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魅力范例6篇

语文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范文1

 一、强烈的亲和力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有吸引力,进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语文学习当作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首先,教师要平视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临下。一个闷热的下午 ,学生昏昏欲睡,我想让他们读课文提提神,就说:“大家注意,开始读课文了,是你们读还是我读?”想不到同学齐声说:“您读”。我一愣,学生们则笑起来。但我没有板脸孔,而是平静地说:“我读就我读吧。”于是我抑扬顿挫得读了一阵,大家看我读累了,便说:“老师,还是我们读吧。”他们一口气读完了,读罢,士气大增。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

 无论是课堂评价用语、作文讲评还是不置课后作业,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

 再次,教师要学会倾听。

 课堂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会很快领会教材 和教师的用意,常常要东拉西扯地绕弯子,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要尽可能地点播引导;讨论时,学生的想法和老师不一致,此时教师要敢于放弃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的说法能自圆其说就行。比如学《小橘灯》时,就文章是什么体裁,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小说,因为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样样倶全 ;有的说是散文,因为本文重在抒发作着的莫种感受,一股强烈的感情贯穿作品的始终,动人心魄,并不以人物的栩栩如生情节的跌宕起伏为特点;有的则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坚持说是记叙文,作者真实地记叙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意在告诉读者一些什么,并不以文艺手法和笔调为目的。对这些看法,我都表示肯定,因为我想,学生对课文能有自己的理解,至于到底是什么体裁,已无足轻重。

语文的魅力范文2

站在本应充满活力的讲台上,面对本应充满朝气的学生,我心有不甘,是课改的春风吹动了我那颗躁动的心――寻找语文课的魅力。唯有找到了那让人魂牵梦绕的魅力,才能找到那激情的种子。正如特级教师周世忠所说“一个只会冒烟不会燃烧的人,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唯有教师放飞了燃烧的激情,才能在三尺讲台上让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才能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里寻她……

1. 追寻语文课的魅力,拜读名师名作,谛听智者教诲

课改之潮风起云涌,名家苏涵沉稳地告诉我要:“博览群书以增学养,深入思考以成己见,沉潜人生以传达体验,独辟蹊径以立风范。”我不断地实践着、摸索着、尝试着,以图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独特的语文体悟,独特的教育方法。给语文课把脉,把出他的魅力所在。

新课程背景下,首先,我们应该打造精品般的自己,做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智力生活若是贫乏、停止的,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显现出来。如果教师没有思想,学生不会尊重他――最可怕的是学生也会停止思考。”

任玲老师在《什么样的课不是好课》中说“一堂好课,从施教者的角度看,应是两种必需素养的融合――思想和技术。”而思想更为重要,“施教者本身的阅读面、阅读量直接决定着它的文化视野和语文功底。”“学养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迪、和提升。”这些话如拨云见日般得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的“根”,一个仅凭施教技术――尤其是应试技术生存的人,将面临真正的危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这也岂不更是我们语文教师魅力之源头活水?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师要想把课教活,教师自身要博学多才,除了多读有字之书,还要学会读无字之书? ――社会这本无字的大书,只有不断地去融入社会,阅读生活,才能培养出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学生。

2. 追寻语文课的魅力,感受母语带来的乐趣

语文教学就是运用母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这其中,教师应该成为出色运用母语的楷模。“只字片语,一颦一笑,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评价中来,由此表达出对闪光点的赞许,表达出对微瑕或大弊的指正”(马豫星老师语)。教师用语或简洁优美,启迪理性;或慷慨激昂,感人肺腑;或含蓄深沉,引人深思;或娓娓而谈,扣人心弦。教师的语言表达出了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就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使他们动心动情。经历了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怎能不被激发?母语的魅力怎能不令学生心驰神往?正如王佩莹老师所说的“知识本身无所谓情感和魅力,但是有情的人能把无情的知识教得充满魅力,有魅力的老师能把无魅力的知识教得充满魅力”。

在我们运用母语教学的同时,应做到最广泛的占有资源,尤其是源自学生身边的生活部分。“运用教学的延展艺术,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将教学内容部分的母语同自己掌握的课程资源联系起来,同典范文章中相关的母语联系起来同学生身边的母语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母语世界之中”(马豫星老师语)。正像一些专家所讲的那样,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渠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不会单调枯燥乏味陈腐,承载着教学内容的母语才会鲜活起来。

3. 追寻语文课的魅力,放飞燃烧的激情

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杨旦萍在总结她“十四年风雨如歌,十四年喜乐年华”后说“蓦然回首,最让我心动的镜头竟然全是与学生真情碰撞的场面。”真是一语道醒梦中人,有谁能不为人世间的真情所感动。更何况“语文天生重要”,“美丽的语文是最具有教化功能的。”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动力,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体验成功和创造的欢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变“师道尊严”为“微笑服务”,想方设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偏爱少数佼佼者,使每一个学生都敢于陈述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乐于同他人切磋研讨,从而使自己的见解得以修正和完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用“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促使学生独立深入思考,而不用教科书束缚学生;使学生愉快自如地去学习,而不是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疲于应付。当学生思维活跃时,教师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质疑解难,从而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体验。

当我们走进书海,走进文学的圣殿,触摸古今中外那圣贤者敏感的心弦,听他们高洁心灵的颤动,感受人世间那最动人的真情淅沥时,我们的脉搏跳动得是多么一致,我们共同为人类神圣的情感而肃然起敬。当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一颗颗真诚而纯洁的心灵被打开时,那是多么美丽的时刻,心灵的沟通,情感交流的愉悦又是多么诱人。当一个个黑方块字,经过神奇的组合,当它结晶了人类最本质纯正的思想感情时,它本身的魅力就足以让人陶醉,更何况以之浇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心灵之花。

感动语文表现了美丽的心灵,更感动美丽的语文哺育着美丽的心灵。

语文的魅力范文3

究其原因大略有三:

一是语文需要花费功夫积累,可学生少的就是自主的时间。

二是语文很难考取全分甚至高分,在这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谁敢背道而驰?

三是缺失了哪些能让学生佩服的语文名师。

那么,如何借课改之机,用语文的魅力将课堂引入正途?

首先,要明确认识。

一、语文是传承母语的载体,作为华人,学母语应该达到一定标准,英语等外国语言毋须跟它相比。走向世界需要一个过程,世界不会忽然一下来个大融合,没有必要用英语等级考试把汉语挤向边缘位置。

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具体环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重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大量实践。五花八门的试题和名目繁多的练习册害大于利,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有花样翻新、光怪陆离的课堂让学生目不暇接、跟风猎奇,毫无生成积累可言,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三、教师的博学和授课的艺术确实能打造高效课堂,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所以,教师必须钻研业务,争做名师,能主导课堂,要游刃有余。

其二,在做法上要戒浮华、求本源。

要让课堂返璞归真,一切辅助手段的应用均要适时适度,千万不能喧宾夺主。课堂的主题就是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知识也好,方法也罢,教师必须胸有成竹,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并最大可能地延伸于课外,求得日积月累的功效,通过量变达到质变,最终形成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异想天开的“捷径”都会将教学的双边活动引入误区。

其三,教师要重视课堂传授的有效性、目的性。

回归课堂并不是重入五步教学法的窠臼,知识全靠教师的灌输,而是顺应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点拨而已。但必须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随教师的设计而深入,形成文本,教师和学生成为有机整体,知其意味,得其要旨,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使其统一于课堂效果这个终极目的上。绝不能片面地拿“教材是个例子”做幌子,由教师自由发挥,根据自己所长支配课堂,造成课堂狭隘偏执,使文本的作用丧失。

其四,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升学的压力下就有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辛苦,教师也辛苦。放下高考指挥棒,怕失掉最后一点公平;不放,减负就成了一句空话。两难的境地,谁能为语文课堂撑起一片蓝天,真正还学生以自主,让学生有一个赏心悦目的读书过程、平心静气地思考积淀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语文课堂才能产生醉人的魅力。

其五,语文课堂魅力还在于语文教师。

一是教师的知识。

一个饱读诗书、学贯古今的老师,讲课讲话儒雅风趣、左右逢源、恰到好处,那书卷气息浓烈的话语充满灵气、富于智慧,能陶冶人的灵魂、启迪人们的思想,学生敢不亲近和崇拜?可惜,我们只是用“信息时代”作借口,把浮光余影的浅浮当成了读书,少了宁静和沉思,还希望有什么生成和收获?思想枯竭,知识贫乏,能给学生多少真正有用的点拨?何有魅力可言?

二是教师的讲功。

高屋建瓴,要言不繁,提纲挈领,风趣幽默,这是语文教师的语言特点。正如叶老说的:“激昂处还它一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一个委婉。”声情并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学生敢不侧耳聆听?

语文的魅力范文4

出现这种现象,我对此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想要一吐为快。

从语文教学的本身上讲,学生学习语文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某一民族的语言,熟练的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鉴赏语言的魅力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围绕学习语文的本质,进行课堂教学。但我们发觉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功利性太强,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考试服务,考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堂教学失去其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学生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浓浓兴 趣,到了高中时已所剩无几,根本体会不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同时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大大削弱,为此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头疼,最后有些同学在语文课堂上也只有打瞌睡的份了。所以说,从学习语文的本质上讲,我们的教学应围绕学生如何去掌握并运用语言展开,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和鉴赏语言的魅力。当然,我们的考试也应该改革,学生考试不能仅仅是做一张试卷,更要注重口头语言的考试,听说读写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三个方面都与口头语言有关,为什么不注重学生口头语言的考察呢?我们不光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考试也要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可想而知,考试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嘴,不仅仅是让他去写,更要让他去听,去说,去读,能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吗?我想这样的课堂也一定氛围浓烈,学习语文的效果更会很显著,那么我们整个语文教学就会生动活泼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语文课堂和语文考试作出重大变革。

从语文教学社会环境方面讲,社会上日常都使用语言,大家也都认为不需要怎样去学习语文,认为学语文也不过是学认识字,会读文章,会写信或常用的文章罢了,这种社会环境当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不学语文没什么关系,反正我一般字都认识,能读文章也能写一些作文,我不想去做记者,也不想去做作家,没必要在语文上下多少工夫,宁愿把学习语文的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其他科目上,因此学生学习语文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语文学科它是一门博大精的科学,它是几千年语言文化知识精华的积累,学语文并不是光光为了认识几个字,会读文章,会写写文章,而是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帮助人们来认识人类自己,认知人类社会文明,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水平等等。社会上为什么出现那些拜金崇权主义者,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思想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受了高等教育却去自杀或去杀害同学的大学生,我想这和这些人当初没有很好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这些人能够重视语文的学习,通过语文的学习去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也了解人本身,提高了自己认知水平,强化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上述的种种情形可能就会少了许多。所以在社会上也要大力宣传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力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浓烈氛围。

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往往以高考成绩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真正把学生的终生发展作为学校的终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总是认为语文学习见效慢看不到显著效果而不重视语文学科,暗示或明说语文难以提升,重抓数学等学科,甚至随意减少语文学科的课时数。时间一长变成了恶性循环,语文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要想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学校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一定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大力宣传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到学习语文不是短期行为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面向未来要经过长期努力的终身行为。如果真正这样去做,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语文教学工作一定会得到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语文的魅力范文5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十分浓厚。尽管近几年来,老师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很多措施,学生们的状况有所改变,但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拓展不开的学生仍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呢?语文教师不妨利用一下音乐的魅力。

一、音乐,语文学习的调味剂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离不开朗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还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加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单纯机械的朗读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达不到预想的朗读效果。那么,怎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在朗读中加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享受到“美”,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的调动。

如《斑羚飞渡》,伴以钢琴音乐,让钢琴那“咚咚”的敲击时时叩击学生敏感的心灵,那伴着震颤的和声是导引生命旋律的声响,也是为生命抒写的伟大的无声的诗行。学生被深深地吸引着,忘记了身在何处,似乎就站在伤心崖前,忧心如焚而又震撼不已地目睹着那一幕幕以老一代斑羚的生命为代价的生命的飞渡。学生的朗读便也有了强烈的感情。学生们的情感闸门一旦被打开,他们的聪慧与敏锐,便会像迸发的火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语文教学,我们应充分运用音乐,将它与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境美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理论,诸如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等手段,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音乐,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1)对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不到,感觉不到作品中的美,所以感到没有趣味;(2)对教师所讲的重点理解不透彻,导致学生“思维受阻”,不愿去学习。而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锻炼人们想象力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往往会借曲移情,幻想翩翩,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在芭蕉绿雨的幽谷。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意境自然就会在他们的思维中展现,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对作品的美也就有所感知,体会到了作品中的美,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兴趣。这样,我们不但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让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音乐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难以自拔的苦难。”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部分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则是摆脱不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家庭中父母及亲人之间的纠纷或朋友间的摩擦等,这些致使学生上课时不能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在课堂上使用音乐,让学生沉浸到音乐中,学生便能很快地暂时从困境中走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四、音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语文的魅力范文6

关键词:博览群书 幽默语言 教育环境 体态语言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声音、文字符号、情感体态等形式,选择和运用完美的语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交流思想的高超技艺。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启迪学生心灵,激励上进;能把含糊的知识变得具体,能把枯燥的事理讲得生动,能把学生带进一个领略知识的境界,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在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后,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教师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博览群书,丰厚教师语言修养。

近些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谓是动足了脑筋,深挖教材和教参,课堂上采取了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我们发现,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大多“清澈见底 ”,对自己的文化底蕴没有做到与进具俱进,没有及时丰厚自己的教学语言,以至自己的教学失去魅力,学生的学习失去了积极的推动力。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白,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因为缺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教学语言也变的贫瘠。教学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丰厚的语言修养是教学教学魅力的外化,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语文老师,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学生就有强烈的内驱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语文教师要成为杂家,即便不能无所不晓,至少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学科应都有所涉猎,略知一二,不是只吸取民族、传统的文化,同时,还要容纳大量泊来品,要熟知外来优秀文化,适应现代文明,把握时代脉搏。教师在读书时,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少儿报刊,特别是那些实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学科的知识,建立起宽广、坚实、系统科学的知识库。成功的教师语言,不仅需要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还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密切关注社会,细心体察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交往的范围将越来越广,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参观学习,外出考察,参加会议等多种途径,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汲取优秀教学素材的资源宝库,提高教学语言艺术。

作为一名特受学生欢迎的新时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就是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外,更要涉猎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以提升自己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学生产生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二、运用幽默语言,优化教育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规范性,用词的准确性,逻辑的规律性,使得我们的课堂语言有时显得僵硬、刻板,所以“寓庄于谐”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和提倡。有趣、幽默语言能消除教学过于生硬而带给学生学习的疲劳,营造轻松的情境,形象生动的描述更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特别是在启发学生认识的时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引人深思,言之有趣,妙趣横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减少师生间摩擦的消炎药,能化解师生矛盾,增进师生感情和展现个人魅力。教育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欢迎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实践进一步表明,如果教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语言艺术之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以致优化教育环境来提高教育绩效的独特功效。

教师应明白,幽默作为一种艺术,是人类智慧、学识、经验和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与创造性发挥,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师才能从容应对困境、成功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气氛、从而彰显幽默的价值和意义。通常,情景导入、褒贬换用和移时错位等都不失为是良好的幽默技巧和方法。教师应经常性地对所掌握的技巧进行综合研究和实践应用,注重各种方法的嫁接和转换,从中找出适合某一特定情境的技巧,并以此为基础来组织自己文雅教学语言中所蕴含的幽默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懂得从学生的心理特色出发,用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在生活和教学中创设幽默的情景,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简洁明了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富于情趣、富于理性。让自己通过文雅的、理性化的语言在幽默的协调下,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无穷的人格魅力。

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发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团结在教师的身边,使教师教得活泼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可以说,文雅、幽默、理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建立威望,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最有效手腕。但教师运用幽默语言艺术时,必须准确把握幽默的分寸,否则,非但不能发挥幽默的艺术魅力,反而流向“滥语”,给人以低俗的形象,从而严重损害语文教师自己形象,进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上一篇中南文交所

下一篇实心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