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教学论文范例6篇

影视教学论文

影视教学论文范文1

1.1播音主持特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大课带小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在专业课教学上,采用了大课带小课,小课成体系的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大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践示范、观摩,布置项目作业。小课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配音室、演播室里采取小组教学,强化技能的应用,一对一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给每个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纠正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广播电视节目等问题,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作业。两种授课形式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只有实行大课带小课的实践教学,才会培养出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2)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强调模拟教学,在教室模拟演播场景,设置的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相当于一个小型演播室,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各项学习目标,更好地与实践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后能快速适应环境。(3)多样式的实践练兵模式。学校承办了多种大中小型的节目,例如2013年的校园星光大道,从策划、组织到实践圆满成功,从导演到主持人,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教学项目,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特色。此次教学实践验证了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播音专业全面实施新教改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自身有了新的认知。

1.2播音主持的艺术实践内容与形式

(1)艺术教学实践。就是把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其他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实践性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有准确无误的示范教学,并要求学生经过课后的认真练习后,在下次回课时进行现场朗诵或表演,实践的重点是语言基础训练,包括进行标准的普通话正音训练和发声训练和语言技巧训练包括掌握各种文体的表达风格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要以巧求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缺点施之以不同的教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严格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注意学生感知觉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艺术创作实践。在当前提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应是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主持人,也可以说是创作型播音员和主持人,因此,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的重点是拿出作品,用作品说话,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策划不同的栏目,采访不同的对象,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形式这是学生在走向广电行业前夕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展示。

2广播电视编导摄像实践教学

电视摄像工作人员,既要掌握摄像技术,又要掌握摄像艺术。在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的实验教学中,通常是按照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来开展教学的。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每一次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还要在实验开始之前,给学生讲授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再去认真做实验。始终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分阶段完成实验任务。学生的实验操作,其实是对平时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摄像水平的提高,就是要做到“三多”(即多看、多写、多实践)

2.2示范演示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做实训时所用的设备是SONY198P或者Z5C摄录一体机,[2]体积较小,不便于在实训演示时讲清楚。因此,借助了多媒体设备来讲解。具体做法是另外架设一台摄像机,将镜头对准老师操作的部位,以电视摄像理论指导学生拍摄,学生在实际拍摄之前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实训,主要靠老师手把手地示范教学。实训指导“老师”多了,实训效果明显提高。在实训过程中,老师仍在组织实训教学,只是此时的老师更多的是接受学生的提问,为学生排忧解难。

2.3讨论交流与合作学习

影视教学论文范文2

首先,从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来看,影视作品,尤其是由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完全可以应用到文学教学中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文学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营养,许多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另一方面,通过影视的再发掘,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的《红与黑》以及鲁迅、茅盾、沈从文等人的部分作品,都是如此。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如此丰富的影视教育资源,是高校文学教学可以利用的一笔财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选择、播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与文学原著的比较,揭示影像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异同,不仅能够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求知的视野延伸到影视领域当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多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以影视作品为桥梁,可以唤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文学作品是高校文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过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学理论的演变轨迹,还可以借助经典作品的典范效应来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文学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分析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作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只能放在课外的业余时间里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外是否认真地阅读文学作品,就直接影响其课堂上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效果,也关系到整个文学教学的质量。在影视文化不甚繁荣的年代,文学作品对人们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大多数高校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外阅读相关作品,从而保证了文学教学的顺利进行。然而,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伴随着电视、电影乃至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阅读文字印刷的纸质文本远没有欣赏电视、电影那么轻松、愉快,在课余时间里,他们往往宁愿沉浸于电视、电影多彩的屏幕画面和强烈的听觉震撼当中,也不愿意去进行劳心费神的文字阅读,阅读的匮乏使他们在课堂上很难将教师的讲解领悟透彻,甚至因跟不上教师讲解的思路而放弃听讲,转而去干别的事情。长此以往,高校文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借助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优秀影视作品,可以改变这一不良局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爱看电影、电视的心理特点,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观赏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学生在观看了这些影视作品之后,受到作品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会产生阅读文学原著的愿望,从而自觉地去借阅文学作品,慢慢地,学生就会从被视觉文化所湮没的阅读兴趣中逐渐觉醒,并进而对经典文学作品产生强烈的热爱情绪。

再次,影视教育资源的应用可以改变高校文学教学的传统模式,促进高校文学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长期以来,高校文学教学大多采取的是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这固然跟学科自身特点有关,但也是教师惰性的体现。因为教师采用课堂漫灌式教学,可以不需调整教学计划,不需为设计新的教法花费心思。近些年,虽然新的教学理念一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作风在高校中仍然十分盛行。而将影视资源引入课堂,则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在文学课堂上放映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教学枯燥压抑的气氛,影片放映结束后还可以开展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文学课堂上放映影视作品,要用到多媒体,一些影视作品太长,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剪辑,这必然会促使教师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当教师熟练掌握此类技术,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心应手的时候,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以把自己固有的文学知识妙趣横生地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与学生真正沟通的目的。

影视教学论文范文3

过去学校传统的课程只是局限在一些视频编辑软件的学习,如:AfterEffects、Combustion、Premiere的学习,而实际上影视制作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基础理论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再加上实践的操作训练,笔者总结了几个模块课程,具体如下:

1.1材质

材质模块在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中,应属于最出效果的重点课程,是掌握影视后期制作中质感及光影表现的关键课程。通过学习材质节点相关知识制作生活中各种质感,学习展模型UV,贴图绘制制作复杂生物体及场景,学习灯光理论知识,高级渲染器使用,学习分层渲染和合成,表现复杂真实的幻想世界,学生可以深入掌握高端质感表现的专业技能。

1.2动画

动画模块在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中,是关于镜头控制的部分,是掌握影视后期制作中镜头语言表现的关键课程。通过学习路径动画、GraphEditor(曲线编辑器)、艺术设计课程之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谷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45影视包装镜头语言的运用,并渗入动画12法则,学生快速掌握影视包装高端镜头制作及动画节奏控制的专业技能。

1.3动力学

动力学模块在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中,是难度最大的课程,是掌握影视后期制作中自然效果模拟的关键课程。通过学习粒子动力学、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等特效制作工具,学习表达式应用、布料解算、Hair(毛发制作)、Realflow(流体制作)、群组动画等知识,学生能够掌握自然动力模拟制作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对特效自然动力模拟制作的技能要求。

2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改革

要想改进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等,具体方法如下:

2.1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理论知识,我们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相互学习,独立思考。同时,学校会主动与当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邀请了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的相关节目负责人、北方传媒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邦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同时也会不定期的把本专业学生送到这些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和锻炼。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2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1)自主式学习

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导向的,因此必须使教育更加适合每个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或者叫个性化。很多学生愿意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学习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开放性教学,为实现学生这种自主式学习提供条件。

(2)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是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分成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协作式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出学习好的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学习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训练向优秀的学生学习,拉近彼此的距离感,刺激学习差的学生更具紧迫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提早体会到团队协作力的重要性。

(3)指导式学习

教师在整个教与学中还是起到一个主导把握的作用,教师需要给学生指明目标和方向,如果学生走错路或走偏路,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大撒手不管,要有比较详细的课程指导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学习过程和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

3实训环节的改革

影视制作课程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训环节的设定是整个教学目标完成的重点部分。

3.1灵活开放实训室的时间

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外,其余时间应向学生全部开放,只有充足的实践时间,才能让学生做出好的作品。

3.2灵活改变实训内容

学生所创作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实训,例如:“DV拍摄技术”、“视频采编软件”等设备软件操作类的实训课程,可以多上机训练;制作专题片、娱乐节目等综合类的实训课程,可以通过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设计创意节目方案,书写文案,最终完成实训项目。

3.3灵活变通实训教学的内容

在原有的影视制作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创新类别的实训内容,例如:让学生尝试拍摄微电影、音乐MV、学校短剧、文艺演出、文艺访谈、记录片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爱好,自己选择实训的内容,从而真正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4创新考核方法

影视教学论文范文4

一、有利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求知,才会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影视文学中形、声、光、色的运用与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并促使其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心驰神往地投入学习活动。如借助电视散文以灵活跃动的声画形态,能够很好地营造文学意境,使学生在视听中获得一次文学的奇迹之旅,《爱莲说》、《桃花源记》等动画散文呈现形式,古朴写意的水墨国画加上奇妙的电视三维动画制作,让人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名家朗诵和沁人心脾的古典音乐,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犹如进行了一次诗情画意的精神之旅。再如在进行唐诗教学单元之前,不是枯燥单一地介绍历史背景与诗人综述,而是以文化记录片《千古唐诗》引入,让学生欣赏音、画、文、情并茂的视听艺术,使学生沉浸在古风古韵之中,文化自豪感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对唐诗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一种良好的情境中很快进入文本,使教学过程水到渠成。

二、有利于形象阐释,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影视文学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并在有意无意中积累了大量的影视文学素材,这些素材散乱无系统,但确是语文教学中值得调动的珍贵素材。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与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调动与重现学生积累的影视素材为教学目标服务,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并能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多向迁移的思维习惯。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时,如何教会学生深入人物心理去体会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可以借助电影《蜘蛛侠3》中主人公内心狂妄与良知的内心冲突来进行理解;同理,这部电影中传统意义上的反派角色的良知回归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明白了成功的小说形象并不扁平,而具有善恶冲突的真实性。同样,在阐释杜甫诗歌《登高》的巨大孤独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的冲突之时,适当地引用当时热映的电影《我是传奇》进行阐释,片中主人公拯救世界的责任与孑然一身的孤独无援的冲突引起了学生的情感触动,进而回归到文本,就不难体会到作者的千古孤独的悲怆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了。

三、有利于延伸补充,拓展伸课堂教学外延

高学语文教材中选了不少名篇名著,其中一些也被改编制作成电视传媒作品。组织学生欣赏电视传媒作品,既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其与文字作品的区别与优劣,培养了学生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进行《雷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体会话剧的语言与结构内容的特点,在文本的解读之外,让学生欣赏电影版本,学生在空前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能够对课文中几个人物从语气、语言、表情及内心活动上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并对戏剧冲突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入了。在进行《项链》教学,为了使学生更能体会庸常小人物在命运捉弄下的辛酸与尴尬,适时地播放电影《卡拉是条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学生的感受更深刻,并能够超越文本反观社会生活,从课堂走进现实,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延伸。

四、有利于情感熏陶,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而感知又是审美的门户。审美主体通过感知并产生某种程度的情节,才能产生美感。有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正确的情感价值,可以选择学生乐意观看和值得观看的影视作品作为教材,让优秀影视作品对于人的心灵的净化功能与语文教学实现相通,从而发挥情感交流。如学习《红楼梦》时,适当选择《黛玉葬花》片段的播放,学生不仅为寄人篱下的孤傲才女掬一把同情泪,又得到了文质兼美的诗词文化的熏陶。再如在《我与地坛》的学习之后,学生对“生与死”有“逆境与抗争”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时,让学生观看电视剧《士兵突击》与电影《阿甘正传》的选段,在许三多“孬兵”在绝境中成长、在失去中成熟的故事中懂得了“不抛弃不放弃”的道理;在阿甘“傻人做傻事“的故事中了知道了如何去与命运抗争的做人真谛。一组组影视镜头与文字相互映衬,使学生从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中读出美,通过直观可感的荧幕形象陶冶了性情,构筑了美好的精神世界

五、有利于激发思考,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辨

影视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英文电影;顺应理论;《木乃伊3:龙帝之墓》

一、引言

如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手段日渐多样化。而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引入,英文原版电影的应用也成了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英文电影由于其真实的语境、生动的语言、吸引人的画面而为英语学习者所喜爱。它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英文电影在教学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作用,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以英文电影《木乃伊3:龙帝之墓》为例,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试图动态地研究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英文原版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及与语言学习者相关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语境相关成分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英文电影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1.英文电影引入英语教学课堂,可以创造真实的英语学习语境。

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地点仍然是课堂。由于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如今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习得的能力。因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就至关重要。英文电影的语言地道、生动、形象,学生在观看英文电影时,如同置身于真实的英语环境,因而能促进其语言的习得。

2.英文电影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互依存,并行发展。语言习得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学习,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知识的介绍。英语学习者必须充分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才能为英语学习铺平道路。而电影是文化作品,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优秀的英文影片是各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时代的演变。观看英文电影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到的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3.英文电影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ory)”,该理论研究了学习的三个要素:输入、学习者、学习方式,从学习的动态过程探讨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他认为,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是在听说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除了注重听说外,也注重“看”。而英文电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

三、顺应性研究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连续不断地做出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是由语言内部(即结构)或者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的。选择是在语言结构的每一个层面进行,而且,说话人选择的不只是形式,还有策略。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进行选择,是由于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选择不是按机械的方式或严格按照形式一功能间的固定关系作出的,而是根据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原则和策略做出的”,顺应性指“人类得以从一系列范围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商讨性的语言选择,从而满际的需要”。这三种特性互为关联,但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Verschueren从四个角度研究语言使用: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对象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语言使用过程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语言结构与语境相关成分之间相互顺应的过程。其中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

英文电影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是由语言使用者(电影中的人物)和话语的理解者(主要是学生)共同完成的,因为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各个方面通常要由语言使用者认知过程激活,才能开始在语言使用中发挥作用。因而,英文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必须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

1.心理世界。

毫无疑问,语言交际是心理与心理之间的交流。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正是顺应了学生渴望在英语语境下习得语言的一种心理动机。而电影《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众人在危急之中所迸发出连绵不绝的小幽默是本片的一大特点,即使敌人实力势不可挡,但是最终邪仍不能胜正,英雄们仍能在惊险中化险为夷。语言具有的幽默性是对听话人(学生)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即语言使用者通过幽默的语言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2.社交世界。

社交世界包括社会场景、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这里的交际者的言语行为要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制约。文化是社交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及其生发出来的规范和价值观是最能反映社交世界与语言关系的成分的。在观看英文电影时,语言学习者(学生)应对其反映的时代背景文化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电影要表达的寓意。而对影片文化背景的熟悉正顺应了观看英文电影的学生的社交世界,使其在对文化认知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对于电影《木乃伊3:龙帝之墓》,学生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包括“中国元素”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两大部分:

(1)因为本片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中国拍摄的,整部电影加入了众多的中国文化素材,风格上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所以,在探讨影片背景时,学生应该再一次认识秦始皇(龙帝的创意基础)。他行暴政,创造了车裂等酷刑,焚书坑儒,修长城劳民,都是很确切的史实。可是,他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并不仅仅是这些,一统中国,统一制衡,设郡县以代替分封,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是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不可忽略的一面;还有喜马拉雅山雪人与香格里拉,这是在对神秘东方想象的探索中,杜撰的一种生物。就像香格里拉一样,也是意念中的东方童话场景。

(2)这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尽管加了许多中国元素,但仍可以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因而,学生有必要了解中西方在价值观及世界观等文化上的差异。在战争的原因上,西方的价值观决定其是为自由而战。西方历史中多数战争都是为争取自由权利而爆发的。在《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紫媛便是为追求爱的自由而战。由于龙帝毁灭了她的爱情,她对龙帝仇恨;而秦始皇的政治野心是统一天下,是大一统。但在他吞并六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杀戮,焚书坑儒也同他的成就一样被所有人熟知。 修建长城,致使不计其数的人成为了亡灵。在影片中,由于他得不到紫嫒,就采取了报复手段,动用了私刑――车裂。

3.物理世界。

物理世界主要指时间和空间指称。在很多情况下,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的所处位置,对于决定某些语言选择及其意义,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身体姿势、手势、注视、打扮、身体状况、生理特征等与发话过程与释话过程中的种种选择大有关系。

《木乃伊3:龙帝之墓》的故事从公元前五十年龙帝和他的十万大军被女巫紫媛下了封印,变成兵马俑,永远埋在了地下陵墓里,进展到当时1946年时的上海和喜马拉雅山的寒冷之巅,时间跨度有两千多年。而旧上海也一直是西方人印象中的冒险地,成了影视创作的一个背景。

四、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建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能有效地缓解学生语言学习的紧张和焦虑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加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吴一安教授指出,根据认知理论,语言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即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产出(input-processing-output)的过程,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要经过产出这一过程,才可以说是完成了语言的全过程,才能够成就习得。因此,如果把英文电影作为英语学习的信息载体的话,学生的视听应该是输入阶段,而教师对相关语言和文化等知识点的讲解及学生的主动建构,即构成语言加工阶段,而最后的产出阶段应该是学生根据教师组织的课堂或课外活动进行产出性语言活动。这三个阶段构成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各环节缺一不可。以下是对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1.语言输入阶段。

即在放映英文电影前,可以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背景及文化知识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如在观看《木乃伊3:龙帝之墓》之前,要求学生查阅秦始皇、兵马俑、喜马拉雅山雪人、香格里拉、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中西文化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差异等资料。这样,使学生在看英文电影时不仅仅追求故事的情节,而是能对影片的认识、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所以,教师应该顺应当时语境,总结相关的文化信息,并介绍影片的概要及较难的词汇、导演或编剧。

2.语言加工阶段。

即在放映电影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英语课堂上放映英文电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放映的时间问题。放映的时间不应过长,以一次授课中电影播放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第二,字幕选择的问题。对于在英语课堂中放映英文电影是应该选择中文字幕还是英文字幕或者两者都选择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P.L.Markham等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对同一个西班牙语影视短片的理解程度进行研究发现,增加英语字幕的小组在测试中表现最佳,其次是添加西班牙语字幕的小组,而没有字幕的小组排在末位。研究者们最后建议,学生的语言对接受不同字幕的顺序有影响,也即低水平学习者有必要遵循从母语字幕到目标语字幕这样的顺序。因此,由于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因而有必要使用中英文字幕。

3.语言产出阶段。

即在放映电影后,教师讲解重要词汇、表达法、俚语以及经典句型。设计适量与影片情节、片断相关的选择题。将影片的情节打乱顺序后列出,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组织学生对剧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及某一精彩片断展开讨论,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进行影评,配音练习,观看电影之后,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写影评,并选择精彩片断,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发音练习,或者无音片断播放,让学生进行配音表演。

五、结语

影视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英文影视资料 英语听说教学 利弊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38-01

1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的积极作用

英文影视资料内容丰富,文化特色突出,语料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是英语教学的好帮手,不仅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还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礼仪等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1.1 提供真实的语言场景

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发生的,而电影展现交际场景的真实性(龙千红,2003)。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看电影时,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语电影,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此外。电影作为动感的可视媒体,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阐释影片。

1.2 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也在学习一种文化(胡文仲,1989)。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桥梁,英文影视资料浓郁的文化特色,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电彩情节故事的了解、经典台词的学习,可以挖掘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价值观念、艺术传统等与东方不同的文化内容。C.克拉姆(1999)曾指出:文化氛围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语言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也可能因而产生障碍。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文化习得的过程,越是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越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

1.3 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言语学习的主题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听觉输入,尤其是采用英语电影主体语言教学,其优势比较明显,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突出重点,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李萌涛,2006)英语电影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新奇感、注意力和求知欲,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取得进步。现代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获得知识若仅靠听觉,3小时后仅保持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保持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听并用,3小时后保持85%,3天后降为65%。(杨明,1999)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利用英语电影教学是最能提高学生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视觉、听觉都参与言语实践,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其中变化的情景和言语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能力。

2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语言难、过于耗费精力

电影教学过于费力,这是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电影教学之难表现在:首先,电影语言本身难。电影语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语言。语速快、1:3语表达方式丰富。其次,电影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一部电影的主题非常分明.但人物的对话内容却十分宽泛,而且电影中的人物众多。谈话内容各异。教学环节上,大多数情况是课前师生都没有充分准备。从头放到尾,中间没有讲解。所以导致学生有许多消极反应。反而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

2.2 学生不重视

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最迫切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认为口头表达没有语法知识重要。上课时如果教师又毫无指导说明,学生根本听不懂语速如此快的英语对白。严重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听不懂时就会产生焦虑,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没有教学目的和安排的电影欣赏是毫无意义的。

2.3 缺乏影视英语教学课时安排的合理性

当前各高校分配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相当有限,而且大部分课时是用于阅读课,用于专门训练听说的课时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影课的普遍开设。虽然目前高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室,但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增多,多媒体教室的发展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2.4 缺乏一套权威性的教材

从教辅市场上同类书籍的状况来看,在全国不同省市100多种英语教材近1000种版本中。影视英语类教材有IO多种,但是以欣赏、注释、参考类居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权威性。目前此领域尚属空白,急需专家、学者研发出科学、系统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想而知,教师没有教材的指向性。其课前的备课工作量是巨大的,更何况大部分教师不只担任一门课程,时间、精力都受到了限制。

3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合理安排影片在听说课上的时间,结合课文主题引入电影资源,如Hobbies用《憨豆先生》,Success用《阿甘正传》,Travelling用《走遍美国》,Natural Environment用《狮子王》,Women用《时尚女魔头》等等。如此说中有看,看中有听,听中有写,互相作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C・克拉姆契.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文仲.英语学习的教与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