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设计课程双创平台建设

电子产品设计课程双创平台建设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本文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入手,将“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结构重组,改名为“电子产品制作”,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掌握电子技术的实践操作制作能力,能够熟悉相关的电子技术理论,了解相关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安装、检测和维护方法,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服务。通过双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从事未来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岗位胜任力,为今后学生创造创业机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双创课程;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制作

1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总理在2015年2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这是本届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双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开办自己的企业,其实这是一种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打破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在专业平台上融入基于岗位创业意识、创业知识,让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到所从事的职业中,并创造一定的价值。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技术”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但是以前的“电子技术”课程都是先理论后实训,上完理论学生才能动手,时间一长等到实际操作时理论知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理论与实践脱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主动性也较差。其次,传统的考试都是通过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很片面,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际能力。另外,通过走访武汉周边的智能楼宇企业,发现企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且动手能力强的员工。而大部分智能专业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电气工程实践经验都没有,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电子技术”课程时,理论多,结合应用的实践知识掌握得较少。另一个原因是“电子技术”课程一般是先理论后实践,等到学生开始进行实践的时候,原有的理论知识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将“电子技术”改为基于电子产品制作为导向的“电子产品制作”课程,通过学习电子工艺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并通过焊接制作各种电子产品,让学生在工作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完成学习。

2课程设计思想

“电子产品制作”这门课程从培养同学们的工程设计思维、工程实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出发,从常用的智能楼宇电子产品入手,通过让同学们制作电子产品,让同学们了解对于一个产品,从迸发出想法,到将想法转化为需求,再将需求转化为功能,最终到产品的实施,上线推广甚至衰亡的过程,着重培养同学们自主实践、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也让同学们对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工程的系统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上开设用电常识,基本电子元件识别,选择,测试与应用,掌握封装形式,基本电子测量设备的使用,会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电位器、电感器及常用开关;会用万用表检测常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基本智能楼宇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把电气工程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理论性人才向认知与技能型人才转换。第二步,建立电气工程实践实验室,将基本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从焊接技术实训开始训练,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元器件焊接,音频线的焊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焊接小项目供学生练习焊接技术:简单报警器制作,数字电子时钟制作与调试,LED花色循环灯制作,延迟开关制作等。每一个焊接小项目都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点,例如:LED花色循环灯制作主要涉及到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在项目中介绍半导体数码管的共阴极和共阳极接法,并对两种接法的输入输出真值表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真值表,并在实践中显示相应的结果,这样学生会对七段码的译码情况了解更深刻一些,而不是死记书上的相关结论。第三步,建立电气工程实践工作室,选出对电气工程感兴趣的学生重点培养,拓展学习PROTEL电路设计,单片机设计,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历年的参赛课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一些电子产品的设计和改造,为今后参加大赛做准备。课程以电子产品设计为导向,电子产品设计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设计而进行的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介绍完成该电子产品设计时所用到的知识点,然后将产品设计分解为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制定计划,团结协作完成整个产品的制作后,进行检测,评价,整个制作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按照实际分工程序共同完成该产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人人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并共同完成该作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定位

3.1课程性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事中小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等工作。针对学生的就业特点,我们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结构重组,改名为“电子产品制作”,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掌握电子技术的实践操作制作能力,能够熟悉相关的电子技术理论,了解相关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安装、检测和维护方法,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服务。

3.2目标

目的在于培养计算机应用大类大学生工程设计思维、工程实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中每个产品制作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工程而且都涉及相关电子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通过这些产品的制作,使学生能够熟悉智能楼宇专业的综合技术及技能,以适应各种岗位的需求,为学生今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这门课程借鉴“互联网+”教学模式,即将上课培训内容、培训资料、培训器材及评价通过MOOC平台提前告知培训学生,让学生在课下主动查资料预习,让学生成为创意与实践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设计者、引导者、支持者、辅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采用蓝墨云班课教学模式,(1)老师可以上传PPT资料,作业,图片,网页链接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2)老师在平台上可以布置作业/小组任务,可以进行投票/问卷了解学生完成作业和听课的情况;(3)学生可以在云班课平台上答题,提问,翻阅老师上传的各类学习资源;(4)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每次的经验值,通过经验值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在“电子产品制作”课程中,如要讲电子时钟设计时,老师先将电子时钟设计中的相关资料上传到资源库,学生可以在课前对电子时钟设计进行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很好地提高自身的课堂学习效果。上课时,老师通过云班课平台的签到功能对学生进行快捷地考勤,节省了以前人工签到的时间,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在该平台上自由发言,老师能够在云班课同步查看学生的回答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这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学习,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5结论

通过“电子产品制作”的课程改造,使学生完成了从原有的只是单一掌握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到能够基本掌握常用的智能产品的制作与应用的过渡,为学生毕业后能以就业者的身份进入社会和企业,以及学生今后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双创课程的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双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从事未来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岗位胜任力,为今后学生创造创业机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

[2]刘丽霞.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多维思考[J].创新工场,2017.

[3]杨洪伟.“双创”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6.

[4]郑莉.培养计算机思维,笃行创新实践———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

作者:李琳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