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帮范例6篇

就业帮

就业帮范文1

一、目前我县就业困难对象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我县登记下岗失业人员中就业困难对象8,000人,其中“4050”人员5,900人,夫妻双失业人员1,800人,单亲家庭260人,现役军人家属40人,这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家庭负担重,再就业难度较大。

二、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工作力度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坚持帮助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尽快实现再就业的原则,只要适合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岗位,都应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我县目前公益岗位只有125个,不能满足困难对象的就业需要,而且开发潜力很大,因此我县要在巩固125个公益岗位基础上,再开发有一定规模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保洁、保绿、保安岗位300个,开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性岗位200个,将这些岗位全部纳入公益岗位管理,促进和帮助500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

三、加强公益岗位管理

为充分发挥公益岗位作用,本着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对就业困难对象,以援助安置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为宗旨,对全县公益岗位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县劳动就业局成立公益岗位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县劳动就业局就业股、县财政局社保股及在就业困难对象中选聘有管理能力和事业心的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处理公益岗位人员的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补贴、组织公益岗位人员培训、不定期考核公益岗位人员在岗情况、沟通反馈用人单位意见、制定执行公益岗位人员日常管理和奖惩责任制。提供公益岗位的用人单位负责安排公益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检查督促其按规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对公益岗位人员在岗情况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按月评审和考核。

四、公益岗位工资标准和资金来源

年市政府调整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绥中执行月最低工资标准420元。按照文件规定,公益岗位人员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我县公益岗位人员工资标准执行420元。

根据政发号文件,年起政府新开发的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市政府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贴,县政府给予50%的补贴,即公益岗位人员工资上级财政补贴一半,地方财政补贴一半。用人单位按所需岗位数量,按210元/人/月一次性将全年公益岗位管理费缴到公益岗位管理办公室,再由办公室统一上缴县财政,年底县财政一次性返还给公益岗位管理办公室,用做公益岗位人员工资及补充办公经费不足。所有公益岗位人员根据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五、公益岗位安置对象

就业帮范文2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帮扶;农林院校;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70-04

Abstract:As the mainstay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postgraduates have been highly regarded as the scarcity of talent. In recent years,however,with the enlargement of scale of masters emrollment,graduate students begun to encounter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blems,which agricultural graduat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more serious. From the employment data in recent years,graduate employment rate is not pessimistic,but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mployment,employment levels,job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aking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 employment quality problem research,we can conclude that employment assistant policies and creating deep employment platform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Employment quality;Employment support;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Employment

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帮扶,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作为高校人才资源,农林院校研究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农林院校学子就业难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林院校的声誉,另一方面会造成人才与资源的配置问题。现今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阶段,这就导致社会对农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及结构需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农林院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农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结合培养方案、就业政策、就业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就业举措效果来看,就业帮扶政策对提高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分析

1.1 农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农科类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党的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但传统的“农口”思想仍影响着农业类学生的就业观。毕业生宁愿进入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领域从事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作,也不愿意到农科行业就业;多数毕业生过分迷恋大城市,即使待业也不愿去与自己期望差距较大的单位或地区工作,造成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一些毕业生虽能接受到新兴的产业和中小城市就业、创业,但愿意到偏远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仍屈指可数。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成功率与满意度。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2016届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硕士毕业生共计821人,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选择按性质分类排在前三的是其他企业(51.89%)、国有企业(10.48%)、高等院校(10.35%)。而2015届的质量报告显示就业单位排前三的分别是其他企业(52.24%)、机关(12.62%)、高等学校(7.87%)。湖南农业大学 2014届就业质量报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按性质分类排在前三的则是企业(52.97%)、高等学校(13.10%)和科研设计单位(6.21%),根据近3a的数据分析发现农科类研究生毕业,多为聘用合同、就业证明等非正式协议,进入国企、机关、科研院所的比例逐渐下降,硕士生毕业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进入科研设计单位的比重由6.21%下降到5.6%(见图1),而进入机关的由4.17%上升到12.62%,签入国企的由2014年的4.8%增长为10.48%,硕士毕业生选择自身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逐年下滑,其中2015届毕业研究生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比例高达79.22%。

1.2 自身原因 造成研究生就业质量不高、压力大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从近3a的就业分析数据来看,部分学生考取硕士文凭动机有误,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并不是想要深入研究,毕业后也并不从事本专业,这导致其研究生阶段专业素养较弱。而就业时要求过高或自我需求过高,也是导致就业质量不高的几大原因之一。据2014届、2015届硕士毕业生理想薪资(见图2)和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域(见图3)来看,研究生对工作的要求程度较高,农林类行业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且环境较差,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确,形成供需差异。

1.3 外部原因 外部因素中占有最大比重的是院校。高校是人才抚育的基地,除了学生自身素质外,学校对其的培养也尤为重要。院校长期培育学术型人才,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形成了管理层多于基层工作的倒金字塔型;其次,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选择农林类院校成了学生们的第二选择,在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下,农林类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其在竞争中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一些农林院校没有针对自身特色进行专业设置,而是跟随市场需求,开设学生与社会更喜爱报考的专业,导致专业课程不深入无法适于社会需求,或是该专业市场饱和度较高,供大于求;部分高校对于就业帮扶不重视,支持度不高,开展的就业课程、讲座、活动较少,导致研究生理论知识强,社会经验少。

2 农科类研究生就业帮扶现状分析

就高等院校自身来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一方面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校对学生的帮扶程度及效果。就业帮扶,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对遇到困难的对象提供相应帮助和援助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措施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动态、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就业帮扶举措已形成以就业指导、举办招聘、心理o导、就业补助及政策解读等一系列环节的就业帮扶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后简称我校)为例,我校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毕业就业进行了专项指导。分别从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帮助、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设心理讲坛、咨询室以及加强就业帮扶政策,如“一带一建”等,5个方面推进研究生就业工作。

3 建立就业帮扶体系

3.1 建立合理就业目标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农科类研究生热爱自身专业,并认为在农科类就业中的前景比社科类研究生更有专业优势。但是他们在就业观、择业观方面存在对自身定位不客观、不合理的情况。主观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是大部分毕业生存在的观念误区。农科类硕士与本科生相比,在找工作方面有更强的自主性。但是在找工作过程中情绪化和个人主观化极大地影响就业结果。农科类研究生就业期望值高于自身水平是另一个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出台大量政策支持农科类学生发展,院校为其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以及科研教学经费,平台高,起点高导致他们对发展前景要求也相对较高。但社会对农科人才的需求现状呈基层化、乡村化发展态势,造成其就业期望值过高。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首先学校应开展相关知识讲座、课程等,改变学生对传统农业领域工作的误解,提高学生素质,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理想。其次,对现有政策进行讲解,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国家地方项目,例如,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意愿,实施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毕业生应征入伍”计划等项目。

3.2 优化教学,提高质量 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对其给予相应的重视。用人单位通常对研究生职业能力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引进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因此我校从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方面培养,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视。以加强专业知识培养为主,开展就业引导为辅。以应届毕业生为重点,根据专业不同,学制不同设立相关的辅导课程以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包括就业指导、心理教育、政策讲解、就业技能培训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帮扶。一方面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辅之以名师的就业讲座,为研究生打造适合自己的就业道路;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就业补助,组织大型招聘会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招聘平台。

3.3 实行导师责任制 在研究生群体中,导师发挥着不可提代的作用。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培养学生引导其正确发展并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师职业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职责的重要体现。实行导师负责制明确责任,能够加强导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关注从而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能力培养。导师负责制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以科学的激励手段来促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研究生阶段,学习自主性加强群体性减弱,注意力集中在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上,以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和自学研习为主。因此导师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时可以细化到个人,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来打造适合的研究方向及就业规划。

3.4 划分受众层次,进行针对性帮扶

3.4.1 贫困型硕士与非贫困型硕士 贫困型研究生虽然比重较小,但仍不可忽视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刻苦学习之余进行兼职,长期压抑导致其自卑、胆怯心理。他们在招聘过程中,通常显得紧张、局促、患得患失、情绪异常。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应对其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工作,舒缓贫困研究生的压力。其次,对经济困难学生和非贫困学生开设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业就业课程、职业能力素质拓展实践、就业政策解读课程等。贫困型研究生根本问题在于经济,在就业中还应设立贫困就业补助金,从生活上减小其压力。

3.4.2 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 针对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要建立不同的就业帮扶体系。专业型硕士培养旨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更适宜于社会发展,要求其有较高水平的职业能力,这对于院校的就业工作也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就业指导与服务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广义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许多学校都已开展相关工作,但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实施。学术型硕士则有科研型人才和社会型人才两种培养方式,在进行就业帮扶时,除了常规的就业政策还需搭建科研平台,为尖端人才进行科技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3.4.3 女性硕士与男性硕士 2010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首次公开发表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1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其中40%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研究生最觉困难。女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的反映,其根源在于社会性别定位及厂商利润最大化动机行为的驱使。农科类工作一般条件艰苦,工作繁重,因此大多岗位希望招聘男性。在这一问题上,高校应着重培养女研究生的竞争力,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女研究生自身生理特性和教育背景,探索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女研究生素质培训体系。

3.5 设立相关工作制度

3.5.1 建立就业困难预警制度 从“学校―学院―系―导师”4个层级管理机制,设立就业困难预警制度。这一制度可以将教师教务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定期跟进学生的心理、学业及就业状况。从各级领导到辅导员、学位点领先人到导师、同班同学到实验室伙伴,及时进行情况追踪与分析。对照培养计划和就业目标,快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分析,生成学业困难警示信息,对需要帮扶的研究生提供就业困难预警,提供相关解决措施办法,。设立就业困难预警机制,能够使相关负责人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反馈到学生所在系里。系里迅速做出反应,导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予以进行针对性帮扶。这一举措能加强研究生管理,有l不紊进行学习,保障就业质量。

3.5.2 建立就业工作制度体系 我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延承《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意见》等8个相关的制度文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使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制度化、高效化。日后将导师责任考评纳入工作制度中,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4 结语

随着硕士生整体生源量的增加,农科类院校研究生数量也呈相应增长态势,因而其就业质量问题也日益凸现而备受高校相关领导重视。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研究生整体就业情况,研究其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就业帮扶政策,为切实提高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袁首.大学生就业援助实践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25):45-46.

[2]李毅,曾福生.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01.

[3]彭春秀.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农业教育研究,2011,03:39-44.

[4]李婷.农林院校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5]赵小峰,闫斐,杨军伟,等.就业帮扶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662-665.

[6]彭淼,朱杰辉,钟晓红.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体系的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32-135.

[7]许星.浅谈农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及解决办法[J].大学教育,2012,02:26-27.

[8]雷世富.正确认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导师负责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3:66-69.

[9]高珊,梅瑞华.导师负责制,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新模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0:98-99.

[10]秦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40).

[11]孙世平,孙鑫,李华.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02:58-60.

[12]张抗私,盈帅.性别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基于女大学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03:83-90.

[13]王琦,许艳丽.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08:137-139.

[14]: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人民风采社会聚焦[OL].[http://].

就业帮范文3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大学生 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重要意义

1.1服务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党政大局的根本要求

大学生能否更好地就业创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得力助手,党联系青年人的重要桥梁,在面对大学就业难这个问题上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为他们就业创业积蓄能量,创造良好条件。

1.2服务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共青团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

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上职能,高校共青团要做好引领和凝聚广大青年的作用。就业创业成为青年学生最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大学最现实、最迫切、最普遍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应该营造氛围,把服务学生最迫切的问题落到实处。

1.3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共青团提高大学生竞争力的本质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要想成功就要创业,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共青团要创造条件帮助大学培养较高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2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2.1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着力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追求事业成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不断充实、提升自我。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尽早进行职业定位,确定职业发展方向。高校共青团要对大一学生加强适应性教育,通过高年级学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提高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高校共青团要对大二、大三学生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教育。同时要发挥团组织网络优势,聘请相关专家为大学生定期进行咨询服务。高校共青团要对大四学生重点做好就业教育。高校团组织要利用好“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选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鼓励学生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2.2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抓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完善大学教育的各个渠道,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项活动。高等教育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高校应该把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提升大学素质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专业课知识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高校共青团要联合校教务处等部门采取多渠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抓好班风、学风,教育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具备过硬的知识素质。

2.3以校园文化育人为平台,提升大学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共青团要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高校共青团要利用好KAB创业教育平台开设好创业基础教育选修课,吸引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第一课堂,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和企业运作的过程。

高校共青团还要巩固第二课堂,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新内容和新形式。高校共青团要利用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以及各级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提高遇到挫折时的抗压能力以及了解市场、预测分析市场的能力。高校共青团要推进“挑战杯”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争取达到人人喜爱大赛,人人参与大赛的目的。

2.4以求职、考研技巧为依托,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考研教育

高校共青团要做好高年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考研辅导教育,让毕业生顺利升学或者就业。求职技巧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因素之一,高校共青团要向高年级学生进行就业信息筛选教育、礼仪教育、求职技巧教育等,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教育毕业生学会筛选企业信息、岗位信息,根据企业和岗位要求设计个性简历和求职信。根据岗位要求做好自我介绍,突出个人的优势。面试前要根据相关要求提前准备几个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以保障回答效果。

针对考研的学生,高校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优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方便。高校共青团可以邀请知名考研专家教师为学生提供讲座,通过网站、微博等信息渠道为大学生提供考研方面的引导。组织考研学生设定正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高校共青团还可以帮助考研的学生成立临时团支部,发挥互帮互助职能,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就业帮范文4

一、帮扶干部要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全面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状况、健康状况、贫困原因、务工状况、就业意愿等情况。

二、帮扶干部要常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就业政策,提升贫困户思想政治意识。

三、帮扶干部要制定相应帮扶工作计划、定期走访,每月至少两次,建立走访和帮扶相关实名台账,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实处、不走形式。

四、帮扶干部要帮助贫困户算好家庭帐、理清发展思路,拟定发展规划。

五、帮扶干部要帮扶到底,全程参与服务和管理,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勾。

六、帮扶干部负责整合社会各种帮扶资源,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其脱贫后履行相关义务。

七、结对帮扶以家庭为单位,解决其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其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有稳定收入。

八、帮扶干部要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人社部门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和水平。

九、帮扶干部要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转移就业、外出务工,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十、帮扶干部要与贫困户要时时关注人社部门公布的就业岗位信息,动员鼓励贫困户参加各类招聘会。

十一、结对帮扶干部对想发展、盼发展、讲诚信且具有发展能力的的贫困户给予适当经济扶持和政策帮扶。

十二、每位帮扶干部要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在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其致富能力和生活信心。

十三、结对帮扶干部要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强化贫困户的感恩教育,帮助贫困户树立“遵纪守法讲诚信、打铁还靠本身硬”的发展理念,强化“不等不靠不乱要,自力更生搞创造”的扶贫攻坚氛围和“脱贫致富感党恩、同步小康靠打拼”的感恩教育。

就业帮范文5

>> 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学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分析和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议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帮扶机制研究 当前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特征与帮扶指导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分析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各类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剖析及对策研究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援助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对策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邱钰文 袁爱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包括政府、高校在内的国家各级部门和组织都在积极关注和研究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本文基于心理学ABC理论,结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辅导工作实践,总结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情绪特点和心理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努力调整其认知方式,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难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29-03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不具备合理就业观、心理素质较差等内部因素,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家庭等外部因素,导致在求职阶段屡遭“碰壁”或者个人违约拒签事件频发的学生群体。该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特征,对其采取干预措施、开展帮扶工作,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思想帮扶工作的着力点

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不仅要放在分析就业困难的外部成因上,更要放在解决学生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和情绪问题上,充分认识到解决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首要任务是释放或者缓解其不合理情绪,缓解其思想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校园不稳定因素,即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心理干预机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辅导。

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不断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帮助其理智认清个人素质能力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只有认真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才能真正起到稳定作用和实际效果。

二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存在的典型思想特点

在毕业生求职之际,为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和求职困难,帮助其解决思想上和现实中的问题,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女大学生、多次违约拒签学生三个群体为重点对象,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中多数人具备的情绪特点和心理特征。

1.自我评价低

一部分学生消极看待就业,将就业形势估计得较为悲观,将不利因素盲目放大,勇气不足、瞻前顾后,缺少主动争取的意识。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带有自卑胆怯的性格,面试过程中不敢正视考官,惧怕公开场合说话,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通常,以上特点在农村大学生、女大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高。

2.过度焦虑

焦虑主要表现为学生长期担心、心烦气躁、心神不宁、思想压力大、睡眠不好等,严重的甚至对就业表现出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找工作等。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的焦虑可以让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由积极关注转为消极逃避。

3.盲从

由于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就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如选择大家都看好的热门职业,就业地区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城市,扎堆考研、考公务员等,没有考虑自身定位和发展要求,把别人的就业选择当作了自己的参考标准,不顾实际情况随大流。在学习成绩优异、素质能力相对突出的毕业生身

上,这类特点出现比例较高,其后果通常是毕业生的多次违约拒签,浪费了一次次的面试签约机会,影响了学校和学生本人的信誉。

4.过分自信

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较高,脱离现实,心态上自高、自傲,盛气凌人。该特点多数出现在城市大学生身上,他们对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要求较高,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高不成低不就。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当这类学生遇到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极大落差和剧烈矛盾后,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就业心态引导,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三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帮扶对策

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开展旨在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转变认知方式的帮扶工作,要重点做好“五个引导”。

1.引导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合理自我评价,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很大一部分就业困难学生的问题往往不在于“能否找到工作”,而在于过分期待找到“好的工作”,希望有良好的工作地点和环境、不算低的薪酬待遇、职位要有发展潜力等。当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和淘汰后,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无情的打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是“人职匹配”,解决的就是上述问题,合理的自我评估、职业评估,才能使自我评估与职业评估相匹配,才能真正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积极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理性评价自我,同时帮助其正确、理性、充分地认识国家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行业、准就业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与个人能力及各方面条件相匹配的职业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个人理想,切实解决就业困难。

2.引导就业困难学生理性面对困境,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在日常的就业指导中,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挖掘自身优势,调整就业心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胜不骄败不馁。首先,利用就业指导课、班会、座谈会、“一对一”个案咨询等机会,通过就业困境预演的方式,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就业困难和心理压力,在克服困难、经受考验、转变心态、战胜自我的过程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耐挫力。其次,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以乐观、积极地态度接受生活的磨砺。最后,注重培养学生勇敢自信、遇事镇定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情绪,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敢于自我推荐,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求职,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3.引导就业困难学生科学规划求职行动,认真总结求职经验,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有一部分学生求职行动缺少目标性、规划性,比如只准备一份简历,不管什么单位都投,双选会上随大流,哪人多去哪等。首先,要指导这类学生结合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知识,在求职行动实施之前,按照已有的规划和实际情况,制订出不同层次的求职目标和近期、远期求职规划,然后有针对性地投放简历和参加招聘会,避免盲目。其次,通过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求职面试、成功案例交流会等途径,教会学生科学制作简历,书写求职自荐材料,掌握面试礼仪技巧,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自信。最后,指导学生在面试后,不论成功与否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改简历资料,扬长避短,提高简历命中率,理性反思面试中问答的技巧,进一步思考如何让自己适时地脱颖而出。

4.引导就业困难学生主动寻找就业机会,避免“坐等靠”

在就业困难学生中还存在着“坐等靠”的依赖心理,只知道查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信息,只参加到校招聘单位的宣讲和面试,实在找不到工作等着学校、家庭、社会提供解决办法。首先,要帮助这类学生养成主动积极、自信勇敢的精神品质,如主动在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参加同地区高校、社会相关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主动与就业单位取得联系,主动投递感谢信等。同时,努力争取对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资助,免除其后顾之忧,鼓励他们走出去,不让他们因为经济困难上不起学,更不能因为经济困难找不到工作。最后,建立学生详细信息数据库,建立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帮助他们抓住有利机遇,增长自身的求职经验。特别是那些离校后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向他们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鼓励他们多尝试。

5.引导就业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国家、省级相关单位的促进就业政策,如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将

相关政策解读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放弃陈旧的就业观念,如国企事业单位才最稳定、找到工作就不再变动、为了逃避就业选择继续深造等,放弃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让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的潮流中。此外,要指导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没有工作经验,并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在哪里,要通过工作的磨炼才能树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择业,过早为自己定型定性,没有实际意义。

就业帮范文6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困境 解决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得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多。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达400多万,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从1998年的9.1%上升到2005年的21%,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7年达到495万,2008年将达到559万人,是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社会对毕业生需要没有明显增加,毕业生数量的大量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社会关系壁垒、地域壁垒、户口壁垒、名校壁垒等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因此变得更不平坦。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体现

目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首先是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直接经济困难。根据初步调查,由于经济困难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比较普遍的缺乏差旅费,不能赴外地求职和参加面试;部分贫困大学生因购置不起一套求职面试的正装,不能自信地参加面试;部分贫困大学生支付不起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用,导致信息闭塞;部分最为困难的大学生甚至没有钱打印简历和求职信。

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困难,除了直接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欠缺。其表现在:一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弱势,由于经济困难造成很多贫困大学生不自信,就业期望值偏高,心理压力过大;二是缺乏城市生活的经验,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三是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不够,贫困生专注于书本学习,应对实际工作和问题的能力不够;此外,贫困大学生还往往缺乏求职的面试应对能力。如何帮助贫困生消除心理阴影、化压力为进取的动力,培养其综合能力成为扶持贫困生发展、解决就业困难最重要的任务。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还表现在,其自主创业资源稀少。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劳动带动就业。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市场的逐渐饱和,在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和潮流。但是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主要用功于书本学习,没有经费和心思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创业能力很少得到锻炼,他们的家庭更没有条件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极少有贫困大学生在毕业之际提出自主创业计划。目前条件下,他们即使具有创业能力并提出创业计划,也很难取得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源和经费支持。

二、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有效就业的途径

1.要加强指导,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求职择业能力。组建一支由就业指导师为骨干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包括:(1)帮助学生确立大学的学习生活目标。树立热爱学习、热爱专业、刻苦钻研的思想。(2)介绍本行业本专业就业现状及其趋势,帮助大学生挑选辅修课,填补个人能力的缺陷和不足。(3)讲就业前的学习准备、能力准备、心理准备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解除就业困惑,增加就业自信心。(4)开展求职方法、技术、技巧的培训以及求职资料书写、面试语言等训练,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思维、应变能力。

2.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拓展就业思路。针对毕业生包括贫困毕业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对其开展教育,加强引导。如针对毕业后只想当干部、去国企、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观念,要进行树立远大理想,国家利益为先、人民利益至上的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边疆和基层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要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只要是能发挥作用、于社会有益的职业工种,都不妨一试身手。“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将更为有利于毕业生的现在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3.以就业为导向,加大高校教学改革力度。高校应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一方面,按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增设社会急需的专业。另一方面,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应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鼓励“一专多证”,增强毕业生求职竞争力。

4.加大帮贫解困力度,为贫困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关心贫困大学生就业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搭建贫困生就业的“绿色通道”。凡是贫困毕业生办理的就业手续,一切优先,一切从简。我校已经开展了“贫困生就业援助计划”,设立了就业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就业援助。学校应继续完善奖、贷、助、补、减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档案及相关信息网络,增加更多的社会资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用人单位要学会识才爱才、选优扶贫、理顺人员选拔机制,尽量减少人情因素,真正做到公开公平、竞争优先,让贫困生凭个人能力就业。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网络优势,切实办好校园毕业生推荐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大学生就业工作总的原则。学校竭力帮贫困毕业生就业,但是不可能大包大揽。因此,贫困毕业生要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求职应聘。学校要结合实际呼吁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协调社会各界支持贫困大学生就业;调动校内各部门的积极性,广泛收集毕业生就业求职信息,适时召开校园招聘会;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建立就业基地,凭借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兴办的中介组织共同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校园就业网站,进行网上求职指导和就业岗位信息收集,加大投入,与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开通网上求职系统,免费使贫困毕业生不出校园就能与用人单位“求职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实行远程招聘、竞聘。

上一篇刚刚开始

下一篇纤维素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