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对联范例6篇

教师节对联

教师节对联范文1

上联:又红又专

下联:为国为民

上联:为国而教

下联:作人之师

上联:职业高尚

下联:教师光荣

上联:尊师重教

下联:育才兴邦

上联:催笋成竹

下联:润花着果

上联:心血育桃李

下联:辛勤扶栋梁

上联:红梅知春早

下联:翠柏识岁寒

上联:春霖滋沃土

下联:矢志育新苗

上联:栋梁砥大厦

下联:桃李芳九州

上联:栋梁撑大厦

下联:桃李遍中华

上联:须尊师重教

下联:待举栋兴邦

上联:桃李交谊笃

下联:橘柚及时登

上联:桃李及时秀

下联:桔柚应时新

上联:碧血催桃李

下联:丹心育栋梁

上联:点燃理想火花

下联:培育建设人才

上联:培育祖国花朵

下联:造就建设人才

上联:踏踏实实做人

下联:兢兢业业为师

上联:一片丹心随世古

下联:千声赞语颂师恩

上联:一身许国传科技

下联:两袖清风作人师

上联:人梯巧搭登攀路

下联:心血勤浇栋梁材

上联:千篇新诗园丁赞

下联:万首衷曲育人歌

上联:日暖风和开桃李

下联:笔酣墨浓写春秋()

上联:丹心一片育新苗

下联:赞歌千曲颂园丁

教师节对联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书包;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在线测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20

一、问题提出

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慕课、大数据,技术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教育。每一次与新技术相遇,学校和教师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沟通方式更加充分、多元,课堂教学反馈更加高效、快捷,电子书包所提供的教与学的海量资源,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评价和差异性发展,为教师定制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赢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摆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前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

对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笔者下面就以所在学校进行的实践探索,以鲁科版“认识晶体”一节教学为例与读者共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环节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云端协作备课、课堂讨论互动教学三个环节。

1.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学生利用自带设备(BYOD)通过教育云平台1接收学习任务单,基于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基于生生互动答疑形成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学习问题为教师备课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参考,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预习学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任务单中学习任务设计的精练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本节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的,一般只设计三到五个问题,而不像普通预习学案是基于整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计的诸如填空、选择类的简单问题,并且题量较大。

如“认识晶体”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如下:

1、晶体的典型特性有哪些?从晶体学的角度如何来理解?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有哪些?其中A1型、A3型最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3、其他类型晶体微粒间的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4、什么是晶胞?如何来计算一个晶胞实际含有的微粒数?

学习任务设计完成后,教师通过云平台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PAD、平板电脑、手机等),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基于电子书包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图片、视频等搜索相关学习内容,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书包内关于原子堆积模型教学微视频的学习,使原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起讨论,其他同学可以跟贴回复,共同讨论,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以问题为纽带形成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化。

通过课前自主和合作学习产生的新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回到教师的移动终端上,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最重要、最具针对性的参考。

在此环节中,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互动生成,重在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发挥。通过合作解决个性问题,通过互动生成新的问题与思考。这一过程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 基于云平台的教师云端协作备课环节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利用云平台接收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并利用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如“认识晶体”一节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是:A1型最密堆积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晶体为什么大都服从最密堆积等。

教师根据这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教学,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教师通过云平台备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书包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环节,并且通过云平台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实现教师云端协作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间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教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3. 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讨论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云平台展示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次布置学生利用智能终端查询电子书包资源或互联网资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合作讨论的成果利用云平台进行实时展示、实时共享,将自己的观点展示到其他每一位同学的面前,其他学生可以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相互间产生思维碰撞。当遇到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解决问题、学习升华的目的。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中的在线测评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时课堂检测。如“认识晶体”可以设计如下在线检测题目:

1. 对于A1型密堆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1型密堆积晶体的晶胞也叫面心立方晶胞

B. 面心立方晶胞的每个顶点上和每个面的中心上都各有一个金属原子

C.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14个金属原子

D.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4个金属原子

2.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1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ZX2Y6 B. ZXY3 C. ZX4Y8 D. ZX8Y12

借助在线测评软件,教师可以即时而准确地获取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及不同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此环节中,教师已经不是神坛上的教师,教师地位来自于师生真实的交流和教学相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难解决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带动心灵。

三、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成效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师生角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内化,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真正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走向现实。

1. 促使师生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使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积极获取者,转变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者,转变为课堂上基于重点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参与研讨者。

2. 提高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资源、电子书包资源提供大量的、前沿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借助大数据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良好学习环境,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发展需要。

3. 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云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可以随时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师生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整体和个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学习进程。

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反思

1. 加强教育与引导,促进师生、家长理念深刻转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教育方式,也带来了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师、学生、家长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阻碍,特别是家长急功近利,紧盯成绩,对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教师对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式的不热心、不主动,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移动终端,防止沉迷游戏等,这都是我们需要教育引导的工作重点。

2. 实行弹性课时时长,以适应教学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长大都是固定的,如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课前借助互联网和电子书包资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环节所需时间大大延长,而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引导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其他基础性知识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环节掌握,所以课堂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原有课时时长,实行弹性课时时长,设置长短课,如将原有40分钟一节课缩短为20分钟,用来进行独立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学习,还可以设置时长60分钟的一节长课,用来学习连贯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如高一化学一周可以设置一个长课时、一个短课时,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

3. 不断调适、改进云平台,为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支持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过程,技术是相对固定、程式化的,而教学活动因人、因学科而异,所以在此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如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等的编辑软件与现有大多数教育云平台的兼容性就是要不断调适、改进的重点,再如目前所有在线测评系统能够迅速反馈的测试内容还局限于选择题这类客观题的题型,而对于简答、论述等主观题的快速反馈则是需要改进的难点。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努力探索中积极调适、改进、开发出更加强大、个性化的教育云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为总结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赵中建,张燕南译.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2] 阎芬,于少华,王磊.中学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设置有效性研究--以基于代表物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J].化学教育,2015,36(13):32-35

教师节对联范文3

(一)倡导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自于自主探究,只有经过探究的过程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细节,设置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形成师生、生生、生本多元立体对话,丰富课堂内容,发展发散思维。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巧对对联”的实践活动,根据课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编辑对联,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活动热情高涨,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交流开始了,首先展示描写蔺相如的对联,生1:“唇枪舌战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蔺相如对待廉颇一再宽容忍让,但是对于敌人却“寸步”必争,所以横批是“一心为国”。师:果然是开门红,第一幅对联这么精彩!生2:我的和刚才同学意境相似,但是形式不同,“寸步不让对付秦王,温文尔雅说服廉颇。”横批是“智勇双全”。生1:我觉得他们将成语运用到了对联里边,效果不错!师:好!对付强大的秦国,蔺相如是勇者;对待同朝为官的门客,蔺相如是智者……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自主探究的状态,学生发展发散思维,感受对联魅力,而课堂也在学生们的唇枪舌战中神采飞扬,不时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二)鼓励个性体验,强化质疑能力思考是学习的前提,而质疑是思考的核心,传统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打造“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独特思维受到抑制,质疑能力匮乏。因此,聚焦细节,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做思考的主人,敢于提出质疑,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春晓》一课阅读时,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并要求在自学活动中提出质疑,把不能理解的或理解有难度的问题提出来。这下学生来了精神,平时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冥思苦想,而现在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将自己的质疑大胆的说出来,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阅读和思考,最后整理出自己的质疑。生1:既然“春眠不觉晓”,就表明作者睡得很香,那么到底是晚上睡得香呢,还是早晨睡得香?生2“:花落知多少”中“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综合整句诗,“花落多少”作者到底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这样的质疑是出乎教师意料的,同时也是令教师感到惊喜的,小小脑袋里居然有这么多的疑问。接下来教师没有直接回复,而是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自于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个性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设计独具匠心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小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捡拾点滴细节,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关注细节,品位精彩,进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爱”这个关键字,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整体感知,找细节”“析词赏句,品细节”和“深入体会,悟细节”。第一个环节教师请同学找出文章最令人感动的细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到了一声叮嘱,看到了一双紧握的手和一个恬静的微笑;第二个环节中学生紧紧抓住“虚弱”“紧握”“麻木”等词语感受那份朴实的亲情;第三个环节学生结合阳光这一环境描写,慢慢感悟那份默契的人间亲情。在学生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请同学用一两句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得生动极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丰满而真挚的感情。

三、总结

教师节对联范文4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课堂教学;思维水平

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简称,原意是“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理论是由澳大利亚的约翰・比格思和柯林斯最先提出的一种智力发展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立起来的,本质是一种认知发展理论.比格思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意在为在校教师提供一种描述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关注学生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

最近学校组织了同课异构的赛课,内容是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两名教师分别上课.对于这两节课,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分析,结果令人深思.

一、 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由于高中数学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接性和连贯性,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将影响下一阶段学习,所以学习过程与知识体系保持一致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的渐进性特征;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个体与个体间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利用SOLO分类理论可以识别学生已有的反应水平,将学生大致分成五个类别[1].

第一类,前结构水平――学生没有理解所给的问题,被已有材料中的不相关信息误导或被前面所学的没有关系的知识所干扰,不能准确提取处理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2].这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相关概念、性质的理解比较困难,思维混乱,只能做一些自以为正确的判断.如利用单位圆如何得到三角函数线?三角函数线相互混淆分不清,利用三角函数线作出函数图象不能理解.

第二类,单点结构水平――学生基本明白了相关的知识点,但没有掌握这些知识间的相关性.这类学生只知道用描点法作图,或者知道三角函数线,能正确作出,但是不知道正切函数的图象可以借助于正切线来作图,属于抱着知识不会使用.

第三类,多点结构层次――学生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间的关系,但是缺乏把它们整合起来的能力.他们脑海中的知识形态是单点结构,并不是网状结构.如:他们知道正切线,诱导公式中的tan(-x)=-tanx,tan(π+x)=tanx,但不会从函数性质的观点来理解其本质关系,属于会而不通型.

第四类,关联结构层次――学生通过整合各个部分的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类学生思维不再是定向的,能够发散,他们脑海中的知识间具有连贯结构和更深层次的关联.这类学生能够察觉到正切函数图象的作法与正弦函数图象的作法有相似之处,能够为问题的解决做好准备,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较快地提取相关的知识.

第五类,抽象扩展结构层次――学生摆脱了现有材料的束缚,能概括出部分相关的抽象特征,并提出假设,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归纳和演绎,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类学生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体会到所用的研究方法,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拓展和创新行为.

二、 两节新授课的教学案例

(一) 第一节课

(复习引入)

师:回顾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思考其图象是如何作出的?

生:五点作图法.(单点结构水平)

师:知道正弦函数特征后用五点作图法,那么,之前呢?(诱导多点结构)

在教师的一再提示下,学生断断续续地说出了借助于单位圆和正弦线作图.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先做出一个周期内的正弦函数图象,然后再利用周期性进行延伸得到整个函数的图象.(形成小范围的关联结构)

(新课)

师:正切y=tanx函数是否在整个实数集上有意义?(关联结构)

生:x≠kπ+■(k∈Z)

师:正切函数y=tanx是否为周期函数?(关联结构)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得到y=tanx是周期函数,π是它的一个周期.

师:先作哪个周期上面的图象合适呢?(单点结构)

生:(-■,■).

学生在学案上作图,一段时间后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作图并不理想,问题有:弄不清哪条是正切线,如何平移正切线得到对应点等.教师不再等待,而是让大家一起看幻灯片,通过幻灯片演示作图的过程,再进行延展得到正切函数的图象.接下来对着正切图象和学生总结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再利用性质解决相关的正切函数问题,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反复练习.

(二) 第二节课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研究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

生:作图.(单点结构)

师:今天我们也通过作图来研究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大家对哪个局部最熟悉?(单点结构)

生:(0,■).

师:准备用什么方法作图?

生:描点.(单点结构)

教师请了两个学生到黑板上作图,通过学生自己作图,学生发现问题:图象的走势是凸还是凹、取点不精确等.

师:同学们回忆下:正弦函数的图象是借助什么精确作出的?(关联结构)

生;正弦线.

师:那么正切函数的图象可以借助于……(关联结构)

生:正切线.

师:正切线在哪?(学生积极发言,指出角在(0,■)时,对应的正切线)

师:有了正切线如何描点?(引导关联结构)

生:平移.

师生共同合作,借助于正切线,描出几何点,作出了(0,■)的正切函数的图象,同时得出在此范围内随着角的增大,正切值也在增大.

师:角等于■呢?(关联结构)

生:正切值不存在.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师:要得到整个函数的图象,如何做?(关联结构)

生:继续利用正切线.

师:可以.有了(0,■)的图象,能不能快一些得到其他部分的图象呢?(引导关联结构)

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现根据诱导公式,可以得到正切函数是奇函数;周期是π,通过图象的对称和平移可以完善正切函数的图象.师生一起逐步完善图象后,归纳函数的相关性质.

师:同学们,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正切函数的图象性质的?

生:作图.

师:如何作图的?

生:根据单位圆和正切线.

师:其他部分如何作出的呢?(关联结构)

生: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

师:借助于函数的一些性质可以作出函数图象,而由函数的图象我们又可以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图象和性质是相辅相成的.(关联结构)

接下来利用函数性质解决相关的正切函数问题,由于学生对于正切函数的图象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比第一节课要顺畅很多.

三、 两节新授课的对比反思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规定,“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要求是:B. 即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关联结构).本节课的重点是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关联结构),难点是借助于正切线画出正切函数的图象(关联结构).描点法是作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通常有代数描点和几何描点.对于三角函数而言,代数描点法不精确,如何正确描出图象上的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描点应该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和尝试,

从两节课的学生表现来看,上课之初,学生大部分处于单点结构层次或多点结构层次.第一节课的甲教师在引导学生回忆正弦函数作图的过程后,在学生思维从多点结构向关联结构层次过渡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对于正切函数作图的思考,转而讨论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和周期,然后直接让学生自己作图.这就需要学生从单点思维层次一下子跨到关联结构层次,这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浪费了一些课堂的时间.接着由于课时限制,甲教师直接展示了如何作出正切函数的图象,但是一些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跟上,还停留在多点结构层次上.结合图象得到函数性质后,甲教师进入了讲解示范例题、学生练习的过程.短时间内这种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和其他的学生在做题方面差异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从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来看,甲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课的乙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描点作图,发现代数描点无法作出正确的图象.通过遇到和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单点结构上升到多点结构.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乙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正弦函数作图方法,类比出正切函数作图方法,通过如何作正切线、如何作出几何点、角为■时的正切值等一系列的问题刺激认知水平处在多点结构层次的学生向关联结构层次过渡.在得到正切函数图象和性质后,乙教师及时和学生进行作图过程的回顾,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整节课学生在与教师的一次次互动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课后与教师、学生访谈发现:教师甲的课堂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不合理,课堂节奏前松后紧;虽然给学生探索的时间,但是探索的方法没有引导到位,导致浪费了不少时间,对学生的解读估计不到位;整堂课在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上没能做到轻重缓急之分.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对于正切函数的作图过程囫囵吞枣,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比较沉闷,学生“接收式”学习,师生互动不多.而教师乙的课,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较合理,课堂的节奏较好;注重课堂知识容量的同时也注重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课堂氛围较好.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感觉思维节奏与老师上课的节奏相吻合,感受到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有了自信,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教学设计,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在本节课上知识、思维发展方面的学习需要.利用 SOLO分类理论分析教学目标,明确了它与SOLO思维水平的对应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SOLO分类理论对于教学评价有着精准的作用,从前结构水平到多点结构水平主要反映学生思维水平的量变,从多点结构水平到关联水平主要反映学生思维水平的质方面飞跃,从关联水平到抽象扩展水平预示着思维水平即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功能水平.随着应答结构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不同水平的回答反映出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反映出学习质量的高低[3].

综上所述,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渐进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发展到了什么层次直接决定了后续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分类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对此做出较为正确的、科学的评价与判断.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利用好SOLO理论,对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进而提升课堂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钱勇.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5.

教师节对联范文5

一、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环节

1、历史概念的解释。

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关键。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封建主义、军阀、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些概念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在上课时我就对这些历史概念加以了解释并不断联系史实说明。例如民主革命这一概念我向学生解释是指反封建为主的革命,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而由于中国近代史特殊的社会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不仅包括封建势力还包括外国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不能担任领导阶级而最终由无产阶级领导完成。又如学生往往对殖民地和殖民这两个概念分不清楚,导致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写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所以,在这里我向学生解释殖民地是指被殖民的国家,丧失了国家。半殖民地是指国家政府还在但部分丧失国家的国家。殖民是指奴役、掠夺他国的国家。如近代史上中国是半殖民地,印度是殖民地,英国是殖民国。

2、其他学术用语的解释。

高中历史学科涉及到各门学科的学术用语很多,例如节气、极限、五言、七言、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阶级社会、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其中涉及较多的是政治学科。这些术语的理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学术用语加以适当解释。例如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就涉及两大政治概念: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而教材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并没有做出明确解释。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

3、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比较。

历史知识是有前后联系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而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以一定的历史思维方式为基础通过前后联系建立起来的。旧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是以时间为叙事线索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单元知识体系和具体某一节的知识体系。然而,很多专题性的知识是散落在各章节中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学中不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例如中国古代史是以秦汉、隋唐、明清等朝代为章节的。而每个章节又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外交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我在新授中国古代史时,学到每个章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时都会及时带领学生联系前面所学朝代相关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大的章节知识需要不断归纳联系,每一个具体知识点更要这样做。例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时期反佛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时,我就带领学生归纳联系了前面所学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王充,并联系了唯心主义思想家老子、庄子、董仲舒。又如在讲元朝统一的原因、意义等我又带领学生联系了秦、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并对这三个考点要求掌握的统一王朝进行了分析归纳出王朝统一原因的共同要素:大势所趋(民族、地区融合,统一加强)、人心所向(战乱之苦下要求安定)、经济发展、统一者实力和策略、被统一者情况。

二、教学内容细节处理的作用

1、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巩固知识、突破难点、思想教育、锻炼思维能力。

(1)对历史知识细节(人物、事件)的拓展、补充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印象。例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细节补充可以巩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知识点。

(2)对重点概念的解释、重要图片的理解记忆可以突破难点。如前所述,对《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的理解可以突破宗法制这一难点。

(3)对历史人物的丰富、历史事件的描述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对孙中山、、谭嗣同等历史人物活动、性格的描述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思想教育。

(4)对教学内容细节阐述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教材中探究、测评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是有血有肉、多视角、多纬度的宏大社会场景。历史过程包罗万象。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因教材内容的枯燥缺乏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和主要动力。而对教学内容细节的挖掘尤其是历史事件、人物的补充可以给学生深刻的历史感知,从而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还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魅力。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能够锻炼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历史知识探究能力、课堂设计能力,还体现出教师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一个能处理好教学内容细节的教师,必然能从宏观上把握好整体课堂,也必然能够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细节处理注意的问题

1、细节内容选取的适度性、科学性。

(1)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要注意适度。对历史概念、学术用语要选取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对课堂教学理解关键的词语加以解释。对图片要选取典型性图片。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细节处理更要选取对完成教学目标有重要价值的事件或人物。

(2)细节处理过程中无论是对概念的解释、事件人物的描述或者问题的设计都要具备高度的科学性。其中解释、描述应来自于可靠的、有考证的、权威的学术资料。不能对学生投其所好地随意想象、编造、拼凑细节。而问题的设计更要具有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和思维性。

2、细节处理目的的明确性、实用性。

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细节处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所补充的史实要围绕教学目标,切不可冲淡教学主题,更不能让历史课成为故事会。史学之美,美在通俗、趣味与情节,更美在严谨、深刻与睿智。

3、加强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修养。

教师节对联范文6

今年9月10日是第xx个教师节,xx小学坚持“隆重、热烈、务实、节约”的原则,学校党支部和大队部联合制订了以“健康、快乐、和谐”为主题的系列庆祝活动,准备过一个没有鲜花、没有贺卡和礼物的教师节,具体从三个层面分别进行。

·教师节对联 ·教师节讲话稿 ·教师节散文 ·教师节慰问信 ·教师节贺词

·教师节主持词 ·教师节祝福短信 ·2008年教师节活动方案 ·教师节活动主题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系列活动,今年,我校的教师节将是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节日。并以此激励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服务学生,真正将“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落到实处,切实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上一篇同学会感言

下一篇记者节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