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收益率范例6篇

理财产品收益率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1

分币种来看,截至5月,几乎所有外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年初相比均出现下滑,其中欧元理财产品5月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45%,与1月份相比下滑0.79个百分点。美元、日元和英镑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下滑至3.27%、1.51%和1.94%。其中,日元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是所有外币理财产品中下降幅度最多的,5月份该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和1月份相比降幅接近28%。同时,欧元和英镑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降幅也超过20%。加元理财产品虽然在前5个月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仅下滑0.15个百分点,但整体收益率已经从上年9月份的2.4%下滑至不到1%。尽管澳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外币产品,但是澳大利亚央行连续降息令不仅令澳元汇率走势乏力,而且令澳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到影响,5月份该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从1月份的6.04%下滑至5.62%,降幅约7%。

从图2的产品期限类型上来看,除了1年以上期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呈现大幅上升的走势外,其余期限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所下降。1年以上期外币产品收益率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该类产品发行数量稀少,通常每个月不到5款,一旦有银行提高某款产品收益率就将推动整体产品收益率大幅上升。

其他期限类型产品中,3~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最多,5月份该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至3.54%。从下滑幅度来看,1个月以下期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前5个月的累计降幅高达22.78%,远远超过其他期限类产品,不过,其他期限类产品的降幅也都在12%以上。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2

辞旧迎新之际,也是人们乐于盘点自己一年的投资收益之时。2007年的大牛市,并非让所有的投资者都大有斩获。例如最近在理财产品市场上,一些投资者就发现自己投资的产品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反而实际实现的收益接近于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认为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以“虚高”的预期收益率迷惑了投资者。的确,在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往往习惯于使用“预期收益率”这个指标对产品做出判断,预期收益率越高的产品,越吸引投资者的眼球。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和收益获取的原理。

实际上,预期收益率的依据,是理财产品设计部门在相关数据的预期和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预测”,最高预期收益率也仅在最理想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当趋势判断错误,或是预期未实现时,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远远低于理想的水平。

因此,就和它的名字一样,预期收益率是一种“预期”,未必是它实际可以获得的收益。当然,对于不同结构和不同投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机率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不妨就以近期正在销售中的一些理财产品为例,看看我们该如何看待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传统款”产品收益可期

一些标的为货币市场或是融资计划的理财产品是人民币理财的“传统款”,也是“基本款”。对于这一类型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能并不起眼,但实现的几率比较大。

这是因为这一类型的理财产品在设计时,基奉上已经可以对投资标的的收益做出准确的判断。如中国银行近期所发售的一款“中银货币市场增值理财计划0801”,它的投资标的为短期的货币市场产品,如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金融债、央行票据等等。通常来说,由于这些票据类产品本身拥有明确的期限和利率,因此银行在此基础上,对于产品投资对象的未来收益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即使市场发生变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同时,这款产品的期限很短,仅为69天,因此该产品实现4.6%的预期年收益率还是相当容易的。

除了投资于货币市场的产品外,理财产品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投资于信托融资计划的,同样这一类型产品的风险较低,预期收益率可以实现的可能性也较大。最近正在上海农行发售的2008年本利丰第三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就是一个例子。据介绍,本利丰第三期产品募集来的资金将以信托形式,由中国农业银行委托外贸信托以信贷资产回购方式向万科提供融资。因此,对于产品的收益,设计时…般根据信托融资的利率来进行确定,同时这种类型的产品会引入一些重量级的公司进行担保,以保证资金的顺利回收,所以对于投资于信托融资的理财产品计划,预期收益率的实现也拥有一定的保障。像农行的本款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4%,同时在一年的投资期限内,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基准利率的话,该计划的收益率也会按央行贷款基准利率同期同比例浮动,这在一定程度下可以弥补投资者的机会成本。

挂钩型产品收益“花开两枝”

挂钩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最让投资者“雾里看花”,很多投资者并没有细细分析产品的设计机制和收益实现原理,便冲着亮眼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产品的投资。

事实上,挂钩型产品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产品的优势在于,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可以帮助投资者在下跌的市场中也能实现“保本”或是“局部保本”,这一点与开放式基金或是类基金的产品是不一样的。而另一方面,挂钩型产品的局限性在于,收益与,定的挂钩前提条件相关,只有市场的走势与前提条件的设定密切贴合,投资者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收益。反之,如果市场的走势背离了前提条件,像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一些挂钩型产品的收益却接近于零,原因就在于选取的标的股票走势虽好,却远离了前提条件设定的范围。

因此,在投资挂钩型产品时,投资者不仅要了解到“最佳条件”下收益率的实现,也需要洞悉到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收益率是如何确定的,才能全面认识到产品的收益与风险。

如最近建行推出的2008年汇得盈“宝B计划”理财产品,该产品是一款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据介绍,产品收益将与中国B股市场6只具有高折价目,基本面较好的B股表现挂钩,包括陆家B股、振华B股、机电B股、万科B股、张裕B股、晨鸣B股。对于预期收益率的实现,建行所设定的前提条件为:

如果6只挂钩股票的期末价格与各自初始价格相比,涨幅都大于等于5%,客户收益率为15%;如果6只挂钩股票的期末价格与各自初始价格相比,涨幅都大于等于0,则客户收益率为5%;否则,客户收益为0。其中初始价格是指2008年2月4日挂钩股票的收盘价格,期末价格为1年后到期日的收盘价水平。

不难看到,在这款产品的设计中,投资者可能遇到的最好的状况就是:一年后6只挂钩股票的涨幅均大于或等于5%,可以获得的收益为1 5%。中等的情况为一年后6只股票均上涨,但至少有一只股票的涨幅未达到5%,那么投资者的年收益率可以达到5%。而最糟糕的情况是,6只股票中至少有‘只为下跌,那么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为0。

建行产品设计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该产品的设计前提为看好B股市场的投资潜力。如果在一年的投资期内,B股市场出现较好的走势,投资者则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反之B股市场走势不涨反跌,投资者也能够实现保本,与直接投资于B股市场相比,通过挂钩型产品参与B股可以规避市场下跌的风险。但同时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这一产品在设计时亦有限定之处,如仅选取到期日作为收益观察口,同时要求6只挂钩股票“齐涨”方能实现较高收益;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使B股市场走高,但如果某只股票在收益观察口的表现与其他股票出现分歧,也有可能收益为0。这一点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时必须考虑到的风险因素。

类基金产品收益难测

随着产品市场的多样化,类基金产品也正成为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热门品种。一般来说,类基金产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发行产品募集来的资金直接投资了某一只基金产品,像现在很多银行所发行的QDII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中就是采用了这种模式,产品的收益直接按照投资基金的净值表现来确定。如花旗银行所发行的QDII产品中,引入了30多只海外基金;招商银行也有类似的产品推出。另外一种类基金产品,是银行采用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的方式建立的FOF(基金中的基金),将几只基金按照一定的投资策略进行组合管理,按照市场的走势做出相应的配置调整。

无论是投向于单只基金,还是投向于FOE,这一类型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都直接取决于市场的走势,无法预测某个准确的区间。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3

短期产品发行大增

银率网的数据显示,仅今年3月份,银行就发行了158只1个月 以下的理财产品。而根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上周36家银行共发行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153款,其中短期产品发行数大幅增加。

在上 周发行的这些短期理财产品中,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占主流地位,1个月及其以下产品26款,1个月至3个月(含)期产品19款。这些产品中期限最短的为中 国银行1款3天期的周末理财产品,浦发银行的汇理财稳利系列H 1计划的期限也仅是4天(4月30日-5月4日),银行给出保证年收益率为1.8%。

其实,3天期的理财产品并不是期限最短的,建设 银行“乾元日日利”的期限只有1天,年化收益率可达1.55%。建行北京分行的理财顾问告诉记者,建行乾元系列理财产品可以按照各类理财客户不同需求灵活 为其提供不同的资金流动性,投资期限可按每1天、7天、14天、1个月、3个月进行选择性投资,且每一期自动滚动收益,可达到利滚利的效果。不仅如此,乾 元产品可在任一产品开放日内对投资资金进行追加或赎回,为客户资金管理提供了便利。

除了上述产品外,部分银行还针对周末资金推出了一些 短期理财产品,比如“周末理财产品”就是其中一类。周末理财产品的一般期限为2-3天,其中有周末理财产品就规定“每周五下午5点成立,下周一10点之前 资金返还到投资者账户”。

产品收益堪比一年定存

恐难继续上涨

在产品数量大幅增 加的同时,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不断攀升。工行近日即宣布上调投资期限为28天的两大系列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8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从之前 的1.8%上调至1.9%。这是工行在半年内第二次上调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与工行公开宣布上调相比,不少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也悄然上涨。例如,浦发银行去年11月份发行的汇理财稳利系列M 2计划-1个月人民币产品年化收益率为1.85%,到今年3月份,该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已上调到1.90%。招行在上个月也将岁月流金人民币30天产品收益率从之前的1.8%上调至2.00%。此外,目前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还有建设银行的“乾元月月利”产品,1个月投资收益率2 .05%。而民生银行增利型理财,1个月收益率更高达2.25%,如果投入20万元以上则年化收益率可达到2.35%。

目前,一些银 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接近甚至超过一年定存。光大银行“T计划”第十一期产品期限5天,年化收益率高达2.2%,接近一年定存。期限7天的招商银行 “金葵花”节节高升-安心回报理财计划年化收益率3.0%,甚至高过了一年定存。

银率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明 显。3月份,共发行158只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1.96%,而该类产品1月份平均收益率1.81%,2月份1.92%,呈逐步上涨趋 势。不少银行甚至推出期限7天、收益率高达3%的短期产品。

不过,由于这些短期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在上周央行意外调低 三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加息预期放缓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收益率短期内难有继续上涨空间。故此,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将进入一个上升瓶颈。

可根据流动性选择产品

交行的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可根据资金流动性选择理财产品。第一,如果投资者很看重资金的流动 性,那么投资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4

产品被质疑为负收益

日前,来自新泽西理工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的几位学者在媒体上发文,质疑由星展银行于年初推出的一款“股得利”系列13 0 2期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投资收益率为负。

“年初,笔者一位长辈花了20万元养老钱,购买了一款由星展银行(中国)推出的结构性投资产品。当我们看到该产品时,被该产品的复杂性惊呆了!不敢相信一个对金融一窍不通、平时节省无比的老人,居然花了血本,投资这样一个产品。于是决定深入研究这个产品。一研究吓一跳:该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居然是负的!”几位学者撰文写道。

据记者了解,该产品的投资收益与4只港股在投资期限内的表现相挂钩。这4只港股分别为江西铜业、中国电信、中国建材和农业银行。该产品于2013年1月9日发行,2014年1月29日到期,期限为12个月,分4个观察期,每个观察期有3个敲出日,共计12个敲出日。

在该产品说明书上写着“如果敲出事件与敲入事件均未发生,则客户将于到期日获取一笔人民币的最终收益金额,该金额等于本金金额的6.00%。如果未发生敲出事件,并且发生了敲入事件,则客户于到期日将无法获取任何收益。”

几位学者认为该产品设计复杂,不但有“敲出”事件,还有“敲入”事件。他们通过基于历史数据和数学的简化性假设,计算出该产品的大约预期收益率为-2.56%。

学者指出,在任何一个敲出日,如果4只股票的价格相对于初始定价日(2013年1月29日的收盘价)都上涨了至少3%,那“敲出事件”就发生了,其发生概率为14.6%。如果在未来一年当中的任一观察日(任何一个交易日),4只股票中的任何一只相对于初始定价日(2013年1月29日)的收盘价亏了31%或者更多,则“敲入事件”发生,其发生概率为57.1%。

既没有“敲出事件”,也没有“敲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57.1% - 14.6% = 28.3%。

根据产品设计,“敲入事件”发生后,产品的收益率为-10%;“敲出事件”发生后,产品的收益率为10%;如果两个事件都没有发生,产品的收益率为6%。该产品的期望收益率=57.1%×(-10%) + 14.6%×10% +28.3%×6% =-2.56%!

星展回应,称无法认同

针对上述质疑,星展银行表示,该产品设计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行业通用的定价方法,与上述学者基于历史数据推测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模型,对其计算的产品预期收益率无法认同。

而针对“将不合适的产品销售给了不合适的客户”的质疑,星展表示,对于此款产品的销售过程,星展银行是在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后,根据风险匹配原则进行产品的销售。我们在评估风险承受能力的时候,会考虑到客户的财务目标、年龄、投资经验以至教育水平等。

质疑的恐怕不该是产品设计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5

新发产品特征

中资银行中的6家国有银行发行513款,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510款,6家外资银行发行了56款。中行、工行和建行发行量居前三,它们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71款、107款和93款。

信贷类产品仅发行1款

当月,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621款,外币债券类产品发行122款,结构性产品发行74款,票据资产类产品发行5款,信贷类产品发行1款,其他类产品发行586款。

保证收益型产品占比下降

保证收益型产品发行337款,市场占比下降至23.92%;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864款,市场占比上升至61.32%,为最主要的产品收益类型;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发行208款,市场占比上升至14.76%。

人民币产品市场占比上升

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1271款,市场占比上升至90.21%,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2%。外币理财产品发行138款,澳元理财产品发行了25款,港币理财产品发行了25款,欧元理财产品发行了18款。此外本月还发行了6款英镑、7款日元、2款加元理财产品。

1~3个月期产品占比上升

1个月以下期产品共发行80款,占比上升至5.68%。与此同时,1~3个月(含)期产品发行量占比上涨至60.89%,3~6个月(含)期产品发行量占比则下降至22.57%,6个月~1年(含)期产品占比下降至8.49%;1年以上期产品占比下降至1.70%。

预期收益分析

1月,47家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类产品62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0%。分期限来看,1个月以下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0.71%,1~3个月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0.04%,3~6个月期产品下跌0.08%,6个月~1年期下跌0.08%。

因结构性产品存在挂钩标的表现触发收益发生条件,进而发生提前终止的情况,所以我们不按期限而是按币种对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分析。当月12家银行发行了74款结构性理财产品,环比减少41款。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3%。恒生银行发行了38款,位居第一;汇丰银行各发行了12款;中行发行了7款;其他银行发行数均在5款以下。

当月发行的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3%。从币种看,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为59款,环比减少3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1%;澳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20%;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5;港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3款,预期收益率为3.30%;加元、欧元、英镑结构性理财产品各发行1款,预期收益率未公布。

产品到期收益分析

当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426款。其中,保证收益型376款,保本浮动收益型218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832款。

中信银行2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

从到期收益表现来看,919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在这919款产品中,中信银行发行的“中信理财乐投1101期(大豆联系款)”及“中信理财乐投1101期(玉米联系款)”投资期限均为1年,到期收益率都仅为0.36%。

中信银行于2011年1月21~27日推出“中信理财之乐投1101期(玉米联系款)”人民币12个月产品,发行规模1亿元。该产品投资币种为人民币,投资期限为12个月,起点金额为5万元。产品的收益挂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T-Chicago Board ofTrade)上市的玉米近月交割合约。产品年收益率确定方式如下:(1)如果P(t)≤0,则产品年收益率=0.36%;(2)如果10% ≥P(t)>0,则产品年收益率=60%×P(t),年收益率不低于0.36%;(3)如果P(t)>10%,则产品年收益率=8.00%。该产品本金安全,收益取决于挂钩标的未来走势。产品的收益设计预期看好玉米价格。据收益分析,最好情形:如果联系标的价格涨幅P(t)超过10%,投资者即可获得8.00%的最高年收益率。最差情形:如果联系标的价格涨幅P(t)小于或等于0,投资者只能获得0.36%的保底年收益率。最终,该产品只获得了0.36%的收益率。“中信理财乐投1101期(大豆联系款)”于1月21~27日推出,产品期限12个月,发行规模人民币1亿元。产品收益挂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大豆近月交割合约。产品年收益率确定方式与“中信理财之乐投1101期(玉米联系款)”相同。最终该产品也只获得了0.36%的年收益。

49款产品到期收益表现突出

当月到期理财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达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49款。其中24款为人民币理财产品,25款为澳元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6

繁多的收费项目

对于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如果问起他们产品的收益率高低,期限的长短,他们可能记得很清楚,但要问到每款产品手续费如何收取的时候,他们大都是一脸茫然。每次到银行,听业务人员介绍每款产品及收益率时就动了心,想赶紧把钱投进去,其他的问题却一概不管,殊不知那些隐形的费率会让自己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大致可分为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和管理费,部分银行还加收账户管理费和交易费等。投资者每购买一款理财产品,银行都会按比例收取部分费用,不同银行或同一家银行的不同理财产品其收费标准不同,甚至同一款理财产品对于不同认购金额所实行的费率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股份制银行的某款理财产品规定,认购金额在5万~30万元,收取销售手续费0.7%;若认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上,手续费为0.6%;当认购高于500万元以上时,销售手续费只需0.3%。

据银率网数据显示,2013年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所收取的托管费率平均为0.05%,销售费率平均为0.26%。据统计,各银行间理财产品所收取的托管费差异不大,大多数均按照0.05%的标准收取,但销售手续费的差距较为明显,多数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取0.4%的销售手续费,如招行的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但个别银行的销售费率低至0.05%。

投资管理费为隐形费率主角

对于投资者而言,购买理财产品,都期望到期后的实际收益率能超出预期给定的收益率。但多数情况是,即使产品实际收益率确实超出了预期,超出的收益也未必能真正落到投资者手中,因为除了规定扣除的销售手续费及托管费用外,大部分的手续费被银行以管理费的名义拿走。

查阅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多数银行都设定了投资管理费,但这项收费的标准却让投资者难以把握,因为多数银行仅用“以超出最高预期收益率的部分”做为界定,并未设定最高的收取上限,所以很多投资者在拿到收益时仍不知道银行究竟收走了多少费用。

以浦发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为例,其费率说明中列示了 3种费用标准:理财产品托管费率0.05%/年、产品销售手续费率0.2%/年,另外的一项就是银行管理费率,并未写明具体费率标准,但表示,如果实际收益低于或等于预期收益,银行不收取管理费;如果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则收取管理费。

工行一款358天的“工银财富”资产组合投资型理财产品也规定,按目前市场收益率水平测算,资产组合预期年化收益率约为6.12%,扣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产品到期后,若所投资的资产按时收回全额本金及收益,则投资者可获得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约5.70%。若产品到期后未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在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情况下,则按照说明书约定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支付收益后,将超过部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收取。以投资5万元为例,产品到期时,客户实际持有358天,如产品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70%,则客户最终收益为:50000×5.70%×358/365=2795.34元。

注意空档期

除了规定收取的费用会降低投资者可获得的收益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空档期也将拉低最终的收益。通常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内投资者均不享有收益,而该期间的收益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计算。这意味着,募集期内,如果投资者买入一款理财产品的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及清算期较长,则实际收益率将被拉低。例如,某银行推出一款预期收益率为5.5%的理财产品,规定该产品从2月24日起开始销售,截至3月3日募集期结束,则该产品的计息日为3月3日。所以这款理财产品的空档期为8天,实际上在无形中“稀释”了投资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信息披露不明确

通常投资的收益与其风险成正比,但对银行来说,理财产品却能为其带来稳赚的收益。除了能在产品到期后获得超预期的实际收益外,如果低于预期收益,亏损的风险则由投资者“买单”。在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中,均有类似的规定:如果最终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甚至出现亏损,个人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损失。但对于超出预期的收益,则根据购买理财产品的合同约定为准,如果合同中明确说明“超出预期收益部分作为银行资产管理费”,即投资者最高可拿到约定的预期收益。

上一篇计划书模板

下一篇高三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