。陈冰冰(2010)构建了需求分析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社会需求分析和学生个人需求分析组成。

五、需求分析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需求分析被广泛地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实施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找出问题,探讨教学方法,从而改进教学方式,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了实施和改进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涉及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要先了解该问题的过程。需求分析包括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学习目的和外语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与期望)等数据的收集。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钦州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钦州港港口人力资源供应现状

2002年到2006年是钦州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几年来钦州港人始终牢记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养各类人员,使生产发展与从业人员的增长同步。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港口人员构成

钦州港物流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引进和发展,已拥有一批相当水平和实力的物流产业人才队伍,据统计目前钦州港物流产业各类人才合计为3537人,其中研究生25人,本科生170人,大专430人,中专以下文化2912人。

图12006年钦州港人员构成

职称结构反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同级别人员的配置,钦州港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状况如表1所示。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82人,初级职称195人,技术员936人,其他人员2190人。

表1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表

(二)人员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分析。学历结构中,研究生与专科生及以下学历的比例为:1:134;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6.8,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以上学历者缺口较大,另外还有多名专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学历教育。目前的状况显然不适应港口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广开渠道,加大研究生以上专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未受专业学历教育人员的受教育机会。

2.职称结构分析。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5:6,与全国1:5.07:12.5的比例相比,结构还不太合理。

3.专业结构分析。专业结构比例不尽合理,经济、财务类比例偏大,其中财务类还有多名无学历,由此可看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较少,交通运输类、计算机类比例偏小。

4.年龄结构分析。在专业人才中,几年来,专业人才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新增人员中多数是20~30左右的青年,他们刚出校门,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不能立即适应港口全方位的发展。另外由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不对口,也制约了他们才智的发挥,随着一批高、中级人才的自然减员,在一定时期内将出现人才断层。

生产服务人员中,一线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数量少,且学历不高,不利于生产的组织。

目前钦州港要想成为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港口,其在人力资源方面尚有一定差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日趋国际化,使钦州港面临国外、国内的港口在管理方法、运输方式、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激烈的竞争必将促进钦州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钦州港务集团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同时,广西区正在实施的北部湾开发战略给钦州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开发和培养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港口未来发展的需要。钦州港未来的发展,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挑战,人力资源是实施“科教兴港”的关键,是发展高新技术,争夺新的制高点,增强港口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有力保证。

二、钦州港口人力资源供求面临的困境

港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港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是由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特征和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特征共同决定的。发展的越是迅速,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特征越明显,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特征也越明显,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越难以通过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或中期计划加以解决。这种矛盾不仅使港口的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而且也成为许多港口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首先,企业所具有的人才储备与培训开发能力都十分有限,单纯通过内部调整适应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能力有限。就是这有限的内部调整,还受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能迅速实现。

其次,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钦州港受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限制,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招聘到所需数量的各类人员,特别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再次,通过外部引进,调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还受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制约。任何一个企业的用人制度,都将企业内工作业绩作为最重要的晋升依据之一加以明确。这既是准确评价员工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也是企业竞争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体员工现在的和将来的的正式承诺。企业用人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履行这一承诺。这无疑会延缓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速度。

最后,任何一个企业的工作都包含一些独特的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有如机械设备中的剂,使组织能够顺畅运转。而要获得这些知识和信息,则需要一定的企业内工作时间。这也是企业在进行人员调整时,总是采取渐进的、个别调整方式的原因。

三、钦州港港口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判断性预测和统计分析预测两种方法。而常用的判断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德尔斐法、名义分组技术和管理人员判断法。常用的统计分析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此外还有生产率比率法、人员比率法、时间序列分析法、随机分析法。企业选择何种预测法,主要取决于时间长短、组织类型、组织规模和分散程度、可得信息的准确性和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也只能是大体准确,并非完全确实和精确。

这里本文推荐切合港口实际的经验预测法及港口人力资源需求统计分析预测。

1.经验预测法。这种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预测的方法,简便易行。有些组织常采用这种方法做预测。例如,组织认为车间里一个管理者(如班长)管理8个员工最佳,因此依据将来生产员工增加数就可以预测管理者(如班长)的需求量。又例如,依照经验,一个员工每天可以加工6件上衣,则若要扩大生产规模即可按产量(如上衣件数)计算出员工的需求量。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计算出有关方面的预报数。这是定量加定性的“自下而上”的方法,要求部门或基层单位领导对周期内其需要的人员进行预测,各单位的预测结果汇总校正,得出总需求。该预测的要求是参与预测的人员先填写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未来工作的性质、要求、岗位数量及空缺数,空缺弥补的建议方法(是内部培训供给还是外部招聘)等等。前提工作是要设计好针对钦州港发展战略实际的预测问卷,关键是在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进行单元预测后,人力资源部门要花力气进行核实校验。经过全局性的均衡,未来钦州港的人才要求应该有基本结论。

2.统计性预测。主要的方法有: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法。该方法是组织了解市场、技术行业和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专家成立一个研讨小组,在共同了解熟悉钦州港战略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根据港口业的最近几年贸易总量(含内贸和外贸)、钦州港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新技术新设备给港口生产带来怎样的变化以及港口管理体制转变后的管理模式的变化等等,得出一系列的数据后,预测钦州港在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当然,由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对意外的新因素而带来的变化进行监控,以保证需求尽量符合实际。

近年来,广西钦州市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石化、能源、造纸、粮油加工、冶金、船舶修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泛北部湾核心工业区、沿海产业组织中心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造纸和粮油加工为代表的临港工业框架。

结合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发展战略和钦州港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可以预测钦州港未来所需人才大致如下面所列:

(一)石化产业

1.工程类人才:化学工程、石油化工背景的石油仓储、运输管理人才;化学工程、化学机械、高分子化工等专业背景的石油冶炼工程人才;管道工程、工民建、热能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操作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十分急需。

2.管理类人才:急缺具有化学工程、化工机械专业背景,熟悉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对高校毕业生也有一定的需求。需求相对平稳,复合型人才急缺。

(二)林浆纸产业

1.造林工程人才:林学、土壤学、育种育苗等专业背景,大专以上学历,速生桉树繁育、造林、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人才。今后1~2年对有林学专业背景的大中专毕业生需求量大。

2.纸浆造纸人才:林产化工、造纸工程、化学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技术人才;急需相关专业背景,中专及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具有造纸、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熟悉生产工艺,又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紧俏。

(三)港口建设与海洋产业

1.港口建设人才:需要具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经验的港口工程人才紧缺;对有港口经济、经济管理、物流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有一定需求,具有两年以上港口经营管理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优先;急需港口机械专业背景,能熟练从事大型港口机械操作和维修工作的机械操作人才;急需海事法律、航运管理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两年以上管理经验的港航行政管理人才。港口工程、经济管理及行政管理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机械操作人才需要中专或技校毕业生。

2.船舶工业人才:紧缺有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船舶设计、制造人才;对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大量需求。

3.海洋产业人才:对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海洋水产等相关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发人才有大量需求;食品工程、药学等相关专业背景,专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有大量需求;2~3年工作经验的操作、一线人才最为急缺。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医药等企业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最大。研发人员需求绝对数量不大,但属急缺人才。

4.环境保护人才:需要海洋资源、海洋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人才紧俏。需求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5.工业规划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业规划布局、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也很受欢迎。求集中在相关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四)外向型经济人才

1.国际贸易人才:急缺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的高级外贸人才;急需熟练掌握承揽业务、定制产品、办理进出口手续、分销作业等业务的外贸业务人才;需要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具有英语、东南亚小语种专业背景,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紧俏。需求增长(下转第98页)(上接第59页)较快;目前低端人才需求和供给均较多,人才的阅历和知识面急需拓宽,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供给少,需求程度高;小语种翻译人才急缺。

2.物流人才:急需熟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具有现代物流组织协调、运行策划和市场开拓的高级人才;大量需要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背景和开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能力的高新物流技术开发人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仓储管理、运输、物流配送专业人才紧缺;需要经济法、国际法专业背景的法律人才;大量需要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同时具备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增长速度快,幅度大,缺口较大。具备3年左右工作经验的高中级人才急缺。

(五)生物质产业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情境模拟教学法行政管理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在理论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现阶段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行政管理专业因其就业后的岗位特殊性,需要在构建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理念,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行政管理人才需求。

1情景模拟教学法概述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渗透,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定冲击,这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下的教学情境设计,构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课堂氛围,通过情景设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更加贴近生活,结合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手段,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创新型、灵活性、实用性。

2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特点分析

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是以服务社会治理为核心,属于综合性学科范畴,除要求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配合,如此,才能培养出理论性与应用性兼备的行政管理人才。

2.1理论知识体系庞大

根据行政管理岗位需求,从业人员应当掌握包括法律、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与法律意识。

2.2侧重实践教学

在众多专业学科中,行政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具有庞大的理论知识体系,还应包括丰富的实践练习。传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侧重于对理论知识进行“灌输性”教学,忽视了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以至于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无法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基于社会需求的考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设计中应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比重關系,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在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模式主要包括教师表演型、多媒体模拟型、案例分析型、问题讨论型、角色扮演型和实践演练型六种。

3.1教师表演型

尽管现代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功能得到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依然重要。行政管理专业情景模拟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思维,对教学大纲中的各项要求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教学素材的设计与把握,将个人思想情感融入其中,进而在学生之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公务员形象礼仪》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介绍基本形象礼仪知识外,还应当利用个人语言、声调、动作、姿态、形象、心灵等多个方面进行表演式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意识到不同形象礼仪的现实效果。通过个人示范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形象礼仪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

3.2多媒体模拟型

所谓多媒体模拟,是指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基于该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单依靠书本中的内容讲述并不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则可以构建与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情境,在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从互联网上截取相关视频材料,根据视频中的真实案例,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由教师对其中涉及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引导式分析,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准确解答。除此之外,基于多媒体模拟型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应当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以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

3.3案例分析型

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多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提高。

以案例分析为代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案例设计。第一,案例的选择应当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避免在方向上对学生产生误导;第二,案例的选择应当具有一般适用性,能够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供借鉴;第三,通过案例分析,由学生指出实际生活中与之相似的案例类型,并由学生组织完成对新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例如,最近被广大网友热炒的“特朗普式握手”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身为美国新任总统的特朗普不仅语出惊人,他的特殊握手方式也让众多国家领导人尴尬不已。对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应当从形象礼仪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礼仪缺陷的同时,也意识掌握标准礼仪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性。

3.4问题讨论型

与其他学科一样,在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其中内容所产生的疑问具有多样性,针对问题的讨论也是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完成对抽象内容的形象化记忆。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应注意问题的设置,通过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以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解答,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更能够实现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以《公共政策》课堂教学为例,为实现国家层面政策的有效执行,则需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其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把握,以及政策制定与民族区域文化特点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教育公平”问题讨论,分析高考分数线区域性差异的合理性,从不同层面加以考虑,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教育公平”问题形成正确认识。

3.5角色扮演型

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中,角色扮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演绎不同岗位角色的机会,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技巧,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基于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教学方式需要建立在系统化的基础理论体系之上,以小组角色划分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角色设定,将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化组织,以满足个人角色的论点支撑。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公共政策》相关内容,可以将社会中常见的听证会制度搬进课堂,教师将学生进行角色划分,针对某一民生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身立场的不同,在模拟听证会的过程中阐述个人观点,参与旁听的学生则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听证结束后进行讨论。

角色扮演的有效实施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锻炼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3.6实践演练型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得到完善,通过情境模拟教学实践过程,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走出课堂,利用地区实践教学优势,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行政管理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融合。

为最大限度地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方面可以组建模拟行政管理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内构建与真实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实训中心内的各种工作。教师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安排学生在实训中心内完成相关工作,并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便在后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情景模拟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枯燥、模式单一等问题,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满足了社会对理论型和实践型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然而,在行政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模拟教学法的使用依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各项要求,完成对教学情境的设计、组织等相关环节的准备,对情景模拟教学过程加以正确引导,避免学生主导下偏离教学主题。

4.2情景模拟教学实施分析

对于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正确引导,使得情景模拟教学按照预定方向发展。针对情景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以实现学生对行政管理知识的全面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快速提高。

4.3情境模拟教学与理论学习的关系平衡

虽然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但是这完全基于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因此,情景模拟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意味着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忽略,相反,加强基础理論知识学习,将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内容日趋发展,为提高行政管理队伍成员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将现代教育理念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相融合,在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满足行政管理工作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聂飞.基于就业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探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4- 47. 

[2] 李春根,汪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2):68- 71. 

[3] 崔燕.关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6):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