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论文范例6篇

电子产品论文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1

本文从实践出发,以交易成本理论和价值链、供应链理论为主要基础,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国现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应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比较评价了当前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对今后一段时期较具前途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现状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1)目录模式(catalogue),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网上黄页(webyellowpage),(2)信息中介(informationintermediary),(3)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4)电子商店(e-shop),(5)电子采购(e-procurement),(6)价值链整合(valuechanintegration),(7)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marketttpiace)。

通过归类分析,把七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1、目录模式,一是链接到某一综合信息平台上(门户网站如雅虎等);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以信息。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2、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3、农产品虚拟社区,虽然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因为如此,它正式成为一种附加功能,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这三种模式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仅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第二类是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它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4、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势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5、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6、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类是适于中国国情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第三方市场模式。

本文从电子交易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七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相关的,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适应性、其优劣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本文认为现阶段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7、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总之,不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或缓解了目前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网络适应性:价值链整合和第三方交易市

场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交易环节过多的问题;信息的畅通、透明能够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四种模式中规范的交易流程、科学的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交易不规范的顽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七种主要模式都具备信息的收集、功能,并且采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为了聚集人气和提供完善的服务,都加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使参与者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相关交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中介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中收集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能分别不同程度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有效的网上交易手段及和约交易,能够减少交易的波动幅度;同时,针对农产品交易量大、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

本文根据中国现阶段与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电子商务的适应性,进行匹配分析(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1、根据目前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中的目录、信息中介、虚拟社区等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具有普遍实用性,目前这些模式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

2、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首先需要在网上展列所经营的产品,必然应用网上商店模式。一般来讲,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采购之前,都会建立自己的网上采购系统,在网上向自身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因此往往农产品企业也采用电子采购业务模式。

3、部分大型农产品企业对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中小型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彼此构成了庞大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这些大型农产品企业已经开始用网络整合价值链,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4、具体到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比较符合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主要采用的业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面向企业和用户形成了综合性的公共平台,其特点是包含了其它模式所不具有的一些功能,比较符合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目前大宗农产品交易中主要采用的模式。

二、适合中国现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第三方市场模式除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外,相对于其它模式而言,还有其它主要优势:

(1)价格优势。

加入或参与某一第三方市场模式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费用少之又少;

(2)信息优势。

第三方市场模式的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推广、专业化服务,往往知名度较高,信息量巨大,以中国粮食贸易网()为例,每天更新几百条专业信息。

(3)技术优势。

第三方交易市场较大的交易规模和其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能较好地体现该模式的一般技术优势。

(4)集聚优势。

信誉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往往能够吸引一大批企业加盟,从而积聚数量庞大的企业数据库,这种积聚优势往往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文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中发现:这些第三方交易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运营中,都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思路和营收模式。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则大多停留在为企业本身服务的层面。另外,从中国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获利的角度来看,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企业赢利状况较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这七种模式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三、电子拍卖是较具前途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1、国际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通过电子拍卖方式进行。(注)由于农产品生产往往都是数量极大,所以在交易中,不仅交易数量巨大,而且交易十分频繁。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默思卡尼表示,不同的第三方市场会适合不同的产品线,大宗商品类型的产品很合适拍卖模式的第三方交易市场。

2、农产品的电子拍卖被国内外广泛应用。2003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2003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农产品销售采用多种不同的在线销售模式。电子拍卖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棉花、谷物、大豆、木制品、牲畜、奶制品及多种其它食品等许多电子拍卖市场。本文在电子拍卖一章已介绍,欧美、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各拍卖市场提供电子拍卖服务。在国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本国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的成功案例。

3、电子拍卖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尽管在线拍卖采用与交易厅离线拍卖具有相同的程序,但前者在便捷、灵活,成本等方面优于传统方式。使用电子拍卖交易系统后,竞买人再不需要扯着嗓子叫价,也不需频频举手,看到所买的货物价格适合时只需按一下手中的竞价器即可,拍卖人员即通过移动式电子拍卖车(移动式拍卖)或电子拍卖控制台(固定式拍卖)来主持拍卖,避免了因环境吵杂而引起的失误。此外,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如货物理货、拍卖竞价、资金结算、客户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所以整个拍卖交易过程除需几个技术人员控制电脑外,其余全部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进行操作,拍卖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4、农产品电子拍卖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了政府各涉农部门及重点企业的重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启动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项目建设,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育程度,各地政府利用国债投资对重点市场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电子拍卖系统给予适当补助,积极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的建设。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由低到高,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由弱到强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同时,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WTO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现状也出现了一些有利和不利的问题和因素,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关注对象。 【论文关键词】 出口进口进出口平衡 一、出口 “九五 ”期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下,仍旧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电子信息产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居高,促进了进出口结构升级。从出口总量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1420.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4.38%。在出口的产品中,计算机占据46.7%,总金额达到663.4亿美元;家用电器占19.0%;而电子元件和器件出口量相对较少,仅占8.5%和7.7%。计算机产品是加工出口贸易的主流产品,主要出口厂商是台湾在内地的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的一些企业。从出口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分析:从出口企业看,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大,我国内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国有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业绩依然不理想,出口增速仅为6.63%,占总出口金额11.6%。其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接近90%,其中计算机产品的进料加工比例最大。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二、进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 。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 ,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与出口因素相比,影响进口的因素显得更为不利,由于国内需求膨胀,以2003年为例,国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膨胀,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一部分元器件无法在国内采购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国外关键元器件的进口。同时外商企业增多,到中国内地的外资电子信息企业相继投产,并且生产能力占全国生产能力的大部分比例。外资工厂一般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产品,国内的销售量较小,它们需要大量进口零器件。进口关税税率过高且关税没有起到核心作用,中国曾公布的一些规定与WTO规定想违背,行政管理措施不规范,违背WTO的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原则。而且,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国内的需求,大量产品还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一些高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因此,对整机产品的进口需求日益减少。 三、进出口 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电子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很多整机产品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出口能力;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逐渐繁荣,国内企业利用成本优势,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数量猛增;我国内地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供应全球市场。当然,也出现了令人棘手的问题,整机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要大量出口;电子零配件配套能力不足,贸易呈现逆差,最主要表现为不能满足整机生产本地话采购的要求,特别是片式元器件,集成电路,60%左右还要靠进口;通信设备上需要的核心部件如光收发模块,手机芯片,无线接入核心部件等都需要进口。从总体上来看,未来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主要贡献来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增长,国内电子元器件的供给能力提高,但发展速度低于出口加工的需求速度,电子元器件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由于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增势趋缓,国内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将提高50%,产品的80%将要出口。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3

国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主要有三种实现模式,一是直销型物流模式,二是联盟型物流模式,三是第三方物流模式。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应用角度的是第三方物流模式。该模式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同时也涉及一些不足之处。

1.直销型物流模式。这种物流模式最早兴趣与欧洲英国、挪威等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所谓直销,就是由农产品的生产者向消费者直接流通的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间的物流环节,而且相比于其他两种物流模式更加便捷,更能有效的节省时间。这种物流模式适用于对时效要求较高的鲜活农产品。

2.联盟型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在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而且这种物流模式的特点也是基于这些国家的农业经营状况建立起来的,比较少适合亚洲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在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高效率的交换信息,深度合作,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联盟型物流虽然在流通环节上并没有减少,但是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却大大提升。

3.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主要是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承接农产品物流业务,生产者根据客户订单生产和加工差产品,而第三方物流仅负责配送。这种物流模式专业化程度较高,时效性较强,更为重要的是减少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构建物流体系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在美国应用的比较成熟,我国第三方农产品物流还没有形成系统,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

二、推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策略

1.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分散性较强,农户散种数量要远远大于规模经营数量。这种经营模式给农产品物流带来很大不便。在克服这种困难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经营比较实用与我国国情,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建立大型的、功能齐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将散户经营的模式经由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整合为统一的资源优势[2]。这样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起点就由农户的田间地头转到了物流配送中心。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物流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也为农产品生产标准的统一建立了标准。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农业生产范围广泛,农产品差异较大,而且我国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这些差异性决定了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应当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这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来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成为影响和提升农产品生产运作效率的一个关键领域。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实现就是在不同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更加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4

关键词:出口进口进出口平衡

一、出口

“九五”期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下,仍旧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电子信息产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居高,促进了进出口结构升级。从出口总量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1420.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4.38%。在出口的产品中,计算机占据46.7%,总金额达到663.4亿美元;家用电器占19.0%;而电子元件和器件出口量相对较少,仅占8.5%和7.7%。计算机产品是加工出口贸易的主流产品,主要出口厂商是台湾在内地的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的一些企业。从出口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分析:从出口企业看,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大,我国内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国有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业绩依然不理想,出口增速仅为6.63%,占总出口金额11.6%。其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接近90%,其中计算机产品的进料加工比例最大。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二、进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5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电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导致各类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垃圾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He和王文宾等[1,2]就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现状作了详细综述,提出了相关政策,并指出了电子垃圾问题的严峻性。实际上,60%~70%比例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被走街窜巷的小商贩收走,转卖给维修商进行翻新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未得到正规无害化处置[3]。而具备拆解资格的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由于长期回收量不足,面临处理设备闲置、产能过剩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回收再制造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但已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初期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回收处理基金,要求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基金用于补贴回收处理企业。然而该条例的实施效果却不明朗,在审核申报回收处理基金补贴的回收处理企业时可操作性不强,条例对审核标准没有作具体、详细的规定。基于此,如何制定对回收处理企业的补贴政策是政府急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探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与回收处理企业间的激励机制设计有助于解决该问题。

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研究了政府与企业间的激励机制问题。曹柬等[4]在制造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计了政府与制造商间的激励契约,分析了契约对制造商实施产品再制造战略的影响。Hammond等[5]基于闭环供应链模型,讨论了政府环境规制与供应链成员定价和利润间的关系。Wongthatsanekorn等[6]通过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分析了政府规制对制造商构建与实施废旧产品回收网络的作用。朱庆华等[7]基于政府补贴建立了政府与采取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生产商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对生产商实施绿色战略决策的影响。Sheu[8]基于台湾地区的电器电子行业,讨论了政府补贴对多种逆向供应链模式中成员企业协调合作的促进作用。Mitra等[9]研究了政府补贴在生产商和再制造商中的分配问题,得到按适当比例分配补贴能促进废弃品的回收和再制造活动等结论。这些文献大多是基于政府与产品生产者间的激励问题展开研究,在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产业中回收处理企业的角色不容忽视,探讨政府与回收处理企业间的激励机制问题已引起学者关注。刘慧慧等[3]针对废旧电器电子行业,建立了双渠道回收竞争模型,探讨了政府补贴对正规回收企业的回收量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周垂日等[10]定量分析了政府对回收处理企业执行的最优投资补贴率,并提出政府可通过实施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制度获取补贴的经费来源。相比而言,本文研究政府与回收处理企业间的激励问题侧重回收处理企业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设计政府对回收处理企业的高效激励契约。

以上学者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规制提供了重要借鉴。但探讨回收处理企业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府如何甄别企业类型,设计合理激励契约,激励回收处理企业积极投入回收再制造活动中的相关文献缺乏。相比已有文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①基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再制造产业初步发展的现实国情,考虑回收处理企业的不对称信息同时涉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情况(虽然文献[11]~[13]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展开研究,但均仅考虑单一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问题);②基于政府的补贴政策,运用激励理论设计以政府为委托方、回收处理企业为方的激励契约;③分别讨论了混同和分离两种契约对回收处理企业的激励效果;④分析了政府激励契约对促进回收处理企业积极参与回收处理活动的作用。

4结语

基于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初步发展的现实背景,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并存的情况下,采用激励理论设计政府与回收处理企业的激励契约,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概述如下:

(1)与混同契约相比,分离契约能有效甄别企业类型,不同类型企业均能获得不同合同。

(2)提出了分离契约实施的现实条件和能获得政府正向激励的企业类型要求。

(3)讨论了风险规避程度、市场条件等因素对契约设计及企业努力水平选择的影响。

(4)分析了两种契约下企业的努力水平选择与处理能力间的关系。

电子产品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子产品;GM(1,1)模型;斯坦福估算模型;废弃量;预测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12.09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废弃的电子产品也急剧增加。由于废弃电子产品具有两面性:一是经过简单翻新可以再使用或者可以提炼贵重金属以及其余有用材料;二是不处理或者不合适处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如何科学规范地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是回收物流系统研究的重要命题,而准确有效地估算电子产品废弃量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回收处理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电子产品的废弃量估算一般考虑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以及产品的使用年限,估算模型主要有7种[1]:第一,市场供给模型。该模型是根据产品的销售量数据和产品的平均寿命期来估算电子废弃量。第二,市场供给A模型[2]。该模型在市场供给模型的基础上,假设每年销售的产品服从几种不同的寿命期,并赋予一定的比例再进行估算电子废弃量。第三,斯坦福模型[3]。该模型采用某时间段内进入社会的销售量和该时间段内社会保有量的变化来计算电子废物的产生量,其计算方法与市场供给A模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市场供给A模型中的废弃的百分比是定值,而斯坦福模型中的废弃的百分比是变化的。第四,卡内基梅隆模型。主要针对电子产品废弃后的四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赋予一定的比例,估算出再使用量、闲置量、再循环量以及填埋量的一种估算模型。该模型比较适合用于电子产品寿命比较长的废旧电器。第五,时间梯度模型。根据销售量数据和社会保有量来进行电子产品废弃量的产生。第六,估计模型。结合库存量和平均寿命期方法计算,用社会保有量除以平均寿命期。第七,ICER模型。该模型通过估计产品替换率来估算废弃量。

预测方法的选择是进行科学预测的前提[4],进行电子产品销售量预测的方法很多,主要的预测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常用预测方法以静态为主的有回归分析预测法和灰色预测法[5];另一类是动态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法[6]、人工神经网络和系统动力学模型[7]等。静态预测模型和动态预测模型均有特定的应用场合和条件。灰色GM(1,1)预测模型可在数据较少或灰色信息存在的情况下,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进行预测,适用于时间比较短,数据资料比较少,数据不需要典型分布规划的模型。广西电子产品样本数据有限,且存在部分数据资料不齐全的情况,因此本文采用基于GM(1,1)模型的时间序列预测广西家电子产品未来的销售量。斯坦福模型适用于淘汰速度变化比较快的电子产品,而时间梯度模型、估计模型和ICER模型适用于淘汰速度较慢,需要有长期连续的数据作为支撑的电子产品预测根据。根据家电电子产品的寿命以及淘汰速度变化较快等特征,本文则采用斯坦福模型预测电子产品的报废量。

由于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器、电冰箱、家用电脑和移动电话等6种类型的产品是电子产品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本文中选择该6种产品作为电子产品废弃量预测的对象。

1广西电子产品销售量的预测

首先收集历史数据(2000―2012年),分别统计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器、电冰箱、家用电脑和移动电话等6种类型的产品的销售量,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广西电子产品废弃量的预测。第一,根据广西统计年鉴得到的电子产品历史销售量,应用GM(1,1)模型进行电子产品未来10年内销售量预测;第二,应用斯坦福模型预测估算出未来10年的广西电子产品废弃量的产生量;第三,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1GM(1,1)预测模型的建立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于19世纪80年代初创立并发展的理论,它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态等抽象系统,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发展的一套解决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用于灰色系统的建模预测评价和关联性等问题的研究灰色系统理论[8]。

1.2GM(1.1)模型建模过程

设x(0)=(x(0)(1), x(0)(2), …, x(0)(n)为原始历史数据序列,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一阶累加处理,生成数列x(1):

x(1)=(x(1)(1), x(1)(2), Λ, x(1)(n))

=1m=1x(0)(m), 2m=1x(0)(m), Λ, mm=1x(0)(m)

在此基础上可生成离散型微分方程:

dxTdt+ax(1)=u

即为GM(1,1)模型;同时求解出a,u的值:

a

u=(BTB)-1BTYN

其中,

B=-12(x(1)(1)+x(1)(2))1

-12(x(1)(1)+x(1)(2))1

m

-12(x(1)(n-1)+x(1)(m))1

YN=x(0)(2)

x(0)(3)

x(0)(n)

将得到的a,u值,代入微分方程解出的时间函数,求解后可得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为:

X(1)(t+1)=(X(0)(1)-ua)e-at+ua

由此,可以求出数列x(1),然后再将此预测值数列利用下式还原为销售量数列:

x(0)(t+1)=x(1)(t+1)-x(1)(t)

此时数据被还原为x(0)(t+1),由此得出预测结果。

GM(1,1)模型对数列长度取舍不同时,预测出来的数据可能不一样,如果数据变化很大,那么模型的预测结果毫无意义。拟采用灰色序列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方法,用于弥补GM(1,1)模型在数列长度取舍方面的缺陷。用已知数据列建立的GM(1,1)模型预测最近一个值,然后把这个预测值(灰色数据)补充到已知数列,同时为了不增加建模序列的长度,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使序列等维,再建GM(1,1),再去预测下一个值,这样用预测灰数新陈代谢,逐个预测,降低灰度,直到完成预测目标或达到要求的预测精度为止。

1.3数据的来源以及处理

对用于分析的数据序列,要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长度。数据序列太短,难以发现电子产品销量的变动规律;数据序列越长,预测结果容易受早期历史数据的影响,无法客观反映电子产品销售量的变化趋势,故选择2000―2012年之间的数据。

电子产品的销售量是预测电子产品废弃总量的前提,对各年废旧电子产品产生量的预测,使用的原始数据是各年电子产品销售量,因为通过销售量能更好地掌握电子产品使用年限报废比例等必要因素,更能准确地获得预测结果。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1―2013年),我们可以得到广西2000―2012年的6种电子产品的销售量见表1。

1.4模型的求解

将已知的2000―2012年居民电子产品销售量矩阵记为初始数据X(0),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计算出2013―2022年电子产品销售量,如表2所示:

1.5结果分析

图1结果表明,6种电子产品的销售量总体而言是上升的。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移动电话,从2000年的4.93万台上升到2012年235.94万台。其中,移动电话在2000―2006年增长速度最快,达到了177.08万台。家用电脑一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的1.72万台到2012年的52.24万台,该趋势的形成主要与当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转变有关,进入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电脑数量越来越多;而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增长最慢,其原因可能一是因为其他电子产品(如家用电脑)的替代作用,二是因为广西居民户口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状态。图2的预测结果也表明,未来10年内,该6种电子产品的预测销售量总体而言也是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移动电话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253.94万台上升到2022年620.85万台,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人多机的缘故。同时,家用电脑的销售数量增长速度比其他几种电子产品增长速度快,仅次于移动手机。

2广西废弃电子产品产生量的预测

2.1斯坦福估算模型原理

斯坦福估算模型主要是根据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寿命分布比例来估算废弃量。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第一,假设出售的电子电器产品在到达寿命期之前一直被消费者使用,一旦到达寿命期则完全报废;

第二,合理假设各类电子电器产品的寿命期按不同的比例围绕平均寿命呈正态分布;

第三,假设各类电子产品的寿命期保持不变。

则对于产品i来说,假设其工作n1,n2,…,nm 年后报废的概率分别为p1,p2,…,pm,然后通过销售量来预测未来的报废量。设某电子产品最长寿命为M,在第t 年的销量为St,使用k 年之后的报废率为pk,则在第j 年的报废量Qj可以表示为:

Qj=MkSj-kpk

2.2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年限及其废弃年限的确定

在查阅国家有关电子产品使用年限的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产品设计的使用年限,初步确定了各类主要电子产品的基本使用年限、废弃时间以及各年废弃的比率。如表3所示:

将表2和表3数据代入公式Qj=MkSj-kpk,得到广西电子产品废弃量的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其电子产品废弃量趋势如图3所示:

2.3结果分析

根据预测结果,未来10年6种电子产品的废弃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移动电话,其报废量2022年到达峰值185.08万台,其次彩色电视机的废弃量2020年也达到106.23万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进入生活比较早,其他几种电子产品的报废数量呈小幅度稳定增长趋势。

3讨论

本文以2000―2012年广西电子产品历史销售量作为原始数据,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法预测了2013―2022年销售量,运用斯坦福模型估算2013―2022年电子产品废弃量。

第一,到2022年广西电子产品销售量都呈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其中,电视机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83.57万台上升到2022年140.94万台;洗衣机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80.96万台上升到2022年255.82万台;空调器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93.48万台上升到2022年289.22万台;电冰箱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68.68万台上升到2022年261.40万台;电脑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65.42万台上升到2022年436.87万台;移动电话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253.94万台上升到2022年620.85万台。6类电子产品的销售总量从2013年的646.05万台到2022年2005.1万台,其增长率达到为210.4%。广西电子产品销售量迅速增加,由此可见在今后的数年内,我国的电子产业将会进入迅猛的发展阶段。

第二,广西电子产品废弃量也呈增长趋势(图3)。其中,电视机的废弃量从2013年的35.76万台上升到2022年106.23万台;洗衣机的废弃量从2013年的27.43万台上升到2022年105.51万台;空调器的废弃量从2013年的18.82万台上升到2022年的89.01万台;电冰箱的废弃量从2013年的25.57万台上升到2022年90.85万台;电脑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10.42万台上升到2022年的97.76万台;移动电话的废弃量从2013年的81.31万台上升到2022年185.08万台。电子产品废弃总量从2013年的199.31万台到2022年的674.44万台,其增长率达到238.38%。对于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由于进入家庭比较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电子废弃物回收的主要部分。

4结论

本文在预测过程中采用的产品寿命周期来估算电子产品废弃量的产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更新率提高,使用产品的最大使用年限来预测未来电子产品废弃量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运用斯坦福模型时,没有考虑到废弃产品维修翻新后作为二手产品继续使用问题以及闲置的电子产品,也会使得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存在误差。此外,居民回收观念落后,本文中的理论废弃数据量也会与实际废弃量会有比较大的差距。最后,本文选择主要的6类电子产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电子废弃物产生量的发展趋势。因此,进行电子废弃物回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电子产品的区域差异,根据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设计回收体系。

参考文献:

[1]Simon Wikinson,Noel Duffy,Matt Crow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 Ireland,Waste from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Ireland[Z].A Status Report,Ireland,2001:68-81.

[2]Yamasue E,Nakajima K,Okumura H,Ishihara KN.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Discarded Home Electric Appliances Considering New Alternative Products [J].Journal of the Japan Institute of Metals,2006(8):611-614.

[3]Yang Y,Williams E.Logistic Model-Based Forecast of Sales and Generation of Obsolete Computers in the U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8):1105-1114.

[4]Yu J,Williams E,Ju M,et al.Forecasting Global Generation of Obsolete Personal Computers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9):3232-3237.

[5]Kothari P,Ahluwalia P,Nema A.Grey system approach for forecasting disposable computer waste quantities:a case study of Deli[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203-218.

[6]梁晓辉,贺文智等.中国电子产品废弃量预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7):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