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范例6篇

临床生物化学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1

病例引导型教学(CaseBasedStudy,CBS),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临床病例的一种新的、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其优势在于:①建立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②以临床生动的案例克服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枯燥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临床案例中创造的虚拟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欲及解决问题的渴望,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定位。

1.明确学习的目标

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学习内容由之前的十几门变成几十门,而且由于现在许多大学的授课方式多为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授课,授课手段多样化的同时,授课的内容也大大增加,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一节课讲两、三个章节的内容,此外还可能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学习方式也更多地以自习为主,而不像中学时期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对于这些学习上的变化,很多新生会由刚进校时的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新鲜感,转变为对所学课程实用性的质疑,最终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生物化学这门课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对于医学基础知识的架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概念抽象使它又有异于其他较为生动的临床其他课程。因此,在课堂上融入实际的临床案例,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坚定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上代谢之前,我们先让学生看几张血液化验单,问题围绕什么是三高,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开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稳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由此展开糖代谢是调节血糖平衡,脂代谢调节血脂平衡的概念,最后学习调节各物质平衡的来源及去路,具体到每步代谢反应,循序渐进地进行代谢各章节的学习。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基础知识的学多是枯燥而乏味的,许多知识点和名词都需要死记硬背。但是如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将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学习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蛋白质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引入镰刀型贫血症这一遗传疾病,具体说明一个基因的突变导致一个氨基酸的突变,导致一个蛋白结构的变化,导致功能改变从而个体异常或死亡这样一个线索。建立学生对于从核酸到蛋白再到蛋白结构和功能,最后和疾病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式,加深了这一系列过程涉及的概念。又例如,在生物氧化一章中,我们通过介绍新生儿硬肿症,说明婴儿和成人脂肪构成的差异,引入棕色脂肪线粒体的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制(此处强调呼吸链的位置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强调了呼吸链的作用,从而对呼吸链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和巩固。既克服了重复知识点的枯燥感,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明确自身职业定位

临床案例的引入,无形中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问题。例如在介绍磷酸戊糖途径时,引入蚕豆病。由急性溶血的临床特征推测是红细胞膜被破坏,说明NADPH起重要的还原力的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推测病因。再根据病因制定相关的治疗策略。在这样一个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病例的好奇感伴随着探究欲被调动起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强烈的成就感,继而升华为身为医生的自豪感,从而明确并更加坚定了自身的职业定位。

二、需要克服的问题

虽然“病例引导型”的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着以上诸多优势,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很好地实施“病例引导型”的教学方式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由于“病例引导型”教学方式不仅涉及到生物化学的内容,还要求教师巧妙地融入临床案例,因此对教师的能力和专业背景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对生物化学的内容非常熟悉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学习临床案例,要求对案例中疾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诊断及依据、治疗用药等细节都有所钻研。此外,还要求教师紧跟国内外行业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论点带到课堂中去。

2.病例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要求

对于病例的选择,首先,病例要与生物化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强,要能影射出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的病例,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病例的选择不易过难也不易过于简单,太过于简单的常识性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太难的案例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应当循序渐进,由简单、单一的病例着手,个别难度较大的病例分析可以作为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

3.结合传统教育模式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2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临床带教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本科医学检验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其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1],它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但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这就决定了学生实习及毕业后可能面对两种工作环境:一种是仪器、设备均较好,资源配置较优的大中型医院;另一种是仪器、设备相对比较滞后的基层医院。为了培养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工作的实用型检验技术人员[2],我们对多年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带教工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

1仪器、设备现代化,实验教学仍需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由自动检测取代了手动检测。为确保检验质量,我们让学生从手工操作开始,然后过渡到半自动化及全自动化操作,逐渐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将检验分析前误差降到最低[3]。(1)学生进入实验室上第一次实验课时,要全面、详细讲解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如微量加样器、刻度吸管、移液器、分析天平、水浴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使用及注意事项。为确保学生安全规范操作,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带教教师一一示范操作,学生反复练习操作,对不正规的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每次实验课用到仪器、设备时进一步强化操作训练,确保每位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对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与准确掌握。(2)常规操作的培养:如常用试剂正确量取及配制,常规血液抽取、血清及血浆的正确分离与保存以及注意事项等。(3)手动操作与半自动化分析相结合:在整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中,检测项目均实行分组练习,手动和机器操作同步进行。如我系学生的第二次生化检验实验项目———线性范围检测。在血清标本正确收集、处理后,将各实验组的4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同步进行手动和半自动化机器操作,实验结果出来后各实验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人、不同组之间的误差,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认识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性。(4)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相结合:整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项目基本采用手动操作与半自动化操作相结合方式,在学期末,当学生充分掌握上述两项基本操作后,介绍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及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异同之处,并详细讲解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标本处理、参数设置、仪器准备、仪器校准、质量控制、仪器操作、结果审核以及检验后标本储存和处理[4]。待学生对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有了大致了解和认识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附属医院检验科,见习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整个操作过程。

2多种检测方法并用,掌握更多知识

许多生物化学检测项目有多种检测方法,且原理各不相同,准确度也有差异,因此带教时,我们往往选择多种检测方法,以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如在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时,分别选择了手动终点法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检测法两种方法,让学生同步检测。实验操作前,先让学生对理论课上所讲解的终点法及连续法检测酶活性的原理与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回顾,然后自行手动及上机操作,结果出来后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具体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当学生完全掌握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检测的终点法与连续检测法后,遇到其他酶活性检测时,学生便能熟练运用这两种检测方法,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3实验带教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虽然理论课上很多知识点已经讲过,但是在实验带教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许多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甚至不理解,导致实验操作时,只是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对具体原理及注意事项不理解。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往往给不出比较理想的答案。所以在实验带教中,教师多是一边指导操作,一边就操作原理及过程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遇到理论性较强或者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时,教师会详细讲解并给出有助于学生理解的相关资料(包括网络及图书等资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有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对于实验中遇到的理论值与检测值明显不符,或者多种检测方法偏差较大等问题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找出原因,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践,使自己少犯错,甚至不犯错;同时通过实验课的实践操作,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4引导学生与时俱进

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各种检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即使是手工操作的检测项目,操作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快捷,同时不同操作方法参考值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验带教中,要求学生掌握原理即可,对所用方法及实验流程能熟练操作即可,不必死记硬背某种方法。同时对每种检测方法的参考值也不必硬性记忆,因为不同方法参考值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方法随着技术的改进参考数值也会调整。此外,告诉学生某种检测方法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比较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另一个时间段很可能被更好的检测方法所取代。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充分利用网络及图书资源,及时掌握检验新技术、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5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合理利用实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课中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对原有理论知识加强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培养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了酶活性测定实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酶法测定实验(血清葡萄糖浓度测定)、方法学评价实验(回收实验)、试剂盒性能评价实验(线性范围实验)等理论知识应用性强的不同检测项目。每次实验后告诉学生下次实验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初步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实验课。教师在学生操作前,简短讲解,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操作,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坚持放手不放眼原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操作的兴趣和实验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是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疾病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和数据的[5],这就要求检验结果必须客观、准确、可靠。所以实验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操作所导致的实验误差及错误的结果;同时带教过程中引入一些因医务人员疏忽而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重大损失和痛苦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感。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江,唐植昭,王龙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6):937-938.

[2]乔凤伶,李阳,张瑞华,等.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能力基本标准和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2):141-144.

[3]刘建文.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2):21-22.

[4]蒋兴亮,刘素兰,雷燕,等.临床自动生化检验中实习教学的规范与实践[J].淮海医药,2015,33(6):625.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3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1,2]。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医科大学学生认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科大学中最难的一门课程,比较难学。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觉得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习的兴趣不高及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薄弱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医科大学学生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一般都较弱,特别是有些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收的,如护理专业,卫管专业等。他们的理科基础就更薄弱。而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谢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这些化合物和反应的名称是学生很少见到过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记住并理解这些化合物及化学反应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在遗传信息传递的内容中,不仅涉及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和复杂的反应,也会涉及生物学的内容,比如病毒、线虫、细菌等等,而学生对这些物种都不太熟悉。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领域,比如: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尤其是生物信息学更需要一些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格外的困难。此外还有复杂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都让学生感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十分困难。

二、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临床专业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只是基础课。他们将来毕业主要是做医生和护士,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并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不大,不象专业课那么重要,片面的认为只要专业课好就行,把基础课放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因此,对生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临床脱节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时减少,尤其是实验课时的减少较为明显,这些都使得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关系的讨论。结果使学生觉得生化和分子是化学课程或者是生物学科的课程,与医学科学关系不大。长此以往丧失了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然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结合临床医学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和动力。如何做好临床和该学科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回顾历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医学发展史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对医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历年来的诺贝尔获奖情况中可以知道,许多重大的医学发现都是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比如: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维生素B1、维生素K等的发现、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阐述、染色体理论的建立、胰岛素的发现、糖代谢的研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蛋白质测序技术、DNA测序技术、PCR技术、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RNA干扰现象的发现等等都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3]。这些重大发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医学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一页――分子医学时代。通过这些重大事件的讲解,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并且激起学生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探讨生命现象的兴趣。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疾病的发病机制

几乎所有的疾病发病都能追寻到其发病的分子机制,而这一点正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在授课是结合这一点,利用学科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觉得最难学习的代谢来说,可以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所学的代谢知识来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血糖升高,进而导致代谢紊乱,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那么为什么胰岛素缺乏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我们可以从刚刚学过的胰岛素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调节及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来解释其发病。胰岛素缺乏时,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供能,只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这样就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高血糖导致饥渴感渗透性利尿,因而多饮、多食和多尿;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消瘦[4]。尽管学生没有学习过糖尿病的知识,但通过简单临床背景知识的介绍,然后运用所学习的物质代谢知识,很容易使学生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这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不仅能够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介绍,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本学科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其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比如常见的乙型肝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本学科最常用的技术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含量,而血清谷丙转氨酶可以判断患者肝脏是否收到损害。因为谷丙转氨酶在干肝脏细胞中的含量最高,当肝脏细胞受损伤时,该酶就释放入学,从而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3]。这样学生就能够认识到PCR技术及一些基本知识在医学诊断中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还用于理解疾病的治疗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立了许多新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就是最好的例证。基因治疗包括很多种,涉及许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包括:基因矫正、基因置入、基因敲除、反义DNA及RNA干扰等许多新技术。

四、通过病例讨论增加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在实验教学或理论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利用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来认识一种或一类疾病,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在学期结束曾经讨论癌症这一疾病。从癌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到治疗都涉及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目前关于肿瘤发病机制的学说,主要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理论,即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者抑癌基因低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病的基本原因。这样我们就能够熟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内容并能够用于实践。再如肿瘤的化学治疗,许多抗肿瘤药物,比如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都是碱基或核苷酸等的类似物。那么这些类似物为什么能够治疗肿瘤或者说杀死肿瘤细胞呢?这些药物结构上与碱基或核苷酸类似可以通过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来抑制核苷酸的合成或干扰DNA和RNA的功能[3]。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酶竞争性抑制、核苷酸的合成、DNA的复制和RNA转录以及细胞的生长繁殖等知识很好地运用在疾病的治疗中。所有这些涉及了很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这样我们能够运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来认知肿瘤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等等。

五、临床医学贯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始终

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到蛋白质与核酸、从物质代谢到遗传信息传递、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到细胞信号转导都与临床医学有关。比如从乙醇能够是蛋白质变性,认识到临床使75%乙醇消毒的原理;从核酸的代谢,我们认识到核酸没有营养价值;从胆固醇代谢,我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从基因突变认识到遗传性疾病。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目标是学习医学科学,始终把临床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临床医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在多年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反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较为难懂、并且枯燥无味的一门科。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不断实践、总结、提高,我们认识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通过与临床医学的形式多样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对本学科的极大兴趣。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我国的医学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双双,娄桂予,高敏等。临床医学本科生物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35-336.

[2]郭小芳,田智,周锋等.医学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医学教育探索[J].2010;9(9):1199-1200.

[3]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M].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4]高谷,马建华.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J].2010;30(2):126-128.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4

【关键词】 双语教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医学检验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clinical biochemistry

HUANG Xiao-hua,ZUO Yun-fe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it’s necessa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use of bilingual teach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author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with the summary of experie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Clinical biochemistry; Medical laboratory

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飞速发展,对于该领域人才需求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乃至日常工作中对于外语水平的要求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为此,我学院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双语教学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授,一般指在母语进行部分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一般指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1]。最终使学习者能够同时应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现阶段,对于检验专业学生来说,英语在实际工作、对外学术交流、科研学习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只是应试学习,实际应用能力上还很差,不能将英语真正作为学习工具来使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着重介绍了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生物化学改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等。当今临床生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检验专业领域的前沿学科,要想掌握最新的进展,与国际先进技术方法接轨,必须具备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及其他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并不断完善临床生化课程的双语教学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 双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1 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师资力量

双语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因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不同,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和实施也不尽相同。但首先要明确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常用的专业英语的词汇,具备一定的应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今后的日常工作、学习深造及学术交流奠定一定的基础[2]。双语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的开展是明确了这一目的,结合临床生化课程的特点,在逐步的探索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于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单纯的对单词、词汇的解释和对原版教材的逐词逐句的对照翻译,重点还应放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上,而外语水平的提高作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师资。双语教学对于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掌握相当程度专业知识及授课技巧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 能熟练、准确地使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临床生化检验学在双语教学上应着重于授课教师的选择与培养。授课教师多选择有国外学习经历的精通专业知识的教授、副教授。同时也要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开办的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侧重于口语训练和双语教学法进行培训,另外还应定期的组织外语教学观摩活动、教学研讨会等,建立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及年青教师的成长[3]。但双语教学中的教师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比普通教学更多的精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2.2 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开展的成功与否,最终是要看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解决临床生化的专业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应该首先以掌握临床生化检验知识作为基础,而要区别于单纯的英语授课。因此在授课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床生化检验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来合理的安排中英文使用的比例。检验专业的学生开设临床生化检验学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四年级,这阶段的学生一般达到了CET 4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日常英语会话水平,同时在临床生化检验学课程开设前,学生开设了医学检验英语的学习,所以可以使用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学习时多使用本国语言,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另外从临床生化检验学课程的特点来看保持型双语教学也符合其教学内容的安排,临床生化检验学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4]:①人体物质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②以器官为中心阐述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③以组织细胞为中心;④疾病分类为中心;⑤介绍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和仪器。在课程开始初期侧重于对介绍各个生化指标的英文单词,但对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应用中文讲解。而学习到以器官、组织细胞、疾病分类为中心的生化改变时逐步将双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应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用英文系统解决专业问题。

这样要比应用沉浸型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好,学生不会因为开始就接触复杂的专业英语而产生厌学、抵触情绪,而且在学习中模拟工作中如何应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是在学习专业英语而是在专业领域应用英语,这样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组织多种课外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临床生化检验学开设双语教学还受到课时的局限,毕竟在双语教学中语言只是载体,而知识才是内涵。所以在限定的课时内应首先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样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也是辅助双语教学的一种手段。我学院的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阶段大部分同学参加了科研小组,由教师挑选临床生化专业的英文文献,布置科研小组的同学课后阅读,一个阶段组织科研小组的同学进行中英文结合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文的科研能力。另外在临床生化的实验课中安排了学生到检验科的临床生化科室进行见习的内容,在见习中由临床教师带领学生讲解化验单中的英文检验指标,对于临床生化检验仪器的原理与使用也应用双语教学进行实物讲解,并可以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切实的体验到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除了较为常规的专业教育外,推荐学生课余时间收听VOA Health Report、医学英语Talk show、观看比较流行的原声医务电视剧,如美国的ER、Grey’s Anatomy等,使学生寓教于乐。

2.4 外文教材的选择及网络资源的利用

教材是学生用以学习理论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国外的原版教材的选择上要使用语言地道, 启发性强, 同时要能提供最新科技动态的教材。但在应用原版教材时除考虑上述情况外还要注意与中文教材的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的衔接。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选用了D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但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而且各章节采用先介绍大量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后再介绍专业知识的特点,这与国外教授洒雨点般介绍相关内容后由学生课后自学的教学方式相配套。而这种教学方式目前还不适用于国内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结合本专业自身特点加以改进,我们采取将原版教材作为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中与中文教材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复印件作为资料供学生课上学习再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样可使学生不必为缺乏外文教材而出现学习上的障碍,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学习,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借鉴原版教材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另外因为原版教材再版时也有部分更新内容,而我们无法及时的更新教材,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推荐著名的国际临床生化网站及一些杂志给学生,如Clinical Chemistry、Annu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和Clinical Chemistry Review等,供学生自主学习,也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 建立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5]。临床生化检验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两方面。其中对于授课教师教学的评估包括了教案及课件的定期检查,教学督导组专家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手段等的不定期的评估,定期听课,对课堂上的师生活动进行评估并给出分析结果,定期举行教学相长会,注重教学中学生的回馈信息,其中学生的反馈意见应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置、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等各项指标,并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及时的根据学生的意见来调整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不是单一的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评价,而是增加了能力测试、综合案例测试等随堂测试的形式。临床生化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目前仍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检验医学专业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已逐渐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可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和胜任未来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 汤冬玲,张绍翔,李艳,等.检验医学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6):1199-1200.

[2] 杨亦青,薛素冰,张艳超,等.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检验医学教育,2009,3(16):10-12.

[3] 王蓉,李雪,洪伟,等.新型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检验医学教育,2009,6(16):12-14.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5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转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64-02

随着医学的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注焦点与研究方法差距越来越大,沟通和交流却逐渐减少,最终产生了二者之间的鸿沟,被称之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死亡谷”[1]。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又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1992年,Choi[2]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996年,Geraghty[3]在《Lancet》上发表文章首次应用“translational medicine”一词;2003年,Zerhouni[4]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Medicine. The NIH Roadmap”中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与病房(bench to bedside)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不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课程,实验教学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操作中获得的对理论知识的二次习得,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在实验课中学生的基础医学技能操作也得到很好的锻炼。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性地结合转化医学理念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兼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一项创新,并影响了实验课内容、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主要包括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基因信息传递为中心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决定了其知识点纷繁复杂,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吃力,因此在理论或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建立“病例引导型教学”[5](Case Based Study,CBS),从具体临床疾病现象做引入使学生先有具体模像,然后对疾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由表及里”地引导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有层次地学习和理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知识,课堂中营造出的“病例-机理”氛围也能使医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新理论、技术层出不穷,具有很强的更新及前瞻性。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沿不同,教学所采用的教科书的更新和修订速度较慢,因此不论在理论或实验教学中,教师都应主动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前沿新发现和技术,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十分必要,可为后续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的联系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为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时展产物的转化医学,其研究内容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涉及到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作用;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治疗,疾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评估与预测[6]。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架起基础科研工作者跟临床医师的桥梁。它的出现使得基础科学重视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并根据现象追根溯源寻找机理原因,并能将研究出的机理成果运用到临床问题中,解决临床医学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并在“现象-机理-运用”这一过程中形成及时反馈,使临床研究者修改观察指标或侧重点,同时也相应地使基础研究者修改研究方向,为临床服务,最终使患者受益。其两者都是桥梁学科,与多学科密切联系,特别是与临床知识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工作者教学与研究必须以转化医学的理念为指导,从而适应转化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与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结合

1.引入病例引导型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建立“病例引导型教学”(CBS)内容。用具体临床疾病做实验背景,并阐述疾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原理,然后对验证此原理所采用的实验技术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即可开始实验操作并完成报告和教师布置的相应思考题。例如,我们使用医院生化化验单的幻灯片来引入血糖这一生化指标,讲述血糖的生化和临床诊断意义,并以糖尿病为病例讲解血糖超标后对身体的影响,在进行背景铺垫后开始讲解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的原理及方法,最后让学生对事先准备好的不同血糖浓度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测,获得结果后进行分析:所测样本血糖是否在正常;如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是偏低还是偏高,分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学习了检测血糖原理的实验技术,并对血糖的生化知识和临床运用有了很好的结合学习。

2.引入个性化用药治疗的系统实验内容。转化医学将分子标志物、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治疗及疾病治疗与预后的评估与预测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在实验中充分融入转化医学科研成果,开展一系列以科研成果如个体化用药治疗为主的内容新颖、应用性强的专业前沿研究性实验,能够极大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目前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关键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较好地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转换,相互促进。我们在实验课中创新设置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实验。首先为学生讲解整个实验背景: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基本药物之一广泛用于临床。研究发现硝酸甘油的舒血管作用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所介导[7]。乙醛脱氢酶2(ALDH2)具有硝酸酯酶活性,对硝酸甘油转化产生NO起了关键作用[8],而ALDH2基因中Glu504Lys位点的多态性会影响ALDH2硝酸酯酶活性,用药指导建议,ALDH2 504Lys等位基因携带患者慎用硝酸甘油[9],所以这一基因多态性位点具有指导临床硝酸甘油的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然后为学生讲解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这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使得学生对实验背景、目的和所采用技术的原理及操作都能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具体实验流程为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中提取自己的DNA,经过PCR特异性地扩增ALDH2基因中含Glu504Lys片段,再经过酶切反应和电泳检测即可获得自己的Glu504Lys位点基因型。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开放性的实验,以学生自身遗传多态性为背景,将临床个性化用药检测与经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结合,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和投入,训练了实验操作能力,还加强了他们转化医学思维的培养,

3.实验教材的采编。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重点。本教研室认真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临床需求,精心编写自己的教材,建设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系列教材。同时也精心挑选合适的转化医学内容穿插入实验教学过程中。

随着日新月异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进展,我们也对前沿进展和发现保持持续关注,将更新的内容及时修改、添加到实验教材中。

以上仅是我们作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师在转化医学大背景下,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的心得及体会,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其内容必将会更新和扩大,作为基础医学教师要敏锐地跟上发展脚步,积极寻找转化医学与生化、分子生物学的结合点,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基础扎实、科研思维清晰的有用医学之才。

参考文献:

[1]赵玉沛.转化医学本土路线图[J].中国医院院长,2011,(11):92.

[2]Choi DW. 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3]Geraghty J.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4]Zerhouni E. Medicine. 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5642):63-72.

[5]贾舒婷,张继虹.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病例引导型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7,8.

[6]闫华.医学科教新任务――促进转化医学[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225-228.

[7] Marsh N,Marsh A.A short history of nitroglycerin and nitric oxide 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0,(27):313-319.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6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在临床生化检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关系到能否实现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2]。由于临床生化实验内容较多、与临床实践相差较大,实验难度大,已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对检验医学高级人才的要求,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验室特点,大胆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类型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临床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按照实验指导的内容安排进行教学,教材中实验项目非常详尽,包含临床生化所涉及的所有实验,其中不乏与其他专业交叉或重复的实验项目,虽然有些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避免了同类实验方法的简单重复,但是与检验科目前所普遍采用的一些技术方法仍有严重脱节的现象;同时,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很难跟上医院的发展,再加上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临床生化实验教学中的仪器化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化实验室的技术和装备发展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改革的尝试

为了提高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我教研室针对上述问题大胆进行改革与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2.1 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验学时数

实验教学是将临床实践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需与理论课程教学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同时实验教学是学生亲身体验检验诊断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尤为重要。

2.2 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

精心选择和安排实验内容,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临床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内容,按照总体课程目标设计具体实验内容,安排了12个相应的实验,使这些项目与理论课章节相关联,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实验基本技能还能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根据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原则,结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生化项目组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多、知识范围广、实验过程长、连贯性强、所涉及的实验仪器较多的特点,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综合性实验,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实验项目在临床上的应用,对实验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思考,提高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4]。

2.3 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引进应用多媒体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把各种信息、教材、先进的前沿技术形成一个整体,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展开实验课堂教学,能够丰富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我教研室一方面将实验项目与临床应用更好结合,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现代化仪器的了解;另一方面,节约有限的实验教学经费,缓解了大型仪器不足所带来的困难。因此,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2.4 规范实验考核要求,建立实验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我们对以往的考试方案进行了改革。首先规定凡无故缺课两次、实验考核不及格者,一律不得参加理论考试,这样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上实验课或实验课中袖手旁观的恶习;其次将实验考核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20%、实验综合技能考试占50%,并加大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占30%;再次结合教学实践,建立了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使老师评价学生操作技能有据可依,每名同学都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操作。此种考核方式能够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实验的情况,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3 结语

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增加实验课时数,适当缩减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大型综合性实验,尝试开展创新性试验,教学过程当中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改革实验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专业型检验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新,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2] 王琰,钱士匀.生物化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上一篇桂花雨

下一篇儿童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