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例6篇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1

“火蜂计划”缘起

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军“黄蜂”级导弹艇发射“冥河”导弹(SS-N-2)击沉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拉特”号,这是首次以导弹击沉军舰的战例,显示海军不但能以小吃大,且反舰导弹有全面取代舰炮的趋势,因此也引起台湾海军的重视。

当时已从苏联获得十几艘“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艇以及“冥河”导弹,部分部署于闽浙沿海一带,对外岛补给舰艇构成严重威胁。而台湾海军尚无任何对海制导武器,而最有效的武器仅为射程16.5公里的5英寸舰炮。台湾海军除了研究战术以对抗导弹艇外,在武器开发上也开始思考脱离美援,走自己的路,决定发展海对海舰用近程遥控武器,于是着手将空军无线电遥控靶机研改成一种近程遥控的反舰导弹,定名为“火蜂计划”。

将靶机研改成反舰导弹的构想并非“中科院”所独创,美国海军在1968年就曾提出将瑞恩公司生产的BQM-34A“火蜂”(Firebee)靶机改装成遥控反舰导弹的设想,瑞恩公司首先在“火蜂”靶机机鼻上加装电视摄像机,让驾驶员可以通过电视图像操纵靶机。接着瑞恩公司又开发出“雷达高度计低空控制系统”(RALACS),使“火蜂”靶机能在海上低空飞行。1971年9月,改装的“火蜂”靶机成功击中海上目标,验证了靶机改装成反舰导弹的可行性。不过后来受限于预算,美国海军还是放弃这个计划,改为全力发展“鱼叉”导弹。

先期研究

“火蜂计划”是由台湾海军总部研究发展室和“中科院”筹备处第二所(火箭飞弹所)合作开发。第一步是进行靶机从舰上发射的可行性研究,由于海军和“中科院”并无靶机,当时只有空军防空炮兵司令部有靶机。1967年12月29日,“海军总司令”冯启聪核定海军总部开发室向空军“防炮司令部”靶机分队商洽支援靶机,以进行靶机海上发射、回收与舰艇对空射击的试验。

1968年2月26日,进行首次“火蜂计划”海上施放及射击演习,由于当时台湾仍有许多美军顾问,为掩人耳目,是以“火蜂海上射击演习”为演习代名。演习名目则是协助海上舰艇对空射击训练,因为那时海军舰艇对空射击训练都是由空军T-33教练机拖带拖靶或美军派出的拖靶机来协助进行。

演习真正目的有两个:一是测试OQ-19D(MQM-33B)靶机海上作业性能,作业方式为目视操作,测试项目包括:起飞性能、遥控情况、收回方式、中继遥控、战机飞行,对目标穿越的准确性和遭受舰炮射击的命中率;二是测试OQ-19B(MQM-33A)靶机遥控性能,作业方式为超视距范围,以雷达、观测和仪器操作靶机,测试项目包括:最大遥控距离(约55公里)、飞行轨迹的安定性、舰炮雷达搜索、追踪、性能之测试与训练、雷达标定目标遥控追击之操演。

演习在左营外海靶区进行,由坦克登陆舰“东海”号(LSD-191)担任靶机施放舰。演习流程为“东海”号施放靶机后,靶机在舰队中心半径2公里,高度450米的空域绕圈飞行,参演各舰各以主副炮对靶机的拖靶进行实弹射击,以测试舰艇对靶机的攻击能力。接着是靶机对水面拖靶俯冲投落,以测验舰艇遥控靶机俯冲攻击水面目标的准确度。最后是“东海”号再施放1架OQ-19B靶机,进行该舰与另1艘驱逐舰互换交替遥控靶机试验;驱逐舰接手遥控靶机后,即利用火控雷达操作靶机做最大遥控距离的测试,并负责靶机飞行描迹资料。此时靶机飞行高度为600米,尚有其他两艘舰艇负责追踪靶机和捞回靶机。靶机捞取后由立刻以淡水冲洗,再由快艇送回“东海”号。

由于测试结果良好,证明将OQ-19B靶机研究改为近程舰用武器可行,不过需要改进发射方式,加强发射时的推动力,以达到“零长度”(Zero-length)发射的要求,以便先期部署到海军驱逐舰以下各级舰艇,再求适用于较大型快艇上。

“零长度”发射研究阶段

“零长度”发射研究为1969年“火蜂计划”的主体,设法增加靶机发射起飞的推力,尽量达到或接近于“零长度”发射的要求,先做到适合海军驱逐舰、护航驱逐舰和护卫舰等型舰艇发射导弹或飞靶之用,进而再使其适合于较小型的快艇。

OQ-19D靶机原有的起飞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半径45米的圆形跑道,旋转加速,然后沿着切线方向起飞。另外,就是利用弹射器将靶机从长20米的滑轨上弹射升空。“零长度”发射的构想是在靶机机体下方加装助推器,利用助推器(5英寸火箭)将起飞推力增至适当大小,并使推力的作用线通过靶机的重心而与起飞方向相平行,使原需20米滑轨始能起飞的靶机,能在很短的轨道上滑行即可起飞。一旦靶机到达正常飞行速度时,助推器自动脱离机体,然后靶机利用其原有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依遥控航线飞行。开发助推器的设计与靶机间的接合、脱离及校正等技术经验,还可供发展“雄蜂”反舰导弹和其他多级火箭的参考。

要达成“零长度”发射构想,必须解决下列问题:①助推器的设计,包括推进药柱的计算与斜向喷嘴的设计;②双向静力试验台的设计,用以试验斜向喷嘴助推器的二维推力性能及燃烧室压力等;③加强机身结构,使其能承受火箭推力而不影响性能,④靶机与助推器之间的结合,以及助推器燃烧完毕后如何与机身脱离;五、自行研制校正仪器,校正助推器推力,使通过靶机(含助推器)的重心,以免发射时机身侧倾。另外,还要研制“零长度”发射架,在发射前固定靶机于架上以进行各项测试,发射时赋予靶机初始飞行方向。

当时“中科院”负责理论研究、装备工具设计及制造时的施工指导,所需自行设计制造的装备器材由海军制造,并协助装配和实施平衡试验。至于等负荷发射试验、岸上发射试验和舰上发射试验,则由“中科院”和海军共同进行,相关经费都由“中科院”拨付。

靶机助推器与附件、岸上发射架、平衡试验架等于1969年3月由“中科院”设计完成,舰上发射架于同年5月初设计完成。台湾海军第一造船厂于同年3月先后完成岸上发射架、平衡试验架和首批助推器和附属装备的制造;5月完成舰上发射架的制造,后续试验所需的助推器和附件,都在每次试验前制作完成。

1969年4月3日,台湾海军在左营桃子园海滩实施模拟负荷发射实验,确定自制助推器功能不错,只有少数需改进之处。由于助推器尾焰仅三四米长,且后坐力和震动都不大,可以装在舰艇上使用。同年5月25日和27日,两度在高雄大林埔空军靶场和附近海面进行“零长度”发射岸上试验(因天气不佳,舰上“零长度”发射试验取消),演习代号“火蜂二号”,证明“零长度”发射的设计构想正确,可采用“零长度”发射方式在舰上发射飞航式武器。唯一的问题是5架靶机中有3架起飞时机身纵轴与水平的夹角变大,可能是因为靶机助推器推力太大和加速时重心后移所致,需要继续改进。另2架靶机起飞情况不佳,主要是推力过大,降落伞开关不能承受助推器产生的加速度,使得降落伞在非预定时刻张开,影响遥控操纵所致,不过未来将靶机改为武器,就不会加装降落伞,因此这个问题影响并不大。

C-5计划

1968年夏季,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恩斯特·戴维·伯格曼(Ernst David Bergmann)应邀来“中科院”筹备处访问。他向筹备处主任唐君铂中将建议研制目视制导的近程导弹。8月5日,唐君铂核准由韩光渭组建“导向飞弹技术研究小组”,与柏格曼教授研究导弹性能规格,展开目视无线电制导反舰导弹的开发,即后来的“雄蜂”反舰导弹。

当时“中科院”三所(电子所)立即展开目视制导研究(简称“C-5计划”),C-5计划督导人为三所副所长宋玉,计划主持人为韩光渭,并利用空军防炮靶机分队南下支援“零长度”发射岸上试验之便,改装空军靶机进行目视制导试验,以发展海陆适用之近程目视制导导弹的部分系统。“雄蜂”反舰导弹开发计划于1971年7月核准实施,韩光渭担任制导控制系统主持人。

C-5计划试验项目包括:

高度自动控制,目的在测验海面低飞时,在一定高度下自动控制高度的性能。“中科院”将空膜压力高度计加装在靶机控制系统内,达到自动控制高度的目的,并于必要时仍受地面的指挥命令。试验靶机的自动控制高度定在300米。试飞靶机为2架加装高度控制和遥测装置的OQ-19B靶机。

测试光学追踪命中目标,目的在测试光学追踪的效果,及训练操作人员对目标追踪的技巧。“中科院”的做法是利用空军旧的光学追踪架再加装3副7倍望远镜,追踪并制导靶机沿目标视线冲击悬浮在海面上空的汽球目标。试飞靶机为2架加装方向舵遥控装置的OQ-19B靶机(其中1架还另加装高度自动控制装置)。在到左营试验前,“中科院”三所人员曾到淡水海边施放气球,练习靶机冲撞气球。

近炸引信试验,目的在测试“中科院”自制的近炸引信效果,做法是将近发引信,附挂在悬浮于海面上空的汽球目标,制导靶机冲近气球,以测试其效果。

遥测系统试验,目的在试验“中科院”自制的遥测机(0Q-19B靶机),测试其对高度、加速度的遥测性能。做法是将遥测发射系统装在靶机上,由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其发射信号,以分析及鉴定其对高度和加速度的遥测情况。

在工作分项负责方面,三所控制组负责高度自动控制试验、系统分析工作、靶机落海后标示之设计和无线电遥控系统。通讯组负责遥测系统、联络用通信装备和近发引信研制。试验过程通过远程摄像,记录靶机冲击气球时的资料。并由海军“高雄”舰担任雷达追踪任务,追踪并标示靶机飞行位置和时间,作为分析的参考。

试验结束后,海军总部开发室与“中科院”达成协议,将“零长度”发射研究从“中科院”三所主持的C-5计划剥离,改由二所与海军总部合作,三所仅负责制导系统的研究。也就是“火蜂计划”和反舰导弹开发完全分开,各由二所和三所负责。

1969年9月4日,在高雄大林埔空军靶场进行第二次“零长度”发射岸上试验,演习代号“火蜂三号”;目的是测试改进后的助推器和发射装置性能,并试验以喷嘴倾斜方法控制机体旋转的效果。原计划发射4架靶机,因第1、2架靶机发射情况良好,试验成功,另2架即予以保留作舰上发射试验。

同年9月24日,在“泰山”号火炮运输舰上实施第3次“零长度”发射试验,也是第1次在舰上发射,共发射2架次靶机。第1架靶机发射和飞行情况良好,并制导至陆上降落;第2架靶机发射后,降落伞即弹出而落海。海军在这次发射试验也邀请美军顾问团派人参观,对舰上发射靶机以加强舰艇对空射击训练甚为赞许。

1970年1月29日,在“太康”号护航驱逐舰上实施了第4次“零长度”发射及第2次舰上发射试验,共发射2架靶机,第2架靶机且在空中盘旋约20分钟,全舰各炮追瞄,实施对空射击训练。

制导系统研究

完成首次“火蜂计划”海上施放及射击演习后,海军总部开发室在1968年7月曾指出,OQ-19靶机超视距(27~37公里)的制导系统应想办法解决。由于制导系统较为复杂,牵涉问题较多且较困难,所需时间亦较长,研究工作除与“中科院”合作,尚需觅取机会与“友邦”公私机构接洽,搜集资料,采购器材或技术合作。但“火蜂计划”是在发展攻击性武器,暗想照美国的军援政策肯定不予支援,所以在研制阶段应尽量不让美军顾问获悉。所以“火蜂计划”中的远距离制导系统,不能找美商提供,应接洽其他发达工业国办理。当时台湾海军总部开发室找上了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台北支店合作。

台湾“国防部”在1970年下令“火蜂计划”第三阶段的制导系统研究应配合正在推进中的“精装一号”项目,该项目是由台湾“国防部”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合作,内容是为台湾海军舰艇配备IAI研制的“迦伯列”-1反舰导弹和射击指挥系统。当时“精装一号”项目已进展到“国防部”派员赴以色列洽谈技术合作,海军建议“国防部”应考虑筹建工厂或就现有岛内工厂选择一家重点培植,以便“中科院”完成制导系统设计后即行制造。于是乎,由于台湾“国防部”移情别恋,“火蜂计划”第四阶段——导弹自制研究遂告终止,取而代之的便是“迦伯列”-1导弹的岛内翻版——“雄蜂”。

客观而言,作为螺旋桨靶机,OQ-19时速只有110公里,连台湾海军都怕在对空射击训练时将其击毁,造成训练成本大增,加上该机体积小、载荷限制大,并不适合改装成反舰武器。严格说来,“火蜂计划”只能算是概念性验证计划,因此在舰上发射靶机的“零长度”发射试验验证完后就结束并不令人意外。但“火蜂计划”为“中科院”日后将大型靶机改为远程反舰导弹的构想埋下种子,即下文要提到的“中流计划”。

“无人神风自杀机”

上文曾提到美国海军曾在1968年研究将“火蜂”靶机改成反舰导弹,就在同年4月4日,台湾陆军在淡水基地举行“神箭八号”演习,发射了“奈基”和“霍克”地空导弹,也首次采用“火蜂”靶机,不过当时的“火蜂”靶机是由美国陆军提供的,“神箭八号”演习堪称“火蜂”靶机首次在远东地区使用。

1971年,“中科院”开始利用以色列技术发展自己的“雄蜂”反舰导弹,不过并未完全停止将靶机改造成反舰导弹的研究。1974年,“中科院”在雷达寻的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并将寻的器与制导控制系统结合,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测试。当时,台湾军方也陆续从美国获得“火蜂”、MQM-107B等大型遥控靶机。

曾在1968~1975年“雄蜂”反舰导弹研制初期向“中科院”提供过协助的美国波音公司防务系统分部高级主管,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华裔博士林骅非常支持“中科院”的靶机改反舰导弹的设想。他在1975年1月3日与“中科院”研制人员开会时,提出改善导弹命中误差的建议,使“中科院”将靶机改成反舰导弹的信心大增。1978年,“中科院”向台湾“国防部”提出“中流计划”建案申请,针对系统工程、航空、电机、模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分析,并承诺在5个月内完成“中流计划”的建案可行性报告。1979年1月9日,“参谋总长”宋长志视察“中科院”后,同意利用靶机发展为射程150公里反舰导弹的“中流计划”,于是在2月28日的军事会谈上,台湾“总统”蒋经国批准实施该项目,并要求“中科院”达到100%自制,且将计划时间由4年缩短为3年。“中流计划”也因此列入“中科院”“1981~1985年度研究发展(军品)项目计划”。韩光渭在回忆录中透露,中流导弹采用遥控靶机的外观设计,形同“无人神风自杀机”,可以轻易达到上百公里的射程。由于射程已超出视距,因此末段导向就必须使用主动制导,即在弹头上装一部主动雷达寻的器,导弹“发射后不用管”,自己寻找目标。

“中流计划”于1979年3月1日启动后,由张延熙博士担任主持人,宋真尧担任总工程师,王伯群担任制导控制系统负责人,以既有的涡轮发动机靶机为平台,配合自行研制的“导向制导控制系统”。当时“中流计划”因要引进反电波和主动导向技术,急需600万美元,宋长志还指示“国防部”联五计划次长室协调主审计局筹款,可见军方重视的程度。据档案显示,“中流计划”中的靶机测绘仿制和发动机生产由台湾空军的航空发展中心(今汉翔公司)负责,控制制导导向系统和弹头则由“中科院”负责。经实验室模拟飞行及多次飞行测试,以靶机为基础发展的中流导弹终于在34个月后的1981年12月“擎天五号”演习中命中靶舰的测试,当时中流导弹沿用的靶机是仿自美国比奇公司MQM-107B的遥控靶机,时速为956公里。

被“弃保”的方案

在1982年4月1日举行的第九次作战会报中,新任“参谋总长”郝柏村指示,中流系统可先生产4套(不含试验品1套),规划部署在东引、金门、澎湖和台北富贵角至金山一带沿海山地。郝柏村还指示,中流导弹任务不只是反舰,还要有攻陆能力,尤其是能够打击大陆东南沿海的雷达站。值得注意的是,郝柏村提到的中流导弹攻陆能力,主要是集成“中科院”之前实施“千元案”项目中获得的专业图像识别能力,通常图像识别是用于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制导系统上,即将巡航导弹飞行经过的地形和导弹计算机内数据库资料作快速比对,以修正飞行路线,这显然是暗示中流导弹已具有某些巡航导弹的雏型。

郝柏村曾在“八年参谋总长日记”一书中提到,有一次“中科院”代院长黄孝宗求见郝柏村,建议将“千元案”与“中流计划”合并发展,理由是“中科院”既有冲压发动机和涡喷发动机的研制能力,又有图像识别技术,大致具备发展战略性远程导弹的潜力,但这一设想事涉敏感,不宜与外商合作。但郝柏村在现场未做出任何积极的回应。

1982年9月29日,郝柏村到“中科院”九鹏基地视察“中流计划”进展,这就是后来有名的“擎天七号”演习(9月29日至30日),结果当天试射2枚中流导弹都未能命中靶舰。韩光渭在回忆录中提到,由于两天内连发数枚导弹都失败了,两位“中科院”负责干部竞公开翻脸大吵,令“国防部”将领们为之侧目。不过据“八年参谋总长日记”叙述,郝柏村在试射失败后还安慰“中科院”科研人员试射失败难免,唯有不怕失败才能成功,只要找出失败原因就是成功。

据事后排查,中流导弹未能命中靶舰,可能是主动雷达寻的器尚不成熟,技术瓶颈迟迟不能突破,再加上受其他军事投资的“挤出效应”影响,最后只好喊停。“中流计划”正式终止是在1983年2月8日第八十四次军事会谈上,蒋经国在听完“中科院”有关“国军武器系统中程发展构想”的报告后做出决定,要求“中科院”优先发展“天弓”甲/乙型地空导弹(即后来服役的“天弓”-1和“天弓”-2导弹)、“安翔计划”(即IDF战斗机及其相关航电、发动机和武器研制计划)、改良“雄蜂”(“雄风”-1)反舰导弹等,“中流计划”则因技术不成熟而落选。后来在5月18日举行的“擎天九号”演习中,中流导弹虽然顺利中靶,但仍不能改变高层的态度。

虽然“中流计划”确定终止,不过研制人员仍决定进行“实验室战备”,将手头现有材料组装出10枚导弹。台湾“国防部”曾指责“余款续用有失允当”,所幸“中科院”代院长黄孝宗、副院长刘曙唏等人坚称一旦遭遇“国防不时之需”,中流导弹能对敌有“奇袭之效”,所以才保住这批导弹。直到1992年“雄风”-2反舰导弹服役,中流导弹才正式退役解体。

“中流计划”虽然半途夭折,但对武器研制仍有一定的技术促进,其中就包括“中科院”与台湾空军航发中心介寿二厂合作实施的“介山计划”(后改称“自力计划”),即从以色列引进技术研制供中流导弹使用的小型涡喷发动机,这就是台湾媒体曾经提到的“S发动机”,该技术后来都应用于“雄风”-2反舰导弹身上。由于“介山计划”涉及台湾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也曾引起当时与台湾有“邦交”的沙特阿拉伯的注意。1982年9月12日,时任台湾“外交次长”的钱复就跟郝柏村讲到,沙特很关注台以合作的“介山计划”,沙特驻台“武官”谢巴尼上校专门搜集相关情报,提醒郝柏村注意。

S发动机主要借鉴了以色列控股的法国BetShemeshEngines公司(注)生产的Sorek4型涡喷发动机的技术,这是一种设计简洁的小型涡喷发动机,具有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推力367公斤,最大飞行高度1.1万米,速度0.9马赫,净重72公斤,长108.2厘米(不含尾管),最大直径33厘米,后来“中科院”投资生产了200台S发动机,用于“雄风”-2反舰导弹投产。1993年11月17日,“中科院”三所(电子所)遥控组团队将S发动机与1架MQM-107B靶机结合,在九鹏基地进行了飞行试验,证明“中科院”拥有自制小型涡喷发动机的能力。韩光渭在回忆录中指出,由于当天仅测试相关数据,因此“只”飞了200公里,如果满载燃油,航程是好几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可以干什么,S发动机立刻变成宝贝”。正是在S发动机的基础上,2004年,“中科院”航研所开发出代号“鲲鹏”的涡喷发动机,除用于“雄风”-2E巡航导弹,也用在供IDF战斗机携带的“万剑”视距外攻击武器身上。

尾声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2

为了加强科室管理,落实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各项政策与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放射科拟开展以下一些工作:1、积极配合卫生部及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内人人积极参与“医院管理年”活动。1利用早交班时间或其它时间,把卫生部及医院对开展“医院管理年”的活动的各项要求、政策、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科室每一个人,做到人人皆知、积极参与。

2组织科内所有人员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3积极配合及参加“医院管理年”各项活动。

2、根据卫生部及医院“医院管理年”的活动要求,结合放射科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自查工作。1检查放射科依法行医的情况,主要检查诊断报告书写、值班等工作岗位各级医师依法行医情况,主要包括医师资格、医师执业证书及其它依法行医情况。

2检查规范行医执行情况,主要检查各个工作岗位对病人的服务态度。

3检查病人进行X线检查时,对病人及家属等的防护情况。

4检查放射科诊断报告是否按要求及时发出。

5检查放射科病人预约时间情况。6自查医疗收费、一次性耗材使用及消毒情况,主要检查是否乱收费、多收费、加重病人的负担,一次性医疗耗材品是否重复使用,介入诊断手术室消毒情况等。

3、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对科内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1进修医生、研究生、实习生及试用期医生在放射科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本科合法行医的医师在场指导,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及试用期医生不排单独值班。

2放射科诊断报告只能由本科有合法行医的医师才能签发。

3规范放射科的医疗工作,要按放射科的医疗常规进行,包括阅片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诊断报告签发制度,交接班制度,各项大型设备的操作制度及放射科医疗质量控制等。

4门诊透视工作岗位医师一定要按时上下班。

5尽量减少放射科检查预约时间,开展检查预约服务。尽量减少病人的检查流程。6放射科诊断报告应按要求及时发出:常规检查在30分钟内发出诊断报告,大型设备检查诊断报告48小时内发出。7加强病人X线防护工作,在X线或CT检查时,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X线检查有危害,并对陪护家属一定要进行穿防护衣等进行防护,对于小孩性腺、甲状腺等X线敏感部位一定要进行防护。

8坚决执行市政府执行的“医疗收费”标准,不乱收费,重复收费。9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耗材的使用原则,不重复使用,特别是CT、MRI及血管造影的高压注射器针筒,不能重复、多次使用,要按规定使用。

10加强放射科医疗消毒工作,特别是介入放射器材的消毒工作。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3

【关键词】放疗 食管癌 生存率 肿瘤

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处在前几位,许多学者在研究探讨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状况,这也是国际国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目前治疗食管癌首选为根治切除术,这主要适合于0—Ⅱ期和部分Ⅲ期(T3N1M0),病人中虽然外侵明显(T3),但只要病变比较局限,预计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及其相应淋巴结者,就可力争根治性切除,适合于根治性切除的病人约为20℅左右,根治性切除术后约有40℅以上病人出现局部或区域性复发,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在30℅—45℅左右。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既是局域性疾病,又是全身性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为浅表型癌,包括上皮内癌(原位癌)、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且没有淋巴结转移,大多数无特异性食管和下咽方面的症状,所以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达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或者不愿意接受手术,目前国内外学者临床研究证实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疗效尚佳。

食管癌患者中80℅左右的人依靠放射治疗和其它综合治疗来完成,多年来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单纯的放射治疗生存率不高,不能手术的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10℅—25℅左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再者就是复发和转移,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及N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分期准确率低,螺旋CT、食管腔内超声(EUS)的分期方法使40℅的病例分期过低,T分期及N分期只有50℅-60℅的准确率,传统放射治疗采取常规模拟机定位,透视下确定矩形照射野中心,食管造影虽能很好显示病变部位,食管腔狭窄程度和大体X线分型,但却不能很好地显示食管腔以外的肿瘤情况,包括肿瘤的最大直径、最大侵润深度、侵润方向和食管旁淋巴结侵犯情况,这就不能保证放射治疗肿瘤靶体积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也不能确保脊髓受量处于安全范围,扩大照射野又不能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4

SCIENTIFICMANAGEMENT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戚仕涛,汤黎明,朱兴喜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工程科,

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行业内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存在的模糊认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

必要性,并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在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质量控制;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志码]C

(2008)09-0070-02[文章编号]1674-1633

NecessitytoEstablishtheQualityControlSystemofMedicalEquipmentintheHospital

QIShi-tao,TANGLi-ming,ZHUXing-xi

(BMEDepartmentofNanjingGeneralHospitalunderNanjingAreaCommand,NanjingJiangsu210002,China)

Abstract:Expoundsbrieflythenecessityofthequalitycontrolformedicalequipmentinthehospitalfromfouraspectsaccordingtothemistyunderstandingtothequalitycontrolworkofmedicalequipmentintheindustry,anddiscusseshowtoimplementtheworkontheactualcircumstanceinourhospital.

Keywords:qualitycontrol;medicalequipmentmanagement;pooreventofmedicalequipment

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有时反而会危及患者生命。现代化医院不仅要重视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引进,更要重视设备的应用质量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医院,基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各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各级医院进行的医疗设备计量检定工作和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但医学计量工作只负责检测,难以保证设备在日常使用时的质量状况,且被计量的设备局限于一些法定强制检定设备,大量的常规医疗设备如呼吸/麻醉机、监护仪、高频电刀、输液/注射泵等目前仍无法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由于设备质量控制不力或根本无质量控制措施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造成患者的伤害及医院的损失。然而,一些医院的管理人员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有的认为其是纯技术问题,跟医疗工作没什么直接关系;或者认为这项工作会给自己增加麻烦等思想存在。结合我院近一年来实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做一些粗浅探讨。

现代社会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档次,在某种尤其在医疗技术意义上,又依赖于医疗设备质量的稳定性。

和设备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医疗设备运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由于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目前国内医院的医疗设备完好率较低,故障率高,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有时还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从而保证了医疗质量也处于很高的水平。

1.2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节省

医疗成本的前提条件

质量控制是一种主动性、预防性行为,本身所需成本比被动性维修要小的多;同时,被实施质量控制的设备,其使用周期延长,使用率大大提高,既为医院创造更多的收益,也使得医院投入医疗设备的相对成本大大降低。自2006年

9月份至2007年8月份,我院对十大类设备进行了两轮质

控检测工作,第一轮共检测各类设备345台,总体合格率为

80.3%,第二轮共检测各类设备399台,总体合格率为92.7%。通过两轮质控,使被质控医疗设备的总体合格率上

升了12.4个百分点。此期间常规设备维修支出202万元,同比上一年度维修支出255万元,在设备总数、价值都增加的情况下,维修消耗支出相对下降20.8%,不仅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起了促进作用,还为医院节约了大量医疗成本。

1对医院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必要性的认识1.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必然途

收稿日期:2008-01-11

2008年23卷9期

Vol.23No.9

70

SCIENTIFICMANAGEMENT

1.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医学工程人员自我发展的必然要

当前医学工程人员传统的单一的维修职能已很难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医学工程人员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找准本学科发展的突破口。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很高科学性的工程。医学工程人员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医院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从而为医疗水平的提高作出更大贡献。医学工程人员能否完成这个使命、如何完成这个使命,将决定着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管理]

无法保证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虽然国家关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办法》没有颁布,仅是征求意见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必定要制定这方面的法规,从目前医疗器械管理动向上看,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重点,呈现出从上市前审批向上市后监管转移的趋势,而对医疗设备的质控,实际上也是对医疗器械的一种监管,因为通过质控,很容易发现一批或一类设备存在的固有瑕疵或安全隐患,将其报告给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就能据此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采取科学合理的行政措施。我院自2007年7月份起开展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并创造性地将其与医疗设备质控工作结合起来。目前通过质控工作,已发现并报告了各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4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提高卫勤保障能力重要举措

担负野战卫勤保障任务的医院,需要贮备一定数量的检查、抢救、治疗设备。在历次野战训练中,设备往往从战备仓库中拿出就用,结果由于缺乏必要的保养和质控措施,许多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成为摆设,影响设备作用的发挥。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以后,我们把这部分设备也纳入被质控对象,结果在当年的演习中,这批设备的完好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质控不仅对常规医疗有很大的作用,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发展与提高的途径2质量控制在医院存在、

40多例,从另一个方面发展深化了质控工作的开展。2.3深刻挖掘、逐步细化质控内容是质量控制工作提高的

目标

由于受技术和精力的限制,目前开展的质控项目和种类都还有一定的的局限性。要提高医院医疗设备质控的整体水平,使质控真正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在质控的内容上还有待于深刻挖掘和逐步细化。我院技术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已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就深刻挖掘内涵而言,截止目前为止,我院已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就“医院如何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呼吸机临床应用质量分析”、“高压消毒锅的质量控制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引起广“CT伪影与质量控制关系”

泛关注。在逐步细化、扩大质控内容上,我们已与江苏省技术监督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对一些影响面大的检查设备、检验设备、实验设备等质量控制技术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开拓性工作,由于在国内医院系统性开展这项工作的还很少,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把这一工作真正做得有益于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益于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有益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2.1质量控制存在模式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能不能在医院存在下去,发展壮大由于各家医院发展情况不和提高,其存在的模式十分重要。

同,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模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以我院为例,医学工程科担负着设备耗材采购、设备维护、野战卫勤保障、计量、工程改造、重大活动技术保障、科研教学等工作,这些工作在医院中得到了极大认可,如果削弱或放弃这些工作,对科室和个人发展都将是很大的损失。根据我科自身特点,我们将质控工作同原来的“设备集中管理中心”结合在一起,“设备集中管控中心”控制着医院大部分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除颤仪等设备,有专人管理,在“设备集中管控中心”内对这些设备实施质量控制,可使质量控制的周期更短,使租赁出去的设备处于更高的质量水平,基本杜绝了由于此类设备的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医疗事故。自实施质量控制工作1年内,“设备集中管控中心”已对呼吸机实施质量控制412次,监护仪408次,输液/注射泵536次,除颤仪63次。平均质量控制周期在1个月内。通过“设备集中管理中心”质控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质量控制工作同现有日常工作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陈锐华.医疗设备技术保障企业化管理的

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7):60-62.

[2]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

(8):18-21.数字医学,2007,2

2.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是质量控制工作发展的重要步

所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由于生命组织的特殊性和医疗器械研制、试验周期短,会出现获准上市的、合格的,

[3]阮兴云,张良才,朱弋,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探索与设想[J].中国医学装备,2007,4(7):17-19.

[4]曹德森,刘光荣,吴昊.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管理[J].

(下转第88页)

71

2008年23卷9期

Vol.23No

.9

[临床工程]

CLINICALENGINEERING

高;进一步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卷入射野的范围。因靶区剂量分布的改善和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范围的减少,可使靶区处方剂量进一步提高和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减低,所以特别适用于位于复杂解剖结构中,形状比较特殊,多靶点的肿瘤局部的治疗,可显著减少放射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基于对正常组织剂量的有效减少,临床医生可改变传统的剂量分次模式,加大分次剂量和减少疗程分次数,使疗程缩短,对肿瘤的控制会更加有利。

方法:X(k+1)=X(k)-γA-1! F[X(k)]式中F是被最小化的目标函数,k是迭代次数,A是海赛矩阵,γ是收敛系数。一个简单的被最小化的目标函数类似于摄像重建的构成:(x)=||(Dx-Q)||2式中D是以笔形束与其相应的剂量像素F

间的单位剂量构成元素的矩阵。另一种表述,矩阵D的元素Dij为从笔形束j至其作用点i的单位剂量。因此,Dx是注量为X线束而形成的剂量分布之间均方根偏差最小。

因为矩阵D非常大可能没有一个逆运算值,所以由海赛矩阵近似的等于它的对角线矩阵S。然后,对于这个目标函数的迭代方程式变为:X(k+1)=X(k)-(1/N)S-1(Dx-Q),

3讨论

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及执行,极大的推动了内蒙古自治区肿瘤放射治疗事业的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宽泛的空间。为放疗医生打破传统剂量分次模式及传统的分次剂量,给患者实施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工具。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开展对我区肿瘤患者和放疗医生都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Sij=∑iDij2这里γ等于超过一个射束的射束数,S的组成

元素为每个射束的单元剂量平方。目标函数有两个设定,①要求的剂量与计算得到的剂量之间均方根偏差应该仅仅针对靶区使其最小化。②对允许投递于正常组织剂量应该设置上限和超过这一限制的处罚。所以函数变为:

F(x)=||Τ(Dx-P)||2-γ||R(Dx-U)||2

式中靶区和正常组织间的剂量被分开处理,P是靶区的处方剂量,U是设置的正常组织的计量上限。算符Τ限制了其结果仅针对靶区内作用点。因此,第一项除了限定了靶区容积的界限外和前面的一样。算符R限制了其结果只针对正常组织中超过它们的限制剂量的点。参数γ是一个处罚参数,对每种组织可能有各不相同的值。第二项超越限制的正常组织的容积和其限制被超越的数量,这两者增加了目标函数的值。由于一个小的限制被超越,可能导致超越限制的容积值变小。其处罚参数的取值决定某个正常组织有多少被保护,一个大的处罚参数比小的剂量压制的更低。

[参考文献]

[1]白彦灵,隋晓红,胡洪涛.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应健全运转

机制[J].中国肿瘤,2004,13(8):478-479.

[2]阮亚明,等.体部X线动态三维适形放疗的固定与摆位

技术[J].医疗设备信息,2007(2):98.

[3]白彦灵,刘成基,胡洪涛,陈林.HDR鼻咽癌腔内治疗的

物理剂量参考点个体化设计的设置方法[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9,13(1):41-42.

[4]曾自力.X射线治疗机剂量的测量[J].中国辐射卫生,

2006(1):58-59.

[5]熊霏,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应用及经验[J].

医疗设备信息,2004(5):53.

1.4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验证

计划中各野的剂量强度由数学优化方法给出,在计划系统计算出射野方向上的应需要的强度分布,所以在计划实施之前必须人为进行计划的剂量验证。

在计划系统中,将所有的射野及子野均定在机架角为

[6]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7]王国民.肿瘤三维适形与束流调强放射治疗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0°时,自定源皮距一般为SSD=95cm,并通过计算机直接看SSD=95cm处点的剂量值,记录这个值。用剂量仪在治疗床

等中心SSD=95cm处实际测量其吸收剂量,记录这个值。两个值相比较,其偏差在±2%时,可以执行此计划。

[8]王捷,等.三维放疗射野挡块数据转换及传输的意义[J].

医疗卫生装备,2005(8):61-62.

[9]杨绍洲,陈龙华,张树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结果

三维逆向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较常规治疗计划有了极大地提(上接第71页)

中国医院院长,2007(7):50-53.

[10]姜秀英,等.放射治疗摆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医

(4):77-78.疗设备信息,2006

"""""""""""""""""""""""""""""""""""""""""""""""""""""""""""""""""""""""""""""""""""""""""""""""""""

[6]郑传权,李子峰.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简要分

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4):73-74.

[5]蒋红卫,张丽华,张曙光.基于操作者评测的医疗设备质

量控制操作规程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5):

[7]乔金新,等.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标准[J].医疗卫生装备,

(9):45-46.2004

66-67.

2008年23卷9期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5

关键词: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自适应放疗

【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61-01

1 概况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叶光栅的发展,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使我们在给予肿瘤更高剂量的同时更多的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使头颈部肿瘤得到更好的控制。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和照射野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我科2009年9月到2012年2月期间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每日的摆位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其误差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法。

2 方法

2.1 一般资料:抽取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其中喉癌患者28人,鼻咽癌患者32人,采用山东新华XH600C型直线加速器,6MV X线,配合上海托能多叶光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的放疗技术。

2.2 摆位方法:患者自然平卧,选择合适的透明枕。升床到需要的位置,调节患者头部,使模拟定位机两侧的激光线形成的“十”字投射到患者两侧外耳孔同等位置,使矢状面激光线通过人体纵轴。在70度左右热水中浸泡头颈肩塑料膜,待面膜变透明软化后取出,置于患者面部,用手轻压面膜使其于头颈部贴紧。嘱患者重复吐咽动作,以防止重复摆位时由于膜缩水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待面膜冷却后,在面罩上激光线3个“字”投影处贴医用胶布,用蓝笔画线。并写上患者姓名等。采用西门子64排CT定位。

2.3 治疗:由主管医生和物理师制定放疗计划。首次治疗是由主管医生、物理师和技师共同完成。治疗前让患者仰卧于加速器床上,患者于定位时相同。激光对位,使治疗机房内激光线形成的3个“十”字与面罩上的3个“十”字完全重合。通过计划系统算出的移床坐标将激光线移到中心点。重新贴胶布用红笔做标记。以后每次重复摆位均激光线对红线。

2.4 误差情况:在放射治疗摆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有两类,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定位和治疗的机器不一致造成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重复性,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可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如我们定位用的模拟机激光灯与治疗用的加速器的激光灯不一致,我们采取调节定位板左右高度来纠正由于激光灯不一致引起的误差。而随机误差是每天治疗重复性引起的,发生技师执行放疗计划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摆位误差。笔者对抽取的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每天放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进行记录,总结误差规律。

3 结果

对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每日治疗摆位误差统计见表1。

系统误差有:激光灯的误差在0.8mm之内。床公转误差在0.5度之内。第一次治疗移床误差X轴在2mm之内,Y轴在1mm之内,Z轴在1mm之内。

4 讨论

一些学者提出,治疗过程中每移动3mm疗效下降3.3%,移动5mm疗效将下降18.4%,移动6mm疗效会下降33.1%[1-5],Han等[2]利用CT扫描图像对每日的头颈部放疗过程进行评估,发现如果不纠正摆位中的误差,腮腺及骨髓所受的剂量均较计划的剂量高很多。所以如何控制误差范围是减少放疗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放疗技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4.1 摆位误差原因分析

4.1.1 患者因素:患者是影响放疗摆位的首要因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扣面膜时患者因为面膜过烫,本能躲闪者。二是脑肿瘤手术后害怕伤口处受压带面膜时常侧偏移。喉癌术后插管者因为惧怕疼痛常躲闪转头者。三是患者治疗过程中体重明显下降,导致面罩过松,或是因为水肿等原因导致面罩过紧等。此外还有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不能很好的与技师配合。

4.1.2 放疗技师操作的因素:放疗技师的操作影响放疗质量。放疗技师是放疗计划的执行者,也是放疗摆位工作的完成者,其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放疗摆位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到整个放疗过程的质量。

4.1.3 放疗设备的因素:放疗设备的质量监控是保证放疗摆位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质量监控包括两方面:放疗机器的日常维护和质检。如激光灯,机头,机架,床公转,剂量率,有效剂量,移床等等。

4.2 误差的预防措施

4.2.1 取得患者配合:第一次扣膜时要先提示患者接下来要发生是事情,避免由于面膜过烫患者反应过大。每次治疗带面罩时动作轻柔,尤其是术后插管患者,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碰到气管插管引起患者咳嗽;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面罩过松或过紧,重新制作面膜及治疗计划。让患者了解每次治疗时保持不变的重要作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对一些意识不是很清楚的患者需要用绑带固定他的身体,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放疗摆位精度。

4.2.2 加强放疗计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定期对计师进行培训、考核。使其了解肿瘤计划制作的过程及重要意义。要求放疗计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有大概的了解。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射线对重要器官的影响,了解放疗所引起的一些并发症,观察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状态。每日工作需认真谨慎,做好记录。避免差错事故的出现。同时加强技师、医生、物理师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

4.2.3 保证放疗设备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加速器要严格执行QA、QC标准。物理师每日晨检,每周验证激光灯,床公转,有效剂量率等。对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要尽量采用多种方法验证,使误差降到最低。如摆位过程中激光灯定位的同时应配合光距尺与中心射野十字线一起使用。第一次治疗移完床后用刻度尺测量各方向移床的距离与计划比较。使移床各方向误差控制在0.5mm的范围内。从而提高治疗精度。

4.2.4 降低摆位误差的前景:现今自适应放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我们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动态降低摆位误差。自适应放疗的普及和完善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胡逸明,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7-128

[2] 黄伯成.外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及体会[J].护理研究,2004,18(20):1875-1876

[3] 王中和,魏春宝,李逊,等.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准确摆位的探讨[J].实用肿瘤杂志,1995,1:1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6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秉承 “公正、科学、准确、规范”的质量方针,坚持检测和评价过程中“行为公正、方法有效、数据准确、服务规范”的工作宗旨,把成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甲级机构和“做行业之最”作为公司发展的目标。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公司从成立以来,为了提升实验室能力,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着手,每年年初都制定公司的年度计划,根据公司的年度计划进行人员引进、培训、新检测项目开展,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并进行检测标准查询和有效性确认,建设需要的实验室场所。

经过6年的发展,公司实验室现有检测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120多人,其中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占90%以上,高级职称有5人,中级职称有14人;实验面积900m2,设有放射实验室、药品室、气瓶室、剧库、分光光度室、原子吸收室、气相色谱室、气质联用室、离子和液相色谱室、化学分析室、样品处理制备室、原子荧光室、标准品间、天平室、样品室、高温室、微生物实验室、电化分析室等专业实验场所;现有仪器设备500多台(套),主要检测设备有:气质联用检测仪、离子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职业卫生采样作业现场各类采样仪器、气体检测仪、物理因素检测仪器、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实验辅助仪器、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CT性能检测模体、CT剂量模体、CT检测装置、三维水箱、剂量当量仪、医用加速器剂量检测仪、X射线个人剂量计、γ射线个人剂量计、测氡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γ能谱仪、环境Xγ剂量率仪、α表面污染监测仪、β表面污染监测仪等检测仪器设备;配备各类标准物质和质控物质180多种;通过5次计量认证及扩项评审,目前共计322个检测参数获得批准,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室内空气质量、公共场所卫生指标、放射防护、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水和土壤及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生物样品中金属元素等参数的检测。

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为了提升评价能力,公司从人员引进和培训着手,本着“多学科引进人才、多渠道培养人才”的原则,引进、聘用高学历、有经验的人才,确立学科带头人。公司把人才的培训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力要求,给每个岗位的人员确定了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安排员工接受外部和内部的专业培训。

6年来,只要外部有适合技术人员能力提高的培训机会,公司都会不惜成本派人员参加,比如多次派评价技术人员参加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组织的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班。内部培训方面,结合公司从事评价工作的特点,评价部门确定了“传、帮、带”的新员工培训原则,每位新员工入职,先分配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强的老员工作为师傅,对新员工按照培训计划进行上岗前培训,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价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解读、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类比的选择、评价方案编制、采样方案制作、汇总分析资料编写报告和专家审查等步骤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持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此外,评价技术负责人还定期跟踪职业卫生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变化,总结不同行业职业卫生评价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和专家评审会上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评价人员进行不定期的针对性培训。

通过内外部的培训,目前,公司有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专业技术人员58人,都为本科学历或是硕士学历,其中高级职称有10人,中级职称有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库专家2人,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1人,省级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2人,评价技术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通过不断的人员引进和培训工作,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经卫生部批准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职业卫生)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放射防护),并于2012年1月份在国家安监总局完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含放射)换证工作。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开展评价工作,听取各地专家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形成建安评价特色。

截止2011年,公司已经完成300多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含放射),所完成的评价报告涉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机械、电力、电子、化工、医药、医疗等10余个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评价经验,评价报告均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各地审查主管部门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产品质量是生存的根本,因此公司成立初期,就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大事来抓,依据《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管理评审、内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质量监督、实验室间比对和盲样考核、标准有效性确认、仪器检定、标准和质控物质使用、评价报告审核、客户回访等形式对公司服务质量进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管理,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合公司的情况并能够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公司每年开展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对管理评审和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每年还会根据管理评审、内审和质量管理中发现的其他问题结合公司实际状况的改变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一次或是多次修订或改版,使其更适合公司现状,每次的修订或改版都对全公司的员工进行宣贯和考核,为保证工作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

质量控制

随着新员工的加入,技术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为了确保工作的质量,公司每年都派遣人员参加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组织的监督员培训,监督频次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9次增加到了2011年的45次,质量监督进入日常质控计划。公司每年年初制定质量跟踪监督计划,对检测、评价、档案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关键环节及新进员工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当操作,为避免错误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检验和提高实验室的准确检测能力,2007年至2011年间,公司共派员参加国家CDC、浙江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审定办公室、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间比对和检测盲样考核17次,计43个项目。其中 39个项目考核结果合格,4个项目不符合。此外,公司内部16次组织对实验室在岗人员和新上岗人员的检测盲样考核共60余个样品,结果均合格。

为了确保公司使用的技术标准现行有效,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公司使用的技术标准的变化情况委托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进行标准有效性确认,2007~2011年共计委托标准确认12次,对379项标准进行了有效性确认。

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标准物质和质控物质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每次实验室检测样品前都必须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标,对有质控物质的检测项目,还定期使用质控物质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此外,公司还每年制定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

评价报告编制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初稿形成后,需经项目负责人、评价负责人审核,形成审核意见,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定稿。

信息的反馈

为使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采取了对客户回访(发送客户满意回访单)、公布申诉、投诉和咨询热线等有效手段反馈服务信息,从而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2007年至今,公司无一例检测和评价事故,每年客户满意率都在98%以上。以2011年度为例,公司共发送客户满意度回访单1578份,收回客户满意度调查表173份,客户满意率达到了98.3%;收到了3份投诉记录,均为对检测结果超标不满意,涉及3份日常检测和评价报告,公司坚持客观检测的原则,跟客户进行了解释,并给客户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改建议。

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措施,公司每年都保证了各项质量目标的实现,即检测事故率小于0.1%,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出错率小于1%,客户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使得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了良性有效运转。

履行社会责任

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公司始终坚持 “公正、诚实、可靠”的工作原则,尊重事实,坚持检测结果的独立性,坚决抵制来自于委托方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压力,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监测点如实报告。在签订业务合同时严格执行“四不原则”,即:不答应客户不合理要求,不承接能力之外的业务,不泄露客户机密、客户资料,业务部不得以主观想法影响技术人员的客观检测、评价结果。

作为一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公司始终致力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工作过程中人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承担对员工、客户、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工作的终极目标,在日常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除提供优质的检测和评价服务外,还会根据公司掌握的信息指导客户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台账,告知有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指导警示标牌设置或是代购警示标牌,指导委托方填写申报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