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消费论文范例

理财消费论文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1

河北金融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投资理财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摘要】

本文从投资者教育的困境出发,分析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指出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对于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差异化的理财教育内容和方式;设立理财理念教育的通识课程;开展投资者教育讲座等方式。

【关键词】

投资者教育;理财理念;财富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投资者”,但由于“投资者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投资盲目性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是给金融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理财理念教育是解决投资者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的困境

困境一:现代财富管理中强调投资者教育,财富管理者对投资者的教育往往时间短且存在很多难以很快解决的问题,比如投资者在被提示风险的前提下仍然陷入“跟随狂热”中或在同一个风险问题中反复,无法认清现状和目标。这是因为已经形成的观念和定势的存在,使财富管理者也陷入了反复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困境中,使财富管理的效率低下。因此,投资者教育仅仅在财富管理阶段开始还远远不够。许多投资者在接受了财富管理服务后表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等等。可见投资者也认识到了自身的投资理念的缺乏。困境二: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对理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实际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批改学生有关理财方面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和技术的角度,认为理财就是理财产品或投资股票等,存在很大的误区。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来看,个人理财选修课程报满的情况就反映出学生对理财方面却存在强烈的求知欲望。华侨大学对福建省几所重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情况及理财观念的调查中发现,有59.86%的学生希望能接受相关的理财培训及教育以便规划自己的财富,积累理财经验,有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偏低[1]。困境三:“互联网+”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理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理财服务,选择理财产品,坐等收益。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选择理财服务,如何选购理财产品,更不要说分析自己的情况后再选择了。而盲目选择的结果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损失,这种风险还会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快速扩散和放大,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也会让更多人丧失对投资和理财的信心,不利于理财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全社会的理性投资。

二、从国外理财教育的发展看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

(一)国外理财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早在1983年,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美联储与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银行家协会等政府组织及100多家企业一起组成了个人理财入门知识联盟(Thenationaljumpstartcoalitionforpersonnelfinancialliteracy),以提升美国年轻人的个人理财能力。该组织还给那些为提高年轻人个人理财素养做出杰出贡献的社团组织颁奖[2]。可以看到在国外发达国家,理财教育不仅仅是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而且也受到了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国内理财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理财”在我国出现也是最近10年的事情,而对于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更是起步晚,发展慢。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关于理财课程的开始往往是有限学科有限专业才设置,作为选修课程的一般也要求财经相关专业限选,这对于理财理念的普及非常不利。在走出校园后,往往是不具备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才更需要理财方面的帮助,他们不具备基本理财理念,对获取理财帮助的渠道又不熟悉,往往容易陷入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困境中。而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上在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事理财相关行业,而且即使是从事财富管理行业,作为财富管理者也并不需要样样皆通,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协同,借力于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实现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因此即使是财经专业学生也不必要求人人都精通财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理念教育则是必须的。

三、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

理财理念的教育现在已深入人心,很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教育孩子如何理财。但是这种理财教育应该说只是基本的财务或储蓄教育。在没有掌握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之前,理财教育也只能停留于此,也就是说受教育人在成为投资者的路上才刚刚起步。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投资者教育就是迫在眉睫的了,因为不难发现现在高校中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甚至期货市场上小试身手,他们对于资本市场的好奇和跃跃欲试使他们已经俨然成为真正的投资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也仅仅是好奇,出于非理性或是一种冒险精神。如果这样的投资者大量出现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通过一次次失败或者悔恨来成长,不论从效率上还是从资本市场的稳定角度而言都是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理财方面的教育,其投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18岁以后是人的投资理念的升华期,可塑性很强。孙凌霞,马国振等在《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投资者理财教育对其投资观念有正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投资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此时良好的投资者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理念,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投资机会时可以更好把握,面对诱惑时可以有效抵制,面对投资问题时可以冷静思考,找到自己和家庭所真正需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品。此外,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人对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一个学生的理财理念教育往往可以带来整个家庭理财观念的转变,这对于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正确的理财方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为社会输出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有责任对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投资者进行基本的理财理念的教育和培养,对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合格理性的投资者具有重大意义。

四、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对非财经专业开设有关理财理念教育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设置可以与财经专业理财课程相区别。比如仅就理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家庭财务报表等内容做讲解,也可以适当综合财务分析,消费心理学,行为金融学,保险学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在教材选用方面,可采用可读性强趣味性强的书籍作为课程用书,有利于激发非财经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理财课程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有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提示案例背后隐含的理财理念和方法。综合财经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既可以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又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可开设全校范围内的理财理念通识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定期在课堂中与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有区分,以适合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选择其适合和感兴趣的内容。

(四)在发生投资相关时事时,可临时增设投资者教育讲座,从时事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投资事件中的关键点和应遵循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方式对于财经专业或非财经专业的学生都较适合,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学时期是获得人生第一笔收入的最后准备阶段,是创造财富的出发点,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高等学校担当着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投资者的重要使命。投资者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是势在必行的,对大学生进行理财理念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徐丹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汤国英.高校学生理财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10-11.

[2]肖璐.美国个人理财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金融与经济,2006,(4):32-33.

[3]孙凌霞,马国振等.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9-11.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2

1.就业方向和岗位预期是学生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职方向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咨询类机构、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岗位主要集中于基层业务人员,包括客户经理、产品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前台操作类人员等。课程的设置中:专业理论课包括金融基础、证券基础、银行基础知识、保险基础等;专业实践课包括证券交易、投资理财、信托与租赁、期货交易实务、外汇交易实务等;专业辅助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沟通技巧、营销基础知识等。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基础性金融岗位的业务需求。

2.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最好自行编写与教学改革相匹配的校本教材。金融专业各科课程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删减:基础理论部分应保留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与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理论介绍,减少宏观分析和公式推导;应用类知识应改变原有教材的讲述立场,尽可能以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介绍或者以其他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辅助类课程的教材应尽可能以案例或者场景演示的方式展现知识点,淡化概念,强化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概念。

3.改变课程考核方案

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完成任务累计积分定成绩。学生在平日学习中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若干任务,各项任务得分相加确定每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任务的构成可以多样化,例如投资理财课的任务可以包括连续一个学期记录个人消费流水账或学生为某个特定客户出具一套理财计划等。教师根据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给出得分。该课程总积分少于300分为不及格,不及格则该门课程不通过,学生需要完成新的任务或者重修此课程来取得课程的通过。为了与考核方案相匹配,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增加任务设置环节。

4.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细分知识点

微课程与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程内容被细化,教材的编写也要注意与微课程知识点相匹配。还可以根据微课程编写“知识点学习单”,并把学习单穿插于校本教材之中。

二、系统知识化整为零———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例片段,是对课程系统的一种化整为零。这种形式的授课思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因为大篇幅的金融理论讲授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够分步介绍,或者简化理论知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但微课也是“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授课内容进行分段,把四十分钟的课变成4个十分钟的课,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每个“十分钟”进行再加工。教师可以引入动画、视频、音乐等元素,但这仅仅是体现在形式上的新颖,真正内容上的创新才是关键。在这里我们效仿了美国的社区学院,设计出游戏环节和游戏化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要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引入课堂。游戏化课程具体可以分为课程体系游戏化和课程内容游戏化:

1.课程体系游戏化是指模仿游戏的某种规则来设计课程体系

例如,可以在每一段微课程之后设置得分题目,学生答题以累积分数,当分数累积到指定值时,可以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同时,每学期设置一定次数的开卷考试,每次考试之后要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开卷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成绩加总作为期末总成绩。这里的开卷考试不同于以往的考试,是在未进行学习之前进行的考试。在没有进行全面学习之前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答卷,答案的内容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中,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答卷过程中观看微课。考试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论文要求写出若干字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之后,进行补充式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通过课堂面授进行强化。再如,可以设立虚拟“微货币”,对在微课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些微货币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流通,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料或者其他。

2.课程内容游戏化是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化的加工,也就是对授课内容进行游戏化

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以被设计成小故事、脑筋急转弯。如在金融基础课程中,有一个“信用”的概念。这里的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如何理解呢?这里可以借用一个脑筋急转弯:一群孩子到老爷爷那里买杏子吃,老爷爷许诺三个杏仁可以换一个杏子,一颗杏子卖3毛钱,聪明的孩子们用3元钱吃到了15个杏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吗?答案是孩子们在最后剩下2个杏仁的时候,向爷爷借了一颗杏子吃掉,然后还给他三颗杏仁。从而引出信用的概念———借贷行为。具体操作中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体现这里的人物和情节,而且答案可以不在微课里公布,引人入胜。当然,更多时候,理论性的内容是不容易被改编成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的。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使用拟人化和大众化的口吻来描述理论,目的是使之通俗易懂。也可采用图表法、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目的是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方法很多,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地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微课程的魅力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三、新型知识传输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3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1、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   2、适合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基本产品分析   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2.1、债券债券   债券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   2.2、股票   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   2.3、基金产品   基金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3、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3.1、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3.2、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   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4、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   (三)深入研究。领先一步策略个人投资想盈多亏少,就必须在审时度势、捕捉商机上高人一筹。很多人风潮一起就很快跟随追涨,当然可能赚上一笔。但想大赚一笔,就必须主动先人一步寻找信息,挖掘商机,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投资市场的搏杀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五)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p#分页标题#e#   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大数据;信用体系;消费者心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使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而与此同时,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信用风险也随之大大增加。大学生群体具有强迫性消费特点,以及盲目从众和攀比的心理特征,在诸多互联网商家的正向激励面前,大学生容易按照“心理账户”预期,也即内心对于消费品自身价值判断而产生的消费价格预期,做出非理性决策,因此产生更多超支现象和贷款现象。目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教育尚有缺乏,征信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极为必要。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

从2010年的“援交门”,到2015年的校园贷,再到2017年的裸贷,媒体的不断曝光将公众一次次拉回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讨论中。大学生需要大量金钱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其入不敷出的异常消费行为。在众多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的理论有从众性消费[1]、炫耀性消费[2]和冲动性消费[3]理论。随着强迫行为的研究深入,强迫性消费[4]因结合了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成为了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最新观点。强迫性消费[4]被广为认同的观念是,效用产生在消费行为本身而非商品本身。本质上讲,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往往为宣泄某种负面情绪或填补某一缺失需求。在行为经济学研究中,物质主义因具有一定时代特点,对于解释强迫性消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物质主义指以物质享受为生活第一要义,在生活中对于物质需求极端重视。在信息时代,物质主义在各种媒介中广泛传播,客观上影响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青年。2012年王财玉等人[4]根据经改良的单一构念的强迫性量表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物质主义和强迫性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则会削弱物质主义对强迫性消费的激励作用。这一结果验证了物质主义对于强迫性消费的正向作用,同时反映了社会影响的作用。物质主义思想传播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延伸至人与物,引发了人对消费品的价值认同及情感宣泄。这一延伸也使得心理账户,也即个体对于消费品价值的主观定义,与实际账户之间偏误进一步加大,验证了心理账户影响下的非理性经济行为。2019年王玉洁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对心理账户效应反映明显,对于心理账户反映越明显的大学生越具有强迫性消费倾向[5]。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商家的正向激励时,其追求物质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心理账户估价也得到获利心理暗示,以至于其容易产生强迫性消费倾向。由于大学生具有强迫性消费倾向,社会支持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帮助和沟通对于解决大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失信受罚的诚信规则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诚信素养和控制大学生异常消费而言有莫大帮助。

二、主流征信渠道以及大学生信用评分

(一)国内主流征信渠道

目前个人征信主流的方向有三种,以银行金融征信、消费工具金融征信和政府社会行为征信[6]。银行届征信以央行征信为主,主要从各大小商业银行的信贷历史和理财状况分析个人信用程度。消费工具征信由2015年支付宝推出的“芝麻信用”和2018年以央行牵头的“百行征信”体系为主,主要从自身软件的使用情况分析消费信用,目前征信分数已应用到公共物品借用、签证和酒店住宿等领域。政府征信由铁道部、法院等部门进行个人履约行为收集,倾向于收集个人行为信用信息,对于“霸座”和“老赖”行为进行整治。

(二)大学生信用评分具体设计

1.大学生信用评分的构成要素。对于大学生而言,可获得征信信息的渠道有两个——学校和支付工具。学校在大学生征信中,主要可以同时充当社会中“政府”和“银行”的角色,提供大学生的遵守规则履约信息和存贮型校园卡的消费信息,大学生常见履约行为如考试作弊情况、论文抄袭情况和图书归还情况等。支付工具可以提供大学生校外消费信息,例如以花呗为主的小额贷款和以淘宝为首的网购消费信息。参照叶湘榕[7]2019年对个人信用评分研究,我们把大学生在学校和支付工具中的信用内容,在征信体系中分别设置为行为分、经济分和消费分。(1)行为分。大学生校内行为分主要依托大学生校规遵守情况和助人为乐情况,数据来源为学校学生表现数据库。主要指标设立例如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和图书逾期等负指标,以及例如献血、志愿服务和拾金不昧等正指标。其中正负指标作用的因变量为行为分。学生行为主要由学生主观意愿决定,叶湘榕在其论文中将这一意愿归于“诚信品质”,充分解释了学生行为的内在根源,因此,本文沿用这一概念进行描述。(2)经济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基本生活费由家庭提供,其还贷经济来源主要也来自家庭,因此此处在经济分设定时将家庭人均年收入定为大学生收入水平评价指标。经济分的来源主要为区间型指标,例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校园卡月消费额。此处区间型定义为收入区间和消费区间,用以界定学生还款能力。经济分数据来源可有学校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库和校园卡消费明细管理部门提供。(3)消费分。大学生消费分主要来源于支付工具,评价对象主要为大学生除日常生活饮食开支外的消费行为和贷款行为,例如逾期还款情况和欠费情况。由于大学生压缩饮食开支以满足其他消费需求的行为属于收入分配内部调节,对于其他个体无影响,因此这里不再将网购等消费占比考虑在消费指标内。2.大学生诚信分构建技术。传统大学生征信采取积分制打分方式,导致信用结果呈现阶梯式和极小区分度的特点。为解决大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可以借鉴近年来专业人士对于个人征信的评级方法。在互联网企业征信系统中,以芝麻信用为例,其借鉴美国FICO模型,使用传统的5C模型。由于阿里巴巴旗下丰富的业务,采集指标点的范围较大,使其具有丰富信用数据来源的优势。芝麻信用的评估体系[8]主要包括个人特征、支付历史、网购偏好、人脉信息以及黑名单。目前学术界主流的信用评估模型有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以及支持向量机等。学者刘广等[8]在2015年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六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信用评级,观察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层次分析因其高可操作性,广泛使用于建模中。但其需要有专家学者构造合理的判断矩阵,对经验和知识的丰富程度要求较高,同时主观性较大,很容易形成不一致的判断矩阵。学者金婷等[9]在2009年等引入FA-BP模型对大学生信贷等级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的智能化和自我优化。学者袁章帅等[10]在2019年实现了改进的离散型萤火虫算法(IGSO),并结合BP神经网络得到协同集成并行算法构建了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模型。神经网络因其很好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在信用评估模型中应用十分普遍,但其容易产生局部极小,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具有过度适应数据的倾向,这样导致新数据无法很好的应用于模型,同时,神经网络输出的结果,很难被解释。学者王明恺等[11]在2005年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在评价贷款大学生个人信用应用时具有一定优越性,并且试探性的建立了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评价来分析模型,同时指出支持向量机的方法适用于小样本预测回归,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学者刘潇雅等[12]在2019年通过UCI两组公开数据集,使用C4.5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信息处理方法,研究了个人信用评估的问题,有效的弥补了支持向量机在多数据处理时性能不佳的问题。另外,数据的采集是信用评价体系普遍的一大痛点,现在的区块链技术很好的补充了这个空缺,其不可篡改性使上链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好的保证,但目前还未落地实施。

三、大学生信用评级的未来应用

大学生信用评级主要可以使用于校内校外两大方面。在校内,校方可使用大学生诚信品质类分数,用于校内评优等活动,以作为对于大学生诚信行为的正面鼓励和教育。另外,目前学术不端现象频发,诚信分的设置对于督促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打击抄袭作弊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诚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做到对于学业不端正和品质不诚信的“早发现,早杜绝”,让学校和教育部也更直观感受到学生的诚信情况。在校外,信用评级可以过滤掉信用不良的学生,降低不良贷款数和违约率。虽然信用良好的在校大学生贷款需求较低,但其在毕业走向社会时有可能需要银行贷款。这时信用考量便可以运用到金融机构的授信决策中,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坏账率。同样在背景调查方面,信用分可为公司筛选信用品质良好的人才。为公司增加投资培养人才回报,降低员工跳槽风险。另外创业投资方可根据大学生信用信息决定是否支持大学生创业;租房公司、房东或租户可根据大学生信用情况决定是否租房给大学生,降低拖欠房租和室内盗窃风险。在校内信用评级大环境下,大学生也得到了规则教育,明白了失信无小事的道理。总体大学生信用评分随着校方和社会的重视,将会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对于信用评分使用者而言,大学生整体信用水平的提升对于其开展各类业务有莫大帮助。

四、结语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5

随着金融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社会公众享受到越来越多金融产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市场风险。人们一直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发达市场不受约束的金融创新,以及人们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缺乏基本认识。而改变这种情况的一个措施就是大力开展公众金融教育。加强金融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水平,既可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避免个人金融资产损失,又可以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效果,维持金融稳定。因此金融教育得到了欧美各国政府尤其是央行的重视。近几年来,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教育,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一、各国央行开展金融教育的做法

(一)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强化金融宣传和教育。出版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是各国央行推广金融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如美联储系统出版“TheFederalReserveSystem:purposes&functions”书籍和“powerofmoneycurriculumpackage”录像带,加拿大央行出版“notyourAveragebank”录像带,英格兰银行出版“Pounds&Pence”彩色小册子及DVD等。这些图书音像制品既有介绍央行角色作用的内容,又有普通金融知识的宣传。一般公众可以免费索取或在互联网上直接下载得到。这些书籍内容会持续更新,新的音像制品不断推出,保证公众可以得到最新的金融知识。

(二)建立金融教育专网,拓宽金融知识获取渠道。大多数国家央行都建有互联网网站,并将其作为沟通公众、货币政策和有关研究信息的渠道。而一些国家央行,还进一步建立了金融教育的专属网站。通过在网站上提供金融知识教材资料,帮助一般大众、学生、老师等群体迅速获取所需的知识。相对于出版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这种方式成本低、方便、更新快。同时在网站环境下还能设计出更加生动活泼、互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如英格兰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的“MeettheJacksonFamilyandAnita”是一种卡通动画的线上教材;加拿大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寻找货币的“digit”在线游戏,让浏览者以游戏的方式认识货币;美联储系统教育网站上提供的‘Peanuts&crackerjacks'是一种线上游戏,通过模拟棒球比赛灌输经济理念。这些依托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组织金融竞赛,激发金融知识学习热情。不少国家央行都采用金融知识竞赛的形式推广金融教育,激发公众尤其是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热情。美联储系统、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和韩国央行都组织了全国范围内定期的金融知识竞赛(见表一)。这些央行组织的金融知识竞赛不是抽象的理论比赛,而是模拟现实的金融实务竞赛。这种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参赛和观看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在普通教科书中无法体会到的真实的金融世界,可以提高他们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影响他们大学选修课程甚至影响其对就业行业的选择。

(四)打造多层教育体系,增强金融教育针对性。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知识结构以及对金融知识兴趣、接纳程度不同,各国央行都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的金融教育内容,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比如英格兰银行,对中小学生发行“MadeofMoney”彩色小册子及DVD,对一般公众发行多媒体教材,对各国央行从业人员则专门成立了专业培训机构Bank'sCentreforCentralBankingStudies,通过主办研讨会、课程等进行央行业务培训。在各国央行中,金融教育内容全面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是美联储系统,从表二可以看到,美联储系统金融教育的对象层次分明。另外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央行比较重视少年儿童的金融教育,美联储、日本银行、我国台湾省‘中央银行'都建立了专门的儿童版央行网页。

(五)重视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公众金融知识现状和教育效果。调查研究是各国央行了解金融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并加以改进的重要手段。日本央行自1993年按季对公众进行央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就包含央行认知度和金融知识状况的调查。美联储对金融教育状况和成效也有定期调查,包括:每三年一次的消费金融调查;与Jump$tart合作每两年进行调查(Jump$tart是美国民间的教育团体),了解美国高中生的经济金融知识水准;每两年一次举办社区事务研讨会,讨论金融教育的成效。其中与Jump$tart合作进行的调查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02年Jump$tart公布美国12年级高中生2001-2002年金融知识评估结果,其揭示的美国高中生在金融知识方面的低水准引起了美国国会注意,美国国会专门召开了金融教育听证会,最终促进了美国《金融知识与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和“金融知识与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另外,美联储还于芝加哥联邦准备银行设立了金融教育研究中心,为金融教育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

(六)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特色金融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推广金融教育,有的国家央行还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活动。日本央行通过参与地方文化复兴活动的方式推广金融教育。如在日本央行旧大楼广场演出地方戏曲“能剧”、举办音乐会、在夜间点亮霓虹灯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民众对央行的认识,增强金融教育效果。德国联邦银行每年都参加法兰克福地区定期举办的博物馆嘉年华会,在嘉年华会上设有央行展示摊位开展金融教育。嘉年华会期间,德国联邦银行的货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邀请经济金融界学者在博物馆进行讲座,传播金融知识。实际上,不只德国联邦银行,美联储系统、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等央行的货币博物馆都是它们开展特色金融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各国央行开展金融教育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金融教育组织机构。一是建议人民银行牵头财政部门、银监会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组织推广金融教育。在时机成熟下,可以推动成立类似美国金融教育委员会、金融教育办公室等跨部门的金融教育组织机构。二是人民银行要明确内部金融教育工作的负责部门,加大对金融教育的资金投入。

(二)设立金融教育专网。在人民银行网站上设立专门的金融教育专网或专页。网页的功能包括:一是提供各种金融教育资料的电子版,方便公众下载学习。二是利用网页环境设计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假币识别、货币政策操作的网页游戏,征信系统查询流程、反洗钱宣传的视频动画等。三是设立网络交流讨论区。可以让公众在线讨论金融知识,也可以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讨论区发表对当前金融形势的观点见解或对网友的金融问题进行答疑。利用央行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把讨论区打造成人民银行管理推动的,普通公众、高校师生、金融从业者和金融专家共同参与的全国最大的金融网络社区,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教育推广平台、金融知识交流平台、央行与公众的沟通平台。#p#分页标题#e#

(三)举办金融知识竞赛。人民银行在2007年曾经举办过一次金融知识竞赛,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采用网络开卷形式,缺乏竞争、缺乏荣誉的竞赛没有吸引力;二是竞赛仅举办了一次,效果难以持续。三是竞赛面对的是全体公众,在参与人员上没有突出重点人群,在试题内容上没有突出央行特点,影响力有限。建议人民银行借鉴他国央行的经验,重新举办全国性的金融知识竞赛:比赛参与人员应定位于高校学生,由各高校组队参赛;比赛内容既可以有反假货币、征信或金融理财等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金融知识,也可以包括货币政策操作等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金融知识,还可以包含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热点问题;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采用现场答题方式,也可以采用金融论文写作的比赛形式;比赛奖励除了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外,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允许其在央行实习,甚至可以在人员录用方面向这些学生倾斜;比赛周期可以一年一次,通过长期坚持,把竞赛逐步办成全国知名的、各高校重视的传统赛事。

(四)增强金融教育针对性。对少年儿童,可以制作央行的儿童网页,给予他们金融方面的感性认识,从小灌输正确的金融观念;对普通民众,可以整合人民银行每年各种宣传资源,将反洗钱、反假货币、银行卡等宣传资料定期汇集成册或制成光盘免费提供;对中、高收入人群,可以开展金融产品的介绍讲座,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对高中生或大学生,除举行金融知识竞赛外,还可以举办金融知识夏令营、金融知识进学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金融知识,扩大金融业在校园的影响力;对高校教师,可以提供人民银行编写的岗位任职资格系列教材作为教辅资料,或者与高校教师合作编写金融知识教材,还可以帮助高校培训金融师资;对企业高管或金融从业工作者,可以依托金融培训中心提供高端投融资课程。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6

关键词:思想  心理  学习  生活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针对不容忽视的高职学生现状,我们对高职生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运用了抽样问卷法并辅之以访谈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9份,回收率98.6%,问卷有效率98.1%。

    一、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

    1、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稳定、健康,但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爱国热情高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高职学生应该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确立献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的观点的调查中,82、3%的同学表示赞同,基本赞同和不赞同的分别占12.3%和2.6%;调查中有11.5%的同学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完全熟悉,而比较熟悉和有点熟悉的却占到41%和47.5%,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同学表示需要加强,但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求体现出多样性,一些新颖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被广大同学所喜好,喜欢演讲、辩论、看电教片与社会实践的分别占51.5%和29.3%,而喜好传统的专题报告、授课和主题班会的教育方式仅占到4.5%、4%和4.5%。调查表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方法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真正作到寓教于乐。

    2、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取向存在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已开始跳出传统视野,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关注政治问题,而关注时政的来源也多种多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课堂、别人的谈论分别占到16、5%、20、6%、19、3%、21、8%、6、2%、15、6%。对于申请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的动机,有15、2%的同学认为有利于个人就业和前途,这说明,部分高职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多地承担应尽的政治,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

    3、高职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多样性。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元并存;从个体看,多数高职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1)兼容性。随着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和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个人与社会,义与利,奉献与索取问题的选择上不愿偏重哪一边,而是寻找结合点,希望"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义务和利益兼得"。(2)多样性、矛盾性。针对调查问卷中的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或论文、偷窃、在墙上和课桌上乱写乱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水、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在校园内吸烟喝酒、说脏话、逃课、在外留宿、打架斗殴、上课或者开会时聊天、看杂志、吃东西、从窗户往楼下倒水、扔杂物、穿着暴露、发型、装扮怪异等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学们在调查问卷的选择上,体现出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充分反映了处在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的复杂心态;(3)时代性。青年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当代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诚信的时代特征,通过调查43.6%的同学认为诚信应从我做起,并坚信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对于高职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大家都能正确认识,理智面对,针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31.2%的认为强烈反对,应该受到惩罚,42.9%的认为可以理解,但有违社会公德,不应该做,认为偶尔可以做和无所谓的分别占22.6%和3.3%;(4)不稳定性。在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双重价值的冲突和互动下,价值相对主义成为当代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又一特征,与传统道德灌输相反,青年更宽容"道德不确定性"的存在,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更多的"游离"态度。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人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和道德价值的取向日趋稳定和成熟.例如,他们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持同意态度的比例高达74.7%,74.9%,而不赞同的也大有人在,这说明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引导。

    4、心理健康水平仍待提高,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解压方式多种多样。

    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多元的价值现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方向性的改变,高职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波动大,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调查显示,对高职学生活适应的很好和还可以的分别占8、1%和66、9%,但较差和差的也占到18、8%和6、2%,对新环境的不接受, 自理能力的不足,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导致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现实认可,生活适应乃至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大学学习自主性强的特点,对习惯了中学应试教育的大学新生一开始很不习惯)或不快都可能使他们感到茫然无措,并由此产生失意,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2)人际关系障碍。高职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但在“你是否有知心朋友”的调查中选有的占73、4%,而没有也占到26、6%,这就使得一方面希望社交渴望友谊,另一方面又没有知心朋友,这种矛盾心理很容易导致压抑,孤独,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3)学习竞争压力。毕业双向选择,用人单位苛刻,使步入象牙塔的骄子们还没从成功的喜悦中回过神,又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业,迫使本想歇口气的高职学生陡生一种时不我待的紧张心理.然而紧张的背后,却是他们对新环境下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陌生和无所适从,调查表明,认为自学的东西太多负担大,知识涵量太大,老师上课进程太快、外界消极诱惑太多,从众心理,同学们都不学,基础差是学习中最大困难的分别占到16、8%、15、8%、11、6%、24、7%、14、7%、16、4%,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考试前后出现心情紧张的比例大增,考试成绩下降,使他们心理产生过度的自责感,焦灼感,压力感和郁抑感;(4)经济上的困窘.家庭经济环境对高职学生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调查表明,高职学生主要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和亲友资助的占到, 43、8%和20、4%,而高职学生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上的窘迫,往往使生活在贫困中的高职学生极度敏感,自卑,脆弱。(5)择业的难题。 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职学生面临的新挑战.随着择业竞争的加剧,当代高职学生的择业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回答调查中“你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的问题,有22、6    %的同学经常担忧,偶尔、很少、无的分别占56、8%、8、6%、12%;(6)生活空虚无聊。目标渺茫,或是对自己太没信心;或是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不太满意,但又无奈;或是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都觉"没劲",生活空虚,精神十分怠倦,自己认为"活得太累",这些学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表面上看起来很潇洒,实际上内心很痛苦.这些问题常使高职学生能力受到抑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交往能力受限制,严重的,还会使人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如头痛,头昏,消化功能紊乱等。#p#分页标题#e#

    针对以上压力,同学们解压的方式也可谓多种多样,转移(心理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顺其自然、自然调整的分别占到28、6%、17%、10、9%、43、5%,面对压力求助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更多的选择向知心朋友倾诉,而选择亲人、老师、网友的仅占19、4%、5、4%、0、3%。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1、学习目的明确,但学习适应性较差。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学生课外学习、参加辅导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与此同时也有一大部分同学感觉学习困难大,其中认为自学东西太多负担大是学习最大困难占到16.8%,知识涵量太大,老师上课进程太快,外界消极诱惑太多,从众心理,同学们都不学,基础差分别占到15.8%、11.6%、24.7%、14.7%、16.4%。

    2、考试压力较大,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的综合作用使得学生过分看重考试,有7.1%的学生考试前后总是心情紧张,有时、偶尔紧张的也占到24%、48%、19.5%,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有的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考试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高职学生的生活现状

    1、进入高职学校部分学生不适应学习生活的转变。

    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与中学已大大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期。中学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已经转变为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相对于中学时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照顾,大学的生活更加独立,这就造成了一些同学生活不能自理,自律性差;调查显示对高职学生活适应很好的占到8.1%而适应较差的却有18.8%,相对中学单纯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再调查中有39.3%的同学认为与班上、宿舍同学相处很好,还可以、不太好、很不好的也占到55.5%、3.1%、2.1%。

    2、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差距两极分化,理财观念尚需培养、加强。

    通过调查,高职学生高职学生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和亲友资助的分别占到43.8%、20.4%,而奖学金及勤工助学也成为少数同学的生活来源,这就使得家庭条件不同的学生,可支配资金差距巨大,出现消费两极分化,在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有4.3%的同学在100元以下坚持学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有7.2%的月消费在1000元左右,而月消费100-300、300-500的占到49%、39.5%。在具体的消费支出中伙食、学费成为最主要的支出,分别占到27.4%、23.1%,同时新的消费也随之出现,旅游、恋爱也占到1.4%、7.3%,购书、服装、大小型学习工具分别占到11.3%、14.7%、6.4%。从调查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学生消费追求时尚和名牌,手机、电脑、发型、服装、饰品等的盲目消费支出过多,恋爱、上网支出甚至超出伙食支出现象也十分普遍,借回家路费、借钱谈恋爱现象也时有发生。

    3、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困乏,上网成为高职学生课外“主旋律”。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过多集中在球类运动、打牌等活动上,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困乏,这也许多同学迷恋网络,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喜乐其中,忧伤其中,沉溺其中,徘徊其中,回味其中,在“上网的主要目的”一栏的调查中,查资料、打游戏、听音乐放松、和同学聊天、看电影分别占到27.8%、10.4%、24.2%、20.3%、2.4%。在调查“希望学校举办哪些课余文化活动”中,体育活动、交际舞会、观看教育宣传片占了很大比重,分别占到了19.6%、18.8%、18.4%,与此同时英语角、歌唱比赛、演讲比赛、也成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分别有10.5%、9.3%、11.5%的学生表示喜欢。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建议与对策。

    1、采用新颖多变的形式,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广大同学,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比如演讲、辩论、观看教育影片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寓教于乐;二是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管人”、“防范”等转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利益的需要上来。

    2、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是把道德法制教育与严格的管理制度贯彻结合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二是加强舆论宣传,转变同学们不正确的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校园不文明现象。

    3、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大力开展心理学知识、常识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学生的心理预警及自我防范意识;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结构,设立心理咨询专门机构,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

    4、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善学习状况。一是积极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及困难帮扶等活动,让广大同学知道如何学,怎麽学,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二是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形成赶帮学的良好风气。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7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在教《礼仪展风采》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播放动画,通过国旗班战士护旗、升旗所展示出的举止,感悟战士们通过礼仪展示的风采,从而揭示礼仪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对礼仪产生兴趣,以趣激学。然后请学校礼仪队的成员谈谈自己成为礼仪队成员的感受,从自身谈起,展示自身形象,从而感悟个人能否讲礼仪直接关系到集体的形象。使学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二、开展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在教《我们的人身权利》时,我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然后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加强了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生为本,以情感人,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勇于探索,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教法创新与学法的创新并举,提高课堂效益,达到新课改下的中学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结合《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有效教学

广州市教研室张云平认为,这套标准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是基于课程标准、与本学科课程新理念一致、从初中至高中各学段完整的中学政治新课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着眼于学生中学德育课程的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在测评学生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内容上给出了较为完善的评价目标体系、评价程序和多元评价方式及其示例分析。所以,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就要结合《评价标准》进一步吃透课标与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张老师认为,该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明确各阶段各模块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和主干重点内容,主动学习,高效学习,自主测评,自我评价。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教法有情景引入法、合作探究法、典型事例分析法、实践探索法、演绎归纳法等;学法有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情景体验法等。例如,我采用了典型事例分析法在《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用于过渡的活动,并将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安全撤离消防演习作为教学案例,使原本枯燥的说教一下子变得鲜话起来,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将教学话动置于学生现实的生话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话个体参与教学话动的强烈愿望,使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意、道德观得到真正的发展,把政治课教学融入生话,把生话引入课堂,构建生话化的课堂模式。又如,我采用了探究学习法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我采用调查实践,安排调查本校住宿生在校消费情况及反思的活动,活动提示:

(1)自由组合,小组分工,协作完成。

理财消费论文范文8

【关键词】网络信贷;大学生;诚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日常生活思维理念的变化,网络信贷越来越被中国公民所接受、运用,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已成为网络信贷的业务继续扩展的对象,超强的需求性、非理性性、冲动性等特点让大学生在网络信贷的洪水中不能自拔,越陷越深,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各高校加大力度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相关知识传播,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政策的效力总是差强人意,网络信贷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的自身本质特点等都限制了政策的效力,更甚至陷入信用风险的漩涡,如何在网络信贷的环境下增强大学生信用风险的防控,本文澄源正本,从大学生本身的源头——诚信教育来进行研究,从而寻求更优策略。

一、目前的发展现状

通过陕西省大学生信用认知的调研显示,60.65%大学生的日常经济生活每月资金完全没有盈余,甚至还有负债,资金大部分用于个人旅游、恋爱、享受等消费。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只有31%的学生选择使用网络贷款来弥补资金短缺,其中蚂蚁花呗、天猫分期、唯品花、京东白条占九成以上,只有一成的学生会选择其他P2P网贷平台贷款,但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小额小贷。在诚信方面的调查,92%的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同学中借款不还的情况比例高达51.98%;认为“个人对信用的理解程度和自觉”对个人诚信影响最大,占比58.80%;有88.39%的大学生认为诚信对未来就业和社会发展有影响,应该建立个人诚信或者信用档案;有72%的学生愿意或者应该通过学生活动、手机APP、培训讲座等多元化方式学习信用方面的知识。以上数据明显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理财意识,对信贷知识了解甚少,资金经常短缺,喜欢用购物网站平台的贷款项目,运用第三方P2P贷款平台很少,小额小贷,基本上都有按时还款的意识,但同学中借款不还的情况比较严重,缺少信用风险的概念,希望学习相关诚信以及信用、理财方面的知识。

二、诚信教育的概念逻辑分析和必要性

(一)诚信教育的概念逻辑分析

谈及诚信教育,就必须搞清楚一个原点性问题:什么是诚信?诚信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分为两个逻辑性概念,分别是“诚”和“信”,虽然可以互训,但总就有所不同:“诚”也被作为本体论范畴使用,“信”却始终是一个伦理学概念。[1]中国传统伦理更注重“诚信”的价值理性,强调人的内在“诚信”道德的修养,这一理解是基于“人性本善”这一前提下的,但过分注重人性自身的发展和慎独,就会出现“诚信”的知行偏差甚至是完全不一致。同样的西方“诚信”则相反的注重从外在约束(法制、宗教)来促使人形成“信”的基础,养成“诚”的习惯,表现出法制性、工具理性和宗教精神等特点。本文谈到诚信教育是基于中西方对于诚信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人类特有的道德领域,我们不要遵守低级的丛林法则,而是渴望自身通过学习、实践获取诚信相关知识,从而形成诚信的道德习惯和实践行为的一切教育都称为诚信教育。这一概念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前提下,传统信贷与网络信贷平分秋色,高校学生以及社会金融相关平台部门在承担信用风险的氛围下如何对其进行教育,做到诚信二字,这是本文要探索的诚信教育。

(二)必要性

1.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信用危机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传统形式的金融慢慢向多样化形式的金融分化,微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形成的出现势必考验人和社会中的“信”。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信用”“诚信”是前提,因为诚信和风险是并存的,诚信中的信用通常足以避免特殊的行动方式所可能遇到的危险,有效避免市场经济的天然性弊端,克服困难,尽量减少因为诚信或者信用出现金融危机或者次贷危机,扰乱经济秩序,从而保持经济稳好的向前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谈到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核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民族延续的根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就无时无刻渗透着诚信思维,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借助于“诚信”二字延续至今。社会稳定、人民富裕、国家富强都需要有一个法则或者说是文化的出现——诚信。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也是见证者,他们的诚信文化素养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或者是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其开展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3.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谈到人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是精神上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在笔者认为这里指的并不是人可以为所欲为,而是指让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融会贯通于整个人体,从内到外,从知到行都是一致的、全面且自由的。二是物质和时间上的全面解放和自由。要做到物质和时间上的自由就必须做到诚和信,让知与行在这两个时空上达到一致,人的问题就是诚信的问题。故在网络信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升其信用基数,控制风险系数,维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三、解决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保证。[2]在网络信贷的视角下,如何让大学生做到诚信,让信用的风险防控在最低层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思政教育第一课堂的理论获得是实践运行的筹码,要毫不吝啬的利用高校的思修、毛概、近现代史纲要等课堂教学融合当代信贷的经济模式,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这种教育是平等的说理,要打破偏颇的理论说教理念,不仅要从国家、民族社会等大方向讲透讲深诚信问题,更要从个人的尊严、名誉、长远利益来论证诚信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明确告知学生在社会信用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公民意识欠缺的时候,诚信的问题是国家富强和个人成功的基石。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在诚信教育这个问题上,所谓的彻底就是解决好根本问题就是在社会缺乏健全的信用制度制约或者社会整体信用程度不高的前提下,作为公民的大学生如何能够正视自我,客观理性分析自我欲望,抵制眼前自身无法解决或者处理的利益诱惑,面对挑战,洁身自好,理性的佛性律己。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在于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建构性对话,更要做到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和知行统一。注重实践,身教大于言传都是在处理知行之间的历史性矛盾,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难点。理论落实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合理性和差异性,摆脱“两难选择”的困境,这不再是思政教育的专属,诚信教育的成功与否,真正在实践中是要让学生的各门专业中获取诚信价值和意义,在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中起到脊柱作用,从根本上防控信用风险。

(二)构建科学诚信教育体制

诚信教育成功实施的基本保障是法制或体制建设和文化伦理创新。欲望的膨胀或者是不合理性,制度就可以限制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这样的社会或者说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控的,再加上中国文化侧重伦理创新魅力,诚信成为现实与未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和指导,既反对东方文化优越论,也反对全盘西化论,主张兼取中西文化之长而创造新的中国文化。[4]这样的诚信是建立在历史和文化基础之上的信任,受到侵蚀和损害时,一种稳定、透明和可预测的制度能够重建人与人之间新的信任。

1.培养诚信意识,树立诚信理念

教育关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实现人的潜力,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简单的知识堆积。[6]故诚信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根本一步就是让简单的知识融入大脑思维里,形成一种意识,树立一种理念,这是构建科学诚信教育体制的起点。社会金融的发展方向、融合新科技的云班课及慕课等课堂教学、新兴的网络信贷模式、归于根本的实践行为四者的有机融合及结合是培养诚信意识,树立理念的有机方法。

2.加强网贷宣传,呼吁理性对待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网贷的知识和理解是知之甚少,在对对方不熟悉的前提下去盲目的与之产生联系,容易失去自我或者是“陷入圈套”。宣传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网贷、信用、风险防控等相关的金融专词,正反面的案例特别能让学生感受颇深,然后客观、理性的自我分析和剖析,认真对待自身是否有需要、有能力去与之产生联系。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有风险就要应对,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心理健康的高校学生会在网贷、信用风险的面前正视自己,选择正确的方向和发展前途,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中一群人,心理社会反差特别的明显,没有经济能力,需求很多,之所以网贷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追求即时满足替代延迟满足。这样的背景下,无限制的欲望都会被短暂的满足,而后期出现的后果有时是他们心理所不能承受的,进而走向极端。故健康的心理能从信用风险的源头和结尾有效防控。

4.健全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管理制度

大学生的信用风险防控实际上就是从个人和团队两个维度来展开的。如果诚信的对象、利益预期、情景约束、频率都达到了全体化或者是高水准,这要依赖于健全的诚信管理制度。个人和团队维度都从以下二个方面开展:一是诚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云平台、电子签章、网络安全认证等技术从档案的建立(教学、学籍、毕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学生基础信息库、学生诚信信息库)到社会的应用(学校、社会或者企业、个人)等方面,全面开展信息化的服务。[7]二是建立诚信承诺、监督、档案、奖惩相关制度,进而产生大学生信用的评级制度以及信用报告制度,这就相当于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错,[8]以促使大学生认真、客观、理性的看待信用问题。

(三)齐抓共管,巩固诚信教育效果

信用风险的有效防控不仅旨在教育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巩固其效果。一是国家层面要规范网络信贷;二是金融层面要进行金融风险信息共享。做好这两个方面,实际上也是在诠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精神,为祖国的富强、社会的和谐、金融经济的稳定、人民的幸福起到一定的基础性作用。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