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绩效工资范例6篇

教师绩效工资

教师绩效工资范文1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绩效工资发放方案:

一、发放原则:

1、工作量占40%  2、过程管理占20%  3、工作效果15%  4、工作贡献占10%  5、师德师风占10%  6、考勤占5%

二、具体办法:

1、工作量:包括班主任、行政人员及其它工作量。分配办法按隽教[2009]12号文件《通城县义务教育学校职工工作量折算参考意见》执行。

2、过程管理:包括上课5分,教研活动5分,教学月查10分

(1)教研活动:,由行政包保牵头,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及考勤及记载,每缺勤一次扣    分。迟到早退扣    分;

(2)上课:严格按课表上课,凡未经学校批准私自调课,被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查实,每节扣    分。上课空堂每节扣    分。(以行政日查记载为依据)

(3)教学月查:按月查评分表的总分折合成分。每次月查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折合成    分,70至89分折合成    分,60分至69分折合成    分。60分以下折合成     分。本月未进行常规检查的教师,该教师本月月查记    分。

3、工作效果:一学期进行两次评定,分期中、期末。

(1)非考试科目及非专任教师的工作效果(基础分分别为28分、27分)由学校组织教师从德能勤绩进行评定,综合评定的平均得分在80分以上者,基础分加1分。综合评定的平均得分在60-79分者,得基本分。综合评定的平均得分在60分以下者,在基础分中扣   分。

(2)考试科目的专任教师(基础分为30分):工作效果以开学初分配学生的90%的人数进行参评。以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为依据计算积分。专任教师所任教学科的人平分与该年级人平分相差不得超过1分。未超过1分得基本分,相差超过1分,按超过(少于)的分值,每1分在基础分的基础上加或减2分,  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3)考试科目的兼学科科目,依据上述办法进行,人平分超过(或少于)的分值,每1分在专职基础分的基础上加或减1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4、贡献:按学校教研奖惩条例折合成分数,纳入绩效。

5、师德师风:

(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中被通报表扬或批评的,分别加    分或扣    分。

(2)在课堂上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造成后果,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每次扣    分。

(3)利用上班时间做与教学无关的事,被主管部门查处,通报批评的每次扣  分。

(4)上课放任、不能自始至终组织课堂教学的每堂扣   分。

6、考勤:

教师绩效工资范文2

(一)、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将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结合起来,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将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

(二)、坚持改革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经费管理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积极维护学校正常工作秩序。

(三)、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学校所在县市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的调整作相应调整。

二、实施绩效工资的方法和步骤

按照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要认真做好划分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确定绩效工资分配比例、清理归并纳入绩效工资项目等工作。

(一)、实施范围和时间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是,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含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正式工作人员,从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二)、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

1、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确定。其中,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及县级以上人事、市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学校所在县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今后,绩效工资总量要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2、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同级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统一的绩效工资项目、标准、资金来源和发放办法,逐步实现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

3、严格控制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总量要按年度核定,核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如年度内相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如人员增加、基本工资或津贴补贴标准调整等)确需调整绩效工资总量的,年末报经同级人事、财政部门核准后调整。

(三)、确定绩效工资的分配比例

1、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品、物价水平、岗位职责因素等,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全市统一设立生活补贴、岗位津贴和农村教师补贴。生活补贴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应保持基本一致。岗位津贴应体现义务教育学校的岗位职责差异,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津贴。农村教师补贴主要体现向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的适当倾斜,要根据学校的艰苦程度适当拉开距离。基础性绩效工资具体标准由学校所在的县区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研究确定,按月纳入工资统一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设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年终考核奖,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工作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完成质量、教育教学效果以及其他综合表现合理拉开差距,具体标准和发放办法由学校确定。

2、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指导,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特点的绩效考核办法。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形成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3、学校要充分发扬民主,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在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并在本校公示后,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4、校长的绩效工资,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对校长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

三、离退休人员待遇

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里退休费的基数。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离退休人员,分别发放离休人员生活补贴和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40号)精神确定。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确定。

四、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10号)下发前,学校发放的改革性补贴:海带费、粮差补贴、燃料补贴、工资区补贴、高原临时补贴,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今后,在全市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设立改革性补贴项目,一律不得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时,对完全中学总从事非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问题,由学校统筹解决。

(三)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四)义务教育学校中的特岗教师的绩效工资参照本办法执行。

五、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资金的落实到位。

(二)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三)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绩效工资发放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地方,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后,由同级财政部门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

六、审批程序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按照同级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认真填写《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花名册》(一式三份)、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增资审批表》(一式四份);义务教育学校的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补贴统一填写《义务教育学校的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补贴审批表》(一式三份),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事部门审批。

七、组织实施

(一)各县区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按照本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经市人事、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并报省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备案。

(二)各级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与有管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与当地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教师绩效工资范文3

论文摘要:绩效工资改革是教育领域分配制度的创新,其实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它打破以往的职称工资分配模式,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使得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化,同时对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目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师投身教育的积极性,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政策,这一制度的实施,是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的关怀。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一直以来,教师的工资沿用的都是职称工资的模式。但是近年来,职称的评定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高级职称,符合条件的老师很多,而名额却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在教龄、学历、能力相当的教师之间,因为职称的问题,收入形成较大的差距,挫伤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导致了教师之间因为竞争,同事反目;因为拉拢关系,滋生腐败,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正直和良知。甚至有的老师负气离开本地学校,或者教育部门,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逝。

为了遏制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国家决定调整教师收入分配的依据,逐渐淡化职称工作,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行效率与公平两者兼顾的绩效工资,让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二、绩效工资的构成

根据国务院规定,绩效工资由两部分构成,分为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两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也不相同,其中基础性工资在总体中占了70%,奖励性工资为30%,奖励性工资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酬,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工资的比重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的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当然各地由于具体情况不同,绩效工资的两种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

三、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影响

1.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设置绩效工资取酬的分配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的搞活。绩效工资中奖励工资部分,是为引导和鼓励教师发展而设置的,在这种竞争机制的激励下,能促进广大教师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技能、积累工作业绩,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绩效工资的改革,为教师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教育资源的平衡,关键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平衡,而学校办学质量的均衡关键是教师素质的均衡。绩效工资实行前,由于实行职称工资分配制度,各地的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以至于很多教师因为评定职称无望,再加之城乡之间的工资差额较大等原因,很多教师离开自己学校,甚至负气离开教育行业,这样导致了一部分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农村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区域内各个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绩效工资代替职称工资后,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工资大体均衡,这样缩小了收入的差距,有利于教师安心本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绩效工资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在教师评价和考核方面也实行了制度的创新,明确提出不能把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问题孩子,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在工资分配上由于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激烈和引导了广大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教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放胆干事,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新理念努力工作。

四、实施绩效工资中出现的问题

绩效工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改革中的新事物,目前正在探索阶段,其成熟和完善尚需一定的过程,因此实施一年以来,在具体的操作中,各地取得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理解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质,执行走样,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反而引起一些矛盾和怨言。还有一些学校在绩效工资的奖励工资部分的发放中,因为缺乏科学的奖励标准,也会引起教师对绩效工资的抵触情绪。还有些教师对绩效工资存在错误的认识,把绩效工资和提高工资混为一谈,在实行过程中怨声载道。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有些问题需要政府进行规范和调整,有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更有一些问题需要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因此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过程。作为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教育观,不应为争取个人的利益而斗气、负气,以至于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政府实施绩效工资的改革,是在教育领域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创新,目的是从政策导向上实行分配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调动教师投身教育的积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学校和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共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教师绩效工资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建立科学规范的劳绩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我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重点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工作付出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

(二)坚持“科学合理”原则。统筹兼顾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关系,科学安排,建构符合我校实际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

(四)坚持“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原则。

三、实施对象

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四、发放形式

旗财政划定的奖励绩效工资总额,由学校考评核算报表,经教体局审核签章后,报财政划入个人工资卡。

五、考核内容及办法

工资总额为教师每月绩效工资总额,每月按实际工作日天数计算。

(一)考勤。

1.各种病事假等扣款按扎教体字【2020】17号文件及《工农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执行。

2.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扣款

(1)因公出差、学习或自身学历提高的考试、职称考试等。

(2)国家规定的婚假、丧假、产假等。

(二)奖励内容及标准

教师考勤扣款,分块(小学前勤、后勤、幼儿园三块)作为教师因未出勤而引起的代课、代工奖励。其标准:小学前勤以年度考勤扣款多少来确定,在绩效工资中平均发放给代课教师;后勤及幼儿园扣款在绩效工资中发放给代课、代工教师。未发生代课或代工的扣款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发放给超出工作量的领导和教师。

(三)对于以下情形之一者,奖励性绩效工资另行核定。

1.年末考核不合格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2.教师综合考评不合格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3.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的,违反国家法律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严重损害学生利益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4.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5.无充分理由拒不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或敷衍拖拉影响学校整体工作造成较坏影响的,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6.长期病、事假,经教体局批准者,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四)考核程序及要求。

1.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评优同步进行。

2.教师综合考评结果、考核等次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结果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为七天。

教师绩效工资范文5

20xx年12月

xx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为了做好我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遵循鄱阳县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分配细则。

一、师德(20分)

能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违纪违规行为、无安全事故的得20分。体罚学生一次(学生、家长、社会举报后查实的)扣5分,负安全责任一次扣10分,不服从上级工作安排的教师,扣20分。违反政策或被公安机关刑拘一次,此项为0分。

二、教育教学效果(40分)

1、作业(9分)

期末教师能按教育组下达的量化指标完成并批改质量符合要求的得9分。经教育组或学校检查,每缺一次扣1分;批改质量存有严重问题检查组提出批评的,一项扣3分。

2、教案(6分)

教案量化达标且质量合要求得6分。每缺一节扣1分;检查组提出教案质量存有较严重问题的每项扣2分。

3、考绩分(25分)

(1)

单科考绩分:本科目的平均分居于教育组统测平均分的得考绩分20分,每提高(或减少)0.1分加(或减)考绩分0.05分。

(2)多科考绩分:按上(1)求出单科考绩分再平均分。

(3)此项考绩分最低限为15分。

三、教学、论文奖(机动分)

(1)教学奖:凡是获县教坛新秀称号的奖10分;获县(教育组)优质课比赛、团体比赛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6(4)、5(3)、4(2)分;参加学科竞赛、演讲比赛等获县(教育组)一、二、三等奖的每生分别奖给辅导教师4(3)、3(2)、2(1)分;同一项目只能拿最高分。

(2)

论文奖:凡是获县(教育组)的教育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分别奖5(3)、4(2)、3(1)分;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10、8、6分。

(3)完成本学期的工作总结、论文的教师奖3分,全期不写教学论文的扣5分。

四、考勤(全期满勤应得40分。

请事假一天扣2分,请病假一天扣1分,迟到或早退超过二十分钟给予记勤,每次扣0.25分,旷工一天扣5分,私自调课一节扣0.5分,代一节课加0.5分,本项可累计评负分。

五、班主任基础分(20分)

(一)达到以下条件的班主任另加分

1、每周流动红旗的班级得1分。

2、每周开一次班会得0.5分(以记录为准,学校领导小组核实签名)。

3、该班开展和谐满校园活动主题会在全校师生展示的得2分。

4、全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其他先进类别除外),镇级得5分,县级得10分,市级得15分。(同时被评为不同级别的,取最高得分。)

5、按班平均人数(班平均人数=学校总人数/班数)每超一人给班主任加0.5分。

(二)班主任扣分

1、班中学生有打架的,每人扣1分。

2、班中学生损坏公物或严重违纪,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情节轻重作出扣分处理。

六、学校领导岗位基础分

学校负责人:40分;科组长、大队辅导员、报账员各20分。

七、超课时奖

按全校专任教师平均课时数(平均课时数=全校课程总课时数/专任教师数,学校负责人相当教师平均课时数1/4),每周超一课时加1分,最多只能加10分。

八、创造发明奖

全期教学过程创造发明,获国家奖励的加40分,获省级奖的加30分,获市级奖的加20分,获县级奖的加10分(同时获得几个级别加分的,以最高级别计算)。

九、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分配绩效工资。

十、分配方法:

期末评定每人的绩效分值后,按下面计算公式计算个人绩效工资。

教师绩效工资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特殊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

一、实施绩效工资后高职教师的工资构成

岗位工资: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职级而核定的工资。

薪级工资: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历、学历、任职年限等因素核定的工资,且每年增长一薪。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根据各高职院校现有的编制人数采取总量控制的方式下拨的工资。

津贴补帖:是由政府统一规范发放项目和发放标准,并由各级财政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的对职工工资部分以外的额外补贴。

在上述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津、补帖都具有相对刚性的特点,只有绩效工资是各院校能够适当灵活掌握,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自行制定发放标准的项目,因而也具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如何让绩效工资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以期达到吸引人才,留着人才,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建设服务的目的,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思考内容。

要正确设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首先必须弄清教师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特殊性及其与人力资本绩效工资的关联性,继而确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思路。

二、学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与人力资本的绩效工资的关联性

(一)学校教师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种类

教师的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工作能力等多种要素的总称,又叫存量资本。存量资本中能直接发生作用,从而带来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叫现实资本,又叫实际资本。原则上,一个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的存量资本大于一个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的存量资本,但如果这个教授所产生的效能与一个讲师相当,那么该教授的实际资本价值也只能相当于一个讲师。理解存量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可以有效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功能,在不断积累和培育存量资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使其产生强大的增殖效应。

(二)学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特性影响着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

1.由于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具有高投入、高质量的特性,所以也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因为其稀缺性而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争夺的热点。教师个体的存量资本越大、质量越高,则教师人力资本的价值也越高。当博士生的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后所产生的效能,总体上会大于或远远大于硕士生。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引进高质量人才也正是基于对存量资本转变为现实资本能产生巨大效能的潜在预期,该预期对高职院校引进人才所愿意支付的成本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个体会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开拓创新而实现资本的增殖和再生。同时,如果存量资本长时间不能转变为现实资本,就会逐步荒废或退化。正是人力资本具有再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中,就要考虑到“及时转化存量资本”和“适时培育新资本”的相关措施,从而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的同时,加大存量资本的转化效率。

3.人是有“趋利性”的,高职院校教师也不例外,加上教师人力资本有较强的共享性,一旦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有更好的物质待遇,或者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人力资本就可能出现流动或者迁移,这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高职院校要想稳定教师队伍,留着优质的人力资本,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时就必须充分体现其激励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4.教师人力资本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首先是对自己的价值以及对高职院校组织的价值进行预估,从而形成一个对高职院校组织的期望定位。同时,高职院校组织作为人力资本的使用者也要对教师的人力资本可能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实际的或潜在的效用进行预估,从而形成一个期望定位。当人力资本供给者和使用者的期望达到一定平衡的时候便形成了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合约。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的供给者和使用者对双方的期望并不是随着合约的形成而永久固定,这种期望会因为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且不能形成新的平衡时,就会出现解除合约的情况。为了避免高质量人力资本可能出现的流失,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应含有调节因子,调节因子的设计是为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变化因素,因而也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增加了调节因子,就是给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赋予了灵魂,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者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过程中就具有灵活性,不致于处于被动局面。

5.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是一种交易的对象,其使用者总是希望在交易过程中以最小的成本而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供给者即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总是希望在交易中获得与其资本价值相匹配的报酬。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是人,因而具有能动性特征,双方合约形成后,所有者的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的量必须达到合约的约定,但所有者能否更多地把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则完全受控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因此人的需求除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力资本的使用者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满足教师精神需求方面的激励因素,从而调动教师人力资本由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力资本的有效支出,促进产出的增加。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转移,增大使用的效能。

三、高职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思路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等级,各等级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存量资本向现实资本转化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而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时既要考虑各等级人力资本的特性,又要考虑资本的转化因素,从而建立基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特殊性并符合人力资本转化规律的绩效工资薪酬制度。

(一)方案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个体需求经常会随着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高职院校组织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形下对教师人力资本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但因为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特点,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一经确定,不能随时进行修改,所以,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增加其中的可调节因素,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从而增强绩效工资实施的灵活性。

(二)能体现薪酬表现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薪酬可以分为物质式薪酬和精神式薪酬。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个体差异性,他们的需求偏向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为了满足人力资本的不同需求,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中,对教师人力资本的薪酬支付不能仅包含货币形式,同时也应包含精神形式。这种精神式的薪酬并不是出现在薪酬结算时,而是贯穿于高职院校组织使用人力资本的整个过程。名誉、地位、发展平台的提供、住房、生活、子女等等都是人力资本使用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也应纳入绩效工资方案的设计范畴。调查表明,越是高级的教师人力资本,对这种精神式的薪酬越是重视,他们对于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的期望往往胜过于对物质薪酬的期望。所以,精神式的薪酬设计对于吸引和留着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尤为重要。

(三)能体现薪酬的激励性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在未被使用之前只能是潜在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存量资本才能转化为现实资本而发挥其效能,也只有在更好的条件下才能有更多的存量资本得以转化,因而存量资本的转化量与条件的优劣呈正相关性,其中激励条件是提高转化量的主要因素。比如,根据教师人力资本的不同等级设计合理的薪酬级差可以激励较低等级的人力资本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进行存量资本的增殖,而成为较高等级的人力资本;通过给予相应的名誉和地位、给予生活上特殊照顾等激励方式,可以调动人力资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实现存量资本向现实资本转化,从而获得更大的效能。所以要让人力资本得以有效发挥,就须对其所有者实行有效激励。

(四)能体现利益的关联性

高职院校教师的人力资本包括存量和增量,其存量可以通过学历学位、专业的稀缺性、毕业院校的实力等因素考量其潜在价值。高职院校组织在引进人力资本时,主要以存量为依据来评估其潜在价值的大小,并预期会得到相应的效果。但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人,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和可变性,所以,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或超过预期是难以确定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组织在绩效薪酬体系设计中,要能体现教师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利益上的关联性。因为人力资本的增值主要表现在业绩上,使用者通过对其业绩的考核和评价而兑现人力资本的薪酬,但业绩的形成和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薪酬的兑现也应该是延后的。比如“年薪制”或延期支付形式,首先按时支付教师人力资本的基本薪酬,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然后以年为时间单位或规定期限对人力资本的业绩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来确定业绩薪酬或按一定标准结算薪酬。这种支付形式就是把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体现利益的关联性。

(五)要有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

上一篇三月三桃花

下一篇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