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例6篇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1

流;耐心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31―01

十三四岁的青少年生理已经发育,性冲动时常出现。开放的网络环境,躁动的社会大环境,催化了中学生的性心理、性认识的早熟和复杂性。七年级新生走进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一躁动就自然出现了。青春期躁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学生能够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十分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正确解决,将会一直困扰这些学生,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其违法犯罪。因此,教师要积极教育引导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这一必然问题。

一、无端打压是错误的

面对七年级学生的青春期躁动,教师家长最可能的态度是无端打压。常常会严厉警告甚至批评这些学生,要求他们结束这一危险举动。有些教师会通知学生家长,而学生家长同样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或者无视这一问题,或者简单训诫孩子要求其停止这一举动。个别教师甚至会讽刺挖苦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和感受。

解决这一问题,无端打压是错误的。因为,这一问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问题,是主要基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中的成长问题。无端打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由于逆反心理,孩子往往会把这事当做对抗老师父母的武器,和老师父母对着干,会使这一问题最终得不到解决。学生往往把自己对异性的追求看做最珍贵的秘密,尤其不愿意老师父母干预,无端打压是学生最反感的。遭到无端打压,孩子往往把这事藏得更加隐秘,最终变得不可收拾。教师不要低估了出现青春期躁动的学生的数量,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出现这一问题。只不过,大多数学生表现得不明显,只有一些学生明显地表现出来。

二、看成早恋是片面的

七年级学生出现的这一问题,最大的特点是,发生这一问题的学生面广,一些学生表现强烈。但如果教师家长教育引导得当,学生解决得也快。七年级学生有一个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同时,他们并没有丢弃小学生的大胆和儿童时期的行为特点。升入初中,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什么都可试一试了,所以有一个时期,七年级学生会表现得十分活跃。青春期躁动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把七年级学生的这一青春期躁动看成早恋处理是错误的。当做早恋解决反而是对学生的一种错误的误导。如果出现了误导,学生往往把自己的行为也看做恋爱,学生会十分反感老师父母的教育,或者行为变得更加隐秘,或者我行我素,最终使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正确引导是可取的

解决七年级学生的青春期躁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家长要予以正确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走出成长中的这一阶段。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面对青春期躁动,孩子最缺的其实是相关知识,七年级学生拥有的关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和心理情绪特点的知识十分贫乏,不能全面正确认识自己的青春期发育,更不会自觉调节自己。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青春期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在学校对学生生活介入日益深入的今天,学校应该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和生理卫生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关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解决自己进入青春期产生的各种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升孩子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性教育,让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自觉控制青春期性冲动,引导孩子过健康高雅的生活。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2

关键词:青春期;家庭教育

家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底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有效地开展青春期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一、目前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过度干涉保护孩子,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要求独立的愿望,试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反对父母的各种干涉、指导和控制。并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开始产生成人感,渴望被成人平等而尊重的对待。现实生活中,在父母的心目中,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需要保护。同时,由于现在的初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若珍宝,在父母长辈眼里是永远的孩子。并且,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极为重视。因此,很多家庭出现过度溺爱和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过多的干涉和控制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产生种种不满情绪,逆反心理严重,与父母关系紧张。

(二)家族传承的不良教育方式

虽然我国的家庭教育思想有着长远的历史和发展。但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仍然存在着诸如“棍棒教育”“父母专制”等通过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来达到教育目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会不知不觉受到从父辈、祖辈那里所接受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影响。会依照自身原生家庭的教育管理方式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忽略了孩子个体本身的特殊性和时代的发展性。

(三)父母不在位和隔代教育

父母不在位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缺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从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第二种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三种则是父母在家庭中并没有处在父母状态。比如说,有一位初三的家长,因为和女儿在生活事件中的几句口角,一连几个月和孩子之间彼此不理不睬,直到孩子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关于志愿的家长会前一个小时,母亲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她觉得如果自己主动去了,在女儿面前就输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对母女的关系就类似于两个孩子。这种情况就属于父母不在父母状态。父母缺位或不在位,就容易出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一种抚养教育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隔代教育存在着较多弊端。

二、青春期家庭教育之浅见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教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国近代朱庆澜将军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曾经提出过家庭教育的原则,其中一个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这种影响虽然是零散的,但却是大量的和随时随地的,并且是不断持续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和熏陶而发挥作用的潜在教育因素。家庭氛围融洽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情绪稳定,生活乐观,能很好地适应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反之则容易紧张和焦虑、容易发生情绪问题。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本身不稳定,容易波动。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极为重要。

(二)以了解和尊重为基础,加强引导

青春期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一方面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自主和独立。另一方面,青少年从心灵深处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与小学阶段相比有所改变,更为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更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生活经验、情感支持和心灵沟通。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相比,家长“养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渐淡化,而“心灵陪伴者”和“方向引领者”的角色需要则逐渐凸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向,强调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作为方向引导者来肯定他们的做法,指出他们的不足,促进他们的思考。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三)加强沟通,注重良好亲子关系的培养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他们一方面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秘密”,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孤独,希望被人理解。作为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和孩子之间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通过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父母通过倾听、理解、接纳、鼓励、尊重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感觉被父母所理解,自然就会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的指导、建议和帮助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三、结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起点。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质,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丁,孔悦.家长与子女为何频发“战争”[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06):2.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3

近两年我一直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教学内容涉及了一些青春期的知识,发现这部分内容很有必要,青春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明白,一切又是那么新奇和陌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所以我对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早在五十年代,敬爱的就提出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各种媒体、书刊就没有中断地建议、呼吁此事。但是却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恐惧、早恋、未婚先孕……追源溯本都是青春期培育的落点不佳,知识零落甚至缺乏所至。青春期,是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的时期。青春期的特征表现为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而生殖系统是身体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青春期发育迅速并渐趋成熟,开始对两性问题产生兴趣,逐渐有了恋爱甚至性的要求,但这又与社会要求处于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步。如果不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健康、行为以及学习、工作能力,甚至有个别人将严重危害家庭和社会。

有很多惨痛的事例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北方晨报曾报道了一个这样的事例,人们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一个塑料袋从天而降,而更让人们惊异的是袋中居然装了一个刚生下的婴儿,原来是16岁的小女孩在家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她想都没有想便把孩子从楼上抛出,一个小生命消失了,可是又给她本身带来多少伤痛呢?

大家都知道,人类在一生不断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四岁的婴幼儿时期,这时要进行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一个是对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为什么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尴尬,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出现男性或女性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即外观上的各种特征),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

由此可见,儿童少年不仅需要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他们还有一个如何面对大众传媒及社会各种信息的问题,、繁殖、恋爱、接吻等已成为他们熟悉的字眼。所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象,对学生进行早期青春期教育很有必要。

二、青春期教育的落脚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青春期是指10至20岁的青少年。小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学家调查通查表明:男孩一般15岁左右,女孩13岁左右都已大部分进来了青春期,而人的生理变化必将又会引发心理上的变化。有专家认为,幼儿和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认识自己的性器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逐步开展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知识、性病防治以及避孕知识等教育。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加深了认识,也开始了行之有效的行动。在三年级开设的生命教育一课中,第一课就是《妈妈肚子里的我》,在课前我问孩子们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不一:有的说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有的说是爸爸的变的,当我说出答案―――孩子由爸爸的与妈妈的卵子结合,胚胎在妈妈的子宫里成长十个月,最后分娩,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可见孩子们对青春期教育非常渴望。

我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此刻的孩子知识容量和知道记忆才能均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又不会在青春期教育的同时引起生理上条件折射,更不大会引起心理拦截,可以免去不适时期而引起的诸多负面效应。

三、青春期教育的遗漏处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我欣喜的看到我们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我们的青春期教育已经走入课堂,《公共卫生教育》一书已经在五、六年级安排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我们近年又开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有了正规的生命教育教材。我国的小学教育开始了对青春期教育的关注,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遗漏问题:

1.学生缺少必要的性生理卫生知识

由于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忽视,致使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处在性无知状态,对已出现在月经初潮、遗精等生理现象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由于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就会造成紧张、恐怖的情绪。由于许多青少年对遗精、手浮、第二性征发育等性知识毫无所知,不知道这是青春期性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反而一味责备自己等。有的孩子隐约感到这些与性的问题有关,更羞于启齿,甚至引起类似犯罪的心理。

据有关凋查资料显示,有50%左右的女生和30%左右的男生对她(他)们的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感到神秘、紧张、害羞和恐惧。有50%的女生和16%的男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变化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

我的孩子今年十三岁了,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小最近怎么大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可见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第二性征变化关注了。还有一些女孩子对自己来月经、男孩子对自己遗精觉得是耻辱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很有必要。

2.学校忽视对生理卫生教材的应用

北京曾对中学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有32.8%的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处理;有56.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性,用不着教育”这一观点;5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他们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策略”。

调查还显示:21.3%的学校没有有关性教育教材,即便有教材也只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简单的一节内容,而且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并不重视,有的老师甚至忽略不讲。

四、青春期教育的关注场

1.青春期教育要改变观念

青春期教育归根结蒂要落实到态度和行为上。但是,获得知识是基础。如果没有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就不可能改变,那样的教育就没有力量,就没有说服力。

我们发现教育界许多人谈论性教育,都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很少强调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性教育。纵观近几年的学校青春期教育,我们发现部分家长和教师对性教育始终持保守的态度,头脑中还是存在着“无师自通论”、“教育诱发论”、“素质无关论”等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儿童的性教育。按照心理教育始祖--佛洛依德”泛性论”理论,性教育伴随着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性态度,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的性教育,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共同承担性教育的重担,一方面坦诚地把性的基本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们,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性,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道德。学校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家长进行如何做好孩子青春前期教育的辅导,让他们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青春期教育要适时适度

适时、适度、适当三原则是在1988年8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的。它要求学校、教师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授青春的教育知识,使青春期教育事半而功倍,卓有成效。因此,“三适”既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也是青春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如何来改革传统的性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这些将是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青春期教育要男女平等

对于青春期女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呵护,而对此期的男孩,相比之下则关心程度远不如女孩。在学校,一般都是女老师来教性知识,而女教师主要面对女生,时间长了,一种观点习惯成自然:性教育不是男人们的事儿。英国性教育论坛的西蒙布雷克说:"男孩子们觉得性教育与他们关系不大,往往都忽略了。而在家中,男孩子们也得不到足够的性知识。母亲一般都会给女儿讲讲那方面的知识,但也主要偏重于女人问题,女孩们对于男人的了解并不多。而父亲则很少能够坐下来同儿子来探讨性。对于家有少女的家庭,告诫女儿小心怀孕成了母亲的当务之急。而对于儿子,家长们放心得多,他们只是提醒儿子不能荒唐,要小心谨慎。因此,建议学校家长在对女孩进行“花季少女”教育的同时,别忽略了男孩的”阳刚之气”教育,否则就会造成男孩在青春期的迷茫,所以切勿重女轻男。

总之,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把握自己,保护自己,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我要大力呼吁青春期教育越早越好,有必要从小学抓起。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4

关 键 词:家庭;青春期教育;视域

作者简介:杨忠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家是先民由游猎进入定居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家者居也,国之本在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美好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教育开始的地方。

青春期教育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开展的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可在我国,家庭却成为青春期教育的薄弱一环。为了做好青春期教育,本文将青春期家庭教育视域(view)中四个维度按V、I、E、W展开,以更符合时代特点,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一、“V”:特殊个性

“V”即VERY PERSONALITY(特殊个性)。个性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风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一个未成年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个性性格,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急躁,有人沉稳;有人有领导欲,有人喜欢被支配,等等。大量科学成果证实,幼儿出生1 000天就拉开了距离,故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对不同人的青春期教育应针对其特殊个性而有所区别。知子莫若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特殊个性,实施有针对性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家庭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身体、心理状况,改善孩子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采用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方法,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关注孩子的现实生活,培养孩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家长应该避免:知识学习与道德学习的分离;家庭与社会及学校的分离。

在工艺制作中,制陶匠总是把不定型的黏土充分搅拌,使其软硬适宜,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捏制;玉器匠则是先根据经验判断玉石的硬度,再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倾其才能雕出贴近原材料自然形态的作品。青春期家庭教育应该是玉器匠的活儿――玉器有翡翠、和田、硬玉、软玉,大小软硬,五颜六色,各不相同,必须根据孩子的特质因材施教。

二、“I”:信息素养

“I”即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21世纪的科技与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多元的信息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交互的沟通方式和便捷的交流手段,同时也引发不良信息泛滥和道德约束力降低的问题。因此,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提高信息素养是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包含:运用工具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等等。新媒体时代,浩瀚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青少年具有科学的甄别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调节能力,以便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在网上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时,家长必须教育孩子慎重选择信息,学会加工信息,思考信息,善于利用信息。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要做信息社会的主人,就需要不被激增的信息所包围而无所适从,不被繁芜冗杂的腐朽文化所侵蚀而不能自省,不被虚拟的世界所迷惑而不能自拔,不被庸俗低劣的流行侵袭而失去文化品位。要学会选择、思考、参与,设法从中受益。这样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信息时代的青春期家庭教育,既要有科学精密的训练,又要有创作艺术的才情,针对孩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素质和需求,作出适切的判断,才可能“随机应变信如神”。

三、“E”:榜样示范

“E”即EXAMPLE(榜样示范)。成功家长与优秀教师一样,是把科学与艺术合而为一的。青春期家庭教育是改变心灵的工作,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耐心和改进都是必须的。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亦进入青春期教育的视域。

家长做出表率,并被孩子推崇,得到认可,久而久之,孩子就效仿、跟随,这就是榜样作用、示范效应,这是建立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的青春期教育之榜样示范法。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52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身先士卒是最有效的命令,以身作则是最严格的规章。父母既要尊重孩子的合理愿望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了解社会、增长经验的机会,又要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工作和生活等关系,从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对未成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

青春期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言传身教。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必须天天向上;希望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必须好好学习。家长不能自己终日玩网络游戏,却要求孩子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家长不能自己对别人颐指气使,而要求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人;家长也不能与配偶整日争吵,却要求孩子温和待人。

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通过示范来引导,正是所谓见贤思齐,即:当人们见到有道德有能力的贤人时,就要考虑怎么向他看齐。家长如何把示范、说理和体验、活动统一起来,是有效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方面。人类进化中演化出两种不同的能力,初级能力和次级能力。模仿就是一种初级能力,所以小孩学习语言、学习行为都非常快。榜样示范法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有效是利用了孩子本来就存在的初级能力,孩子通过模仿就毫不费劲地学会了各种正向行为。

四、“W”:教育方法

“W”即WAY(教育方法)。孩子是鲜活的生命,家长在用自身榜样感染孩子后,还需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一些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指导其建立正确的道德和行为方式。比如青春期孩子容易冲动,把握自己的能力有时候比较差。冲动和失控往往会催生一些危险行为,如酗酒、吸烟、打架、等。如果家长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能更好地管理和督促孩子的行为。

家长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青春期意味着生机盎然,积极向上。小不点儿的男生长成了小伙子,小女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然而青春期也充满矛盾。

一是大与小的矛盾。他们明显地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开始有成人意识;然而,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行为又难脱稚气。二是知与行的矛盾。他们的认识水平在提高。进入青春期的少年精力旺盛,他们的行为与认识有时候脱节,成为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三是要与给的矛盾。成了小伙子和大姑娘,自然要追求美,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追求不断增长,可是他们不能挣钱,家庭满足他们的需要是有限的。四是性与德的矛盾。他们进入了青春期,产生了性萌动,向往异性,会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但他们还不善于理智地对待和处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家长适宜采用的是引导的方法,而非硬性灌输的方法;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从容,而非怒发冲冠、金戈铁马的紧张;是程派青衣的不绝如缕,而非信天游般的高亢激昂。如果青春期教育能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效果必然显著。

青春期教育,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有让青春期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内化于心,才真正有效果,这是重要的路径和方法。家长要抓住孩子关键的中小学阶段,施以良好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5

青春期教育是指青少年在这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包括性知识、性心理健康、人生观等教育。在我国,孩子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接受青春期教育,而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近几年,这一问题才引起重视。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合适。前一段时间电视台和报纸在讨论孩子接受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间,可谓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说:“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始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春期教育。”按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后者的年龄还应提前,也就是现在的小学5―6年级才是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

事实上,现在小学里孩子们的成熟程度已令人吃惊,早恋在校园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调皮的孩子在称呼异性同学时也非常大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有一层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心,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后果将是可怕的。因为10―12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快速发育,女孩的发育较男孩还要早一些。同性别的孩子发育速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好奇心,对成人世界朦胧的认识更加剧了孩子了解自身的渴望。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极易走入误区,出现性困惑、性无知以及自卑、孤独、焦虑等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青春期教育应该从小学5―6年级时开始,此时帮助孩子们做好准备,以面对青春期到来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目前在小学内,青春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教材和授课时间都很少。人们总认为孩子们还小,接受这些知识为时尚早,因而不愿过多提及。其实,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坦然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并懂得怎样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是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尽早告诉孩子们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平安、健康地度过人生的敏感阶段,使他们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一生。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6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体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应多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特别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教育。

一、两大因素影响青春期

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遗传和环境因素,前者为内因,后者为外因。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包括种族和家庭。如不同种族的少女单就其初潮年龄而言,可相差6岁,而同一种族的女孩,其初潮年龄一般仅相差十几个月。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候、营养、体育运动和社会环境等。热而潮湿地区的孩子发育较早,居住在干燥、寒冷地区的孩子发育相对较晚;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体育锻炼可促进生长发育。

由于人类营养、社会环境等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有明显提前的趋势。我国女孩的青春期一般自11~12岁开始,到18~19岁结束。男孩进入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两年,即13~14岁开始,到20岁左右结束,这时他们无论是身高、体重、肩宽、骨盆宽度等,均发育迅速,超过同年龄的女性。

二、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在青春期,人的心理和生理均会发生巨大变化,其思维发展,开始表现出对异性的爱慕。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青春期女孩每年身高平均可增加9厘米,体重增加8~9公斤。

2.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步成熟,心脏重量比出生时增加10倍,血压、脉搏接近成人标准,脑神经结构也逐步发育到接近成年水平。

3.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功能完备,肾上腺开始分泌雄性激素,刺激毛发生长,出现、腋毛。

4.生殖系统发育渐成熟,下丘脑―垂体一卵巢系统形成。卵巢开始分泌雌性激素,排卵后分泌孕激素。性激素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第二性征及内、外器官发育成熟。

5.月经初潮是女孩青春期显著的标志。

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是决定其一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内脏器官、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可为壮年、老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对推迟衰老、延年益寿,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早期一般还保持着一定的儿童心理特征,较为幼稚,但已具有成人的某些心理特征;青春期晚期已逐渐接近成人。

1.性意识骤然增强。由于生理上性特征发育迅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2.智力水平迅速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开始向逻辑思维过度。

3.自我意识强而不稳定。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容易过高或过低,常被种种矛盾所困扰,如自己心中的“成人感”和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常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坚持性不强,承受能力较低,受暗示性较强,做事不太考虑后果,组成了一个极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活动乐不知疲。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同、年龄相仿、能够相互理解、分享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生活圈的平衡与协调。

四、青春期家庭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家长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无论家长遇到多大挫折,有多么的不顺心,在孩子面前都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可使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因为不良心理暗示,会使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变得悲观失望,甚至消极厌世。

2.善于欣赏和赞扬孩子。青少年自尊心强,对别人的批评十分敏感;好胜心强,不甘于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为一次小错而大动肝火,孩子会难以忍受,引起愤怒或反抗,甚至离家出走。如果造成孩子破罐破摔的局面,最后可能任何教育都会失去作用。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激发、保护青少年的自尊心。真诚的赞扬和尊重会使他们更加自愿地积极向上而得到全面发展。

要正确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不强求孩子达到无法达到的学习目标。不要在他人面前表扬别人的孩子而贬低自己的孩子。否则家长对别人的学习好的学生的崇拜与尊重,就可能变成自己孩子的嫉恨。

3.培养孩子驾驭青春期性冲动的能力。对性知识方面的教育要正确引导,一要注意代偿转移,淡化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积极投身于大集体生活中,多参加文体活动;不要经常独处一隅,总是想着性方面的问题。二要注意净化刺激源,教育孩子远离黄色书刊和的音像作品,抵制诱惑;让孩子多读一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三要强化自制力。因为人不是超凡脱俗的神仙,不可能毫无欲念。但人的冲动是受道德约束的,人的意志完全可以战胜人体本能的欲念。一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矜持理智、自制力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对于性冲动是完全能够自制的。

4.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个性和权利,配合学校帮助孩子确定自身的价值,让孩子学会自觉地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共事、互补,正视并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品质,克服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这一切对孩子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不光要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重视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品质,这样才能让孩子快速适应和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