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例6篇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新媒介时代 英语专业视听课 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识读能力

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多领域知识、技术、文化间的相互渗透,人类的交际行为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经历着颠覆性的变化,人类信息流通迈入了“新媒介时代”。多模态教学原理以20世纪末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在研究中关注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成分,通过对课堂中教师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和分析,对教学中的言语与手势、面部表情与语音识别、面部表情与语音综合等进行研究。张德禄指出:话语意义中的一大部分由非语言因素体现。非语言因素也称伴语言特征,它们包括音响度、声调、语调、音速等;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动作、移动等身体特征;PPT、音响设备、网络、实验室、周围的环境因素等非身体特征。1996年新伦敦团体的一批学者提出,随着意义表达的多模态化,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并提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概念。基于此,英语专业视听课应满足培养学习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需求,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展开注重多模态语料输入和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满足新媒介时代的语言学习要求。多模态教学法认为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都是构建意义的源泉,教学中应该协调运用多种模态,结合语言认知规律开展有效的多模态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方面探讨英语专业视听课程的多模态教学实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多模态教学能力

随着媒体工具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英语视听教学面临来自技术和网络两方面的挑战,督促着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首先,英语视听教学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的录放音机、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PPT、CD-ROM等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这些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信息容量庞大、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料,教师在如何合理运用技术方面面临着转变教学思路、提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困扰。其次,开放的网络也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教师在资源掌控上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课本加教参”带来的“台上的智者”的优越地位,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媒体教学设施,以及开放的信息网络丰富了视听课堂教学内容,使得语言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维度信息媒介成为师生共用共享的资源,这正是新媒介时代语言教学的“超文本”教学模式的特征之一。教学辅助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放成为目前挑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催化剂。笔者认为英语视听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转变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开展适应“超文本”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1.要转变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意识,变“传授者”为“建构者”,变“说教者”为“合作者、引导者”,变“台上智者”为“边场指导者”。在以网络信息为背景的视听教学中,尽管便捷、即时、共享的互联网资源打破了师生之间资源拥有的壁垒,但是,教师的学术权威必然要以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体现。教师必须对授课领域的网络资源具有一定的甄别和鉴赏能力,才能充当合格的学习建构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因此,英语视听课程的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资料,而应利用高质量的网络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

2.加强课堂协调运用多模态的能力,变“说教模态”为“演示模态”。多模态教学及多元识读能力教学认为信息和意义的构成通过多种模态来实现,讲台上教师授课的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不仅包含语言内容,同时,也包括教师的仪态、表情、手势、语调、音量、口音等微元素。教师口头语言的正确度、流利度是良好听觉模态的基础,而对口头话语模态起着优化作用的态势语正是教师协同不同模态,完成多模态教学的重要环节。

3.克服多媒体设备的局限,营造多模态交流的氛围。在英语的视听教学中,教师需要头戴耳机,一边操作设备一边完成教学。设备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们的多模态教学,很多教师授课时坐在主控电脑后面,影响了和学生的视线交流,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对此,教师应合理调整课堂安排,以变化的表情、手势、语调强化语言模态,也可在设备操控的间隙摘掉耳机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尽量克服设备对教学模态的局限性,逐步达到多模态教学的要求。

二、合理组织教学素材,发挥模态间的互补作用

由于新媒介时代的语言教学素材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公开化的特点,不仅教材配备相应课件和音频视频资料,教师授课也多以PPT课件形式完成。因此,新媒介时代的英语视听教学面临着选择、组织和加工教学素材的种种问题。在英语视听课程中,教师应在认知语言学、多模态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运用多模态教学素材,力求做到通过素材组织,使得多种模态资料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之间的互补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研究及英语专业高年级高级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发挥多模态素材间互补作用方面,可遵循以下原则:

1.课件的多模态资源展示以认知规律为原则。二语习得认知规律及多模态教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训练目的决定向学生展示模态资源的形式。视听课程以训练学生听力理解为目的,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必须注意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展示时间和次序的重要性。有时候“图文并茂”的课件在学习效果上反而适得其反,不适用的图画、动画导致学生的认知过载,造成不必要的外在认知负荷,而影响教学效果。根据视听内容,可将视听材料分为交互性语篇和内容性语篇。前者以传递日常生活场景信息为主,后者以传递知识性内容为主。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视听材料以交互性内容为主,注重语言输入和理解训练,因此不宜过多使用视频。而高级学习阶段的内容性语篇输入可适当使用视频,但在完成听写、填空、答问的练习时,仍不能同时使用视频和音频,而只应使用音频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对于语言文字模态和视频模态的不同展示过程,教师可采用软件对视频中的关键词进行字幕处理,使之和视频同步显示,如将英文字幕或者关键词的字幕添加到视频上,以达到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的互补效应。

2.课件设计注重多种模态素材协同完成意义的建构。多模态教学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意义构建包含“可用设计、设计过程和重新设计”三个过程。在视听教学课件设计体现为“教师搜集可用素材、设计素材如何运用、整合素材到课件中”三个环节。在素材处理中,需要运用多模态教学原则中不同符号系统中的“语法”这一概念来把握可用素材的处理,使得课件中出现的语言语法、图片语法、电影语法能够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搜集的素材经过合理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课件中的语言、声音、色彩、图片、视频等传达的符号意义为学生易于接受。课件设计的意义建构既是对素材的重新组织,也是素材重组并转变为符合课程目标和师生兴趣和经验的意义转化过程。因此,上述三个环节中最为突出的应该是设计的思路或观点,这是教师组织加工素材的原创性活动,也是视听课教师日常经验的重要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的重要成分。

3.通过素材组织培养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激发隐喻认知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读能力为区别、理解、阐释、创新、交流、计算和在不同语境使用下使用印刷和书写资料的能力,是具有连续性的学习。在新媒介时代,多元识读能力要求学习者适应信息传播渠道的网络化,具有电脑、信息媒体的识读能力,并能够运用超文本语言,批评性地选取和分析信息,解读文本信息以及符号、图像信息,并能够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沟通等建构性活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课件中使用的不同素材,使学习者接受有助于建构其知识结构和经验的语言材料输入。多模态课堂教学不仅应展示给学生工作、公共和私人场合的语言素材,使学习者获得真实语言素材,而且应以文化的多元符号系统形式展现教学素材。教师应将语言文字、视觉图像、音像、绘画创作融入课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进行互动。

三、英语视听课的多模态教学活动设计

多模态教学以社会符号学及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提出传统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动作等符号,在社会交流中正在和文字符号一起构成人们意义表达的资源。多模态教学活动设计则应遵循这一原则,体现师生交流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的建构教学过程。

根据多模态教学设计原理,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活动可以按照“主题设计―明确指导―情景操练―批判性评价―改造式操练”的顺序来完成。第一,在主题设计环节,师生对任务主题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第二,教师对任务量和要求给出明确指导,并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活动。该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任务完成所需的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资源的使用给以明确指导,要求资源和主题相互搭配,视、听两种模态能够互相强化。对学生展示及陈述过程中的伴语言模态制定适当标准,如在口语表达中必须注意表情、语气、语调、态势等,这种量化伴语言模态的方法对学生提高语言输出水平、完善语言表达大有裨益。第三,情景操练即学生展示任务的环节。根据多模态教学原理要求,教师的积极干预和参与应当纳入该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完善有缺陷的表达,填补其表达空白以促进任务的顺利完成。这种方式体现多模态教学中师生通过交互式活动协同建构学习内容。教师辅助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协作学习,激发他们建构意义的潜能,在交流协作中内化学习内容,建构知识和经验。第四,批判性评价包括教师和同学之间对情景操练的评价。师生各自运用已有知识对所完成任务的意义、语境、语篇及语言特征进行批评性评价,锻炼学生的批判式思维能力。第五,改造式操练以上述环节为基础,对任务主题进行拓展性的完善并再次进行展示,使学生体验学习经验的增长,同时,教师据此评估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俊丽,罗晓燕.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多元识读教学法[J].外语界,2010(5).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3]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2).

[4]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6]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中国外语,2010(2).

[7]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 兴趣 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08

在全球化日益突出的当下,国内外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和密切,英语也成了众多领域的一门基础语言。在教育领域,英语学科也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高中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中,“听”在英语考核中占有较大的分值比重,且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写作速度、关键词提取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帮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呢?本人根据这几年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经验和自我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丰富学生词汇量和相关知识储备

语言知识是听力学习的必备条件,没有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础,学生想要“听懂”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词汇、固定搭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作用。

首先,学习词汇是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将词汇教学和训练融入每一次课堂,对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牢记,通过听写、默写、抽背、单词接龙等方式多次巩固学生的记忆;对于课外的词汇,教师要做的事鼓励学生去多接触、多记忆,以拓展学生自己的词汇储备量。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们一些关于常见的英语语音的知识,例如重弱音、清浊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辨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技巧

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需要有一定的步骤,学生进行听力练习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流程,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将英语听力训练的步E分为以下几条。

(一)教师进行听力课堂导入,布置听力任务

在正式进行听力练习前,教师要结合听力内容,通过游戏、图片、讨论等引入话题,教师还可以就听力内容的背景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达到一个引发学生听力动力的作用。训练导入工作完成后,教师应先布置好听力任务,就具体的听力目标和要求做出讲解,使学生在正式训练开始前做到心中有数。

(二)划分题型和难度进行听力训练

听力测试有几种常见的题型,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几种题型,使学生能熟知每一种题型,会做每一种题型。常见的题型有听材料选择问题的正确答案、听材料补充句子等。有的答案是学生直接通过“听到”就可以选择的,而许多答案是需要学生联系材料的上下文,或是进行推理计算才能得出的。教师设计和运用这些题目,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既不可使学生对所有题目的答案都轻松知晓,也不可一律的有较大难度,要使题目的难度有梯度,以此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听力学习的状态,有顺序、有技巧的做题。

(三)提醒学生检查答案和是否全部完成题目

听力材料是根据题目顺序一个接一个的播放的,但也难免会出现有学生粗心大意的情况,教师要提醒学生们养成做完题就检查的好习惯,查看自己有无漏选或明显的错选。学生听完一次听力材料后,对听力内容会有一个大概的记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还可以对当时不确定的选项进行再次的排除和选择,但切记不要过多纠结,耽误时间。若是平常的非正式的听力训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就听力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多重放几次,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批改评价

批改评价是每一阶段的教学、每一学科的教学都不可或缺的。但这里的批改评价的主体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身。就教师而言,我们给予学生的回馈更加专业,但将听力作业交于学生相互交换批改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更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听力材料、错误的印象,从而达到警醒自我的作用。

三、将听融入到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是密不可分且相互联系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接受知识和联系知识的能力,教师本着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就英语听力这一部分的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听和说、读、写共同发展。

(一)在“说”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的多说英语,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交流时多用英语。对“说”的训练还可以运用在听完一段听力材料后,学生相互之间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口头的重述或是中文翻译,以此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熟悉充满英文表达的环境,在日常交流中提升听力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

(二)在“读”方面

教师每一次讲授新知识时,无论是单词、短语或是课文,都要鼓励和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且多读,渐渐体会语感,了解听力材料中的一些语调等。

(三)在“写”方面

“听”和“写”都是运用英语语言的一种技能,从“听”到“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的笔头工作,而是对接受完整信息的更高一层的要求。在日常的听力训练中,无论是课本上还是课外的听力材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尝试将所听到的内容或是关键词写下来,训练初期教师可以就一段听力材料多放几遍,随着训练的深入,教师可以适当慢慢增添难度,一段听力材料只播放一遍,或要求学生写下精确的内容。这种“听”与“写”相结合的训练方法看似耗时较多,但长期坚持下来,使学生有不小的收获。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听力练习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自身的经验等资源,为学生找寻和提高更多更优质的听力训练材料,提高学生听力答题准确性和答题水平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风俗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做一个较为基础的了解。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3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突出民主交往方式,提升生态课堂质量。课堂交往方式,主要指师生的交往方式,也指生与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很显然,在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突出平等学习、构建生态课堂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只有角色上的差别,只有教学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没有人格上的不平等。教师要由“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不断探讨和交流,加深了自身经验的理解,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

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更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

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生态课堂氛围。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要赏识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平等交往,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多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不挫伤其积极性。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转差促优。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面对同一本书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视野期待,语文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认知经验、情感、智慧和灵性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因此,阅读是学生的个,只要当学生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聘, 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主动建构,才能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才会充满鲜活和灵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应怎样对待呢?我觉得,教师对于学生所有的体验,都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

强调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并不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让学生讲,讨论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当小组长的机会。另外,对于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要精心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等方面认真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讨论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学生才能在讨论中真正畅所欲言,充分表达。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教师用同一种方式教学,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我认为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验。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水平。

三、教学评价全面客观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4

一、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课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过得新的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记忆,然后模仿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大量的模仿强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来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材料。这种方法固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不是学生通过思维与互动学习得到的东西,而只是一些生搬硬套上去的僵化语言组合,不能说是学生能力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从生活中来,从学习中来。那么,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学生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三)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四)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需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到了看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众所周知,修房子要根据需要选择建筑材料,缝衣服要根据爱好、季节选择布料,同样的道理,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老师给定题目后,由学生自己去选择与组织材料。这种简陋单向写作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势必导致有的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局面,从而造成学生厌恶作文的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交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那些文思枯竭的同学也能材料可写。

三、自由写作,指导订正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传统的作文评价,只看作文本身,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低分或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失去兴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学生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形成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下面方法来激趣的:

(一)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二)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

(三)奖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 课程实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教育领域中,课程定义大致可归结为如下三类:1.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这种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在本质上是由经验的性质决定的。课程与教学统一的第一个内涵是教材与方法的内在连续性,第二个内涵是目标与手段的内在连续性。

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统一和联系,包括:第一,内在的整合了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离开了教学,课程实施是不可思议的。第二,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互补性。教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内在机制;课程实施研究则有助于理解教学的本质,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视野。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体现不同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并充分体现了大学外语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高职师生的充分肯定。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的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随着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均应达到A级要求。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要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

A级: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B级: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3.听力

A级: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B级: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4.口语

A级: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B: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5.阅读

A级: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语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B级: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书等,理解基本正确。6.写作

A级: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理解基本正确。

B级: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楚。7.翻译(英译汉)

A级:能借助词典讲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

B级:能借助词典讲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的教学设计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体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应符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和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需要。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是教师针对性的导读讲解与引导学生学习构建语言体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外语教学规律。最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会从真实的语言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锻炼自学的能力,提高英语交际水平。

在英语教学应尽量使用英语,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会话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养成用简短的英语句子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堂上创设一种英语会话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参与性较高,兴趣浓厚,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就能更好地巩固、加深、拓宽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英语口语比赛、演讲比赛,或者举办英语角,英文歌曲比赛等等……

因此,为了弥补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着将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运用进来。通过网络、多媒体包括各种磁带、光盘为学生创设信息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范文6

     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室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本校英语教育教学高标准、高质量,适度性超前发展。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本,根据高中英语教研组的特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培养更多的英语特长生。 

     二、  中心任务: 

1、集体反思英语教研组所存在的问题。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加强课后补缺补差工作。 

3、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4、加强英语教科研的理论探究,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加强教研交流,加强同头备课,做好资源共享工作。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做好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工作。 

(1)让特色鲜明业务水平高,师德高尚的教师与他们结对。 

(2)从备课、听课、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 

(3)创造机会让新教师多听课,多上公开课。 

(4)开展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水平。 

2、加强理论学习,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1)  打开学习通道,做到走出去,请进来,与友邻单位加强合作。  

(2)  重视教法、学法研究。 

(3)  积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 

3、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 

(1)  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 

(2)  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3)配合校教导处做好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工作。 

(4)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各年级开展一次英语竞赛,如演讲、小品,短剧表演等。 

(2)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活化课堂,如游戏、英语歌曲、小品等。 

(3)因人而异,分层施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关键。 

5、定期开展“师徒教学比赛”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6、鼓励教师树立先进的理念,建立课题,进行教科研的探索。  

7、加强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加强同头备课。 

      教研组活动是难得的一个老师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安排好理论学习、多媒体技术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组活动内容。活动时,多交流,互相学习,年级与年级间多互通教学内容,高年级为低年级打好基础做准备。互通各种教学信息和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每位老师保留好自己的教学资料,为建立学科教学网页和学科资源库做准备。加强同头备课,固定时间,轮流作发言人,共同设计教学环节,体现集体的力量。尤其是面临市里对我校申办示范高中校的验收,我们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备好每一节课,保证顺利通过市里的验收。 

8、做好资源共享工作。 

现在的英语教材更新很快,一套教材也许只有2轮的寿命,因此,我们越来越需要进行思想方面的转换,既由课程教学转为话题教学,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教材的话题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文章发生了变化,词汇也是根据大纲制定的,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应对教材更新的方法就是掌握住话题教学,把文章内容作为话题教学的载体。因此,我们需要全组齐心协力,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 

我们想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先收集各自年级的资料,高三主要负责高考复习方面的资料,包括试题,各次大考试卷,语法单项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较好较新的阅读文章和完形联系,书面考查题等。高二年级负责现在高二教材的备课资料,课件汇总,大考试题试卷,课本所涉及的语法内容的讲授和练习材料,和话题有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网址,图片,影音资料等。高一年级负责现在高一教材的备课资料,课件汇总,大考试题试卷,课本所涉及的语法内容的讲授和练习材料,和话题有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网址,图片,影音资料等。每个年级的试题试卷要有电子稿和文字稿,将各项资料分门别类,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整理,方便全组交流。另外,最好有一些授课的感受,例如,认为相关的语言点应讲到什么程度,或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等。  

资源共享工作在学期末进行交流,为下个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四、做好青年教师评优课的准备和讲课工作。 

3月7日到4月22日,是学校安排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时间。我组除一人外都要参加。我们会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互相帮助,互相审查教案和课件,做到教案和课件无错误,在课堂教学上,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根本,精心设计,让学生学有所得,享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