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例6篇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1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SCL-90自测量表,对南充第十二中学校700名初中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参与测试的女生有效回收卷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为338份。结果-不管是总分还是阳性项目数,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项得分都明显高于留守男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数突出。与非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相比较,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如何通过中学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初中女生;SCL-90量表;心理健康

留守初中女生是指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超过半年,而与父母双方中的一方留守原居住地,或单独留守或与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留守原居住地的在校初中女生。这个阶段的女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身心发展迅速且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本文从中学这个立场,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和心理测量,收集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初中女生健康成长。

一、调研数据分析

2016年10月-11月,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项目《留守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南充市第十二中学校在校初中学生进行了SCL-90心理测试,测量卷发出700份,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参与测试的女生有效回收卷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为338份,为了进行比较研究,用SPSSforwindows19.0统计软件上机处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分析: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与留守男生,强调留守和性别因素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1.总分评分分析。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共有90个项目,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采取1~5级评分。评分规则之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总分大于160,或者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表示呈“阳性”,被测对象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1)

图1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17名女生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21.1%,总分大于160的非留守女生38人,占比11.9%;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有70人,占比22.1%,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非留守女生有45人,占比14.2%。数据分析显示,不管是总分还是阳性项目数,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留守男和留守女

图2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36名留守学生当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19.9%,总分大于160的留守男生53人,占比16%;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70人,占比20.8%,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男生46人,占比13.6%。数据分析显示,与留守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因子分分布状况分析。SCL-90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与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文为了研究需要,进行了下面的分析处理:将参与测试的每个学生的10个因子分进行计算,用因子分除以该因子项数得到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当因子均分=1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完全正常:1<因子均分<=2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轻微症状;2<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中等症状;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严重症状。将不同群体(例如,留守或非留守)的因子均分求和并除以该群体人数,得到群体因子均分不同群体之间,群体因子均分越高,该群体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大。反之,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小。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3)

图3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因子均分在每一项的得分都明显高于非留守女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女生的因子均分都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均分。这应该引起关注。

(2)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

图4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项得分都明显高于留守男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数突出。这一结果跟相关研究基本吻合。通过上面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显示,与同龄的女生相比,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留守的同龄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如何帮助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与同龄人比较,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对比数据从留守和性别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因此,要找到为何留守女生这个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1.留守造成的影响。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留下的是祖辈或者留守女生自己在家,或者是留下父亲照顾女生,以上这些情况,让进入青春期阶段的留守女生无处了解青春期,有了困惑也不能及时解决。当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时,要么找不成熟的同龄人求助,要么自己独自承受,这些都加重了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2.留守女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上来说,女生的心理成熟状况比男生要早一到两年,留守女生特有的生活状况促使留守女生比同龄人更成熟,这些都会导致留守女生在青春期心理感受力比一般人要强烈,心理困惑更甚。另外,有学者认为,女生特有的心细、敏感、脆弱等特点也使其在学生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相对高的焦虑感。

三、教育对策

(一)中学对留守初中女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中学对留守初中生,尤其是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常态化,实时跟踪留守初中女生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基本情况档案。每个学年入学季使用调研问卷对这些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收集,做到学校和班主任对每个留守初中生都有纸质档案资料。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测试,得到留守初中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并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档案中。档案建立以后,由学校、班主任、学校心理老师分别保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由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实时更新这些留守初中生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常态化。很多中学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并没有正常开展,这一现象应由中学自身主动调整。不管是素质教育需要,还是学校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迫在眉睫。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定期对初中生人群和特殊人群如留守初中生进行全校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更要对突出的个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学年的4月和9月分别进行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5月是中学中考的时间,6月是高考时间,在4月举办考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找到积极的方法应对考前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9月是中学生入学季,可以在这个月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学会如何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可聘请心理学专家入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通过学校展板、校报、学生手抄报、学生主题黑板报、学生主题班会等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

(二)中学促进留守家庭教育发展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中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充分发挥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日常联系家长的工作机制。中学应每天通过班主任利用学校联系家长的通讯工具,如家校通,校翼通等方式,将留守初中女生的每天在校情况传播给家长,让家长每天都能掌握留守女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并敦促家长每天都关注留守女生的学习和情绪状态。2.定期指导留守初中女生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比家庭掌握更丰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家庭。中学可通过与家长联系的通讯工具,将对留守女生教育的一些指导意见传递给家长,指导家长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还可以定期对留守初中女生身边的监护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留守初中女生更多信息,并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将对留守女生的教育注意事项传达给监护人,促使监护人能积极关注和定期教育留守初中女生。3.建议家长能留下父母一方陪伴留守女生。对于青春期的留守初中女生来说,这个阶段她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父母一方,尤其是母亲对于留守女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陪伴和教育作用。因此,中学应建议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尽量留下母亲陪伴孩子。

参考文献:

[1]曾红,ZENGYu.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4-125.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2

如今,在聋校开展青春期教育,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通过反复学习和参考大量的青春期教育的相关材料,并对初中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细致访谈,最终确定了这次青春期教育讲座的目标与内容,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授课形式采取男女分班教学,地点设在学校的计算机房。男生班由一位男教师担任主讲,我负责协助;女生班则由我自己进行教学。

一、课堂效果

1.男生班的课堂效果

在男生班,主讲教师和学生均为男性;我是唯一的女性,作为专职的心理教师协助教学。刚开始上课时,有的学生表现得较为羞涩,有的学生用表面的嬉笑掩盖心中的不好意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每一个聋生都愿意主动提问,并积极参与讨论,师生互动进展良好。

例如,在解释“遗精”这个词语时,有的学生表示不理解,其他学生则能够很大方、很自然地用手语给他解释。又如,在学生自学青春期生理知识与个人保健这一内容时,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毫无保留,且坦然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再如,男生在与我交流时能做到畅所欲言,身为女性的我作为心理教师,也能较好地解答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下课铃声响起,男生们意犹未尽,并且用他们特有的手语对老师表示感谢。

2.女生班的课堂效果

在女生班,主讲教师和学生都是女性。刚开始上课时,女生们显得自然而轻松。她们对青春期生理变化与保健方面的内容格外感兴趣,并且大胆地在课堂上积极发问。例如,的大小对长大后为人母给孩子喂奶是否有影响?又如,月经期肚子疼是怎么回事?再如,月经不正常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从这些问题可知,聋生渴望了解更多的青春期生理知识。

最值得关注的是,聋校女生在课上提到了青春期的性问题。例如,安全套是否安全?又如,月经和怀孕之间的关系?再如,如果男生和女生互相抚摸是否会怀孕?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坦白说,这些内容出乎我的预料。本着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我没有回避。于是,我从女生应懂得身体的自我保护这个角度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我觉得,在青春期教育中,对女生性心理的教育一定要全面而到位,既有科学性,又具备指导意义。立足点不一定过高,但要从她们具体的生活和直接的感受进行启发和讲解,引导其自重、自尊和自爱。

此外,在学生自我剖析青春期心理变化时,问题主要集中在与异往和情绪不稳定这两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女生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程度远高于男生,并且女生的心理比男生的心理成熟。

二、总结与讨论

从效果上看,这次的青春期教育讲座是成功的。一是对聋校初中生因为耳聋导致的思维、认知水平低于健听初中生的缺陷进行知识上的补偿,对其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填补了聋校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空白。三是坚定了我们对聋校初中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研究的信心。

从探讨问题的角度看,在这次的青春期教育讲座中,确实有些新的发现值得一议。

1.对聋校初中生开展青春期教育非常必要

由于聋校初中生入学晚,因而在校生年龄相对偏大(聋校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3岁以上,还有18岁甚至20岁左右的聋生),都步入了青春期。因而,对他们所进行的青春期教育,就要针对其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进行知识的补充。由于聋校初中生的生理有缺陷,所以他们比健听初中生更易受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其中,聋校初中生青春期的烦恼尤为突出。例如,因体型变化而产生的烦恼;又如,在异往过程中,陷入情感误区而产生的烦恼。诸如此类,烦恼多多。

2.聋校初中应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青春期教育

由于聋校初中生年龄差异较大,年龄跨度悬殊,这就造成在集中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与反馈的效果迥异。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的聋校初中生,准确把握青春期相关知识的层面和侧重点就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这次青春期讲座的尝试,我发现,初中不同年级的聋生对青春期知识的需求各不相同。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一年级学生对生理变化等科学性的知识比较关注、好奇。初二年级学生已能较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并为这种变化感到困惑,渴望了解生理保健和心理调节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异性。初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了解并能够适应青春期的种种变化,更为关注性知识。总之,在今后的青春期教育中,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青春期教育是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落实的关键问题,它可以为聋校进行青春期教育提供操作指导意见。

3.聋校初中的青春期教育内容要针对男女生的性别特点各有侧重

在聋校初中,男女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具有较大差异,在具体实施青春期教育时,选取的教育内容要各有侧重。对男生,要侧重生理知识的了解、个人卫生保健、情绪控制和人际交往的教育。对女生,则要侧重生理保健、情绪调整、与异往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性伦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

4.聋生初中的青春期教育需要摹状手语的创新

聋生特有的语言――手语,具有摹状的特点,虽然生动形象,但在生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解。例如,容易将科学的生理知识演变成信息。因此,在教学时,如何使用手语传授生理知识既需要谨慎,更需要找到较为恰当的示意方式。本次讲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将摹状手语用拼音、字头替代,既减少了直观手语的尴尬,又强调了生理知识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5.关于青春期性教育“度”的把握

面对学生提到的若干性问题,教师应当意识到现在与过去的聋生大有不同。社会的开放、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得聋生的信息量增加,思想观念愈发开放。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度”是个难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教师有必要讲解一些避孕、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做好青春期性保护的引导教育。

6.注意在青春期教育中培养聋生的性羞涩感

羞涩感下降是聋校初中生有异于健听初中生的一个特点,这和聋生本身的缺陷造成的道德规范的欠缺有很大关系。例如,女生可以无所谓地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手语报告自己来月经的生理反应,男生也毫不避讳地以相互逗摸下体来开玩笑。这种现象导致了男女学生性观念的随意,极有可能诱发不良行为的出现。可见,对聋校初中生进行性道德、性心理的教育势在必行,既可提升学生的羞涩感,又能促进其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3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疏导策略

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保证农村适龄儿童顺利地完成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生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但农村地区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低、观念滞后,对青春期学生,特别对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引导,从而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目标

1.现实意义

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是关怀关爱女生健康成长,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索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开展健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初中女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保护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步入青春期的广大农村女生必将扮演未来育龄妇女的角色,对她们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也

是以后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2.预期目标

以学校女生为对象,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她们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解决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帮助她们正确地掌握青春期知识;引导她们加强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及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逐步形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寄宿女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学交往、青春期卫生健康认知度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观察分析法

观察并记录所在班级女生上课时的表现,与师生交往时的表现,在宿舍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与舍友相处方面的表现。对其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理能力的女生要多留心观察并及时分析归因。

3.走访调查法

走访部分女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了解家长对女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教育及采取的措施。

4.个案分析法

对调查阶段发现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跟踪记录其发展状况。

5.经验总结法

总结适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成成熟的教育资源;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甚至失败的教训作为典型案例记录在册。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谈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2.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同时担任知心姐姐的角色,为了避免有些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当面询问因紧张或其他原因说不清楚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给予安慰或解答,进行健康平等的交流。

3.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寄宿制女生对女性生理、心理知识基本处于不了解的认知程度,定期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为女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指导。

4.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双休日及寒暑假期学生与家长还是相处较多。学校应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在家长会上作心理健康的讲座、亲子对话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了解和把握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收集、分析疏导策略和整理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为她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经验,以便促进她们心理更平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女生 体育课质量

如何上好女生体育课,已是当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人认为,要上好女生的体育课,首先必须了解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根据女生的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安排运动量。现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女生的生理特点

中学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乡村学生,她们的身体发育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期阶段,此时女生的肌肉数量少,力量小,下肢比男生略短,脊柱较长,骨盆宽,重心较低,对完成平衡、舞蹈等动作方面较有力。此外,女生的心脏相对小,心输出量低,心率也比同龄男生要快一些。而胸阔的肌肉发育差,肩部较狭,肺活量就比不上男生大,呼吸频率也快一些。身体成分男女更不一样,女生体内脂肪含量所占比例高,而男生则是骨骼、肌肉等瘦体质较多等,女生另一生理特点是月经周期。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女生的身体发育较快,初中阶段,大部分女生已到了月经初潮阶段,内分泌激素的活动还不稳定,虽不必绝对避免参加体育运动,但也应尽量避免激烈的运动,可参加运动量不大的羽毛球、舞蹈、健身操等,鼓励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二、初中女生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尚处在青春发育期中,从心理特点方面,正在竭力摆脱童年时期的幼稚状态,向成人过渡,既希望能像大人一般行事,却又不成熟还没有完全具备成年人心理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和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学生的体育基础普遍较弱,对体育课学习不重视,也谈不上体育素质得到提高,对掌握科学的学习锻炼方法不以为然,个别学生还错误认为只有学好“语数外”将来才能跳农门,体育课只是玩的课,怎样学、学不学好都没有关系。对于女生来说,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怕羞、胆子小、不爱说话、不爱运动、对体育认识和体育意识模糊,往往会阻碍她们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发展。我认为这些初中女孩大多是十五、十六岁,发育还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女孩,很多同学在参加体育课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练习时怕脏、怕累、怕艰苦。做动作拖拖拉拉,能让就让,能躲就躲,在男生面前更是如此。同时又爱面子,自尊心强,易闹情绪,爱使小性子。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初中女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外貌、体重变化,爱美之心显得更加突出,导致上课时不愿穿运动装,大多数学生就穿牛仔裤到课堂,农村初中的女生这种做法尤其突出。由于身体重心低,肌肉力量差等是女生的不利条件,但身体协调性好,柔韧性好,艺术感、韵律感比男生强,针对这些特点,结合大多数女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我在每学期都安排教授给她们健身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努力调动她们的上课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用新颖、优美的体操及体育舞蹈动作,轻松多样的跑跳练习,把健身操与有氧耐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得到锻炼,还获得良好的心理、生理体验,始终情绪饱满、心情愉快。

三、根据女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运动量

1、合理安排教材,教材要根据季节和女生的特点进行安排。除耐力安排在秋末和冬季外,器械体操以及运动量、运动密度较小的教材,适宜安排在气候温和的春末夏初或秋天,这时衣着单薄,便于做动作;球类、武术教材四季都可以安排,但夏季应以改进技术为主。此外,夏季还应多安排些小强度的活动,如艺术体操、舞蹈等内容,冬季应多些比赛内容。这样安排,女生较欢迎,积极性也能调动。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女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教材,学生一听上课是长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女生的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女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女生的奔跑兴趣。还可以根据教材适当安排一些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在实践中运用。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单纯叫学生做50米弯道跑,学生兴趣不大,也跑不快,而改为圆周接力跑,学生兴趣高。这样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发展了速度素质,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2、安排丰富多样的准备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根据基本部分内容编排各种准备操,器械体操练习时可把一些艺术体操、辅助体操编为准备操;投掷练习时可做双人操、实心球操角力游戏;球类可编些球操或球类游戏等;在作操时可把队伍变成各种图形,然后在图形上做操,可徒手、可行进、可持器械。如在小场地可肩并肩、手拉手进行,这样既可以相互促进,又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比哪一组动作正确优美,这样既注意培养了女生的健美体态、节奏感和协调性,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有意识的安排一些专门性素质练习内容。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跑跳步、单脚跳等内容,编排在慢跑或徒手行进操中,既有效地做了准备活动又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可以根据女生爱好,把跳橡皮筋、跳绳游戏以及不同姿势的走、跑、跳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改变了“立正稍息向后转,原地踏步一二一,四列横队做体操,枯燥乏味老一套”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的整理活动要轻松愉快,形式多样。时间应根据课的需要可长可短,队行也不一定按上课队行集合,可在原地,分散或成各种图案。除做轻松优美的艺术体操、舞蹈、自我按摩和深呼吸外,我们认为教师还应想办法引起学生放声大笑,提高兴奋性,抑制疲劳,在笑声中愉快地结束一堂课。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率测定,在基本部分结束后测定一次,又在结束后测定一次,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技能状态及恢复情况,教师也能及时掌握运动量,便于备课。这种自我测定法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此外,教师上体育课时,应该举止端庄,服装整洁,语言婉转,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应掌握师生关系的分寸,不该举止轻浮,引起女学生的反感。只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学习环境,学生就一定会喜欢上体育课的。

参考文献: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5

【关键词】性心理问题 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14-02

现今,初中学生早恋、沉迷于黄色书刊、影片、过早发生、性犯罪等现象日益突出,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该如何看待性,性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进行?从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看,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从稳定社会秩序来看,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民族素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中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1.性困惑

性困惑是指青少年对身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初中学生身体外形将随自身不断的成熟而发生变化,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第二性征,或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等,这可能产生性心理困扰。

2.性压抑

性压抑是指人的望得不到满足,心理失去平衡而导致的一种性心理现象。初中学生的望是不能采用成人的方式来满足的,但他们可以寻求其它途径,如运动、参加集体活动等来宣泄过剩的精力。

3.性幻想

性幻想是指联想异性的形象、异性的性特征、性表现外露的部位及一些性情景产生,可以理解为性的白日梦,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初中生存在性幻想是正常的现象,但过度的性幻想可能对初中生的生活、学习造成影响。

4.性 梦

性梦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带有各种性内容色彩的景象。性梦可能很怪诞、不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但它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初中生不必对此而自责、内疚。当初中生出现性梦时,有的会一笑而置之;也有的会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原因就在于初中生不能正确认识性梦,认为性梦的产生就意味着自己是一个思想不健康的人,他们心里会充满懊恼,整日折磨自己。

5.性即

就是用手或其它器具刺激性器官而引起,获得性满足。据有关调查显示,男生70%~90%,女生30%~60%有过这种体验。在青春期这个旺盛的时期,适度的具有自我调节的性质,有助于降低增强了的望,是无害的,但是一些初中生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的错误认识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严重的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当然,虽无害,但切记不能过度,物极必反。

二、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在家庭中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1)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上,采用同性别教育模式即在家庭中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时父亲指导儿子、母亲指导女儿。性知识由同性别的父母来讲解,一方面可避免性别差异带来的尴尬,另一方面同性别的父母对相关的性知识也有更多的了解。

(2)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父母可向子女讲解以下知识:①在10岁左右,父母向孩子讲解性成熟在身体上的表现及男女之间的差异。②在11~12岁左右,母亲应向女儿讲解月经方面的知识;在12~13岁左右,父亲应向儿子讲解遗精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变化,学会自我护理。③在15岁左右,父母应向孩子讲解怀孕、避孕、过早带来的伤害、性疾病预防等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责任感等。

2.在学校中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传授系统地、科学地性知识。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或校医,利用生理卫生课或课外讲座等形式,系统地讲授性知识。讲述性知识时要注意让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起来,既要有人体解剖、生殖系统解剖等知识,也要有性心理、性伦理和性道德等知识,而且要以后者的讲授为主;在讲授性知识时一定要适时、适度、适当,要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断断续续,要让学生在连续的教育中学到系统、合理地性知识。在教育中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们了解两性发育的知识,打破他们的性神秘感,使之具有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2)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学生系统介绍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规律;利用班会、团体活动对初中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某些个别学生还可以进行个别谈心、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

(3)教师应教给学生两往的艺术。初中阶段的男女交往与同往不同,必须注意尺度。异性同学交往时,应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胸怀坦荡,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式的交往,注意个别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把握和控制性冲动,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对于“性诱惑”敢于说“不”。在初中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加强男女同学间的异往,这有利于男女学生的相互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提高异性社会交往的能力,并可获得智力上的互偿、情感上的互慰、个性上的互补和活动中的互激。

(4)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这体现了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原则”。德育工作是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落实性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所以我们必须对德育工作给予重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5)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当初中生性生理的变化给他们带来困惑、担心、多疑时,或是对于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感到羞于启齿和无处求教时,他们可向心理咨询中心请教。心理咨询机构也要遵循保密原则,学生才能更放心的向老师了解性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和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6

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会受到父母观念的直接影响,而子女的心理负担直接来源于其父母的期望。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子女会产生消极心理,长此以往,最坏的情况则是其失去信心不求上进。同时,家长期望过高,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以来,不但会让家长失去耐心,也对亲子关系有极为不好的影响,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由此可知,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家长或监护人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摆正心态,不以成绩衡量子女,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树立合理可行的家庭教育目标,充分观察孩子的综合能力,给孩子制定有能力实现的目标,从而提高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最后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说服教育、贪心沟通、体贴谅解及鼓励表扬等,让子女能够很快理解和接受。总而言之,父母将对子女的爱与其教育方式相结合,就是对子女最佳的教育。

2进一步优化管理过程

学校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其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时期而有所获,感知人生幸福。所以,在对城镇化进程下初中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不能单一的以升学为目的,而是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健康成长。

2.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学校作为孩子离开家庭后的主要社会化场所,就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设置适宜的课程安排,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从而不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生存技能和相关技术知识,还能提高其思想意识。其次,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城镇化农民子女的教育计划,通过建立这部分子女的信息卡(档案),充分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同时,完善学校的寄宿制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教师的教育与管理职能,让留守学生的寄宿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学校要关注城镇化农民子女教育情况,动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动态,从而实现孩子们学习与心理的并驾齐驱。最后,要平衡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课程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对城镇化农民子女开展教育,着重针对这部分子女的品德、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心理老师的进一步增加,心理辅导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开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此外,学校需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加与其他人的联系,融入新集体。当前,城镇化农民家庭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角色。因而学校应该多给家长提供培训的机会,从而给教师和家长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家长在家庭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并积极与学校的安排做好配合,从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学校影响家庭的教育管理机制,进而帮助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教育氛围。

2.2城镇化农民子女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