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乐曲范例6篇

古筝乐曲

古筝乐曲范文1

关键词:练习曲 古筝 训练

近年来,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其中,尤其是以古筝作代表的传统器乐学习热潮更是席卷了各大高校,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专业古筝普修器乐课程,而该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练习曲训练,练习曲训练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该课程的质量高低。所以对于练习曲训练的进一步讨论就很有必要了。

一、古筝普修器乐课程中练习曲训练的三个功用

(一)强化基本技能

学生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演奏古筝的基本技能,但是如果无法通过科学和系统的训练来进行巩固,基本技能就会很快被遗忘与生疏。而练习曲训练的功用之一便在于可以巩固与深化我们的基本技能,学生在练习曲训练的过程中,对于演奏的技法就会慢慢形成一种习惯,甚而是条件反射,所以练习曲训练最终就达到了强化基本技能的目的。

(二) 强化与改善个人短板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差异性,所以往往他们在学习古筝演奏时便会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也就是每个学生的短板不同,为了强化每个人的短板,练习曲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练习曲来进行训练,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对于学生们存在的演奏短板是可以得到明显地强化和改善的。而且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即使是学生自己在学习古筝的不同阶段,短板与缺点也是会相应变化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不间断地去进行对应的练习曲训练,才能使自己的演奏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 弱化音乐性,突出曲目情感

音乐性问题则是更高层次的一个概念了,它不是单纯的指学生可以准确演绎每一个音符的问题。它指的是一个表演者,在进行演奏的时候,通过演奏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传递给听众,它要求表演者对于所要表演曲目的理解与演奏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罗马绝非一日建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仍旧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曲训练,在强化基本技能与强化个人短板的基础上,慢慢体会每一个练习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再运用演奏来表达所体会到的这种情感,随着个人对曲目情感了解的深入与演奏技巧的渐渐纯熟,便可以达到弱化音乐性问题的目的了。

二、做好古筝普修器乐课程中练习曲训练的方法

(一)选择适合练习曲

古筝练习曲非常忌讳盲目练习,所以,我们首先就要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练习曲来训练。练习曲的速度可以简要地分为快、中、慢三种速度,它们的速度时值分别是快速为100以上、中速为70-100、慢速为50-70。当练习中速和慢速熟练后,再改练快速。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指序练习,选择的书为《每日必弹》,全书都是以指序练习为主线,做指序的训练,对于将来弹奏现代筝曲极有帮助。

2.桉滑音练习,选择的书为《古筝入门》,经常进行这类曲子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左手的重视,使得左右手配合更加完美,能有效避免弹奏时尾音的出现。

3.快四点双手练习,选择的书为《杨娜妮古筝教程》,尤其是书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是非常适合快四点双手练习的曲目,曲调非常活泼,对演奏者手指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建议采用中速进行练习。

(二)选择合适演奏方法

首先我们挑选了适合自己的练习曲来训练,但演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开始演奏速度难以达到乐曲要求的速度,因此教学中建议是慢速练习,其优点如下:

1.在慢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一边练习一边将练习曲中所有的因素想得准确,想得清楚,才会弹得更加清楚与准确,这样慢慢练习,手指和脑部将会一步步配合得更加完美。

2.慢速练习好比是放大镜,我们平常比较快速练习时候许多难以发现的细节问题,像音色、音乐感觉、强弱等等,便会显现出来,能更好地使我们去改正这些小的错误。

3.慢速的练习还可以修正手指触弦动作上的瑕疵,为将来快速练习打好基础,这些细节平常是非常难以发觉的,对手指触弦的动作控制更好以后,弹奏出来的音色也会更加圆润丰厚。所以慢速练习对于练习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练习方法。

三、结语

虽然练习曲训练对于学生学习古筝如此重要,但是其中较为科学与系统的教材还较少。现有的一些古筝教材上面都将乐曲作为教材的重点在编排,只是将练习曲训练作为一种辅助的资料。同时对练习曲缺乏系统编排。编排比较絮乱,无法起到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获得进步与帮助的作用。为此,一方面,需要优化教材编排。练习曲训练教材应符合学生普遍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真正发挥出练习曲训练的功用。另一方面,需要重视课堂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讲,老师的指导与练习曲训练的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可以引导你如何更好训练练习曲,那么学生的进步将会更快,练习曲训练也能发挥它更大的功用。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能力,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科研课题《古筝练习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C0669。

参考文献:

[1]孟璐,赵毅帆.迷“练”――由《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引发的思考[J].乐府新声,2013,(04).

古筝乐曲范文2

关键词:徐州近代古筝艺术 古筝艺术的变革发展 历史传承

筝产生于两千多年前,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且极具华夏传统音乐特色。因其庄重、古朴、浑厚且清新的独特音色以及它与民间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筝始终作为民间乐器广为流传。

徐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五省通衢的地域特点使得这一片土地上的文化、生活、民俗习惯融汇南北,丰富多彩。

一、徐州近代古筝艺术的发展

徐州史称彭城,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自古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古筝艺术以其幽雅神韵之声,流传至今,它具有陶冶人、愉悦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徐州的古筝艺术历史悠久,4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筝大师曹正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与我市音乐教育前辈郑培心先生在徐州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古筝社团“薰风筝社”(彭城筝社的前身)享誉海内外,为古筝事业在徐州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年代初,徐州成立了我国第一所古筝艺术学校―徐州市彭城古筝艺术学校,我国古筝大师、北京古筝研究会会长曹正教授为这所艺校亲笔题字,多年来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专业艺术团体输送了许多音乐艺术人才。如今徐州的街头巷尾,到处响遍古筝名曲“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真可为:高山流水遇知音、渔舟唱晚到天明,余音绕梁不绝也。

郑培心先生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特别对弘扬我国民族音乐、东奔西走,为振兴我市的民族音乐发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创作的《徐州小景》、《榜妆台》等乐曲曾在徐州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培养的学生很多成为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单就古筝来说他培养了古筝教育家李子秋、郑志诚、张纯善、刘鱼龙、张琦、赵荣等一批优秀的人才。

二、徐州近代古筝演奏派系的发展现状

徐州古筝自从曹正先生创建彭城筝社以来,一直发展的十分迅猛深受各年龄阶段人士的喜爱。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从八十年代的古筝艺术普及,尤其是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古筝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高校或者音乐学院,业余学筝的人越来越多,筝艺社团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1983 年徐州复建1947 年曹正在徐州创建的“彭城筝社”,后改名为“徐州古筝研究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古筝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乐器。

90年代以后,新作品的层出不穷,极大丰富了古筝艺术。新的古筝作品大多还是以传统的五声调式来创作,但是在演奏难度以及作品的深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使得乐曲的风格和表现力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新派筝曲的诞生,瓦解了传统筝乐局限的五声调式以及传统的演奏方法。

徐州因其融汇南北的独特地理位置,在传统的演奏风格形式上多与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以及浙江筝派的演奏风格相似但又相互融会贯通,在乐曲的演奏诠释时既有着北方人的豪气、豪爽又不失江南人的温婉流畅。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新筝曲的诞生,模糊了各流派演奏之间的界限,新型乐曲为这一古老的乐器注入了新鲜血液,新的作曲形式、新的演奏方法不仅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更打破其乐器原本五声调式对曲目表现上的局限性。

三、徐州近代青少年古筝艺术优秀人才对古筝派系的传承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徐州古筝艺术依旧蓬勃发展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少年古筝优秀人才在徐州这片土地上诞生,例如刘文佳、于秋旋等一大批人才涌现出来。他们自幼习筝起便接受着专业的培养训练,演奏曲目丰富大量,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派别之上,更多的是追求古筝演奏新的台阶。首先古筝的演奏形式也不再是单单的独奏,古筝与多种乐器的齐奏、协奏、古筝与舞蹈等多种艺术相结合出现在舞台上,一次次震惊观众的眼球。其次演奏曲目上,早已不再演奏传统的乐曲,新型的古筝曲甚至是改编的流行音乐也成为古筝演奏的新宠。曲目风格形式多样,使得这一传统而又古老的乐器绽放着青春的光彩!

四、结语

通过对徐州古筝演奏派系的索引梳理可看出,古筝艺术文化在徐州和中国乃至世界的蓬勃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民族器乐中的最古老的一门乐器,古筝正以一种新的面貌面对着更多国外学习者的审视和挑战。作为一名从小习筝的古筝专业演奏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徐州人我更将肩负着更大的使命,使这一古老的乐器披上时代的新装!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度江苏师范大学校一般立项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3yyb036。

参考文献:

[1]阎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03).

古筝乐曲范文3

【关键词】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 艺术修养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当前古筝教学已十分普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又逐渐地渗入到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些人由于缺乏对这门艺术的基本认识,学琴盲目,不知如何才能深入地学习这有着丰富表现力和艺术个性鲜明的乐器。

为了让更多的学习者和热衷者进一步认识、学习、掌握好古筝这门优秀的艺术,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古筝教师把眼光更多地投入到审美培养中来。我想就古筝教学对学生审美培养这一问题,根据自己在古筝演奏、学习上的体会,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一、古筝教学中的审美

因为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

“学筝”并不是要说纯粹去学习弹奏古筝的技法,而是学习古筝在全面提升“学筝”者综合素质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理控制的能力。

此外。古筝的历史、律制和滑音技法,对余韵的要求非常高。是继承了“大音希声”的中国民族音乐代表,一直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国学知识的积累对学筝者非常重要。

筝又可以说是所有民族乐器中风格特点最丰富的乐器了。北方筝粗犷高亢有河南中州筝、山东齐鲁筝、陕西秦筝;南方筝细腻委婉有浙江武林筝、福建闽南筝、潮州潮汕筝、客家筝;还有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朝鲜族伽琴、蒙古族雅托葛。当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曾用“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古筝风格流振的丰富多彩。

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丰富的音乐语言,这与地域人情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不能了解各流派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语言特点等,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

二、文学修饰对古筝演奏的作用

传统筝曲中的《汉宫秋月》、《鸿雁捎书》、《苏武思乡》、《蛟龙吐珠》、《粉蝶采花》、《莺啭桃李》、《凤求凰》、《翡翠登潭》、《昭君怨》、《平沙落雁》、《出水莲》、《梅花三弄》等,创作筝曲中的《长相思》(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云裳诉》(周煜国曲)等古筝乐曲名,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些要么是美妙无比的词藻,要么就是与诗词歌赋、历史事件、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的。

从诗词发展而来的古筝曲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胡笳十八拍》(蔡文姬)、《渔舟唱晚》(王勃《滕王阁序》)、《枫桥夜泊》(张继)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经作曲家们有感而发所创作出的筝曲。如果没有一点文学知识,连原诗的意境都无法体会,怎么可能把乐曲弹好并带给听众中国文人式的含蓄的古典美呢?

从历史事件发展而来的古筝曲有《广陵散》(古琴曲移植)、《林冲夜奔》(陆修棠王巽之编曲)、《临安遗恨》(何占豪曲)等,弹这些曲子必须要深入了解真实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聂政刺韩王”的悲壮,“莫须有”罪名的千古奇冤,即使林冲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要在名著《水浒传》中将林冲逼上梁山的事件仔细研读。这样才能合理推敲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揣摩作曲家创作意图,以体现在演奏过程中。

从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古筝曲有《高山流水》(传统曲目)、《孔雀东南飞》(郑德渊曲邱大成改编)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被改编为三个版本的《高山流水》,河南版的甚至是传统筝家初次见面必弹的曲目,以表敬意结为知音。刘兰芝与焦仲卿凄美的爱情,通过对一双孔雀凄凉的哀鸣、哭泣。最后无可奈何地飞离“借物喻人”的“拟人化”描写,叙述了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一对恩爱夫妻不得不离散分别的爱情悲剧。对传说故事的了解与否直接体现在乐曲情感运用方面。

以上只是举了个例,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还有许许多多乐曲没有提及,筝的音乐文学性是从筝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伴随着它的,几千年来文人乐者为此结下了恒久的审美美学观点。

三、二者互不可缺

由上可见,古筝艺术不但有着其它乐器的共同特性,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内涵性。

古筝乐曲范文4

凡是器乐都必须强调声音的美感,好的音色与音准是创造美妙音色的关键性因素。古筝作为古典音乐中的重要演奏器乐,需要对其音色进行分析,在演奏中控制古筝的音色来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同时,随着“古筝热”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校中选修古筝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筝音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对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在把握音准的前提下用古筝独特的音色来传达作品的深度与意境。

一、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

古筝在后期通过不断完善和变化已经发展出种类、外表形制多样的古筝类型,但是其基本构造并未改变,而古筝共鸣箱、码子(每根弦针下的人形玄柱)和筝弦作为古筝中的关键性部件成为了影响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首先,古筝共鸣箱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往往体现在对音频的影响力上,面板、底板、边框共同形成了古筝中的共鸣箱,共鸣箱是古筝发声的重要场所,其面板的厚薄程度将直接反映在最后古筝所发出的声音音色之上。过薄或过厚的面板都将对不同音频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音色的不完美。比如过厚的面板将降低共鸣箱发声的音量,让所发声音过于尖细,这就失去了古筝的优美宁静。而过薄的面板发出的声音则过于空洞,缺少古筝原本音色的那种空灵与穿透力。一般来说,较厚的面板对于高音频的影响较好而较薄的面对则对低音频有较好的影响力。但是面板最终的厚度还是取决于筝体的大小,根据筝体的大小情况应该适当对面板进行加厚或磨薄处理。在制作古筝底板时,要选用上乘的梧桐木或白松木,同时在制作前还要对木板进行相应的处理。符合条件的底板需要在两侧开孔,这需要考验制作者的水平,过小的硬控古筝声音难以发出且余音较短甚至没有,缺少古筝音色的韵味,过大的音孔则会使得古筝声音缺少穿透力。

其次,码子也将成为影响古筝音色的决定性因素。由酸枝木制成的码子属于古筝中的上乘品,在码子末端一般都镶有小骨片来增强码子的硬度,让音色变得更为明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小骨片中往往刻有小槽,使得面板与码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减少噪音。

最后,筝弦的质地也将对古筝的音色产生很大的影响,古筝的筝弦质地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变化。最开始古筝的筝弦大多由动物的筋制成,鸡筋做出的筝弦虽音色较为深厚,但是不失柔和与灵透,对于庄重的抒情乐曲有着很强的表现力。而在明末清初,南方地区出现了对筝弦的改良,开始使用金属弦(以铜、钢为原料)。但在后期,由于南方气候潮湿,也有部分人采用不锈钢作为古筝的筝弦。但总的来说,钢弦的音色特点为较为清脆、明亮,适合表现音韵缠绵的乐曲。

二、影响古筝音色的主观因素及训练要领

对于高校古筝教学来说,客观因素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往往很难改变和控制。要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影响古筝的主观因素进行控制,将古筝的美妙音色与演奏乐曲进行充分融合

(一)演奏者的手指与演奏方法对古筝音色的影响。在实际演奏时,不管是手指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和位置都会对古筝最后展现的音色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不同的声音往往要用不同的力度触弦,在把握演奏乐曲情感基调的前提下,科学的运用演奏方法,熟记古筝演奏时的私自要领“点、面、速、角”。要展现清扬悠远的音乐,手指的下落就应该略浅,而在演奏气势恢宏的乐曲时手指下落就应该较深。古筝中的一般演奏手法分为两种,提弹法和夹弹法。提弹法讲究的是指甲与琴弦呈垂直,手指向手心发力,弦松手松并呈半握拳状;夹弹法属于传统的演奏手法,同时也是现在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手法。其精髓在于利用手指和手掌力量向面板滑动,向下的力量将让弦产生振动,能够展出与提弹法不同的音效和表现力。一般来说,提弹法更适合表现轻快活跃的快节奏音乐,而夹弹法则对于表现哀怨缠绵的情绪十分有帮助。一首曲子往往存在不同的情感或音色变化,要注意将提弹法和夹弹法结合起来使用。

(二)演奏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古筝的演奏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演奏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演奏者需要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把握和听觉洞察能力,在演奏前就能对音乐展现出来的音色,情感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展开想象将自己融入乐曲所希望展现的气氛或环境中去。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长期的训练和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理解都将对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提升音乐艺术洞察力的重要性,也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演奏不断进行调整与反馈。作为初学者,学生很难发现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掌控自己的音色变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辨别同时按照音色标准进行练习演奏。因此,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也十分有必要,在不同的心境下演奏出来的古筝乐曲其音色是大大不同的。

(三)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古筝乐曲音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很大程度上来说,一首完整的古筝乐曲其音色就像是一个圈环,在乐曲中不同的情感变化中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个乐曲的旋律与乐章。在不同的乐曲中也往往会存在不同的情感体验。《渔歌唱晚》是一首较为欢快且活泼清脆的乐曲,其音色更富跳跃性,乐曲中表现了作者欣喜和喜悦的心情。在演奏时一方面要注意指尖和琴键的接触面积要尽量小,其手指还需要有一定弹性,让乐曲展现出跳跃感。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作为支撑,丰富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当演奏者不断加深对生活,对作品的思考了解,那么他的演奏就有可能更加细腻,表现的情感也更加丰富。

(四)变化音色的技巧掌握情况。古筝不可能只用一种基本的音色去演奏,乐曲的变化多样,越到学习后期,变化音色技巧的掌握情况就将影响古筝乐曲演奏的音色情况。好的演奏不仅音色变幻丰富,而且生命力表现力极强。教师在进行演奏教学时,要向学生传授不同的音色变化技巧,并运用技巧和高超的演奏将乐曲中的生命、情感、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小技巧来获得古筝乐曲音色上的变化:第一,变换触弦的位置;第二,变换触弦的速度;第三,变换触弦的时间;第四,变换触弦的力度。出于演奏不同乐曲的需要,演奏者可以灵活地进行变换。

古筝乐曲范文5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融合

0 引言

古筝的音色优美,清脆,对于听众而言,古筝演奏是一种精神享受。古筝和部分传统乐器一样,既适合独奏,也适合合奏。在练习古筝的过程中,弹奏者不仅要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还要对古筝的音乐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能够提升古筝练习的水平。

1 当前我国古筝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古筝演奏作为传统音乐艺术中的一项技艺,也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水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还要重视对学生古筝演奏技巧的培养。不过,目前我国的古筝教学现状是教师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技术与音乐的融合,进而导致学生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无法将古筝表演的艺术气息展示出来。

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掌握的常规古筝演奏方法对其进行规范化训练,但因为在培养学生规范化演奏的同时,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导致学生对古筝音乐性的欣赏能力不高。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古筝演奏的艺术水平,处理要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演奏技术外,还要使学生对古筝音乐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古筝技术和音乐的融合,增强古筝演奏艺术的魅力。

2 加强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性

2.1 增强古筝课堂教学的有趣性

一直以来,我国古筝教学的方式除了远程教学外,只有面授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其他艺术教学方式而言,古筝教学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而且,社会上一些基础性的、小型文化交流活动比较少,但是古筝考级和竞赛活动,却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古筝教学变得更加重视演奏的技巧,而演奏技术又比较枯燥,学生对此并无学习兴趣。所以,如果能够将古筝教学的音乐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加古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

2.2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古筝教学中将音乐与古筝演奏技术融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了解。比如,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弹奏古筝的时候,肢体语言和音乐的情感融合,不但能使学生将古筝曲本身的音乐性展现出来,还能使音乐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从而增强古筝弹奏者演奏古筝曲时的艺术表现力。

3 增强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方法

3.1 借助传统音乐来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传统的乐器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作为传统乐器之一,大多数的古筝演奏曲也是传统音乐。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名曲,直到今天还在传统的艺术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古筝教学者还要利用传统艺术的优势,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充分理解古筝这种传统文化艺术,进而更好的演奏古筝曲目,掌握古筝乐曲中的精华部分,将音乐与技术融合起来。同时,还要在掌握古筝演奏技术的基础上演奏古筝乐曲。从传统的音乐中吸取养分,以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水平。

3.2 强化肢体语言的教学

强化肢体语言是演奏古筝曲目时,一项主要的内容。但是,在目前的古筝教学中,很多人都忽略了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过程中的应用意义。或者有些教授古筝演奏的人员,也借用了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但是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导致古筝演奏过程出现了僵化的现象。但实际上肢体语言既是音乐教学的表达方法,也是一种演奏技术。所以,作为古筝演奏的技术语言,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技艺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肢体语言是音乐表达方式之一,也是人们真实情感流露的方式,所以在弹奏古筝曲目时,运用肢体语言能够很好地促进音乐和技术的融合,让人们通过肢体语言来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肢体语言不仅是古筝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一大途径。

3.3 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听一些古筝乐曲,来深入的理解音乐艺术。而且,反复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筝的音乐鉴赏能力,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赏他人的古筝演奏,在观看他人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进行学习,对其演奏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深化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古筝教学中国音乐与技术的融合。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所以,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还要端正教学态度,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而且,有实践调查表明,部分古筝学习者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过表演失误的情况。而导致演奏者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的心态不佳。为了使古筝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状态以及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心态不佳的原因,解决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心理出现障碍的问题,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在这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下,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水平。

3.5 加强对古筝技术的领悟

在练习古筝演奏过程中,放慢练习速度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是指古筝练习者在弹奏古筝乐曲的过程中,用慢于乐曲正常节奏的速度,练习古筝曲目的一种方法。慢速练习不仅是指速度上要放慢,也要去演奏者在放慢弹奏速度的同时,用心去品味古筝乐曲的内在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古筝乐曲的艺术魅力。古筝慢速练习法不但有助于古筝学习人员对乐曲的理解,也有利于古筝学习者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比如,在练习古筝曲目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放慢速度来改变弹奏的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而且,在接触一首古筝乐曲时,演奏者也只有通过放慢练习速度,才能对乐曲中的各种音乐术语有准确的掌握,从而降低出错频率。并且在放慢演奏速度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控制手指的弹奏动作和指法。总之,采用放慢演奏速度的方法进行古筝弹奏,不仅有助于提高弹奏者的演奏水平,还能促进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自然融合,使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更强。

4 结语

古筝作为传统的乐器,不但可以提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还能展现出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演奏者的弹奏水平,除了要加强日常练习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但目前的古筝教学因为不注重音乐与技术的融合,导致整体的教学水平不高。因此,教师还要在教学当中,将音乐与古筝演奏技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将古筝艺术的魅力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 金鑫.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J].黄河之声,2014(20):42.

古筝乐曲范文6

关键词:古筝 专业教学 民族性

从1948年著名古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教授把筝第一次捧上高等音乐学府的讲坛,开设了我国音乐院校古筝专业课程起,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目前,在专业类音乐学院,师范类艺术学院,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均开展有古筝专业,并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果,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同性质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培养出多元化的古筝专业人才。民族类艺术院校,既有普通高校教育的共性,又有民族特殊文化的特性。在古筝专业教学上,从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教材选取等方面都应区别与其他类艺术高校,体现出其“民族性”特色。

一,师资队伍的灵活性

古筝派别众多,仅以少数民族名称为命名的筝派就有朝鲜筝,蒙古筝,客家筝等,每个筝派都有独特的地域民族风格。在教师队伍的组织上,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请进来”即邀请各地区和民族中德高望重的筝艺人,筝派的代表人物等来校讲学与交流,搜集和整理第一手的传承资料,确保筝派风格性与民族性的地道与原汁原味,这也尤其是民族类艺术院校应当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走出去”指校内专业古筝教师应广泛拜访各地各民族筝人,深入民间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在对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民族性音乐素养。

二,招生模式的独特性

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到民族地区,筝派发源地与流行区域进行生源摸底,委托当地教师、筝家关注有潜质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储备优质生源,丰富学生的民族种类,在招生考试中可尝试设置“本民族音乐古筝即兴演奏”环节,考察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和认识度,为古筝的民族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古筝的众多流派发展是不均衡的,特别是蒙古筝,朝鲜筝,福建筝等流派,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萎缩的状态,这就需要民族类艺术高校对这些地区的招生政策有适当的调整与倾斜,挖掘古筝苗子,以便于培养一批壮大和发扬筝派的传承者。

三,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目前,各大艺术类高校所使用的古筝教材并非全国统一版本,不同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也都有差异, 一套好的古筝教材必须具有广泛性(各种技术、各种风格、各个流派、各种曲式结构、表现各种情感和意境的教材)和逻辑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民族类艺术高校古筝教材编写可在此基础上,对古筝传统与现代创编的乐曲按照不同民族进行整理与归类。随着现代作曲技法的发展以及专业作曲家的参与,现代创作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筝作品,不再仅仅是对某一特定的民族性乐曲进行改编,而是借用某些民族性因素。例如,由民族特性音程所建构起的人工调式,民族性乐器音色的模仿,流派特色演奏技法的借用,特有民族性节奏的运用等等。通过对这些乐曲专门的系统研究和分类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与感受乐曲的音乐表现,体会不同民族的音乐在古筝音响中所表现的差异与美感,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运用民族性特别是本民族的音乐语汇尝试去创作乐曲的热情。引导其创造性的将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通过演奏技术和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实现民族器乐的多声部音效,挖掘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将现代的创作思维与 “原生态”文化相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筝曲。并以多次采风的形式到各地挖掘素材,听取记录和搜集濒临灭绝的民间曲调,将其纳入古筝教材的“素材创作曲库”中,供学生自主创作。

弹唱的筝歌是古筝早期的演奏形式。直至今日,器乐化程度才越来越高,在民族类艺术高校中,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占很大比重,可以将“古筝弹唱”纳入古筝教材编写的范畴,既是对古筝的传承发展与开拓,也可以发挥学生自身特点。民歌和戏曲作为我国各民族的艺术瑰宝,“古筝弹唱”的乐曲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当地民族特色歌曲进行改编并加入原生态民族地方性语言作为歌词,进行说唱,使古筝表达方式多元化,并按照他们歌唱曲子的形式,改变古筝演奏形式。

蒙古筝(雅托葛),朝鲜筝(伽耶琴),越南筝,日本筝等与中原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筝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研究与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对于筝的传播与发展有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体现各民族筝的多元与相互融合,也可对其的了解和学习纳入教材编写的范畴。

四,授课方式的多样性

目前,在高校中古筝音乐表演专业主要为“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古筝音乐教育专业主要为小组课授课方式,而每个专业在大学四年期间的授课方式基本不变。在民族类艺术高校的古筝专业教学中,可以采取两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根据专业方向不同,适当调整两种授课形式课时量的比重,将两种授课形式实行优势互补,体现民族类艺术高校培养人才的专业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

“口传心授”历来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传承方式,反映了古筝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传承意识。演奏者可以按照乐谱的标识和口传心授的过程中习得对乐曲的理解。去揭示音乐内涵体现音乐流派和个人的艺术个性,由于民族类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和对音乐的内心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口传心授”,使学生在比较准确的传承乐曲神韵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其二度创作的能力,体现古筝教学的个性化培养,这些都需要通过“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来完成。

专业集体课古筝教学可以使同学间互相观摩,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可设置自由交流时间,进行研究与对比学习,不同民族的学生都有本民族独有擅长的乐器与民间乐曲等,将这些学生们擅长的本民族的音乐元素与古筝艺术相互融合,学生们互相交流,拓宽学生的眼界,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创古筝演奏技巧,形式等新思路。

五,乐团建设创新性

近年来,随着古筝专业人才的逐渐壮大,各种形式的筝乐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在国内具有专业性的、较为成熟的筝团有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乐团、“十指莲花”中国室内乐筝团、秦筝艺术团、“筝语玲珑”古筝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等。它们都是古筝合奏(不包括其它主奏乐器)的专业团体,依附于专业艺术院校,而对于民族类艺术院校,筝乐团的建立尚属空白。民族性筝乐团的建立和发展,不仅给古筝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而且可以成为民族类艺术院校对外进行学习和交流的“窗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通过对外实践与演出,使世界了解中国,成为民族类艺术院校的一张“名片”。

筝乐团在演奏曲目的选择,演奏形式等方面可进行大胆的“民族性”创新,体现出与专业音乐院校上的不同。比如,在演奏的曲目上,可以采用原生态民歌音乐素材进行改编,并编配现代化的电声乐器,形成强烈的听觉冲击等;在演奏形式上,充分利用古筝的各部分结构与演奏者的手或其他辅的器材相结合,所发出的不同的音效,来体现民族性的情景。如古筝合奏曲《嗺咚嗺》中,在乐曲开始,演奏者手的不同状态与古筝的各个结构相互结合所发出不同的音响,运用特有的节奏型,通过众多演奏者的相互配合,表现出湖北潜江的打连枷号子。打场时,两排人面对面打连枷,一排上,一排下,噼啪噼啪,一领众和地唱歌的情景,表现人们在劳动时的愉快心情。筝乐团也可与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乐器,舞蹈或者原生态歌手合作,如蒙古的马头琴,呼麦,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侗族大歌等合作,来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等。

通过以上几点古筝专业在民族类艺术院校教学特色探讨,可确定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以及古筝演奏技巧,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力,力求做到个性培养,针对不同学生所具备的特长进行重点培养。教学目的是传承地方的民族特色,引进高校,将其与现代的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筝乐曲,并通过演奏形式表现出来。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古筝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培养传承和创新思维的民族文化人才,并将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行融合。使古筝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性。培养出多元社会发展需要的古筝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苗金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综合艺术院校办学特色研究--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等四所院校为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吴巧,《民族院校的音乐教育应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12月

[3]徐寒梅,《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表演专业例析》,《中国音乐》,2010 年第01期

[4]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赤峰学 院学报》,2011年5月

上一篇积极心态

下一篇道路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