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守则范例6篇

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守则范文1

新旧中小学生守则内容对比:

2004版: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学好思,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2015版: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意见,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在我国,学生守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旨在对学生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加以引导,并为学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树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如上所示,两个版本都从社会本位出发,从国家入手,细化到个人及家庭,再回归到社会,体现了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现行版本沿袭了我国要求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强调学生个体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整体上以社会性为基调,涉及到中小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方方面面。楼兰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重群体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只存在于群体之中,而忽视了自我本身的价值”。学生守则强调集体利益是必要的,但不能就此忽视了个人的价值。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非附属于群体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个人??能,促成其最佳发展。基础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即在教育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就如何在集体中开发个人价值,我们还应多借鉴吸收国外教育理念。

两个守则多次出现“爱”字,旧版中出现9次,新版中出现7次。足以说明“仁爱”在中国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从学生守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孝顺、尊老、对他人礼仪、守信等这些传统人伦思想,仍然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此外,新旧守则的最后一条都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得益彰。显然,守则的制定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旧版守则共十条,175字。新守则虽在条目上有所减少,但在内容上却是不减反增。旧版多采用四字词语,宽泛高深、主旨宏远,显得恢弘大气,但缺乏具体实施方式。这种模式对理解认知能力正在形成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可操作性是值得怀疑的。看似是教育新一代胸怀远大目标, 但不制定具体的实现目标的步骤, 起不到有效约束学生的作用。而学生们会习惯于这种有目标无方法的形式, 以后也可能会善于好高骛远却缺乏实干能力。学生可以将这10条守则背的滚瓜烂熟,但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只会让学生感到迷茫。例如,守则中只告诉学生要诚实守信,但却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此外,一些条目,如“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这些规则成年人都尚未能做到,对于青少年来说则更是难上加难了。

小学生守则范文2

一、中、美、英、日四个国家小学生守则概述

中美英日各国因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具体到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现将四国的小学生守则内容构架展示如下:

1.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先后五次修订了《小学生守则》,最近一次修订是教育部2004年将《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守则》合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涵盖依然不外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中,1,2,7,8,9条强调爱国情感、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德育);第6条意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育);第3条勤学好问,增长智力(智育);第4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第10条涉及美育的知识。具体内容如表1。

2.日本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

日本小学生守则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常规(1,2,5,6)、学习规范(3,4)、安全特规(7);其守则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在学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言行的基本规范,日本是一个岛国,多地震,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尤其是生命安全。其内容如表2。

3.英国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

英国小学生守则主要涉及基本理念(1,3)和自我保护(2、4-10)两个方面,主要强调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具体内容如表3:

4.美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

美国小学生守则主要是从尊师守时(1,2)、课堂规矩(3、4、9、12)、作业考试(7)、出勤制度(5、6、10、11)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其守则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在学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言行的基本规范。具体内容如表4。

二、四国小学生守则比较分析

中日英美小学生守则的篇幅大体一致,其中中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总计176字;日本小学生守则共7条,总计100多字;英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总计100字;美国小学生守则共12条,总计100多字。由于四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环境不同,所以直接体现在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也有差别。

1.美日英小学生守则的主要特点

美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特点表现有三:第一,精细化。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整体读下来,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感到很踏实,很放心。于教师和家长,不用想方设法地去教孩子应该怎样“上课”,于小学生则真正地懂得到底该怎样进行“课堂学习”,包括上课时间的自我安排、与老师的交流等等;第二,实用化。美国的守则注重从小处着手,十分细致,其共计12条,充其量也仅仅是国内守则6,7,8,9四条的皮毛而已,可就是这“皮毛”,美国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做到,而且每一位孩子都会很自豪很自信地告诉自己“我就是个好孩子!”;第三,人性化。美国的守则很人性化,出发点和使用对象真正是小学生,将孩子放在主人翁的地位,每一条守则都是与孩子的理解力相适应的,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便于孩子接受。

日本小学生守则整体表现出严谨性、规范化的特征。其一,守则中涵盖的7条,都有让小学生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要求,除了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上课等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规定之外,对于“上下学的路线,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其二,日本是一个岛国、多地震,在守则中,对地震防护有特别的规定“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要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等条文,国内对于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守则的制定可以借鉴日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英国小学生守则条文具体,真实易懂,容易实施,100字都是在诠释一个主题即自我保护。共计10条,每一条都是孩童一项权利的体现,如表5。例如,条文规定“背心、内裤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折射的是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应当让孩子从小就真正意识到身体是自己的,是属于自己的最私有的财产;“坏人可以骗”则是诠释对待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利,教导孩子遇到坏人应该沉着应对,才是好孩子;“遇到危险可以先跑”这是告诉他们有果断逃生的权利,做到自警、自救和自助等等。

综上可知,美、英、日三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即都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具体易操作,运用的是底线思维。表现有三:第一,条文具体,平实易懂,都很明确,很具体。第二,注重细节、容易实施;看起来平淡、琐碎,但每一条都是维护学校纪律的最基本要求,都很实在。第三,知道怎么做,如何努力做好;每个学生在执行这些规矩时,只要稍加努力都能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遵守纪律。因而每个学生都会相信:自己“就是个好孩子!”

2.中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特点

中国小学生守则语言精练、概括性强,内容宏观、蕴含丰富,从热爱自然到热爱祖国,海纳百川,面面俱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守则的表述方式不免“高”“大”、“空”“全”,孩子不容易理解,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评价标准如何,怎样才算真正的“爱国爱民”,孩子不知如何把握,实施难度很大,将其作为大学生守则、市民道德乃至企业员工守则,同样适用。

总之,与国外小学生守则相比,中国小学生守则太过形式化。如,有网友认为,美国小学生守则中“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很高兴地帮助你”、“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这些内容细致明了,语言描述倾向于口语化,可操作性强。相反,中国小学生守则中的一些概括性语言对于言语词汇了解不深的小学生来讲,很难理解当中的含义。比如同样是“诚实”的内容,美国的表述方式是“考试不许作弊”;同样讲“尊重”,我们的表述是“尊敬师长”,美国人却告诉孩子“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三、对我国小学生守则的几点思考

毋庸置疑,中西文化差异是导致小学生守则理念、内容不同的根本原因,中国人强调整(体)合,西方人强调分(解)析;中国人喜好模糊混沌,西方人喜好精细具体;中国人注重定性判断,西方人注重定量分析;中国人长于直觉,西方人长于实证等等。除此之外,国内文件本身设定要求如下:《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人手,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要求(教育部“教基[2004]6号”:关于《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通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国外小学生守则内涵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小学生守则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小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所以,在修订小学生守则时要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务必回归于“小学生”。

首先,小学生守则应该回归小学生的安全和生命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是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等灾难的增加,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十分必要。如英国小学生守则明确规定“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生命第一,财产第二”、“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等;日本守则也有诸如“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等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国内汶川地震以及“海燕”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悲剧告诉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之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其次,小学生守则应回归爱的起点教育,主要体现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家是小孩子生长的第一场所,也是很重要的成长环境。家,不仅要成为适合小孩子成长的土壤,更要成为孩子学会爱、体验爱的舞台。如“出门上学时要给爸爸妈妈说再见,放学回家要问好”、“在家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

再次,小学生守则应回归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即回归到学校乃至课堂。解读美英日的小学生守则,更多关注的是学校常规、课堂常规、学习规范、作业考试和出勤制度等细节问题,如“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先请假”、“考试不许作弊”等课堂规定,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小学生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课。

最后,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小学生守则中应有之义。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化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明确提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人格成熟和个体的社会化。就小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对于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守则的直接使用者是学生,在制定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参与到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来,让守则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小学生守则范文3

■原《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  ■新增加了有关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心理健康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记者 赵小雅       教育部日前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原来沿用了二十多年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及沿用了十几年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出了调减与补充,修订后的《守则》与《规范》将于2004年9月1日起执行。为此,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实施。   据了解,原来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是1981年、1991年、1994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原来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中小学生的要求,为此,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进行了首次修订。   修订后,原来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成为《中小学生守则》,共10条。合并后的《中小学生守则》仍然保留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内容;增加了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同时调整了部分内容,如将“遵守公共秩序”调整为“遵守社会公德”,将“遵守国家法律”改为“遵守法律法规”,将“诚实谦虚”改为“诚实守信”等。同时,为了突出《守则》的原则性,将一些具体的行为要求列到了《规范》中去。   修订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仍为20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仍为40条,与《守则》相比,《规范》更加注重具体性和可操作性。除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外,对照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对中小学生在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见二版)        

小学生守则范文4

在此,我想以儿子所在小学的行为守则为依据,谈一谈加拿大的小学生守则。

言传身教,强调责任与尊重

儿子所在的小学,每年新学年开始之后的几个星期,老师们每天会腾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复习学校的学生守则,提醒学生这是他们在校时应该遵守的规则。

为了让学生掌握守则的内容,教师在全校范围之内,常常用以下方法把守则中抽象的内容通过自己具体的行动和事例开展守则教育。首先,教师坚持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用行动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潜移默化;同时,和学生一起练习遵守守则;在自然的环境中督促学生并积极加强学生正确执行守则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会向学生解释,在具体的场合之下,从细节上做起的提示和要求。比如,在尊重别人方面,教师会告诉学生,在教室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在走廊不要跑;在爱护公共财物方面,教师会解释在食堂吃饭后要自己打扫干净,在操场活动后要保持干净整洁;在尊重自己方面,教师会举例说在校车上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奖惩分明,成绩与评优不挂钩

在加拿大,为了防止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对于小学生,学校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评优活动。在我儿子的学校,学生有被选为“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机会,但很多时候和学生的成绩和品行并不完全挂钩。特别是小学,当选“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学生常常通过抽签而定。因此,加拿大的小学没有把学生是否遵守守则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

但是,如果学生违反了学生守则,则会受到惩罚。有一次,儿子的同学在上课时推了旁边的同学,老师就让那位学生坐在教室的一角进行“计时隔离”。尽管“计时隔离”的时间不长,只有10多分钟,但让学生独自一人坐在角落,不能参加活动,足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起到引以为戒的效果。如果学生多次违规,则会被送至学校专门为违规学生所设置的教室,暂停进入课堂。如果学生屡教不改,校长就会把父母请至学校,和父母一起商讨帮助学生的方法。情节实在严重时,学校有权开除学生。当然,通常来说,加拿大的学校开除学生的几率非常低,很少听到这样的个例。

细微入手,符合不同年龄特点

在加拿大,关于学校的普遍认识是:一所学校应该是让孩子在安全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之中,培养孩子“责任”、“尊重”、“文明礼貌”和“优秀的学术成绩”等价值体系的地方。因此,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行学生行为规则。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各种不同的教育需求,在制定学生守则时也应该突出对于那个阶段最管用的、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初入学的小学生,第一次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生活,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在这个大家庭中与人相处的技巧,因此他们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在平等的理念之下和平共处。而进入青春期的高中生,更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有时也喜欢穿性感的衣服。因此,许多高中都会对学生的衣着有所限制,例如裙子不能高于膝盖15公分等。

近年来,在加拿大,学生经常碰到校园欺凌这一问题,因此许多学校的学生守则别强调:学生不得“用手打人,用脚踢人,使用肮脏的语言对人”。

小学生守则范文5

1981年,我国颁布了“”后的第一个《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1991年,颁发了《小学生行为规范》;1994年,颁发了《中学生行为规范》。日前,教育部又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实施了20年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以及实施了十几年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调整、补充与修改。 这种产生与变化的背景是什么?就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参与此次修改工作的有关专家。 据专家介绍,“”前,中小学是不设德育课的,那时讲“文道统一”,把那些能激发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文章都选编在语文教材中。如《囚歌》、《的扁担》、《小英雄雨来》等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课文;另外还有那些非常感人的、文采很好的、也能使学生受到教育的文章,比如《司马光砸缸》,就是告诉学生要机智、勇敢。除了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还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少年队的活动和寓教于乐的课外、校外活动,比如军事游戏,请参加过革命的前辈做报告等等。 而“”十年,却完全扭曲了少年儿童的心灵。那时的中小学生是不学为好,认为知识多了就是“臭老九”,反对智育第一,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教育。单独突出政治教育,实际上是全面否定了培育人的基本要求,德育变成了极左的东西,让孩子接受不了的东西。因而他们不仅没学到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这种左的方法、左的内容让孩子们内心空了。那时不说与别人的关系,不说孝敬父母,不说尊敬老师,也不说怎么说话,怎么做、立、走,就是会打、砸、抢,会打人就是有革命意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仍然是思想比较混乱的时候,制定中小学生《守则》,对中小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规范要求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所以,1981年,我国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这在当时是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的。同时,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认识上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所以只能搞一个原则性的守则。但是太原则了又没法操作,所以当时的《守则》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虽然是短短的十几个字,对稳定和恢复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又如“锻炼身体,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地吐痰”,“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打人,不骂人”等都是针对“”中给学生思想和行为造成的不好影响而提出的。 1981年就制定了中小学生《守则》,为什么到1991年才开始制定《规范》呢?据有关专家介绍,因为认识要有一个过程。经过“七五”、“八五”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课题研究,反复讨论,到1991年原国家教委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规范》中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如《守则》中没有“孝敬父母”这一条,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孝”是封建的,经过专题研究,统一了认识,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例子说明,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出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这次修改守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与行为规范也要与时俱进。针对当年的实际,审视我们原来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必要对此进行修订。

小学生守则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生守则;文明言语教育

培养学生文明的言语行为,进而使之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之一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中的“讲文明、讲礼貌”,“四美”中的“语言美”,都涉及社会民众,包括学生的言语文明。这些要求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过时。

2015年,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不仅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明了方向,也为文明言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守则中谈到的“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不仅涉及学生的诚信品质,也涉及学生言语文明与否;“文明绿色上网”,更是明确要求学生有文明的上网行为,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网络言语的文明问题。其他如“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等方面的行为,要想很好地实现,也都需要学生言语文明。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塑造学生文明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习惯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学生不文明言语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有的学生张嘴就是脏话,出口就是秽语。有的把网络上、社会上的污言秽语变成口头禅,天天挂嘴边,甚至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不文明言语行为还在日常交往之外,弥漫于网络交际中。学生运用各种日常语言和网络语言进行相互嘲讽、谩骂、诋毁、攻击的情况屡见不鲜。

学生的不文明言语行为,不仅在同侪中流行,而且有的学生对家中长辈、对老师、对他人出言不逊,甚至用脏话辱骂父母、用狠话攻击老师。言语本身就是行为,学生不文明的言语,就是学生不文明的行为。

学生言语不文明,不是一件小事。从小的方面来说,言语文明与否反映了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行为素质。这种修养与个人学历之间并不成正相关。一个言语得体的人,不论学历如何,都可能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一个言语粗鄙的人,即使学历再高,也是丑陋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国民的语言文明与否,直接反映了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

个人的语言不文明,还容易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小则容易引发言语冲突;中则引发行为冲突;大则危及生命。现实生活中,确有很多人与人之间冲突,是因用语不敬、粗俗、污秽引发的,也确有很多人因此而承受不良的后果。中国人民大学某教授就因其新招的硕士生在微信上屡发“狂言”,对学界前辈“无端嘲讽”“在微信上屡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而宣布与其断绝师生关系。

二、学生不文明言语行为的成因

学生不文明语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上粗俗语言的影响。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素质低下,嘴里不干不净,说话“带巴”。不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下场合,不文明语言都会出现,给孩子产生坏的示范作用。

二是家庭教育上的不良影响。家长用语不文明,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孩子在家里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也会导致用语不文明。而此时,如果家长不加以管教,予以放纵,孩子会更加肆无忌惮。

三是影音作品中粗俗语言的影响。有些影视剧、娱乐节目为了博人眼球,搞些“笑果”,不惜使用粗俗的语言。有些流行歌曲,为了宣泄情绪、发泄不满,使用粗口脏话。随着音乐的传播,这些不文明语言也成为孩子效仿的坏榜样。

四是粗鄙的网络语言的影响。由于网络交流的匿名性等原因,很多人在网络上不注意形象,言语暴力暴露无遗,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谩骂、诋毁、侮辱性语言。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自然会被这些粗鄙的语言所左右,被网络语言的粗鄙文化所毒害。甚至有人把网络上流行的不文明语言看作是一种时髦,变成一种理所当然。

五是同侪亚文化语言的影响。学生言语不文明,甚至成了学生间的一种风气、一种不良的亚文化。形成亚文化之后,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带坏力”,如果谁不说,谁就不被接纳,就很难融入某个圈子。

六是学校教育力度不足。学校应该是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重要机构。现实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口语交际”中对文明地进行语言交流提出了要求。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然而,口语交际课相比于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劣势地位,上述目标很难达到。学校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中,虽然会涉及对学生文明用语的要求,但难以涉及学生的亚文化圈。学生在教师面前并不说脏话粗话,但一到同学中,或者到同学的QQ群、微信群等网络环境中时,这些语言就大量出现了。

三、学生文明言语行为的培养

学生不良言语行为形成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但学校教育不能因此就放弃或弱化对学生文明言语行为的培养。《学记》说:“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这种观点就是通过教育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首先,达成文明言语教育的共识。学校、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文明言语行为的培养问题。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都要对这一问题重视,并能够形成共识。以贯彻落实学生守则为契机,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文明言语行为和习惯的事情,提高到国民素质的高度,提高到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其次,形成文明言语教育的合力。虽然语文课程、班主任工作、思想品德课程等都担负着学生良好言语行为、习惯养成的重任,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行为和习惯,决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而是整个教育的任务。各科教师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文明言语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最后,营造文明言语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通过班会、晨会、班级活动、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文明言语的教育。一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语荣辱观,以说文明话为荣,以说粗话脏话、污言秽语为耻;以礼貌待人为荣,以对人不敬为耻。二是通过语言规范教育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整套文明用语,逐渐养成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纠正、消灭学生不良言语行为和习惯。比如,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不文明语言的危害。

上一篇父爱的名言

下一篇私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