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档案管理范例6篇

国企档案管理

国企档案管理范文1

1.加强国有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责任体系,依据《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确定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改变“你交什么我就收什么”的被动局面,形成双向制约机制。例如对于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工作,在企业下达项目计划任务时应同时提出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检查项目计划进度时应同时检查项目文件材料积累情况,验收、鉴定项目成果时应同时验收、鉴定项目文件材料归档情况,项目总结时应同时作好项目文件材料归档交接。

2.强化国有企业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国有企业要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支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新企业档案工作服务机制,拓展企业档案服务内容,促进档案资源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手段及先进生产力。企业档案部门要从“为人找档案”转变成“为档案找人”,变“我等你来用”为“我有你所需”。

3.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符合要求的档案设施设备,采取“八防”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要加强对涉及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档案的管理,完善档案利用借阅制度,杜绝失密泄密现象发生。要实现纸质载体文件、电子文件、缩微胶片之间的无障碍转化,并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备份及安全防护,归档光盘一式三份,一份封存保管,一份查阅使用,一份异地保存,防止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档案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提高企业档案抗风险能力。

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国有企业档案服务水平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档案信息化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数字化档案”和“网络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全面推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企业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生成的应归档的电子文件能够完整、准确地收集起来,已归档的电子文件能够安全有效地保存,并对企业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整合。

国企档案管理范文2

外国企业档案管理

私有制决定了国外的大部分企业档案属于私有财产,企业有权自行处理自己的档案,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管理要求和标准。各个企业一般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立档案部门,配备管理人员,其档案管理模式也呈现多样化。

日本是档案管理模式多样化的代表,多数企业选择了分散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档案都放在形成部门,无须移交。部分设置档案室,有的接收、管理各部门档案,有的只管理企业历史档案,也有的负责整个企业的档案管理。现在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许多企业还采用了各具特色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档案室的信息管理体系纳入整个公司的信息体系。

美国企业一般实行整体分开、部分集中的档案管理模式。大多数企业档案文件分散在各形成、利用部门,只有经营业绩较好的大企业才设立档案馆保存与企业发展有关的文件,而且公司董事会记录、股东大会记录、法律文件、专利文件等重要文件及其他竞争性文件并不保存在档案馆。一般是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分开,文件管理处于分散状态,需要永久保存的文件定期向档案馆移交。企业档案整理简明实用,分类简单清晰。从档案部门建立的情况看,一般作为公司某个部门的下设机构存在。虽然各企业的档案部门可能设立在不同的部门,但是其职责都非常明确和一致,即为企业自身服务,为研究企业发展史、宣传企业形象服务。从档案提供利用的情况看,主要为企业内部利用,同时奉行谨慎的对外服务政策。档案馆一般只有少量正式的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研究、开发利用、编研等工作,档案的整理编目雇用临时专业人员进行。但这并不影响企业开展档案工作。因为,在美国,一般要具有档案历史学、图书信息学硕士学位才有资格申请成为档案工作者。一些企业常常聘请公共机构的档案专家充当企业档案顾问。所以,企业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一般都比较高。

此外,各国企业还有其他一些档案管理模式,如由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代管多家企业档案,其形式既有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之间的档案协作管理,也有行业内的档案协作管理。有的企业不愿或无力保管自己的档案,却又想看到其档案被保存,这些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将档案交由公共档案机构或社会中介机构代管。有的企业干脆将档案捐给公共档案机构。

俄罗斯企业档案管理的状况则有些特殊,由于剧变后,许多原来的国有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私有化,其企业档案的归属与管理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俄罗斯联邦档案全宗条例规定,构成俄罗斯联邦档案全宗的企业档案不能私有化,必须由国家登记。《国家和市政财产私有化档案文件登记程序条例》规定,被私有化企业的档案不属于私有化机构的财产,属于国家或者市政所有,经国家或者市政档案馆的鉴定后,整理转交到该机构法定继承人临时保管,如果没有继承人,就由相应的国家或者市政档案馆接收。但是相应的接收制度已被废除,导致这些企业的档案尤其是员工档案得不到妥善处置,有的甚至被损毁丢弃。

外国企业档案立法状况与保护政策

据国际档案理事会对世界142个国家及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调查,大多数国家没有专门的企业档案法律法规,仅有少数国家在法律中将企业档案作为国家遗产的一部分。各国立法对企业档案的表述各有不同,有些国家明确将企业档案视为国家档案遗产,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65个国家,虽然在法律中没有明确使用“企业档案”的字眼,但也没将企业档案排除在文化遗产之外。加拿大将企业档案归入“全部档案”(total archives)中。

但是多数国家将企业档案作为档案收集的内容。特别是在欧洲,有许多收集和保存企业档案的公共档案机构。以法国、英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对保存档案的企业提供资助或实行减税政策。在美国,一些联邦政府组织(包括国家文件与档案署下属的国家历史出版物和文件委员会和国家人文基金会)有向接收企业文件的公共库房提供资助的项目,但不资助企业。但是申请资助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求被资助机构保存文件的企业为保存和管理文件进行了投资――这恰恰是企业常常不愿做的。许多国家限制企业文件的转让和出口,如欧盟在1993年的文化产品流通的规定中限制50年以上的档案出口。

国外企业档案管理对我国企业档案工作的启示

通过了解国外企业档案管理的情况,我们得到了如下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模式。

在国外,企业一般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是否设立档案部门保管企业档案,并选择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档案进行保存。在我国,按照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必须采取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而不少非国有企业也纷纷仿效。我们应该注意到,企业档案管理除了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外,还有着其他多种模式,不能不加考察分析盲目采用某种管理模式。采用何种档案管理模式,不宜搞“一刀切”,应本着效益与适用的原则,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

我国非国有企业的档案工作一直是我国企业档案工作的一个难点,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大多数也属于私有而非国有性质)的档案管理经验。所以,企业既可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也可以采用分散管理模式,还可以采取设立联合档案室、业务外包、托管和聘请档案顾问等多种形式。

二、国企资产与产权变动过程中,档案处置应慎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部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发生了变化,转变为私有化企业。原有国企的档案处置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在解决国企资产与产权变动过程中档案流向、鉴定、处置、费用、管理、利用等具体问题时,我们可以吸取俄罗斯的管理经验与教训。国有企业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在国企资产与产权发生变动时,必须确保原有档案的完整、安全,经整理鉴定后,原有企业档案应移交其法定继承人临时保管,或由相应的档案馆接收保管。

三、改革档案监管方式,发挥协会的作用。

外国企业档案管理的自发性和随意性给企业档案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很大困难,各国企业档案工作者已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企业档案协会陆续在各国建立起来,这些协会由档案工作者、利用者(常常是历史学家)和企业文件所有者(企业代表)组成,每年不定期召开企业档案工作会议,处理有关企业档案各方面的问题。如制定企业档案分类与著录标准,开展有关企业文件的调查,提供培训课程,联结企业档案工作者网络,对企业档案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和研讨,以此来加强企业间档案工作的联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企业档案的专门立法,一般都充分尊重企业的自,并提供资助或减税政策。同时,各国档案协会在制定业务规范,提供人员培训,交流管理经验等方面,为提高各企业档案管理水平起了很大作用。我国企业档案工作的优势在于,有专门企业档案的规定,为企业档案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一直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监管。但是,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管理手段的变化,必须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的方式进行改革:第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意识到,监督与指导始终都是为企业服务(我们也要使企业认识到这一点),而不是为了炫耀和享受权力控制的愉悦。第二,监督指导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企业的档案所有权和自主管理权的前提下依法进行,把工作重心放在档案执法等宏观层面上,除了违法行为应该依法处理外,其他具体的档案管理事务应以引导为主,不宜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强制性,这样才能使企业档案工作走上正轨。同时,应充分发挥档案协会的作用,依靠协会开展对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是值得尝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rchivists, volume60. fall/winter

2. Lesley Richmond THE MEMORY OF SOCIETY: BUSINESSES,http://www.ica.org

3. 大谷明史,日本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学研究,1998(2)

4. 张永慧 尚真,赴美考察企业档案工作的启示与思考,档案学通讯,2000(2)

5.江河,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中的企业档案工作――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分会第六次大会暨企业发展与档案工作研讨会部分观点述要,北京档案,2003(12)

国企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国企管理;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管理内容

随着国企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于如今的国企发展。因此,必须根据目前国企档案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对企业的档案管理进行创新。下文就目前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对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式和途径进行分析,望能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内容

国企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众多,但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共有7点:第一点,负责接收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以及保存等一系列工作。第二点,对企业的精神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及时地开展管理工作。第三点,对企业各部门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工作到位。第四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拟定考核评审制度。第五点,负责对企业每次的例会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对重要资料进行归档。第六点,负责编制各类档案资料的检索工作,编写档案的相关参考文件,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第七点,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实现现代化、网络化的高科技管理模式。

二、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缺少完善的体制。从过去的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中可以发现其缺少完善的体制,由于档案的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对档案资料只是一味地保管,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如工作人员在档案的归类整理以及保存环节上浪费的时间太多,却没有及时地将档案资料提供出来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人员意识较为落后。随着国家不断地改革和企业不断地发展,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与过去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档案管理人员还是依靠陈旧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脱离了新时代的发展轨迹,导致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企业领导忽略了档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领导只是一味地追寻企业的业绩和经济效益的发展,往往忽视了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也没有管理工作的相关体制和措施,严重地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为了确保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力度能有所保证,企业的领导必须主抓档案相关工作,力求取得应有的成绩。

(四)档案编研工作力度不够。档案的编研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但是从目前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其档案编研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充分发挥作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真正目的,而实现目的的手段就是管理工作措施。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有效落实到位,为了确保企业能全面发展,必须使管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相互配合。

三、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方式

(一)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和体制。一是建立自我运营体制,即要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真正意义,可以举办档案管理相关的活动将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识深入人心,为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基础保障。二是建立档案工作的合作化管理,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都是十分有价值的,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有重大影响的,所以相关部门、相关人员都必须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体制的编制工作。

(二)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指的是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效率。需要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系统进行研究与开发,对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这两项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的运营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便有效地提高档案收集、整理、建档、保存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效率,从而发挥出档案管理在企业改革中的功能和促进作用。

(三)加强档案资料的再开发利用。如今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一些档案资料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加强档案资料的再开发利用,将收集与归档的信息资料进行一次开发,并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揭示与提出的二次开发,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浓缩进行三次加工开发,通过这三次开发,可以巧妙地将传统的、陈旧的档案资料充分地利用出来,将保存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开发利用,将这些档案信息资料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大效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企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当今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加强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方式分别进行了论述。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从而确保国企档案管理工作能有效落实,确保国企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国企档案管理范文4

随着计算机办公普及率越来越高,国有企业在处理日常业务的过程中,会产生并不断累积大量的电子文件和相关资料,这些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被系统的管理起来,就会导致这些长期积累资料难以有效利用起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夯实的档案管理基础。

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

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层面,海量的电子文档、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电子档案资源,这些电子档案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变化与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的信息保障。因此,只有将档案管理方式融入信息化的方式,才能让企业档案管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从而更好的提高国有企业档案资源的整合、保存、管理、查找与共享利用,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

二、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开始普及并逐步运用到企业办公的文档管理中,这一阶段的档案管理大多是采用与纸质文档管理相结合的目录信息一体化的管理阶段,公文与档案工作管理流程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越来越普及,财务、营销、考勤、薪资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被各大企业重视并推广使用,也由此产生了海量的电子文档,企业档案管理开始转向电子文档管理;

第三阶段:21世纪初,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发展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面对海量的档案信息,企业需要提高企业电子档案资源的整合、保存、管理、共享利用以及全文检索功能,因此,进入了数字档案管理及全文检索阶段,实现了电子档案批量引入、全文检索、脱机存储以及跨平台的模糊检索和全文浏览等功能;

第四阶段: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企业数字档案馆,使企业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实现无缝链接,让档案资料更安全,档案管理更智慧,这也是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国有企业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实践进程受多种因素限制,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发展速度相对其他领域信息化较为迟缓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国有企业的部分领导者受传统体制和观念影响,大多只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益,而对于与经济效益无关的企业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片面认为档案信息化只是档案存储信息化,忽略了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利用和管理,导致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科研投入过少,硬件基础设施落后,档案管理系统设计过于简单粗糙,企业档案管理与生产信息化建设脱节,对企业档案的利用缺乏整合与规划,更不要谈信息共享和检索了。

2. 缺乏合格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人才

当前国有企业中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普遍不强,很多人员既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生,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再加上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对当前的信息管理技术缺乏足够的知识,无法担负起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另外,?m然企业办公自动化已经实现,但是基层专业人员的匮乏,无法做到档案信息即时录入和资源共享,使得企业档案工作者被动的成为信息录入者,无法满足利用需求。

3. 缺乏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

我国的《档案法》是1987年审议通过,并于1996年进行修正后推广实施的,受当时技术限制,档案法中并未涉及到电子档案的相关内容,因此,档案信息化在目前的档案法律中的属于空白。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没有标准可循,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方面问题也对缺乏法律保护和约束,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四、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范围广、覆盖的档案种类多、数据量大并且内容复杂,不仅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充足的资金保障,还需要有成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要做到与企业信息化进程、国家信息化进程相互呼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领导加强重视

要在大型国有企业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领导首先要有高度认识,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到日程上来,高度重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并纳入企业整体规划,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浩大,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收获明显成效,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2.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档案信息化人才

档案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模式的革新,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求很高,既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经验,又要有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人才队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和硬件的维护、软件的开发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对企业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编目、立卷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企业信息资源和实现档案信息规范化的过程更离不开熟悉档案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一只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档案信息化人才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研究型人才。在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型人才是科技领军人,负责制定档案数据标准,信息传输标准、电子档案的管理标准等各种问题的研究,使用新的技术和工具开发出高效、适用、开放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档案数据库。

(2)管理型人才。负责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使维护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良性运转,协调好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之间的沟通,负责对使用人员的培训,管控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操作型人才。负责建设完成后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终端操作,需要熟悉电脑操作,了解网络知识和电脑维护常识。

这三种人才缺一不可,相互沟通、协作、配合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可观成绩。

3. 统一建设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

企业档案信息化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在整个国有企业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中的档案信息共享,而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在于要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众多系统之间制定整齐划一的标准,比如对数字档案的定义、存储、术语标准、资源描述、业务流程化、文件格式、文件压缩方式、加密算法、数字水印等等都要实行统一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在企业内部通行无阻。

4. 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体系

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保密性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超强的安全保障体系,这其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硬件设施的安全保障

企业档案信息的企业的重要资源,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维护过程中,必须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安全、线路安全和设备安全,一旦无法预知或不可控的灾难发生时,要确保档案信息不丢失。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硬件进行常规巡?撕臀?修保养,确保硬件安全运行;按时查看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运行状态和操作日志,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加强机房的环境监督保养工作,排查安全隐患。

(2)网络安全保障

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为病毒、木马、黑客提供了有乘之机。通过网络系统的漏洞,黑客可以入侵到档案系统中窃取企业的档案资料,甚至破坏和涂改系统内部数据,给档案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威胁,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丢失?c破坏数据并防止计算机病毒传染破坏系统:使用防火墙技术部署内网和外网的网络安全策略,定期扫描服务器和终端客户机中的文件,严格管理好档案文件的访问权限,完善数据库的建设,采购先进的数据库系统软件,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服务的多元化,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的可靠性。

(3)以构建企业数字档案馆为目标

企业档案馆建设是一个功能集成的过程,集企业档案保存、研究、存史资料、展览、培训、交流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在国有企业内部局域网平台中构建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内部的档案资源库,员工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检索与访问,向各部门提供快速准确服务。

国企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2.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况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纷纷建成、运行。企业开始建立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ERP 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使得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实体文件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件。而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地收集、管理易逝的、流动的和脆弱的电子文件。许多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电子文件的涌现,没有及时应对,结果造成大量的档案资源流失。曾经发生企业员工离职时随意拷贝甚至刻意删除公司电脑中的电子文件的恶性事故。

2.2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实效不高

一些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信息化浪潮,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一方面脱机或联机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保存,另一方面对实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借助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档案信息的网络检索或浏览。但是,不少企业档案机构只是盲目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没有深刻的认识,重藏轻用,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而忽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果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益低下。

2.3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工作不足

早在1971 年国际上就开始探讨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然而中国档案界直至1996 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之后,才开始关注电子文件管理理论。有效的电子文件管理实践则更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标准尚不完善,这制约了企业档案信息工作的进程。

2.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信息电子化就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技术,不能只满足于计算机简单操作。

2.5企业归档方式的现状

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发文处理应遵循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收文处理应遵循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这能系统地体现档案工作流程,但是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子邮件等形式的无纸公文使得网上办公变成现实,如果运用网上办公,一个文件可同时发送多个主送单位,一个单位也可以接收各级部门的电子文件。这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收文与发文程序将发生变化,公文处理更为直接快捷。收文中的签收、登记程序,发文中的缮印、用印以及分发程序将由键盘和鼠标来完成。以传统的纸质材料为载体的档案工作要应对多样化的文书工作,必将由单一的归档方式向多样化转变。

3.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3.1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益处

1.大多数基层档案室,计算机的应用单一,有的仅用于档案目录的录入或文件打字,利用效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档案信息化就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

2.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利用者可直接利用机读文件的档案,缩短了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3.档案信息化,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这样改变了信息加工受经费限制的局面。

4.档案信息化,信息成果可进行多份拷贝,这样就拓宽了服务范围,扩大了社会影响。

5.档案信息化有效减少了纸质档案保管时所遇到的库房面积的压力。

3.2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企业传统档案管理问题现状,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建立更为高效而有序的档案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以及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新型高效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担纲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从而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3.3实现传统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应在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传统纸质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实际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平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建立和电子化的企业档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传统档案文件信息载体的转换、实现了企业档案的收集整体、筛选加工,从而建立了电子化的档案形式,方便人们的使用。

3.4实现企业信息档案的网络化

企业传统档案在建立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还应建立企业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传统档案的网络化和共享化,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建立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模式。企业还可建立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即企业档案库,通过互联网的实现了档案的共享。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和共享模式,其共享性和服务性较差,难以适应企业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应建立网络化和共享化的企业电子档案,提供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共享模式,从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电子档案的重复建设,从而建立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3.5要树立文档一体化意识

我们认为文档一体化的实质是:把现代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从组织制度到具体程序交融在一起,加强对文本管理的超前控制,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与凭证。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源头,搞好档案工作必须从文书工作抓起。文档一体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人员由于直接参与公文的收发,比较完整地把握工作流程,对于文件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有深刻认识,文书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每一个文秘人员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更要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按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强化文书工作即档案工作的理念,在文书流转的过程中及时保存、上缴各种文本。档案工作人员也要经常性对文书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指导,使其明确归档范围。

4. 加强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4.1档案管理机制创新主要在于精简

任何企业,精干是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也要跟上企业管理的脚步,档案管理的方法要创新,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工作内涵,将单一的档案管理扩大成信息集中的企业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信息资源集合,形成资源共享,使档案管理成为一个集团化的信息综合体,这样才能高效率、自主地、灵活地进行档案管理。

4.2档案管理的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

企业就是要创利润,无论经济体制改革、转换机制,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档案管理也应该是以此为目标的,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 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保障之一。

5.结语

总之,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求,各企业应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以提高档案利用率为目的,把档案信息建设纳入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把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为公司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全面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和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郭志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企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05-01

1、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迫切性

国有企业的财务档案不仅包括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资料,还包括上级部门下发的会计文件、制度、法规等财务管理资料,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目前,国有企业在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干部职工的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财务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财务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大多数财务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

二是国有企业财务档案快速发展,对传统的财务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国家和财政经济工作的不断发展;财务法规、标准的变化越来越频繁,各种会计账簿、报表、决算每年都有不同的内容,信息采集的工作量日益增大。这些都给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整理。

三是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对国有企业实施会计核算电算化后产生的大量以电子文档、程序文件、备份文件等新的会计档案信息载体没有很好的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同时缺乏专门的电算化财务档案保护制度,会计数据文件散落于不同的经办人手中,造成了会计档案归档资料不完整。

2、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财务档案信息化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之中,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使档案信息高度共享,档案管理更加有效、快捷、科学。

(1)构建财务档案信息平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信息系统应及时采集动态财务数据,将数据和管理文件的信息生成和整理出来,使各类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最后进行数字化。在财务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按财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的数据库,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帐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

(2)财务档案信息智能化应用。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财务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广阔天地。财务档案信息通过采集整理和网络传输,定量、定性分析,最终要提供给各级领导、决策部门、财务人员处理和运用。实时、动态的财务数据便于各级领导迅速了解本单位财务状况和财经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有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

(3)建立财务档案安全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国有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信息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网络化后,应防止存放在服务器、磁盘阵列等设备上的数据被盗取、修改、破坏。进一步加强安全监控体系、密匙管理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应急反应体系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制度,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3、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技术、人员、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统筹考虑。

(1)标准规范建设。是对财务数据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财务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完善信息化下财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是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它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基础设施建设。财务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财务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信息化的实施首先要从硬件上入手,配备好相关的硬件设备,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财务档案信息网络,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在应用系统建设中,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应共同协商,分别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提出设计思路,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避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缺或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