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格的培养范例6篇

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1

自踏入高中校门开始,高中生就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其文化课的学习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不少中学对体育这门课程不予重视,有些老师还擅自将体育课改为高考科目的教学,使学生的锻炼时间更为缺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不仅具备人文学科的特性,还具备社会性、实用性等特征,体育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及意义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等各要素和谐统一、相互协调的结果,具有稳定性、综合性以及持久性。

健康的人格是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够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健康的人格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有着较强的同情心;健康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妥协,不嫉妒他人和诽谤他人;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健康的人格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此外,健康的人格是获取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重要前提。

二、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措施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通过合理的运动使学生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学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是“边玩边学”,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运动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讲解与《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概念。例如,可通过“接力赛”来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接力赛中体验合作的精神。当前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差,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是“比赛制”,在比赛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高中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在任何场合都希望自己赢,但是比赛有赢就有输,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输赢价值观和得失观。例如,在讲解“篮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使学生在比赛这种拓展训练中更深刻地领悟篮球运动和比赛的精髓,养成良好的比赛意识和健康人格。通过篮球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比赛制”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

三是“个性化”,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人的个性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适合短跑,有的学生适合长跑,有的学生适合跳高,有的学生适合跳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提升,注重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董 磊,孙培全,赵亚洪.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49).

[2]董延国.浅析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顾晓雪.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姜 静.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优良的品质[J].成才之路,2009,(22).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人格;培养

当今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已成为各门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学生的健康人格不尽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它责无旁贷。所以,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去探索和研究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已迫在眉睫。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依据

新课标树立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里说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也充分考虑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正如课程目标说:"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可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为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对实施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体育教学中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身体活动不仅是生理上的作用,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特点,刻意安排较为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也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三、体育教学中正确的成功观念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在跑步教学中,面对一个新的远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是千差万别。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示范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力量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五、体育教学中努力进取、勇于开拓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3

一、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团结、友爱的心理氛围中学习,教学中构建起以爱为核心的内在人格框架,培养学生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爱的种子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往往会在室外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习惯充分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借助队列、队形的调动、哨声等各种活动,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切听从指挥,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学习新教材,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以及同伴间的保护、帮助等活动,加强文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精神。

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障碍跑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

四、教师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中学体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中学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平时应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五、整合教学方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形式。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诱导式、启发式等教育方法。采用这些教育方法能够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健康人格。人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教育者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逐渐引导被教育者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

六、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4

健康人格学生人际关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变革和调整,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生活日趋稳定。可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生活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贫富差距较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法制需进一步健全,还有许多领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

再看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不仅打破了人们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旧的思想观念,而且逐步形成了开拓进去、自强不息、平等竞争、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观念;更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变革、调整的同时,有些人将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生搬硬套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里来,在人格的构建中,出现了单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格偏差,忽视了人作为对社会发展起能动作用的社会角色对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只高素质的国民队伍,必须努力培养健康人格,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健康人格的一种概括,也是我们给发展中的中国应该留下的孩子的标准。为此,我们要努力打造“全面发展的、勇于创新高素质的人”。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逐步深入,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成为为全社会对教育改革的最大呼声,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怎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众说纷纭。在这里开诚布公讲,我认为,具有健康人格,和一个人有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就要培养其正确的自我意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我以为,它的主旨核心内容应当是培养人的人格尊严感。所谓的人格尊严感,是人对自身生存价值的感悟而产生的要求,而人对自己的尊严及其严格要求,人对他人的尊严及其渴望被人尊重的要求,皆来自于人格尊严感。尊严感的缺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动着“软弱型”的人向“自主型”的人过渡。适应时代需要的“强者型”“自主型”的人,一定是而且必须是有尊严的人。否则,“强者型”的的人势必变成“弱者型”,“自主型”的人势必变成“放肆型”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出现“人人为我”的道德滑坡,首先是由人格尊严感的丧失这层的。为此,我们要让正在成长中学生,辨明是非,分清好坏,树立健康的人格,有自己正确的思想意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样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就要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确立,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人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在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天地越来越广,交往越来越多,个人的生存、发展,愈益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就这更需要合作精神,学会关心,善于理解,乐于助人。可是,有些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在他人需要关心和帮助时,表现出冷漠、无情,甚至是算计人、坑害人。这些人,纵有万贯家财,精神上也一定是个“贫困户”。其生活的圈子也会越来越小。由此造成种种矛盾,带来各种烦恼。无疑,这是人格不健康的表现。今天,社会的高速运转强化着人们的竞争意识、功力意识,如果缺乏合作精神,势必把竞争变成弱肉强食的争斗,使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现代社会强烈呼唤这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大力提倡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所做的一切。这些做法是很有前瞻性的,值得推崇和大力实行的。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后代,我以为,这是必须要做的。

三、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就要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是的,积极的人性态度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本质能力的表现。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盲目冲动,不消极低沉;能保持开朗的心境,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首先应该使学生感到快乐,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一个颗博大的爱心,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人,在宽容中学会理解。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才能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而言之,发展中的世界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全面发展之人。这就给发展中的教育留下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世界、为中国留下一群“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自由的人”。我以为,这也就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所在吧!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

摘 要 本文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体育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以及体育教育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体育与人格的关系,结合作者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学生 体育锻炼 人格

一、前言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体格、品德、心理性格等方面。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完善健全人格是每个人成长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人格模式对民族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的人格模式,将影响这个民族的盛衰,同样一个人选择了怎样的人格模式,将决定他的人生道路以至命运。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人格模式和优良的人格品质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实质就是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提高躯体机能与意志力,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有着其它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健康、自信、向上的信念,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体育对人格形成的作用

(一)强健体魄、奠定人格发展基石

体育具有强健体魄的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强健体魄和均称体型,形成良好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人体机能水平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和免疫力。强健体魄既是人格构成要素,又是人格品质发展依赖的基础,一般来说身体健康者往往精力充沛,对事物多有兴趣。乐观自信,热情活跃,心理承受能力强,而身体衰弱者精神反之。因此身体与心理存在着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健康的体魄,不仅能为人格健全与发展奠定基石而且能积极影响人格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法规意识

体育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能力,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并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体育科学体的构成本身反映了其科学性。但作为普通体育科学的知识,更蕴涵着科学理性精神,科学的哲学基础。这样一个不同层面的系统科学知识体系,培养着学生的求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论。

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中,最主要的精神是公平竞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和爱国主义、敬业奉献、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及胜不骄、败不馁、和平、友谊、进步、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是时代与社会所倡导的精神与道德。她内涵丰富,充分完整地体现在人格品质的各个方面。通过体育教育这种实践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培养体育道德、对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会产生强大作用。当体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广泛的社会意识、塑造性格、改变气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在坚持与放弃、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在激烈对抗、面对对手和困难时,在胜利与荣誉到来时,在挫折与失败时,在受到嘲笑与不公正对待时,他们学会了应对,学会了冷静、容忍和理智。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他们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他们慢慢地体会到只有健康、真实的生命力才是真的美的。体育以其生动而朴实的方式教会学生识别真、善、美,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真、善、美。同时体育是公正、合理的,它有其特有的游戏规则,你必须遵守它,否则你就会受到“惩罚”。在体育竞赛中,必须受规则的约束,不能在场上胡作非为,我行我素。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竞赛,他们会明白必须遵守规则,约束自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己行为,才能公开,公正地竞争。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他们会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

(三)培养集体精神和为人处世能力

体育活动很多时候要以团队形式参与,如球赛、接力赛、拔河、游戏等。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中,团体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胜利后的荣誉;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进行反省。团体荣我荣,团体耻我耻,从而培养他们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在体育锻炼中学会了与队友之间的协作。通过不断的领悟,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他们会深深体验到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的荣辱与祖国的强盛紧密相连。从而树立良好的集体观念,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进而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融合于社会,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四)在挫折中磨砺性格

体育是一个充满刺激充满悬念的运动,它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成功、失败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成功和失败是互相交织的,不断被替代的,失败的痛苦永远被对胜利的渴望所掩盖。挫折―奋斗―成功―再挫折―再成功,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体育的辩证法则,这一过程也勾画出了成功者永不停止奋斗的人生轨迹,这一过程与人生法则如出一辙。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进行以及竞赛、测试等手段的运用,诱导学生向难题、障碍、对方挑战。其间,学生倍受肉体之苦,心理冲击之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挫折的经历,其后,又享受战胜困难,战胜对手,战胜自我的快乐。在学生遇难不进时,老师教给他们方法,勉励其振作,督促其继续前进;在其困惑厌战时鼓励他们要锲而不舍,直至最终取得成功。在这不断地磨练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

三、加强人格培养的措施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同样,具有良好体育素质和体育形象的老师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学生崇拜,喜欢模仿的对象。他们渴望得到这样的体育教师的教导。这样的教师就更容易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因此,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得尤为重要。

(二)努力打造一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中,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要通过不断充电学习,对新课改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反复实践,精心琢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求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以及丰富教学方法,同时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体育场地及器材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体育设施及建设,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尤其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体育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任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相关机构应因地制宜、根据各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园,修旧利废,开发面向全体学生,趣味性强与锻炼身体的教学设施、场地、器材。这些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

(四)加强体育文化的环境管理

学校是学生成长主要场所。对人格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管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对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各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环境。如在校周内建设传统体育项目的雕像,在校冈的宣传栏张贴体育与健康主题海报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以优良的锻炼风气、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以及独特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五)因材施教、快乐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将“快乐运动”融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既学到知识,又增强了体质。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及“快乐运动”思想的指导下,每一节课都注重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让每个学生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使人人参与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

参考文献:

[1] 时小冬.体育文化功能与个体人格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

[2] 马勇琼.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社科纵横.2004.

健康人格的培养范文6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种心理气愤中形成的。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着振动和感染,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