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例6篇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文1

【关键词】室内设计 教师 素质 能力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我们逐渐树立了能力本位的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已经得以逐步贯彻和实施。

室内设计类高职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所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是否实用、新颖,受用人单位欢迎,除了取决于该学院专业定位是否准确、实用;专业课程开发的是否经过广泛的行业调研;是否贯彻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是否深刻的理解了现代教学理念赋予“能力”的新内涵,强调了能力的全面性,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还取决于具体的实施者——室内设计专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创意思维、动手能力以及对现代化表现手法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所具备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取决于专业教师具备的教学组织能力。理想的专业教师是善于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结合社会的运作方式传授给学生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以最快的速度迈过用人单位设置的“经验”这道门槛。

一、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快速更新知识的能力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葛鹏仁认为,教育革命主要是思维革命。不论是教授者还是被教授者,其思维都要进入信息时代,以全球化的眼光去选择知识。革命是先进的代替落后的,教育革命必须要有新的知识内容,和新的知识传授形式,具体地说,就是从“内容”到“形式”必须体现社会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意化。

高职室内设计教育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其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不断翻新,教师原先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被新知识和新技能替代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专业教师没有快速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没有新的思维方式,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任何专业教师无论具备何种专业职称,都没有资格思想保守墨守成规,都不能忽视高科技、新手法、新技术在高职室内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二、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高年级的知识技能学习中常以任课教师为楷模,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往往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要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必须要依靠自身素质好的教师引导。

高职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不断翻新,教师原先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被新知识和新技能替代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教师没有快速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没有新的思维方式,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任何专业教师无论具备何种专业职称,都没有资格思想保守墨守成规,都不能忽视高科技、新手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所有教师都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快速更新知识和提升自我的能力。只有当教师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有了较高的人格品质,才能以自身的作品和行动感染学生,言传身教的带领学生去学习和实践。

三、专业教师应该具有运用高科技手段表现对象的能力

在科技现代化的今天,专业教师必须要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表现对象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高职室内设计教学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已经成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复合体,它不断地创造着人们的全新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里,学生将来是为现代社会服务,时代要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运用高科技手段表现对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依靠具有熟练运用高科技手段表现对象能力的教师来培养。

四、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的全过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市场运作程序

包豪斯体系强调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强调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这一点与当代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是一致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所实施的“教学工厂”、“教学企业”教学理念,就是在了解工厂或企业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引进工厂或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进实践教学,或者模拟工厂或企业的运行过程进行教学,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在求职的时候,往往被单位设置的“经验”这道门槛所挡住。高职室内设计教育要依托行业优势拓展办学空间,与媒体、建筑装饰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室内设计实践的空间,这样会使学生眼界大开,能力大增,所学即将来所用,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为学生能毕业时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

五、专业教师应该注意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科技引领社会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的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并不断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时常深入到行业当中熟悉和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理念、最新的表现手段纳入我们的教学内容之中,以保证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是行业急需的内容是新颖的实用的和时尚的,使学生们毕业后能用现代手段为企业服务。

六、专业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们在教学中绝不能仅仅满足将学生们培养成操作能手,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还要具有前瞻性,要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训练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训练,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是掌握有高等技能的操作能手,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当中会有很多人将逐渐成长为有作为的设计师。

综上所述,要提高室内设计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有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超强的教师们带领,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健.室内设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文2

关键词:时代要求;教育管理;教育实践;信息素养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61-01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最为基础的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应用的技能、技巧,这是教师所必须的,也是教师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具备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二个层面,这是教师胜任自己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承担的工作和角色决定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三个层面--教育学科知识,它突出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教育哲理的形成、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技巧、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多层复合性,还体现在以上提及的三个层面的知识及教师的实践知识的相互支撑、渗透与有机整合上。此外,强调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专业素养和课堂智能进行整合,这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1.掌握信息技术是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于是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作出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学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处理。当今社会的教师也必须具备这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拥有该项素质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

2.夯实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虽然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但鉴于旧有知识包含的价值规律与今天的认识不完全一致、教师的自我分析和反思必然受到自身“惯性”的影响,教师成长如果完全依靠自我的努力而不借助于外在的培训或帮助是非常困难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外在的指导及外界所提供的更为正规、更为公开的专业发展活动,更离不开良好的学校环境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的必要支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例如,当我们的教师成熟度工作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加大外部刺激的力度,用种种制度来规范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对成熟的教育教学骨干,则可以采用参与式或授权式的管理方式(民主化管理),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专业发展方式。教师的晋级、职称评聘中的一些硬性规定等,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自主为教师成长注入了生命活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良好氛围,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开展及自我澄清过程则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契机。教师从事教学,就其前提条件而言,除了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有关教育科学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教学智慧等教育实践性知识,它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相对于教师个人的长期摸索、总结而形成经验,以听课为重要形式的经验积累,研究和借鉴具体而鲜活地存在于身边的他人经验,则显得更为便捷。特别是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平台。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时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展的前列。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富有创造性”应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是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导向和期望。

4.创建科学民主的教师发展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文3

一、现代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

目前教师已被普遍认定为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一类,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和良好的基本素质。

1 高于一般职业的文化知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因而形象地说,现代语文教师既要做“专家”,又要做“杂家”,对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都要有所涉猎,通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人生等各类知识,同时应有自己较为深入的研究板块,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此所谓“一桶水”与“一瓢水”的关系。

2 较为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语文姓“语”,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现代语文教师要熟练掌握以下专业内容:①比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②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透彻了解;③对语文教材应熟练掌握;④对与所教学段关联的语文学科的纵深了解,如中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大学语言文学专业等内容的了解。

3 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作为一个技术职业,必须懂得教育理论知识,从而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如语文教学法、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

4 较为广博的社会知识,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各种知识。语文姓“语”的同时,不排斥也姓“文”,甚至姓“社”。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不了解一些当地的社会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现代科技常识和现代生活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的。

现代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应该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 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中国,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了其他很多职业所不具备的要求。自古以来,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常常超过家庭教育的影响。尽管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但从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来看,人们常常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并把更重要的期待落在学校教育上。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常常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严谨治学、谦虚好学的作风,严于自律、为人师表的风范,遵纪守法、依法治教的素质等等,无疑是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高度期待。

2 较高的语文能力素质。要想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首先要很好地掌握,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这一般包括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等方面。

3 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力素质。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能力。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能力。钱梦龙先生说:“教学论不是一门纯思辨的学问,它需要沉下心来,长时间的实践、观察、研究、提炼。”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可以带来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5 体现语言工具性的人际沟通素质。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性非常强的社会,需要人们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语文教师讲的是语言运用,当然要求语文教师具备更好的交际能力,并进而上升到对学生的指导层面。

二、现代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秋叶的新浪博文曾用“痴性、诗性、知性、灵性、理性”来概括语文教师素养,这形象地抓住了语文教师的学科特性。个人认为,现代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职业危机意识”与“职业幸福指数”——语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般说,“教师职业危机”多指的是“教师岗位的危机”,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还存在着教师的“业务素质”危机。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师德建设,它更多体现了对语文教师各方面素养的综合要求。除加强师德培训、建立师德考核机制、树立师德典型等措施外,还要加强语文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2 “读书”与“读人”——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要倡导读书风气,要开展读书交流,要举行“读书与教学”论坛。学校、语文教研组,要给教师开列书单,人文著作、教育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方法等等,让语文教师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3 “语文的工具性”与“语文的专业性”——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构建。作为一门学科,语文不仅是工具性的,也具有其本身的知识系统。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构建,首先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板块构建:汉语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知识、教材教法知识等等,还要加上完善的课程理念。

4 “字、书、画”与“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基本功强化训练。普通话l和三笔字,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语文教师往往要求更高;“听、说、读、写”,更是语文教师专业基本功;当然,还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5 “智慧人生”与“人生智慧”——语文教师教育的灵动性和技巧性。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只能是提高语文教师教育的灵动性和技巧性的基础层级,教育智慧的培养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则更多是在教学和研究的实践中得到的。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是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感悟后形成的。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文4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高中物理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07-01

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标准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后者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在教师在整个的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的专业成长过程。下面笔者根据所查阅的国内外有关此方面问题的文献及自己仅有的一点体会,对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做出如下概括。

(1)博而精的知识结构;(2)深刻的道德影响力;(3)不断完善的职业能力;(4)专门的组织;(5)专业的培训;(6)统一的培养与评价标准。

2 教师专业化对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教师专业素养是人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具有行业标准和特殊要求,必须纳入到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视野中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教育素养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从专业的角度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所谓教师专业素养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现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从教师道德、知识、能力修养的角度分析,教师应力求“修以求其精美,养以求其充足”。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身:(1)履行教师的道德誓言;(2)丰富教师专业知识;(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

3 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建构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用“一体三维”来概括。所谓“一体三维”,指教师是具有求真向善趋美人格的主体。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的关键在于人类所拥有的内在智慧与情操,所谓“三维”是充实和体现教师生命主体和人格的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

(1)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是教师获取职位的前提,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高中物理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如下。

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物理教师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的前提。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应该占有广阔的知识而不限于所教专业的狭窄范围,应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素养。具体来说,应包括:对现代物理科学的了解、文理知识的渗透、基本生活常识的掌握。物理教师应了解与物理学科有关的新型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吸收当代物理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发展。

第二,系统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知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物理学知识,包括普通物理学,如力学、声学、热学、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等,这也是中学物理中占最大份量的内容;理论物理学,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学,主要包括相对论,量子场论,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②物理学方法论的知识。只有当物理教师深刻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后,才能较成功地教授物理知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知识的能力。③物理学史的研究。在物理学史中,有物理、科热爱,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有物理学家发奋读书,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生动故事。这些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些物理史料,是进行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

第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这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具有较广博的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教育法理论知识。

(2)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教育专业能力则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多种本领的总和。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和质量。根据教育实践的要求,我们可将高中物理教师的主那也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一般职业能力、物理教师的特殊能力。

首先,教师的基础能力是指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能力。教师的其他所有能力都离不开基础能力,教师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智慧能力、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

其次,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带有职业特点的能力。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它包括各科教师都具备的、适应各科教师各种教学活动要求的基本的或一般的职业能力,即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教师的物理教学能力;以及物理学科教师剧本一般能力的同时,还应当具备的特殊的专业能力,即做好演示实验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是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启发思维活动,引起学习兴趣。

第三,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道德素养。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道德应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选择的、认可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西方学者多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从宏观上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从微观上包括教育的信念、学习的信念、学科的信念,自我发展的信念等;二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基于自我期许而表现出来的内在驱动力。其特质为:服务性、专门性、长期性、创新性、自律性,包括无私奉献、敬业乐业、勤学进取、开拓创新、以身作则等;三是教师的职业良心。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道德具体包括:忠诚于育事业,热爱物理教育的敬业精神;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有开阔的胸怀,满腔的热情,明确的理想,正确的方向;有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细微的教学态度;有严谨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甘于奉献、甘为人梯的传统美德;有和蔼、诚信、公正、谦逊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鞠献利.教师素质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8.

[2] 刘婕.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16.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文5

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1.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公认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义。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应当是具备了良好的品格(品质和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熟练运用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大致可以划分为知识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创新应用型三个层次。

1.2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高职应用型人才(即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品格标准。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品质(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人格(包括性格、意志、情感、兴趣),具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只有具备了良好品质和人格的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二,知识要求。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是有关人类、社会、自然发展及其规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专业知识是指所学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知识。

第三,能力要求。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交往、经营管理、应急应变、自我调节等适应能力。

第四,技能要求。技能要求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应用型人才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实验、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的操作技能,应当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创新要求。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必将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新问题闻所未闻,作为应用型人才应当不断创新,更新所学知识,注重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创新既是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特征,也是时展的要求。

2.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以上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突出人才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多元的素质和能力结构必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下简要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2.1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渊博的文化素养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德是教师的师魂,是教师言行的指南。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其次,教师应当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为人师表,文明执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具备了高尚思想道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应当具有渊博的文化素养。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教师要实现成功的教育和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就应当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和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现代科学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很难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往往既能在本专业范围内发展,又能够与跨行业甚至是跨学科的专业相互合作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当适应应用型人才的这一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因而,教师也应当主动提升自己在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二是生存于变革时代的素质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变革的舞台,作为教师应当具备应对各种变革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如沟通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应对社会变化的知识能力,如个人表达能力、电脑的操作能力、持续性的自我教育能力等。

2.2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社会实践技能

教师应当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必需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充分体现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的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因材施教,要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详略得当的进行教学。与纯粹的理论教学相比,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必需精通所教学科,深知这些专业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时刻关注学术动态,掌握前沿知识。

教师应当具备高超的社会实践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突出应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该重视“双师型”和“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多给老师创造去生产、管理、建设一线锻炼的机会,让老师切身体会一线工作的流程,掌握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技能。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确切地掌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明确实践课程的讲解和指导方向,更好地考核和监督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3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应当具备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并不是以教师掌握渊博的科学知识和精湛的专业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将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是“怎么教”的问题。教师应当要恰当选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遵循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选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尤其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并将其熟练运用于教学。教师要理解教育的本质,把握教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就是创新性和实践性,他们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善于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所教课程进行仔细、深入地研究,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分析,对学科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把握和预测。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积累前沿学术知识。应用型人才讲究实用性,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完全局限于现有的教材、既定的内容、固定的方式并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人才的培养特别要求老师能够灵活、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充分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时刻立足前沿学术知识,洞察学科变化趋势,把握学术发展动态,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工作。因而,教师必须不断积累前沿学术知识;二是具备勇于探索的学术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积累、观察、分析和归纳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3.1树立团队意识,明确团队目标

现代教育无论是教学、行政管理还是科研, 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往往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通过群体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努力奋斗、共同拼搏,才能达成既定目标。团队是由某些技能互补、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师团队是由学科梯队、课题研究组等为代表的教师所组成的教学科研型群体,通常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例,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过程的展开等都需要教师的集体参与,它是教育合力的产物,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可以凝聚不同的智慧、水平和知识结构,团队之间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通过思维与智慧的交流和碰撞,使彼此之间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整体功能,体现“1+1>2”的整体效益。因而,树立团队意识是关键。

仅仅树立了教师的团队意识还不够,还应当明确团队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共同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奋斗。团队目标往往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兼顾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 充分体现教师的个人意志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团队的成员甘于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使整个团队效益达到最大化。当然,制定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团队目标也应当适时调整。

3.2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专兼结合的师资梯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团队应当始终坚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内老教师的师德影响以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德育建设,并结合实际工作,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及相关工作措施。教师团队建设应当始终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的教学目的,上好每一堂课。该教师团队应当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成立科研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团队,就必须有一批来自企业精通实践操作技术、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懂技术、知工艺、掌握了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知悉本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对专业应用能力要求。这些能力是现有专业教师所欠缺的,所以必须保证有一支稳定的、负责的,由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入到优秀教师团队中来。师资梯队建设的重点应当放在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它是学校迅速发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树立学校形象的关键所在。加强业务培训、思想教育,并且在教学、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3.3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建设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之一,可以说它是一个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团队的激励应当注重团队激励。团队激励不是搞平均主义,也不是平均分配教育资源,而是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投入有限的资源,达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比如,学校应当在提高教师待遇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创建骨干教师制度,这样既考虑了全面又突出了重点。

教师评价会影响教师的发展,好的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相反,不客观、不合理的评价不利于调动教师自身发展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可见教师评价机制的重要性,然而,以往的评价机制大多是一种事后评价,即对教师某一时段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定性和分析,是一种贴标签式的鉴定过程。老师往往不能直接参与评价的全过程,有的甚至连评价结果也不得而知,这样的评价机制不合理、不科学。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构建注重发展、面向未来的评价取向。评价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应该以现在的状况为基础还应结合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进行综合的、完整的、全方面的评定。不仅肯定教师的现有价值,还要肯定教师的潜在价值;第二,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可以结合教师自我评价机制,最了解教师自身实际情况的非教师本人莫属,教师的自我反省、自我监控和自我促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收集自己的相关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反思,进而思考改进和提高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董学兴. 新形式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研究[J ] . 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

[3] 孙道远.国外的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J].中国教育报,2007.

作者简介:

廖敏霞,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学、会计学。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范文6

关键词: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和科技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随之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也更加迫切。艺术与文学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人们的审美趣味愈加倾向于人性化。在这种背景下,景观设计逐渐成为现代装修行业的代表,受到了消费市场的追捧。景观设计适用于大空间如广场、公园等的设计,涉及对材质、软装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规划,从而使景观更加宜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带给人们心灵的抚慰。景观设计要考虑人的需要,将以人为本贯彻到整个设计理念中,涉及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从多方面满足受众的需要。景观设计行业热度的提升,促进了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的景观设计人才,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并使其掌握景观设计流程与具体的设计操作方式。如何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质量,进一步拓展其课程建设的创新维度,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标准下,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仍然相对滞后,需要根据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一定调整。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更倾向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观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囿于对书本知识的被动学习,而缺乏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理解;同时,测试体系围绕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考查学生的具体设计能力。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仍然遵循旧有的艺术审美价值理念,未能将新的审美体系纳入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迎合时代的需要、满足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后,影响了高校对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后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能力发挥,难以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设计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景观设计作品。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与当前人才培养需要、设计风格需要之间的不一致,阻碍了景观设计人才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设备有待更新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艺术设计教育打开了更为宽广的维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具有边缘化和多元性的特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更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介入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令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投影、计算机等设备,学习专业涉及的软件操作,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设备难以保障实际教学的需求,计算机设备老化、实践操作设备陈旧等问题突出,一些教学设备形同虚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跨学科领域的特殊性,学生要学习更多相关专业的知识,以满足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甚至还有建筑手绘、3D建模等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备的强化不应仅限于设备的组建,而应该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领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包含各领域相应设备的工作室,从而真正满足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需要。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设备建设中,部分学校难以实现工作室制的一体化设备构建,更谈不上对系统性硬件设备的整体维护,很难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优化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被动学习专业知识,教师本位的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在国家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广泛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学宗旨。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固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陈旧思想,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营造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接纳和吸收专业知识。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为侧重,课程检验方式多为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试卷测试,难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景观设计要求学习者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应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因此,以往的授课与测验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改革景观设计课程测验方式,从单纯的理论测试转变为项目操作测试,真正让学生能够通过测试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并在一次次测试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与市场挂钩,理论结合实践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是输送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端口。高校对社会与国家的人才输送,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社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因此,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在企业进行新的培训后才能真正投入实际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与社会项目挂钩,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综合专业能力。高校可以考虑构建景观设计工作室模式,让学生自主分组,参与到工作室中,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参与社会项目或相关的专业比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在参与社会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消费市场对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并在实践中学习项目设计流程;另一方面,在工作室的项目小组结构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团结协作中体会步入社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提早锻炼自身的社交与专业素养。

3.提升教师能力,转变传统思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心理,从而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与学习心态。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同样受到这种新的信息传输与接受方式的影响。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的知识共享的便利,使人们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涵。相较于以往,学生能够接触的信息更为广泛,思想更加活跃,但相对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并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知识面的拓宽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共同推进课程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新想法、新观念,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发掘景观设计的内涵,并不断吸纳新的景观设计精髓,以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并在景观设计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设计维度,担当起课堂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深度。

结语

景观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刻不容缓。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和国家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具有完备硬件设施的工作室模式,等等。因此,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进行适当优化,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同时,改革测试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校与市场项目的结合,促进学生尽早实践,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并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强化其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景观设计课程的优化,提升了景观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景观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洁,刘捷.批判性教学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时代教育,2014(11).

[2]申迎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1).

[3]黄艺.谈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探索.现代装饰(理论),2013(1).

[4]夏远,党亮元.浅谈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尺度观念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5]华琴.基于体验和感知为主导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3(10).

[6]张雪.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读书文摘,2016(24).

[7]姚辉.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园艺,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