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范例6篇

高中话题作文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虽然高考说明年年有所调整,但是作文占语文试卷150分中的60分这个比例一直没有改变,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考生的作文成绩普遍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不仅仅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问题,更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科学素养,传承中华民族语言文学精华的大事。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习和调查,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作一分析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提出话题作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众所周知,阅读与作文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到作文水平上。在一项对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中[1],虽然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明确,但是在阅读时间、数量以及内容上都颇令人担忧。

从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来看,有调查[2]显示,大多数学生厌恶作文,并且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普遍觉得缺乏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尤其是高三年级,不少学生感觉作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这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依然存在有很大关系,作文教学在被重视程度、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问题,形式单一和内容单一使学生觉得作文教学索然无味。

在网络时代下,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信息量和为教学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得学生面临更大的考验。许多学生不是沉下心来认真阅读精品原著,努力在社会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体验,而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源,大量参考所谓的范文,甚至照搬原文。不仅导致学生缺乏文学素养的积累,缺少真实生活的体验,更是应试教育、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思想在习作中的反映,也是网络道德的沦陷。

迫于升学的压力,同时受话题作文实行之初那些以特殊文体、华美辞藻而得高分的作文的影响,学生在写作训练时,也倾向于采用类似的连篇套话,以望在高考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仅注重形式华美出彩,忽略了内容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使得许多高考作文华而不实。

二、高中作文教学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1.在文化传统上,中国重感性抒情,而西方重哲学和思辨。

东西方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无疑会反映在教育上。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主导文类一贯是抒情散文,它们是教师教学的理想范本,当前高考作文抒情泛滥而思想肤浅、套话连篇而智性缺失与语文教材现状不无相关。这并不是说重感性抒情的传统不好,其实西方的理性思辨传统也有弊端,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是不是力求在这种深刻的倾向中努力寻求平衡。

2.应试教育的存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因素。

升学率的政绩观念不仅使不少学校重理轻文,也使得教师违背“写作的无功利性和个性化”[3],为考试而教,削弱甚至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实际生活的体验。另外,作文教学的长效性也使其在功利性较强的应试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高中三年缺少系统踏实的训练。此外,教师自身素质不够,理论知识欠缺,教学手段不恰当也是造成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3.当今的话题作文存在对思想倾向的严格考查和命题中的隐性选择。

这一话题作文考核的特点,使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逐渐落空,学生不自觉地处于一种严重失语的状态。并且,过重的学业压力使学生没有时间体验生活、阅读课外书,从而缺乏写作素材。而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三、话题作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虽然在现实中,高中阶段俨然已经分解为两部分,即学习知识的阶段(高一高二)与准备高考的阶段(高三),但是作文水平是非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而是需要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训练过程,因而,不宜将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分裂开来讨论。针对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作文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1)有关写作理念的转变。写作最根本的动力源于深刻思考后的表达欲望。学生作文必须要建立在自身的生活体验之上,有感而发。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逐步强化自我表达的能力。

针对西方实用思辨的写作理念与我国感性抒情的特点,对比差异,取长补短。确当地平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比例,对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反应在作文上,也会更有深度和力度。这点首先可以从教材选编上改进,打破以往的抒情范式,适当平衡抒情与思辨文章的比例。

(2)有关教学理念的转变。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式的知识构建方式,这也非常契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值得在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中推广。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体主动性。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使教学活动更利于学生吸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强调学生自主的阅读、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持之以恒的习作训练。

2.教学过程的改善

(1)教学准备。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吐故纳新、需要理论指导和技术指导的职业,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巩固提高自己的基本素养,还要不断地吸取新的作文教学理论成果和技术成果来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每个阶段甚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对学生情况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思路,使学生既能在已有认知水平上理解新的知识,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教学资源。技术革新为教育带来课程资源的丰富和更易获得。网络的普及不仅为师生增添了信息的来源和数量,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博客、QQ、个人主页等很大程度上与书面表达有关,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因此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新平台。此外,手机、图片、漫画等等,只要有益于作文教学的,都可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也为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开发作文教学的有效课堂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之后才能见到成效,教师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和规划,要有足够的耐心有步骤有方法地按部就班地推进。高中三年中,我们不妨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细节分解”的作文训练原则,即把总的作文教学目标和训练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学年和学期,进而落实到每一周的教学计划和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写作知识的讲解,这部分知识可以单独放在作文课上讲,但更好的方式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让学生掌握。

笔者在教学实习中发现,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语言形式,这说明了阅读对写作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要充分重视阅读,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好文章。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仿写、评论、读后感等形式进行作文教学的训练。

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高中作文教学急需在当今竞争依然激烈的高考形势下尽快进行有效的改革,这将是一个十分艰辛漫长的过程。改善高中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也是教育研究者的重任,这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的相互配合。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高中作文教学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2

1.一个好的写作心态。

有些考生作文时惟恐写不完,略作思考便慌忙提笔,一挥而就,这样的作文难以做到文质兼美。实践证明:初中毕业生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面对话题,成功的心态便是自信。镇定自如,才会激情投入,激活思维,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

2.一个清爽的文面。

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适值酷暑,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文面整洁,本身就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为此,考生既要写快,又要写好。即使字体不美观,也要尽最大努力。切记字体要匀称,字不能太小,也不能占满格,更不能出格。

3.一个明确的中心。

“文以载道”。考生应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观点,让此观点统摄全文。不少考生文体不分,只是简单地拼凑字数,废话过多,中心不突出,就会被阅卷老师判为“四不像”文章。

4.一个精彩的题目。

“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既然允许自拟题目,考生就不应放弃展示自己写作功力的机会。题目角度宁小勿大,语言努力做到凝练、含蓄、优美,力求让阅卷者“一见钟情”。可用修辞方法拟题,移用诗词句人题,或反弹琵琶,题目体现创新;或设置悬念,让题目引人入胜等等。

5.一个亮丽的开头。

古人行文讲究“风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可采取的方式有: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写景状物,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抒情议论,奠定基调等等。切忌开头云缠雾绕,洋洋几百字后,仍不见内容与话题有关。

6.一个新颖的形式。

考场作文,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一个匠心独具的形式,也会让阅卷者眼睛一亮,对眼前的作文增添几分好感。

比如,可以采用题记,揭示文章主旨;可以使用小标题,使内容简洁醒目;可以抒写书信,以情动人;还可以镜头回放,再现生活等等。

形式创新,贵在“得体”。考生要选用自己最娴熟的一种形式,切不可滥用,否则文不对体,会弄巧成拙。

7.一个优美的片断。

集中笔力,写好一个片断,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写记叙文片断,可运用多种描法,如景物烘托,白描、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同时灵活运用修辞方法;写议论文片断,可用典型的论证方法层层论证,环环相扣;写散文片断,可旁征博引,让思维纵横驰骋,使自己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8.一个完美的结尾。

结尾是考生的最后“亮相”,考生要讲究艺术,让阅卷者完成最好印象的“定格”。简便易行的结尾有以下几种:照应开头,凸显主题;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3

一、审题关――奇葩离不开根

高考话题作文通常会在话题前给出一定的提示语,但是依然还有考生会写出“出轨”的作文。例如,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话题是“忙”,有考生就将话题误解成了“帮忙”,结果得到了很低的等级分。由此可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话题以及明确出题人的命题意图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例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的作文话题是“传递”,提示语中给考生提供了很多思考方向和角度,从而赋予了“传递”丰富多彩的含义。学生只要能把根植于“传递”这一内涵丰富的话题,就能让作文开出娇艳的花。

二、构思关――美文都精于构思

苏格拉底说:“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的真实性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统一。例如,苏轼《赤壁赋》中客和吹洞箫者的谈论,以及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原和渔夫的对话等,都可以看做是作者为刻画人物而运用的精妙构思。再如,2007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我有一双翅膀》,开篇引用歌词作为题记,然后以时间顺序写了“我想飞”“我要飞”“我会飞”,整篇文章一目了然,开合自如,体现出了很强的结构美。

三、扣题关――瞄准话题中心不偏题

话题作文虽然比命题作文写起来自由,但不能脱离话题。常见的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活琐事入题法。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窗棂边的栀子花》,作者开篇即从生活中常见的窗棂边的栀子花切入话题,引出自己的观点,表达了一切道理都从生活中来的观点。

2.说文解字巧开篇。

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美,距离的忧伤》,作者开篇便通过解析仓颉造字切入话题,以说文解字的方式表明了距离的重要性。

3.变形阐释切入法。

所谓变形阐释切入,就是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进行巧妙变形――或将其压缩成一句精要的话,或将其扩展成一个事例,进而自然引出自己的观点。例如,高考满分作文《遥望晶莹,近观纤瑕》的开头,作者就是将材料中雷抒雁的诗歌进行了变形阐释,以此切入话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类比构建暗切题。

所谓类比构建暗切题,是指在行文中活用材料和其他事例进行类比,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开篇即用三个整齐的句式类比构建,鲜明地指出了距离与完美的关系,结尾则通过再次点题深化了中心,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精巧。

5.鬼斧神工叙事中。

所谓鬼斧神工叙事中,是指写作时可以巧妙地把材料中的人、事、理演化为叙事的中心,以叙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例如,高考满分作文《回家》就通过编故事恰如其分地演绎并表达了人与家乡复杂而又莫名的关系,进而使文章表现出了含蓄深刻、意味深长的特点。

6.卒章显示话题法。

卒章显示话题法,是一种在文末彰显话题并亮出主旨的作文结构方法,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作者就恰到好处地将材料中的诗歌化为文章的内容,并在结尾照应了话题,读后叫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总之,学生只有合理恰当地运用好材料,独到而新颖地切入话题,紧扣话题材料,瞄准话题中心,才能写出优秀的话题作文。

四、文体关――异彩纷呈贵在精

紧扣文体特征写特色作文是写好高考话题作文的又一关键。因此,写记叙文要注意细节描写与叙事的详略,以及事例的时代意义;写议论文要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并选择丰富而恰切的论据。当然,考生还可以用访谈式、对话式、日记体、书信体、辩论会、新闻发言稿、剧本、就诊报告、处罚通知、广告文案等标新立异的形式写话题作文。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百家讲坛》与《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就分别运用谈论式和书信体,不仅降低了行文难度,还收到了结构美的效果。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4

根据附表不难判断,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考查话题作文应该不成问题,问题是会考什么样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命题人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首先,我们的思路应该摆脱一种思维惯性,跳出一个思维怪圈,这就是从1999年至今由“记忆???创新???诚信???规则、选择???转折、杂、理智与情感???寻找、忘忧”构成的一个话题陷阱。我觉得不仅语文教师和高三学生要跳出这个陷阱,命题组和命题人更应该跳出这个陷阱,否则就会作茧自缚。

其次,应该明确确定话题的基本原则。

第一,这个话题应该是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广大高三学生的,不能超出他们的智力范围、生活范围、情感范围。

第二,话题应该是适合城市和乡村的广大高三学生的。比如中学生出国留学、网络交友、性教育、低龄化写作等等,这些话题比较城市化,广大农村学生将会无话可说,会导致高考城乡不公。

第三,话题应该是可叙可议、可诗可文的,这样才能体现话题作文的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三自方针”。

第四,这个话题应该尽量避开社会上的猜题和押题,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人既感冷僻,又觉亲切。

因此,根据上述思路和原则,笔者不揣冒昧,推荐热点话题如下。

话题一:校园安全。

这个问题是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写起来可大可小。既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又让学生有话可说。

话题二:规范用字。

在城市和乡村有很多不规范的字体,墙壁上写的,广告牌上写的、霓虹灯上挂的,有大量的繁体字、错别字、缺边字(一个字不完整的)。这与城乡文明是不相符的,既与语文有关,更与作文有关。

话题三:社会公德。

比如香口胶已成为城市污染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焦点。有关资料显示,在2002年国庆期间,游客在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中竟留下了60万块香口胶残渣,总耗资达100万人民币才彻底清除。而在深圳,有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呼吁消灭香口胶污染。而在农村,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现象非常普遍。既污染了城乡环境,也是与城乡文明极不相符的。

话题四:名著阅读。

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对中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验,有话可说。

话题五:流浪乞讨。

北京市关于要对地铁禁乞的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在王府井禁乞的办法刚一出台,各种正反意见仍在激烈交锋中,江苏、上海、成都等地就顺着首都的示范效应“呼应”而上。

这个问题虽然是城市问题,但是问题的根源在农村,相信城乡学生都会有议论可发、有故事可叙。

话题六:“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这个问题虽然是农村问题,但也是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城市学生理应关注。

话题七:“春运”问题。

中国特有的春运高潮问题,成了让全世界惊愕的“世界奇观”。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隐藏在春运高潮背后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户口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5

一、审话题

话题,与其说是谈话的中心,不如说是写作的范围。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写作的主旨是话题作文走向开放的最大体现。所以话题作文自然应该在这个话题的范围内进行有意义的言说。应该讲,只要所写内容在话题范围内就应该属于扣题,任你采取何种方式,任你谈论哪一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只要符合情意,只要是有用的言说都行。因此可以明确: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审话题而不是脱离话题审材料;作文题目的核心是话题本身,而不是话料。

话题基本可以分为论题型话题、论点型话题、关系型话题和寓意型话题。

论题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话题,如2004年湖南卷“家庭教育”,这种话题纯粹规定了写作范围,写作只需在这范围之内就行了,当然要审准各种限制语,如“心灵的选择”就要扣住“心灵”二字。

论点型话题则不仅规定了话题范围,而且规定了写作的导向,即规定了写作基本观点。如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提醒考生注意其丰富多彩性,不是只写答案就行,更不要写成“答案是单一的”。

关系型话题是这几年考查的热点,这类话题要弄清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审题难度相对要大许多,对审题提出了较高要求,从而有效遏制了宿构现象。2003年“感情的亲疏与人对事物的认知”就是典型的关系型话题,他们之间构成某种条件关系,即“感情”的亲与疏“对事物认知”的深与浅或对与错的影响,每位考生都可任选一方面进行思考,也可全方位地综合思考。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就是并列关系,需要写清楚“忘记”与“铭记”的相互联系,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

寓意型话题因其含义隐藏,或有某种比喻义,或有某种象征性,或有某类暗示性,总之要挖掘出话题的深邃的内涵来,相对而言对审题要求更高。如2006年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细细揣摩话题也可以看到:“天使”是美丽的,“心中的天使”就表明心灵的追求是美好的,“雕琢”是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所以“雕琢心中的天使”就应是主动努力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美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二、审话料

“话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材料和引语(或称提示语)。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题话料部分首先提供了一则材料:登山人的心灵选择的故事。然后对这个故事,命题者写了一段引语:“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仅仅提供了一个故事,在引语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可以写类似的生死抉择,但不需要非得写这样的生死抉择,只要是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就属于扣住了话题。

话料也不是话题作文的必备的要素。话题作文命题的形式是多样的,大多数话题作文是用话料引出话题的;但也有不要话料的话题作文,如上海卷的“忙”、北京卷的“包容”等作文命题。所以有无话料并不是判断是否为话题作文的关键,也就是说话料对话题作文而言并不是必须具备的要素。

但是,话料的提供更有助于考生对话题的理解,尤其是命题者有时提供一些理论性特强的词语作话题,为不至于造成太多的误解,提供材料可以使话题更为明晰,如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人对事物的认知”,如果没有“智子疑邻”的故事,考生就会觉得很突兀;话题“材与非材”(2004年高考天津卷),如果没有材料里介绍的木匠和艺术家对树根的不同态度,考生则会感到茫然。从这个角度讲,材料提供了考生解读话题的一个途径。而就其中的引语而言,它不仅提示了话题的范围,而且给考生提供了发散性思维的可能。

所以,话料是用以提示学生思维方向的,话料的提供可以有效降低审题的难度,而不是约束考生思维,更不是使考生思维按照材料所规定的方向去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话料与话题有联系,可以由话料引出话题,但话料与话题之间的话题是核心;没有话料,只要有话题,仍然是话题作文;同时话料对话题有解释说明的作用,有提示思维的作用。我们可以试看历年高考话题作文,如“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等不要话料,学生的审题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也一样可以写出优美的篇章,而“材与非材”“买镜”等话题就必须有话料,否则学生绝对找不着方向。所以弄清话料的内涵也就开拓了自己的思维。

话题作文审题的顺序也有着更大的自由度,甚至可以打乱题目设置的顺序,譬如从话题入手,首先自己心中对话题范围先有一个明确认识,然后再去看话料给我们提示了什么,进而思考能否掘出新意来,可以从哪个角度展开,也许这样的思维过程更容易使学生把握住话题范围,更容易展开思考。

高中话题作文范文6

一、新材料作文强势推进

就近两年的高考作文看,材料作文取代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材料作文既能避免猜题押宝的弊端,又具有综合考查考生读写能力等优势,更具有让考生写出新意的好处,因而日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长期的话题作文训练忽视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而材料作文恰恰是对这方面的弥补。当前,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之一是新材料作文的强势推进,新材料作文比起传统的材料作文来,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文体可以不受限制,思路拓展的空间也更大。20Dg年的全国卷、上海卷、辽宁卷、江西卷、安徽卷、浙江卷等,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全国卷具有更多的导向作用。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它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价值在于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能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新材料作文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它更能提供给学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个性,这与高中新课改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二、命题作文章振雄风

在后话题作文时代,高考命题将在稳中求变。虽然话题作文还有可能继续为一些省市所采用,但命题作文的重新登台亮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2009年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广泛地为较多省市所采用,北京、重庆、山东、江苏、湖南、四川等六省市无一例外地选择命题作文,同样有着标杆性的意义。命题作文在防止宿构、拓展思维、规范文体上都有着话题作文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回归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近几年来。由于话题作文的宿构、抄袭的问题日益显现,命题作文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它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谨守鲜明的指向性和较强的限制性的同时,注意吸收话题作文开放性的优点。从今年的6道题来看。命题作文的形式也悄然出现了新的变化。湖南、四川两道题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命题形式,即“题目+要求”,而北京、重庆、山东、江苏命题的形式则由“导语+题目+要求”组成。其中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有的有导语,以激感和启发思路,或加提示,增加限制条件;二是在要求中吸收话题作文的“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方针,增加开放性。这种命题方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恰到好处的限制性,防止猜题押题和宿构。二是广泛的恰切性,使所有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三是有较大的开放性,使考生在选材、构思和文体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四是有较好的区分度,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考生发挥出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今后,这种题型必将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

三、半命题作文异军突起

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虽然2009年高考半命题作文只有两个。但可以看出半命题作文具有前所来有的活力。福建省和湖北省的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简洁明了的命题方式和无比宽广的写作空间,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是继前几年多题选作、看图立意、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之后的又一个崭新变化,是华丽之后归于平实的写真,是骚动之后归于宁静的稳重,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半命题作文的出现,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开放性、发散性强,选材范围广。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预测,半命题作文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大量地被采用。

四、生活、诗意、哲理:未来作文命题大趋势

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一定会沿着生活、诗意、哲理的方向前行,这可以从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中明显地看出。比如全国卷Ⅱ所供材料有三则,一是道尔顿发现色盲症。二是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三是乔利研制出干洗剂,这三则材料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其他如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材料、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事件”、安徽卷的“弯道超越”、重庆卷的“我与故事”、湖南卷的“踮起脚尖”、江苏卷的“品味时尚”、四川卷的“熟悉”、湖北卷的“站在________的门口”、天津卷的“我说90后”、广东卷的谈谈对“常识”的看法等,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关。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跟人们的思想言行紧密相连。强调作文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引导考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应该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