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范例6篇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范文1

下面就谈谈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学习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收获: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教育缺乏科学地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白玉萍教授讲的《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的讲座。给我印象深刻,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听了那么多的例子,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班主任,不做造成学生心理畸形的罪魁祸首。

小学工作是艰辛而又烦琐的,尤其是我们班主任。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很重要。教师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因此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技巧,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机能。总结教授们在讲座中提供的方法,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愉悦充实每一天。笑着过是一天,愁眉苦脸地过也是一天,那何不微笑着接纳一切,如果一天是快乐的,那么无数个一天组成的你的一生也是快乐的。

2、多与他人交往。长期独处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在朋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

3、投身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那么正好;如果你还不太满意自己的职业,那么也请你尝试着爱上它,都说日久生情,如果突然之间让你离开教育岗位,我想很多人都会不适应的吧,假使你不想离开这个岗位,那就请你好好珍惜它。

4、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记住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明明是学生犯了错,自己就气得不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迁怒学生的事情也不要做;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耿耿于怀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这句话听来叫人不寒而栗。教师其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有关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把握好学生的心灵气象,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听了赵晓颖的讲座《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与策略应对》的讲座,案例展示。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以后会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人际关系不协调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三、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要有这样的观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①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方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要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作为教师要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切不可伤害学生,要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②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相信我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在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对于班主任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当班主任已有23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我始终把教书当成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怀着对得起学生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中体会到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学生在毕业时写下:兰老师,您从一年级一直教我六年级,6年啊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人爱我,不厌弃我,我才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您就向我的妈妈,老师的爱最伟大,因为老师爱的是别人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还有什么比听到这些话更开心的呢?我感觉到,作为老师,有时只要那么一点坚持,改变的可能就是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这段难以忘怀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人师、作为班主任的巨大幸福,同时也激励着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真诚的爱心。

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没有爱的心灵,是贫瘠的沙漠,不可能长出红花绿草般的美德;没有爱的教育,是干涸的河床,不可能绽放心灵的浪花。做了二十三年的班主任深有感悟。只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一个名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1、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校地处铁道北,学生家庭都很贫困。我校留守学生较多,作为一位老师更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学生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导致孩子养成不爱学习,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谈心、多次家访。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学生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2、要从生活上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爱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处处为学生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能及时予以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热情中肯的评语、一次诚心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从心理上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最大限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真心,是缩小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我成了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班小明一次信上写着:老师,我想问问您,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想上学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就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帮他树立自信心。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进步很快。此时的我才真正感悟到班主任适时的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当我领着他走在路上时,很多人会问,这是你家的孩子吗。小明会故意拉紧我的手,身子向我靠得更近了,无形中告诉人家,我们就是母子。

六、开辟有效沟通的多种渠道。

通过本次培训我更加意识到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的沟通过程,有效的沟通又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从课堂语言方面,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新异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使用鼓励、尊重、商讨的话语方式,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及时反馈,鼓励评价。教学反馈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对各种反馈的信息要采取及时的措施,评价时要做到及时、公正,并通过及时公正的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反馈评价时要运用激励机制,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地信任学生;训练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范文2

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不但要面临战争的高风险,还要面临部队、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问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近年来一些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军人尤其是战士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一些重大事故、恶性案件、非正常死亡多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个人战斗力和部队内部的安定团结,从而影响部队整体战斗力。因此,重视军人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军队面临的严峻课题。这一点在军内已基本达成共识。本文对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1 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1 军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其基础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于地方人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王焕林等[1]采取分层抽取全军所有军、兵种的现役军人19662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获得了我国军人scl90常模。结果显示,军人scl90总分为144.10±43.20,其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地方人群(p<0.01)。原因为军队的主体由作战及训练部队组成,其军事行动强度大、机动性强,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其心理紧张度亦随之增高。有调查显示[2~5],军种、兵种、性别、文化程度、军龄、职别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陆军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海军和空军;军官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军人常模,士官其次,士兵最低;女军人普遍比男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文化程度低的兵比文化程度高的兵、新兵比老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方面。

    1.2 生活环境可明显影响军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由于职业要求,军人常驻扎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驻新疆部队,由于新疆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兵营生活相对艰苦,交通及通信相对不便,更易有孤独苦闷的感觉,加上训练强度高、作风纪律严、任务重等,更易出现压抑、情感脆弱等心理变化。张志斌等[6]分别于1993年、2003年两次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流调方法,对驻疆2180名及2984名官兵进行scl90测试,结果显示: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李斯特、任中文等[7]分别使用scl90对驻西藏边防军人进行测试,发现9项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

    1.3 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舰员长期生活在舰艇环境中,由于舰艇环境相对密闭、狭小,人际交往局限,性别单一,存在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睡眠饮食无规律等诸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加上舰艇人员的执勤、训练任务较紧张,给舰员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项调查显示[8~12],舰艇人员的焦虑状况显著高于焦虑自评量表(sas)国内常模,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和军人常模。近年来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4 军事应激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军事应激是在特殊军事活动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状态,是军人通过对军事活动环境和军事活动形式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和平时期军事应激主要包括军事演习、特殊条件外训和应急突发任务。作者曾对驻疆高原边防及应激上山战士scl90测试,结果显示[13],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说明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比一般人群和平时军人差。主要表现为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1.5 特殊社会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特殊社会环境同样会对军人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入伍适应期,在短时间里战士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军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剧烈的,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李国华等[14]对军人精神卫生及精神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战士入伍后6 mo末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入伍时;入伍后2 a末的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入伍时。说明新战士来到部队后,由于对军营环境的不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又如少数干部管理方法简单生硬,使一些官兵思想负担过重,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和单亲家庭的战士,极易产生孤独寂寞、抑郁等异常心理。再者年轻官兵大都从学校毕业不久,文化程度高,上进心强,期望值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挫折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6 家庭因素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结构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完整合理的家庭结构,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养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相反,缺陷的家庭结构使子女缺乏亲人的呵护、关心和教育,其子女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气质、品质等的形成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导致心理发育受到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这在家长闹离异的过程中表现得格外明显。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部队中父母离异的战士也在逐年增多,父母离异的战士,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特殊性,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战士入伍前长期生活在畸型的家庭环境里,养成了孤僻性格,极易出现心理问题。(2)婚恋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文献[15]对1000名战士的调查显示,对恋爱问题感到烦恼者314名(31.4%),见不到女朋友感到烦恼者267名(26.7%)。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恋爱受挫比一般青年更多,挫折感更强烈、更持久。一旦恋爱受挫,就会使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失望、自卑、忿恨等强烈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平缓下来。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因婚恋受挫而给青年军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呈越来越大的趋势。(3)家庭后顾之忧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夫妻分居、转业或自主择业后的工作去向问题也困扰着军人。军人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子女抚养、入托上学要操心,父母年迈或有病需要照顾和护理,家务琐事也要分心去料理。一些军人夫妻分居两地,不能经常沟通感情和互相照顾,生活多有不便。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军队生活和繁重的家庭负担,往往对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可见,军人较一般人群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逐步改善不良环境因素对其心理状况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将起着重要作用。

    2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工程,我国军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1 政策保证方面。近年来,从总部到部队基层,对健康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1992年三总部下发了《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部分军区还制定了《军区部队健康教育工作规程》,各单位在完善机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政治部还结合部队情况编写、下发了干部和战士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济南军区、新疆军区开展了心理专家下基层活动,组成讲师团,深入所属部队巡回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队官兵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

    2.2 军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强烈。部分单位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16,17],对海军某部302名官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72.5%官兵有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需求;海军后勤学院的450名来自部队基层单位的学员把心理咨询列为健康需求的首位。可见,基层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视。对部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健康教育活动的追求已趋于丰富多彩。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及对象的不同,不断改进传播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角度和形式,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实物标本、幻灯、录像等形象直观的教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广泛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这与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是相符的。

    2.3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军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高战斗力和应激能力。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全军各部队蓬勃开展,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官兵的认可和欢迎。但是,部队进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部队把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场运动,开始劲头很大,搞得热热闹闹,但坚持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了,结果难免使教育活动虎头蛇尾,效果欠佳;有的部队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弄不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还有的部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青年军人的心理特点,也没有考虑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结果广大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感兴趣,致使教育起不到实效。调查发现[18],72.1%的官兵认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部队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2.4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现状。在总部的支持下,2001年以来各军医大学开展了短期师旅医院兼职心理医师培训,培训了一批兼职心理医师,各大军区也自行培训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这批骨干在部队的心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部队点多面广,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根本无法满足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这种以授课为主要培训方式进行的短期培训,无法满足部队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查发现,经过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回到部队后真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并不多。这种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模式可能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目前全军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参训人员见习、实习和实践机会很少,培训目标不明确,各个培训点的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形式单一,加上培训时间短,参训人员较多,这样的培训实际上只是一个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的普及培训,参训人员学到的更多是感觉层面的理论知识,这样的知识很难与实践结合,无法达到应用的目标。很多参训人员回到部队,面对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对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因此,目前在部队开展军人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就是探索新的适合部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拔素质较好的骨干,到院校进行足够时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掌握部队心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这是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先行。杨国愉、冯正直等[19]在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整合培训模式的“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目标:培训部队实用型心理工作骨干;两个关键:理论与实际结合,院校与部队相结合;三个阶段: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培训阶段、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培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应用实践阶段;四种途径:理论学习、实习操作、临床见习和部队实践;五项内容: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心理档案建立,心理障碍的识别与诊断,军人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报刊,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并将此培训模式初步应用于部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建议与展望

    总政治部在《关于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加强现代化高科技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军官兵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全军“三化”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可见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此提几点建议。

    3.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环境、军营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应激源不断增多,军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显著提高。因此,军队健康教育内容应相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力求将有关问题讲深、讲透,特别要侧重于心理保健、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指导。

    3.2 突出心理训练。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的训练与工作成绩,还会影响战时的部队战斗力,甚至影响到战争结局。所以,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心理训练内容。通过职业心理选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训练中模拟高难度的战争条件,逐步稳定战士的训练情绪,并指导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措施,可有效地培养他们英勇、机智、果敢的优良品质。

    3.3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针对战士,基层干部也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真正掌握战士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点,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4 编写适合部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军队系统应组织编写紧密结合官兵实际,满足官兵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普及资料,真正把健康教育理论策略同军队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实用的教育模式,制作出一批优秀的教材,基本做到因人施教。军队各级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班,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健康教育指导人员。1994年~1998年解放军第23医院兰州军区精神卫生中心以自编的《军人精神卫生保健常识》一书为教材,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7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1998年南京军区卫生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4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分别培养出一批精神疾病防治骨干,对于缓解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需求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焕林,孙剑,余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

[2] 陈继军,武雪冰,刘清波.用scl90、epq调查某部队神经症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112

[3] 蔡丽萍,刘少壮,王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9

[4] 刘素珍.军人心理问题自我评估结果的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905

[5] 张小战,朱爱荣,唐华.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1):27

[6] 张志斌,陈冬梅,孟新珍,等.新疆军区四级心理卫生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4

[7] 任忠文,沈卫民,朱广智,等.驻藏高海拔边防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增刊):27

[8] 敬德玲.守岛某部发病情况调查与防治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4):307

[9] 陈孔斌,杨海霞,林建强,等.全封闭舰艇人员心理社会多因素研究[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7,4(3):158

[10] 黄志强,余浩,李政年,等.舰艇人员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2000,7(3):183

[11] 李政年,王有谦,余浩,等.舰艇环境对舰员心理功能和神经行为的影响[j].劳动医学,1999,16(3):147

[12] 沈兴华,杨健荣,杨月珍,等.常规训练舰艇舰员的心理健康与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5):357

[13] 孟新珍,张志斌,祝卓宏,等.高原边防及应急上山战士scl90评定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83

[14] 李国华.战士的心理成因及对策[j].军事心理学杂志,1998,14(1):46

[15] 韩向前.宣传教育心理学[m].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195~198

[16] 王东,刘建平.海军某部302名官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15(5):156

[17] 张晓红,王丽英,张志杰.部队基层官兵健康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33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大学生自杀的极端事例时常在各所高校中出现,仅2011年上半年,全国就有40名高校学生自杀身亡”。①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1 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1.1 拓展训练涵义、特点与课程内容

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兴的体验式学习形式,源自二战时期英国海战求生,后盛行于人才资源管理培训系统。1995年进入中国,2002年北京大学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学校教育系统中,之后拓展训练如雨后春笋一样在高等院校安家落户。学校拓展训练的开创者钱永健教授认为:拓展训练是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体验式教育在中国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活动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②

拓展训练课程的特点是以游戏活动开始,刺激、好玩、新奇和惊险并存,体能刺激适中,心理刺激最大。课程以综合体能活动为载体,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挖掘个人潜能、提升自我、熔炼团队为目标。

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多样。依据主要课程内容,可分为破冰类课程、沟通类课程、团队协作类和个人挑战类课程。依据练习的场地,可分为室内拓展课程、户外拓展课程和专业场地拓展课程;依据拓展的目的与任务,可以将拓展训练分为激发潜能类课程和熔炼团队类课程;依据拓展的功能可以将拓展运动分为健身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拓展训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1.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以体现。③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态需要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依据广东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的《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可归纳为:心智潜能得到充份发挥,形成了优良的心理品质,情绪稳定、适应良好、有幸福感和成就感三大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特征。

1.2.2 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成为研究新领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心智潜能得到充份发挥,情绪、意志、人格、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以及心理行为等得到健康发展。这与拓展训练挖掘个人潜能、完善健全人格、完美团队合作意识的目标有高度的一致性。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课堂理论宣讲、专题讲座走向多种活动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而拓展训练教育模式的引入更是打开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扇大门,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自信、理解、信任、沟通、团队等抽象性概念一下子直观起来。在拓展训练专门设计的游戏体验活动环节,学生将会毫无保留地展露出自己做事的行为方式;在分享讨论环节,学生在兴高采烈地诉说和倾听过程中将显露其行为活动的心理路程;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在分析活动成功或失败、完美或缺憾的过程中将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正在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2 五邑大学拓展训练课程及培训开展情况

2.1 正式引入拓展训练课程

2009年,拓展训练以公共选修课形式引入五邑大学。每期培训时间为9周18个学时,课程规模为30人。目前已开设7个学期,培训学生达200多人。拓展训练课程以体能刺激与心理刺激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完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操作流程为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活动体验—分享讨论—总结反思—感悟提升—改变行为。

2.2 单元拓展课程的培训目标明确

以我校拓展训练的核心经典课程为例:破冰团建课程旨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坚冰与隔阂,选出队长创立队旗、队歌、队训、队名,完成团队建设;信任背摔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失重的恐惧以及团队协作的意义,认识到信任别人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被别人信任是一种成就和满足;突破雷阵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时的兴奋,学会打破定型思维,勇于开拓,勇于创新;高台演讲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到高压下演讲的困惑,认识到说话是思想的表达,听话是信息的收集,而思想是一部复杂的交换机;穿越电网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细小失误造成的满盘皆输,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2.3 多种形式的校园拓展培训活动

为扩展课程的辐射面,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定期聘请该课程教练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活动。如:2010年,校党委宣传部开展了“责任、激情、言为心宣、语为心传”为主题的校报记者团潜能挖掘拓展培训;2011年,校团委开展了以“我行、我能、我尝试”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岗前模拟拓展培训。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该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显著。

2.4 受训学生回馈课程感悟

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每期课程都和学生建立了很深的情谊。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了无障碍信息沟通。在学生反馈信件中,内容包罗广泛,课堂建议、训练感受、课程回顾、生活感言,最多的还是拓展课程感悟,从这些感悟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提升与进步。部分学生感悟列举:(1)在明确了目标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成功的;(2)如果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别人,你会信任对方吗?信任,是精诚合作的基石;(3)这是一次值得的培训,因为我们在培训中受益匪浅,而这些收获已经在不经意间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更加积极向上;(4)大声唱,大声叫,用力跑,用力跳,紧紧拥抱,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很难体味到的。教练对于信赖、自信、团队协作的点评对于我们也变成了一种快乐而必要的回味。结束训练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将这些快乐的过程讲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回收每一份羡慕、期盼的目光。

3 五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培训方案设计

党的十报告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成为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词。因此,高校引入拓展训练,在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方案时,将企业团队培训中流行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从教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在体验式的游戏活动项目中,开发个人潜能、强化团队合作,深化人际沟通,培养理解力、信任力、塑造完美人格,让学生在游戏玩乐过程中顿悟自知、自信、自强。

3.1 塑造完美人格锤炼学生干部领袖团队方案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使和桥梁。对学生干部进行沟通力、理解力、领导力以及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团队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展现自己、分享讨论中审视自己、总结回顾中提升自己。最终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扩大训练的成果,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到信使和桥梁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3.2 挖掘潜能打造多种风采精英团队方案

依据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统筹安排各类拓展训练主题培训,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求。开创性地为不同学生群体举办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如为大一新生举办“新起点、铸梦想、我的人生我作主”规划类主题活动;为大二大三学生举办“塑造你我、合作发展” 团队意识类主题活动;为毕业生举办“自强、自信、自立、放飞梦想、融入社会” 自我提升类主题活动;为学生党校和团校成员举办“挑战自我、熔炼团队” 主题活动;为经济困难生举办“自强、自信、重塑自我、重树自信” 主题活动;为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举办“敢担当、我行、我能、我参加” 主题活动。开展这些培训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开放分享、快乐学习的魅力,增进彼此了解,建立人际信任,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下转第219页)(上接第205页)

3.3 积极学习完善辅导员指导团队方案

举办辅导员心理素质拓展技能专题培训活动。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和责任。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可在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参加拓展训练专题培训,促进受培训的辅导员将拓展训练的精神、技能运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生活当中,激发工作热情,传递正面能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4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拓展训练的相应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拓展训练课程要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关系,多维度积极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训练方案设计,让学生在体验式培训活动中开挖个人潜能、深化人际沟通,熔炼团队精神,在游戏玩乐中顿悟自知、自信、自强。

注释

① 袁凤梅.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心理抗压力作用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范文4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6.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8.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9.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10.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2.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

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4.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要积极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帮助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1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16.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自2002年秋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17.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同时,各地应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此项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范文5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训教师至关重要。然而,培训什么、怎样培训却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培训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制约。特别是对于不可能长期脱产系统学习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及能力,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以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较多,而对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提高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及能力的方法学研究却较少。我们借鉴国外培训经验,从2000年3月开始对昆明市盘龙区东华一小的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通过参与式培训提高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及能力”的项目研究。旨在通过参与式培训提高该校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及能力,并探讨参与式培训方法在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研究过程

2.1 对象

本项目选择了昆明市盘龙区东华一小作为项目实验学校。该校现有教职工34名,年龄在20~58岁之间,平均年龄33.65岁;教龄为2~39年,平均教龄14.15年;其中男教师6名,女教师28名,大专以上学历15人,中专及其以下学历19人。对照学校昆明市盘龙区董家湾小学在规模、级别、人员组成等方面的情况与实验学校基本一致。

2.2 方法

2.2.1 实验组培训方法

需求评估 通过对领导、教师、学生(好、中、差)分组访谈,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12个专题培训内容。

参与培训本实验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从培训开初的需求评估到专题培训活动都运用了参与式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个案讨论、情境分析、实践作业等),在一种轻松、自然、平等、和谐、开放的氛围中,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从而提高培训效果。(每周一次约1.5小时)

2.2.2 评估工具

根据访谈中了解的现状和问题,自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评估问卷”(教师自评、领导评、学生评),“教师知识问卷”(以上两问卷两组前后测相同),“教师培训后测问卷”。所有评价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

3.结果

3.1 教师心理行为变化自评

“教师培训后测问卷”由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能力、行为和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四个项目组成,并且都以10分表示“最佳状况”,让实验组与控制组教师自评他们在实验干预前后两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然后进行他们的差值比较,结果见表1。另外,实验组的自评问卷还有两个封闭式问题,其结果表明,100%的干预对象认为通过培训干预,自己关心学生及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以及相关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并已把培训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96.7%的被试表示如果今后还有类似的培训活动仍愿意参加。

表1可见,实验组与控制组教师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两者的提高水平(组内比较)皆达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经过培训干预,其增长远大于控制组的自然成熟增长,且他们的增长率差异明显(组间比较)。说明培训不仅增强了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了教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改善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而且促进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

3.2 两校领导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变化状况的评估比较(表2)

表2可见,首先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上都有改进,而且积极行为的改进程度均大于不良行为的改进;其次,实验组的改进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水平幅度方面来考虑,都大于控制组的自然成熟量,两组平均提高项目数差异显著(p

3.3 学生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变化状况的评估比较

表3可见,学生评价结果和领导评价结果基本相吻合,实验组教师经过培训干预,其变化从量和质上皆显著高于控制组教师,这说明参与式培训干预的效果已转化为行为而被学生所感知到。

3.4 实验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效果及感受

实验组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材料中显示,96.7%的教师在总结中列举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如何把培训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学会了“正确选择强化物”、巧用“剥夺式惩罚”、“多表扬少批评,多帮助少埋怨”、“正确归因”;许多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给差生送温暖”,有的教师在学习了“变单一评价为多侧面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原理后在班级里评选“学习星”、“守纪星”、“体育星”、“创造星”、“优秀小厨师”、“故事大王”等。可见,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迁移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

4.讨论

由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同组纵向比较结果可见,两校的教师都有明显进步,但由两组的等组横向比较可知,控制组教师在无干预情况下虽然也有自然成熟,但其提高幅度比实验组小得多(P<0.01),这充分证明了这次培训的显著效果。我们认为这样的效果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教育部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气候、科研兴校的倡导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②心理辅导方法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③培训者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真负责的态度亦是取得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这次培养的特色:

(1)通过需求评估,确定培训内容

受训人员参与制定培训内容。我们首先与领导访谈,看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抽好、中、差学生代表分组谈话,了解教师日常教学中有哪些行为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希望老师作哪些改进?最后进行教师访谈,了解其工作中有哪些困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对培训有什么要求和期望?这些访谈促进教师对这项工作的思考,有利于端正培训动机,对我们确定十二个主题的培训内容及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使我们的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教师们亦更有热情,因为这是他们的需要。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商讨、沟通,建立了和睦、信任、温暖的人际关系,他们乐于协助、参与。

从教师培训后的总结可见,培训内容深受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和欢

迎。所有的参训教师都认为培训是必要而有效的,培训所涉及的内容合适并有用,教师们认为:“培训内容可操作性强,可活学活用”。例如:教师情绪的调控技术使许多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发脾气了;有的教师用累计积分以及“代币制”手段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通过培训,教师们收获很大,并能把培训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2)学员参与培训活动

本项目采用参与式培训手段,不但在确定培训内容时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而且在培训过程中活动的组织也以学员为中心,力图推动学员参与其中。在培训的原则上,我们坚持民主性原则与启导性原则相结合。民主性原则要求在操作技巧上培训者淡化“领导”角色,减少价值判断,尊重每一位学员,在谈话中采取不批评、不指责、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成员开放自我;启导性原则要求:不是教训他人而是开导他人,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帮人决策,不是增加学员对培训者的依赖而是增进学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训方法上,除了运用启导性方法讲课外,还结合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个案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活动形式,以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同时我们还鼓励学员结合每次培训主题在课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出行为演练以强化培训效果。例如在“教师心理卫生”主题培训中,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是:首先,由培训者做引导性发言(言简意赅地讲解健康的内涵、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有极强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然后引导受训教师各自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情绪蛋糕”分割(分析我的情绪是什么);第三步分组讨论:①我们为什么愉快、悲伤、愤怒、紧张、忧虑……(情绪归因)②我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走出情绪的低谷)③团体交流分享并由培训者点评“经验”,启导情绪的调适,并鼓励学员把学到的情绪调节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愉快的工作,健康的生活。本项目实践证明,参与式培训手段深受学员欢迎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十分投入,自始至终参与的热情很高。本次培训实践证明,参与式培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加培训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培训方法。

(3)全员参与

不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培养几个骨干分子,让他们开课和搞个别咨询。这种方法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忽视了教师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是由教师造成的。造成问题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不堵住源头,骨干必然疲于应付,效果不佳。全员培训就可以预防许多“面”上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走普及化的道路。当然,我们也要对学校的辅导人员作进一步的专业培训,解决“点”上的问题,也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这样,普及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更有实效。

(4)多维评估

本次培训的评估采用了实验学校与对照学校教师评、领导评、学生评三种维度,运用了自评与他评、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多种层面进行评价,如此丰富的评价手段一致表明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客观的。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结构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兼职相结合;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专业强、观念新、心理素质好;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目标包括知识与理论、技能及理念的培训,重点是理念的培训;培养方法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后两者为重点。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结构如何、有什么要求、如何培训,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结构

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普及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师资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 000~7 500名学生中至少应该配有1名心理学专职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教师,在美国叫"学校心理士"(school psychologist),在日本叫"心理专家"或者"学校心理相谈家",属"心理学专业技术工作者"范畴。

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优化学员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员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员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员或心理专家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心理教育,即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心理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二是心理咨询,即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协助学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进行鉴别诊断,以做到及时转介,这又要求他们掌握相应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和训练理论,熟练运用心理咨洵和心理活动技巧。

(二)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力量

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员之外,军队院校还需聘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员。兼职教员是指学院正式聘用的,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既能够有效补充专职教员队伍的不足,又能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

二、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

要保证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良好发展,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硬、观念新、心理素质好的教员队伍。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要求应包括:

(一)专业强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统计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应了解一些医学心理学、精神心理学、治疗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自如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心理教育、测量、统计、咨询、调查、研究的能力。另外也包括一些非专业能力,如言语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调控能力等。

(二)观念新

知识和技能之外,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是教员个人头脑中的"内隐理论",即理念问题。它随时随地会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员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课堂教学策略。教育家阿瑟·阔伯斯说过:"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什么。"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观念对塑造教师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在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教育观念的重塑。具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具有的观念是:

1、充分尊重学员的观念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员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员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在此过程中,首要的是接纳与尊重。要采取真诚、同情的态度,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接纳、理解对方,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反思等方法,帮助学员自我探索,做出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判断和选择。

2、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学生的利益的观念

要严格坚持保密原则。在不危害别人和当事人的前提下必须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经当事人的同意,不得将其情况向任何人透露(法律规定除外),这是对当事人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最大尊重,也是心理咨询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同时还是咨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3、致力于来访学生的自我成长的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整个教育过程都要致力于调动学员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其自我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的能力,最终促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学会成长。

4、提倡个性发展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得以区别于他人的标识,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力的原始力和心理依托,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自己的尺度。我们应尽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应尊重学员的个性和人格。学员需要有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以便激起更充分的探索和思考。

(三)心理素质好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员自身应具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心态;具有豁达宽容的包容心;具有调节控制表达情绪的能力;具有理性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认知能力;具有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具有真诚、友善、开明、合作的人格;具有亲切、热情、宽容、善良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较好的处理与学员的互动关系、引导学员理性看待问题,同时也作为榜样潜移默化学员的心理状态。

三、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教育培训,不是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而是一种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要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员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

一是知识和理论的培养。包括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理论。二是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统计、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技能。三是理念的培养。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培训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和技能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涉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作用、内容、对象、方法、途径等的认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行为。同时,理念还包括对人对事对生活对工作基本的观念。若持一种开放、通达、包容、理解的态度,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尊重学员的人格和意愿,便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及积极的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二)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校本培训、远程教育、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其中,校本培训主要依托本院校相关资源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远程教育主要借助远程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和机构进行远程培养。重点是体验反思式培训、参与式培训。

体验反思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是对传统培训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培训是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中心,以"专家讲授"为主要模式,以讲解和讨论为主要方法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传递知识和培训技能,但难以重塑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需要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解决观念、信念层面的问题,所以仅靠传统的培训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体验反思式培训是指以受训者为中心,让受训者先体验心理辅导活动、先实践行动研究,再在心理辅导与行动研究过程中,让受训者以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心理辅导能力发展的培训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创造一种真诚、民主、合作、共情的环境,引导和帮助学员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心理辅导理念的培训中确实要突出教员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从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中不断进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尊重接纳他人,建立真诚信任的人际关系,相信他人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参与式培训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参与式培训强调受训人员的参与、体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多向交流资源共享、充分尊重受训者、受训者体验的是平等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其特点为:第一,通过需求评估,确定培训内容。第二,受训人员参与培训活动。不但在内容制定上而且培训活动的组织上也让受训人员参与,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和发挥其积极性。第三,全员参与。除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性之外,还要进行学院教员全员培训,要走普及化的道路。第四,多维评估。要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评价,要将自评与他评、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总之,在培训中,一要加强培训目标的人本化;二是实现培训内容的综合化,突破以往只重理论指导或只重技能训练的片面性,同时重视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三是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可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个案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廖全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