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营商范例6篇

网络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范文1

目前 ,在激烈的电信业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电信业务正步入新的融合 时代 。电信、信息、数字媒体、消费 电子 等产业将走向更全面深入的融合与互通。这就促使运营商寻求新的运营模式,力争在产业变革的潮流中取得新商业成功。

ip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电信业务的承载技术。但众所周知,ip技术融开放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目前,在基于该技术体系的新运营模式下的运维管理领域,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 问题 :

第一,多业务承载涉及网络环节增多,网络的高度灵活,路由自动 计算 ,故障很难人工发现,从而导致故障定位效率低下,进而用户满意度持续降低;第二,对于共享式网络,难于获取实时精确的网络与业务性能数据,无法掌握网络性能kpi指标与业务的性能瓶颈,只有通过用户感受才能知道,以至于用户黏度持续降低;第三,缺乏科学实际的网络规划 方法 与工具,无法支撑构建科学的网络,难以保证网络与业务的健壮性。

因此,必须有“医护专家”式的运维管理解决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达到“精准诊断、高效 治疗 、提前预防”的良性循环。华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提供高效、整合的解决方案服务于运营商的成功转型。

快速故障诊断提升用户满意度

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通过业务层与网络层的联动实现了高度智能化与自动化的独特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快速故障定位,提高运维效率。具有华为特色的逐跳式端到端故障定位、逐层式联动故障定位形成矩阵化的故障定位模型,将业务与网络进行精准联动,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与效率。

逐跳式端到端故障定位是通过从网络的接入到汇聚再到核心的端到端逐点跟踪定位技术实现故障位置的精确定位,可定位到具体设备或路径。

逐层式联动故障定位是通过丰富的oam工具实现从接口、路径、管道、业务到 应用 的逐层联动诊断,精确判定ip语音、视频、数据等业务故障点,定位故障位置;再结合丰富的专家经验库,实现精准自动化的故障诊断,给出故障原因、危害等级与恢复措施。

在部署方面,提供内置软件探针和附加硬件探针两种更加灵活的部署形式。内置软件探针在成本方面有显著优势,而华为率先提出的附加硬件探针方案在多厂商设备复杂组网情况下具备领先优势。

这样就形成了矩阵式、灵活、全方位的故障诊断解决方案,通过该解决方案,一方面将运营商从枯燥繁重的故障诊断工作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快速与准确的故障定位,帮助运营商保证业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实时性能管理防患于未然

直观、层次化的性能数据统计与 分析 协助运营商对当前的业务与网络进行精确的评估,并为未来的业务与网络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提供网络、业务与用户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可以提前感知、发现网络的运行隐患,把脉网络运营状况,防患于未然:

首先,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通过对网络与业务的实时性能kpi指标(网络时延、抖动、丢包、连通性)数据的挖掘分析,适时调整相关网络与业务的配置参数,改善其kpi指标,从而便捷地向用户提供满足特殊需要、差异化的服务;

其次,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提供了完善的sla管理,使得运营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业务类型设定层次化的服务质量保证策略,实时监控网络与业务kpi指标同设定指标的对比差异,第一时间发现用户应用体验质量的下降,发出sla质量劣化预警,及时采取质量恢复措施并安抚客户,从而协助运营商加固客户关系,提升用户体验与忠诚度;

再次,借助网络与业务的 历史 性能趋势分析,提前感知网络与业务性能瓶颈,精确定位导致瓶颈的相关因素,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如升级、扩容规划等),防止重大故障的发生。

科学网络规划增强网络健壮性

人们在面对疾病时,不仅仅需要一剂良药,还需要一个完善的医护建议。同样,面对网络与业务的高效运维要求,运营商不再仅仅需要一个软件产品,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涵盖规划、仿真、实施、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并且运营商不仅关注具体的网络管理 内容 ,而且更加关注面向生命周期和业务应用场景的管理模式。比如运营商在关注网络拓扑结构的同时,对业务是如何快速高效地在该网络环境下进行发放、运行与维护给予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通过与业界领先的 网络 规划专家wandl的深度合作,提供全面整合、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网络规划解决方案,从网络前期的规划到后面的部署,帮助运营商构建 科学 的网络,增强网络健壮性,使得网络的效率和效益达到最高。

网络运营商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IPv6演进 双栈

1 互联网IPv6及过渡技术概述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全球互联网所使用的IPv4地址数量遇到了发展瓶颈;同时,由于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泛在网、物联网应用的兴起,可能使得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互联网,更加速其日益走向耗尽的边缘。根据IANA的报告显示,到2012年左右基本没有再可分配的IPv4地址块资源,互联网将面临着一个网络IP地址基础资源匮乏的危机。

为应对这一危机,目前普遍认为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便是在互联网中应用IPv6技术。IPv6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与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使用更小的路由表;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 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 Configuration)的支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如由于IP地址匮乏情况的紧迫,造成IPv6未完善地考虑向下兼容的问题。目前,许多企业和用户的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人们无法容忍在协议过渡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所以,IPv6技术的采用步骤关键是IPv4向IPv6技术的过渡演进和两者间的互通的问题。

在IPv4向IPv6过渡的初期,基于IPv6的业务还带有相当程度的试验和探索性质,Internet上的绝大部分应用仍然是基于IPv4的,Internet的主体也仍然采用IPv4,IPv6网络仅在局部构成中小型网络。这一阶段的问题首先是使各个相对孤立的IPv6网络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其次,IPv6孤岛需要访问的资源大部分仍然处在基于IPv4的Internet主体网络中,需要解决IPv6网络中的主机访问IPv4网络的问题;而且此时IPv6的地址分配还处在IPv4地址的阴影当中,大量IPv6特定网段的地址或者IPv4向IPv6的映射网段地址构成IPv6路由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基于IPv6的业务普遍实现大规模应用后,从IPv4到IPv6的过渡就进入了IPv4与IPv6并存的中期阶段。在这一阶段,IPv6网络已经形成规模,构成了独立于IPv4网络的从接入网、驻地网到核心网的完整网络结构。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解决IPv4和IPv6网络中的主机和资源互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次是如何将IPv4网络中的节点升级到IPv6,以及如何将IPv4中的网络资源和业务、应用迁移到IPv6网络中去。

最后,当IPv4网络中的绝大部分业务和应用都迁移到IPv6网络以后,IPv4到IPv6的过渡就进入了后期阶段。这一阶段与初期阶段相反,网络的状况是“IPv4孤岛,IPv6海洋”。要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如何连接互不连接的IPv4网络,如何让IPv4网络中的主机能够访问IPv6网络中的资源。

2 互联网IPv6演进方案简析

IPv4向IPv6演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实际情况出发,目前主要存在“纯IP网络演进方案”和“MPLS网络演进方案”两种方案。纯IP网络方案是指仍然在骨干、城域、接入层面使用IP网络作为承载上层业务的基本手段;MPLS网络演进方案是指采用MPLS作为承载上层业务的基本手段。

2.1 纯IP网络演进方案

现有IP网络向IPv6演进时,可以采用双栈方式对骨干网络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双栈方式可以保证原有IPv4业务和终端不受影响,并逐步引入采用双栈或纯IPv6的业务和终端。原有IPv4业务平台和终端与IPv6业务平台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地址转换/ 映射设备进行互通。当原有IPv4业务平台和终端逐步向IPv6过渡时,仍然可以保持业务的正常开展和使用,方案如图1所示。

方案中IPv4终端与业务平台之间可以直接采用IPv4通信;IPv6终端、业务平台之间可以直接采用IPv6通信;IPv4终端、业务平台与IPv6终端、业务平台之间应当进行地址转换/映射,并将转换之后的地址信息通过路由控制层面在网络中传播,然后才能实现互通。

2.2 MPLS网络演进方案

现有IP互联网络也可以通过部署MPLS技术逐步向IPv6过渡。对于未部署MPLS的IP网络,可以在全网开启MPLS协议,并在网络边缘部署双栈协议,通过6PE、6vPE实现IPv6协议的互通,原有IPv4仍然可以使用IPv4以Raw IP方式互通。IPv6和IPv4的互通需要经过地址转换/映射,并将相应地址广播至IPv4域或MPLS域中,该方案见图2。

对于已经部署MPLS的IP网络,可以在网络边缘部署双栈协议,并通过6PE、6vPE实现IPv4和IPv6分别互通。在网络边缘部署地址转换/映射,并将相应地址分别广播到对方域中。

在此方案中,IPv6分组被封装在MPLS LSP中进行传送实现IPv6组网,同时也保证了原IPv4业务的正常使用。

但由于MPLS技术较为复杂,宽带互联网中用户与资源数量庞大,访问关系比较复杂而且不确定,网络结构和设备情况复杂,因此目前运营商多选择“双栈骨干网络”方案作为演进目标。

3 互联网IPv6技术演进步骤探讨

中国宽带互联网主要由骨干网、省网/城域网、接入网构成。用户直接通过接入网、城域网经骨干网访问各种资源并进行互访。目前宽带互联网中以纯IPv4方式承载各种应用。宽带互联网向IPv6演进主要涉及骨干网、城域网、业务平台及公众用户的终端。

由于宽带互联网非常庞大,涉及内容庞杂,影响范围大,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向IPv6演进。本文将整个演进初步划分为“引入期”、“过渡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3.1 引入期

引入期内主要完成骨干网双栈升级改造,为城域网向IPv6演进奠定基础。在城域开展隧道、双栈、NAT等关键技术的商用实验。引入期主要解决地址不足带来的压力,在部分区域内部署IPv6或双栈终端,开展IPv6实验,对IPv6的技术成熟度和部署模式进行探索。

引入期宽带互联网访问的模型如图3所示。引入期主要部署内容包括:在骨干网引入双栈;在城域网部分区域内设置双栈BRAS、CGN,并对该区域内接入网进行改造使之支持IPv6;在城域网内部署双栈BRAS的多个区域之间开启隧道,实现城域内IPv6分组的透传;逐步在自由平台中引入双栈。

引入期中大部分平台、终端仍然采用IPv4协议栈,城域网仅采用IPv4协议栈、骨干网采用双栈。仅在部分区域内部署双栈BRAS和CGN设备,并在该区域内部署IPv6或双栈终端。

IPv4系统或终端互访时,过程仍然与纯IPv4网络没有差别。

IPv6终端或系统的互访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实现:方式一,在双栈BRAS处建立从源端到目的端的隧道,可以采用6to4、GRE、手工隧道、ISATAP等方式将IPv6分组封装在隧道中传送;方式二,在双栈BRAS处建立从城域网至骨干网的隧道,在骨干网边缘将IPv6分组解出,在骨干网中采用IPv6路由方式传送分组,在进入目的地城域网时再次建立1条从骨干网边缘至目的地双栈BRAS之间隧道。

IPv4与IPv6系统或终端互访时,首先在IPv6终端/系统所在区域的BRAS处通过CNG设备进行地址转换,转换之后再以IPv4方式互访。

3.2 过渡期

过渡期在引入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IPv6部署范围。过渡期着重推进城域网内IPv6的演进,在前期自有业务平台部署IPv6基础上推进其他业务平台的双栈部署,同时进一步推动终端上IPv6和双栈的部署。

过渡期宽带互联网访问的模型如图4所示。过渡期的主要部署内容包括:对城域网进行双栈升级;在前期少量BRAS升级基础上,对所有BRAS进行双栈升级,并建立BRAS与CNG之间的隧道;部分终端开始部署双栈或纯IPv6协议;自有平台进一步推进双栈升级,并在其他业务平台上引入双栈。

过渡期进一步推进IPv6在城域网和终端、平台的部署。过渡期完成在城域网的IPv6部署,并进一步向终端和平台深化IPv6部署。

IPv4系统或终端互访时,过程仍然与纯IPv4网络没有差别。

IPv6终端或系统的互访时,由于已经完成了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的升级改造,因此也可以直接互访与IPv4互访没有差别。

IPv4与IPv6系统或终端互访时,首先IPv6终端/系统通过所在区域BRAS与CNG之间的隧道实现地址转换,然后再采用IPv4或IPv6直接互通。

3.3 成熟期

成熟期基本上完成网络、系统的双栈升级改造,重点在于IPv6在终端上的部署,当大部分终端采用双栈或者纯IPv6的方式进行通信时,逐步完成终端向纯IPv6的迁移。

成熟期宽带互联网访问的模型如图5所示。成熟期的主要部署内容包括:自由业务平台和其他业务平台均完成双栈升级,终端完成双栈或纯IPv6部署,并逐步扩大纯IPv6的比例。

成熟期将完成所有业务平台的双栈升级,完成所有终端的双栈或纯IPv6部署,并积极扩大纯IPv6终端的比例。

由于网络、系统、终端均可以采用IPv6协议,因此成熟期终端、系统直接采用IPv6互通。

4 运营商互联网IPv6支持情况及演进思路

中国运营商宽带互联网骨干网主要覆盖至省会或大城市节点;互联网业务用户通过接入网、城域网到达骨干网。目前运营商的互联网骨干网络设备对IPv6的支持程度也不相同,目前基本上都支持ISISv6、OSPFv3和BGP4+等域内和域间路由协议。互联网网络中的设备基本上均通过IPv6 Ready第一阶段认证(Phase-1),能够支持基本IPv6功能。但仍有运营商的部分路由器尚不能支持NAT-PT功能,必须单独部署地址转换设备。

目前互联网中的城域网、接入网网络设备在路由协议上,都能够支持ISISv6、OSPFv3和BGP4+等域内和域间路由协议,部分设备还支持RIPng协议;在IPv6 Ready方面部分完成第一阶段认证(Phase-1),还有部分完成了第二阶段认证(Phase-2);在IPv6其他功能方面,都能支持双栈和隧道功能,部分支持NAT-PT功能。宽带接入网层面又由于主要采用物理专线或2层技术,涉及的IPv6问题较少,在此,不予深入讨论。

目前中国电信已分三阶段启动了IPv6网络建设: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1年进行IPv6的试商用,将主要以IPv4业务为主,启动网络和平台改造;第二阶段从2012年到2015年进行IPv6规模商用,将出现IPv4与IPv6网络和业务共存状态,进行网络和平台的规模改造,业务逐步迁移,新型应用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第三阶段在2015年之后进行IPv6全面商用, IPv6应用占主导,IPv4网络和业务平台逐步退出,将解决Ipv4网络孤岛问题。中国移动已在承载网设备实验室完成了规模测试,在开展了一系列分组域IPv6测试,提出了一种新的IPv6过渡技术――PNAT,并在CCSA立项推动移动终端支持IPv6的技术要求,还通过CNGI项目,中国移动开发了大量基于IPv6的新型业务,彩信、WAP等业务均已实现IPv6-Ready状态;在2009年,还开展了超高清IPv6视频通信业务,码速达到了30M以上;此外,还设计了一套适合家庭的高清业务。中国联通是CNGI的主要承建之一,2006年成立了通信行业唯一的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工程实验室,在IPv6业务的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开展了所有互联网话音、数据、视频IPv6化实验,表明实施IPv6过渡的技术已具备,中国联通将稳妥适时的进行网络的升级改造完成互联网IPv6化。

5 结语

目前,IPv6的实际部署处于存在着若干IPv6孤岛的状况,仅有少量类似中国的CNGI、日本的e-Japan这样的纯IPv6试验性骨干网,同时Internet的主体仍然使用IPv4的初期阶段。因此,运营商和方案设备提供商们最为关注的是从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以及现有电信设备对IPv6的支持和升级能力。国际内外相关的互联网组织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工作组,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同时,已建立了大量的实验网,对IPv6技术和相关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测试工作,这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6BONE、6REN、CERNET2、CNGI。除了这些实验性的项目,很多的外国公司已经开始提供基于IPv6的业务和应用,比如:日本NTT的全IPv6网络和美国Comcast的IPv6 宽带接入业务。这些工作已为IPv6的采用及向IPv4/IPv6的演进做出了有力的支撑。总结这些实验成果并结合运营商支撑的互联网网络的现状,将有助于高效、低成本地实现全互联网IPv6化,迈出向下一代互联网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RFC2460.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S].

[2] /[EB/OL].

网络运营商范文3

LTE 协同规划 多运营商

Discussion on Multi-Operato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Method

for LTE Network

LTE network planning method of single operator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n, from the aspect of multi-operato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new LTE network planning method was discussed. Finally, a simulation case of a certain region was ci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planning method.

LTE collaborative planning multi-operator

1 引言

2014年12月26日,工信部、国资委联合了《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15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3家基础电信企业原则上不再自建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铁塔公司应统筹各方需求,优先改造利用存量资源,合理平衡、有效满足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建设需求。

另外,《意见》中也明确了铁塔公司与运营商的分工界面,运营商负责无线、传输系统的建设,包括无线主设备及其天馈线系统、光缆接入、传输设备、传输配套、传输设备和无线主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的电源连接,以及传输设备与无线主设备之间的连接缆线;铁塔公司负责铁塔、机房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包括铁塔、机房、配套设备、照明、消防等。

综上所述,未来国内的基站站址获取工作将会由运营商转移至铁塔公司,根据分工界面的划分,传统的单运营商LTE网络规划建设思路将会发生转变。因此可从多运营商协同规划的角度出发,探索出新模式下LTE网络的规划方法。

2 单运营商LTE网络规划

LTE网络规划的设计目标是指导工程以最低的成本建造起符合近期和远期话务需求、具有一定服务等级的移动通信网络。对于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网络规划的合理性关系到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和网络建设成本,一直以来,网络规划都是无线网络建设工作中既复杂又关键的问题。一般而言,规划工作主要分为如下4个步骤:

(1)明确规划目标

在网络规划的初期,首先应明确建网策略和相应的网络指标,收集好现网的相关数据,包括现网站点数据、市场业务需求数据、网络优化需求数据3类LTE无线网络规划的重要依据。

(2)网络规模估算

网络规模估算是指通过覆盖预测和容量预测来综合确定网络的基本规模。覆盖预测即使用适合当地地形的传播模型,通过链路预算来计算出各区域的站点覆盖范围和站间距,估算区域内站点需求数量;容量预测即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计算出网络需承载的系统容量,确定能满足容量的站点数量。综合两者结论获得网络规模估算数据。

(3)预规划站址

根据网络规模估算结果,结合现网已有站址资源情况进行布点工作,在确定站点初步布局后,通过分析现有资料和现场勘察等方式进行校验,确定区域内的站点属性,获得预规划站址清单。

(4)规划仿真

在获得预规划站址清单的基础上,将站址清单输入到规划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反复调整规划参数,获得满足规划目标的规划方案。

3 多运营商LTE网络协同规划

3.1 规划要点

由铁塔公司与运营商的分工界面可知,铁塔公司只负责提供杆塔、基站动力及配套资源,基站主设备及传输设备仍然由运营商自行建设。因此在进行铁塔公司站址规划时,无需考虑容量规划,应重点关注频率、覆盖方面的规划。

3.2 频率划分

三大运营商的LTE网络频段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三大运营商LTE网络频率划分表

运营商 网络制式 频率划分/MHz

中国移动 TD-LTE BAND39:1 880―1 900(F频段)

BAND40:2 320―2 370(E频段)

BAND41:2 575―2 635(D频段)

中国联通 FDD-LTE BAND3:

上行:1 755―1 785

下行:1 850―1 880

TD-LTE BAND40:2 300―2 320

BAND41:2 555―2 575

中国电信 FDD-LTE BAND1:

上行:1 920―1 940

下行:2 110―2 130

BAND3:

上行:1 765―1 780

下行:1 860―1 875

TD-LTE BAND41:2 635―2 655

3.3 链路预算分析

链路预算是通信系统用于评估网络覆盖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设备参数、系统参数及各种余量进行处理,得到满足系统性能要求时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最终能获得特定区域下的站点覆盖范围和站间距,估算出区域内站点需求数量。

链路预算的参数、指标取值说明如下:

(1)无线传播模型:Cost231-Hata;

(2)天线增益;

(3)基站天线:18dBi;

(4)终端天线:0dBi;

(5)网络负荷:50%(下/上行);

(6)干扰余量:

下行:5dB;

上行:密集市区和一般市区为2dB,郊区乡镇及农村开阔地为1dB。

根据以上取值,链路预算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链路预算结果,结合各运营商规划原则,针对不同频段LTE网络的站间距取值如表3所示。

3.4 天线挂高设定

天线挂高过高容易产生越区覆盖,过低则容易产生覆盖空洞,建议不同区域基站天线挂高参照表4,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多家运营商共用多平台杆塔(如铁塔、通信杆等)的场景下,建议参照上表标准确定站点杆塔高度,使各家运营商使用任意一层平台均能满足其天线挂高需求。

3.5 多运营商LTE网络协同规划流程

根据上述分析,多运营商LTE网络协同规划流程可分为如下6个步骤:

(1)根据三大运营商所在区域的网络频段,对现网站点进行仿真;

(2)寻找弱覆盖区域;

(3)寻找重点覆盖区域;

(4)将弱覆盖和重点覆盖区域进行比对,确定覆盖范围;

(5)根据所在区域的场景,依照链路预算计算出的站间距要求,在目标覆盖区域中新增站点;

(6)匹配三家运营商的建设需求,依照共建共享优先的原则,整合站点,调整站点位置,输出铁塔新建站点清单。

4 模拟案例分析

假设在某总面积为16.78km2的密集市区区域内,三大运营商的现网站点情况如表5及图1所示:

表5 三大运营商现网站点情况(模拟)

运营商 制式及频段/MHz 站点数/个 站间距/m

中国移动 TD-LTE:2 575―2 635 118 405

中国联通 FDD-LTE:

上行:1 755―1 785

下行:1 850―1 880 106 427

中国电信 FDD-LTE:

上行:1 920―1 940

下行:2 110―2 130 96 449

根据协同规划思路,首先对三大运营商现网情况进行仿真,寻找弱覆盖区域,结合重点覆盖区域需求确定新增站点位置。三大运营商的现网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上述仿真结果,可以了解到三大运营商在该区域内的覆盖情况。由于该区域为某地市核心城区,均为重点覆盖区域,因此可全区域考虑补盲覆盖。站点规划结果如图3所示。

规划后的网络覆盖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由规划仿真图可见,三大运营商的覆盖效果均有明显改善,但毕竟三大运营商现网站点数量存在一定差距,现网站点数较少的运营商即使在增加规划站点后仍明显存在部分弱覆盖区域,因此针对现网站点数较少的运营商,后续仍需单独进行站点规划,以提升网络质量。

5 结束语

铁塔公司的成立,客观上有利于减少电信行业内铁塔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提高行业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从机制上进一步促进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但同时对于无线网络规划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把传统的单运营商规划思路与共建共享思路融合一体,并结合多种网络制式进行规划,这还需要移动通信从业者共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劳松均,吴哲.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实例[J]. 通信世界, 2013(2): 38-39.

[2] 戴春雷,张敏. 多场景下LTE基站流程化方案设计模型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14(3): 2-5.

[3] 李勇刚,宋永胜. 铁塔共享带来的工程实施难题及解决方案[J]. 移动通信, 2009(8): 92-95.

[4] 黄芷辛,冯健,麦磊鑫. LTE链路预算研究及分析[J]. 移动通信, 2013(8): 45-50.

[5] 陈敏. 移动通信FDD-LTE与TD-LTE技术融合组网浅谈[J]. 移动通信, 2013(11): 45-48.

[6] 范金宁,郑旭升. LTE FDD容量规划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22): 26-28.

[7] 蒋远. 聚焦无线网络规划 打造TD-LTE精品网络[J]. 移动通信, 2013(23): 38-45.

[8] 曾发龙,罗帆. LTE FDD传播模型校正[J]. 移动通信, 2014(8): 22-26.

网络运营商范文4

据思科统计,2015年全球有163亿网设备。思科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263亿网设备。提高安全性以保护在联网设备上运行的内容和数据,已成为移动运营商在全面迎接5G过程中肩负的新任务。移动运营商需要在整个移动网络上部署安全解决方案。

在逐步向5G、虚拟化和云技术转型的过程中,移动网络面临的潜在攻击和威胁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为有效抵御现有的和潜在的威胁,移动运营商需要采取整体性方案来实现可靠的安全性。

近日,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思科推出了面向移动运营商的安全架构。这是一个全面的以防范安全威胁为目的的解决方案组合,可为整个网络、终端(设备)和云提供多层保护。这一架构的新要素包括:

第一,网络安全。为帮助运营商保护移动回程、避免对核心网络的攻击,思科推出了新一代高度可扩展的物理和虚拟安全网关(SecGW)解决方案,由Firepower 9300和Firepower 4100系列防火墙设备、ASR 900系列路由器和ASAv提供支持。

第二,设备安全。思科的设备安全解决方案让企业和运营商能够扩展可见性和设备级保护,为企业提供最强大的移动设备平台。思科和三星将通过三星Knox、思科AnyConnect和思科Stealthwatch解决方案,向企业客户提供终端可视性与数据智能。

第三,云安全。现在,运营商可通过自身管理的云或思科管理的云环境,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托管安全服务,从而创造新的收入流。

近日,思科宣布推出全新的云交付安全平台“Cisco Umbrella for Service Providers”,致力于帮助运营商满足客户的关键需求,同时增加创收机会。

思科还宣布将CiscoUmbrella安全服务与思科演进分组核心(EPC)集成在一起,可在Cisco Ultra Services Platform或Cisco ASR 5500系列路由器上运行,为移动设备带来更安全的互联网体验。

众多移动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正在部署这些安全解决方案组合,包括德国电信、三星、沃达丰和记澳大利亚公司等。通过部署这些解决方案,他们将更加信心十足地迈向5G时代。

德国电信安全业务主管德克・柏科侯芬(Dirk Backhofen)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思科共享同一个愿景,并坚信包括我们在内的众多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Cisco Umbrella for Service Providers这样的云交付安全平台,提供新的创收服务,为客户带来安全可靠的互联网体验。我们期待与思科紧密协作,通过Cisco Umbrella为我们的企业客户不断提供创新的安全服务。”

三星电子移动通信业务部首席技术官李仁宗(Injong Rhee)表示:“借助思科这一全新平台,我们正在打造安卓手机端安全软件领域的里程碑。携手思科,我们将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安全技术和富有洞察力的数据分析,帮助他们有效保护敏感信息和关键业务应用。”

思科安全业务工程高级副总裁吉・里滕豪斯(Gee Rittenhouse)表示:“安全是移动运营商的重要业务支撑,能够帮助他们充满信心地进行网络转型、加速虚拟化,并为迈向5G时代铺平道路。”

思科致力于帮助客户建立强大的安全体系,获得更丰富的洞察,提供更可靠的保护,做出更快速的响应,以消除安全漏洞,在避免增加风险的同时,全面把握网络扩展带来的全新机遇。”

网络运营商范文5

【关键词】网络;核算;财务管理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用当期收入减去当期成本费用,就得出当期利润,是会计核算企业损益的常用方法。但作为网络运营这个相对特殊且热门的行业来说,不论是运用会计核算还是财务管理的方法来核算与分析它的损益,都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网络运营商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极大,而且折旧与摊销占成本费用的比例也极其惊人,再加之其新型业务种类繁多,给损益核算及财务分析带来极大的不便。

一、网络运营成本的特点

1、网络运营的基础投入巨大。

由于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重装备,大投入,缓回收的投资特性。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各地的基础建设发展,城市的数字化发展,网络整合策略等,进一步加大了网络运营商在基础投入这个版块的资金占用。网络运营商的主要成本是建网、升级、维护等费用,一个地区的网络建好后,其主要成本也就基本固定下来了。总前端,干网,专线的建设,机房设备的投入都会花费巨大的成本支出,而这些投入在会计核算中绝大多数会作为固定资产体现在账面上,而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通过折旧与分摊计入到相应的项目成本中。相对于其固定资产投入,后期的每增加一个客户所要支出的终端安装费等边际成本非常低。

2、网络资源的建设特性。

网络建设往往需要余留相当的空间,如机房、干网的建设,需要考虑以后若干年的发展;管道、杆路的施工必须考虑下次开挖铺设的可能性,所以在基础建设中不得不着眼长期的后续发展,在当期投入较大资源,减少以后的施工投入。特别是一些重要区域网络建设,哪怕当期需求很小,但是考虑到该区域日后的发展,施工机会和建设成本等因素,企业必须在当期进行网络布局,这种储备资源的施工建设方式在网络建设中极为普遍。那么回到会计核算中,这些建设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全都反应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上,按照一定的年限标准进行了折旧与分摊,计入了运营商后期的运营成本。

3、网络资源的固有特性。

在网络中,设备与网络的装机容量与实际容量还有一定的区别,如带宽,如果100GB的带宽,在客户流量交换达到70%的时候,网络就难以承受了,运营商为了客户的体验度,网络的健康运行,所以正常的实际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设计容量做支撑。而相应的网络资源投入,也会有所加大。特别是担负某些特殊任务的网络,为了达到100%的通畅,设计施工的保险系数更高。在会计核算中,不会有设计与实际成本的区别,网络建设的所有成本会在账面上显示为固定资产价值。

4、业务繁杂,不利于核算。

资源共用度高给成本核算和产品定价带来困难。由于运营商所有的业务运作都是基于同一网络平台,不同业务存在共用设备、人员及其他资源情况。由于企业产品种类多、变动频繁,新业务的推出与老业务的关闭时有发生,给企业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传统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矛盾

在网络运营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成本管理方式重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这些环节,经过严格的内部分工与管控,做到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目的。但是高清,互动,各类数据业务均在网络上运行,那么成本到底该怎么计算呢?此时核算的方法是关键。例如:某网络运营公司完成了整个网络建设从总前端到终端客户,成本是1个亿,目前为200万用户提供数字电视业务服务,假设网络综合折旧率为10年,每年收入2000千万。按照会计核算,年利润是2000-10000/10=1000万元。如果后期,该网络又增加了其他增值业务,仍然为200万客户服务,每年能带来1000万元的收入,但需要另外增加相应的建设成本100万,同时利用原已有网络,那么会计核算原有业务与增值业务时,每年总成本是10000/10+100/10=1010万元,年利润是2000+1000-1010=2990万元。而进一步区分数字电视业务与增值业务成本时,必然用分摊费用的方法。在这里且不说分摊率的科学性,首先,这个当期总成本1010万元,对于管理决策就存在问题,那么数字电视业务与增值业务的分摊也就不能避免的产生了误差。因为网络的建设与投入具有非常明显的前瞻性,其设备通道的预留空间很大,而这些空间资源都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所造就的。那么所有的现有业务,必然承担了网络建设的将来成本。所以,利用这个成本数据分析各个子业务的盈利水平,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总成本偏高,各个子业务分摊到的成本数据也将偏高,从而盈利水平被低估。目前,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市场的竞争激烈,网络业务的差异化越来越小,运营商作为经济实体,更多的考虑到投入与产出。但是,会计核算出来的成本,却误导了决策者,偏高的成本,较低的盈利率,及有可能让我们放弃当前的业务,而去寻求其他的项目。

那么我们又用财务管理的方法来分析看看,财务管理在分析先期投入的资产时会视为沉入成本,在后期的计算与分析中不予考虑,为增值业务投入的100万元成本才视为匹配收入的支出。那么增值业务年收入1000万仅匹配每年100/10万元的成本,增值业务一下子成了明星业务,显然不太客观。因为没有先期的投入,增值业务靠这100万元投入,根本无法在网络上运行。如果此时,按照成本加成法定价,那么这个价格将导致无法想象的结果。

所以,在网络业务中应用传统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法是无法准确定位与分析各个子业务的损益的。为了更科学的分析判断业务的投入与产出,必须将企业性质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综合考虑。

三、网络运营商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

1、区别会计核实与财务分析

要准确的核算与分析网络业务的成本,必须根据网络运营成本的特点将运营商当期的损益核算与业务项目的投入产出分割开来。否则企业在进行业务项目分析及分类时,完全可能把金牛当成瘦狗,这也就是我们在情感上最难接受的,明明是被看好的盈利产品,为什么预算时一算就赢,核算时一做就亏,的原因之一。

在会计核算中,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要折旧分摊到现有业务中去的全成本核算是符合会计法与税法的,对企业风险快速释放也是有利的,所以用全成本概念计算的成本报表用来判断企业的盈利水平还是有用的。但是,作为判断企业的业务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产品的定价、优化产品结构就必须编制符合企业运营状况的成本分析报表(见图1所示)。

2、重新资产分类

根据网络资产的特色将网络资产分为:(1)预留资产,为保障网络运行必须预留的空间所产生的投入成本部分。(2)闲置资产,目前的产品业务在网络运行中,不占用的网络资源或占用一部分的资源后,还有剩余空间的那一部分。(3)使用资产,当前各项业务占用的网络资源。如:某项网络资产总成本细分为以上三部分,部分因使用而分摊的预留资产与使用资产的合计形成当期网络运行成本,闲置资产与部分未使用而分摊的预留资产形成当期管理成本。运行成本与管理成本之和等于整个企业的总成本。要达到以上分类核算的效果,必须将拥有的网络资产进行标准化管理(见图2所示)。

资产先经过运行和管理成本分类,再进行部门归属的分类,然后是与产品单元对应的分割,形成了多维度的划分,最终为产品单元服务,使其与之匹配对应。

3、产品标准化

由于收入与成本费用的一一对应关系,产品业务要进行标准化梳理。以网络运营商业务为例,如某收费业务价格每月50元,那么这50元的业务一共包括哪些基础业务,哪些增值业务,最终细化到产品单元。各个产品单元是细化得不能再细分的个体,由这些个体自由组合成各种定价不同的外销业务。各个产品单元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按照时间计费、流量计费、频点资源占用计费等。各个产品单元的成本是可以按照资产分类明确计量的。共用资源根据其占用的份额分摊,专用资源根据业务,独立对应其成本。为了提升核算及后期分析的精度,在确立成本时,一定要适应产品业务的外销收费标准。由于产品业务变化是多样的有可能分为固定资费和变动资费,成本也要同时配比相应的资源,对应分为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方式梳理得出收入与成本的对应关系,可以较为科学的反映网络运营这个特殊的行业的投入与产出,让经营者可以评判出各项业务的损益来源。另外,此种核算模式的确立,对项目投资的事前预算也能提供极大的帮助,给企业决策者以及规划设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提供指向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蒋波.成本管理会计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下(总第433期).

[2]李滕飞.国外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下(总第435期).

网络运营商范文6

【关键词】三网融合 广电网络 战略研究

“三网融合”政策促进了国内信息化的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却给广电的发展之路带来了一些极大的影响,未来该如何发展是目前广电命令的一个重大难题,下面我们就以我国为例来探索一下三网融合政策下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及策略。

一、三网融合政策对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影响

(一)加速广电网络基础建设,大力推动广电事业的发展。三网融合积极推动了广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广电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国家政策对广电事业的专网建设大力支持,支持“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构建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来提升广电网络的性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提高网络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广电网络对于新服务内容的载入不断增多,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信号的大量接入及输出,与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的“用电视”吻合度相当高,在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下,“用电视”的各种功能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二、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防止广电网络运营商大幅度下滑,保证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均衡平稳发展。在三网融合政策实施过程中,部分小企业生产订单大幅度减少,利润不断下降,最终导致破产,使得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规模急剧下降。在此背景下,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对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保护,并给予扶持政策。例如,创新企业模式,减免税费等,为广电网络运营商平衡运营与发展提供保障。

(二)利用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建设完善的产业体系。加大对核心基础产业的发展力度,使产业基础得以夯实,建立起科学、创新的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以软件业及软件服务业为运营方向的各大企业。与此同时,要增强电子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三)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目前,对广电网络运营商的产业结构而言,其硬件制造规模大,软件服务业的规模相对小,且产业分散。因此,应对目前产业结构进行大力改革,加强对信息软件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减少对于国外技术的依靠,创新科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三、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三网融合政策实施后,应抓住三网融合政策对广电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克服不利影响,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快速进步。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产业。自三网融合政策实施以来,广电网络运营商的需求逐渐减少,且产品的销售量不断下滑,因此必须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才可更好地应对不利影响。首先,应对软件业、硬件制造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的比重进行合理调整,扩大软件业及信息服务业所占比例,加快其发展;其次,对核心产品实施优惠政策,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核心产品的研发进行大力支持,加快产品的转型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进步与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型人才。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人才的支持,而我国从事广电网络运营商的IT技术人才、网络技术人才等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以后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部分技术人才以往的技术知识已经难以适应起步较晚、后续发展迅猛的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其知识更新速度过慢,逐渐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应为技术人才营造良好、舒适的就业环境,吸引流动至国外的技术人才,以弥补我国广电网络运营商的不足。

(三)立足国内需求,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自三网融合政策实施以来,各国均开始采取保守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出口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适当扩大国内的销售,并减少出口量,对国内市场进行充分开发。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为网络的完善、电脑的升级以及移动通信的交流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抓住此次给予,对国内市场进行积极开拓。

(四)积极引进外国风险投资,减少本国压力。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需大额风险投资,仅依靠本国资金支持远远不足,因此应开发国际资金支持。自三网融合政策实施以后,世界各国的资金流动频繁,且我国人民币对于美元的持续升值状态为外来资金吸引为广电网络运营商提供有利支持,引进各国资金,可有效促进我国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进一步发展。

(五)积极进行创新,大力推动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在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其重要推动力,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各国广电网络运营商均处于适应与恢复阶段。创新是目前阶段企业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应对技术演变趋势进行密切关注,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在企业现有的市场资源内抢占技术与资源先机。对基础建设大力推动与实施,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抢占市场,并尽快完成销售订单。此外,应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大力栽培,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实现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之,三网融合政策过后,既给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机遇,也给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我们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促进我国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复苏提供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瑞霞,侯蔚芬.典型企业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的风险分析[J].中国电信业,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