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前教育范例6篇

中学生学前教育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32-01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般狭义理解为生理方面的健康,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健康标准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健康标准的认识从单一的生理方面发展到心理方面,认为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即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健康的范畴。作为学前卫生学教师,对学生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存的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公德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如何把学前卫生学和健康教育融合、渗透,我通过多年的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

一、利用教材渗透健康理念

利用学前卫生学教学内容中与健康相关的因素,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还可利用课后的“小资料”设计开放性课题,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完成课题的同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如学习《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这节课,介绍细菌、病毒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开展微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在幼教教学过程中如何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设计方案,拓展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健康不应仅仅存在于抽象概念和课本中,最终要存在于意识和行为上。

二、结合季节特点、区域特点、社会热点渗透健康理念

结合季节特点,针对疫情发展渗透健康教育。2017年冬季,流感爆发,我校每班都有近20%的学生得病。我们通过讲座、宣传板报向学生宣传流感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保健知识,并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每年春季,我校都会组织二年级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我利用学生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向各个幼儿园了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辨识及预防的常用知识。

三、结合学生青春期发育特点渗透健康理念

幼师生在校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出现一些显著改变。我在课堂上针对幼师生实际出现的问题,在学习《生殖系统》一节时进行健康知识宣讲,从而提高幼师生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积极倡导关爱生命、远离毒品,抵制网瘾,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

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采取赏识与激励的方式,强化成功体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另外,教师应熟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学生蹦一蹦可以够得到的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教师还可以利用较难的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耐挫力训练,教师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当学生面临失败而又无助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生平,讲解科学家百折不挠的精神,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常此下去,可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学生;课堂

学前教育中对学生声乐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最基本的审美能力为前提,帮助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和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水准,并逐渐培养情操,最终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前教育声乐课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注重情感教学

1.1 创建愉快的教学氛围

学前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地交流和沟通,减少学生无形的压力,教学首先必须注重教学氛围的引导,力争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是高效的,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容易和学生交流。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中也加强了彼此的理解,对于今后的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己行为模式的传达,尽最大的努力去营造友好而又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放下一切心理负担去感受音乐,升华音乐情感。

1.2 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得偏向资质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音乐欣赏水平稍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充当学生朋友的角色,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去了解和把握学生最深层的渴望和需求,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

1.3 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

教师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实例。在讲授呼吸方法时,许多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倾注自用闻花香的感觉让学生体会胸腹式呼吸的状态。教师通过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焕发学生声乐激情。教会学生认真体会,用心感受,终得要领。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都会传达一定的情感信息。教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1.4 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习兴趣

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声乐课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声乐教学应该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取决于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更主要的是要上好开放式的轻松愉快的声乐课。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2.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模式构建必须注意的事项

(1)知识进行融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新鲜的事物。声乐教学中也要将多所种知识进行融合,比如在声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儿歌及乐理知识等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声乐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强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双边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声乐教学新模式要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2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一个合格的声乐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笑一颦都要极富表现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很自然的把课堂的主人变成了学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中以学生表演为中心,教师是导演。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学生的课堂学生来演。教师要时刻注意是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波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由学生自己完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学生会唱,还要会教,掌握声乐艺术规律,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幼儿园音乐的实际需要。所以,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以优带良,实践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教与学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求知欲望。

2.3 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儿童获得初步欣赏美的能力,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尝试把声乐欣赏贯穿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教学设备,将声乐欣赏教学常规化,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3 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巨大挑战。从素质教育出发,对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课时又作了大幅削减,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教育要求与现行教学体系间矛盾空前尖锐。

(1)重新建立新的教材体系。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打破现行教材体系,重新确立新的教材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由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音乐素质较差,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要以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为主体,要结合声乐发声原理进行授课。同时做到力求在尽量少的时间里求得尽量多的容量、尽量好的效果。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理论、训练了技能技巧,又大量熟悉了作品、提高了音乐素质。有了这样一个教学方向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更具体的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更实际地提高学生的学时热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靠近社会靠近时代。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音乐课的授课内容及方式,既能做到结合专业特点、考虑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为就业打下一个交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观看声像资料,作为教与学的有力补充。从内容上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升华,使其自身素质得以提高,最终成为适应这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3)教材内容的合理编排。针对学前师范教育声乐课程应用性不强的现状,要加强对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幼儿歌曲教学和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学年是声乐基础训练,此阶段主要以美声方法训练为主,为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学年进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结合训练;第三学年加强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结合舞蹈表现、朗诵等综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玲艳.建国以来我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关注的若干重大话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3

 

引言

 

在我国教学制度进入改革时代后,学前教育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在接受中职课堂中的学前教育时,许多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时常出现错误见解,忽视了舞蹈教学在未来就职道路中的重要性,导致学习过程总是一味地模仿和跟随,缺乏自主思考,这就使得学生舞蹈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学习过程也缺乏创造力。对此,中职学前教育在开展舞蹈教学时,需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渠道,使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1 舞蹈基础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基础教学中,其教学范围不仅包含了舞蹈的肢体语言教学,还包含了语言能力教学,使学生在进行舞蹈动作教学时,能够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舞蹈指导。从以往中职学前教育状况来看,许多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学生们虽具备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和专业能力,但在将各个舞蹈肢体动作以语言的方式表达给学生时,避免出现用语不清晰,语言与肢体动作不相符的现象,无法准确进行表述。因此,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从学生的舞蹈水平进行提升,还需加强学生口语表述能力的教学,且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幼儿理解能力尽量以口语化、简单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幼儿能够轻易了解语言意思。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上,教师无需将该能力教学作为一项课程进行,而是将简单的口语融入教学环节中,对舞蹈各个肢体动作的重点要求进行表述与说明,并在让学生进行小组舞动配合练习时,教师可让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另外,基础的舞蹈教学环节中还包括了学生对舞蹈风格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业余舞蹈者与专业的舞蹈者的各个肢体动作进行比较,让学生对两组舞蹈进行评价。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自身舞蹈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并且对舞蹈的要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

 

2 学前教育学生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2.1 过程的模仿训练

 

学生舞蹈编排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系统式训练才可形成,其是在基于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后所创作出的新舞蹈,而中职学生仅仅通过几年的舞蹈练习往往难以达到该水平,就算是幼儿舞蹈编排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中职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教学上,教师需从模仿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编排能力,从模仿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作力,让学生对各个舞蹈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再从模仿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舞蹈方式。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对刚刚接触舞蹈编排的学生进行划分式教学,对舞蹈教学过程选择固定的歌曲,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舞蹈编排,让学生对舞蹈结束过程的站队方式、肢体动作及队形进行自主创作与编排,从最基础的队形站列方式进行创作,再逐步过渡至舞蹈的各个动作、舞蹈整体的主题等环节进行创作,使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根据以往的舞蹈技巧创作出新的舞蹈动作,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创作舞蹈的乐趣[2]。

 

2.2 重新组合舞蹈动作

 

舞蹈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时,需掌握正确的培养渠道,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及舞蹈水平做到详细了解,从而使教学方向更准确。舞蹈动作重新组合是舞蹈编排中的重点,若学生缺乏动作重组能力,其所创作的新舞蹈会出现不衔接问题,因此,舞蹈动作重新组合是提高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实际考学过程中,舞蹈动作的重组主要是基于原本的舞蹈动作上进行肢体方向的改变、舞蹈节奏韵律的改变、舞蹈过程前后顺序的变化等,教师可结合课程中的某个舞蹈进行重新编排,以举例的方式讲解舞蹈的再次创作方式,再由学生对该编排方式进行模仿,自主选择其他舞蹈进行重组,让学生逐步掌握舞蹈编排技巧,在学生完成舞蹈重组后,教师可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舞蹈作品,提高学生对舞蹈编排的积极性[3]。

 

2.3 学生舞蹈动作示范能力的提升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式的培养过程,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需考虑学生未来的职场方向,并转变教学角色,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各个示范动作,指导学生对舞蹈的各个肢体动作进行同步操作,并在此过程中由教师对学生各个肢体进行调整,该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舞蹈教学中具备良好的舞蹈示范能力,以同样的教学方式来教学未来的幼儿。另外,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教学还需从多元化的舞蹈类型去进行培养,将古典舞蹈、芭蕾舞、民族舞等融入课程当中,扩大舞蹈教学范围,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舞蹈表达方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需从基础环节进行,从加强学生基础舞蹈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并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运用精准且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舞蹈的各个肢体动作,强化表达能力,并着重针对学生的舞蹈编排创作力进行培养与教学,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道路上具备充分的舞蹈教学水平。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卫生;职业素质

学前教育是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七岁看老”,学前教育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做好学前教育,提高幼教职业素质,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等至关重要。中职教育中的学前卫生学专业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尤其是农村民办幼教的重要培育“基地”,中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否到位,教学有效性高低与否,都将影响其所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强化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前卫生学职业教育现状

近几年,从我国不同地区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总体情况上看,生源的整体素质正在逐年下降,绝大多数的学生就读该专业的初衷,普遍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课成绩较差,中考无法考上适合的高中,且当前社会对幼教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才退而求其次到中职学校就读学前卫生学;二是部分农村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差,无法负担起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费,同时也为早些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故而选择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就读。以上两种情况几乎涵盖了目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生源就读本专业的主要初衷,可以明显的发现,其中涉及学生自身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以及出于自身对从事幼教行业的热情等方面的原因,少之又少。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志不在此”的初衷很大程度为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幼教职业活动中不如人意的职业素质表现埋下了“伏笔”。除了生源特殊这一因素的影响之外,从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文化状况、行为习惯等,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课业完成质量低下,错字连篇,语言表达能力弱,对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混乱不明,等等。同时,学习盲目性较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应付心理强,厌学现象普遍。这些表现与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目标严重不符,与社会对幼教的职业素质要求相差甚远。更有甚至,在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一些较为极端的现象,包括专业学生自身卫生习惯差、脏话连篇、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频发等。总体上看,当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情况堪忧,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职业教育,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素养等迫在眉睫。

二、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探析

从上述关于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表现现状上看,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尤为必要,且亟待实施。以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以及当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化需求等综合因素,提出以下三点实施策略,以期转变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现状,助力中职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素质提升。

(一)强化理论基础教育

一定程度上,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关键在于接受的教育不足。众所周知,目前中职卫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加一年顶岗实习。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缓解了社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压力,然而所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不达标,所输送的人才职业素质不高,相比于人才缺口的所带来的影响,其危害可能更甚。对此,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要想切实提升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首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理论教育,通过延长在校教育时间的方式,让中职教育速度合理的减缓下来,同时在具体教育中,更加注重对中职学生理论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问卷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水平,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准

就当前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专业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大多数教师来源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然而,基于现实情况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考量,使得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专业的从业教师存在一些专业不对口现象,例如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却由非专业的教师担当,这一情况很容易导致因授课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基础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跑偏教学方向,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把握不足,进而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较为实际且可行的策略则是通过强化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的专业培训,让这类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师能够通过教育培训,尽快地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以提升其专业化知识水平和技能。一旦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切实保证,则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也能相应的得到保障。

(三)重视职业情感教育

职业情感缺乏,综合素养不足,是导致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另一个关键致因。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幼教职业具有深厚的职业情感,是衡量一名幼教职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对幼教职业素质的根本要求。中职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则应当关注和重视对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通过实施情感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进而驱使其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切实做到爱岗、爱生、敬业、奉献。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深入到当地的幼儿园去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从而培养起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可以邀请专业的名幼教来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讲座、演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幼教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等,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起职业“标杆”,促其自觉向名幼教学习和看齐;可以强化对学生关于保教技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真实的接触幼儿,接触保育工作的实际,切身体验幼教的责任;通过以上等途径,进一步深化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对幼教职业的职业情感,激发其自觉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当然,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效性的方略还有很多,除了上述提出的三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指导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这些都需要中职教育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加摸索,多加实践。

总之,作为幼教的教育者,我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更重,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不仅是我们对中职学生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为此,应当进一步探寻和摸索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的幼教师资,进而保障我国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芳.新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探析———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新西部,2016,(06).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教育 必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1.情感教育的含义

生物学、心理学、历史文化等领域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情感教育进行了研究。生物学认为,人脑是由原始脑、边缘脑、大脑和人特有的额叶前脑构成的,而额叶前脑相对前三个部分来说,发育的比较迟缓,也较弱,所以必须进行教育和训练才能有效地控制住原始情感的负面作用。在心理学领域,有的学者把传统的教育称为“左脑的教育”、“唯理智教育”,强烈抨击其单一传授知识的模式,而通过对教育方式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为情感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受教育者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等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其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综合以上对情感教育含义的陈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唯理教育、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状态,培养和发展学生调控以及运用情感的能力,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育方式。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情感教育规则,在仔细分析大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调控情感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者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特征

1、情感教育的特征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促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方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情感教育的含义。

2、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除了具有上述特征之外,又有着其独特的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引导性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通过创造有利于情感交流的环境、氛围,激励、启发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主动关心、尊重、理解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将学生某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引到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道路上来,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调控性

情感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当客观的事物不符合我们已有的观念或期待时,便会产生失望、消沉等消极的情绪。情感教育的调控性就表现在它潜移默化的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克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影响他们对思想在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1、时代进步对情感教育提出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信息及时性、多元化趋势的增强,方便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之事,这样的环境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往往与现实社会相脱离,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长时间缺少现实中人际交往的机会,慢慢的对网络上瘾、情感麻木、性格孤僻,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2、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对情感教育提出要求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情感十分复杂、丰富、并具有不稳定性,对世界的人和事都有着高度的敏感性,情感容易外露并且十分的强烈,对未来充满希望与自信,期待能以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追求十分执着,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情绪起伏波动很大,呈两极化趋势,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

(1)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

由于大学生已经进入青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发展到一定程度,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基础与文化涵养,以及来自自己、家庭与社会的期望,因而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明白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用理智和知识来约束冲动,对不良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更加妥善地处理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讲,大学生的情感具有稳定性。

而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说,大学生所处的生理阶段使其情绪和情感中具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都归咎于其社会阅历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当其面现实与自己原先的设想与期望不同时,往往产生心理的落差,表现出波动的情绪,这些突出表现在大学生情绪两极化明显,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热情,时而冷淡;时而外露,时而内敛,呈现出波动性的特点。

(2)、复杂性与敏感性并存

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心理不够成熟,大学生从环境封闭、生活单调的高中进入大学后,开始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参加各种丰富的活动,不管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都明显带有浓厚的感彩。当处在顺境当中,面对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物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乐观积极的情绪。例如考试成功时,大学生往往会欢心雀跃,显得自信与满足。而当面对不公、失败、挫折的时候,有的容易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显得悲伤、自闭、冷漠等,而有的则表现出会失控、愤怒、哭喊等一系列消极情绪。这就体现了大学生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一方面大学生在长久的理论学习当中,渐渐形成了自己评价事物的标准,他们会用这个标准来判断是非、美丑、善恶,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自己独立的观点,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具有思辨的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思维活跃多变,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因此也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当自己的观点、行为受到他人的赞赏时,会显得积极向上,反之则会消极不安。所以也许只是日常的一句话,在大学生心里都会引起很大的情感反响。

正是由于大学生具有以上的感情特征,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情感教育,从情理之中去慢慢感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提高他们辨别是非、控制情感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中学生学前教育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卫生保健、保健教育、重视

前言: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体关于实施《学校卫生条例》中明确规定:初中年级每个学生必须安排12~14节课,用以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体育教学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以正处于发育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征为前提,既要研究学校体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也要研究体育工作的综合效应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卫生保健是应用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体与体育锻炼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体育卫生要求和措施,用以帮助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我认为不可忽视卫生保健教育。那么,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

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基本原则。

1.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安排必须适应学生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密度和时间:

1.1.1小学生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对他们主要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势的养成,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不宜进行剧烈的力量和耐力练习。

1.1.2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加速期,对他们主要是全面发展身体,把握身体素质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打下良好的体力基础。

1.1.3到了高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期,生长发育缓慢,重点应巩固提高获得的体力,在发展力量,耐力上逐步提高要求。

1.2禁止过早地进行体育专项训练。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合年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学生身体发展的情况而定,即使适时地进行早期专项训练,也要经常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要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单一的训练方法,不仅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使运动能力不能持久,而且往往会给身体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我市某镇有位体育爱好者,在自己小女孩五岁时就进行长距离的跑步训练,凭着模糊的技术概念,高昂的热情与干劲,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训练,结果培养不出尖子、训练不出成绩,而且其小女孩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这种违背体育卫生保健原则的身体锻炼往往事倍功半。

2、体育卫生保健贯穿体育教学整个过程。

2.1课的开始部分,贯彻课的常规,强调学生穿不阻碍四肢活动的服装,不带可能伤害身体的锐利物品上课,如牛仔服装、连衣裙、锁匙等。课的准备部分,教育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使肌肉、韧带、内脏、器官等都进入最佳状况,预防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教会学生掌握自我监督,根据课的任务和自我情况,进行各项身体练习活动,提高课的质量。结束部分的体育保健要求就是放松整理活动和整理呼吸,平静身心,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消除疲劳。

2.2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组,对少数在发育或健康上经常或暂时有显著异常现象学生,应组织他们参加医疗体育,因为适宜的体育活动,有促进恢复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能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应对他们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作用制度。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从而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保健教育必须以下几点:

2.2.1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受多种规律。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但其总的趋势还具有其共同规律。

2.2.2要掌握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这规律,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2.3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等形态都有较大的变化,各组织器官也在不断的发育和完善,但未过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不能象要求成人那样要求学生。

2.2.4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按波浪式的形式进行的,是有其阶段性,特别是中学生这一阶段,加强营养与体育锻炼要同步进行。

3、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的完善必须要有一个定期的体格检查。

中小学男女学生的体格检查各有不同,入学前或每学期开始前需做身体检查。除了身高、体重、胸围等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外,还要对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功能进行检查。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掌握和了解其特点,了解学生的体格状况,并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卫生保健常识,对于促进他(她)们的生长发育,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术和提高他(她)们自身的身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要应用到课外活动中。

学生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不及成人,易弯曲变形。在课外活动要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发现错误姿势,应及时纠正,有些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投掷运动、跳高、跳远等,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的,这就容易不均衡和脊柱变形。因此,在课活动时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学生爱好体育活动,不注意体育卫生保健,不但不利健康,可能还会造成损害身心健康,如运动后马上冲热水(冷水)澡,喝冷冻饮料等。同时,应让学生懂得常见的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否则,处理不妥会加重伤势,如踝关节扭伤,有个别同学只懂得马上用手去搓,结果越搓越糟。

5、体育教学设施应符合卫生保健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体育设施,设备水准相应提高,教学时必须保证安全可靠,如田径场平坦,没有石块、玻璃等,风燥时节给上课场地洒水,固定器械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换或修理。新建设施,新置要符合国家标准,如篮球场应取南北向,否则不符合卫生保健的要求。

6、小结与建议

6.1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对于增强学生卫生保健观念,提高体育育人水平,对坚定终身体育锻炼信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6.2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6.3卫生保健教育贯穿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

6.4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家长与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认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6.4.1建立学校卫生保健所,配备人员,负责学生健康检查。

6.4.2设立学校卫生保健所监督机构、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